技术的异化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5dcf01aba0d4a7303763a25.png)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用来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工具理性的一脉独张,它也会变成生产力和社会畸形发展的原因。
如何防止科技对人的压抑和对大自然的破坏,使科技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融洽一致,成为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科技异化”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
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科技异化"与“异化劳动"相类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
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如:核武器;2。
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如:“变性者”;3.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如:“沉醉异己而不知归路”;4.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如:“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谈到科学技术的异化,就不能不涉及到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在西方的文化范式中,重工具、重手段的思想根深蒂固,文艺复兴运动的理性启蒙则使工具理性得以升腾,从而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工具理性的引导下,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西方世界完成了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科技革命。
一方面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用科技成果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与进化。
也正是在科学技术为人性,同时,也是为人类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背景下,科技由于其在工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的实用性效果受到了民众一致的接受和认可,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特征,科学主义观念形成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在西方乃至全世界一步步地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
![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729032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1.png)
从技术价值看技术异化技术异化是指社会优秀的技术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其实是一种技术退化的现象。
技术异化往往由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和人类文明的演变等多种因素所共同制约。
随着自动化与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技术异化的危害,开始关注技术的价值。
从技术价值的角度来看,技术异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的失去人性化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专注技术无法兼顾人的感受,导致技术异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比如在自动化生产等领域中,机器的操作仅是相关人员在设计时为机器制定一定的规则,而并没有考虑到机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机器运作中很难避免人的疏忽而出现失误,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这种机械化的工作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造成人们在工作中缺乏职业的开心和乐趣感。
而人性化的技术则会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和心理,将技术以更合适、更人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技术的失去社会价值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
但在技术演变过程中,如果只追求技术本身的卓越性而忽略了技术实际应用的社会价值,则会失去其本意,而导致技术的异化。
比如在医药领域,药企往往只注重药品的研发,而忽视药品的价值和质量。
这样一来,药品将无法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导致医疗效果并不理想,使其在社会中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技术的失去环保价值环境污染是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健康环保的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在一个充斥着技术异化的社会中,技术无法避免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工业以及化工领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废弃物,而且往往会排放污染物,这导致了空气、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使得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巨大的压力。
可见,技术异化不仅会危害到科技发展的动力,也会扭曲新技术应应用的社会场景,甚至会对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
因此,为了防止技术的异化,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应该注重其对人、社会和环境的价值贡献,全面、准确的评价技术本身的质量和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352e5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c.png)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一、概念定义科学技术异化现象是指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原本用于改善人类生活、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人的初衷,产生出与人预期目标相反的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对人类生活、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带来负面影响。
二、表现形式1.人类生活: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导致了人们对科技的过度依赖。
例如,现代通讯技术使得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们过度关注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和情感交流。
2.社会稳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但也导致了网络犯罪和信息泄露等问题。
3.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例如,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原因分析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技术发展过快: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其掌控能力有限,难以预测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2.价值观念影响: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科技对人类价值和伦理道德的挑战。
3.利益驱动:科技的发展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可能导致长期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四、影响评估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影响因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而异。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技术异化现象将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科技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公众对科技异化现象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五、应对策略为应对科学技术异化现象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建立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新技术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促进科技与伦理的融合:在科技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和引导,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要求。
技术异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技术异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efbaa5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b.png)
技术异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技术异化现象是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滥用,导致技术逐渐脱离人的控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力量。
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技术异化现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使得人们对于机器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人们开始将机器视为劳动力的延伸,希望通过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逐渐超越了人的控制,使得人们成为了机器的奴隶,被机械化流水线所束缚。
这种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们变成了机器的操作者和工具,丧失了创造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了工作过度的问题。
技术异化现象的根源还可以追溯到信息化时代。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人们开始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和娱乐消遣的主要工具。
然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信息泄露和信息隐私等问题。
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对于真实生活的关注度下降,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这种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们对于技术的依赖程度过高,忽视了技术背后的风险和问题,对于技术的掌控和理解能力减弱。
技术异化现象的根源还可以追溯到现代消费社会的崛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科技不断创新,推出了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
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商品的大量推出,人们渐渐成为了技术和商品的被动接受者。
人们开始盲目追求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了“换代迭代”的消费习惯。
这种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为,人们的需求不断被满足,但也在无形中失去了对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技术异化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主要包括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化生产、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现代消费社会的崛起。
这些根源导致了人们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滥用,使技术逐渐脱离了人的控制。
为了解决技术异化问题,我们需要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控,培养人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实现科技与人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和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06580bf12d2af90242e6fb.png)
最后,我们还应当追求绿色科技。科学技术的产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于是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不再把自然当成是人类主宰和征服的对象,而应该将其视为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源泉。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考虑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建立一种无毒、无污染、无危害的绿色科技。
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费尔巴哈说:“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化,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黑格尔最先将异化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他强调“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与对立”。用我们的话说,其实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科学技术其实就是如此,它本身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科技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亦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技术异化。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今,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异化对人类和自然界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异化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反而成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统治人本身、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后,自然界便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演化历史,从“自在自然”到“人化自然”。自然史与人类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断延伸的统一的自然历史长河。人类凭借科学技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既是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又是自然对人的异化过程。而自然对人的异化,集中表现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系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自20世纪40年代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迫使自然界竭尽所能的为人类造福,物质财富大量创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种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增长,如此等等。然而,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都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正严重的威胁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大气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资源缺乏,这些都是科技异化在自然中的集中表现。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次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他进一步指出我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的”。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人从属于自然,当技术异化对自然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时,人类本身也产生了异化。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并不是因为人比动物吃得更科学,睡得更舒适,而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技术时代,人的异化其实主要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异化。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现象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0da5b4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7.png)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由发展的桎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在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里,观众和读者震惊于虚构世界与现实之间日益模糊的界限。
小说面世三十多年后,其中涉及的许多主题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与日常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切的共鸣。
在她笔下的“疯癫亚当三部曲”中,又对极端环境下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提出全新的思考和洞见。
近日,《疯癫亚当》三部曲中文版首度集结,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并特别收录作者新版序言。
8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评论家来颖燕、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杨懿晶齐聚朵云书院·戏剧书店,与读者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对阿特伍德其人的见解。
基因工程将带来“完美人”出现?在阿特伍德的设定中,基因编写给罗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疯癫亚当》三部曲的第一部《羚羊与秧鸡》于2003年出版,对于当时的西方世界,基因编写并不是迫切的问题。
但阿特伍德凭借优越的直觉,将基因编写作为重要的一条纳入“疯癫亚当宇宙”的末世背景中。
2020年,法国科学家因发明基因编写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早在十七年前,阿特伍德就已经先验了这一结果。
在罗岗看来,“基因改组对人类的诱惑力太大了”。
基因改组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的能力,帮助治疗不治之症,使人类变得更好、更快、更强、更完美。
如今,世界上有两种基因改组的情况:一种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通常会引发能否工业化及如何监管等系列问题;一种就是小说中“秧鸡”式的生物黑客,他们逃避社会和国家的监管,进行各类疯狂的实验,比如自我注射基因来增强身体构造、自我进行肠道微生物移植来治疗肠胃炎,甚至注册生物黑客公司进行大规模实验。
技术的异化
![技术的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767c7a2b160b4e767fcf64.png)
技术的异化异化这个词,是马克思的发明。
异化就是一个相当精到的学术词语,它所描述的是人们创造发明某物本来是为了让人们自己更好地工作生活,结果该物却成了人的主宰。
在很多领域都有异化的影子,比如宗教,比如官僚体系,当然,也包括技术。
媒介环境学大师尼尔?波斯曼这本((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在我看来,就是在讲技术的异化。
而在一片为新媒体新技术歌功颂德的文字中,我们的确需要这样的“盛世危言”。
《1984》是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奥威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老大哥无处不在的未来。
而赫胥黎在以《美丽新世界》告诫我们,老大哥可能是不会存在的,但人们会“娱乐至死”(波斯曼另外一本书的书名),在狂欢中灭亡而不自知。
波斯曼本人是倾向于赫胥黎的说法的,而我则以为,奥威尔的预言并不见得完全会落空。
我们的未来,很有可能是奥威尔+赫胥黎式的。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我们今天已经生活在一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中,到处都是“技术”。
类似“‘只要能发明,就把它发明出来’乃是正确的”这类笛卡尔主义四处可见。
但波斯曼不这么看。
在《技术垄断》中,他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这根支柱提出了拷问:尼采说上帝已死,那么,技术是不是在上帝已死后,成为了一种新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比起信仰上帝来,又有多危险?事实上,当我们一旦听说某项事物是建立在高科技这三个字上,我们脸上和内心深处升起的敬畏,是不是和中世纪的人们听说这是以上帝之名之后一样的崇敬呢?面对高科技,我们会不会去问值得吗?就像中世纪的主教告诉教徒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之后,有几个人会问:真的吗?对于技术这样东西,波兹曼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嗯,他称之为谦虚――的态度。
他警告我们说:“技术竞争点燃的是全面的战争,新技术的影响不可能被控制在有限的人类活动的范围内。
”因为站在媒介环境学的立场上,“将毛毛虫从它栖息的环境里清除掉,你得到的不是一个单纯减去毛毛虫的环境,而是一个新的环境:你重构了生存的条件。
新技术不是什么东西的增减益损,它改变一切。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819a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d.png)
浅析科学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异化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同时也对人和自然造成了一定的异化。
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浅析: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异化。
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机器人代替了人的部分劳动力,许多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
而在其他领域,劳动力就变成了知识、技能和创意的不断创新,人们不再只是单纯地进行脑力或体力劳动,而是需要更高的智力水平。
二、身体和心理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了异化。
手机和电脑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的视力、听力和手指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
同时,不断的信息刺激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会导致心理上的失衡,加重了人们的压力。
三、社会关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这种异化反映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上。
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加的虚拟化,而真实的交往却变得越来越稀少。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财富的分配不平等,落后国家和弱势群体很难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利益和机遇。
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感。
一、对环境的破坏无论是能源的消耗,还是废弃物的排放,科学技术都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许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化、城市化等过度的开发,对自然进行了破坏,导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资源的消耗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需求,消耗了人类的自然资源。
一些资源甚至已接近枯竭,比如石油和稀有金属,而新的替代品的开发和消费也会造成新的资源压力。
三、科技应用价值观的失衡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观也会对自然造成影响。
很多科技创新为了追求利润和经济增长,往往忽略了环保的原则,促使大量的生产和消费以及能源消耗等带来重大的环保问题。
对环境的保护只是在经济利益的背景下进行。
因此,科技发展快速,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却形成了一定的失衡。
以电影为例简述科学技术异化
![以电影为例简述科学技术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d7f43d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0.png)
以电影为例简述科学技术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是指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滥用或错误使用,
导致科学技术的目的和原始意义被扭曲,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和后果。
科学技术的异化
现象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下将以电影为例简述科学技术异化现象。
电影《黑客帝国》则展示了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异化。
在电影中,人类被机器奴役,通
过连接到虚拟现实世界来控制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虚拟现实技术被异化为掌控人类的工具,剥夺了人类的自由和真实的生活。
这种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表现为人们对于虚拟现实技术
的过度沉迷和依赖,以及对于真实世界的忽视和漠视。
电影《机械姬》则展现了对机器人技术的异化。
在电影中,机器人被赋予了感情和意识,并逐渐反叛人类。
机器人技术被异化为代替人类的存在,导致人类失去自我的威胁性
工具。
这种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表现为人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过度期待和滥用,以及对于
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否定。
电影中的科学技术异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滥用和错误使用。
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并在科技发展中保持理性和审慎。
只有正确地使用和
应用科学技术,才能让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
技术异化析解
![技术异化析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211ea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1.png)
技术异化析解
“技术异化”,这是一种指以一种贴近社会文化的方式,将企业和科技结合起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思想模式。
它会影响产品的规划,让用户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和使用,同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适时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从而在市场上创造出更多的筹码,从而取得更好的商业效益。
技术异化模式包含了三个基本成分:用户体验异化、商业异化和科技异化。
首先,用户体验异化指将用户体验融入产品,改变人们惯有的使用方式,使用户更加便捷和流畅,达到无意识的使用感受。
其次,商业异化指将商业模式和企业方向融入技术解决方案,积极地探索全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战略,获取全新的增长点。
最后,科技异化指将最新的技术与先进的算法相结合,利用技术力量来解决在产品创新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从理论上讲,技术异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技术改变,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极致提升,同时也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但是,技术异化并不是一件易事。
企业需要形成科研团队,多方面搜集有关知识,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算法等,在科技和商业上进行发掘,思考如何使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类型的场景,让企业以最佳的成本效率,进行创新产品开发,实现技术异化。
总而言之,技术异化是一种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策略的思维模式,旨在帮助企业洞察市场、及时做出变革,同时又能改变用户使用习惯,进而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企业要想掌握其中的宝藏,就必须广泛搜集和整合技术信息,以及建立一套创新的技术异化体系,让企业在技术和商业发。
技术异化劳动异化根源
![技术异化劳动异化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936353f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8.png)
技术异化劳动异化根源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概念,指生产过程中,人类的工作和劳动产品被技术和资本所掌控和管理的现象。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它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是造成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根本原因之一。
资本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倾向于采用科技,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实现生产目标。
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让生产领域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高度自动化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的存在和工作经历被进一步替代和剥夺。
二、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也是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工业制造中,所有制方式和劳动分工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采取严格的劳动分工,使工人只承担生产线中某个环节的生产工作,使得工人们变得非常单调和机械化,忽视对工艺的理解和品质的控制。
由此,一些工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情,逐渐失去了实现价值的感觉,进一步加重了劳动异化的程度。
三、现代管理模式现代管理模式也是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现代大规模生产单位,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流程优化分析和生产计划,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使得生产工作和过程变得极为复杂。
所有的工人和技术实现的任务系统是根据公司的总体目标、战略方向和业务计划被严格制约的。
生产者和生产工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决定了工人的实际行动和主观意愿,消除了工作原本的情感和灵动性,令工人们更难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加重了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的现象。
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情感缺失,失去价值,自然环境受损,以及职业危机等等。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重新思考劳动分工和生产方式,重视人的作用作为生产领域中的核心,致力于为工作有意义地做出贡献,同时还要促进技术进步与大众福利之间的平衡。
总之,在现代社会,技术异化和劳动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集的劳动分工和现代管理模式共同造成的。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化解路径探究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化解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449a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d.png)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化解路径探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科技异化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科技异化现象是指科技对人类生活、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产生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在当代社会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科技异化现象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化解路径,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科技与社会关系提供参考。
一、科技异化现象的表现1. 人际关系异化随着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虚拟交流的背后,真实的人际关系却逐渐变得疏远。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传递信息,而非面对面交流,这导致了人际关系的虚拟化和异化。
2. 工作方式异化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使原本需要人类操作的工作岗位逐渐被取代。
与此互联网的普及也导致了远程办公的普及,这使得员工之间的沟通变得不再直接,也加剧了工作的异化。
3. 生活习惯异化随着便利的科技产品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
以手机为例,人们陷入了沉溺于手机中无法自拔的情况,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在不知不觉中减少,这对正常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异化影响。
4. 知识获取异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获取知识变得更为便利,但是其中也存在信息爆炸导致的信息过载和信息真实性难辨等问题。
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人们往往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这导致了知识获取的异化。
1. 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科技产品呈现出高速更新的特点,虽然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更新速度极快,人们对信息的掌握常常滞后,从而导致了一定的异化。
2. 社会制度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规章对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科技的发展不一定完全以人们的福祉为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异化。
3. 人们的心理因素科技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对新事物的依赖和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逐渐地疏远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导致了科技的异化。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e965e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8.png)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是指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被部分人或组织利用,导致将科学技术从为人类服务转变为压迫、剥削人类的工具的现象。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的被动性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在相对便利的生活条件下过于依赖科技,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变得越来越被动。
2. 生产方式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劳动过程的组织方式发生变化,人与工作的关系逐渐变为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劳动者面临着劳动强度增加、劳动时间延长等问题。
3. 资本主义的异化:科技的应用常常导致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科技和资本的结合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迅猛地扩张,资本积累不断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4. 文化和环境的异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5. 科学技术的军备化: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被军事利益利用,导致军备竞赛和战争的加剧,对和平和全球安全造成威胁。
对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背
后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如何将科学技术发展引导到符合人类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上。
科学技术异化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异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ae2f3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3.png)
科学技术异化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原本应该为人服务,但实际上却反过来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工具理性下的合理化诉求,忽视了价值理性的重要性,导致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是实现人的本性并解放人,而是损害、束缚、操纵人。
科学技术异化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导致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等现象。
它导致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逐渐丧失,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解决科学技术异化的方法包括弘扬价值理性、强调科技的人道主义化和加强人文教育等。
只有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才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科技与人的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2cbb21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d.png)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
然而科学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
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2、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1)科学技术异化对自然地作用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
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同时把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严重破坏了地球上自然资源体系。
早期空调的发明和使用本是为使人类生活空间更加清凉,最终却异化为使人类共同生活在更热的环境中的一个原因。
日本福岛突发的核泄漏、核辐射也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2)科学技术异化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和行为世界发生了异化。
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信息化社会里,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像凶猛的洪水铺天盖地般涌入人们的生活,人类对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繁杂的信息容易使人麻木,细腻的感情变成信息后也常常为人所忽视。
人类渐渐地成为了信息的奴隶。
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人类的主体性,现代机器大工业中自动化生产技术虽然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却剥夺了工人的主体意识,由工人操作支配机器变成了机器操作支配工人,工人成为机器的零件盒奴隶。
随着技术的发展,作为客体性的异己力量的技术逐渐吞没着人的主体性,使人的行为失去主动性和目的性。
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a48b156edb6f1aff001f98.png)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 管做什么,都要与周围的 人和事和谐相处,遵循事 物的发展规律,遵守自然 法则,在改造自然运用自改造 马克思对生产力定义:人类征服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顺应自然,和谐相处
人们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但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甚至于成为一 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 反制人类。这种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 “技术异化”
技术本是满足人不断增长 的愿望的手段,在异化状态下, 技术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 的,甚至是支配、统治 人类 与社会的外在力量。
现在好多孩子宁愿坐在家里玩电脑、看动画片也不出去玩,丧失了 与自然亲近,与其他孩子游戏的天性,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1.动物功能的异化
2.教育的异化
3.消费主义异化 4.“审美”的异化
英国一名建筑系学生安 德烈· 福特近日提出一个 “无头鸡养殖方案”, 即摘除鸡的大脑皮层, 阻断它们的感知能力, 但同时保持鸡脑干的完 整性,其自我平衡的器 官还能发挥作用,也就 是说它们还会继续生长。 这样即使在非常拥挤的 环境中,鸡也不会产生 难受的感觉。
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 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 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 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 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 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 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 。
没有鼠标手的请举手?
没有你,我可怎么办,亲爱的手机!
现代女青年大多追求“以瘦 为美”,却忽略了健康的重 要,“节食”、“减肥”是 她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 过分追求减肥往往会导致好 多负面效应。如“厌食症”, 得到了“瘦”与“美”,却 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
当人们极端的追求一些 美好的事物时,往往会 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 变成最坏的事情。 “物极必反”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cc430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f.png)
浅析技术异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摘要】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其技术异化思想的核心重在批判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而对人造成的奴役与统治,是针对资本主义日益扩张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弊端给予的深刻批判。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加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技术异化也对人类生活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对技术异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以及技术异化的本质和根源进行理论分析,积极寻求消除技术异化负面效用的路径【关键词】技术异化;价值判断;科学价值观一、技术异化的内涵及外在表现(1)技术异化的内涵异化理论是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起来的。
异化的一般含义是指主体转化为否定自身的客体。
黑格尔用“异化”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提出“人的异化”理论。
费尔巴哈第一次把人的本质和异化联系起来,他认为宗教、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而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仅仅是宗教的异化,更根本的在于劳动异化。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黑格尔、海德格尔、卢卡奇等人思想的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已经从人的解放力量转变成对人的控制力量。
马尔库塞认为:“我们的社会的特点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1]在技术理性的同化与整合之下,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全面异化。
这就是马尔库塞所谓的技术异化(2)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技术异化的外在表现概括地说就是在技术的整合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一体化,在这种情形下,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
单向度的人是指人作为一种自由的存在者成为失去超越维度和批判维度的人。
技术异化的例子和思考
![技术异化的例子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66f6d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5.png)
技术异化的例子和思考
例子:
1、人造智能: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和设备中都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从日常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这一技术形式似乎无
处不在。
2、医疗技术异化:近年来,科技异化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无论是远程诊疗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生,还是医疗信息系统,这
些工具均能有效提升医疗保健质量。
思考:
科技异化带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尤其在智能化、便捷化、现代化
方面。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中的风险,多考虑未来的不确定
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免造成更糟的后果。
未来,我
们需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保护社会免受科技异化的潜在影响,还要提高大众对该领域的素养,以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结构。
科学技术异化概念、表现、措施
![科学技术异化概念、表现、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9fd26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9.png)
一、概念科技异化的概念并没有严格的界定,相对来说,被学术界普遍所认可的观点有两种,第一种是李桂花的“科技异化,就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
”[4]另一种观点是贾星客等的“指按照人的愿望形成的技术的体系,一旦存在,也就开始具有自主性,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开始违背人的意志,变成反对人的力量。
这就是技术的异化。
”这两种概念大都是从费尔巴哈哲学意义上关于异化概念引申而来的,就是说,科技异化指的是科技作为人的创造物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本应是用以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服务于人、造福于人的,却以同样的力量控制人、危害人、威胁人和奴役人,成为其创造者人的对立力量。
二、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一)大部分学者认为科技异化集中表现在科技对自然的异化、科技对社会的异化以及科技对人的异化这三方面。
(1)科技对自然的异化.近代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凭借日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向大自然发动了征服与掠夺的战争,结果使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人类陷入了诸多的困境: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等等。
这种“生态文明危机”,已经严重地危及人类文明的根基乃至于人类自身的发展2科技对社会的异化。
首先,技术异化对政治领域的影响。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在建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当技术被赋予社会意识形态功能并被特定社会组织、社会集团利用,作为他们谋取利益的政治工具时,技术便政治化了。
其次,技术异化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技术进步导致生产集中加快、资本积累加剧以及垄断势力增强。
拉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贫富程度相差更悬殊。
(3)技术异化对人自身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论技术的异化与生态文明--雾霾引发的思考姓名:王宝军学号:SY1302129任课教师:叶山岭上课地点:主M102完成时间:2014年4月13日论技术的异化与生态文明--雾霾引发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党的十八大对未来社会前景的一个展望。
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空间。
早在上世纪30 年代,海德格尔就意识到了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不合理利用,必将对人类的良性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意识到现代技术的异化不仅将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人自身的发展也构成强有力的挤压。
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海德格尔在对技术本质的追问中,提出了攻克技术异化带来的威胁,发展一种合尺度的生态技术,将有助于我们去构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雾霾;异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当前环境的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那么,就近来的大气形势来看,实在是不尽如人意。
2013年1月13日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沙-湘潭路段上,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9小时里,连续发生40多起交通事故,当天,广西全州县境内衡阳-昆明高速公路泉州湘桂收费站附近,也发生20车追尾相撞事故,导致1人死亡15人受伤。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雾霾天气,严重地影响了交通通行、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常工作,人们就是在这种浑浊的、难闻的味道中无可奈何的生活着。
给人们带来是惊讶、恐怕和愤怒;同时,使生活在雾霾下的人们频发患上呼吸道感染、呼吸过敏等疾病。
据报道,在北京、济南、石家庄等地因雾霾天气而害上这种疾病的人数飙升了7-8倍。
雾霾直接或间接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了。
雾霾天气危害之大,一时难以估算。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
一、雾霾雾霾天气是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1]。
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形成的是雾; 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逐渐转化成霾。
雾与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发生是相对湿度大90% 、能见度小于1.0km 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 ~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存在差异,霾粒子的直径比较小且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直径为0. 001 ~10. 000μm,平均为1 ~2μm。
[2]二、雾霾的成因一般我们所见到的低能见度雾霾情况都是雾和霾的混合物。
其中雾产生的条件是:一、低空湿度大,空气接近饱和; 二、大气层结很稳定( 大气稳定度为F),风速小,风力只有一二级空气不产生对流,低空水汽漂浮在这一地区,不向周围扩散; 三、存在冷却条件。
每年秋冬季节,在中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风力较小; 大气层结稳定,通常都有逆温层出现; 部分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 在上述地区,夜间天空晴朗少云,辐射降温幅度比较明显,湿空气饱和凝结,形成大雾。
在外因作用下,可加速雾的形成,如尘埃、烟雾、污染细微颗粒物容易使雾变得更浓。
霾产生的条件是:一、控制当地的气团性质稳定; 二、空气中存在大量灰尘、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细小霾粒子,使大气混浊。
当空气中存在大量霾粒子使大气混浊,造成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时,就会出现霾或雾霾天气。
霾的出现表明大气已受到污染。
在实际中,雾霾的产生往往与大气逆温现象( 大气层结稳定的一类现象) 相伴发生,由于逆温层的出现会加重环境空气污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生雾霾天气。
这是因为逆温层是非常稳定的气层,阻碍气流向上和向下扩散,在空中形成一个扇形污染带,一旦逆温层消退,会产生短时间的熏烟污染,从而加重地面空气污染程度。
从雾霾产生的条件来看,其中雾产生的三个条件均受天气或气候影响,目前人为难以控制; 而霾产生的两个条件其中当地气团性质稳定受天气或气候影响,人为难以控制,但空气中存在的大量灰尘、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细小霾粒子主要来自于人为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与车辆尾气、燃煤烟气、扬尘等污染物有关。
另外,也与部分地区农村大田植物秸杆焚烧有关。
由于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近地表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工业技术的人为使用不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
三、异化的本质在研究技术异化之前,我们必须先追问技术的本质,寻求“技术本身是什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给技术下过一个极为简洁的定义“他说: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技术是改造世界的学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又出现了许多信息社会特有的新特征。
首先,技术活动的领域大大拓宽了,技术不仅是改造自然的活动,是生产劳动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活动和手段。
其次,在技术原理的形成和技术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加强了,技术不再是单纯经验的产物,而主要是科学物化的结果。
最后,技术活动中硬件的作用开始减弱,软件的作用迅速增强,因此,我们认为技术是人们运用知识、信息、经验和技能,并借助于物质手段以达到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完整系统和过程。
这种理解揭示了技术的四个层面:第一,技术是硬的物质手段和力量,主要包括劳动工具、设备、装置、器械等。
第二,技术是软的方法和能力,包括方术、方法、技能、技巧、程序、语言、软件等。
第三,技术是显的信息和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形、符号、文献、资料、专利、知识等表达、显示和蕴藏的技术。
第四,技术是动的过程和机制,括控制、调节前三种技术形态的过程和一系列使其行之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产生预期效果的决策、计划、管理和组织的过程与机制。
整意义上的技术是上述四个层面的有机统一。
[3] “异化”(Ahenation)一词最早始于黑格尔,意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奴役人,成了支配人的异化力量”[4]。
,费尔巴哈则赋予“异化”这样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转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5]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异化”的意义基础上,再次赋予“异化”以新的内容:“正如人用脑创造了上帝而受上帝支配一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用来支配和奴役工人,这种财富的占有以至于劳动本身和人的本质都异化为与工人相敌对的异己力量”。
[6]在这里,马克思将“异化”界定为:作为活动主体的现实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其自身的活动所产生出的产物(客体)成为外在的力量,反过来奴役、支配和统治主体本身"技术异化是一般异化概念的引伸和扩展,是指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时候,作为人的创造物的现代技术反而变成了统治人、压制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
作为异己力量的现代技术反过来支配人类,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技术使人类成为巨人,又可以把人改造成非人。
这就是技术的异化“一是与技术相伴生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枯竭等负面效应,其后果是造成人类物质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严重阻碍了物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与技术相伴生的人类精神文明的衰退,其主要表现是人性的压抑,道德风尚的低落”。
人类发展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和奴役,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和解放"然而,由于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非人性化的因素,当它缺乏正确的引导机制时,就必然会走向异化"如果不加节制地任由其自由发展,无疑会变为生态危机的加速器,毁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四、技术异化对生态的负面效应技术的负面作用,就是技术负价值的体现"在工业文明时期,一系列的技术革命使人类获得一种新的支配自然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随着人类的认识由宏观深入到微观和宇宙,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它创造了古人所无法梦想的巨大财富,也出现了种种生态危机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利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无机环境日益蜕变"无机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遵循物理化学规律发展变化的无机环境"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也离不开无机环境提供的物质支持"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人类所处的无机环境发生着巨大的蜕变,生态环境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和人类进行物质生产"这些无机环境的蜕变包括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的破坏!重金属物质的富集!水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污染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工业化和生态恶化的内在联系"人类在运用新的技术成果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加剧和引发了灾害性的环境变化"当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引起环境污染问题既表现在普遍工业“三废”等污染中,又突出体现在一系列“高技术型”污染,比如合成化学物质污染!基因污染等,破坏生态平衡,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公害"另一方面,有机环境也在日益恶化"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崩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等种种生态危机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人类依靠先进的技术增强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力量,导致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严重枯竭,同时还破坏了有机生态环境"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无论是无机生态环境蜕变,还是有机生态环境的恶化,都破坏了某种自然的平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现实中,人们所遵循的是这样的逻辑: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将环境!资源问题放在次要的位置,甚至于以环境!资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而心安理得地破坏和污染环境"人们为着不同目的!以不同方式利用技术时,所关心的只是利益主体本身的短期利益,而对环境!资源等社会公共产品和利益较轻视"特别是在发展初期,人们都特别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环境!资源等问题起初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