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庐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庐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作者:李梦婷,彭重华,雷芳

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2期

李梦婷,彭重华,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要:庐山于199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也是孕育中国文明的“摇篮”,这里的佛教、道教庙观、白鹿洞书院,都独立且各具特色地藏在庐山这一自然美景当中,集美学和

文学于一体的庐山,更是利用其神秘而独特的美丽吸引着各地游客。因此,在发掘庐山文化旅

游产业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了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利

用与发展。如何将我们的文化遗产资源持续利用下去成为了当下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庐山;世界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

1 庐山概况

庐山座落在祖国大陆中部的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北边连着长江,东边衔接潘阳湖,南边依

着滕王阁,西边邻着京九铁路,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优势。庐山区长约25km,宽20km,高山

总面积302km2。庐山有近100座山峰。其中最高峰是海拔1474m的大汉阳峰。浑然天成的自然

山水风光为庐山加分不少,但庐山不仅只有美景,更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

1.1自然资源

庐山处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近2000mm,气候舒适,尤其夏

季非常凉爽,是避暑胜地,冬季更是白雪皑皑,宛若童话中的冰雪世界。四季温度变化较大,

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奇妙无穷。有时山上暗无天日,而山下则是细雨纷纷,颇有情趣。庐山

植物种类丰富,由于自然条件如此湿润,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庐山多有悬崖峭壁,奇峰秀岭,沟壑岩洞,大有湖光山色,飞泻瀑布,小有河流溪涧,所

以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山峰、堑谷、岩洞、怪石、瀑布、溪涧、湖潭、温泉等构成庐山特有的自然景观。

1.2地理特征

庐山,耸峙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区,相对海拔1200~1400m,山体面积282km2,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6.6%。著名景点有五老峰、石涧瀑、芦林湖、险峰,从东北向西南蜿蜒约25km,宽约

15km。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带,山势宏伟,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名山,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

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地形的成因是地质运动所为,它地处断裂带,周围断层颇多且规模较大。庐山地形非

常复杂,正是这样复杂的地形组成了各种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比如瀑布、岩洞、溪流等等。

由此可见,庐山的地质旅游资源是非常完整且系统的,而且非常久远,内容极其丰富。

2 庐山文化遗产资源

庐山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物质文化遗产。无形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表达、民间科技、社会习俗、认识记录几个方面。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中又包括:遗址遗迹、建筑物、纪念性景观、地方土特产品、文献与遗物几方面,具体有形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下:

庐山遗址遗迹中包括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亭子墩新石器晚期村落遗址)、军事遗址、古战

场(如庐山植物园内的日军轰炸弹坑)等。

建筑物有宗教庙堂(如东林寺、罗汉寺、白龙坛、广佛寺、天王庙、太乙宫等一百多个)、佛塔(如舍利塔、天池塔、普超塔等十几个)、碑林(如白鹿洞碑刻等六处)、历史建筑小品(如琵琶亭、静观亭等几十处)、传统建筑(如匡庐诗社等)、桥梁(华封桥等十多处)、近

现代建筑(如波黎公馆等十多处)等。

纪念性景观包括洞穴(如莲花洞等十多处)、泉(如墨仙泉等十多处)、水井(如金井、

修井炼丹井)、岩石(如刘仙石等)、潭池(如出木池等十多处)等。

地方土特产品包括菜品饮食(如石鱼、云雾茶、石鸡、石耳)、手工艺品(如星子金星砚)等。

文献与遗物包括古旧图书资料(《庐山志》等)、宗教典籍(《华严经》等)、书画(五

百罗汉图、唐伯虎《庐山图》等)。

3 庐山文化遗产保护

3.1庐山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3.1.1 法律不健全。虽然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说明了我国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是仍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另外关于江西省下达的关

于文物保护的文件,没有制定详细的符合当地现状和地方特点的措施,《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

条例》内也没有具体指出文化遗产的损坏惩罚及处理办法。

3.1.2 管理体制混乱。从古至今,庐山在直属管辖范围方面一直比较混乱,近代以来,前前后后调整多达20次。“一山多治”的尴尬局面,把庐山从一个整体变得支离破碎,导致资源浪费,并且损害了人们对庐山的地理认知。

3.1.3 人口压力问题。山上常住人口,加上外来人口和游客,给庐山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且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薄弱,使得资源上的损耗及环境污染等方面都不容小视。庐山周边

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也在逐年提高,山上和周边人口数量带来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人们生活用

地比如农田菜地的开垦,工业上工厂的建立及污染物的排放都不同程度地给庐山自然生态系统

带来了负面影响。

3.1.4 旅游业的影响。旅游虽然在很多方面能为城市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但是旅游业对于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也不容轻视,游客对于文物的直接破坏表现在:攀爬拍照、乱写乱涂鸦

乱刻字、乱扔垃圾、折损植物等等方面;间接破坏表现在:汽车尾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

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等。

3.1.5 自然因素影响。如2005年9月受台风影响,庐山出现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使

得多处景点遭到洪水、泥石流的破坏。对于自然界来说一些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风化现象、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风雨、湿度等等,但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可能是慢性毒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