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终极版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与土地经济学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山峦、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的一切可利用的地貌特征。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是一个地理实体,具有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土地的空间范围由地表、地下和上下空间组成。

土地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土地的空间特征。

(2)经济特性:土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土地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部附加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3)社会特性:土地具有社会属性,受到政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市场规律的学科。

它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1、土地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将土地投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使用活动。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分配和布局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3、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经济效率原则。

4、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配置方法。

静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法、综合平衡法和社会经济评价法等;动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1、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体系,包括土地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活动。

2、土地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

3、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充分竞争性、信息不对称性、政策敏感性。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5、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市场)、二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市场)、三级市场(个人之间的自由市场)。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复习土地经济学的要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所有权、土地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应对相关考试或工作提供帮助。

以下是土地经济学复习的重点总结:一、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经济价值1.土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具有固定性和不可再生性。

2.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土地的市场价格上。

3.土地资源的价值受到土地位置、土地品质、土地用途等因素的影响。

二、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1.土地所有权是指对土地资源拥有的所有权利,通常由政府或私人持有。

2.土地使用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基础上对土地进行使用、收益和转让的权利。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1.土地市场是指土地所有权的交易市场,通过买卖、租赁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流通。

2.土地价格是反映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受土地位置、土地用途、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四、土地与农业经济1.土地在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2.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土地与城市经济1.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2.城市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六、土地与环境经济1.土地资源保护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地税收与土地政策1.土地税收是国家对土地资源利用征收的财政收入,是土地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土地政策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对土地经济学的要点进行复习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土地市场、土地所有权、土地价格等方面的知识,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终稿).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终稿).

第一章导论1.狭义的土地: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

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广义的土地: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

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陆地水面。

2.土地的自然特性(eg:选择---因地制宜反映的是土地自然特性中的质量差异性)①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②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③质量差异性 ---因地制宜④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3.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Esp=0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0<Esp<1②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课堂练习(看一下)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投资适度,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供给稀缺性→土地投机,地价猛涨利用方式相对分散性→区位选择与综合效益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勘察、规划、效益评价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管理,监督和调控4.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中,土地主要是作为地基、操作的场地与空间发挥作用. 土地的数量、质地和土地的位置,决定了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在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部门中,土地主要是作为资源和生产工具等发挥作用,因此,蕴藏资源的数量、丰度及其位置,对利用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5.新的土地现状分类标准,在一级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6.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归结为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生产力)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7.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土地利用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动态的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选择--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在农业领域,土地利用程度可以用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和水面利用率来反映。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二章1.人地关系概念: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

其经典解释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3. 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4.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LPC=f [R(t),P(t),C(t)]。

R(t)—农业自然资源条件,P(t)—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C(t)—人口消费水平,t —时间。

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SR=P’/P。

SR—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P—土地人口承载力,P’—预测人口。

SR<1,承载量合理,SR=1满载,SR>1,超载5.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政策路径:稳定人口增长,推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多元目标的规划管理体系,积极消除贫困问题,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发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第三章1. 土地的自然供给制约因素: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

2.土地自然供给静态无弹性,经济供给动态有弹性。

3.土地的经济供给的含义:所谓土地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的供给。

4. 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区别和联系:(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经济供给则是针对土地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经济供给是动态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是不同的;(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word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word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一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说: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应3、土地的经济供应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连续发展16、土地可连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20、产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酬劳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转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转体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土地的自然供应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应则主假如针对土地详细的不一样用途而言的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赖以土地的供求体制为中心的市场体制的作用来运转的土地价钱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应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根源包含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面规模经济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添利润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目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经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花费来获取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别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的是:()A、功能的永远性B、供应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别性D、利用结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贮备制度B、土地交易允许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基本因素的是:()A、天气条件B、拥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据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据有量5、初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地点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钱的特色的是:()A、土地价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钱不是土地的权益价钱C、土地价钱奉上升趋向D、土地价钱拥有激烈的地区性7、在我国能够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取的期房所有权8、评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种方法中属于动向剖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利润增添率法D、投财产品增添率法9、对于"土地酬劳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改动因素的酬劳变化规律"B、"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与生产关系没关D、"土地酬劳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正确组合和投入量供应了理论依照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当经营规模的特色的是:(A、地区性B、独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征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远性B、土地供应的稀缺性C、土地酬劳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别性E、土地利用方向更改的困难性2、以下对于区位理论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本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互相关系的剖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公司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件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城镇居民点的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构造理论是波及到农业、工业、第三家产、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对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散布及其在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3、成立土地市场的必需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清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需的土地法规E、地区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依照的基根源则包含:()A、先检查、评论、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当的耕地面积相联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兼备安排用地比率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联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以下对于土地酬劳变化阶段的定量剖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均匀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沿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老是订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酬劳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老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钱评估应依照的原则有:()A、公正原则B、利润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利润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公司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纳的土地财产处理方式包含:()A、出让 B、保存行政划拨 C、作价入股D、受权经营E、租借8、以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特征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地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门路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拥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以下对于耕地总量动向均衡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目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长久性C、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地区性D、耕地总量动向均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是指一准期间耕地的质量和数目的总和不变10、以下对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全部公司、公司、其余组织和个人都能够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依据不一样行业和经营项目的本质需要确立如综适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能够采纳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好采纳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3、为何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转体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门路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集市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构造是如何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阐述题1、为何要重申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美现行乡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钱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钱的?4、阐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根源及原由5、请以你熟习的城市为例说说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说说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美?《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照答案一、名词解说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必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隶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就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应: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应或本质供应是指地球供应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目这个数目包含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将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应:土地的经济供应是指在土地自然供应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此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样用途的土地的供应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计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样生产和花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取的、并最后归土地所有者据有的超额利润其根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一定缴纳的地租其根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钱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建的节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据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置土地而支付的用钱币表示的互换价值是土地将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经过与土地联合获取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沟通、变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添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升土地利润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纳田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应土地生产因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将来一准期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顿、保护进行综合均衡做出兼备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纳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将来一准期间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经过拟订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连续发展:是成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解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主旨是既能相对知足今世人的需要又不可以对后辈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连续利用:既指知足今世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伤害后辈人利用土地资源知足其自己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伤害今世人及后辈人生计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余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必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所有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奉养的人口数目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必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必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据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中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好权益包含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借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遇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益能够细分为据有权、使用权、利润权、处罚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必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获得利润的权益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表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必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含销售、互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取的、被最后土地所有者据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论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一定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根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的差额产生的原由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根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钱的差额;形成原由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均匀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酬劳和土地肥力土地酬劳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照关系也就是在必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必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取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伏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转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转体制土地市场运转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构造在不一样模式下土地按不一样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转体制是指促进土地权属及其利润按必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此中心是土地的供求体制和价钱决定体制土地市场的运转体制储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地点(距市场远近)的差别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二者本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钱与社会生产价钱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变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准期间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由)1、土地的自然供应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应则主假如针对土地详细的不一样用途而言的所以二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二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应是土地经济供应的基础土地经济供应只好在自然供应的范围内改动2、土地市场是依赖以土地的供求体制为中心的市场体制的作用来运转的土地价钱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应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钱连续上升土地供应量增添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钱就会降落;当土地价钱连续降落土地需求增添供应减少出现欠缺土地价钱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根源包含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面规模经济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添利润减少错误外面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许整个地区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添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获取的经济利润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目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同样的观点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目的大小尔后者则主假如侧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途于酬劳递加的阶段起码应当处于酬劳不变的阶段以获取最正确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经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花费来获取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合理布局提升区位地租和经营利润不一样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种类和集约化程度也不一样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独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经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剖析来追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取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别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其实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必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好是国家;尔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含销售、互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穷制四、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征的是:( A )A、功能的永远性B、供应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别性D、利用结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贮备制度B、土地交易允许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应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天气条件B、拥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据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据有量5、初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地点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钱的特色的是:( B )A、土地价钱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钱不是土地的权益价钱C、土地价钱奉上升趋向D、土地价钱拥有激烈的地区性7、在我国能够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取的期房所有权8、评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种方法中属于动向剖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利润增添率法D、投财产品增添率法9、对于"土地酬劳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改动因素的酬劳变化规律"B、"土地酬劳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围与生产关系没关D、"土地酬劳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正确组合和投入量供应了理论依照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当经营规模的特色的是:(B )A、地区性B、独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征的有:(ABD)A、土地功能的永远性B、土地供应的稀缺性C、土地酬劳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别性E、土地利用方向更改的困难性2、以下对于区位理论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A、从经济本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是经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互相关系的剖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公司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件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阐述了城镇居民点的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构造理论是波及到农业、工业、第三家产、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对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散布及其在空间中的互相关系的学说3、成立土地市场的必需条件有:(ABCDE)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清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需的土地法例E、地区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依照的基根源则包含:(ABCD)A、先检查、评论、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当的耕地面积相联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兼备安排用地比率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联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以下对于土地酬劳变化阶段的定量剖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A、当APP(均匀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沿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老是订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酬劳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老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钱评估应依照的原则有:(ACDE)A、公正原则B、利润最大化原则C、代替原则D、预期利润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公司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纳的土地财产处理方式包含:(ABCDE)A、出让B、保存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受权经营E、租借8、以下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特征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ABD)A、地点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门路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拥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以下对于耕地总量动向均衡的各样说法中正确的有:(BCD)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目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长久性C、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拥有地区性D、耕地总量动向均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向均衡是指一准期间耕地的质量和数目的总和不变10、以下对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样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全部公司、公司、其余组织和个人都能够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依据不一样行业和经营项目的本质需要确立如综适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能够采纳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好采纳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计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计场所需要土地供应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乞降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添自然就要求增添食品从而要求增添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样设备用地也会大批增添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停增添的而土地总量却在向来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升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应的影响因素。

土地经济学重点整理

土地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第一节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一、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高效配置的科学。

•具体地,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被怎样利用的科学。

资源有限而人类的欲望无穷,经济学用以分析稀缺资源如何被配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

•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用一般经济理论研究有关土地经济领域问题的一门学科,研究土地资源的最佳使用和有效配置。

1、资源:一切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条件。

资源分类:一是自然赋予的自然资源;二是来自人类社会劳动的人为因素,包括一切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可统称为社会资源。

对于经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由于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说来具有双重性质。

具有动态性。

重要特点:有限性和稀缺性陆地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六种:(1)淡水(2)森林(3)土地(4)生物种类(5)矿山和(6)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相对于人类无止境的需求而言,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合理配置:理论状态是帕累托最优,即要增加一个人的福利必须减少另一个人的福利。

3、资源配置方式:•西方经济学认为,一是市场配置,二是政府配置。

•关于市场配置:完全竞争(完全竞争的世界如同物理学家的无摩擦模型);市场失灵产生原因:垄断或外部效应矫正:政府干预或调控•关于政府配置:如计划经济二、土地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经济学学科可以分为综合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部门经济学等三个层次。

土地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

综上,土地经济学:1、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如何合理配置的科学。

2、土地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需要市场与政府调控两种配置方式。

3、土地经济学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土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土地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20世纪之前尚未单独研究土地经济问题,大多依附于政治经济学,真正开始研究土地经济问题始于20世纪初期。

完整word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完整word版,《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的自然供给3、土地的经济供给4、土地需求5、级差地租6、绝对地租7、地租8、地价9、土地利用10、土地集约利用11、土地的规模利用12、土地的利用规模13、土地利用计划14、土地计划利用15、可持续发展16、土地可持续利用17、土地人口承载力18、土地所有制19、土地使用制20、产权21、土地所有权22、土地使用权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土地经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土地经济学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土地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5、实现土地集约经营的途径6、如何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7、简述城市集聚经济及其表现8、农业区位理论对我国农业布局的借鉴意义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七、论述题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二、名词辨析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被最终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是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级差地租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绝对地租来源是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原因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也就是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土地市场运行模式是由土地制度所决定的一种土地市场结构在不同模式下土地按不同形式交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是指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一定轨道和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核心是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蕴藏在土地市场模式中并由其决定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由土地肥力或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带来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者实质一致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Ⅰ也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错误两者是有关系的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正确在某一土地市场当土地价格持续上升土地供给量增加需求减少一部分土地卖不出去土地价格就会下降;当土地价格持续下降土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出现短缺土地价格就会上升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错误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收益4、土地利用规模即土地规模利用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数量的大小错误土地利用规模和土地规模利用不是相同的概念前者指一个单位经营土地的数量的大小而后者则主要是偏重对土地的使用即尽可能地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至少应该处于报酬不变的阶段以获得最佳的土地规模效益5、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合理布局以减少运输费用来获得最大利润错误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区位地租和经营收益不同的区位其土地利用类型和集约化程度也不同运费是影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工业区位论是通过对运费、劳动费、集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寻求工业最优区位以减少产品生产成本来获得最大利润6、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国家以有偿的方式将国有土地出让或转让给他人使用错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不等同于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前者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其出让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而后者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与赠与其转让主体无限制四、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土地的经济特性的是:( A )A、功能的永久性B、供给的稀缺性C、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D、利用后果的社会性2、属于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法律手段的是:( C )A、土地储备制度B、土地交易许可制度C、土地登记制度D、土地计划利用制度3、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基本因素的是:( D )A、气候条件B、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C、交通条件D、社会需求4、耕地的供求的变化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B )A、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B、人均粮食占有量C、土地的利用率D、人均耕地占有量5、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土地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的科学家是:(A )A、屠能B、马克思C、詹姆斯.安得森D、萨伊6、不属于土地价格的特点的是:( B )A、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B、土地价格不是土地的权益价格C、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D、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7、在我国可以抵押的房地产有:( D )A、行政机构所有的房地产B、权属有争议的房地产C、政府代管的房地产D、依法获得的期房所有权8、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各类方法中属于动态分析方法的是:( A )A、贴现系数法B、投资回收期法C、投资收益增长率法D、投资产品增长率法9、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与生产关系无关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10、不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B )A、地区性B、唯一性C、层次性D、适应性五、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有:(ABD )A、土地功能的永久性B、土地供给的稀缺性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D、土地质量的差异性E、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下列关于区位理论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E )A、从经济实质上看屠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B、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以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C、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是从中心居民点的物品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述了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D、空间结构理论是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区位的综合区位论E、区位理论是关于自然物质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3、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条件有:(ABCDE )A、市场经济环境B、土地产权明晰C、发达的土地金融市场D、必要的土地法规E、区域性的市场中介机构4、土地利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B、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C、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D、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E、三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最大化5、下列关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CD )A、当APP(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B、当MPP(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TPP也达到最大值C、MPP曲线与APP曲线总是相交于APP曲线的最高点D、EPP(生产弹性)表示报酬的强弱及变化方向E、理性的生产者总是在生产的第二阶段进行投入6、土地价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ACDE )A、公平原则B、收益最大化原则C、替代原则D、预期收益原则E、供需原则7、国有企业改革中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采取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包括:(ABCDE )A、出让B、保留行政划拨C、作价入股D、授权经营E、租赁8、下列关于城市土地利用特性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ABD )A、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很重要B、土地利用途径的多样性C、面积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D、很难改变用途E、交通运输对土地利用不重要9、下列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所谓总量是指耕地数量的总和B、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长远性C、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区域性D、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E、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一定时期耕地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不变10、下列关于土地出让市场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有:(BDE )A、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地块、用途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B、我国境内外的一切公司、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C、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一般根据不同行业和经营项目的实际需要确定如综合用地的最高年限为40年D、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但经营性用地只能采取招标和拍卖E、地下的各类自然资源、矿藏以及埋藏物等不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之列六、简述题1、如何理解人口与土地需求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土地作为生存场所需要土地提供粮食、衣料等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不外两大类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人口增长自然就要求增加食物进而要求增加农业用地;建房、修路及各种设施用地也会大量增加总之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而土地总量却在一直在减少所以我们要提高土地利用率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因素有: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3、为什么会存在土地市场失灵?(1)市场决策由微观经济主体做出多考虑局部、当前利益容易忽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市场不能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不解决性问题;(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4)对于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的部门市场配置无能为力;(5)土地在中国农村还带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功能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就是促使土地权属及其收益按某种轨道、某种方式进行流动的力量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1)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经济的运行全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这就是市场机制。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要点

1.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结果所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2.实质内涵(四个层次):(1)土地首先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

(2)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人工环境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3)土地作为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国土”,又称“领土”、“国土资源”。

(4)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3.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它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5.土地的特性:(1) 自然特性(原始性、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不可搬动性、质量的差异性、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宜性、多用性)(2)经济特性(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等。

)(3)人文社会特性(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社会经济位置的变动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的功能:(1)生产功能(2)承载功能(3)可耕功能(4)资源功能(5)其他功能和用途:生态功能;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资产积蓄与增值功能;景观功能7.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2)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1.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地关系的实质: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3.人口经济问题的本质内涵: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而且必须首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劳动过程善待大自然,既保证人与自然界进行对等和协调的物质变换,又使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质量得以不断完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绪论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就是研究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2)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注:土地的自然特性是:不动性;肥瘠程度和位置优劣之别;以及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就是在土地开发到某一点以外的时候,它有报酬递减的趋势;土地的经济供应的稀缺;土地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

3.土地有哪些功能?(一)承载功能(二)生产功能(三)资源(非生物)功能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形成的价格、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内,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时点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土地面积的区域平均价格。

(9)农地基准地价:在划分土地均质地域的基础上,以农用地纯收益为依据,采用对一定均质地域取样本地价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10)标定地价:根据政府管理需要,评估的某一宗地在正常土地市场条件下,于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它是该类土地在该区域的标准指导价格。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体制的建立、演变及实施等方面的问题土地资产流转:土地资产流转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进入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价值实现问题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利用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是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土地集约利用: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性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土地保护: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护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杜能圈: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遗迹农业集约化程度都呈圈层变化,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的一系列的同心圆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土地肥力:指农用土地生产农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报酬: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土地利用规模: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规模报酬:有“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规模经营:指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而获得的效益,而不是两个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所获得的效益内部规模经济: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效益,而是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来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又要保证今后长远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重点:1.土地的概念: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自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功能的永久性。

经济: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②土地财产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③土地资产流转: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5.土地市场的特点:地域性竞争不充分性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6.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1)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市场两种模式: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2)机制: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的供给机制土地的需求机制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7、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有:消费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8.土地的经济供给影响因素: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9.土地的需求及其供需平衡关系:农用地需求非农用地需求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10.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调节消费结构利用新技术保护土地资源二.思考题:1.土地功能: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资产功能2.土地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特点1、国度和地域的差异性(因为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要求学科研究必须与该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2、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土地经济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实践,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3、研究日益深化和细化城市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经济学、土地市场学、土地资产估价学、土地金融学3.土地与国土、土壤有何区别: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土地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土地经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1909年,的《》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2.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性包括地区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地的供给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消费者对土地产品的需求最终对土地的需求,土地需求是的。

5.土地的供求机制和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的科学调控。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明确了深化制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要求。

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市场,转让市场是市场。

8.美国专业土地金融机构的上层组织是“”,基层组织为“”。

9.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税负能力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的税收。

10.“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间的平衡。

11.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可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的财产权。

具体来说,就是之权。

13.从经济实质上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

在这里,它可以解释为土地的区位价格,它与需求之间是的。

14.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通常所讲的土地肥力实际是指土地的肥力。

15.内部规模不经济是指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在规模扩大时由于原因所引起的。

16.形成供给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是由土地的共同决定的。

18.2000年1月6日,下发了《关于建立土地促进土地使用权规范交易的通知》,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功能。

19.原则是税收最古老的原则,也是当代税收最重要的原则或首要原则。

土地经济学重点整理(修改版)

土地经济学重点整理(修改版)

⼟地经济学重点整理(修改版)⼟地经济学重点整理第⼀章:导论1.⼟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资源财产资产1)(⼈与地)⼟地资源利⽤——⼟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2)(⼈与⼈)⼟地财产制度——⼟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地所有制、⼟地使⽤制、⼟地管理制度3)(⼈与⼈)⼟地资产流转——⼟地资产权属的市场流转和⼟地收益分配2.⼟地的综合性概念1)作为⾃然资源的——是由地球陆地部分⼀定⾼度和深度的岩⽯、矿藏、⼟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然附属物。

2)现实的——是⼀个由岩⽯、矿藏、⼟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类劳动的⾃然—经济综合体。

3.⼟地资源与⼟地资产1)⼟地资源是指⼟地作为⾃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们所利⽤并能产⽣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地。

2)⼟地资产是指⼟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性、可占有性和具有价值。

3)联系:⼟地资源是⼟地成为资产的基础4)⼟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地作为⾃然资源,是⼈类⽣产和⽣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地作为财产,其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 (独占权)意义。

4.⼟地的特性1)⾃然特性:⼟地位置的固定性/⼟地⾯积的有限性/⼟地质量的差异性/⼟地利⽤的永续性2)经济特性:⼟地供给的稀缺性/⼟地利⽤⽅式的相对分散性/⼟地利⽤⽅向变更的困难性/⼟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地利⽤后果的社会性5.⼟地的功能承载功能/养育功能/资源功能(强调⾮⽣物资源)/提供景观功能/资产功能(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第⼆章:地租地价理论1.地租的概念地租是直接⽣产者在⽣产中创造的剩余⽣产物被⼟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产关系的反映。

2.地租的分类A.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分类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ab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c.垄断地租(个别条件下产⽣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B.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分类a.契约地租(也称商业地租,是指⼟地所有者将⼟地租给⼟地使⽤者,⼟地承租⼈与⼟地出租⼈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

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

导论1、土地定义(综合性概念);从横的角度看:土地是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土地是土壤,是地球表面,是陆地及其水面。

土地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是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是构成国家三要素(土地、人民和主权)中的基本要素从纵的角度看:英国马歇尔:“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

”美国伊利:“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综合性概念: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来说,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土地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3、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资产流转——土地的市场流转、土地收益分配(人与人);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人与地);土地财产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人与人)。

第一编1、土地利用的含义;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土地利用首先是个技术问题;土地利用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2、土地利用的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的文化素质自然因素:指土地本身的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地形、地貌、地质等);它决定土地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可利用性和可行用途;经济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的因素。

土地经济学(整理)

土地经济学(整理)

土地经济学(整理)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方面的问题。

5、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容及意义:容:1、土地利用程度2、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效率意义:为更合理的利用土地指明方向。

3、我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2、土地供不应求与浪费兼有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局。

4、土地利用的目标:1、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取得服务(效用)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

5、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更低面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6、贴现系数: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7、复利系数: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8、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土地经济学知识重点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概念的区分(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2)土地与国土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3)土地与景观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及物理化学作用彼此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称为景观,例如黄土高原、砂质荒漠、冰川山地等都属于一定的景观类型。

它与土地的最大区别主要在于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体”的影响。

(4)土地与土地资源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包括自然界中没有经过加工而以现存形式存在的一切天然财富。

广义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力、时空等。

土地资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来源,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5)土地与土地资产,土地资本资产:为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能够带来一定收益的各种财产和权益的总称。

广义的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土地资产:是指归一定经济主体所拥有的(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经过一定的经营方式,能够实现增值的土地。

土地资源与劳动的结合,具有所有权与获益性。

土地资本:为提高土地生产率而投入并固定在土地上的资本。

其收益是利息或经营利润,而不是地租,如灌溉排水工程、施肥等。

3.土地的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性②面积有限性③质量差异性④功能永久性4.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的关系①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自然属性的反映,是土地所固有的,与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第三版)期末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二、土地资产: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力三、土地的特性A 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的原始性2)土地面积自然总量的绝对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不可搬动性4)土地质量的差异性5)土地的耐用性和生产潜力的无限性6)土地利用的生态整体性、多异性、多样性、B土地的经济特性①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的滞缓性③农业用地和城乡建设用的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此外,还存在有土地利用的适度规模性和集约性、粗放性;土地投资效益的积累性和扩散性;土地和土地市场的特殊性;土地经济区位的可选择性及土地价值的二元性四、土地的功能A 承载功能为人类提供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场地、空间、道路和立足地,而成为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地在发生作用。

B生育或生产功能土地作为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基本资源和生产资料,为人类社会和生命系统提供产品所具有的生育和生产功能,包括为人类和一切生物提供各种必须的生物产品、营养品和矿产品、原材料和动力资源。

C可耕功能D资源功能土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E土地的其他功能①土地的生态功能②土地用途与功能的社会化和多元化③土地的资产积蓄和增值功能④土地的景观功能第二章人地关系理论一、土地人口承载力1、概念: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已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土地生产潜力(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的能力)人口需求水平3、人口承载力的测算A区域人口承载比SR=P’/PSR---------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P’---------预测人口P----------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情况下,SR<1表示该地区人口承载量合理SR=1表示满载;SR>1表示土地超载二、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经济法战需要4、产品价格5、交通运输视野的发展状况6、土地开发利用计划7、土地共计者的行为8、制度因素三、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E:高层建筑2、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E:南方的婚纱镇3、调整居民消费结构E 住房,居者有其屋,公租房,廉价房4、研究和推广新技术E第四代住房5、提高交通运输水平6、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7、保护土地资源四、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一)社会因素对土地需求的影响⏹人口规模和结构⏹家庭结构⏹居民生活水平(二)经济因素对土地需求的影响◆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物价水平(三)政策因素对土地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供应政策⏹农地保护政策⏹住宅政策五、土地市场构成要素一、含义:土地市场的构成也包括主体客体管理者和交易场所四个方面主体:土地市场主体即土地市场的参与者(法人和自然人),包括供给者、需求者、中介者和管理者。

客体:就是土地本身及其产权关系管理者:市场的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在于维持交易秩序,提供交易质量和效率,协调土地交易关系。

管理者除必要的行政手段外,主要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管理交易场所:土地权利交换的领域或场所,包括有形土地交易场所和土地无形交易场所六.土地市场功能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充分实现土地的价值3.优化产业布局4.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5.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调节各方利益七.土地使用权市场1.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A 农村集体所有农用地使用权市场B 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

2.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一级市场:军事用地、政府划拨出让市场二级市场:土地使用权交易三级市场再次交易土地出让市场(一级市场)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土地产权交换关系,这种关系一般体现在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出让、出租土地使用权给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土地流转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使用权主体把从土地出让市场上所取得的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或以其他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转租给经土地所有权主体许可的其他土地使用权主体以及再转让、再转租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也即土地使用权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交换关系八.土地所有权市场1.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市场我国的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布的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满足国家公共利益。

2.美国土地所有市场:私人土地、联邦土地、州及政府地方土地。

在美国,私有土地和公有土地的所有权受到法律同样的保护,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买卖和出租。

3.日本的土地所有市场权:在日本,私有土地所有权只为通过了政府的土地交易价格和土地使用目的审查就可以自由流转。

4.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市场我国台湾地区先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平均地权”的土地制度,即农地农有、市地市有、富源帝国有。

第四章地租理论一、地租的性质、形式、种类二、地租的属性:地租是剩余价值,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地租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以及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两权分离为前提按照广义地租分为以下三种形式:A 契约地租或商业地租B 地租C 经济地租按照经济地租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级差地租(差额地租)A级差地租1系因土地沃度、区位和宁适度所造成的的土地与土地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差额,是由于其矿长作用和加深作用联合所促成,依其成因目前可分为三种形态。

B级差地租2(集约度差额地租或第二型差额地租)因追加投资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由于集约地租会发生土地报仇现象级差地租I形成条件质量区位差异;级差地租II形成条件连续追加投资;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平均;三者形成原因:土地所有权垄断三者形成源泉:工人的剩余价值2.绝地地租是指因土地所有权的作用形成地租。

绝对地租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率无关,它既发生在发生在边际土地上,也可以发生在超边际土地上。

3.垄断地租(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优土地,由于其茶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4.准地租是在短时间内因使用固定资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一级差地租理论1.马克思认为土地有限,而且有质量和生产率的差异,从而产生了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实质,就是那种利用较好生产条件而生产率不同的土地所生产的超额利润。

2.超额利润:商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是因土地生产率来决定。

超额利润不是级差地租,而是形成极差地租的实体。

3.绝对地租:①绝对地租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由于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成为其他部门向农业转移资本的一个障碍,如果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资本就不能转向农业部门,即使最劣等的土地也是这样。

②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成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

③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使超额利润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并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4.垄断地租:①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某些土地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能够生产某些特别名贵又非常稀缺的产品。

这些产品就可以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其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售。

②这种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这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土地所有权,因而转化为垄断地租,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

第五章地价理论一.地价含义土地价格: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

二.地价的特征1.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土地权益的价格2.土地价格不由生产成本决定3.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4.土地价格程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价的特征:土地所有权的计量依据,土地生产与利用的单向,各权力主体利益分配的工具,征税的依据,调节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

三、地价体系P721.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

2.土地价格=地租/土地还原利率3.基准地价(平均价格)分为城镇用地基准地价和农用地基准地价A城镇用地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或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商业40年、居住70年、工业50年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B农用地基准地价依据农用的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条件评估的农用地不同级别、不同地类的平均价格,其实质是土地内部流转的价格,即农用地承包经营权价格4.标定土地价格:标定土地价格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作用:●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依据●企业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造中确定土地资产的依据●国家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税制改革的依据1.联系(1)它们都不是地产交易市场的成交地价,但都起着调控市场交易地价的作用。

(2)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之间存在着相互承接的关系①基准地价是标定地价评估的基础②标定地价又是土地出让底价评估的参考和依据。

2.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的主要区别是(1)基准地价是大面积评估的区域平均地价,标定地价、土地出让底价则是具体到宗地或地块的地价,亦称宗地地价;(2)基准地价以考虑宏观区域因素为主,标定地价和土地出让底价则还考虑地价的微观区位因素,其地价更为接近市场交易地价。

(3)标定地价是政府认定并公开的地价,而出让底价则是不公开的地价。

四.影响地价的因素第六章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一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费用为零与产权明确界定的前提下,解决外部性问题不需要征税,可以用市场交易形式解决;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要根据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最终确定是使用征税还是用市场交易。

简述科斯第一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的内容;科斯第一定理:若交易成本为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通过市场交易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第二定理:若交易成本为正,不同的产权配置将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社会总体福利,产权制度应寻求使交易成本最低的权利初始分配。

一.土地资源价值及其构成P91土地资源市场价值:指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土地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价值,这部分价值可通过市场价格加以评价。

简述土地资源价值构成市场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市场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三.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评估1 条件价值评估2 特征价格法3 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第七章土地资源利用概率一土地利用内涵人们对土地施加劳动和资本,以求发挥土地的功能之意。

二.土地利用的目标按照土地最终发挥的作用划分1.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2.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