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民俗旅游
民俗的定义:指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社会民俗:社会关系,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结合。
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日。
信仰民俗: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和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族,即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居住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创造,想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居住模式。
居住惯制民俗: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和传统习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综合体系。
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人生礼仪: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所经历的不同仪式和礼节。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一年之中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
它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
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项的总和。
民俗的分类:四分法:经济民俗(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精神民俗),游艺民俗(语言民俗);三分法:心理的,语言的或行为的民俗经济民俗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社会民俗包括:家庭乡里,人际交际,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游艺民俗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民俗的基本特征:民族的集体性与模式性,传承性与播布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社会功能: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维系功能,社会调解与控制功能民俗的形成的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宗教原因,地域的原因民俗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地的经济效益),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能促进民俗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堕落)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蔽体防寒,适应生产需要,社会角色等级身份,社会政治观念服饰文化内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变现民族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饮食民俗形成:经济自然条件民族宗教信仰的原因饮食的惯制:日常生活的需要,岁时节日,礼仪饮食,信仰上的饮食惯制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住宅外部格局:住宅与水、路、山、内部格局:住宅地势住宅格局风水与民居:宅基选址,住宅外部布局,住宅内部布局交通民俗产生及特点: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因素人生礼仪分类:诞生礼仪,成人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人生礼仪功能:1诞生礼(开端,真正意义的人)2成人礼(男人有治人服兵役的义务)3婚姻礼(相亲订婚阶段,迎娶阶段,认姻亲阶段)4丧葬礼(初终,设床,沐浴更衣,报丧,大殓,选目的落葬日)人生礼仪民俗:1诞生礼(未孕前求子习俗,怀孕时的求子习俗,临产的习俗,诞生后的习俗)2成人礼(冠开之礼,穿裤换裙,纹身染齿)3婚姻礼(抢婚礼,入赘礼,表亲婚,转房婚,不落夫家)4丧葬礼(安葬方式:火,土,天,塔;礼仪表现:停尸,招魂,报丧,吊唁,入殓,送葬)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1节日所处的时空位置的影响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4文化传播的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1宗教性节日及民俗2生产性节日与民俗3年节及其民俗4文娱性节日及民俗节日民俗的特征: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2浓厚的伦理观念级人情味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性向复合性发展游艺民俗的类别:口碑民俗类,歌舞活动类,游戏竞技类游艺民俗的特色:1季节性与无季节性的结合2竞技性与自娱性的融合3以传统节日为高潮,明显的祭祖与巫术色彩4浓郁的乡土特色农业民俗产生与发展:原始农业民俗2传统农业民俗3现代农业民俗农业民俗类型: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采集与狩猎,副业农业民俗特征:1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2功利性;3技艺性4稳定性5经验性6田园性7自然环境的制约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1世界性与丰富性2朴实型与无季节性3吸引力的定向性与易逝性4不可根移性与不可仿制性5组合性欲群体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1物质民俗旅游资源(行业民俗,消费民俗)2社会民俗旅游资源(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3意识民俗旅游资源(原始信仰民俗,宗教信仰及民间信仰民俗,禁忌民俗)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目标:1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2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范围3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4确定民俗旅游资源在当地旅游资源中的地位5确定民俗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级别6确定可能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项目及潜在的价值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原则:1实事求是2综合性原则3前瞻性原则4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效益原则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体系:1珍稀度2古悠度3奇特度4密集度5完整度6观赏度7愉悦度8组合度9饱和度10可进度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1本原式2主题公园式3资源凝聚式4结汇式5物品式。
民俗旅游研究内容
民俗旅游研究内容一、引言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民俗旅游的定义、特点以及其研究内容。
二、民俗旅游的定义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民俗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特定群体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表演,是民族、地域、乃至家族的独特标识。
民俗旅游将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将其呈现给游客。
三、民俗旅游的特点1. 文化性:民俗旅游是一种强调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旅游形式,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
2. 互动性:民俗旅游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与当地居民互动,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风俗。
3. 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民俗旅游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体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可持续性:民俗旅游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四、民俗旅游研究内容1. 民俗资源调查与分析:研究者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民俗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传统节日、民俗表演、民俗手工艺等。
2.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者可以探讨如何在民俗旅游中平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
3. 游客体验与满意度: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游客对民俗旅游的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评估民俗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等方面。
5. 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者可以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和发展民俗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6. 跨学科研究:民俗旅游研究涉及到文化学、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者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
20160428 2016民俗休闲旅游五大类型!
2016民俗休闲旅游五大类型!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那么民俗休闲旅游又有哪些类型及特点呢?
1、古村落游览型:
指的是以游客静观或踏看为主深入到保存至今的古村落以游览民俗设施、民俗陈列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群落为主要形式。
2、农事体验型:
即在特定的民俗环境中,游客体验和参与到当地的生活、劳作中,比如种花养鱼、采摘果实、种植蔬菜、烹调菜肴等。
3、度假休闲型:
即以度假放松为主,在水乡、山村等小住数日,体验游览地的衣、食、住、行等,同时对当地的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方言等文化加以轻松的了解。
4、传统教育型:
多是以一些历史事件以及为依托且结合当地的民俗风貌,使游客在领略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同时学习传统知识,此类型多为“红色旅游”,即利用革命历史遗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游客忆苦思甜。
5、科普教育性:
现在在农业生产、村镇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中已经越来越多用高科技机器取
代了古老的牛犁杵种和生活方式。
而现在建立的科技示范区就是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使用的科技知识,一睹现代农业的风采。
餐饮型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餐饮型民俗旅游名词解释引言餐饮型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以品尝当地特色餐饮为主要目的,结合民俗文化体验和旅游景点参观的一种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形式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口腹之需,还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与习俗,增进旅游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度。
一、餐饮型民俗旅游相关概念解释1.1 餐饮型民俗旅游餐饮型民俗旅游是指以餐饮体验为主要方式,并结合参观旅游景点,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旅游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旅游中,游客通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了解当地食材的来源、烹饪技巧以及当地的餐饮文化传统,进而增进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1.2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和民间传统。
在餐饮型民俗旅游中,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当地的餐饮方式、食材选择、烹饪方法和食品传统等方面。
通过品尝当地美食和参与当地的餐饮活动,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1.3 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指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参观、观赏、游览的具有一定景观或历史文化价值的地点。
在餐饮型民俗旅游中,旅游景点通常与当地的美食文化密切相关,包括传统餐饮街区、农家乐、餐饮文化博物馆、当地特色菜品制作展示等。
游客除了品尝美食外,还可以参观相关景点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二、餐饮型民俗旅游的特点与意义2.1 特点餐饮型民俗旅游有以下几个特点: - 强调当地特色美食:餐饮型民俗旅游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为主要目的,游客能够品味到独特的口味和风味,丰富自己的味蕾体验。
- 深入了解当地食材与烹饪技巧:通过餐饮型民俗旅游,游客可以了解到当地食材的独特性和特色烹饪技巧的传承,深入了解当地的餐饮传统。
- 参与当地民俗活动:游客可以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制作传统食品、参观农家乐等,增进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 结合旅游景点参观:餐饮型民俗旅游不仅着重于美食的品尝,还结合参观旅游景点,丰富旅游体验,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民俗风情旅游概括
民俗风情的涵义: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风情”中的“风情”是“民俗”的诗化和叠用强调。
民俗风情的特征:1、民族性、地方性2、丰富性、多样性3、大众性、传播性4、时代性、稳定性民俗风情的价值:1、文化方面:涵盖人类生活各方面,满足人民多元文化渴求。
参与体验,加深理解,获得与众不同的文化享受。
2、经济方面:直接间接3、游娱价值:这种功能表现在娱乐习俗中,像流行民间的各种歌舞,节日,游戏、博奕、杂耍等,起到愉悦身心,启人智慧、鼓舞信心的作用。
4、实用价值:对于各民族禁忌的一些掌握和了解,可以帮助旅游业的发展做好服务,也可以为旅游者的出游带来更多的便利。
(入乡随俗,入境问禁)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分类: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的特征: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苦乐性、发展性4、参与性、原则性,此外,还具有多样性、兼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
民俗风情旅游的影响:1、旅游的一般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环境方面人类本身(2)消极作用2、民俗风情旅游的特殊作用(1)积极作用,满足人们返朴归真的渴求。
促进人类平等、团结、繁荣、发展。
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
2消极作用,可能使“民纯俗美”走向其反面,造成商业化,民族艺术的变异,赝品、庸俗、歪曲。
可能引起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纠纷。
民俗风情旅游者的定义:是指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暂时到一个不是自己常住的国家或地区去旅行和游览的任何人(广义)。
其中,在当地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旅游者”(狭义);在当地逗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为“民俗风情游览者”;民俗风情旅游者的特点共同特点:1、求知欲强2、食宿随和3、注重态度4、素质较高不同类型各自的特点:1、参观观赏型民俗风情旅游者2、了解领略型民俗风情旅游者3、参与体验型民俗风情旅游者民俗风情旅游业的概念作为旅游业的一个亚类,民俗风情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服务的行业。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概述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
从概念中得出民俗文化旅游是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活动,有特定的旅游目标市场。
首先具备民族地域性的特点,可以是身份不同的异质文化特色,也可以是不同地域的同民族特色,显示出深厚的民族地域性;其次具有审美观赏价值,这也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的初衷;最后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底蕴,同时显现的历史文化价值就值得我们开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活动,让旅游者亲身体验特定区域的民俗事项活动。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
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民俗作为民间传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与民俗的结合就成为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
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娱乐、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兴起的旗袍,如今已成为展示东方女性美的标志性服饰,充分体现了审美的需求。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设立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项目,充分体现了娱乐性。
民俗文化与旅游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在游览过程中讲解的宗教祭祀、岁时节日、神话传说、民间娱乐等,都是游览内容的丰富,增加旅游者游览的兴趣,进而达到理解民俗文化内涵的目的。
中外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比1外国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俗文化旅游都已经发展起来了。
象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着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
美国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依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并有十六世纪的英国移民在劳作娱乐,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展示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种,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舞蹈,再现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
民俗旅游
略论民俗旅游摘要:本文从民俗旅游的类型,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来谈谈在民俗旅游的开发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以及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能。
关键词;民俗旅游类型开发模式社会价值一.民俗旅游的定义什么是民俗旅游? 1990年西敬亭、叶涛认为“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 是以民俗事象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1] 。
1993 年李慕寒提出: “所谓民俗旅游, 可以理解为: 以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活动为旅游资源, 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 促进人类相互了解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2] 。
1997 年陶思炎在《略论民俗旅游》一文中谈到“民俗旅游是通过实物( 景点)和活动( 项目) 而动态展示的民俗旅游产品, 它不是静态的博物陈列, 也不是以观光为主的旅游项目, 而是以‘入乡随俗’为追求目标所营造的旨在使游人亲历和参与的文化与生活空间”[3].总之,民俗旅游作为旅游文化中的一个范畴, 自有其特定内涵和文化逻辑。
对这一范畴, 我们可以作如下的概括: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 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
它不是历史材料的简单搬用, 更不是随意的点缀和凭空的臆造。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民俗是一个丰厚的文化宝藏, 作为旅游资源, 它可作多层面、多用途的开发。
民俗旅游依其涉及的民俗范畴、表现空间、产品性质、服务功能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
就涉及的民俗范畴而言, 民俗旅游可作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俗游和语态民俗游的层分。
所谓物态民俗游指以民俗物品的观览、品尝、选购为主, 包括民居、民器、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 它借助静态的民俗物品展现一时一地的民间风俗。
例如, 安徽黟县西递村、宏村, 各地开办的民俗博物馆美食一条街、收藏品市场等。
所谓动态民俗游, 即以活动的安排为主,游客通过参与或半参与进入特定的民俗文化氛围,并从中得到愉悦和陶冶。
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种类
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种类中国民俗旅游的概念中国民俗旅游是指以探访和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行为。
它融合了旅游和文化两个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是一种让游客深入了解、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中国民俗旅游的种类:1.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文物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够缅怀历史。
2.民俗民风旅游民俗民风旅游是指游客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饮食、娱乐活动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这种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因为它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民俗风情。
3.祭祀庆典旅游祭祀庆典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当地举办的传统节日活动、庙会、年画展览等方式来了解中国独特的祭祀庆典文化。
这种旅游模式能够让游客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特色建筑旅游特色建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当地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园林建筑、民居建筑等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旅游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独具特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旅游模式能够让游客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5.民间艺术旅游民间艺术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欣赏各种地方艺术表演、参观剪纸、陶艺、织锦等民间手工艺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的旅游形式。
它也是一个让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总之,中国民俗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具备了旅游和文化两个元素,涉及文化遗产、民俗民风、祭祀庆典、特色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类型,它能够让游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为全球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1. 什么是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是一种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
它通过参观民居、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地方美食、参与传统节庆等方式,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民俗旅游的特点2.1 文化深度民俗旅游注重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观光,而是通过参与式的活动,使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2.2 互动性民俗旅游强调与当地居民的互动。
在参与传统节庆或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游客可以与当地人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故事、技艺传承等。
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旅行经历,还能够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2.3 可持续性民俗旅游倡导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民俗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3.1 民居民居是指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屋。
在民俗旅游中,参观民居可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建筑特色以及风水文化等。
有些地方甚至提供了住宿体验,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3.2 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指由手工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或实用品。
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可以亲自参与手工艺制作过程,学习并体验当地独特的技艺,如陶瓷制作、木雕、刺绣等。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也能够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3 地方美食地方美食是指与当地特色相关的传统食品或菜肴。
在民俗旅游中,品尝地方美食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方式。
通过品味当地的特色菜肴,游客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能够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农耕文化等。
3.4 传统节庆传统节庆是指由民间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所衍生出来的节日活动。
在民俗旅游中,参与传统节庆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方式。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庙会、花灯展、舞龙舞狮等活动,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并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旅游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
因为人类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各个族群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有着各自的发展印迹,其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我国自古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
《礼记》中记载“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我国著名民俗学专家钟敬文先生曾经这样描述民俗。
他说“所谓民俗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
那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民俗是行为文化的重要成份,它属于文化的表层结构。
我们认为,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或一定区域中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并世代传承、发展并具有民族和区域独特性的文化事象。
旅游是有人类以来的一种古老的行为方式。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旅游应该是一种通过地理位置上的转移,对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遗迹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旅游就是在以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内容的旅游活动。
是以本民族、本地区有独自特色的生活习惯、民间文化艺术、礼仪习俗、村寨民居、巫摊歌舞、神灵信仰、服饰装束等在内的传统民俗事象作为一种对旅游客体的吸引和感召,并使旅游客体产生一定的共鸣和互动的休闲娱乐活动。
一个地区的民俗其民族特征越鲜明,原始风格越纯,历史氛围越浓,地方差异越大,生活气息越足,就越有可能成为特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民俗文化旅游的分类。
1、山水风光民俗游。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可见壮丽的山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本身就是极佳的旅游资源。
不仅如此,多数江河山岳往往同时又有美丽的传说或历史典故渗入其间。
如杭州的西湖,由于山湖相映、塔寺相连、风景秀美,同时又流传着许仙与白娘子、范蠡与西施的传说或故事,给美丽的西湖增添了一道神奇的色彩。
谈谈你对民俗旅游的理解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盎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它同传统的旅游方式不同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旅游,生态的旅游,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4、主体的对外性。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民俗旅游”有着自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表。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旅游形式层出不穷,其中民俗旅游备受欢迎。
民俗旅游是指到访某一民族或地区,以其传统民俗文化、风情、风俗为主体,进行的旅游活动。
因其具有自然、宜人、新奇、随意、放松等特点而备受游客的青睐。
如何发展民俗旅游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一、民俗旅游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沿袭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得益于这样的文化传承,也因此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区域,如黄山、苏州、章丘、洞头等等。
这些地区以其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在这些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到本地的传统民俗活动中,既能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能享受民俗活动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黄山旅游区,游客可以参加到村民的山歌演唱活动中,在洞头旅游区,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海产品,还可以看到神奇的主题乐园。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1. 生态旅游模式。
生态民俗旅游是指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活动,以期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不仅要尊重自然,更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2. 农家旅游模式。
农家民俗旅游是指以农村、乡村为主体的旅游形式,主要以农业为产业,同时兼顾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文化演变过程及民间文化研究。
这种旅游服务体现了尊重本土文化艺术,体现环境保护、绿色低碳意识,能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留住乡村文化,方便旅游人士自由行。
3. 文创旅游模式。
文创民俗旅游是指在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将人类活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是以文化体验为主,参与到人类文化的创作过程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跨足式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民俗旅游的开发不断推进,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发展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对策来保证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
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
民俗旅游: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产品。
从广义上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
民俗旅游特点:娱乐性、参与性、体验性、可移性、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旅游内容:生活文化、婚姻家庭、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民俗旅游开发形式:原生态民俗村寨、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民俗节庆、民俗集会、民间工艺品制作等。
**民俗文化内容:老腔、碗碗腔、迷糊、皮影戏、**木偶、**锣鼓(双泉素鼓)、芯子、社火、华山武术、司家秋千剪纸、花馍、皮影荞麦凉粉、槐花麦饭、擀馍、大刀面、麻食菜西岳庙**、智取华山、沉香劈山救母、观棋烂柯(相传,**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来到“空灵峰”,见几个人围在一起下棋说天道地,听起来怪有意思,他又是一个棋迷,便一旁观战,竟忘记了砍柴,但见周围树叶一会儿落了,一会儿又绿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等他想起回家时去拿挑担,找不见了。
去寻斧子,只剩下一个生了厚锈的斧头,根本无法再用了。
回到村里,他一个人也不认识,连自己的孩子,也无人知晓。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民俗旅游逐渐兴起,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
民俗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学者们对于民俗旅游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认为,民俗旅游不仅仅是单纯的观光旅游,更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对于当地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学者们对于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他们发现,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游客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此外,学者们还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民俗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在民俗旅游研究方面,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他们通过对于当地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的研究,揭示了民俗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其次,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
他们研究了民俗旅游的组织形式、市场营销策略以及管理措施,为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再次,他们关注民俗旅游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他们研究了民俗旅游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民俗旅游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
然而,国内民俗旅游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民俗旅游的研究视角较为片面,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经济层面,对于社会和环境层面的研究较少。
其次,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再次,民俗旅游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压力,传统的民俗活动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的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
对民俗旅游的评价
对民俗旅游的评价
民俗旅游是一种将旅游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它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对民俗旅游的评价:
1. 文化体验:民俗旅游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通过参与传统活动、品尝当地美食、观赏民间艺术表演等,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底蕴。
2. 丰富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对于那些对文化、历史和传统感兴趣的游客来说,民俗旅游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增加了旅游的吸引力。
3. 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民俗旅游可以为当地社区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民俗旅游,社区可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4. 文化保护与传承:民俗旅游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当游客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产生兴趣并愿意为此消费时,社区会更加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教育意义:民俗旅游具有教育意义,它可以帮助游客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这种教育体验不仅丰富了游客的知
识,也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民俗旅游是一种有价值的旅游形式,它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促进了社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具有教育意义。
然而,在发展民俗旅游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当地文化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旅游活动与社区的利益相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旅游名词解释
民俗旅游是一种以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
其特点在于强调体验性、互动性和参与性,让游客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可以参观传统村落、庙宇古迹、民间工艺馆等景点,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穿着传统服装体验当地生活方式;可以参加各种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与豪迈。
同时,民俗旅游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些传统文化聚集区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且让更多人了解并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民俗旅游是一种充满魅力和意义的旅游形式,它不仅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还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