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排泄系统
10.4节肢动物的特征(四)--排泄、消化和神经系统
![10.4节肢动物的特征(四)--排泄、消化和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1c5c1d5c77da26925c5b068.png)
排泄、消化和神经系统
多样的排泄器官
(1)由后肾管演变来的腺体状结构,如颚腺、绿腺、基节腺等。
(2)马氏管:位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
(3)低等种类把排泄物积留于皮下,随蜕皮现象排出
虾排泄系统绿腺
膀胱绿腺
肾管
腺体部端囊
膀胱
排泄孔
昆虫—马氏管
马氏管
昆
虫
-
马
氏
管
马氏管:位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为细长之管状物,由单层细胞组成;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盲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收
集代谢废物,并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直肠囊肛门基节腺马氏管
咽蛛形纲—基节腺和马氏管
发达的消化系统
口器:由头部口周围的附肢形成
前肠:取食、研磨、贮存、初步消化中肠:消化和吸收
后肠:离子及水分重吸收
昆虫口器结构
上唇
下唇
下颚
上颚
触须
外颚叶
咽部
蝗虫的口器咀嚼式
蚊的口器刺吸式
蝇的口器舐吸式
蝶蛾的口器虹吸式
蜜蜂的口器嚼吸式
虾消化系统食道上神经节前肠(胃)心脏精巢伸肌中肠(肠)后肠排泄器官食道下神经节消化腺雄性生殖孔腹神经链屈肌
肛门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链状神经系统
食管神经节脑神经节
蝗虫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胸部神经节腹部神经节
感觉器官
触觉器:触角
视觉器:单眼和复眼
化学感受器:触角、口器。
昆虫排泄系统
![昆虫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3360211ff00bed5b9f31dfd.png)
下唇腺
弹尾目和双尾目中的铗尾虫都没有马氏管,但在头内 含有几对腺体,其中一对管状腺具有一根公共导管,其开
口于下唇的基部,称为下唇肾(管状腺),腺体的囊状部
分称腺囊,其导管部分与马氏管的功能类似,具有吸收和
排泄功能。
马氏管常分布有一定的肌肉,如在鳞翅目、双翅 目和半翅目中马氏管的基部有肌肉分布,蜻蜓目和膜翅
目沿马氏管的全长分布着几条纵行的肌肉纤维,脉翅目
和鞘翅目以及直翅目的蝼蛄,其马氏管管壁内分布着呈 网状的肌肉纤维,肌肉纤维可使马氏管在血腔中伸缩或 扭动。另外,在马氏管的最外层还有众多的微气管分布。
3.4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一般来说,数量多的,马氏管一般比较短, 而数量少的则比较长,两者的总表面积差异 不大。
3.3 马氏管的结构
马氏管由单层真皮细胞组成,外面为基膜,向管腔
内的一面具有缘纹,缘纹通常在基部呈刷状,在端部呈
蜂窝状,真皮细胞的基膜高度内褶,可达整个细胞的1/3, 内质网在细胞的中部形成复杂的网络,且和线粒体伸入 顶部的微绒毛内。
①可从血液中吸收那些不能被马氏管吸收的胶体颗粒、
色素、染料等。
②分泌一些加速心脏搏动的化合物质,阻止神经肌肉传
导。
③参与一些中间代谢。
脂肪体 来源: 中胚层。 功能:
(1)贮存营养物质;
(2)一些营养物质中间代谢的场 所;
(3)解毒代谢的场所; (4)贮存一些含氮的有毒物质。
第十三章
昆虫的排泄器官及其生理
昆虫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代
谢,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管系统或体 壁借扩散作用排出体外,氮素代谢物主要经马氏管-直 肠系统排出。 马氏管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其他如体壁、消化道、 脂肪体、下唇腺和围心细胞等,在不同的昆虫中起着 不同的作用。 昆虫的排泄系统除完成排弃代谢废物外,还有维
昆虫生理生化知识点总结
![昆虫生理生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84f6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a.png)
昆虫生理生化知识点总结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呼吸的方式主要有体表呼吸、气孔呼吸和气管系统呼吸三种。
体表呼吸是通过体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适用于小型和薄壁昆虫。
气孔呼吸是昆虫在体表具有气孔,通过气孔与外界环境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适用于适中大小昆虫。
气管系统呼吸是昆虫通过气管系统将氧气输送到不同部位的细胞中,适用于大型昆虫。
昆虫的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是由血管、血淋巴、心脏和血细胞组成,其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中。
昆虫的心脏是由一系列横纹肌构成的管状结构,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来实现血液的循环。
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贮食室、中肠和直肠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将消化后的养分输送到各种细胞中。
昆虫的口器类型多样,根据不同食性形态各异,适应不同的食物种类。
昆虫的排泄系统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贮尿囊、中肠和肾组成,主要功能是将体内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
马氏管和贮尿囊是昆虫体内产生尿液的部位,尿液中含有甲酸盐、胱氨酸、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成分。
昆虫的神经生理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节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
昆虫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角、眼睛、嗅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这些器官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进行信息传导。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昆虫的内分泌系统是由脑下垂体、中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器官组成,内分泌系统参与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生理过程。
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生长激素、蜕皮激素、卵白素和酶类等物质,影响昆虫的生理功能。
总之,昆虫的生理生化知识是一门非常广泛而又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探讨昆虫的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生理和内分泌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昆虫的生存与生长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蚕体解剖生理学—排泄系统
![蚕体解剖生理学—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c01ba8e0740be1e650e9a88.png)
第八章排泄系统排泄是指动物有机体把新陈代谢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生理学上,只把物质经血液循环、并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系统。
蚕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常积聚于血液,其中:(1) 多余的水分可经多种渠道排出体外。
(2) 二氧化碳可经体壁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 过剩的AA可由丝腺吸收合成丝物质由吐丝排出。
(4) 蛋白质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及水分及盐类的平衡调节,均由专司排泄的马氏管实行。
桑蚕的排泄器官最早在1669年由意大利昆虫学家“马克毕基氏”发现,故以后命名马氏管。
由于马氏管的生理机能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脏,故马氏管又称泌尿管或肾脏管。
一、马氏管的位置、形态、构造。
(一) 幼虫马氏管:幼虫马氏管是淡黄色弯曲的细长管,位于消化管后部的两侧。
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排泄物移动的方向,马氏管可依次分为隐肾管、前行管、后行管、膀胱四部分:1.隐肾管:指插入直肠内壁内的部分。
马氏管插入直肠壁内以后变粗而管壁很薄,并分出许多囊状枝,有些管相互愈合,分布在直肠壁的单薄膜和复薄膜之间,称外列管。
外列管到了直肠的后端屈转,进入复薄膜与肠壁细胞之间,又形成一层蜿蜒屈曲的内列管,最后以盲管终了。
隐肾管的这种构造,对调节体内水分及盐类代谢平衡极为有利。
(注:马氏管主要分布于直肠的肌肉和细胞层之间)2.前行管:又称“上行管”或“端管”、“端部”。
从直肠出来的六条马氏管分成两组,先在结肠两侧作若干屈曲,再沿小肠、中肠肠壁平行(并列)前行,各侧中央的一条在消化管侧面,其它两条一条在背面,一条在腹面。
其中,背面管前行至第4腹节前端,侧面管前行至第3腹节中后部,腹面管前行至第三腹节前端。
此后分别向后折回。
3.后行管:又称“下行管”,或“基管”、“基部”。
前行管向后折回的部分,称“后行管”或“基管”。
当后行管到达中肠后端时,背面和侧面的先行合并成一条,此后再与腹面的一条并为一条较粗的共同管。
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汇总
![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24f8c68fe4733687e21aa7d.png)
保幼激素在防治上的应用:60年代美国正式合成了天蚕蛾 的保幼激素后,保幼激素的研究进展很快。现在合成了几十 种天然的保幼激素和上百种保幼激素的类似物。保幼激素对 哺乳动物和鱼类毒性较低,在土壤中易降解为无毒物质。 据江苏省报导,该省生产的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棉蚜效果 较好,施用浓度为2万倍液,5天后和10天后调查,防治效果 均为97.9%~100%。 (2)蜕皮激素 可引起昆虫生长发育紊乱。如用含有0.01%~ 0.1%脱皮激素的饲料去喂家蝇,能使80%雌蝇不育。 前些年就了解到丽蝇的环腺和一些昆虫的卵巢及卵也能分 泌脱皮激素;其它节肢动物和植物中也能分泌脱皮激素活性 化合物,从而为应用脱皮激素作杀虫剂提供了更多来源。
告警外激素
聚集外激素
15-17
昆虫内激素、信息激素与害虫防治
1.内激素 主要具有调节和控制昆虫个体本身生理机能的作用, 如保幼激素和脱皮激素,可以扰乱害虫的生长、发育,达到防治 的目的。 (1)保幼激素 活性很高,制成杀虫剂后,用很小的剂量即可 达到防治效果。保幼激素没有专化性,具有广谱杀虫剂的性质。 保幼激素的杀虫作用在于:①具有变态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幼虫 →蛹→成虫的变态,使之形成过龄幼虫,或幼虫→蛹或蛹→成虫 的中间类型,或即使变成正常的成虫也即告之死亡。②具有胚发 育抑制作用,可抑制卵胚的正常发育,从而达到杀死卵的效果, 这种作用60年代已在无翅红蝽和天蚕蛾、蚱蚕中得到证实。③潜 伏效应:在卵期用保幼激素处理,幼虫虽能正常发育,但潜伏效 应能抑制成熟幼虫→蛹→成虫的变态。这种现象在家蚕上也有发 现。
15-20
昆虫的信息素的含量极微,但灵敏度很高,其作用是非常有 效的,试验中表明,1头未交尾的雌性叶蜂放在笼中,可以 诱来1.1万只以上的雄蜂。雄性舞毒蛾可以被雌性舞蛾从0.4~ 0.8公里范围诱来。 昆虫性信息素主要可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直接诱杀雄 虫、切断害虫间的联系等方面。
昆虫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昆虫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cf0a3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7.png)
昆虫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昆虫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题,本文将介绍昆虫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及其与消化功能的关联。
昆虫消化系统是由口器、食道、贮肠、中肠和直肠五部分组成。
其中,口器是昆虫摄食的器官,包括口器基部、上颚、下颚、口器鞘及舌。
食道是将食物从口器传输到贮肠的管道。
贮肠是昆虫消化系统中最大的部分,其内壁有许多折叠,增加了表面积,有助于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中肠是昆虫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位,主要用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直肠则是将未被吸收的食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的通道。
不同种类昆虫的消化系统有所不同,但大致相同。
例如,食草昆虫的贮肠较长,以便消化纤维素等复杂碳水化合物,而肉食性昆虫的贮肠较短且肌肉发达,以便快速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昆虫消化系统的功能包括消化、吸收和排泄。
消化是指将食物转化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
昆虫的口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食物,例如,蚜虫的口器适合吸食植物汁液,而蚂蚁的口器则适合咀嚼固体食物,如蛋白质和脂肪。
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体内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昆虫的贮肠内壁有许多细胞,这些细胞分泌酶和其他消化液,将食物消化为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物质随后通过贮肠内壁吸收到血液中。
排泄是指将未被消化吸收的废物从体内排出,昆虫的排泄物主要为尿酸。
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昆虫的口器结构和功能与其食性有关,比如具有针状口器的蚊子可以穿刺动物的皮肤吸血,而舌状口器的蝴蝶则可以吸食花蜜。
另外,昆虫的贮肠内壁的折叠结构增加了表面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昆虫的中肠内壁分泌酶和其他消化液,将食物消化为小分子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吸收到血液中。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提供昆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昆虫的直肠则是将未被吸收的食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的通道,起到排泄的作用。
昆虫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昆虫的口器、贮肠、中肠和直肠各具特点,这些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配合使昆虫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食物和环境,并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等生命活动。
中考生物教案昆虫的消化与排泄系统
![中考生物教案昆虫的消化与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0ce66a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3.png)
中考生物教案昆虫的消化与排泄系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理解昆虫的食物消化和废物排泄的过程;3.掌握昆虫消化和排泄系统与人类消化系统的异同。
二、教学重点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昆虫废物的排泄方式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昆虫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异同;昆虫废物的排泄过程。
四、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可通过放映昆虫的生态影片或者展示昆虫标本等教具来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知识讲解:1.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昆虫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器、食道、瘤胃、中肠和后肠等部分。
口器:昆虫的口器根据其取食习性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啮式口器、吸管式口器等。
食道:昆虫的食道连接口器和瘤胃,主要起到运输食物的作用。
瘤胃:昆虫的瘤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其中包含有利于分解食物的酶液,将食物分解为易吸收的营养物质。
中肠:中肠是昆虫的主要吸收器官,它的内壁有许多绒毛状结构,可以增加吸收面积,促进养分的吸收。
后肠:后肠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吸收水分。
2.昆虫废物的排泄方式和过程昆虫的废物排泄主要通过气管系统和马氏管完成。
气管系统:昆虫体内的气管系统与呼吸有关,同时也是废物排泄的一种途径。
废物经过气管直接排出体外。
马氏管:马氏管是昆虫独有的排泄器官,位于昆虫体内,为昆虫的主要排泄系统。
废物首先通过马氏管被收集和浓缩,然后经过直肠排出体外。
梳理归纳: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出昆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与人类的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异同。
相同之处:都包含有摄食、消化和吸收三个步骤。
不同之处:昆虫的消化和排泄系统相对简单,没有胃等器官;废物排泄主要依靠气管系统和马氏管,而非肾脏。
拓展应用:老师可以出示一些昆虫消化系统的图片和昆虫标本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读昆虫的结构,并讨论昆虫与人类消化系统的异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昆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动物的排泄系统
![动物的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96c1c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6.png)
部分动物排泄系统的比较
排泄系统
无体腔动物 原生动物
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 (蛔虫)
真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门 (环毛蚓)
节肢动物门
甲壳类(敖虾)
昆虫(棉蝗)
将过多的水、盐以及一些有毒物质射入体内,
这些物质必须不断排出体外.排出最终代谢物
及多余水分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异物的过程
称为排泄.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尿的
环节动物-后肾排泄系统
甲壳类动物螯虾
. , ,
,
,
.
的触 短的借 常绿呈为虾
排角 管膀宽 为腺绿绿的
泄基 开胱大 乳浸色腺排 孔部 口伸而 白制故生泄
虾
腹 于出壁 色标又活系 面 大的薄 它本称时统
的 排
泄
系
统
触角腺位于头部腹面 大触角基部外骨骼内 方.系甲壳纲软甲亚纲 中之端足目、糠虾目、 燐虾目、十足目的排 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 角基部.
经收集管送入伸缩泡,并
通过虫体的开口排出体外.
排泄出CO2及水、含氮废 物.
环毛蚓
蛔虫
蛔虫的排泄系统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门,排泄系统属于 原肾型,无鞭毛及 纤毛.咽部有1到2 个大型肾细胞司 水分调节和排泄, 开口在咽部神经 环腹面.
线形动物门-环毛蚓
分布于海洋、淡水、 及土壤中,有自由游泳 的、穴居的、爬行生 活的.为后肾排泄系统.
▪ 动物由低等到高等到排泄系统逐渐复杂化.原生动物门里的动物广泛生活 在淡水中,只需要能有调节水的结构就可以很好的起到排泄作用.
▪ 以后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必然要到陆地上来.运动就要增强,产生的代谢 废物必然增多.假体腔中的线虫动物门、真体腔的一些门类因此排泄器官 更发达.严格地说,线虫只有排泄系统而无排泄器官.而后者拥有排泄器官.
昆虫学第四章 昆虫体壁、消化和排泄系统
![昆虫学第四章 昆虫体壁、消化和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307bef8b7360b4c2f3f64dc.png)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昆虫内脏器官的位置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其体躯的外面为 一层含有几丁质的躯壳,即体壁,躯壳内部充塞 着各种组织和器官等。
昆虫的体腔是一个纵贯的通腔,由于昆虫的 背血管是开放式的,昆虫的体腔又叫做血腔。
整理课件
昆虫的血腔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背膈和 腹膈两个隔膜在纵向把血腔分隔成三个小血腔, 称为血窦,分别为背血窦、围脏窦和腹血窦。
糖蛋白的胶朊纤维)。作用是将皮细胞层与血腔分开, 具有选择透性。
(2)皮细胞层 为单层细胞,具生物活性。在脱皮过程中,消化
、吸收旧表皮,分泌新表皮。是由其顶端的原生质丝 构成的孔道来进行的。皮细胞的形态结构随变态和脱 皮周期而变化。
整理课件
(3)内表皮 是由皮细胞向外分泌所形成的最后一层,表皮层中最
厚的一层,具有贮备营养成分(蛋白质等)的功能。
(4)外表皮 最坚硬的一层,是经过鞣化反应而形成的骨蛋白层。
由几丁质和蛋白质交联而成。
(5)上表皮 是表皮的最外层,不含几丁质,从内向外一般分为表
皮质层、蜡层和护蜡层。护蜡层是上表皮的最外层,主要 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水分不易侵入。蜡层位于护蜡层与 表皮质层之间,主要成分是长链烃类和其他脂肪酸酯和醇 。表皮质层由绛色细胞分泌而成,表皮质层又分内外两层 (多元酚层和质精层)。
整理课件
其功能是: (1)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并从食
物中吸收营养物质。 (2)还担负着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和排
泄作用等特殊功能(直肠)。
整理课件
一、消化道的基本构造(以咀嚼式口器为例)
消化 系统
消化道 唾腺
前肠 中肠 后肠
食道 嗉囊 前胃 胃盲囊 中肠本体 回肠 结肠 直肠
昆虫的排泄与代谢研究
![昆虫的排泄与代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ba8f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7.png)
昆虫的排泄与代谢研究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其独特的排泄和代谢系统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昆虫的排泄和代谢机制,并分析其对昆虫生存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昆虫的排泄机制1.1 排泄器官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由马氏管、中肠和回肠组成。
马氏管是昆虫体内的主要排泄器官,起到排除体内多余氮代谢产物的作用。
中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和消化食物,排除无用物质。
1.2 排泄物的组成昆虫的排泄物主要由氮代谢产物、尿酸和氨组成。
昆虫通过饮食摄入的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并转化为氨。
马氏管将氨转化为无毒的尿酸,再经由肠道排泄。
二、昆虫的代谢机制2.1 能量代谢昆虫通过氧化代谢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昆虫的代谢速率较高,能耗相对较大。
这也是昆虫能快速运动和适应各种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营养代谢昆虫的营养代谢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方式有所差异,但都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再进行吸收利用。
2.3 脂代谢昆虫体内的脂代谢主要通过脂肪酸和甘油的合成、分解和转运来实现。
昆虫对脂肪的需求较高,脂肪不仅作为能量储备物质,还参与调节昆虫的生理功能,如发育、繁殖等。
三、排泄和代谢对昆虫的重要意义3.1 清除代谢废物昆虫通过排泄和代谢机制将体内积累的废物排出,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尿酸的形成相对无毒,在干燥环境下更有利于水分的节约。
3.2 调节水分平衡昆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中含有大量氮,昆虫通过排泄过程排除体内多余的氮,同时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尿酸的排泄需要较少的水分,特别适应于干旱环境。
3.3 能量供应与运动昆虫通过代谢将食物转化为能量,提供运动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昆虫代谢速率较高,能够快速适应各种环境,逃避天敌和寻找食物。
综上所述,昆虫的排泄和代谢机制在昆虫生存和适应能力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深入研究昆虫的排泄和代谢机制,可以揭示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并为昆虫防治和生物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的排泄与水盐平衡
![动物的排泄与水盐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6c286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c.png)
动物的排泄与水盐平衡动物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们拥有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系统来维持身体内部的水盐平衡。
这个排泄系统是多样化且高度专业化的,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排泄方式。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排泄系统以及维持水盐平衡的重要性。
一、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蠕虫和软体动物等,它们的排泄系统主要由马氏管、绿腺和疣足腺等组成。
马氏管是昆虫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它起着排除代谢废物和水分的作用。
绿腺则参与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它会根据环境的湿度来自动调节排尿和排出的水量。
而疣足腺则是软体动物用来排泄无用物质的器官。
二、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由肾脏、尿液和尿路组成。
肾脏是脊椎动物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它通过滤泡、集合管和输尿管等部分完成对血液中废物和过剩物质的过滤和排泄。
尿液是肾脏排泄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尿素、尿酸和水分等代谢产物的液体。
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在一些脊椎动物的体内还会经过尿囊和尿道等器官。
三、动物的水盐平衡水盐平衡是维持动物体内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关键。
动物体内存在着不同浓度的溶液,通过排泄系统调节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对于水生动物而言,水分的平衡更为关键,它们通过鳃呼吸和体表排泄来维持水分的平衡。
而陆生动物则通过排泄系统来排出多余的盐分和水分,同时吸收和保持足够的水分。
四、动物排泄的适应性不同环境下的动物对于排泄和水盐平衡的适应性也不同。
例如,沙漠地区的动物需要更有效地保存水分,它们的排泄系统通常具有高度浓缩尿液的能力,以减少水分的丧失。
而水生动物则需要排除大量的水分和过剩的盐分,以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这种适应性的差异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特定环境而发展出来的。
综上所述,动物的排泄系统是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来维持身体内部稳定的环境。
不同类型的动物拥有不同的排泄器官和排泄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了解动物的排泄系统和水盐平衡对于进一步研究动物生理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排泄行为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排泄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9b78c3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d.png)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排泄行为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繁衍与生存方式独特而多样。
为了保持体内的稳态,昆虫拥有高效的排泄系统和特殊的排泄行为。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排泄系统以及它们在排泄行为方面的各种适应。
一、昆虫的排泄系统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Malpighian管和直肠组成。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废物物质的排泄和体液的平衡调节。
1. 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马氏管是昆虫独有的排泄器官,通常呈束状,位于昆虫身体的背面。
马氏管的数量和长度根据昆虫的种类而异,可以从几根到数百根不等。
马氏管与昆虫的消化系统相连,负责将身体内的废物物质和无用物质以及体液中的废物离子从血液中转运到肠道中去。
2. Malpighian管(Malpighian tubules):Malpighian管是昆虫的排泄器官之一,通常呈细长管状,和马氏管相连。
Malpighian管的数量和形态根据昆虫的种类和个体发育阶段而异。
通过主动分泌离子和主动吸收水分,Malpighian管能够将废物离子和过量的水分从昆虫体内排泄出去。
3. 直肠(Rectum):昆虫的直肠是最后一个与排泄相关的器官。
通过吸收和浓缩,直肠将马氏管和Malpighian管传递过来的排泄物质进一步浓缩,减少体液的丧失。
最终,直肠将这些废物固结成为堆积物或者粪便,从肛门排泄到外部环境。
二、昆虫的排泄行为昆虫的排泄行为是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完成的,以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和生态习性。
1. 排泄频率:昆虫的排泄频率相对较高,这是为了保持体液的平衡和身体的稳态。
根据昆虫的饮食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排泄的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蜜蜂群中,工蜂们经常会排泄来确保巢穴的清洁。
2. 社交性排泄:一些社会性昆虫在排泄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交性行为。
例如,蚂蚁会聚集在特定区域进行排泄,同时使用腺体分泌的信息素来标记排泄点的位置,从而引导其他群体成员避开这些区域。
3. 口头排泄:一些昆虫,如食蚁兽和蛾类的幼虫,在摄食过程中会排泄固体废物。
昆虫马氏管的功能
![昆虫马氏管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46449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a.png)
昆虫马氏管的功能一、马氏管的概述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是昆虫体内的一种管道结构,位于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之间,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二、排泄作用马氏管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昆虫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会通过体液随着循环系统流动到马氏管中。
马氏管的内壁上分布有丰富的微绒毛,这些微绒毛能吸附尿液中的废物和离子,同时排出体外。
通过这种方式,昆虫能有效地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调节体内水分平衡马氏管还在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马氏管,昆虫能够调控体内的水分含量,维持体液的浓度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当昆虫身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时,马氏管会分泌尿液并排出体外,以调节体内水分的流失。
相反,当昆虫身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时,马氏管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多。
四、马氏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马氏管通常是以一对的形式存在,每对马氏管都有两个开口,分别连接到消化系统和肠道附近。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昆虫将体液引入马氏管,并通过管道内的微绒毛进行废物和离子的吸收和排泄。
马氏管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当废物和离子滤过马氏管时,管道内的细胞会调节其渗透浓度。
这种调节能使细胞内的离子分子逆浓度梯度移动,从而促进废物和离子的排泄。
此外,马氏管还利用积极的主动转运机制,将重要的离子物质重新吸收,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离子平衡。
五、马氏管的进化意义马氏管的出现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昆虫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去。
马氏管作为昆虫代谢废物排泄和水分调节的关键器官,在昆虫的繁衍和适应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六、马氏管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马氏管的研究逐渐深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马氏管结构、功能以及马氏管液体组成的变化等方面,对马氏管的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昆虫的生理过程,还可为人类提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生物的排泄和水分调节机制。
结论综上所述,马氏管作为昆虫体内重要的排泄和调节器官,承担着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功能。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废物处理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废物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b415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0.png)
昆虫的排泄系统与废物处理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的排泄系统和废物处理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着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为您介绍昆虫的排泄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独特的废物处理方式。
一、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中肠、短肠、回肠和直肠等组成。
其中,马氏管是昆虫独有的器官,起到保持体液平衡的重要作用。
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和过剩的物质,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马氏管是昆虫排泄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分为前马氏管和后马氏管。
前马氏管位于昆虫体内较高处,通过主动吸取体液中的废物和异物,将其经过分泌和再吸收等过程转运至后马氏管。
后马氏管位于昆虫体内较低处,将通过前马氏管输送过来的废物和余滤液进行浓缩,形成排泄物。
中肠、短肠、回肠和直肠等器官则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它们与排泄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消化后的废物与排泄物混合,昆虫能够高效地处理废物并保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二、昆虫的废物处理方式与其他动物不同,昆虫的废物处理方式非常独特。
它们通过特殊的生理和行为适应,将排泄物转化为有益的资源。
1.尿素结晶体昆虫排泄系统中的小管细胞负责分泌尿素结晶体。
通过尿素结晶体的形成,昆虫能够将大量的废物浓缩并保存在体内,减少水分的丢失。
这种特殊的适应方式使得昆虫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粪球部分昆虫通过将排泄物包裹在粪球中,形成具有保护性的结构。
这种粪球可以用作昆虫的食物源、繁殖场所或者隐藏地,从而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例如,一些蜣螂会将粪便推至巢穴,以供自己和幼虫食用。
3.豆粒囊一些昆虫利用排泄物制造出具有保护功能的豆粒囊,以保护自己的卵或幼虫。
这种囊层由昆虫自身的排泄废物形成,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抗菌能力,为昆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昆虫的排泄系统和废物处理方式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紧密相关的。
通过马氏管等独特的器官结构和尿素结晶、粪球和豆粒囊等特殊的废物处理方式,昆虫能够高效地处理废物,减少水分的丢失,并将废物转化为有益的资源。
昆虫的内部结构
![昆虫的内部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94a6474011ca300a6c39091.png)
四、昆虫的循环、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
(三)感觉器官
1.感觉器形状
毛状感受器、钟状感受器、毛板感受器、剑梢感受器
四、昆虫的循环、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
(三)感觉器官
2.感觉器类型
听器
四、昆虫的循环、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
(三)感觉器官
2.感觉器类型
1.非细胞性突起:无皮细胞层参与,如:刻点、脊纹、 皱褶、瘤、毛、刺 2.多细胞性突起:有皮细胞层参与,如:刺、距
二、昆虫的体壁
(三)体壁的衍生物
3.单细胞性突起:由单个皮细胞特化而成,如:刚毛、 毒毛、感觉毛、鳞片等 4.皮细胞腺:皮细胞向内形成的腺体,如:唾腺、丝腺、 腊腺、胶腺、臭腺、毒腺、防御腺
从血液中吸收代谢产物(尿),通过后肠排出。
蚕 蛾 马 氏 管
三、昆虫的消化、排泄、呼吸系统
(二)排泄系统
2.其他排泄器官
A.体壁、气管的排泄作用
体壁 扩散 气管 呼吸
B.贮存排泄体
脂肪体 积聚尿酸 围心细胞 吸收血液中胶体颗粒 绛色细胞 移除血液中的废物
三、昆虫的消化、排泄、呼吸系统
(三)呼吸系统
三、昆虫的消化、排泄、呼吸系统
2.消化系统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A. 胃毒剂的杀虫效果与昆虫中肠液的 PH 有关。酸性胃 毒剂对碱性中肠液的昆虫毒力高,对酸性中肠液的昆 虫毒力低。 B. 拒食剂则是影响昆虫食欲的药剂,昆虫摄食后不再 取食,最后因饥饿而死。
三、昆虫的消化、排泄、呼吸系统
(二)排泄系统
1.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
四、昆虫的循环、神经系统 和感觉器官
(一)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1.构造 背血管:动脉、心脏、辅搏动器
辅搏动器
背血管的类型
12昆虫的排泄系统
![12昆虫的排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91ba76476c66137ef061956.png)
昆虫排泄系统 excretory system
●昆虫排泄系统的功能是移除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水分和无机盐平衡,维持血液一定的渗透压和化学成分,保证各内脏器官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排泄物中最重要的是含氮代谢废物
●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马氏管、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其中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马氏管
着生并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顶端盲状,
游离并浸浴在血淋巴中,基端与肠腔相通
作用:排除代谢废物,调节血液渗透压和
水分、离子的平衡
果蝇马氏管
昆虫马氏管
马氏管
马氏管包括一层管壁细胞,外包一层坚韧而富弹性的基膜,基膜上分布有很多微气管和螺旋状横纹肌纤维,使马氏管可以在血淋巴中伸缩扭动,广泛吸收排泄物质
马氏管的数目●不同昆虫种类马氏管的数目是不一样
的,马氏管原始数目是6条,种间变异
很大;同一种昆虫因发育阶段不同,有
时也有差异;常以偶数出现。
最少的只
有2条,多的达10余条。
●一般情况下不全变态昆虫比全变态昆
虫的马氏管数目变异更大
各种昆虫马氏管的数目虽有很大变
异,但总的排泄面积差异不大,不致马氏管的表面积
影响排泄效能
一般马氏管的数目与其长度成反
比,马氏管数目多的,一般都比较短;
数目少的则比较长,使马氏管与血淋
巴保持着充分的接触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5 马氏管的排泄机制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 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 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
马氏管坛状突 直肠乳突
直肠
尿酸沉淀
小肠
H2O Na+ K+
尿酸盐
PH=6.6
H2O
Na+ K+ PH=7.2
H2O
Na+ 尿酸
隐肾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4 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直翅目型
马氏管基段与端 段在组织构造上 无明显分化,管 内排均为液体。
半翅目型
分为基段和端段, 端段为液体原尿, 基段为尿酸结晶。
鞘翅目型
基段与端段无分 化,管内排泄物 均为液体,端段 与直肠形成隐肾。
鳞翅目型
与半翅目型相似, 但端段与直肠形 成隐肾复合体。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本章重点及复习思考题
1. 昆虫的排泄系统有何功能?其主要排泄器官 和组织有那些?
2. 昆虫的排泄物包括那些?以尿酸作为主要排 泄物有何生理意义?
3. 名词解释:马氏管、排泄循环、贮存排泄。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第二节 其它排泄器官
除以马氏管排泄外,贮存排泄广泛存在于许多昆虫中。贮 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吸 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下唇肾 吸收废物并分解某些代谢废物。 ——脂肪体 可转化成尿盐细胞,积聚尿酸盐结晶。 ——围心细胞 可积聚胶体粒子和马氏管不能排除的其它 大分子。 ——体壁 可直接排除水以及几丁质、蜡质、色素(通过 蜕皮排除)和胶质、丝质、蜡质和毒液等(通过皮细胞 分泌)。
第三篇 昆虫的内部解剖和生理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 ——昆虫的排泄系统(excretory system)的主体 是位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 ——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 细胞等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
排泄系统的机能: ——自血液中吸收并排弃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维持昆虫体内盐类和水分平衡、保持体内正常 生理环境。
第五章 昆虫的排泄系统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1 马氏管的命名
马氏管(Malpighian tubeles)由 意 大 利 生 理 学 家 Malpighi 于 1669 年 首先在家蚕体内发现。
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2 马氏管的数目和表面积
——马氏管的数目 仅蚜虫等少数种类无马氏管。不同种 类数目差异很大。原始数目可能为6条;最少者如蚧类仅 2条;多的如沙漠蝗达250条左右。一般全变态类的数目 较不全变态类少。有些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数目也有变 化。马氏管通常以偶数出现。 ——马氏管的表面积 一般情况下,马氏管的数目与其长 度成反比,即数量多者短,数量少则长,从而保持总有 效排泄面积的基本恒定,保证马氏管与血淋巴充分的接 触面积。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3 马氏管的结构
——外观:呈偶数的盲管。 ——着生:中后肠交界处。
基部:与肠腔相通。 端部:游离于血淋巴或埋
于直肠细胞中。 ——基段细胞:具刷状边。 ——端段细胞:具蜂窝边。 ——隐肾:多见于鞘翅目和 部分的鳞翅目昆虫,是回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特效系统。
刷
状
细胞核
边
蜂 窝 边
马氏管基段
马氏管端段
第一节 马氏管及其排泄机能
1.6 马氏管的排泄物
——代谢废物的排除:
水、二氧化碳(糖代谢、脂类代谢):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 氮素化合物(蛋白质代谢):马氏管-直肠系统
——马氏管的主要排泄物:
尿酸、尿素、尿囊素和氨等
——马氏管的其他排泄物:
丝质(草蛉幼虫) 石灰质(竹节虫和天牛幼虫) 泡沫和粘液(沫蝉科的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