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和强化训练及答案

苏教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和强化训练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学习目标】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知识链接]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的常识:(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6)说明文的结构: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3、说明文的分类: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4、常见9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

(2)分类别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4)作比较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

(5)下定义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

(6)打比方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7)画图表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作用: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9)摹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预习要点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见怪不怪:可望而不可即:2、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导学案及答案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目标导学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三)合作探究: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课文内容,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求知欲。

【情境创设】用多媒体演示沙漠的风沙地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走近沙漠,你想了解这些沙漠的奇观吗?你想探觅它们的缘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同学们交流收集到有关资料、图片等;观看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一).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内容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明确:从语言风格看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从说明内容看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明确:增强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明确:课文主要描述了两种奇怪的现象。

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乌,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

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合作学习: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然后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

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种植草皮等4.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②“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③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④“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⑤“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设计学习目标: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引诠释、引用说明的方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学习重点:一、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作诠释、引用说明的综合运用。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学习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

1 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2了解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3 给加点字注音:玄奘.大戈.壁戳.穿海市蜃.楼干燥.解释:光怪陆离二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划分文章层次结构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4.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三跳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2找出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三种以上)四作业完成《典中典》课内部分第二课时:一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4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5“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6“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二拓展探究1法国人孟奇是如何对沙漠中“魔鬼的海”的现象进行解释的?你相信吗?2沙漠带给人类的并不总是美好的感觉,他也会以另一面露出他狞狰的脸孔。

语文:第11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2(苏教版八下)

语文:第11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2(苏教版八下)

课题《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讲的科学知识及道理,激发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2、学习本文巧妙组材的写法与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点理解沙漠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比较分析人们对沙漠现象持不同说法的根源,懂得本文要说明的科学道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作者资料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竺可桢日记》等。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并找出文中使用的成语。

略3、本文题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何先写一些可怕的景象?先选一些可怕的现象,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的引出了下文。

(过渡段)4、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奇怪现象:魔鬼的海、鸣响的沙。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5、在4段中,找出描述“魔鬼的海”、“海市蜃楼”现象的语句,读一读并结合课文概括这两种现象的成因。

魔鬼的海:沙漠地面近地温度上高下低。

海市蜃楼:海面温度上低下高。

成因:都是光的折射和反射。

1、第5段中首句和末句在全文中各起何作用?在5段中找出描述“鸣沙”现象的语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话解释“鸣沙”的成因。

承上启下;语句略;引用古人说的话明确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从而激发热爱科学之情。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还有哪些?你能用科学道理解释吗?略(二)达标测评: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uō(戳)穿 chóng(崇)拜 shè(摄)氏度wèi(蔚)蓝 yǒng(涌)出 gē(戈)壁玄zàng( 奘 ) 海市shèn( 蜃 )楼2、下面每个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正确的字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可望而不可既截穿汪洋万倾改正:即戳顷3、请你比较一下,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野兽)。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预习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朗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用圈点勾画法初读课文,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上。

【知识链接】本单元都是事理说明的文章。

1.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两类。

2.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引用等。

常见说明方法答题思路:举例子:举了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的说明对象的什么。

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打比方:把什么比喻为什么,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分类别: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时间先后空间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

4.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5.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及测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及测试

教案设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习目标: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习重点:1.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2.赏析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难点:赏析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法和教法指导: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新课导入: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回答: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分类。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说明顺序分为几种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二出示目标,指导自学:自读课文,完成导学试题,自己独立思考完成1、给加点的字注音戳穿()玄奘()蜃楼()戈壁()酷热()蔚蓝()万顷()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

(2) 思考:第4、5段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具体原因是什么?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3) 文章的2、3两节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明确具体内容,然后再看作用)集中体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感情,让读者触目惊心,激起探求欲望,引出下文3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三合作交流,解惑拓展:就以上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找出疑难,共同交流完成。

教师进一步介绍:课文主要解释了沙漠中两种可怕现象,下面是辞典上对这两种现象的解释,阅读后与原文比较一下(可读性上有何差异,可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词语的生动性等方面比较。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重点: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习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学法指导: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所以同学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知识链接: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6、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三、说明文的分类: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1、举例子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导学目标1.了解沙漠的环境及特点;2.了解沙漠中的奇怪现象;3.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二、概念解释1.沙漠沙漠是指地表覆盖着漫无边际的沙子、石头、半干旱和干旱植物,雨量极少或没有,且蒸发量大的地区。

沙漠面积广大,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2.奇怪现象奇怪现象是指人不能想象或者解释的神奇、奇异的现象。

三、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中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了解沙漠的环境及特点;3.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四、课堂学习1.沙漠中的奇怪现象(1)沙丘呼沙丘呼是指因沙草风吹以及大气压变化引起的沙山发出的声音。

当沙丘受到风吹时,沙粒会发出类似于呼哧呼哧的声音,有时还会随风而变。

当山体底部或周围的岩石或沙滩受到振动时,也会产生沙丘呼声。

(2)沙漠花园沙漠花园是指一些砂漠中的石头堆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长出许多令人惊奇的绿色植物。

这些绿色植物既能够保持石头的良好状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石头提供的阳光和水分。

(3)沙漠巨浪沙漠巨浪是指在沙漠中因风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巨大飞沙堆。

这些沙堆会随着风力的变化而移动,并且能够随时腾空并向下移动。

沙漠巨浪被认为是沙漠中最致命的自然现象之一。

(4)冻结沙漠冻结沙漠是指夜间温度骤降,沙漠中的沙子因为冷却而结冰而形成。

这种奇怪现象会在白天升温时消失。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来检验和验证某个理论或假设的方法。

使用实验法时,实验设计必须严谨、细致,并且需要注意控制变量。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使用观察来收集和记录信息、数据的方法。

使用观察法时,需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并且尽量避免主观偏差。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现象、事件间的异同,来发现共性、规律等方法。

使用比较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且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李娟【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想,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广阔的多种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对沙漠等自然现象的了解。

2.通过科普文章的阅读指导和相关信息的获取、甄别、处理,强化学生理性思维的方法和习惯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学习并运用本文准确的生动的语言。

【知识准备】一、预习内容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的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方式(平实说明生动说明)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说明文的语言简介作者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二、疑难问题:【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奘()戈()顷()戳()酷()蜃()凹()循()僧()桢()2.解释下列词语,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在文章中应该怎么理解。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空中楼阁:3.请你从古诗找出几句有关沙漠的诗句,写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请你朗读读本文后概括。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

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三、拓展提高:1.从本文发表至今40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上,还了解到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尝试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说明。

2.观察沙漠特有动植物图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发现。

3. 联系本文,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改造沙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模板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模板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学科: 语文授课人: 刘文中年级: 八年级授课内容: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间:2015年4月15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找出课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阅读重点语段,设置自主学习与探究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

主题是事理说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能够进行事理说明。

教学重点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3、找出课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4、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网络,课前让学生上网浏览有关沙漠奇特现象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同时浏览说明文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示异释疑的写法利用网络,课前让学生上网浏览说明文有关知识以及写法。

教学模式学—探—测。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资源使用情况1.情景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去过大沙漠?你们知道沙漠里哪些奇怪现象?今天学习的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就为我们揭示了沙漠里奇怪现象奥秘所在。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蔚.()蓝戳.()穿玄奘.()蓄.()养海市shèn( )楼2、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家、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其作品有《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等。

3、课文主要描述了沙漠里哪两种奇怪现象?它们各自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由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解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三、合作探究学习(温馨提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一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1、我能了解事理说明文得一般常识,如:定义、特点、说明方法。

22、我能梳理课文生字词拼音、意思。

33、我能通过学习认识了解到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及作用。

二自主学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回顾:1、什么是说明文?2、说明文有哪些分类?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4、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一)自学内容一:课前预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给出拼音的请写出汉字竺()可桢()玄奘()戈壁()戳穿()汪洋万顷()海市蜃()楼开小chāi()海市shèn()楼遵xún()chéng()现1、解释意思。

(1)单枪匹马:(2)光怪陆离:2、作者简介:(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法显是________(朝代)僧人、旅行家、翻译家。

玄奘是________(朝代)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在小说《________》中俗称唐僧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细沙()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____________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____________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A.如果……而……或……便BB.只要……且……和……便CC.只要……而……和……就DD.只要……而……或……便(二)自学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自读课文一遍。

22、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明确本文中心1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简要说说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ABC层)22、文中向我们描述了沙漠里哪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四、当堂检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目标导学1.理解沙漠中奇观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2.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写法的好处。

3.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所带有的一定的文艺色彩。

二、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玄奘.()戈.壁()戳.穿()万顷.()海市蜃.楼()僧.侣()(2)解释下列词语。

单枪匹马:光怪陆离:可望而不可即:2. 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竺可桢(1890-1974),家、家和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

3.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可怕的、奇怪的现象有哪些?(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

1.阅读第2、3两段,思考:沙漠到底是不是像法显和玄奘说的那样恐怖吗?为什么在他们看来沙漠是如此的恐怖呢?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了吗?2.阅读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思考:这一段中,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来解释这一现象的?3.朗读第5段后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4.作者解释了一些沙漠里奇怪现象的原因,你认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三)合作探究: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

”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2)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3)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这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清晰地说明了(4)“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省略?为什么?(5)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只写这两节就已把问题说清楚了,能否把前面的内容删去?2.感悟: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试谈沙漠与我们经济、生活方面有什么关系?(四)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可怕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的真理。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僧侣(shēn)玄奘(zàng)蓄养(xù)B.戈壁(gē)蔚蓝(wēi)戳穿(chuō)C.折光(zhé)岛屿(yǔ)凹形(āo)D.遵循(xún)骆驼(tuó)海市蜃楼(shē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玄奘岛欤蓄养 B.弋壁蔚蓝干燥C.原故魔鬼倒映 D.吹拂磨蹭抽搐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课内阅读。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

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

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

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

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

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

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

(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3.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五、拓展阅读瀚海蜃景晴朗炎热的夏日,在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

尤其是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的两侧。

车外热浪如风,车内热气如蒸;车疾驶如飞,人饥渴难忍。

人们多么的渴望在路边能出现一个清泉,多么希望在前边能出现一片绿州啊!就在人们白日作梦般希冀的时候,您经常的可以看到在前边的沙漠里会出现一群骆驼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绿洲和清泉走去……您还经常的可以看到在清泉上方冒出的水汽若有若无地飘荡着,若接若离地游移着;淡淡地,白白的;一会儿成为一片游云,一会儿成为一潭清影;一会儿又不见踪影……当您的目光随着水气的升腾向上延伸时,您会更清楚地看到远处会有一大片水一样的东西出现!那是湖泊或海一样的水面,水中有岛屿和滩涂;水边还有牧羊的姑娘;姑娘的身边还有白云般的羊群,羊群飘荡在翠绿的草地上……在隐隐约约和不可触摸之间,远远的您还会看到小树树;透过绿色的树林,您还可以看到黄色的房屋,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涛澍湃的水面连成一片;若隐若现,十分壮观。

您就会觉得自己象是进入了太虚幻境!亦梦亦幻的景物飘浮游移;让人浮想联翩,激动不已!在恍惚中,您可以看到金色的勾勒,绿色的点缀;白色的扩散,红色的描绘;组成一幅梦一般的画面。

在恍惚中,您会看到它象魔术师般的在表演者:万花筒般的在幻动着;艺术家版的在创造着……当您拿着相机追到它跟前想探个究竟,准备拍几张的时候;可它却令人失望的消失了!就在您迟疑的当儿,它却又奇迹般的出现了!您走得越快它就离您越远,当您心中感到是乎是已走它预定的位臵时,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消失的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任您千呼万唤不出来,百度寻它不复见……这既不是白日做梦也不是幻觉,而是敦煌的奇景-海市蜃楼!在这样的季节里,您能看到海市蜃楼那可是您的缘分哦!1.《瀚海蜃景》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找出两篇文章中写相同内容的语句,比较两者在语言上有何相似及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中的练习。

2.自主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介绍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发生和海市蜃楼现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答案二、1(1)zàng gēchuōqǐng shèn sēng(2)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2、文学常识填空。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著有《物候学》。

3、(1)明确:可怕:鬼怪、热风、荒凉奇怪的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三、(二)1、学生讨论后明确:其实沙漠里并不像法显他们说的那样恐怖,我们的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好几次横穿沙漠,并没有什么鬼怪。

这说明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是可以正确解释的。

他们之所以感到如此恐怖,是因为他们当时的条件太差了。

他们是单枪匹马,一人独行,而现在的条件就优越得多,或是驼队,或是汽车飞机的支援。

2、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

对这一现象,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孟奇的故事,让他来回答。

孟奇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

具体的解释(见书本)3、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

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和自己的耳闻目睹,突出鸣沙的隆隆巨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

这样也就让读者形成了一个普遍认识,那就是:一切怪异的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4、沙漠并不可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学,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5、第一部分(1):描述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现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沙漠里奇怪可怕现象。

(三)1、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1)打比方(2)打比方(3)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4)不能,省略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

关于“鸣沙”现明,在1961年还未达成共识。

(5)不能。

法显、玄奘两个都是历史上知名人物,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万里跋涉走过各处;行文有趣,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2、感悟:沙漠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利用风力发电,变废为宝。

沙漠植物: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有大面积的胡杨林,准噶尔盆地的梭梭林、沙拐枣、仙人掌、骆驼刺等。

沙漠宝藏:石油、食盐、碱、矿产。

响沙湾旅游区:滑沙、骑骆驼探奇、跳伞、打靶、沙浴、划船、听鸣沙、住蒙古包、品尝美酒、聆听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

(四)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说明的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