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VGE

VGE

• 低通过滤的概念存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 诸如电子电路,数据平滑,声学阻挡,图 像模糊等领域经常会用到。 • 在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从频域看,低通滤 波可以对图像处理进行平滑去噪处理。
低通滤波器
• 低通滤波器概念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 电子线路、图像模糊处理等等,这两个工具都 通过剔除短期波动、保留长期发展趋势提供了 信号的平滑形式。 低通滤波器的幅频
低通滤波
• 低通滤波(Low-pass filter) 是一种过滤方式, 规则为低频信号能正常通过,而超过设定 临界值的高频信号则被阻隔、减弱。但是 阻隔、减弱的幅度则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以 及不同的滤波程序(目的)而改变。它有 的时候也被叫做高频去除过滤(high-cut filter)或者最高去除过滤(treble-cut filter)。 低通过滤是高通过滤的对立。
三 研究方向的子方向
• 研究方向四:信息/虚拟地理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从信息地理/虚 拟地理角度,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方法与实践,主要的研究从全球化/本土化、 虚拟经济、网络社会(虚拟社区、网络教 育等)、复杂性信息系统、公众参与、群 体决策等角度开展研究。
高通滤波
• 高通滤波(high-pass filter) 是一种过滤方式, 规则为高频信号能正常通过,而低于设定 临界值的低频信号则被阻隔、减弱。但是 阻隔、减弱的幅度则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以 及不同的滤波程序(目的)而改变。它有 的时候也被叫做低频去除过滤(low-cut filter)。高通滤波是低通滤波的对立。
三 研究方向的子方向
• 研究方向三: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学 该方向以网络信息空间、虚拟现实以及数 字地球发展为背景,研究信息社会/知识社会 下虚拟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虚拟地理环 境的基本规律,以及虚拟地理环境和现实地理 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特征。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虚拟地理学的理论和 方法框架,虚拟地理学与赛博地理学、信息地 理学的相互关系理论,虚拟地理环境的时间维、 空间维特性,虚拟地理环境的演化驱动力机制, 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地球等。

城市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与实现

城市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与实现
e v rnme t ss tu a h ha e o s a e i fr ain o iy i e ls d. n io n si e p, nd t e s r f3D p c n om to fc t sr a ie K e wor s y d Ciy vru lg o r p c e vio me s TI t ita e g a hi n r n nt N CS G I f r to h rng n o ma in s a i
itg ai g t e TI mo e nd CSG o e . n i h N d lbu l he tp g a h nd t e CSG o e id he c nsr cins Th ou d ne r tn h N d la m d 1 I tt e TI mo e idst o o r p y a h m d lbul s t o t to . e g n u r
c n o r f c n t c in r xr ce a te l t c n t i t o N o t u so o sr t s a e e t td s h i o sr n s f TI mo e , h o g h s t e 3 ln s a e o i i u l g o rp i u o a mi a d l t r u h t i h a d c p f c t vr a e g a h c D y t
TN Tinua dIeua N tok 模 型和 C G( osu t eSl emey 模 型集成生成城 市虚拟地 理环境 , I ( r glt rglr e r) a e r w S C nt ci oi G o t ) r v d r 采用 TN模型描述 地 I 形 ,S C G模 型描述建 筑物, 通过提取建筑物地面轮廓作 为 TN模 型的限定约束条件 , I 构建城 市虚拟地 理环境 的三维景观 , 实现城 市三

虚拟地理环境

虚拟地理环境

技术支持
动态建模技术 根据虚拟地理环境特征,其数据是以地形、地貌、
地质、海洋、大气等为主的地学数据。动态建模的目的 是获取实际环境三维数据,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 环境模型,所以,有效地获取数据是关键。除了传统人 工内外作业调查和简单计算机处理外,利用卫星遥感、 航空遥测、航空地面摄影、地面激光扫描仪与GPS等技 术来获取数据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环境表示的准确性
虚拟环境感知信息 合成的真实性
智能技术
自身问题
人与虚拟环境 交互的自然性
图形生成的问题
实时显示的问题
发展前景
动态环境建模技术 虚拟环境的建立是VR技术的核心内容,
动态环境建模技术的目的是获取实际环境的 三维数据,并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 模型。
发展前景
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和显示技术 三维图形的生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关键是
技术支持
数据库管理技术 三维仿真与建模必须需要大数据量的三维图形数据
库,协调图形数据与可视化硬件之间关系,使保证在数 据量不断扩展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系统性能下降。容量庞 大的数据库需要使用有效的空间数据结构来组织,其主 要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结构应用技术、网络 共享等用户访问技术。
技术支持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VR技术与智 能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很好 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展前景
大型网络分布式虚拟环境 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将分散的虚
拟现实系统或仿真器通过网络联结起来,采用协调 一致的结构、标准、协议和数据库,形成一个在时 间和空间上相互耦合的虚拟/合成环境,参与者可 自由地进行交互作用。目前,分布式虚拟交互仿真 已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相继推出了DIS、HLA等 相关标准。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讲义(4)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讲义(4)

重点一空间数据库模型1.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之上的。

2.空间数据库模型空间数据库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一般而言,GIS 空间数据模库型由概念数据库模型、逻辑数据库模型和物理数据库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3.数据库概念模型:( conceptual model)概念模型为了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将信息世界转换为机器世界。

也就是说,首先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

4.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

在数据库中,逻辑模型有关系、网状、层次,可以清晰表示个个关系。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逻辑模型:是着重用逻辑的过程或主要的业务来描述对象系统,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具有哪些功能。

1)关系数据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每个二维表格称为一个关系。

关系模型以记录组或数据表的形式组织数据,便于利用各种地理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和变换,不分层也无指针,是建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数据组织方法。

2)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目前主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 、SQL、access 、db2 等。

3)对象—关系管理模式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 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5.物理模型,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物理模型:描述的是对象系统“如何做”、“如何实现”系统的物理过程。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PPT 99页)

虚拟现实发展趋势(PPT 99页)

二、在高速专用网上——如美国军方国防仿真 互联网。
最早的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是1983年美国陆军制 定的虚拟环境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将分散在不同地 点的地面坦克、车辆仿真器通过计算机网络联合在 一起,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训练和作战演练。
1994年开始,美国陆军与美国大西洋司令部联合 开展了战争综合演练场的研究,建成了一个包括海 陆空多兵种、有3700多个仿真实体参与的地域范 围覆盖500公里×750公里的军事演练环境。
亲身体验虚拟环境带来的多方面的感受;
虚拟地理环境强调‘虚拟’而非‘数字’
不仅仅是数据库和几何模型的建设,强调人 的地位,强调许多地理信息与地理知识在区 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虚拟环境与仿真环境不同
仿真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一个存 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
仿真环境即运用仿真技术描述现实环境;
虚拟现实的发展
虚拟地理环境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增强现实
一、虚拟地理环境
地理学+虚拟现实技术
GIS+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GIS
数字城市+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城市
地理学+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地理环境
概念
地理环境:
包括作为主体的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 在的一切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等。
化身人之间 化身人类社会与软硬件环境 化身人类社会与虚拟社会图形环境
化身人=自然人+化身
化身:
化身人类在虚拟界中的身份,采用不同形态、 性别的化身会影响化身人类在虚拟结合县世 界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行为。
虚拟社群:
VGE特点:
虚拟地理环境强调“人”的作用
化身人使‘虚拟’变得更为真实 化身人使人们愿意加入到虚拟的地理环境中,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虚拟地理环境 第三章 虚拟环境的表达-几何建模

虚拟地理环境  第三章  虚拟环境的表达-几何建模

上面介绍了构造表示的三种表示方法,我们已经 看到,构造表示通常具有不便于直接获取形体几 何元素的信息、覆盖域有限等缺点,但是,便于 用户输入形体,在CAD/CAM系统中,通常作为辅助 表示方法。
6.3 边界表示
图3.1.10给出了一个边界表示的实例。边界表示 (Boundary Representation)也称为BR表示或BRep 表示,它是几何造型中最成熟、无二义的表示法。
八叉树表示法有一些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 注意。这些优点主要是: (1)形体表示的数据结构简单。 (2)简化了形体的集合运算。对形体执行 交、并、差运算时,只需同时遍历参加集合运 算的两形体相应的八叉树,无需进行复杂的求 交运算。 (3)简化了隐藏线(或面)的消除,因为 在八叉树表示中,形体上各元素已按空间位置 排成了一定的顺序。 (4)分析算法适合于并行处理。 八叉树表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是占用 的存储多,只能近似表示形体,以及不易获取 形体的边界信息等。
6.2 构造表示
构造表示是按照生成过程来定义形体的方法, 构造表示通常有扫描表示、构造实体几何表示和 特征表示三种。
(1)扫描表示 扫描表示是基于一个基体(一般是一个封闭 的平面轮廓)沿某一路径运动而产生形体。 可见,扫描表示需要两个分量,一个是被运动 的基体,另一个是基体运动的路径;如果是变 截面的扫描,还要给出截面的变化规律。 图3.2.5 给出了扫描表示的一些例子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体造型系统需要与应 用系统的集成。以机械设计为例,机械零件在 实体系统中设计完成以后,需要进行结构、应 力分析,需要进行工艺设计、加工和检验等。 用户进行工艺设计时,需要的并不是构成形体 的点、线、面这些几何和拓扑信息,而是需要 高层的机械加工特征信息,诸如光孔、螺孔、 环形槽、键槽、滚花等,并根据零件的材料特 性,加工特征的形状、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 要求等,以确定所需要的机床、刀具、加工方 法、加工用量等,传统的几何造型系统远不能 提供这些信息,以至CAD与CAPP(计算机辅助 工艺过程设计)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虚拟地理环境 第二章 虚拟现实概论 第一节 虚拟现实简介

虚拟地理环境  第二章 虚拟现实概论 第一节 虚拟现实简介
从过去人只能从计算机系统的外部去观测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到人能够沉浸到计算机系统所制造的环境之中从过去人只能通过键盘鼠标与计算环境中的单维数字化信息发生交互作用到人能用多种传感器与多维化信息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从过去的人只能从以定量计算为主的结果中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到人有可能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体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萌发新意
1.2 虚拟现实的概念 (1) 虚拟现实的定义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只能说 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系统受软、硬 件条件的限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给 予用户“真实感”的体验,许多技术 问题尚有待解决。现在还没有明确的 定义。此处给出几个基于虚拟现实系 统特征的定义

定义一:
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 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沉浸式 虚拟交互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 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 ,从而产生“沉浸”于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 验。
(2) 按虚拟夸张程度
合理的虚拟现实:就是根据真实的物理法则由计 算机模拟真实世界。
在这种虚拟世界中人所体验到的一切都是符合客 观规律的。在真实世界中只要条件具备,就可出现 虚拟现实中的情况,因而从中所获得的知识都是有 用的。 例如英国出售的“模拟滑雪器”,“滑雪者”只 要穿上滑雪服,蹬上滑雪板,拄上滑雪棍,带上头 盔式显示器,就可以看到真正滑雪场中白雪皑皑的 高山深谷,并根据自己的状况做出相应的各种滑雪 动作,学习、体验滑雪。
(2) 虚拟现实与其他相关名词的区别
虚拟与“虚幻” 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的区别 虚拟现实技术与现有仿真技术的区别 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的区别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的区别 几个相同意义的名词 :人工现实(Artifical Reality)、灵境、幻真、虚拟环境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一)学科简介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VGE)是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它以虚拟现实理念/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基于地理信息、遥感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与移动空间信息,研究现实地理环境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现象与规律,是地理环境在计算机空间的映射。

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理/遥感信息技术与科学、赛博空间与虚拟社区等,并且与虚拟现实、虚拟、虚/实关系、心理学、符号学、美学、信息论等社会、心理与哲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VGE 系统正被应用到传统GIS 的诸多应用领域之中,如城市设计和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地表建模、旅游等方面,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又拓展了新的应用,如数字黄河、虚拟旅游、虚拟校园、教学培训、虚拟企业等领域。

作为新一代地理信息技术手段,VGE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学科的研究生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符合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应达到:1.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扎实的科学可视化、虚拟现实、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虚拟地理环境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2.有对本人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前沿阵地进行探索的潜在能力;3.培养适应与胜任城市、规划、环境、土地和林业等相关的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培养方式培养方式以导师负责为主,以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为辅。

(四)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_框架_结构与功能_闾国年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_框架_结构与功能_闾国年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年 第41卷 第4期: 549 ~ 561 英文引用格式: Lü G N. Geographic analysis-oriented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Sci China Earth Sci, 2011, 54: 733–743,doi: 10.1007/s11430-011-4193-2《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论 文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 框架、结构与功能闾国年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6 E-mail: gnlu@收稿日期: 2010-12-06; 接受日期: 2011-03-09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 40730527)资助摘要 针对目前虚拟地理环境侧重表达、忽略地理分析的现状, 从现代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前沿需求出发, 探讨了可支撑地理分析与模拟的虚拟地理环境的框架、结构与功能. 围绕虚拟地理环境的构建理论和实现技术, 分析了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的建设目标, 构建了虚拟地理环境整体框架; 将虚拟地理环境分为数据环境、建模环境、表达环境与协同环境四个子环境, 深入解析了各子环境的功能、关键技术与研究思路, 为虚拟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及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研制与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虚拟地理环境 数据环境 建模环境 表达环境 协同环境现代地理学在揭示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时空结构、动态过程与形成机制, 在研究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在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 要求在全球/区域系统研究框架中, 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模型与方法进行整合、集成与发展, 进而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全球/区域地理环境的再现表达、集成建模、模拟调控、预测预报及影响评价, 揭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及其演变趋势. 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进步, 极大地拓展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推动其由实体世界进入信息世界, 由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 由描述世界进入数字化世界, 由物理空间进入赛博空间, 从而能在虚拟时空中再现过去、表达现在与预测未来[1~5].虚拟地理环境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VGE)旨在实现地理环境的模拟分析与表达, 改变传统的空间知识表达与获取方式. 相对于GIS 空间分析, 虚拟地理环境更注重通过多源数据整合、共享、集成与信息挖掘, 借助地理分析模型与多感知表达技术, 实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规律提炼、地理现象模拟、地理环境变化再现与预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并通过分布式协同交互, 实现人在虚拟环境中对地理目标与地理现象的交互操作, 最终形成新的地学研究技术方法和研究平台. 开展融表达地理环境、研究地理问题、提炼地理规律、设计和改造自然工程、再现和模拟地理现象于一体的虚拟地理环境建设, 是地理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地理学乃至地球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以及对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和重点研究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6~8].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现状、目标及关键问题, 探讨了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的整体框架与结构功能, 进而分析了数据环境、建模环境、表达环境与协同环境的目标、功能与实现思路, 以期为虚拟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及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研制与闾国年: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550开发提供参考.1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现状、目标与关键问题 1.1 研究现状 近年来, 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已从传统的观测数据采集、基于特定观测数据与具体实验的特征、过程及机理解析逐步转变成从理论分析出发, 对海量地学数据进行集成、共享、同化、信息挖掘以及多重表达, 并开展模拟、预测以及评估研究. 虚拟地理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其初期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认知、概念与理论方法; ②关键技术研发与软件设计;③ 可视化或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 总体上,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初步清晰, 结构与功能也初具轮廓, 在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数据模型、表达与建模方法、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 展[9~15]. 虚拟地理环境作为新一代的地理学语言, 必将突破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框架,走向以数据库和模型库为双核心的知识共享平台, 从基于现实地理世界的观测、总结型研究向依托地学理论的信息挖掘、模拟推理研究, 并形成新的知识生成环境[4~7].由于认识水平及技术本身的限制, 目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在创建机制、创建方法及空间决策支持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缺乏面向地学分析与模拟的整体框架与结构化的设计方案. 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在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组织方式方面, 尚不能同时支持真实三维地理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表达、分析和模拟; ②地理模型库缺乏分布式服务支持,缺乏由模型组件构建复杂地理分析模型的机制; ③缺乏分布式网络地理场景中多用户交互的协调和调度机制, 难以实现协同工作和群体决策; ④多从数字城市或虚拟社区角度研究和理解虚拟地理环境, 其研究思路较难移植到宏观尺度地理演变过程机理的建模与模拟研究; ⑤现阶段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平台只针对单一用户群, 缺乏综合贯通及各类用户协同交互的思想与机制.1.2 建设目标与关键问题地理建模与模拟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地理研究者与公众的相互协作探索: 研究者利用定量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以及交互协同技术对地理问题进行协作建模, 模拟地理现象, 对地理环境变化进行再现和预测; 而公众则利用所构建的虚拟地理空间,感受和认识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时空关系, 提供虚拟环境下的空间认知及生存选择, 协助开展地理分析与模拟. 从整体观、全球观视角, 从多尺度、多层次角度建立整合各类影响要素、有机集成地理环境演化物理背景和动力机制的综合模型与模式, 研究不同模型的运行需求、结构特征、参数率定、流程控制以及耦合机制, 构建面向地理环境模拟的高复用、可定制的多用户协同分布式的虚拟地理环境, 可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并可能形成新的地理学研究范式. 目前虚拟地理环境建设, 受地理模型的异构性和专业性、数据模型的领域局限性和不兼容性、真三维表达的真实感与设备依赖性和分布式协同交互性与实时性等方面的限制. 其关键问题主要有: ①对多源、多尺度、异构数据无缝集成与共享机制研究不够, 缺少可有效支撑地理分析与模拟的通用地理数据模型; ②缺少可辅助协作式地理建模的分布式地理建模工具与平台, 缺乏可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中地理分析模型资源的多源异构地理分析模型重用与共享方法; ③专业的三维展示系统运行效率难以提高、实时分析困难、建模成本高, 缺少大众化的真三维展示系统; ④多用户协同决策工作机制尚不成熟, 研究者与公众还不能作为“主体”进入虚拟环境进行分布式环境下的协作分析. 上述突破将有助于推动虚拟地理环境从概念界定阶段向系统实现阶段, 从面向应用开发阶段向开放式服务阶段发展, 最终构建可支撑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地理环境. 2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体系架构2.1 整体框架现实世界的地理环境指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 而虚拟地理环境则是对现实地理环境进行抽象与表达, 基于网络空间和计算机所形成的虚拟实验环境[5~8,16]. 虚拟地理环境建设, 需要在地理空间认知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年 第41卷 第4期551基础上将现实地理环境转化为虚拟地理环境, 需要网络技术、分布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的综合运用, 需要与真三维数据模型及地理分析模型进行集成, 需要强大的协同、交互能力的支撑. 因此, 虚拟地理环境构建需要面向地学分析需求, 从地理学研究和系统平台构建两个层面出发, 综合考虑地理系统、地理问题以及地理模型特性, 有效连接现实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 并实现数据环境、建模环境、表达环境以及协同环境的有机融合, 进而基于计算机软件及分布式网络平台形成完备的虚拟地理环境软件平台. 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地理学研究包括历史反演、过程模拟、规律揭示与未来预测等方面, 地理模型是表达地理过程和揭示地理规律的有效手段. 然而地理系统的综合性、区域性、时空多尺度性等特征, 决定了地理模型的复杂性及模型通用性不强. 不同的领域模型在数据格式、网格离散、时空分辨率、运行结构以及模拟边界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表现为分散性和异构性特征. 地理问题的复杂性、尺度依赖性及区域关联性要求虚拟地理环境能支撑复杂的过程和机理建模, 并可有效实现模型的解析、移植与重用, 从而支撑从单要素 向多要素、从领域模型、不同时空尺度模型等向全 球/区域系统模型的发展. 地理模型多样性、异构性以及领域适用性等特点, 不仅导致很多地理学家无法深入参与建模过程, 更造成模型共享与集成的困难. 因此, 虚拟地理环境平台设计, 必须有效体现地理数据采集、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分析与解释、概念化与数值建模以及地理模型验证与预测这一地理分析思路.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体系架构首先需要有效连接现实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 并基于各子环境建设构建一个开放式地理分析平台. 在地理数据获取与数据组织、地理模型运行、多感知表达、图1 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的体系架构闾国年: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552多用户协同工作等四个层面上整合相关模型、方法与研究范式, 进而形成以地理问题为驱动、以模型共享为基础、以概念建模为桥梁以及以分布式计算为手段的新型地理分析环境与研究平台. 此外, 虚拟地理环境应是一个多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地理分析研究平台, 专家构造地理分析模型, 公众可以化身人方式参与其中, 进而模拟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并利用公众参与的活动对地理现象及过程进行模拟与预测.2.2 研究思路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建设思路如图2所示. 基于对客观世界及地理规律的认识, 结合概念三维空间场景模式形成概念地理模型. 在空间认知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撑下, 依托于虚拟地理环境所提供数据环境、建模环境、表达环境及协同环境进行地理分析, 探讨地理现象格局特征、演化过程、成因机制以及预测调控, 进而实现空间决策支持. 在数据环境层面, 需要有效整合多源异构数据, 构建可支撑且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大规模、分布式地理分析所需的数据模型、数据组织与表达形式、共享与集成方式以及融合与同化机制; 在建模环境建设层面, 对领域模型的结构、适用性、运行模式进行解析, 实现地理模型粒度分割、共享、集成与分布式调用, 从而实现地理模型建模、共享与协同; 在协同环境层面, 通过构建有效的协同机制, 实现数据协同、模型协同以及用户协同三大类协同模式, 实现可同时支持地理学家、建模专家以及普通用户的分布式、多用户协同建模. 对上述环境的数据流程及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实现场景管理、场景重构及场景输出等场景控制功能, 进而利用三维显示器、三维鼠标、漫游/触感头盔等设备实现沉浸式的、多感知交互的虚拟地理环境表达环境与人机交互.图2 虚拟地理环境建设思路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年 第41卷 第4期5533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功能框架3.1 数据环境数据环境主要负责多源异构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整合与集成, 为地理场景构建、地理模型运行、可视化表达及地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地理空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 既存在着具有明确边界、离散分布的空间实体, 又存在着无明确边界、连续分布的空间现象. 传统的三维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如三维对象表面模型[17~19]、体元模型或镶嵌模型[20~23]、混合数据模型[24,25]等)主要侧重于领域应用, 虽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 但在数据处理、分发和显示等方面的效率亟待提高, 难以支撑地理空间一体化描述. 以Google Earth 为代表的系统在影像数据网络分发与共享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但其空间分析能力弱. 不同GIS 数据模型由于各自对空间数据理解、描述及表达方法和体系的差异, 已成为当前地理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障碍[26]. 因此, 数据环境建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地理数据的一体化组织与表达; 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共享.虚拟地理环境一体化数据模型应能兼顾数据高效分发处理及支撑复杂空间分析, 需要从全要素建模、多视角观察和理解空间实体和现象以及有效开展地学分析和模拟角度, 从空间数据要素描述、关系描述、操作描述、规则描述等多方面来规范并抽象空间数据模型, 建立统一、多层次、开放的空间数据模型体系. 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综合性地理分析与模拟平台, 需要建立开放式统一空间数据模型框架体系, 协调好开放性和统一性的矛盾; 需要构建可定制多维空间数据表示与交换模型, 以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机集成; 进而在通用表达规范基础上, 实现各类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达、无缝联接与统一高效利用, 并为系统内多模型耦合运行提供支撑.数据环境的功能框架如图3. 构建融合基于场及基于对象两种地理现象表达方式, 构建新型虚拟地理环境一体化数据模型, 基于立体像素模型实现虚拟地理场景的快速构建与多分辨率实时拆分, 实现体元模型、表面模型的一体化表达、多维度地理对象及地理过程的一体化表达, 地理空间数据可定制及自适应表达及对复杂地学分析的有效支撑; 构建可有效支持地理空间数据快速存取、转换及分析的空间数据引擎, 实现海量地学数据传输、压缩、分析和表达; 针对网络带宽、计算效率和海量数据处理, 研制GIS 加速器解决数据传输和显示效率问题; 基于多元数据适配器有效整合多源、异构地学时空数据; 通过对空间要素和实体关系, 即各种图形、图像、视频等要素进行归纳、甄别和分类, 探究能够统一描述要素和关系的基本因子及彼此间作用的约束规则, 形成元数据、元操作、元关系、元约束等的空间数据元模型技术; 建立空间要素和关系的约束规则知识库,图3 数据环境的功能框架闾国年: 地理分析导向的虚拟地理环境554建立基于统一空间数据模型体系的空间数据建模工具和基于空间数据完整性等约束规则对空间数据的自适应建模技术; 通过构建空间数据表达与交换模型, 从语义和结构层对现有的异构数据进行解析与表达, 实现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3.2 建模环境虚拟地理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地理现象、地理机理与过程进行抽象与表达, 进而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模拟与预测, 地理模型构建与运用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地理建模、地理模型共享与集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7], 在分布式地理建模环境研究方面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与虚拟地理环境建设要求相距甚远, 主要体现在: ①现有地理建模环境实质上仍是通用计算机建模环境, 地理特色不鲜明, 广大地理研究者难以理解和参与; ②集中式地理模型集成环境有助于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重大的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问题, 但集中性难以满足广大研究者的需求; ③针对特定建模目标、特定区域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地理建模重复工作多, 地理研究者不能集中关注地理问题本身; ④构建的地理模型多表现为多源异构特征, 而且散布于网络空间, 成为模型“孤岛”, 无法共享重用.为使地理学家能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区域及时空尺度, 在网络空间灵活、交互地建模, 方便快捷地实现地理分析与过程模拟功能, 就必须突破现有地理建模环境的建模模式, 构建新技术条件下的地理建模范式, 形成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可充分参与、在网络空间进行地理建模的新方法, 最终实现网络空间地理模拟平台. 建模环境作为虚拟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子环境, 其中的关键问题有: ① 多源异构地理模型的共享与重用; ② 图标引导式的地理建模; ③ 分布式地理模型的服务与执行. 建模环境建设可分为: 从地理模型的元数据规范化入手, 对地理模型进行规范化表达, 为模型构建、解析、重用与共享提供统一的表达与描述标准; 基于地理模型的建模环境、共享环境与运行环境建设构建完整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环境. 其中的建模环境负责地理概念模型、概念场景及计算模型构建; 模型共享环境用于解决多源、异构、散布在网络空间的地理模型共享; 运行环境负责管理分布式地理模型资源, 支持地理计算模型在网络环境下高效运行.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环境功能框架如图 4. 首先对地理模型进行系统分析, 构建地理模型的分类体系, 对建模语义进行抽象形成面向地学领域应用的地理模型语义元数据规范, 对模型运行结构与耦合集成方式进行抽象与解析形成模型运行元数据规范. 构建地理模型共享环境、运行环境以及建模环境. 在地理模型共享层面上实现对模型的粒度分割, 对异构模型进行有效封装, 并构建模型库、方法库和算法库; 在地理模型运行环境中, 构建分布式模型执行代理、执行引擎、模型执行容器, 进而实现模型的参数略定与运行交互; 而在地理模型建模环境中则面向多用户分布式协同建模, 提供引导式建模环境、模型注册与模型分发机制, 根据用户的建模需求生成模型运行配置脚本, 并在线提供模型运行控制以及状态监控机制.3.3 表达环境虚拟地理环境通过构建虚拟地理空间, 让地学研究者通过多感知或者化身进入到三维虚拟地理空间, 在虚拟空间中观察地学现象分布及其演化过程. 表达环境不仅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窗口, 是模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达的工具, 也是用户通过各种方法(如头盔、手套等)参与并体现虚拟地理环境的途径. 现有虚拟地理环境表达环境建设仍多关注数字城市、数字地球的可视化表达上, 试图以从全球到局部逐渐精细方式展现地理现象与地理实体(如GoogleEarth, VirtualEarth, Skyline 等). 一方面主要侧重于视觉展示, 缺乏对多模式、多感知及多设备的有效支持; 另一方面也将视觉展示与地学模拟割裂, 难以支撑地理分析与过程表达. 面向公众支持的虚拟地理环境表达, 必须综合考虑客户端、信道和服务器性能的整体传输与绘制策略.在认知和实践层面上, VGE 作为地理环境的表达平台, 应该有效兼顾 “外观察”与“内观察”方式, 并应用多感知观察和体验方式, 实现观察空间、感知空间与三维虚拟空间融合, 人作为参与者可在虚拟空间中观察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其演化过程. 在实现技术层面上, VGE 可以采用头盔、手套等传感器和穿戴设备, 实现投入型虚拟VGE; 也可以用表达用户身份的三维化身, 进入虚拟环境, 增强人对虚拟空间的投入感, 以及系统的实时交互能力. 在分布式应用环境上, 需要综合考虑异质环境不同的设备/信道能力, 研究面向多模式终端和多感知设备的交互控制、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1年 第41卷 第4期555图4 建模环境的功能框架数据传输、表达策略及负载平衡技术, 实现传输内容、传输格式和绘制策略的多模式自适应表达.面向地理分析的虚拟地理环境表达环境的功能框架如图5. 基于GIS 软件以及其他专业应用软件(如CAD 等)的分析及数据输出结果的虚拟现实化, 实现场景管理、场景重构以及场景输出等场景控制功能; 利用场景与模型的耦合机制, 实现地理场景与地学模型的有效融合, 通过将不同尺度的地理模型运算与结果展示构建到真三维数字地球上, 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地理现象展示、分析与预测; 在融合数据索引与加速技术基础上, 研究异质环境下设备/信道能力和绘制形态/质量间的关联关系, 构建多感知数据分离与调度引擎, 实现不同感知数据的识别、分离、调度与同步, 针对在不同设备性能、网络带宽条件上可视化流畅性需求, 自适应地调整输出内容、输出格式和绘制质量; 最终实现专业虚拟现实环境、高性能工作站、移动设备以及三维显示器、三维鼠标、漫游/触感头盔等多感知设备的协同运作, 实现沉浸式、多感知交互的虚拟地理环境表达与人机交互.3.4 协同环境地理协同是虚拟地理环境相对于GIS 的一个显著特征, 地理协同是指本地或异地人员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内对地理空间现象的协作探索与认知过程[28,29]. 龚建华等[30]实现了“虚拟香港中文大学”系统, 用户以“化身人”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 完成协作式的生存体验. 地理学研究与应用需要不同领域专家与公众的普遍参与, 协同环境既能模拟真实的现实世界, 又能在其中进行交互与协作. 虚拟地理环境应在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可视电话、移动手机、视频聊天等技术基础上, 建立协同会商的模式, 为网络中分散的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的沟通与协作的协同环境, 支持人与人之间顺畅自如的沟通与交流, 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 现有VGE 协同环境建设虽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 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① 不能有效支持GIS 集成, 难以实现图文表一体化流转; ② 难以在任。

GIS常用名词解释

GIS常用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中科院04)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2.地理信息(中科院03)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3.地理信息科学是研究地理系统中的信息流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是1992年Goodchild 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

4.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5.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6.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象也是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7.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8.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

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虚拟地理环境PPT课件

虚拟地理环境PPT课件


理 学
一、 虚拟现实:又称虚拟实境/灵境,它是以计算
院 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创建一个集三维视觉、听觉和触
地 理
觉于一体的全方位环境,使用户利用系统提供的人机
信 对话工具,同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对象交互操作,使用
息 户仿佛置身于现实环境之中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师 范

建师Βιβλιοθήκη 概念:范大




院 化身人类:表现现实界中的人与虚拟地理
地 理
界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二、虚拟地理环境的层面分类


学 地
1、实境面

① 地理位置层面


② 内表数据层
地 理
③ 外表数据层面



2、虚境面
统 专
① 单主体感知认识层面

② 互主体社会层面

崭新的技术手段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建 师
课程目标:



地 理
了解虚拟地理环境的理论与关键支撑技术;
学 并掌握一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在通过本
院 地
课程的学习后,可以独自进行简单的虚拟
理 地理环境应用系统开发。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虚拟地理环境及其应用
应用成本降低
虚拟地理环境的应用成本较高,如何降低成 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是一个 挑战。
05
CHAPTER
虚拟地理环境的前沿研究
人工智能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 够模拟复杂的地理现象和预测未来发 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虚拟地理环 境的可视化表达,提高地理信息的可 读性和交互性,为地理信息的应用提 供更丰富的手段。
人工智能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应用包 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智能感知、地 理信息智能处理、地理信息智能分析 和决策支持等。
虚拟地理环境的跨领域应用
在城市规划领域,虚拟地理环境可以用于模拟 城市发展过程,预测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为城
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灾害预警领域,虚拟地理环境可以用于模拟灾害发 生过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
03
空间数据可视化增强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地理环境中的空间数据可
视化效果越来越逼真,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提高用户的感知
和理解能力。
技术挑战
数据获取与处理
虚拟地理环境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这 些数据是一个技术挑战。
实时渲染技术
虚拟地理环境的实时性和逼真性要求对地理场景进行高效的渲染, 这需要解决的技术挑战包括图形绘制算法、并行计算等。
地理信息精度提高
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虚拟地理环境的地理信息精度也需要不断 提高,这需要解决的技术挑战包括高精度地图制作、传感器技术等。
应用挑战
应用领域拓展
虚拟地理环境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如 何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是一个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模拟环境和情境的计算机技术,通过VR技术,用户可以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并与所创建的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娱乐、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有虚拟现实技术在GIS中的应用1.地理数据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直观地理解地理数据,例如地图、卫星影像等。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将地理数据转换为三维虚拟场景,并可以通过VR头戴式显示设备将自己沉浸在这些场景之中。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帮助用户更加直观地感知地理空间关系,并提供更多交互式体验的机会。

2.地理信息模拟与分析在GIS中,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模拟与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虚拟的地理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地理情境,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城市模型,并通过模拟不同规划方案对城市进行分析和评估。

3.地理空间交互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空间交互。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或虚拟现实设备的控制器,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地图的缩放、旋转和移动操作。

这种交互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也可以帮助用户更灵活地进行地理信息的操作。

4.地理教育与培训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地理教育与培训。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沉浸在一个真实的地理环境中,并且可以进行互动和参与体验。

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5.地理旅游与观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用户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就能体验到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景点。

通过VR设备,用户可以沉浸在各种风景名胜中,从而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

二、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GIS中的发展方向1.融合增强现实技术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AR)有望进行更深度的融合。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

虚拟地理环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黑龙江工程学院1.可视化协同包括对数据协同模型协同、分析协同决策协同的可视化。

()答案:对2.时间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时间与空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个体行为过程的分析方法之一,整合了人类行为的空间和时间维。

()答案:对3.场景数据具有多元、多维、多尺度的特征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征。

()答案:对4.群体,是为了某个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包括国家、企业、政府等。

()答案:错5.地理时空大数据带来的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模型分析的思维转换为数据计算的思维。

()答案:对6.我们把这样高度复杂、用于人类生产、消费、娱乐等社会生活的三维虚拟空间系统称之为虚拟地理环境。

()答案:对7.地理过程模型是对地理现象、机理与过程的抽象与表达。

()答案:对8.“GIS 之父” 罗杰·汤姆林森,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在地理信息科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答案:对9.与传统GIS分析相比,虚拟地理环境分析具有涉及领域广,交互需求大,环境依赖复杂等特点。

()答案:对10.虚拟地理环境的网络特征,是虚拟地理环境支持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地理分析的支撑。

()答案:对11.与群件相似,从时间的同步性和用户的空间分布,可以将 CVGE 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同时一同地”,第二类为“同时一异地”,第三类为“异时一同地”,第四类则为“异时一异地”。

()答案:对12.地理过程建模是通过地理信息方法和理论模拟地理过程,形式化地理过程的演化规律,最终得到地理过程模型。

()答案:对13.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答案:对14.空间数据库所管理是空间信息,所以只能用于诸如GIS这样的和地理信息相关的信息系统。

()答案:错15.广义的地理过程:包括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

()答案:对16.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地理协同按照其网络结构可以分为C/S结构与B/S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详细整理版)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详细整理版)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Geospatial Database)为基础,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空间型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虚拟地理环境下铁路工程施工动态仿真方法

虚拟地理环境下铁路工程施工动态仿真方法
赵文~
(中 国 铁 路 设 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天 津 300308)
摘 要 :研 究 目 的 : 铁 路 工 程 施 工 过 程 动 态 多 变 ,施 工 机 械 与 周 围 地 形 之 间 极 易 发 生 碰 撞 等 事 故 ,而 现 有 仿 真 方 法 侧 重 动 画 的 视 觉 效 果 ,未 顾 及 地 形 环 境 的 影 响 。 为 了 在 虚 拟 世 界 中 模 拟 真 实 的 铁 路 施 工 建 造 过 程 ,提 前 排 查 实 际 施 工 可 能 出 现 的 安 全 隐 患 ,本 文 提 出 一 种 基 于 虚 拟 地 理 环 境 的 铁 路 工 程 施 工 动 态 仿 真 方 法 。
二 是 ,施工机械关节联动的施工工法仿真。将汽
车 吊 、塔吊等施工机械模型分解与重装配,建立各关节 之 间 的 附 着 联 动 关 系 ,实 现 机 械 关 节 联 动 的 施 工 工 法 仿 真 ,展示局部、复杂工点的施工方法。
三 是 , 模 型 构 件 时 序 显 示 的 施 工 工 序 仿 真 。将整 体 施 工 工 序 分 解 为 若 干 子 工 序 ,并 将 每 一 个 子 工 序 进 一步拆解为若干施工步骤。每一个子工序对应一个播 放列表,每一个施工步骤对应三维场景中一个关键帧。 播放列表中,使用时间参数驱动视点参数、动 作 参 数 、 模型参数,从而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对动作进行逐一 展 示 ,完成施工工序的仿真。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 T h e c o n stru c tio n p r o c e s s o f r a ilw a y e n g in e e r in g is d y n a m ic , a n d a c c id e n t s s u c h a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题应样用式
(3)基本特征 • 多感知性
所谓多感知性(Multi-Sensor)就是除了具有的视觉感 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 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 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 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 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无论从感知 范围还是从感知的精确程度都无法与人相比拟。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3)基本特征 • 存在感
存在感(Presence)又称为临场感(Immersion),它是 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 的模拟环境应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例如可视 场只应随着视点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比真的还真,如实 现比现实更逼真的照明和音响效果等。
(4)分类 • 非完全投入式虚拟现实系统 • 叠加式虚拟现实系统 • 投入式系统 •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 非完全投入式虚拟现实系统
在非投入式系统 中,使用者可从视觉上感觉到真实世 界,但通过某种显示装置如图形工作站,可对虚拟世界进 行观察,用户利用像空间鼠标这样的装置在虚拟环境内漫 游,这种装置使用户可对视点作六自由度平移及旋转。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2)发展历程
• 1965年,Sutherland在《终极的显示》中首次提出虚拟现实系统 的基本思想。 • 1966年,MIT的林肯实验室开始头盔式显示器研制。 • 70年代出现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HMD系统。 • 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词 • 80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及国防部组织了一系列有关虚拟现 实技术的研究。如,1984年,NASA Ames研究中心虚拟行星探测 实验室将火星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为地面研究人员构造了 火星表面的三维虚拟环境。 • 90年代,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为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打下了的基础。 1993年11月,宇航员利用虚拟现实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飞机的运输 舱内取出望远镜面板的工作。再如,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波音777获 得成功。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1)基本概念 虚拟现实是一种人与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
境可自然交互的人机界面,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一 系列传感辅助设施来实现的使人能有置身于真正 现实世界中的感觉的环境,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 环境。通过传感设备,用户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 的自然技能考察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获得相 应看似真实的体验。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 叠加式虚拟现实系统
叠加式虚拟现实系统允许用户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的同 时,虚拟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叠加式虚拟现实系统 又称补充现实系统。
例如,战斗机驾驶员使用的头盔可让驾驶员同时看到外 面世界及上置的合成图形。额外的图形可在驾驶员对机外 地形视图上叠加地形数据,或许是高亮度的目标、边界或 战略陆标(Landmark)。补充现实系统的效果显然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使用者及其视线方向的精确的三维跟踪。
地球信息科学引论
授课人:张喜旺
E-mail:zxiwang@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of Henan University
单击此处主编要辑内母版容标题样式
1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2 虚拟地理环境的概念与特征 3 虚拟地理环境的构建和应用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分布式虚拟现实(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简称 DVR)又称网络虚拟现实(Net Worked Virtual Reality, 简称NVR),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供异地多用户同时参与的 分布式虚拟环境(Distributed Virtual Environment,简 称DVE),在这个环境中,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及 其用户,可以不受其各自的时空限制,在一个共享虚拟环境 中实时交互、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一复杂产品的设计、制 造、销售全过程的模拟或某一艰难任务的演练。它特别适 合用于实现对造价高、危险、不可重复、宏观及微观事件 的仿真。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3)基本特征 • 交互性
交互性(interaction)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的物体可 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 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的物体,这时手 有捏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其实这时手 里并没有实物),视场中被抓的物体也立刻随着手的移动 而移动。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5)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系统模型
用户通过传感装置直接对虚拟环境进行操作,并得到 实时3维显示和其他反馈信息(如触觉、力觉反馈等)。 当系统与外部世界通过传感装置构成反馈闭环时,在用 户的控制下,用户与虚拟环境间的交互可以对外部世界 产生作用(如遥操作等)。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3)基本特征 • 自主性
自主性(Automomy)是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 律进行动作的程度,例如有力的推动时,物体会向力的方 向移动、翻倒或从桌面落到地面等。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单1 击虚此拟处现编实辑技母术版及标其题应样用式
• 投入式虚拟现实系统
在投入式系统中,以对使用者头部位置、方向作出反应 的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代替真实世界的景观。用户可做能在 工作站上完成的任何事,其明显长处是完成投入。当具备 结合模拟软件的额外处理能力后,使用者就可交互地探索 新景观,体验到实时的视觉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