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水鱼病彩色图谱

合集下载

鱼病鱼虫图签图谱概要

鱼病鱼虫图签图谱概要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头部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肠道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竖鳞病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肝脏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下颌点状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腹部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资料由网友提供,群友收集整理,因为本身对疾病的认识有限 ,里面可能有些地方有问题,欢迎大家指出并加以修改! • 如果朋友您有类似的鱼病图片,欢迎大家提供并整理,供大家 参考! • 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在相关的图谱下补充完整的信息:发病 规律、症状、致病因素、防治方案,以便大家碰到问题可以得 到帮助! • 大家多多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鱼病,知道诊断和防治方法, 降低因为疾病引起的损失!
• 加州鲈诺卡氏菌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血液中的锥体虫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鲤鱼肠道吉陶单级虫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肠道出血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胆囊肿大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一般为神经性问题,重金属等药物中毒、部分疾病也可以导致
• 水霉病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赤皮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 鱼虱
雌性的鱼虱
2019/1/19
海大服务,专业致富

鱼类疾病图片

鱼类疾病图片

鱼类疾病图片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口腔、眼眶、体表、肌肉、内脏出血或充血,有时在背部两侧出现两条灰白带。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是草鱼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可造成大批死亡,流行季节为6~9月。

已呈全国分布。

打印病病原: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鲢鳙鱼,严重影响鱼的商品价值;四季皆可发生;呈全国性分布。

症状:先病灶部位出现圆形出血红斑,后鳞片脱落、表皮腐烂、露出肌肉,形似印记。

病灶通常出现在肛门附近的两侧,且对称。

痘疮病病原:鲤疱疹病毒。

症状:在体表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鱼,造成大批死亡的例子不多,主要流行于黄河以南。

疖疮病病原:疖疮型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科鱼类,无明显流行季节,全国性分布。

症状:初期病灶部位肌肉隆起,随后形成明显的疖疮,疖疮充血,鳞片松动、脱落,肌肉溃疡、坏死,病灶溃破后,形成“火山口”。

疖疮病竖鳞病病原:点状假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主要危害鲤鲫鱼成鱼和亲鱼,死亡率较高。

春季为发病高峰期,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

症状:鳞片向外张开,鳞基部水肿,鳞囊积水;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肿大,腹腔积水,内脏也肿大。

细菌性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孢菌。

流行与危害:是草鱼“三病”之一,但也危害其它鱼类。

4~9月为流行季节,全国性分布。

症状: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并有黄色粘液流出。

腹腔积水,肠道充血并充满黄色浓液和气泡。

鳗爱德华氏菌病病原:爱德华氏菌。

症状:本种病的症状分肝脏型、肾脏型和混合型。

肝脏型:病鱼前腹部(即肝区)肿大、充血,腹壁肌肉坏死,严重时,坏死部位穿孔,可见肝脏,肝脏明显肿大、溃疡;肾脏型:病鱼肛门区红肿,红肿部位肌肉坏死,皮肤、鳍条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

肾脏、脾脏肿胀。

肝肾混合型:则同时呈现上述两种症状。

流行与危害:危害欧鳗和日本鳗。

温室养殖鳗鱼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露天养殖主要流行于夏季。

国内养鳗区均有发生。

鳗红点病病原:鳗败血假单孢菌。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鱼类病害PPT课件

鱼类病害PPT课件

水温异常
水温过高或过低,超出鱼 类适宜生长范围,导致鱼 类生理机能紊乱。
溶解氧不足
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鱼 类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其 正常生长。
营养与饲养管理
饲料质量差
养殖密度过大
饲料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影响鱼 类生长和免疫能力。
养殖密度过高,鱼类生存空间拥挤, 容易引起病害。
投喂不当
投喂过多或过少,导致鱼类消化不良 或饥饿,降低抵抗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鱼类病害 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鱼类病害概述 • 鱼类病害发生的原因 • 鱼类病害的诊断与预防 • 鱼类病害的案例分析 • 鱼类病害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鱼类病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类病害是指由于各种病原微生 物或寄生虫侵入鱼类机体而引起 的疾病,导致鱼类生长受阻、死 亡或繁殖能力下降。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鱼类病害可 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和寄生虫性病害等。
常见鱼类病害的症状
细菌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烂鳃病、赤皮病、白 皮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鳃丝 腐烂,皮肤溃烂,鳍条裂开等。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鲤春病毒病、草鱼出 血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鳍条 基部充血,出现出血性溃疡等。
真菌性病害
寄生虫性病害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水霉病、鳃霉病等。 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菌丝,鳃 丝发白或出现坏死等。
常见的寄生虫性病害有指环虫病、三代虫 病等。症状表现为病鱼体色发黑,消瘦, 游动缓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等。
鱼类病害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降低产量
鱼类病害会导致养殖鱼类生长 受阻、死亡或繁殖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下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下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式(3)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黄颡似嗜子宫线虫病此病又叫"瞎眼病"。

是由一种似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体两端钝圆,体中稍粗,体表布满不规则排列的透明疣突。

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充满活动的幼虫。

繁殖方法与嗜子宫线虫相似。

雌虫体长20-40毫米,中间宿主是台湾剑水蚤,每年4-6月繁殖。

幼虫能在水中自由生活4天,悬浮于水上层,黄颡鱼吞食阳性台湾剑水蚤而被感染。

每年9-10月雌虫由腹腔迁至眼窝中定居下来,发育成熟,寿命为1年。

病鱼眼眶四周发炎充血,虫体不断长大,导致眼球突出,以每年4-5月鱼体病症为最明显。

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外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如有线虫,就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

此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中游一带地区,除危害黄颡鱼外,长吻、粗唇也常患此病。

防治方法:因此病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鲤嗜子宫线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又叫红线虫病,是由鲤嗜子宫线虫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雌虫。

虫体盘曲在鲤鱼鳞片下的鳞囊内,虫体长10,呈圆筒形,活体为血红色。

雌虫寄生在鱼的腹腔和鳔中,个体很小,乳白色。

幼虫寄生在剑水蚤体内,鲤鱼吞食阳性剑水蚤而感染,幼虫通过肠壁而钻到鲤鱼腹腔中生长发育。

雌、雄虫在腹腔或鳔中成熟交配,雌鱼迁移到鳞下寄生。

雌虫在鳞片下吸取鱼的营养,发育长大,并破坏皮下组织,使鳞囊胀大,鳞外松散,竖起,有时导致鳞片脱落,周围组织又由于虫体活动损伤,引起肌肉发炎,继续感染水霉和细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此病在长江流域、华北、东北地区均有流行,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大鲤鱼。

对鱼危害的主要是鲫嗜子宫线虫的雌虫,它寄生于鲫鱼尾鳍条的间膜内,偶而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

虫体为血红色,体表布满排列不规则、透明的疣突,体长22-50毫米,比鲤嗜子宫线虫短。

雄虫很小,寄生在腹腔和鳔内,生活史与鲤嗜子宫线虫相似,中间宿主也是一些剑水蚤。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

23种常见鱼类寄生虫高清图谱,不看后悔!寄生虫病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养殖户的心头大患。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定期杀虫便成了养殖户的重要工作之一。

但事实上,在养殖时大量使用杀虫剂不仅不能有效消灭寄生虫,还将导致寄生虫的抗药性加强,也容易破坏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防治寄生虫病重点在于防,而不是治。

23种常见寄生虫1.隐鞭虫病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

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

主要危害夏花草鱼、鲮和鲤鱼苗。

2.口丝虫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

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3.车轮虫车轮虫侵袭鱼体和鳃,吸取组织细胞作营养,使幼鱼的皮肤和鳃组织遭到严重损伤。

病鱼表现体弱消瘦、离群独游、减食、行动缓慢,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4.鱼鲺病鱼体表可见臭虫状或米粒状大虫体,鱼头部有红斑点,鱼体呈淡绿色,不安,群集水面作跳跃急游行动。

5.中华鳋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6.斜管虫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组织,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

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7.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

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

8.小瓜虫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

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

9.舌杯虫病鱼无明显症状,仅是行动缓慢,鱼体消瘦、变黑,离群独游。

10.吸管虫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

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11.锚头鳋病鱼体表可见灰白色锚头鳋,被侵袭处组织红肿发炎,病鱼不安,常在水面跳跃,离群独游。

12.碘孢子虫鲤碘泡虫常寄生在鲤、鲫、鲮身上,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

鱼类疾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鱼类疾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3)用漂白粉或五倍子全池泼洒, 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
1g或五倍子2~4g。
鱼类疾病的防治
24
4.疖疮病
[病原]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
[病症]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 肉组织发炎, 随着病情的发展, 这 些部位出现脓疮, 手摸有浮肿的 感觉, 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 和大量细菌, 所以又名瘤痢病。 鱼鳍基部往往充血, 鳍条间组织 破坏裂开, 有时像把烂纸扇, 病情 严重的鱼肠道也往往充血发炎。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
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
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
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
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
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
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
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
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
库、网箱内。
鱼类疾病的防治
8
[防治方法]
(1)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 养一段时间, 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 落转愈。
(2)每立方米水体用0.4~1g红霉素全池泼 洒, 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3)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4)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鱼类疾病的防治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须将 病变组织进行超薄切片, 电镜检查到有大量六角形的 病毒颗粒。
[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进行综合预防, 如注射
灭活疫苗, 不乱用药物, 在发病季节及时预防细菌、
寄生虫感染, 保持水质优良、稳定等。治疗方法尚待
研究。
鱼类疾病的防治
16
二、细菌真菌性皮肤病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
11
二、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细菌性烂鳃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赤皮病
• 白头白嘴病
• 竖鳞病
• 打印病
• 白皮病
• 疖疮病
鱼类疾病诊断
12
细菌性败血症
•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 尔森氏菌等
•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
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
16
细菌性烂鳃病
• 【病原】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
•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 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 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 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 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 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 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 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 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
• 6. 内服药物与施用方法:采用聚维酮碘制剂,每100千克鱼体重,在饲料中掺 入5克药剂,制成药料,全天投喂,连喂10天为一疗程,需2个疗程。如果是 颗粒料,可用喷壶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喷在饲料表面,但不应使饲料潮解, 应马上进行人工投喂;如果散料,可将饲料先。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
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
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
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
的病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
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鱼阵类疾狂病诊游断 。
13
鱼类疾病诊断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 【防治方法】1. 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 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 2. 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非凡等消毒剂。
• 3.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鱼虾调理液改善鱼体质。
鱼类疾病诊断
7
鲤鱼痘疮病
• 【病原】疱疹病毒
• 【症状】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 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生物”。 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 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 “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 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 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 性腺发育。
• 【防治方法】1. 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从而减少淤泥消耗大量的 氧气
• 2. 做好鱼体;饲料、工具和食场各项的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应用药物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范在先。
• 3. 该病一旦发生则周身病变,必须以内服与外用泼洒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单 用一种方式,治里则不治表,治表则不治里,达不到里表兼治的目的。
鱼类疾病诊断
11
二、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细菌性烂鳃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赤皮病
• 白头白嘴病
• 竖鳞病
• 打印病
• 白皮病
• 疖疮病
鱼类疾病诊断
12
细菌性败血症
•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 尔森氏菌等
•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
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
鱼类疾病诊断
17
鱼类疾病诊断
18
鱼类疾病诊断
19
• 【流行情况】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 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 在4~5月。

鱼类的病害PPT.

鱼类的病害PPT.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3、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6~9月 (3)水温: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4、诊断方法
[初诊]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 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 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鳃”。
治疗:
1.疾病早期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PVP-1)拌 饵投喂,每天每千克鱼1.64~1.91克有效碘,连用 15天,可降低死亡率。 2.大黄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夜, 以每万尾鱼0.25~0.5千克的剂量拌饵投喂,同时 全池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病毒灵,对传染性胰 腺坏死病有一定疗效。 3.水温在10℃以下可降低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的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温水中饲养,以 控制疾病的发展。
[确诊] 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 ELISA、PCR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5、防治方法 预防: (1)彻底清塘; (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
注射; (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
高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
防一个疗程。
治疗: (1) 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 如二氧化氯0.02 ~0.03ppm,或漂 白粉精0.5 ~0.6ppm,或三氯异氰尿 酸(含有效氯85%)0.3 ~0.4 浓度 等。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病毒病的主要特点:
1) 潜伏期长,不易发现; 2) 发病快,不易控制; 3) 防治困难,无特效药。
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第四节 寄生虫性疾病 第五节 非寄生性疾病

淡水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ppt 130页)

淡水鱼病诊断和防治方法(ppt 130页)

突然死亡,大鱼先引起死亡 鱼出现在水表面 水的颜色变化及气味异样 夜间死亡
应急措施:加氧 1、开增氧机 2、泼酒增氧剂
氧气不 氧气不足 氧气不足 氧气不足
突然死亡
毒性物质
小鱼死亡
毒性物质
死亡不仅在早晨
毒性物质
发现青蛙等死亡 应急措施:解毒
毒性物质
三、水产动物药理知识: 1、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
潜伏期、前驱期、高潮期、结局期
潜伏期: 从病原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
伏期。此期一般时间较长,时间不等。
前驱期: 时间很短,无明显的症状,出现的还不是这种病所
特有的症状。如桃拉病在前驱期往往表为摄食减少, 无其他症状,很难判断。
(1) 抗菌药:抗生素类、磺胺类, 喹诺酮 类、中草药、大蒜素等。
抗生素包括:
青霉素类:青霉素钠、青霉素钾、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大环内脂类: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
氨基甙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丁胺卡那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
乌鳢溃疡病 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病 黄鳝烂尾、腐皮病 黄鳝肠炎病 罗非鱼细菌综合病 罗非鱼溃烂病 鳖腐皮病和疥疮病 鳖红脖子病 鳖赤斑病(红底板病) 鳖出血性败血症 甲鱼白底板病
(一)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
症状: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地出血或充 血。由于鳃出血,鳃丝苍白,有时有腹水,肠道无 食物,充血不糜烂。主要危害草鱼鱼种。
如鲢、鲫、鳊等养殖鱼类肌肉、鳃

盖和鳍基充血发红,病鱼的口腔、上下颌、 血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常见金鱼疾病的防治

图解金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特别鸣谢:金鱼吧友初学养鱼ABC 编辑整理:金鱼吧友zb342199图解金鱼常见病的防治水霉病(白毛病、水棉病)水霉病图2(外伤并发水霉病)概述: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

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

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1、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后全缸遍洒或药浴,可治疗水霉病。

2、30ppm的孔雀石绿药浴病鱼5-1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

3、用0.1ppm的亚甲蓝药液遍洒,每一次,连续两天,可治水霉病。

4、福尔马林100~250ppm,药浴1小时。

经验之谈:平时在鱼缸中稍加些盐,能有效预防。

孔雀石绿鱼店一般都有成品药卖,剂量较好掌握。

亚甲蓝、福尔马林药店有打印病(腐皮病)打印病图2概述:由点状产气单孢菌感染受伤的鱼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主要因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而感染致病菌。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

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

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

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

常见鱼病图片及防治方法说明:此页内容来源于,仅供学习,严禁传播肤孢虫病肤孢虫病是由肤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已发现的肤孢虫有3种,即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一种未定名的肤孢虫,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外包一层透明膜,细胞质中有一大而发亮的圆形折光体,孢核圆形,有颗粒状的孢质结构。

孢囊有的呈香肠形,有的呈带形或盘曲成一团的线形。

在草、鲤鱼等体表寄生的肤孢虫,为盘卷成团的线状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数量可多达数百个,鱼体发黑消瘦,被寄生处的皮肤发炎、溃烂;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会引起死亡。

斑鳢上的广东肤孢虫孢囊呈带形,被寄生处在椭圆形凹陷,孢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

防治方法:1、对病鱼要隔离,对发生鱼病的鱼塘要进行消毒,杀灭孢子等;2、每50千克鱼饵拌磺胺噻唑5克,药饵可防伤口溃烂;3、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痘疮病痘疮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鱼病。

主要危害2龄鲤鱼、红鲤鱼,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0℃-15℃时易发病。

在发病期间,同池的草、青、鲢、鳙、鳊鱼都不感染,此病流行不广,水库网箱养的鲤鱼此病较常见。

患痘疮病的病鱼在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区域逐渐扩大并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

这些"增生物"如果占据了鱼体表面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将病鱼放到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红霉素全池遍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鲮鱼碘泡虫病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为椭圆形。

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 (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 ~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严重的病鱼,肠道被虫体堵塞,并引起肠道发炎和贫血,刮开鱼腹,取出肠管,并小心剪开,即可见到充塞在肠中的鲤蠢绦虫。

防治方法 (1)彻底搞好清塘消毒工作。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0.5千克混合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6天,有一定疗效。

病症由中华黏体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患此病的病鱼,外表病症不明显,须剖开鱼腹,取出鱼肠,在肠外壁上可见芝麻状的乳白色胞囊。

剪开肠管,内壁胞囊数量更多。

取下胞囊少许内含物,加上压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便可见到中华黏体虫的成熟孢子。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以减少孢子感染。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00~400克盐酸左旋咪唑拌饲投喂,连喂20~25天。

病症由艾美寄生虫而引起的肠道病。

大量感染艾美虫的病鱼,腮瓣苍白,腹部膨大,肠道前段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肠管肿大,严重时肠壁溃烂穿孔,病鱼体色发黑。

主要危害1~2龄青鱼。

防治方法 (1)发病前,用碘液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4%碘液30毫升,连喂4天。

(2)用硫磺粉拌豆饼喂青鱼,每50千克青鱼用硫磺粉50克,每天1次,连续投喂4天。

病症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主要危害草鱼种,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

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剑水鳋。

(2)用含90%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做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

(3)每千克鱼用48毫克吡喹酮拌饲料投喂1次,隔4天用同样剂量再投喂1次。

二、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病症由尺蠖鱼蛭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呈长筒形,后端扩大,背部稍扁,体长2—3厘米,体色一般为褐绿色。

主要寄生在鲤、鲫等底层鲤科鱼类的皮肤、鳃或口腔内。

少量寄生对鱼影响不大,大量寄生时,虫体在鱼体爬行并吸血,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伤口溃烂,同时鱼蛭还是锥体虫和细菌性鱼病的传播者,对鱼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 (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0.5—1小时,使虫体脱落鱼体,再收集杀死。

(2)用生石灰清塘,杀死病原。

病症由一种未定名的吸虫引起的鱼病。

此病又名黑斑病,病鱼身体消瘦,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手摸有粗糙感,严重时,可引起鱼体弯曲,甚至脊椎骨弯曲。

只要挑下黑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鉴定吸虫囊蚴便可诊断。

主要危害草鱼、鲢、鳙和泥鳅等鱼苗鱼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吸虫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鱼池,可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7克,可杀死椎实螺。

病症由鲫嗜子宫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此病又称鲫红线虫病。

虫体寄生在鲫鱼尾鳍鳍条的间膜内,偶尔也有寄生在背鳍和臀鳍上。

虫体血红色,肉眼可见。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碘酒涂擦病灶部位。

(3)用2%—2.5%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

病症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

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

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

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

1条6~9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隔7天1次,连续3次。

病症由棍形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短,形如棍棒,皿红笆。

虫体常寄生鲇鱼鳃盖附近的体表,肉眼可见盘曲的虫体,寄生部位有时有发炎症状。

主要危害鲇鱼。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5克全池遍洒,杀死中间寄主剑水蚤。

(2)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幼虫和阳性中间寄主。

病症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

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

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

能造成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灭水中的鱼鲺成虫、幼虫和虫卵。

(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5克。

(3)用4~5根号筒杆扎成一束,每667平方米水面插7—9束,浸入汁液防治鱼鲺。

病症由中华尾孢虫寄生而引起。

孢子梨形,缝脊细而直,壳片后端延长为两根等长的针状尾巴,叉尾分开。

患病的乌鳢鳍条间有中华尾孢虫的淡黄色条状胞囊;患病的胡子鲇体表有许多中华尾孢虫的白色点状胞囊。

患尾孢虫病的病鱼,体瘦发黑,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1)每50千克鱼用硫磺粉75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2)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30分钟。

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孔雀石绿0.2—0.4克,浸洗病鱼2小时。

(2)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放养。

一、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病症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复口吸虫的囊蚴体前部有口吸盘、腹吸盘。

病鱼脑区和眼眶周围呈明显的充血现象,在水中处于挣扎状态,鱼体颤动逐步弯曲,短期内即可出现大批死亡。

慢性感染时,病鱼眼球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水晶体脱落瞎眼,故又称“瞎眼病”。

防治方法 (1)鱼苗下池前彻底清塘,杀灭吸虫的中间寄主椎实螺。

(2)发病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24小时内用药2次,杀死椎实螺。

(3)每50千克鱼每天用晶体敌百虫7.5~10克拌饵喂鱼,连喂5~6天。

病症由一种似子宫线虫的雌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粗壮,呈血红色,两端圆钝。

虫体寄生在黄颡鱼眼腔中,对红肿、突眼的病鱼,先剪开眼周围的肌肉组织,逐渐向眼窝剖进去,可见虫体盘曲在眼窝内,有时数条缠绕在一起。

病鱼往往造成瞎眼。

防治方法此病因常在水库等大水面发生,尚无有效控制方法。

病症由鲢碘泡虫寄生在鱼的脑腔中引起的鱼病。

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前宽而后稍狭,前端有2个大小不等的梨形极囊。

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无光,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似疯狂状,故又名疯狂病。

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带水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

(2)鱼种放养前先进行鱼种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500克充分溶解后,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

病症由球状鳗居线虫和粗厚鳗居线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虫体呈圆筒形,肉眼可见。

线虫在鳗鲡鳔中吸血,导致鳔壁充血,当鳔感染6~10条虫体时,幼鳗出现贫血消瘦,体色发黑。

感染15条以上时就会出现鳔壁增厚,鳔囊显著增大,压迫内脏器官及血管,腹部肿大。

防治方法 (1)消灭中间宿主,切断鳗居线虫生活史,以控制感染。

(2)在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2~0.4克全池泼洒,每周泼洒1次,能有效地控制幼鳗的感染率。

二、细菌、真菌性鱼病病症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

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青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洒。

(2)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

(3)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病症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腐鳍病多发生在泥鳅上,患病泥鳅的背鳍及附近肌肉腐烂,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肌肉下骨骼外露,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有红斑。

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并逐渐腐损,只剩有鳍条骨外露。

防治方法 (1)外部涂孔雀石绿(或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2)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病症由鳗弧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的肝脏明显肿大,从外表上便可看到肝区部位的躯干部明显外突。

主要危害南方养殖的鳗鲡,对北方养殖的鲑、鳟鱼也有一定的危害。

防治方法 (1)向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或三氯异氰尿酸,或漂粉精,或优氯净,每立方米水体用药分别为1克、0.4—0.5克、0.5—0.6克、0.5~0.6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