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石油事故
人类历史上的化工大爆炸(附件附爆炸威力)
人类历史上的化工大爆炸(附爆炸威力)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8月4日傍晚发生剧烈爆炸,多处建筑损毁,现场升腾巨大的蘑菇云。
目前,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已超过100人,约有4,000人受伤。
死亡人数很可能还会增长。
爆炸的起因现在基本清晰。
由于电焊操作的不谨慎,引爆了存有炸药的仓库,然后连锁爆炸点燃了另外一个存有2,700吨硝酸铵的仓库。
放眼全球,类似的化工事故屡见不鲜,成为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
1921年9月21日,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奥堡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化工厂爆炸事故,造成了561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工厂将硫酸盐和硝酸盐大量囤积于库房内储备,欲待市场旺销时上市。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Grand Camp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
爆炸还产生了连锁反应,导致附近的化工厂爆炸。
冲天的大火直插云霄,全城都能看见港口上升起的橙色浓烟。
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在圣胡安尼克的储油设施因发生易燃气体泄漏而产生爆炸,整个工厂被摧毁,工厂内当时储有11,000立方米的液化丙烷和丁烷气体。
2001年9月21日,法国西南部工业城市图卢兹化工厂AZF发生强烈爆炸,工厂被炸出一个50多米宽15米深的大坑,两座厂房大楼夷为平地。
事故造成31人死亡,2,500人受伤。
这一爆炸案在诸多层面影响到了法国社会,不仅推动了法国保险赔偿法更改,更使多个大城市勒令“危险企业”立即搬家。
1984年12月3日。
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
其死伤损失之惨重,震惊全世界,以至今天仍令人怵目惊心。
直接致死:2.5万人,间接致死:55万人,永久残废:5万人。
直接原因:610 号储罐进入大量的水(残留物实验分析表明进入了450~900kg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要求≤0.5%,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达12%~16%)。
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爆炸。
安全 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载14)编者按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
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事故案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爆炸时冒起的黄烟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
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
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
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
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
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
重大化工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事故案例分析材料目录一、辽阳石化分公司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 (1)二、兰州石化分公司2002年8月27日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16)三、锦州石化分公司2003年9月12日常减压装置闪爆事故分析 (28)四、大庆石化分公司2004年10月27日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40)五、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年10月27日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52)六、吉林石化分公司2004年12月30日合成气装置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双苯厂爆炸事故分析 (63)辽阳石化分公司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分析按照会议的安排,辽阳石化要对2002年2月23日聚乙烯装置爆炸事故案例,进行一次再剖析,再认识,以此来警醒大家,共同汲取以往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23”事故,对辽阳石化来讲,是一次刻骨铭心、十分惨痛的教训,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是这次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需要我们经常反思,引以为戒。
辽化人一提起“2.23”,至今记忆犹新。
我到辽化工作近半年了,每次参加“2.23”反思日活动,大家都经常回忆起那令人惨不忍睹的场景。
事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2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二,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聚乙烯新线工艺参数不正常,降负荷生产,到早上7点负荷降到了40%。
7时20分,当班班长发现悬浮液接受罐压力急速上升,反应速度下降,于是安排3名操作工到现场关阀门,进行停车处理。
操作工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有物料泄漏,立即打电话向装置主控室报告,在班长跑向现场不到1分钟,新线就发生了剧烈爆炸。
结果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事后统计,公司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2.78万元。
整个“2.23”事故调查前后历经半年的时间,而事故善后工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
2005年12月,我刚到辽化工作一个月,就组织人员对“2.23”事故中的重伤人员的赔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今年才处理完。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三次压井
3月31日凌晨3:33分,罗家2井封堵压井施工按照“特殊凝胶堵漏压井技术施工方案”开 始正式实施。注入密度1.6~1.7 g/cm3压井泥浆45m3,接着注入凝胶液235m3,注入 水泥84吨,平均密度1.84 g/cm3,到6:18分替入1.6~1.7 g/cm3泥浆37m3,施工顺 利结束。关井观察,罗家2井油、套压均为零,罗注1井油压5.188MPa,套压0.727 MPa。6个泄漏点的火焰有减小趋势。施工过程顺利,效果比较明显。专家认为,基本 完成了堵漏任务。
○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无人员伤亡。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第二次压井
首先将原有的70多根钻杆全部起出,之后将100多根钻杆下入。 钻杆下端带有两个膨胀球,底端带有一个锥型堵头,堵头中间 有一个注水口,堵头到达套管裂隙下处后,迅速向井底注入速 凝水泥,膨胀球会堵住气体。但由于井下情况复杂,工作难度 大,压井不成功。
事故原因:
一.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二.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三.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四.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五.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六.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 七.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卡通风学期汇报
钻
井
作
业
井
喷
事
故
案
例
都是漏油惹的祸_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
COVER STORY封面故事都是漏油惹的祸——史上最严重的海上石油泄漏事件系列石油公司引发的此次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影响深远,“深水地平线”泄漏出的石油仍在墨西哥湾蔓延。
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千米处海面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7人重伤11人死亡。
这一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平台两天后便沉入墨西哥湾。
它的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亦开始泄漏原油。
根据美国专家6月1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在6月3日英国石油公司实施“切管盖帽”工程前,估计每天有2万至4万桶(1桶约合159升)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大大高于此前估计的每天1.2万到1.9万桶。
人们已经开始担忧,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时间可能会成为史上最严重的一场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
由此,我们应该回顾下历史上发生过的形形色色的海上石油泄露事件,来看看海上石油泄露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多么的深远。
科威特漏油事故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的科威特南部。
1991年1月,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试图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
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
美国战机在1月轰炸了石油管线,试图阻止原油外泄。
据估计,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
最后的清理手段是用智能炸弹封闭开启的管道,在战争之后多国动用了25英里的吸油格栅、21台油水分离器,与众多真空吸污卡车,大约从海中收回5880万加仑的油。
但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报告,这件史上最严重漏油事件对珊瑚生态系和地方渔业造成些永久性伤害少于预期,预估有一半的油被蒸发,八分之一被回收,剩下的则多被冲上岸了。
1、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2003年12月23日2157
1、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2003年12月23日21:57,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股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井喷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1、事故单位概况四川石油管理局是隶属于中石油集团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独立法人单位。
川东钻探公司是四川石油管理局下属的专业化钻井公司,现有在册职工5600余人,资产总额7亿余元;下辖钻井二公司、地质服务公司、泥浆公司、钻具公司等单位。
川钻12队是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下属的钻井队。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是中石油股份下属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主要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管道运输、营销、炼化等业务。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与四川石油管理局之间的服务关系为关联交易甲乙方关系,并按相关规定,签订年度工程技术服务合同。
罗家16H井为罗家寨气田的开发井,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
目的层是三叠系飞仙关段鲕粒溶孔性白云岩,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其中甲烷82.14%,硫化氢9.02%,二氧化碳6.79%。
2、事故发生及抢救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至井深4049.68米时,因为需更换钻具,经过35分钟的泥浆循环后,开始起钻。
当日12时,起钻至井深1948.84米。
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于是停止起钻,开始检修顶驱。
16时20分检修顶驱完毕,继续起钻。
21时55分,起钻至井深209.31米,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1.1立方米。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告发生了井涌。
司钻接到报告后,立即发出井喷警报,并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一、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1988年7月6日,Piper Alpha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平台在北海发生大爆炸。
当时平台上共有229人,最终167人死亡,62人受伤,保险理赔高达13亿英镑。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石油灾难.由于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上的机械技术先进,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最先起火的区域装有耐火性极好的防火板。
专家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惊讶地发现:事故起因源于一个接一个的小小疏忽。
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被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引起爆炸。
这只是一次小型爆炸,平台上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可以隔离大火。
但是,能够承受住高温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却不能经住爆炸的冲击力,碎片撞断了一根天然气管道,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大火的高温熔断了输送管道,导致原油泄露.燃烧的原油淌进网格式潜水平台,本来事故到此可以缩小,着火的原油由此流进大海.却不料工作人员觉得网格平台硌脚,在上面大面积铺设了一层厚厚的脚垫,漏下的原油堆积在脚垫上,着火的原油不能流进大海,上窜的火苗炙烤另一根高压天然气输出管,引起更大的爆炸和火势,灭顶之灾发生了。
那么,最开始的问题泵是如何被当作安全泵起动的呢?原来发生事故当晚,问题泵已拆下安全阀,办理了出口管道安全阀工作票.但这张安全阀工作票是放在柜子中的,当班的人员只找到泵体维修票,并不知道安全阀已拆,于是下令起动了问题泵。
最终的原因不是科技故障,而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许可证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悲剧。
如果把维修单据放在一起,问题泵就不会起动爆炸;如果防火墙能挡住爆炸,原油就不会泄露;如果原油泄漏时没有被脚垫阻挡起火,高压管道就不会爆炸。
悲剧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不成立,灾难就不会发生.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市东南约80公里处海域的“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于夜间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大约在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
埃克森·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故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宝石般美丽的科尔多瓦和瓦尔迪兹水域蒙受玷污。
从瓦尔迪兹港驶出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为躲避冰山驶离了航道,当绕过冰山应该驶回航道的时候,船长因痛饮伏特加早已昏昏睡去,三副操纵着油船没能及时转弯,一头撞在布莱礁上搁浅,11个油舱破裂了8个,随后共有1100万加仑(约4000万升)从船体裂缝里喷涌而出,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深海地平线钻平台漏油事故之前最大的环境灾难。
原油污染了225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石油泄漏后短短几天,就有25万只海鸟,4000只海獭,250只秃头鹰,还有超过20只虎鲸被杀死。
徒劳的清污灾难发生后,埃克森公司立刻花巨资弥补。
他们声称雇佣了13000多人参与清污,第一时间他们先设置隔油栅把漏油的瓦尔迪兹号围住。
随后在多处渔类孵化地和鲑鱼溪设置隔油栅,还经过批准进行了分散剂和燃烧油污试验。
埃克森出钱请当地的渔民用高压水管清洗或手工清理海滩上的石油,在有些油层很厚的地方,可以直接用铲子和水桶舀。
在有些平坦的沙滩,用推土机把被石油污染的表面推走。
美国环保局还在两个地点进行了微生物分解油污试点。
军方也动用飞机运输隔油栅,撇油船,拖船等协助清理油污。
同时,大量的志愿者也从各地赶来,他们用温和的肥皂清洗海獭和野鸭,但仍然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死去。
然而工人们清洗海滩并没有收到多大效果,虽然,埃克森公司还迅速宣布曾经原始的区域已经大部分恢复,而实际上那里的生物还在不断地死去。
海洋生物学家瑞奇•奥特(Riki Ott)在她的作品里这样描述:到2001年时,在海湾的沙滩上挖一个洞,还是很快就会被渗出的油污填满。
随后的清理工作持续了四个夏天,其中高峰期达到10000多名工人,1000多艘船,还有100架飞机和直升机。
但是,2001年美国联邦一项调查显示,当时威廉王子湾一半以上的海滩表面或者地下仍有油污残留。
惨痛的事故教训
二、事故单位简要情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 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 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 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 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 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 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后,非法分包给没有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林沅公司,以包代管、包而 不管,没有对现场作业实施安全管控。 2.林沅公司未能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取得劳务分包企业资 质就非法承接项目;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违章动火;未对现场作业实施有效的安全管控。 3.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制度执行不认真不严格,检维修管理、动火管理和承包商管理严重缺 失。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 理不到位,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视不够,对大连 石化公司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和动火、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 等问题失察。 5.大连市安监局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监管执法不严,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对大连石化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失察。
二、事故单位简要情况
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 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 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 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 等业务。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 年2月23日。
三、事故经过
石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石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论文石油火灾是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以历史上发生的一起石油火灾事故为案例,对该事故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事故背景一九九二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石油加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石油火灾事故。
该加工厂是当地最大的石油加工厂,每天加工石油量非常庞大,员工数量也众多。
当时,加工厂的生产进程正常进行,并没有出现异常,但是由于一系列的人为操作不当,导致了石油泄漏和着火。
火势蔓延迅速,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还有多名员工不幸丧生。
整个社区都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之中。
二、事故原因1. 人为操作不当在进行石油加工生产过程中,加工厂的员工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在清洗设备时没有关闭相关阀门、泄漏的石油没有及时清理等。
这些看似细微的操作疏忽最终积累成了灾难的导火线。
2. 安全设施缺陷在事故之后的调查中发现,加工厂的一些安全设施存在缺陷,如泄漏报警器的失灵、灭火器的过期等。
这导致了石油泄漏后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灭火。
3. 应急预案不完善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加工厂的员工和管理层并没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导致整个灾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这起石油火灾事故的发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日常生产中,加工厂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意识的不足、操作规程的松懈、安全设施的缺陷等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成为了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事故过程根据当时的调查报告以及事故发生时的现场视频,可以推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当时,一名员工在进行设备检修时,未能完全关闭该设备的所有阀门,导致石油泄漏。
然而,因为加工厂缺乏有效的泄漏报警装置,当时并未及时察觉到泄露现象。
在泄漏石油与空气相混合后,通过静电或其他方式着火,火势蔓延迅速。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灭火设施,整个生产区内的火势被放任自流,最终蔓延到整个加工厂,并引发了爆炸。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在全球石油业领域,风险事故不幸屡有发生,给环境、人民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介绍三起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1.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Deepwater Horizon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地点:美国墨西哥湾责任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事故经过:Deepwater Horizon是一座BP租用的石油钻井平台。
2010年4月20日,平台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造成11人死亡。
该事故引发了石油钻井管道的断裂,导致漏油。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漏油事故之一,估计共有约4.9百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海域。
这不仅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还给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2. 尼日尔三角洲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地点:尼日利亚三角洲责任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事故经过:尼日尔三角洲是尼日利亚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
2008年,Shell的石油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当地的河流、农田和湿地中。
这对附近居民的饮水、农业和捕鱼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此事故也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油企的抗议活动和法律诉讼。
3. 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发生时间:1994年地点: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责任公司: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Rosneft)事故经过: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地石油泄漏事故之一。
1994年2月,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的一个石油钻井塔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和油井损坏。
这个事故持续了数周,共泄漏了约24亿升原油,污染了当地的河流和湖泊。
这给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数千人失去了生活来源。
以上这些案例突显了全球石油业所面临的风险和环境问题。
这些事故使得石油公司和相关政府机构更加重视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全球石油业的风险事故不仅给环境和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对石油公司自身的声誉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有感安全领导
领导安全讲座
七个带头 带头宣贯安全理念 带头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带头制定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带头开展行为安全审核 带头讲授安全课 带头开展安全风险识别 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
事故案例-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井喷事故反思
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 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害现象。 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事故造成的巨大 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 的。本应是一起普通的灾害现象,却演变成一 场严重的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践行有感领导
八项率先
(一)率先宣贯安全健康环境理念、方针; (二)率先以身作则遵守安全健康环境规章制度; (三)率先制定和实施个人安健环行动指南; (四)率先开展行为观察; (五)率先讲授安全课; (六)率先开展危害因素识别; (七)率先开展安全经验分享; (八)率先参加安健环审核评估。
落实有感领导 公司领导班子带头强化管理理念,践行有感领导。
技术
人员 设备
领导的技能
感谢
观察
肯定
沟通
承诺
讨论
安全领导能力 风险掌控能力 安全基本能力 应急指挥能力
领导的技能 卓越领导的7大关键
卓越 领导
1、 通过
2、 了解
3、 留心 在你
5、 4、 采取 经常 有效 沟通; 的纠
6、 维持 纪律
7、 了解 员工, 让他 们加
践行有感领导
发动员工 相信员工
负有主要责任,依法 逮捕。
事故案例-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情况
中石油集团公司
❖ 任俊传,副总经理,行政记大过处分。 —— 分管质量安全环保工作。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然而,石油开采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往往给环境带来巨大伤害。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对海洋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
本文将就该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石油泄漏的原因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石油钻探平台Deepwater Horizon的爆炸事故导致井下油井失控。
作为钻井平台上的一个重要设备,井下油井的失控意味着巨量的石油涌入海洋。
其次,石油公司管理不善和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事故发生前,石油公司的监管与管理不到位,没有对风险进行足够评估和防范,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性。
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破坏。
首先,大量石油的泄漏使得海洋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膜,这不仅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还阻碍了海洋生物的运动和觅食。
对于许多海鸟、海豚、海龟等海洋生物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其次,石油泄漏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会进入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降低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还可能破坏其免疫系统,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石油泄漏事故还直接导致了墨西哥湾地区大面积的水域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三、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给当地渔业业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尤为明显。
石油泄漏导致了墨西哥湾地区大量的渔区关闭,渔民的收入来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泄漏的石油质量较重,不容易被洗净,与渔业资源相互作用后,使得海产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从而降低了渔业资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这对墨西哥湾地区的渔民和相关产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灾难。
四、整体经济影响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带来的破坏不仅限于环境和渔业资源,还对整个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危化品事故案例
历史上十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违规操作事故类1、上海市高桥石化炼油厂“10·22”液化气爆燃事故1988年10月22日,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炼油厂小梁山球罐区发生一起液化气爆燃事故,造成26人死亡,15人烧伤。
事发时,该厂油品车间球罐区的作业人员正在对一液化气球罐进行开阀脱水操作,操作人员未按规程操作,边进料边脱水,致使水和液化气一同排出,通过污水池大量外逸。
逸出的液化气随风蔓延扩散,遇球罐区围墙外临时工棚内取暖炉中的明火,引发大火。
2、山东省广饶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10·18”中毒事故2013年10月18日,山东省广饶县润恒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发生物料泄漏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70.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氟化岗位操作工违章操作,未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在氟化釜处于带压的状态下,使用管钳对已关闭到位的截止阀进行阀盖紧固作业,截止阀压盖螺纹失稳滑丝,导致含有氟化氢的物料喷出,造成事故。
3、江苏省淮阴有机化工厂“10·8”爆炸事故1991年10月8日,江苏省淮阴有机化工厂发生高压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中试室倒塌,3名操作人员当场被炸死。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在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为原料生产高分子聚醚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一次投料过多,导致反应速度过快,引起爆炸。
4、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化工厂“10·2”喷料中毒事故1989年10月2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化工厂在投料试生产中,有毒气体和灼热物质大量喷出,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购买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无试生产方案、无正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投料试产。
由于物料发生异常化学反应,使有毒气体和灼热物料从反应釜大量喷出,发生事故。
5、河北省南和县化肥厂“10·11”中毒事故1986年10月11日,河北省南和县化肥厂职工在倒装活性炭罐的作业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载14)编者按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
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事故案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爆炸时冒起的黄烟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
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
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
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
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
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爆炸事故是一种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灾难。
以下是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以及对其的分析。
1.天津港爆炸事故(2024年)天津港爆炸事故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之一,造成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这起事故始于火灾,接着导致两个储存危险品的仓库爆炸。
事故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漏洞。
事故发生时,储存的危险品超出了安全范围;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此外,相关部门在执法和监管方面存在腐败行为。
第二,安全意识淡薄。
与许多其他工业事故一样,安全意识的缺乏是这起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和工人对储存的危险品的风险意识不足,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了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对于这起事故,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危险品储存和管理的监管,加强了安全监督执法力度,并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此外,天津港爆炸事故也引起了公众对于危险品储存和工业安全的高度关注。
2.埃克森美孚长岛油库爆炸事故(2005年)2005年,美国纽约长岛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油库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了至少两名员工死亡和多人受伤。
事故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设备老化。
事故发生时,一台老旧的蒸气压缩机发生爆炸,引发了火灾和其他爆炸。
这表明设备的老化和缺乏维护可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第二,安全管理不当。
事故发生时,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处置措施,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训练和演习。
这使得事故的扩大和人员的伤亡无法有效地得到控制。
对于这起事故,埃克森美孚公司进行了全面审查和改进,加强了设备维护和替换,改善了安全管理和培训。
此外,该公司还进行了对事故原因的深入调查,并与相关监管部门合作,共同提高了石油工业的安全标准。
3.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2024年)2024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核事故,这是世界上第二次发生的核电站事故,对该地区造成了重大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事故的原因是:第一,自然灾害。
事故发生时,一场9.0级地震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海啸,导致了电力系统的瘫痪和冷却系统的故障,最终引发了核燃料的过热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化工企业事故统计.doc
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讲话摘要按:12月15日,国家安监总局危化司王浩水司长在济南召开座谈会,与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临沂、德州、滨州等10个市的分管局长和危化科(处)长进行了座谈,现将王司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如下:一、要充分认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1、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是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
2005年,发生各类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142起,死亡229人。
2006年,发生各类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158起,死亡277人,同比分别上升11.3%和21.0%。
今年以来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18起,死亡82人,特别是河北沧州“5.11”爆炸事故死亡5人,80多人受伤(其中14 人重伤);德州平原“7.11”爆炸事故9人死亡,“9.29”、“11.17”又连续发生爆炸事故,幸好没有发生死伤事故;江苏盐城响水县“11.27”爆炸事故死亡8人。
仅11月份就接连发生4起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11.8”吉林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干气综合利用装置,利用导热油脱除管道系统内残留水分过程中,升温过快造成导热油突沸喷出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11.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11.27”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重氮盐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失控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11.28”浙江湖州菱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
二是运输、使用环节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运输环节发生事故237起,使用环节(由于使用环节尚未实行许可制度,暂未总局进入统计范畴)发生事故121起,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4.5%和22%。
另外,2006年化工行业发生419起事故,死亡569人。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石化业风险事故案例一、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1988年7月6日,Piper Alpha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平台在北海发生大爆炸。
当时平台上共有229人,最终167人死亡,62人受伤,保险理赔高达13亿英镑。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石油灾难。
由于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上的机械技术先进,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最先起火的区域装有耐火性极好的防火板。
专家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惊讶地发现:事故起因源于一个接一个的小小疏忽。
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被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引起爆炸。
这只是一次小型爆炸,平台上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可以隔离大火。
但是,能够承受住高温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却不能经住爆炸的冲击力,碎片撞断了一根天然气管道,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大火的高温熔断了输送管道,导致原油泄露。
燃烧的原油淌进网格式潜水平台,本来事故到此可以缩小,着火的原油由此流进大海。
却不料工作人员觉得网格平台硌脚,在上面大面积铺设了一层厚厚的脚垫,漏下的原油堆积在脚垫上,着火的原油不能流进大海,上窜的火苗炙烤另一根高压天然气输出管,引起更大的爆炸和火势,灭顶之灾发生了。
那么,最开始的问题泵是如何被当作安全泵起动的呢?原来发生事故当晚,问题泵已拆下安全阀,办理了出口管道安全阀工作票。
但这张安全阀工作票是放在柜子中的,当班的人员只找到泵体维修票,并不知道安全阀已拆,于是下令起动了问题泵。
最终的原因不是科技故障,而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许可证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悲剧。
如果把维修单据放在一起,问题泵就不会起动爆炸;如果防火墙能挡住爆炸,原油就不会泄露;如果原油泄漏时没有被脚垫阻挡起火,高压管道就不会爆炸。
悲剧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不成立,灾难就不会发生。
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市东南约80公里处海域的“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于夜间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大约在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
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凌晨5时30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LPG)储运站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约650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近3.1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2250万美元。
1. 公司简介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LPG)站位于墨西哥城西北约15km处的圣胡安区。
该液化石油气站于1959年开始投入使用,占地14万m2,员工总数约40人。
厂区共有储罐54座,其中包括6座球形储罐(4座容积1600m3,2座容积2400m3)及48座大小不同的卧式储罐(其中44座容积113m3,4座容积208m3),储罐总容积约为1.6万m3。
在储运站地下埋设3条管线用来输送LPG。
其中管径为300mm的管线是从米娜蒂特兰而来,长约576km。
该管线输气量每天约1万m3,其中50%输送到图拉(距离储运站大约80km);另一条管径为100mm的管线是从波萨里卡而来,长约8km,输气量约为每天800m3。
此外,部分LPG经地下管线配给邻近的“UNIGAS”公司和“GASSOMATI一氧化碳”公司,通过2辆LPG罐车或LPG钢瓶运至另外5家民营公司。
该厂的服务范围覆盖了墨西哥市区及邻近9个州,供气量为6000m3/d。
厂区日常上班时间为7时到20:30,由25名工人和6名警卫人员从事日常作业。
该厂的安全设备有2组闪电保护装置及1组自动喷水设备。
最大球形储罐壁厚为37mm,卧式储罐壁厚为28mm,配置有压力设定为1MPa的安全泄压阀,并以1m高的水泥墙与外界隔离。
2. 事故经过1984年11月18日(星期日)下午,远方某炼油厂的输气管道开始往储运站输入液化石油气(LPG)。
截止当天晚上,厂内2座容积2400m3球形储罐已灌装90%,另4座容积1600m3球形储罐已成半满状态,其他卧式储罐则在灌装中。
在爆炸前,估计事故现场共储存了1.1万m3的LPG。
19日5时30分,储罐区发生LPG外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环境事故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
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
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
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
据悉,这一平
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
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
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
事发半个月后,
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
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
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
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此次
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
中石油大连漏油门
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两条输油管道
先后发生爆炸起火和原油泄漏事故,油管爆炸引发大连中石油
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一油罐起火,并造成1500多吨原油泄漏,百
余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救援工作历时数日。
7月28日,大
连漏油事件发生已逾半月,官方高调宣布清污工作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中石油的善后巨款也浮出水面。
虽然事故尚未最后
认定,但事故方中石油为了善后此事,初步核算已花费至少数
亿。
“阿莫科·卡迪兹号”石油污染事故
1978年3月,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在离布
列塔尼海岸不远处触礁,从而酿成了世界上最严重的石
油污染事件之一。
978年3月2日,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
失事,造成严重污染。
该次事故,被称为是二十世纪最
有影响的海上污染事故之一。
该船于16日晚21时在
法国布列塔尼亚岸外触礁沉没,所装载的22万吨原油
和4000多吨燃油全部流入海中。
这对海洋生物以及海
鸟来说,称得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成百万的海洋
动物和软体动物被冲到岸上。
从船上漏出的石油其中大
量被风吹上了岸摊,估计上岸油量达6-6.5万吨,约占总溢油量的30%,其余的70%分散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