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检基础知识讲解: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常规
![脑脊液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694b3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7.png)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是通过采集和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进行综述。
一、脑脊液常规的临床意义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性、出血性和肿瘤性疾病,并对病程进行监测和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
1. 炎症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是炎症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金标准之一。
在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升高,且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炎症性病变。
2. 出血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炎。
出血性病变时,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增高,颜色变红,且蛋白质含量也会升高。
3. 肿瘤性疾病:脑脊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存在和种类。
肿瘤性病变时,脑脊液中出现异常细胞,以及细胞核增大和核仁增多等变化。
二、脑脊液常规的检查方法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脑脊液采集、标本处理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步骤。
1. 脑脊液采集:脑脊液通常通过腰椎穿刺采集。
患者取侧卧位,暴露腰部皮肤,消毒后麻醉,医生使用腰麻针引导腰椎穿刺针进入腰椎间隙,通过穿刺针引出脑脊液。
2.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脑脊液标本一般分成三份,分别用于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其中,生化学检测常包括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细胞学检测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染色和细胞分类;微生物学检测主要是培养和鉴定病原体。
3.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包括生化学、细胞学和微生物学检测。
生化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标本进行定量分析;细胞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微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培养和鉴定病原体,寻找致病菌。
三、脑脊液常规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常规检查的结果根据不同指标的变化来进行解读,常见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类含量等。
1. 白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一般应该在0-5个/μL,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以提示炎症性疾病或感染存在;但也有少数正常人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乳糜脑脊液”。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925b6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f.png)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eda00ba6c30c2259019ef9.png)
脑脊液蛋白定量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新生儿:400~1200mg/L;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疾病蛋白质(mg/L);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150~1000;肿瘤 150~2000(常正常);脊髓肿瘤 1000~2000;脑出血 300~1500 ;神经梅毒500~1500;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脑脓肿 200~1200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
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
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959cf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d.png)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ef308d8650e52ea5418987f.png)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较成年人高。
【注意事项】
(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源自应先离心以除去。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应随气温改变,勤做标准曲线。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2.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原理】
邻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了一种在467nm有最大吸收的红色络合物;当这种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时,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
【试剂】
邻苯三酚红缓冲液(2.4 mg/dL)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ac16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b.png)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第一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脊髓管和脑膜汇集而来,是淋巴液的一种,具有保护脑组织、代谢废物、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脑脊液的鉴别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观察脑脊液颜色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存在疾病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性脑脊液: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见于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2.黄色或黄绿色脑脊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结核、颅内化脓性病变等疾病。
3.乳白色或浑浊的脑脊液:常见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4.淡黄色或甜菜红色脑脊液:常见于高蛋白脑脊液综合征、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二、观察脑脊液浑浊度正常的脑脊液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现象,就说明存在疾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落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常伴有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和白细胞增多。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较高,常伴有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糖含量降低。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性渗出物。
4.肿瘤性脑脊液:脑脊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嗜酸性脂肪球等,浑浊度高。
三、测定脑脊液糖、蛋白等指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都比较稳定,但当存在疾病时,它们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3.霍乱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4.颅内肿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初步确定脑脊液异常的病理情况。
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来判断,不能只依赖单一指标的结果。
第二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它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病理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穿刺液常规检验报告解读
![穿刺液常规检验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7fbfd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c.png)
穿刺液常规检验报告解读穿刺液常规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穿刺液常规检验报告包含了多个指标,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详细介绍穿刺液常规检验报告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 颜色和外观颜色和外观是穿刺液常规检验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通过观察液体的颜色和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液体的性质。
正常的脑脊液应该是透明的,无色或略带淡黄色。
如果液体呈现不同于正常的颜色和外观,可能意味着存在疾病。
例如,血性液体可能暗示着颅内出血、脑出血等疾病;浑浊的液体可能暗示着感染等疾病。
2. 细胞计数和分类细胞计数和分类是穿刺液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液体中细胞的计数和分类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
正常的脑脊液中应该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细胞,如果液体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则可能暗示着感染、肿瘤等疾病。
同时,通过对细胞类型的分类也可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
例如,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暗示着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暗示着细菌感染等。
3.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是穿刺液常规检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液体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正常的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在15-45mg/dL之间。
如果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则可能暗示着感染、肿瘤等疾病。
同时,通过对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
例如,免疫球蛋白增多可能暗示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 糖含量糖含量是穿刺液常规检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液体中糖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正常的脑脊液中糖含量较高,一般在50-80mg/dL之间。
如果糖含量明显降低,则可能暗示着感染、肿瘤等疾病。
例如,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糖含量明显降低。
5. 氯化物含量氯化物含量是穿刺液常规检验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液体中氯化物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
正常的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高,一般在110-130mmol/L之间。
脑脊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b38bb95acfa1c7ab00ccc1.png)
脑脊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探讨脑脊液(CSF)常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对标本采集、理学检验、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脑脊液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68-02脑脊液(CSF)是一种细胞外液,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通过血液透析作用而产生,充满脑室系统及脑和脊髓的珠网膜下腔,最后同到血液循环。
它的产生和叫流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成人脑脊液量120~180ml[1]。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检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CSF检验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化验一般不超过1h。
容器要清洁、无菌,容积不应太大。
穿刺采集时,尽量避免将血液带入标本。
为了不影响细胞汁数,遇高蛋白标本时,可加少量抗凝剂。
2.理学检验标本采集2.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①无色,除正常外,梅毒性神经炎、慢性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脑炎等也无色。
②红色脑脊液中混入血红细胞所致,由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不同,可呈不同颜色,淡红、红色、红褐色。
将脑脊液离心,上层溶液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于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③黄色又称黄变症,主要见于珠网膜腔陈旧性出血、椎管梗阻、化脓性脑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脊髓肿瘤、重症黄疸,某些药物等。
④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⑤乳白色(米汤样)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⑥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黑色素肉瘤。
2.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为澄清透明,根据混浊程度可报告为清晰、微混和混浊,脑脊液透明度降低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等。
三种脑脊液的鉴别表
![三种脑脊液的鉴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e05643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e.png)
三种脑脊液的鉴别表引言脑脊液(CSF)是一种生理液体,存在于脑脊髓腔中,并与脑脊液循环系统相连。
脑脊液的化学组成在不同情况下会有所不同,而这些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因此,通过对脑脊液的鉴别可以得到有关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脑脊液的鉴别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脑脊液的化学成分及其与疾病的关联。
三种脑脊液的鉴别表下表提供了三种常见脑脊液的鉴别信息,包括外观、压力、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和其他特征等。
脑脊液类型外观压力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特征血性脑脊液粉红色或红色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高于正常范围高于正常范围高于正常范围低于正常范围短时间内采集可能含有血液急性细菌性脑脊液浑浊显著增高正常或稍高显著增高高于正常范围低于正常范围有细菌感染标志病毒性脑清澈增高或正常正常或稍高正常或略高正常或稍高降低或正常有病毒感染标志脑脊液类型外观压力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特征脊液血性脑脊液•外观:血性脑脊液呈粉红色或红色,可能与神经刺激、出血或肿瘤有关。
•压力:血性脑脊液的压力显著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
•红细胞计数:血性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出血。
•白细胞计数:血性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说明炎症反应。
•蛋白质含量:血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可能由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存在。
•葡萄糖含量:血性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葡萄糖被消耗或血糖调节紊乱引起。
•特征:血性脑脊液在短时间内采集可能含有血液。
急性细菌性脑脊液•外观:急性细菌性脑脊液呈浑浊的外观,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
•压力:急性细菌性脑脊液的压力显著增高,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红细胞计数:急性细菌性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白细胞计数:急性细菌性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说明存在细菌感染。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ec7b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a.png)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1、脑脊液常规检查(1)颜色:正常为透明至淡黄,深黄至棕褐可能是血清吸收过程中由于有氧代谢产生的代谢物;(2)弹性:正常为黏性;(3)粘度:正常为清澈,不清晰者可能是混有细胞浆;(4)混浊度:可能是脑脊液中细胞聚集导致;(5)尿素氮(UN):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低可能是脊髓功能受损或者疾病早期;(6)葡萄糖(GLU):正常值在3.3-7.8mg/dL,偏高可能有感染或者出血等;2、脑脊液生物化学检验(1)细胞检查:正常脑脊液中细胞基本为零,但可能会有少量白血球、红血球微量存在;(2)盐酸谷氨酰胺(GAP):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高可能是头颅出血;(3)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在5-140u/L,偏高可能是由于肝脏胞质损伤;(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在5-45IU/L,偏高可能是中毒、病毒感染或肝脏病变等;(5)磷酸脢(ALP):正常值在35-115u/L,偏高可能是因脑膜病变、损伤等;(6)乳酸脢:正常值在25-45u/L,偏高可能是由于头部外伤或者脊髓病变;3、其他检查(1)细胞学检查:正常下细胞类型有粒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当细胞类型比例异常及异型细胞明显时可能有炎性反应、感染等;(2)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引起,可用于诊断脑脊液中特定有害细胞的存在;(3)脑炎抗体检测: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诱发,可鉴别微生物感染;(4)蛋白质定量检测:可能是由于脑积水而引起,可以用来判断脑脊液的渗出状态;(5)抗体识别检查:可分析脑脊液中的抗体和抗原,可鉴别不同类型的感染~。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6ba1fc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4.png)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诊断性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下是脑脊液常规检查的解读:
1. 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如果呈现深黄色或者深棕色,可能是由于脑膜炎、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引起。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是透明的。
如果脑脊液混浊,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脓肿、白细胞增多等病理情况引起。
3. 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 H2O,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等疾病引起。
4.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0.15-0.45g/L。
如果蛋白质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
5. 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应该在0-5个/μL,红细胞数应该在0-1个/μL。
如果白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肿瘤等引起。
如果红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出血等引起。
6. 葡萄糖: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应该在2.5-4.4mmol/L。
如果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颜色、透明度、压力、蛋白质、细胞计数和葡萄糖等指标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1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85e3788971fe910ef12df892.png)
临床意义
减低
CSF中氯化物含量高于血液,约为血浆氯化物的 1.2-1.3倍,受CSF自身的理化性质、血浆氯化 物含量及血液PH影响.
注:CSF中氯化物含量高于血液(96-108 mmol/L)是 因为要维持Donnan平衡所致。
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氯 化物减低最为明显
低氯血症:氯化物<85mmol/L时,可能导致呼 吸抑制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2-4℃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小 时,放置时间过久,其性质可能发生改变而影响检验 结果。原因:
1.细胞变形破坏 2.纤维蛋白凝集 3.葡萄糖酵解
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灰白样混浊 CSF的透明度可用清晰透明、微浑、浑浊描述。
19 20
2.颜 色
正常CSF为无色透明液体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出血、肿瘤时,脑生异常改变。 颜色
36
3.葡萄糖测定 3.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2.5-4.4mmol/L(血4.9-6.1mmol/L) CSF葡萄糖含量约为血糖的50%-80%,其高低与 血糖浓度、血脑屏障通透性、葡萄糖的酵解 程度有关. 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己糖激酶法
37
38
4. 氯化物检测
参考值
成人 120-130 mmol/L
33
34
质量保证
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升高常见于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脑组织和脑膜炎症性病变,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炎等。强阳性见于脑出血、脑 外伤等,由于血液混入脑脊液中引起。
神经根病变: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GuillainBarre综合征) CSF循环障碍:脑肿瘤、椎管梗阻、梗阻性脑积水 其它:早产儿新生儿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血脑屏障发育不 完善)
临床脑脊液产生、循环作用、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度、脑脊液生化测定及显微镜检查等常规生化检查注意事项
![临床脑脊液产生、循环作用、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度、脑脊液生化测定及显微镜检查等常规生化检查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a2c9b5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4.png)
临床脑脊液产生、循环作用、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度、脑脊液生化测定及显微镜检查等常规生化检查注意事项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
脑脊液由脑室中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性质相似,略带粘性。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产生脑脊液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为432ml。
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主要结构,脉络丛主要分布在侧脑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脑室的顶部,结构是一簇毛细血管网,其上覆盖一层室管膜上皮,形似微绒毛,此微绒毛只向脑室腔和蛛网膜下腔分泌脑脊液。
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脑脊液检测是重要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循环及作用脑脊液流动具有方向性,两个侧脑室脉络丛最丰富,产生脑脊液最多,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后经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使脑脊液回流至静脉系统。
脑脊液回流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差以及血脑屏障间有效胶体渗透压,脑和脊髓的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和室管膜也参与脑脊液的吸收。
脑脊液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淋巴液作用,供应脑细胞一定营养,运走脑组织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脑脊液常规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1)红色: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2)黄色: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μmol/L 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μmol/L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呈黄变症。
(3)乳白色:白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a6bb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3.png)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主要由脑室系统产生,包围和保护脑组织和脊髓。
脑脊液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缓冲、营养供应和废物代谢等作用。
在临床上,脑脊液的鉴别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一般来说,脑脊液的鉴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正常脑脊液呈透明无色,无异味。
如果脑脊液呈黄色、混浊、有异物或有臭味,可能是炎症、出血或感染的表现。
2. 呈色:常规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状态。
但有时在某些疾病,如出血、黄疸等情况下,脑脊液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血性脑脊液呈红色或棕色,黄疸型脑脊液呈黄色。
3. 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总蛋白浓度和糖含量较低。
因此,通过测量脑脊液的总蛋白浓度和糖含量可以进行鉴别。
一般来说,非炎症性脑脊液中的总蛋白浓度较低,糖含量较高;而炎症性脑脊液中的总蛋白浓度较高,糖含量较低。
4. 炎症细胞: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应该没有细胞存在。
通过涂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的存在表明有炎症反应发生,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表现。
5. 细菌和病毒检测:对于怀疑脑脊液感染的情况,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别。
细菌培养可以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是否有细菌生长,而病毒核酸检测可以检测脑脊液中是否有病毒感染。
总之,脑脊液的鉴别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外观观察、化学分析、细胞学检查和病原体检测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脑脊液的性质,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检查解读
![脑脊液检查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b7051b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c.png)
脑脊液检查解读
脑脊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细胞学特征,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以下是脑脊液检查的一些常见参数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一般在70-180 mmH2O之间。
异常压力可能提示脑脊液动力学紊乱或颅内病变。
2. 脑脊液外观:正常的脑脊液为清澈、无色。
若脑脊液混浊、浑浊可能意味着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或脑脊液出血。
3. 蛋白质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通常在15-45 mg/dL之间。
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异常升高可能与感染、炎症、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4. 脑脊液糖含量:正常脑脊液中的糖含量较高,通常与血糖水平相似或略低。
低血糖脑脊液可能与脑脊糖代谢紊乱、脑部感染或肿瘤有关。
5. 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脑脊液中细胞数量很低,通常是0-5
个白细胞/μL和0个红细胞/μL。
异常增高的白细胞计数可能
暗示脑脊膜炎、脑部感染或脑脊液出血。
增高的红细胞计数可能与出血有关。
6. 免疫球蛋白测定:有时会测定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G)水平,用于诊断多发性硬化等免疫相关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检查结果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进行综合解读,最终的诊断由医生做出。
每个人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解读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建议您咨询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解读和诊断结果。
脑脊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9df40c64afe04a1b071debb.png)
三.CSF的解剖生理学
CSF是血浆的低蛋白产物,不断 地进行交换和吸收,因而它不但 是维持神经组织功能一个理想 的内环境,也是一个动力学的介 质.与血液循环相对应地被称为 “第三循环”.
(一).CSF系统的解剖
CSF系统由两个相连的腔隙所构成: .1.间质间隙:包绕着各种脑细胞成分. 2. CSF腔: 包绕着脑和脊髓. 这两个腔隙在解剖学上是互相沟 通的.因而脑室-脊髓通路是间质间 隙的一个扩张的腔室.
六.CSF检测的几个问题
七.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 7:3).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 单核样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三).CSF各种颜色的临床意义
1.血色:提示CSF混有红C,见颅内 或椎管内病理性出血以及腰穿 时外伤导致的出血. 据红C的多少和时间的不同,而呈 现红、红褐、淡红、柠檬黄或 淡黄.是由于CSF中氧合HB(红
CSF穿刺损伤与病理性出血的DD
———————————————————————————— ———
DD要点 损伤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 ——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上层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有含红C的吞噬
—————————————————— 外观变化 红C数量 —————————————————— 无外观改变 <360/mm3 轻度混浊 500~1000/mm3 粉红色 1000~3000/mm3 明显红色 5000~10000/mm3 血性 >10000/m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26c34571fe910ef02df813.png)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有脑脊膜刺激症状者,怀疑有颅内出血者,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怀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二、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造成,如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引起。
穿刺损伤出血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后2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均早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淤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破坏、溶解,出血4~8h即可出现黄色。
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血清胆红素>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8.6μmol/L,可使脑脊液黄染。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5 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
(3)白色或灰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
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脑脊液也可呈透明外观。
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璃样浑浊;而化脓性脑膜炎常呈乳白色浑浊。
3.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h,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若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质多于10g/L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h即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表面有纤维的网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蛛网膜下隙阻塞时,远端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 g/L,此时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参考值】成年人脑脊液内无红细胞。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99ccb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7.png)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就脑脊液检查的意义和结果解读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检查方法。
一、脑脊液检查的意义脑脊液位于脑脊液腔内,它与脑组织密切相关,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脑脊液检查主要通过采集腰椎穿刺时的脑脊液样本,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具体来说,脑脊液检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 诊断疾病: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脑膜炎、脑脊髓炎、脑肿瘤等。
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糖类等指标,医生可以鉴定出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存在,确定病因,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观察疾病进展: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一系列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在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可以提示脑膜瘤的恶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指标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3. 评估治疗效果:脑脊液检查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脑脊液中炎性指标的变化,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等,医生可以判断治疗是否奏效,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检查方法,结果需要经过专业的化验和解读。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脑脊液检查指标及其结果解读:1. 糖类: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其浓度应与血液中的糖浓度相似。
如果腰椎穿刺后检测到脑脊液中糖类浓度异常降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2.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小于0.45g/L。
若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暗示存在炎症或神经系统疾病。
3. 白细胞: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通常为0-5个/μL。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感染或炎症。
4.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结核杆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常见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颜色
原因
临床意义
无色
正常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轻型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神经梅毒
红色
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黄色
黄变症
陈旧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白色
白细胞增高
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脓性分泌物增多
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急性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褐色
色素增多
脑膜黑色素肉瘤、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