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The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检验科
张 智 贤
2014.4.1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1. 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2. 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产生 3. 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重吸收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RBC 4.7×1012/L,Hb 145g/L,PLT 190×109/L, WBC 12.6×109/L,N:0.71,L 0.23,M 0.06。 • 脑脊液检查:压力285mmH2O,外观白色混浊,RBC 10×106/L,WBC 4600×106/L,分叶核白细胞0.93,单核细胞0.07,蛋白质2.4g/L,葡 萄糖1.1mmol/L,氯化物121.5mmol/L
c 隐血试验
1 2 3
离心
OD:+
一、理学检查
1 .颜色: 无色透明
(2)黄色:陈旧性出血、椎管梗阻、结核性脑膜炎 (3)白色或灰白色: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 脑膜黑色素瘤
一、理学检查
2 .透明度: 清晰透明 WBC > 300 × 106/L 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脓样乳白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呈轻度毛玻璃样混浊 病毒性脑膜炎时,仍清晰透明或微浊
②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病人
③ 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炎症
昏迷、抽搐或瘫痪
④ 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
症状者
标本采集
腰椎穿刺
三管 &每管收集 1-2毫升
①细菌培养 ②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③理学及显微镜检查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8.30脑脊液检查诊断学课件
(一) 一般性状-颜色
(2)黄色: 呈现黄色或淡黄色-棕黄色,因脑脊液中含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也称为黄变症.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出血性黄变症: 脑或脊髓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进入CSF内的红C遭到破坏.溶解.使HB分解,胆红素增加, 深的黄变症常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 ②梗阻性黄变症 : 见于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同时CSF蛋白显著升高,当蛋白升高超过1.5g/L时,CSF可呈黄变症.黄变程度与CSF蛋白含量成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黄变越明显.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脑脊液的标本的采集 三、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四、脑脊液检查的内容
脑脊液(CSF)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经脑内静脉系统而 入体循环。充满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周。不断地进行交换和吸收,因而它不但是维持神经组织功能一个理想的内环境,也是一个动力学的介质.与血液循环相对应地被称为“第三循环”
无
化脑
显著增高
混浊,脓性
++以上
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或消失
稍低
显著增加,数千,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发现病原菌
结脑
增高
微混,呈毛玻璃状
+—+++
增加
减少
明显减少
数十或数百,早-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淋巴细胞为主
可找到抗酸杆菌
病脑
稍增高
清晰或微混
+—++
轻度增加
(二)化学检查-酶学检查
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中正常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 (淋巴细胞). 正常值 成人: (0--8)×106 /L 儿童: (0--15)×106 /L
脑脊液检查课件
浆膜腔积液 检查
学习要点
❖ 浆膜腔积液得发生机制及分类 ❖ 检查内容
一般性状 化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 渗漏鉴别 ❖ 常见渗出液得特点 ❖ 临床应用
基本知识
❖ 人体得胸腔、腹腔、心包腔及关节腔称为浆 膜腔。
❖ 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 病理情况下,腔内液体增多称为浆膜腔积液
化学检查
1、蛋白质测定
正常阴性或弱阳性
①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0、25g/L可呈弱阳性 原理:蛋白+饱和石炭酸→蛋白盐→混浊或沉淀
②定量试验
原理:蛋白+生物碱 → 混浊 浊度与蛋白量成正比 参考值:0、2~0、45g/L(成) 0、2~0、4g/L (儿)
蛋白质测定得临床意义:
增加 减少
粘蛋白定性试验(Rivalta试验)
❖ 粘蛋白就是一种酸 性糖蛋白,其等点 为3∽5,因在酸性 溶液中析出,产生 白色淀。
❖ 渗出液常阳性,而 漏出液常阴性,
葡萄糖测定
❖ 渗出液
化脓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 恶性肿瘤↓ 类风湿<3、33mmol/L SLE基本正常
❖ 漏出液:与血糖基本相等。
神经梅毒
常见病得脑脊液特点
正常 化脑
压力 外观
蛋白
糖
定性 定量
氯化物 细胞
80~180 透明
↑↑↑
混浊
- 0、2~0、 2、5~4、120~130 0~8
4
5
+++ ↑源自↑↓↓↓↓↑↑↑
细菌
- +
结脑 ↑↑
微混 ++ ↑↑
↓↓
↓↓↓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02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腰椎穿刺术
01
定义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椎间隙插入针头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02 03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选择腰椎间隙,局部 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和椎间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抽 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颅内压 升高、脊柱畸形等。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定义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是一种通过枕骨大孔穿刺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前屈。选择枕骨大孔部位,局部消毒后,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椎 骨,进入小脑延髓池,抽出针芯,缓慢抽取脑脊液。
注意事项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脊柱畸形、颈椎外伤等。术后需平卧2-4小 时,以防低颅压头痛。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细胞计数
正常值一般在(0-8)×10^6/L,若 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存在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肿瘤、脑出血等疾病。
葡萄糖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2.8-4.5mmol/L,若葡 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 炎或真菌性脑膜炎。
蛋白质测定
正常值一般在0.15-0.45g/L,若蛋白 质含量升高,可能提示炎症、肿瘤或 脑脊液循环障碍。
差。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休息观察
患者在接受脑脊液检查后应卧床休息,观察是否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护理
患者在检查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 加重身体负担。
第7章脑脊液检测
易
Chloride; Magnesium;
Ethanol
中
Protein; Glucose; Calcium ions; Lactic acid; Amino acid;
Urea; Creatinine
t; Antibody ;
Poison ; Cholesterol; Some drugs
薄膜,该薄膜Tb的检出率极高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静置1~2hr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 蛛网膜下腔阻塞:蛋白质含量高,呈黄色胶冻状
4.压力
正常:成人0.78~1.76kPa,儿童 0.4~1.0kPa, 婴儿0.29~0.78kPa
压力↑: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 脑出血、脑积水、高血压、动脉硬化、咳 嗽、哭泣、静脉注射低渗溶液等
脑脊液检查的目的:根据颜色、浊度、细 胞数量和化学成分的改变、颅内压的增减, 对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 外伤、水肿、出血、缺血、阻塞等,进行 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标本采集
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 得CSF
腰椎穿刺的步骤 压力测定
收集CSF于3个无菌试管内
细菌学、生化和免疫学、 细胞计数和分类
IgG↑: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 性与梅毒性脑膜炎
IgA↑:各种脑膜炎及脑血管疾病 IgM: 正常无,若出现,提示CNS近期有感染、
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症
结核性脑膜炎抗体检测:结核杆菌抗原特异
性IgG抗体
乙型脑炎病毒抗原检测: 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CSF中癌细胞:
六、CSF蛋白电泳
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同时存在
病毒性脑膜炎:细胞数↑,淋巴细胞为主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细胞数↑↑,淋巴细胞为主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3.凝固性 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与其所含的蛋白质,特别是纤维蛋白原浓度有关。 当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超过10g/L时可出现薄膜、凝块或沉淀。 (1)化脓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 (2)结核性脑膜炎病人脑脊液在12~24小时内呈薄膜或纤细的凝块。 (3)神经梅毒病人脑脊液可有小絮状凝块。 (4)蛛网膜下隙梗阻病人的脑脊液呈黄色胶样凝固。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 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的现象,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这是蛛网膜下隙梗阻的脑脊液特点。
3.氯化物 (1)氯化物降低 ➢ 细菌或真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结核性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急性期、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期,其中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氯化物降低最明显 ➢ 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后期,由于脑膜有明显的炎症浸润或粘连,局部有氯化物附着,使脑脊液
氯化物降低,并伴有蛋白质明显增高 ➢ 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人,由于血氯降低,其脑脊液氯化物浓度亦降低 (2)氯化物增高:主要见于尿毒症、肾炎、心力衰竭、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病人。
2.脑脊液标本采集的时机 不同疾病的脑脊液标本采集时机对诊断的影响较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诊断性穿刺时机的选择一般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
3.注意事项 (1)腰椎穿刺前一定要向病人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和风险,强调医患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时使 用镇静剂。 (2)脑脊液标本采集有一定的创伤性,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 避免损伤微血管。
《诊断学》第9版课件—脑脊液检测
主讲人:XXX
脑脊液(CSF)是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其中大约70% 来自脑室脉络丛的主动分泌和超滤,其余30%由室管膜和蛛网膜下隙产生,通过蛛网膜绒毛回吸 收入静脉。
脑脊液检查与分析
腰穿注意事项
是否腰穿?
应通过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况、眼底、生命体征等疾病发 生发展过程并结合CT/MRI影像学检查综合考虑
如有颅压高,且估计为脑弥漫性病变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为进一步诊治,可以按下列方法慎重穿刺:
◆ 穿刺前半小时内先脱水 ◆ 穿刺时选细针,成功后退出针芯至针尾后迅速接测压表 ◆ 测压表连针身一起迅速拔出,针眼用消毒方纱压迫 ◆ 取测压接管内的脑脊液送检 ◆ 操作要快速,并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 术后根据压力情况调整医嘱,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较有意义,见于
●化脓菌、结核菌、真菌性脑膜炎时,被破坏的脑膜细胞释放出葡萄糖 酵解酶,将糖酵解为乳酸,使糖含量降低;感染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代 谢改变,其代谢产物抑制了血脑屏障的膜携带运转功能,使从血液进入 脑脊液的葡萄糖量减少 ●癌肿,尤其是脑膜癌病,由于癌细胞代谢活跃,可将葡萄糖迅速酵解; 而癌细胞本身就能使碳水化合物发生不正常代谢,并可以阻止糖通过血 脑屏障。癌肿转移时,糖含量可降至零 ●脑的囊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体病等寄生虫感染 ●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症如胰岛细胞瘤、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过量 等均可致脑脊液糖含量降低 ●其它如神经梅毒、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中枢神经系统结节病、鼻 咽癌、高颈位脊髓病变的深度X线或60Co放射治疗,或脑脊液留置太久 等,均可引起脑脊液糖降低
脑脊液检查在临床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腰椎穿刺术
临床上采集脑脊液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 侧卧位腰椎穿刺术
手术程序:摆体位—选穿刺点—消毒铺巾—皮内皮下及韧带 浸润麻醉—进针(切口朝上,针身垂直脊背平面略向患者头端方向
缓进,针穿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落空感,再进少许,逆时针转动针身 90°使针尖切口朝向患者头部,拔针芯脑脊液滴出。如无液体滴出,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解读:1、脑脊液常规检查(1)颜色:正常为透明至淡黄,深黄至棕褐可能是血清吸收过程中由于有氧代谢产生的代谢物;(2)弹性:正常为黏性;(3)粘度:正常为清澈,不清晰者可能是混有细胞浆;(4)混浊度:可能是脑脊液中细胞聚集导致;(5)尿素氮(UN):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低可能是脊髓功能受损或者疾病早期;(6)葡萄糖(GLU):正常值在3.3-7.8mg/dL,偏高可能有感染或者出血等;2、脑脊液生物化学检验(1)细胞检查:正常脑脊液中细胞基本为零,但可能会有少量白血球、红血球微量存在;(2)盐酸谷氨酰胺(GAP):正常值在4-20mg/dl之间,偏高可能是头颅出血;(3)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在5-140u/L,偏高可能是由于肝脏胞质损伤;(4)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在5-45IU/L,偏高可能是中毒、病毒感染或肝脏病变等;(5)磷酸脢(ALP):正常值在35-115u/L,偏高可能是因脑膜病变、损伤等;(6)乳酸脢:正常值在25-45u/L,偏高可能是由于头部外伤或者脊髓病变;3、其他检查(1)细胞学检查:正常下细胞类型有粒细胞、颗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当细胞类型比例异常及异型细胞明显时可能有炎性反应、感染等;(2)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可能是由感染、炎症引起,可用于诊断脑脊液中特定有害细胞的存在;(3)脑炎抗体检测: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诱发,可鉴别微生物感染;(4)蛋白质定量检测:可能是由于脑积水而引起,可以用来判断脑脊液的渗出状态;(5)抗体识别检查:可分析脑脊液中的抗体和抗原,可鉴别不同类型的感染~。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
脑脊液送检规范标准最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无色透明液体,其送检对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脑脊液送检的最新规范标准:一、样本采集1. 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平静状态,避免情绪波动或身体活动影响样本质量。
2. 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一次性无菌腰椎穿刺针。
3. 采集量一般为10-20毫升,分装至两个无菌试管,一个用于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另一个用于微生物学检查。
二、样本处理1. 采集后立即送检,避免样本暴露于室温过长时间,以免影响细胞活性和生化成分。
2.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样本置于2-8°C冷藏,但不宜超过2小时。
3. 避免剧烈摇晃或离心,以免破坏细胞形态。
三、样本检测1. 细胞计数:评估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2. 生化分析:检测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含量。
3. 微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免疫学检测:如有必要,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检测。
四、结果解读1. 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2. 注意区分生理性变化和病理性变化,避免误诊。
五、质量控制1.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检测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2. 处理样本时,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七、记录和报告1. 详细记录样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时间等。
2. 报告应清晰、准确,包含所有检测项目的结果及必要的解释说明。
八、患者指导1. 向患者解释脑脊液检查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
2. 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如需要时指导患者如何缓解穿刺部位的不适。
以上规范标准旨在确保脑脊液送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无菌操作 ,以避免污染。
处理后的脑脊液样本应尽快送 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以获得准
确的结果。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计数、蛋 白质测定、糖测定、氯化物测定等。
氯化物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氯化物 含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 或酸碱平衡紊乱等疾病。
糖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糖含量,有 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低血糖等疾 病。
细胞计数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 量,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蛋白质测定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 含量,有助于判断脑脊液的渗出和漏出 。
03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临床应 用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检测到 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 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 能存在脑膜炎。
脊柱病变
如果患者存在脊柱病变,如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进行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感染等并发症。因 此,这类患者应避免进行此项检查。
05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未来发 展与展望
脑脊液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
01
基因测序技术能够检测脑脊液中 的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和预测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神经退 行性疾病等。
诊断颅内肿瘤
脑癌
脑脊液常规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有助于诊断脑癌。同时,脑脊液压力和成分的 变化也可提供线索。
转移性肿瘤
对于疑似转移性肿瘤的患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检测到肿瘤细胞,有助于确定肿 瘤的原发部位。
04 脑脊液常规检查的注意事 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准备
在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特别是
长期使用的药物。此外,患者应避免在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02
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定位、消毒、麻醉、穿刺、抽取脑脊液、观察、记录
03
腰椎穿刺术的注意事项: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防止感染
04
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生化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等
脑脊液标本采集
采集部位:腰椎穿刺
03
采集注意事项: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采集后处理:立即送检,避免污染
03
葡萄糖含量:正常范围,无明显异常
04
氯化物含量:正常范围,无明显异常
05
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细胞
06
细菌学检查:无细菌生长
07
免疫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08
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
09
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
10
异常脑脊液结果
01
压力异常:压力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脑部病变
03
蛋白质异常:蛋白质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病变
细胞计数的方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自动细胞计数仪法等
细胞计数的意义:了解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程度
细胞计数的注意事项:取样部位、取样时间、取样量等
蛋白质测定
目的:了解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判断是否有炎症、肿瘤等病变
方法:采用双缩脲法进行测定
正常值: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值为15-45mg/dL
异常值: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可能提示有炎症、肿瘤等病变
05
氯化物异常:氯化物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电解质紊乱
02
细胞数异常:细胞数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炎症、感染等
04
葡萄糖异常:葡萄糖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血糖异常或脑部病变
06
细菌培养异常:细菌培养阳性可能提示脑部感染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细胞计数异常
总结词
脑脊液细胞计数异常是指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由感染、肿瘤、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引起。
详细描述
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而计数减少则可能与免疫缺陷 、放射治疗等有关。同时,红细胞计数增多提示出血,肿瘤细胞计数增多则提示 肿瘤可能性。
脑脊液生化指标异常
总结词
新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 术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 有助于更早地发现神经系统疾病,
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脑脊液常 规检查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 发现遗传性疾病和个性化治疗。
目的
通过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了解 脑脊液的成分变化,协助诊断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评估病情和预 后。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生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每天 约产生1000-1500ml。
循环
脑脊液通过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 腔内的脉络丛进行循环,最后通过蛛 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脑脊液的生理作用
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01
在采集脑脊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
的风险。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02
在采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03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手术治疗
探索手术治疗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解读
01
02
03
红细胞计数
正常值范围为0-8/μL,若 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可能 存在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 出血。
白细胞计数
正常值范围为0-5/μL,若 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脑膜 炎、脑膜癌等感染或肿瘤 疾病。
蛋白定量
正常值范围为0.150.45g/L,若增高,提示 可能存在脑膜炎、脑肿瘤 、脑梗塞等疾病。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IgG指数升 高。
视神经脊髓炎
脑脊液IgG指数升高,可发现IgG鞘内 合成。
诊断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脑萎缩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脊髓病变
脑脊液外观、颜色、透明度及压力等指标可出现异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可出现异常。
04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解 读
脑脊液的收集与处理
脑脊液收集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包括离心、取样、检测等步骤。
离心是将脑脊液中的细胞和杂质 去除,取样是将需要的部分取出
用于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常规、生化、免疫 学、细胞学等,根据具体情况而
定。
03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临床 应用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病原学检测可发现病原体,如细菌 、病毒等。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结果解读
IgG指数
用于鉴别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是来自脑实质还是血液。正常值范围为0.7-1.0,若高于 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多发性硬化等疾病;若低于正常值,提示可能存在脑外伤、脑肿
瘤等疾病。
寡克隆带检测
用于诊断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指标,若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多发性硬化。
其他特殊检查结果解读
饮食注意
脑脊液检验课件
•脑脊液检验
•17
(二)化学检查
1.蛋白质检查 •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白含量的1%,
主要为清蛋白。 • 病理状态下脑脊液中蛋白质有不同程度增加,通过对
脑脊液中蛋白质检查,协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脑脊液检验
•18
化学检查
(1)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 原理: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石炭酸结合生成不溶性蛋
• 清晰透明或微混: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 枢神经系统梅毒等;
•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
• 乳白色混浊:
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
• 红色混浊:腰椎穿刺时的损伤出血。
•脑脊液检验
•15
一般性状检查
3.凝固物
• 正常脑脊液内不含纤维蛋白原,静置24小时,不会 出现凝块或薄膜。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 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检验
•27
化学检查
• 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
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可降至102mmol/L以下 化脓性脑膜炎时:
减少,不如结核性明显,多为102~116mmol/L; 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大量呕吐、腹泻、脱水等造成血氯降低时,脑脊 液中氯化物亦可减少。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多属正常。
• 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 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
• 药物中毒(乙醇、酚噻嗪、苯妥因中毒等) 。
•脑脊液检验
•21
化学检查
②脑脊液循环障碍: • 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
连等); ③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 • 如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症、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④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如Guill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脑脊液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情况,如脑膜炎、脑出血、肿瘤等。
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的检查指标,对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清晰度及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透明度高。
如果脑脊液浑浊,颜色深黄或其他颜色,可能是存在感染、红细胞增多、脂蛋白颗粒等异常情况。
2. 压力:脑脊液压力用于判断颅内压力的高低。
正常情况下,成人脑脊液压力为100-180mmH2O,小儿为80-120mmH2O。
如果脑脊液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脑水肿、颅内肿瘤等疾病。
3.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情况下,在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少,以淋巴细胞为主。
如果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肿瘤、出血等原因导致的炎症反应。
4.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如果蛋白质含量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出血、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
5.糖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液中的相似。
如果脑脊液中的糖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感染等原因导致。
6.染色及培养:通过染色和培养方法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如果染色和培养结果阳性,可能是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异常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异常可能是一种疾病的提示,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必须综合其他检查方法和医学实践进行评估和判断。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
目 录
•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概述 •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是一种通过观 察脑脊液循环和流动情况,评估 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
评估脑部损伤程度
要点一
颅脑损伤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帮助判断病 情和治疗方案。
要点二
脊髓损伤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脊髓受损 部位和程度。
辅助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硬化
通过观察脑脊液中免疫指标的变化,有 助于辅助诊断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 病。
VS
神经退行性疾病
超声波检查
总结词
实时、无创、无辐射、低成本
详细描述
超声波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脑部结构,具有实时、无创、 无辐射、低成本的特点,常用于脑部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新 生儿脑发育情况的筛查。
03
脑脊液影像学检查的临床 应用
诊断脑部疾病
脑肿瘤
脑出血
通过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脑肿 瘤的存在,并对其位置、大小和形态 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多角度成像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成像பைடு நூலகம்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 氢原子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可以从多个角 度观察脑部结构。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总结词
快速、无创、高空间分辨率
详细描述
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线对头部进行多角度扫描,生成脑部的二维图像,具有 快速、无创、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常用于脑部急性出血或颅骨骨折等疾病的诊 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观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
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
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
细胞学检查成人正常白细胞数在0.01×109个/L以下(早产儿及新生儿在0.03×109个/L以内),但多核白血球不应超过5个,主要为小、中淋巴细胞。
当脑膜有刺激性或炎性病变时,脑脊液的白血球计数即可增多。
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时,有多核或单核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增高;各种脑部肿瘤特别是临近脑膜、脑室或恶性者,也有白血球的增多。
使用特殊的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将浓集于玻片上的细胞给以各种染色,还可细致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如嗜伊红细胞增高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提示脑脊液中有陈旧出血等。
此外,还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细胞和寄生虫卵等,以及对细胞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
生化检查蛋白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在蛛网膜下腔为150-400mg/L,新生儿为1g/L,早产儿可高达2g/L。
蛋白增高多与细胞增多同时发生,见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也可仅有蛋白增高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多,称为“蛋白—细胞分离”,多见于颅内及脊髓肿瘤、椎管梗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甲亢、糖尿病和铅、汞等金属中毒等。
糖正常含量为450-750mg/L,约为血糖值的1/2-2/3左右。
糖量降低见于细菌性或隐球菌性脑膜炎、恶性脑肿瘤等,系因糖的酵解加速之故。
糖量增高见于血糖含量增高(故应同时查血糖量核对)以及中枢系统病毒感染、脑外伤、后颅凹及Ⅲ脑室底部肿瘤和高热等,以上均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
氯化物正常含量为72-75g/L,较血液氯化物含量5.7-6.2g/L为高。
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和血液氯化物含量有减少时(如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减少,血液氯化物含量增高(如尿毒症、脱水等)时增高。
细菌学检查对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时十分必要,包括细菌、霉菌涂片和培养,必要进还需动物接种,以查明致病菌,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
前者对囊虫、肺吸虫、钩端螺旋体及病毒等感染有一定助诊价值,后者有:IgG、IgA、IgM、IgD、IgE以及其它免疫球蛋白,其中以IgG浓度最高,IgM不易查得。
如IgG增高和查得IgM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脱髓鞘性疾病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蛋白质电泳检查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图的条区与血清电泳图相似,主要分为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1、β2与γ球蛋白等,因使用电泳的方法不同而含量差异很大,也与脑脊液蛋白含量有关。
脑脊液中蛋白量增高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可消失;白蛋白来自血清,分子量较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蛋白增高时,白蛋白也增高。
α1、α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性与退行性病变。
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两者同时增高时则见于慢性炎症和脑实质恶性肿瘤,也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关,寡克隆区带(oligoclone)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一般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神经系统内部能合成IgG的标志,在95%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比IgG的增加发生早,有重要的助诊价值,但阳性也可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浆液性脑膜炎中。
酶学检查正常人由于血脑屏障完整,脑脊液内酶浓度比血清内酶浓度低;当颅脑损伤,颅内肿瘤或脑缺氧时,血脑屏障破坏,细胞膜通透性也有改变,使脑脊液内酶量增加,且不受蛋白总量、糖含量及细胞数的影响;主要与脑细胞坏死程度和细胞膜的损害程度有关。
常用的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已糖异构酶和溶菌酶等;其中,乳酸脱氢酶在恶性肿瘤和细菌性脑膜炎时要较良性肿瘤和病毒性脑膜炎增高明显,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也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溶菌酶的变化与蛋白、糖、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的关系密切,在化脓性,结核性和病毒性脑膜炎含量分别不同,且不受药物治疗影响,因此,对鉴别和判断脑膜炎的性质有较大价值。
编辑本段常规检验颜色检查(CSF)[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正常值:婴儿(0~20)×106/L儿童(0~10)×106/L成人(0~8)×106/L 。
化验意义:增高:各种脑膜炎,脑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升高,可达数千万/L(数万/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时亦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一般增至数十至数百,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亦见白细胞增多,但其来源于血液,如求校正的真正白细胞数(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700)并无增高。
脑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编辑本段化学检验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0.03-0.07;白蛋白:0.51-0.63;α1-球蛋白:0.06-0.08;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14-0.19;γ-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