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合集下载

颅内压的正常值是多少?

颅内压的正常值是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颅内压的正常值是多少?导语:每个人颅内都会存在一定的脑压值,在正常范围之内就能保障人体健康,但是一旦超出这个数值范围,的导致脑压升高,变会出现各种不适现象,比每个人颅内都会存在一定的脑压值,在正常范围之内就能保障人体健康,但是一旦超出这个数值范围,的导致脑压升高,变会出现各种不适现象,比方说头晕头痛等,因此搞清楚颅内压的正常值是多少,感觉到头部不适时去医院接受检查,才能得知自己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颅内压,即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

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

由于存在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并于脑室和脊髓腔内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脑脊液的静水压就可代表颅内压,通常以侧卧位时颅脑脊液压力为代表。

穿刺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以测压管或压力表测出的读数,即为临床的颅内压力。

这一压力与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接近,故临床上都用后一压力为代表。

正常颅内压,在侧卧位时,成人为0.7~2.0kPa(5~15mmHg),儿童为0.5~1.0kPa(3.5~7.5mmHg),此压力比平卧位时侧脑室的最高点要高。

坐位时腰穿压力可达3.3~4.0kPa(25~30mmHg),但这压力比坐位时侧脑时的最高点要底。

这是因为颅脊髓腔虽然是一个闭合的空腔,但并非闭合得绝对严密,在枕骨大孔及颈静脉孔处都受到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另外采用的测压方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这一现象说明颅内压与单纯的脑脊液。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

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脑脊液实验检查实验报告脑脊液实验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指标和细胞成分,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脊液实验检查的一般过程和结果解读。

一、脑脊液实验检查的过程脑脊液实验检查需要进行腰穿,即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患者的腰椎间隙,以取得脑脊液样本。

在进行腰穿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检查,并排除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通常,患者需要采取特定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坐位,以便医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腰穿。

在腰穿过程中,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点,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然后,医生会小心地插入针头,直到进入脊髓腔,并开始收集脑脊液样本。

通常,医生会收集3-5毫升的脑脊液,足够进行各种实验检查。

在采集样本后,医生会缓慢地将针头拔出,并对穿刺点进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脑脊液实验检查的结果解读脑脊液实验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脊液实验检查指标及其解读:1. 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5-15厘米水柱。

异常的脑脊液压力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如脑肿瘤或脑积水。

2. 脑脊液外观:正常脑脊液呈清亮无色,类似于水。

异常的外观可能暗示感染、出血或其他病理变化。

3. 脑脊液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细胞数通常很低,正常值为0-5个/微升。

增高的细胞计数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

4. 脑脊液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通常在15-45毫克/分升之间。

异常的蛋白质水平可能暗示感染、炎症、出血或肿瘤。

5. 脑脊液糖和乳酸: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通常与血糖水平相似,而乳酸浓度较低。

异常的糖和乳酸水平可能提示脑脊液感染或代谢紊乱。

除了上述指标外,脑脊液实验检查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测,如脑脊液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和病毒DNA检测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脑脊液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脑脊液实验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最新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最新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视野)1.白色视野:颞侧90°,下侧70°,上侧60°,鼻侧60°。

2.红色视野:颞侧35-40°,鼻侧30°以内,上下均30°。

(眼球转动最大范围)眼球最大外转范围:9-10mm眼球最大内旋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下视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上视范围:5-7mm(腱反射强度的分度)0度(-):不出现反应1度(+):低于正常的反应2度(++):正常反应3度(+++):高于正常的反应4度(++++):出现阵挛性反应或将其分为消失、低下、正常、活跃、亢进五种。

(两点辨别觉)正常值:手指掌面1.1 mm ,手掌6.7mm,面颊11.2mm,手背31.5mm ,前臂和小腿40.5mm,上臂和大腿67.6 mm。

(脊髓节段定位)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的关系脊髓节段皮肤感觉脊髓节段皮肤感觉颈1,2 枕,颈部,耳后部,肩胛部胸10 脐水平部颈5 上臂外侧部胸11 下腹部颈6 拇指、食指胸12腰 1 腹股沟部颈7 中指腰2 股前部颈8 环指、小指腰3 膝部胸1 前臂内侧部腰4 小腿前面和脚拇指胸2 上臂内侧部腰5 足背部胸3,4 胸3,4肋间骶1 足底部胸5 乳腺部骶2 小腿内侧部胸6,7 乳头下区骶3 股内侧部胸8 肋弓下缘骶4,5 臀部内侧部胸9 上腹部肛门周围,外生殖器,会阴部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主要深浅反射颈2-4 颈部肌,膈肌颈5 三角肌颈5,6 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颈6 肱二头肌颈6,7 肱三头肌反射颈7 肱三头肌颈7-1 屈指反射颈8 指屈肌胸1,2 小鱼际肌胸3-7 肋间肌胸8-腰 1 腹部肌腹壁反射:上腹部T8-T9;中腹部T10,下腹部T11-L4腰2 髂腰肌腰1-2 提睾反射腰3 股四头肌腰3-4 股内收肌反射,膝反射腰4 股内收肌腰5 颈前肌(腰4-骶2)腰5-骶1-2 跟腱反射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主要深浅反射骶1 腓肠肌骶1-2 跖反射骶2 足跖部小肌骶3-5 会阴部诸肌骶3-5 肛门反射脑脊液(脑脊液的量及分部)1.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婴儿为50ml,其中1/4在脑室系统内,约有3/4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内。

脑脊液检验

脑脊液检验

化学检查:葡萄糖
测定方法 同血清葡萄糖测定 方法评价:氧化酶法中一些还原性物质可产生竞争性 抑制,造成测定结果偏低,已糖激酶法特异性和准确 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不受溶血、脂血、维C及药 物干扰。标本应及时送检和测定,以免葡萄糖酵解。
参考值:
定量 2.5-4.4mmol/L,约血浆60%
化学检查:葡萄糖
化学检查:蛋白质
质量保证:
脑脊液中如有血液混入,可出现假阳性, 用具避免污染 如有大量细胞或浑浊,应先离心,如蛋 白质浓度过高,应先用生理盐水稀释 后测定
蛋白质
临床意义:
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化脓性、结核性 脑膜炎 神经根病变,如梗阻性脑积水,蛋白 - 细 胞分离现象 椎管内梗阻:脑与蛛网膜下腔互不相通, 血浆蛋白渗出 早生儿可达 2g/L,新生儿 0.8-1.0g/L,出 生2个月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免疫球蛋白检查
脑脊液IgG显著增高: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炎、多发性硬化症、种痘后脑炎、麻疹脑炎、神经梅毒、 病毒性脑膜炎、脊髓腔梗阻
脑脊液中IgG减少:
见于癫痫、X线照射、服类固醇药物
脑脊液中IgA增高:
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脑膜炎,肿瘤
脑脊液中IgM增高:
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共济失调、癫痫
脑脊液检验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脊液的检查项目 2.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SF特点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来源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 形成,正常人脑脊液总量约为120-180ml,占体 内体液总量的1.5%,主要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 吸收返回静脉。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视野)1.白色视野:颞侧90°,下侧70°,上侧60°,鼻侧60°。

2.红色视野:颞侧35-40°,鼻侧30°以内,上下均30°。

(眼球转动最大范围)眼球最大外转范围:9-10mm眼球最大内旋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下视范围:9-10mm眼球最大上视范围:5-7mm(腱反射强度的分度)0度(-):不出现反应1度(+):低于正常的反应2度(++):正常反应3度(+++):高于正常的反应4度(++++):出现阵挛性反应或将其分为消失、低下、正常、活跃、亢进五种。

(两点辨别觉)正常值:手指掌面1.1 mm ,手掌6.7mm,面颊11.2mm,手背31.5mm ,前臂和小腿40.5mm,上臂和大腿67.6 mm。

(脊髓节段定位)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的关系脊髓节段皮肤感觉脊髓节段皮肤感觉颈1,2 枕,颈部,耳后部,肩胛部胸10脐水平部颈 5 上臂外侧部胸11 下腹部颈 6 拇指、食指胸12腰1 腹股沟部颈7 中指腰2 股前部颈8 环指、小指腰3 膝部胸 1 前臂内侧部腰4 小腿前面和脚拇指胸 2 上臂内侧部腰5 足背部胸3,4 胸3,4肋间骶1 足底部胸 5 乳腺部骶2 小腿内侧部胸6,7 乳头下区骶3 股内侧部胸8 肋弓下缘骶4,5 臀部内侧部胸9 上腹部肛门周围,外生殖器,会阴部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主要深浅反射颈2-4 颈部肌,膈肌颈5 三角肌颈5,6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颈6 肱二头肌颈6,7肱三头肌反射颈7 肱三头肌颈7-1屈指反射颈8 指屈肌胸1,2 小鱼际肌胸3-7 肋间肌胸8-腰1 腹部肌腹壁反射:上腹部T8-T9;中腹部T10,下腹部T11-L4腰2 髂腰肌腰1-2提睾反射腰3 股四头肌腰3-4股内收肌反射,膝反射腰4 股内收肌腰5 颈前肌(腰4-骶2) 腰5-骶1-2跟腱反射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主要深浅反射骶1 腓肠肌骶1-2跖反射骶2 足跖部小肌骶3-5 会阴部诸肌骶3-5肛门反射脑脊液(脑脊液的量及分部)1.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婴儿为50ml,其中1/4在脑室系统内,约有3/4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内。

第七章体液检查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第七章体液检查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意义见表7-13。
• 7.髓鞘碱性蛋白测定
• 【检测原理】髓鞘碱性蛋白(MBP)是神经组织独 有的蛋白质,是脑组织实质性损伤的特异性标记,也是
反映神经细胞有无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其含量高低
与损伤范围、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参考区间】<4μg/L。
【临床意义】MBP增高是髓鞘遭到破坏的近期指标,
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和蛋白质-细胞分离(蛋白质明显增 高,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
• 4.比重
• 【参考区间】腰椎穿刺:1.006~1.008; 脑室穿刺:1.002~1.004;小脑延髓池穿刺: 1.004~1.008。 • 【临床意义】比重增高常见于各种颅 内炎症;比重减低见于脑脊液分泌增多。
• 3.氯化物 关。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氯浓度、酸碱
度、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和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有

【检测原理】氯化物测定方法与血清氯化物
测定方法相同,常用方法有硝酸汞滴定法、硫氰
酸汞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电量分析法等。
• 【方法学评价】常用脑脊液氯化物测定的方
法学评价见表7-10。
• 【质量保证】 • ①电量分析法:如试剂含有杂质,可影响电 流效率。可用纯试剂进行空白校正,并通过预电
• (2)蛋白质定量检查:脑脊液蛋白定量检 查主要方法有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 双缩脲法和染料结合法。 • 【方法学评价】脑脊液蛋白质定性检 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6。脑脊液蛋白质定 量检查的方法学评价见表7-7。
• 【参考区间】①定性:阴性或弱阳性。②定量: 腰椎穿刺:0.2~0.4g/L;小脑延髓池穿刺:0.1~
解除去杂质。
• ②电极法:氯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极上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穿刺损伤出血
黄色: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高
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陈旧)、椎管阻塞、脑膜炎等病变时
乳白色:白细胞增多引起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
见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黑色:
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与穿刺损伤出血的鉴别
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穿刺损伤出血
观察红色是否改变
检验项目
一般性状检查 化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 细菌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化学检查
蛋白质检查
–蛋白定性试验 –蛋白定量试验
葡萄糖检查 氯化物检查 酶学检查 (AST、ALT、CK、LDH等)
蛋白质检查
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含量甚微,不到血浆蛋 白含量的1%,主要为清蛋白 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
[参考值] 正常人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蛋白定量试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确诊为脑 膜白血病
脑寄生虫病:
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升高 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可找到寄生虫
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为均匀血性脑脊液,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 见各种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 黄素的吞噬细胞
度的糖减少
(二)脑脊液的化学检查---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约较血浆高20%,维持脑脊 液和血液渗透的平衡 参考值:120~130mmol/L 氯化物减少具有临床意义:
–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减少明显,< 102mmol/L;
–化脓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明显; –各种原因引起血氯减少时可导致脑脊液中氯化物减少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_真题-无答案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_真题-无答案

西医诊断学基础练习试卷7(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以下为穿刺液化学检查内容,但应除哪项外A. 总蛋白测定B. 黏蛋白测定C. 同工酶分析D. 葡萄糖测定E. 酶活性测定2. 血三酰甘油增高不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 原发性高脂血症C. 严重肝衰竭D. 肾病综合征E. 糖尿病3. 脑脊液静置12~24h后出现薄膜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 化脓性脑膜炎B. 结核性脑膜炎C. 蛛网膜下腔梗阻D. 流行性乙型脑炎E. 病毒性脑膜炎4. 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 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B. 肝细胞黄疸时,胆红素中度增高C. 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D. 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明显增高E. 严重肾衰时,尿胆红素明显增高5. 脑脊液采集的第一管用做下列哪项检查A. 细菌培养B. 化学分析C. 免疫学检查D. 一般性状检查E. 显微镜检查6. 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为随访疗效,下列哪项检查不能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A. FT3、FT4B. 131I吸收率C. 安静时心率D. 基础代谢率E. T4/TBG7. 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A. 组织耗氧量增加B. 促进细胞发育、分化C. 出现呆小症或粘液性水肿D.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E. 食欲增加8. 红斑狼疮患者的补体含量变化中,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大多数情况总补体活性均降低B. 补体组份的降低早于临床症状的加重C. C4的降低先于C3及其它补体成分D. 当症状缓解时,所有补体组分转为正常E. 疾病呈活动期时补体C4明显下降9. 关于脑脊液检查的正常参考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蛋白定量成人0.15~0.45g/LB. 蛋白电泳αl球蛋白为3%~8%C. IgG 0.01~0.04g/LD. 氯化物定量119~129mmol/LE. 乳酸脱氢酶总活性0~8mlU/L10. 以下哪项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 HBsAgB. HBeAbC. HBcAbD. HBeAgE. HBsAb11. 下述造影目前已基本淘汰,除了A. 静脉胆道造影B. 气腹造影C. 腹膜后充气造影D. 气脑造影E. 口服胆囊造影12. 含有总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ApoAE. HDL13. 正常人昼夜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为A. 不应少于0.001B. 不应少于0.005C. 不应少于0.007D. 不应少于0.009E. 不应少于0.01514.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是反映A. 近端肾小管排泄功能B. 远端肾小管排泄功能C. 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D. 肾脏浓缩稀释功能E. 肾血流量15. 脑脊液呈红色改变常见于A. 结核性脑膜炎B. 化脓性脑膜炎C. 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D. 脑出血E. 病毒性脑膜炎16. 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见于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甲状腺功能减退C. 动脉硬化D. 糖尿病E. 肾病综合征17. 甲状腺功能亢进初步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A. 胸片、腹部B超B. 心电图C. 大便常规及血常规D. 骨穿刺E. T3、T4、FT3、TSH测定18. 影响尿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A. 葡萄糖B. 菊粉C. 蛋白质D. 氯化钠E. 造影剂19. 酚红排泌试验是检测A. 远端肾小管排泄功能B. 近端肾小管排泄功能C. 肾小球滤过功能D. 肾小管最大吸收能力E. 肾血流量20. 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结果:HBsAg(+)、HBeAg(+)、抗HBs(-)、抗HBc(-)及抗HBe(-),说明A. HBV复制活跃,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B. HBV复制,血清无传染性C. HBV停止复制,血清已无传染性D. HBV停止复制,以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E. 接种乙肝疫苗后21. 下列哪项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的检查指标A.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 AFP(甲胎蛋白)C. AST(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D. γ-GT(γ谷氨酰转移酶)E. ALP(碱性磷酸酶)22. 能更好地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指标是A. 尿比重B. 夜间尿量C. 尿渗透压D. 白天尿量E. 24小时尿量23. 以下哪项不是引起高钠血症的常见原因A. 摄水不多B. 呕吐、腹泻C. 排尿过多D. 高热E. 长期应用ACTH或糖皮质醇激素24. 由强到弱,X线穿透力依次为A. 气体、脂肪、液体、软组织B. 气体、液体、软组织、脂肪C. 骨骼、脂肪、液体、软组织D. 液体、软组织、骨骼、脂肪E. 脂肪、气体、骨骼、液体、软组织25. 在漏出液形成的原因中应除外以下哪项A. 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B.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C. 淋巴回流受阻D. 水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增多E. 血管通透性增加26. 空腹血糖增高不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 I和Ⅱ型糖尿病B.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 胰岛β细胞瘤D. 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时E. 口服避孕药27. 正常脑脊液蛋白电泳含量最高的是A. αl球蛋白B. α2球蛋白C. β球蛋白D. γ球蛋白E. 白蛋白28. 描述肾小球滤过率用下列哪种单位表示A. %B. mg/LC. mmol/LD. m1/minE. L/24h29. 关于CEA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CEA是一种糖蛋白B. 正常人血清含量是2.5~5g/m1C. 含量>20/Ig/m1,97%为癌症患者D. 被视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E. 是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30. 下列与胆碱酯酶有关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全血胆碱酯酶称特异性胆碱酯酶B. 血清胆碱酯酶称非特异型胆碱酯酶C. 全血胆碱酯酶存在于肝脏D. 血清胆碱酯酶降低提示肝脏损害E. 两种胆碱酯酶都下降提示有机磷中毒31. 关于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代谢检查,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 总胆红素增加B. 结合胆红素中度增加C. 非结合胆红素中度增加D. 尿胆红素阴性E. 尿胆原多为中度增高3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最易引起高血钾A. 食入较多钾盐B. 蛋白质及糖代谢增强C. 输入钾盐过多D. 长期不能进食由静脉补充营养E. 严重呕吐33. 右侧膈下游离气体主要需与下列哪项鉴别A. 胃泡B. 间位结肠C. 先天性巨结肠D. 气胸E. 气肿性胆囊炎34. 慢性酒精中毒病人有诊断意义的酶学检查是A. 谷丙转氨酶B. 谷草转氨酶C. 碱性磷酸酶D. γ谷氨酰转肽酶E. 淀粉酶35. 关于口服糖耐量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于诊断Ⅱ型糖尿病B. 糖耐量减低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 空腹血糖<7.8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减低D. 空腹血糖减低,服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小时后仍处于低水平,称为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E. 空腹血糖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超过正常,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尿糖出现阳性,常见于肝源性低血糖36. 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用于A. 糖尿病的预后诊断B. 确诊可疑的隐匿性糖尿病患者C. 诊断是否发生糖尿病酸中毒D. 了解糖尿病是否得以控制E. 指导糖尿病用药37. 关于肾功能检查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B. PSP试验可大致反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C. 莫氏试验反映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浓缩稀释功能D. 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测定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E. 血液pH测定可准确反映肾小管酸碱平衡功能38. 血清中能催化L-丙氨酸与ɑ-酮戊二酸氨基转移的酶是A. ALTB. ASTC. 磷脂酶D. 脂肪酰转移酶E. γ-GT39. 关于溶血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代谢检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总胆红素增加B. 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减少C. 结合胆红素轻度增加D. 尿胆原明显增高E. 尿胆红素阴性40. 下列哪项提示早期肾功能不全A. 血清尿素氮605mmol/LB. 血清肌酐980mmol/LC. 夜间尿量>750mlD. 酚红排泌试验2小时总排泌量70%E. 内生肌酐清除率60mL/min41. 腹部平片,对下列哪一种病变价值最低A. 尿路结石B. 肾结核C. 肾萎缩D. 膀胱肿瘤E. 了解节育环的位置42. 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A. X线的光化学作用B. X线的荧光作用C. X线的生物作用D. X线的感光作用E. 以上都不是43. 空腹血糖及糖耐量正常,尿糖阳性,应考虑A. 药物性糖尿B. 应激性糖尿C. 肾性糖尿D. 肝病性糖尿E. 甲状腺功能亢进44. 正常人内生肌酐清除率为A. 70~50ml/minB. 30~50ml/minC. 70~80mL/minD. 80~120ml/minE. <50ml/min45. 吸收X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A. 肌肉B. 脂肪C. 骨骼D. 肺组织E. 肝脏46. 下列哪些酶是血清中不存在的A. 脂肪酶B. β葡萄糖醛酸酶C. 尿素酶D. 磷酸酶E. γ-GT47. 下列影响ALP的生理因素中哪项不正确A. 在肝脏中含量最高B. 高脂肪饮食时ALP降低C. 临产前1个月的孕妇含量明显增高D. 骨骼疾病ALP升高E. 儿童含量明显高于成人48. 维持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蛋白质是A. 总蛋白B. 白蛋白C. 白蛋白和γ球蛋白D. γ球蛋白E. 白蛋白和α、β球蛋白49. 血清钠增高见于A. 胃肠造瘘后B. 大面积烧伤C. 大量放腹水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0. 尿常规中尿红细胞(+++)/Hp,提示红细胞数为A. >3个/HpB. >5个/HpC. >10个/HpD. 15~20个/HpE. >20个/Hp。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

(1)微混: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溃)。 (2)米汤样(脓性):化脓性脑膜炎。 (3)毛玻璃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24h,液面上有白絮状薄膜形成、取出涂 片,干燥固定后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4)凝块:麻痹性痴性痴呆、脑脊髓灰质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 (5)黄色凝块:脊髓肿瘤晚期。 (6)凝固:蛛网膜下腔阻塞(肿瘤、椎骨脓肿、炎症性粘连)。
采集过后立即送检,
脑脊液采集检查为 何顺序一定是第一 管做细菌学,第二管 做生化检验,第三管 是细胞分类 呢????
2019/3/29
8
主要是在穿刺操作中穿刺 针通过组织时有组织损伤,损 伤的组织和组织液污染穿刺针 和附近脑脊液,可能对生化及 细胞学检查有影响,而对细菌 学检查影响较小,第一管抽取 脑积液过程也就冲刷了穿刺针 以减少对生化及细胞学检查的 影响。 实验室检查影响因素很多, 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的环节, 尽可能的减少误差,提高结果 的准确度,以免干扰临床思维。
2.葡萄糖(Glucose)检查
参考值 2.5~4.5mmol/L(正常情况下是人血糖水平的2/3)
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与血液中葡萄糖呈恒定的比值,过去认为 是由于血脑屏障可以通透葡萄糖所致;后来认识到这种通透并
不是简单的弥散,而是膜转运,称为携带运转或携带弥散。脑
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①血液葡萄糖的浓度; ②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③脑脊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程度; ④携带运转系统的功能。
( 2 )试剂与标本的比例 10 ∶1 先加试剂煮沸后无颜色改变再加标本, 以免试剂质量影响实验结果,确保实验质量。
3.氯化物(Chloride)检查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解读
脑脊液常规检查是一种诊断性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以下是脑脊液常规检查的解读:
1. 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如果呈现深黄色或者深棕色,可能是由于脑膜炎、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引起。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该是透明的。

如果脑脊液混浊,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脓肿、白细胞增多等病理情况引起。

3. 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 H2O,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等疾病引起。

4.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蛋白质浓度为0.15-0.45g/L。

如果蛋白质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

5. 细胞计数: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应该在0-5个/μL,红细胞数应该在0-1个/μL。

如果白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肿瘤等引起。

如果红细胞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出血等引起。

6. 葡萄糖:正常脑脊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应该在2.5-4.4mmol/L。

如果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脑膜炎、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颜色、透明度、压力、蛋白质、细胞计数和葡萄糖等指标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
脑脊液常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水样液体。

2. 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是清晰透明的。

3. 细胞计数:正常成人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在(0-8)×10^6/L,儿童为(0-15)×10^6/L,新生儿为(0-30)×10^6/L。

正常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数为(0-5)×10^6 /mL,而且多为单个核细胞。

4. 蛋白定性试验:正常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应为阴性。

5. 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脑脊液葡萄糖半定量试验应为1-5管或2-5管阳性。

6. 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脑脊液细菌及寄生虫检查应为阴性。

7. 氯化物:正常脑脊液氯化物的正常值是mmol/L。

通过这些常规的监测指标可以大概判断具体的疾病过程,判断属于哪一种感染。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脑脊液常规标准,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常规检查课件

脑脊液细胞计数异常
总结词
脑脊液细胞计数异常是指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由感染、肿瘤、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引起。
详细描述
白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而计数减少则可能与免疫缺陷 、放射治疗等有关。同时,红细胞计数增多提示出血,肿瘤细胞计数增多则提示 肿瘤可能性。
脑脊液生化指标异常
总结词
新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 术在脑脊液常规检查中得到广泛 应用,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生物标志物, 有助于更早地发现神经系统疾病,
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脑脊液常 规检查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 发现遗传性疾病和个性化治疗。
目的
通过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以了解 脑脊液的成分变化,协助诊断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评估病情和预 后。
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产生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每天 约产生1000-1500ml。
循环
脑脊液通过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 腔内的脉络丛进行循环,最后通过蛛 网膜颗粒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脑脊液的生理作用
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01
在采集脑脊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
的风险。
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02
在采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03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并发症。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手术治疗
探索手术治疗对脑脊液循环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常规检查及注意事项脑脊液常规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外观)、蛋白定性(潘氏试验)、蛋白质定量、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细胞学、糖定性、葡萄糖定量测定、氯化物定量测定、微生物学、等检查内容。

脑脊液是由脑室内脉络丛产生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它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经脑内静脉系统与体循环相关联,一般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呈无色透明水样液体,不凝结,葡萄糖定性阳性,蛋白定性阴性。

1.脑脊液检查的一般性状检查: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是对颜色,透明度,凝固物,压力进行检查,以便对疾病的诊断。

从最基本最容易辨别的颜色来看,如果脑脊液颜色是红色的,其原因主要一般是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引起的。

如果脑脊液的颜色是黄色的,那么造成黄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胆红素增高、椎管阻塞、多神经炎、脑膜炎等等。

当患者的脑脊液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居多的时候,那么可能是由于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而当脑脊液呈现褐色或黑色时,则很有可能是因为脑膜黑色素瘤的原因造成的;有时候会患者的脑脊液会出现微绿色,这种情况通常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

因此可以通过颜色、透明度、凝固物等不同的状态来区分辨别,很好的帮助患者尽快找准病因,通过检查的数据找到患者的主要病因,让患者可以尽快对症下药的治病。

二、脑脊液蛋白定性检查:一般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大低于血液中的蛋白质,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的时候,病变组织是可以直接释放出蛋白质的,而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质容易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蛋白定性检查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状态,是反映患者病症状态的一面对照镜。

三、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检查:患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是否正常,是可以及时判断患者的身体状态的,而细胞计数需要注意新型隐球菌和白细胞、红细胞的区别。

目前医学临床中会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脑脊液细胞数,根据全血功能的测定结果对脑脊液的细胞计数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数据。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脑脊液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生理液体,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情况,如脑膜炎、脑出血、肿瘤等。

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的检查指标,对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清晰度及颜色:正常脑脊液呈无色或淡黄色,透明度高。

如果脑脊液浑浊,颜色深黄或其他颜色,可能是存在感染、红细胞增多、脂蛋白颗粒等异常情况。

2. 压力:脑脊液压力用于判断颅内压力的高低。

正常情况下,成人脑脊液压力为100-180mmH2O,小儿为80-120mmH2O。

如果脑脊液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脑水肿、颅内肿瘤等疾病。

3.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情况下,在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少,以淋巴细胞为主。

如果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肿瘤、出血等原因导致的炎症反应。

4.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如果蛋白质含量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出血、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

5.糖含量: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与血液中的相似。

如果脑脊液中的糖含量降低,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感染等原因导致。

6.染色及培养:通过染色和培养方法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

如果染色和培养结果阳性,可能是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引起。

综上所述,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异常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脑脊液检查结果的异常可能是一种疾病的提示,但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必须综合其他检查方法和医学实践进行评估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0.03-0.07;白蛋白:0.51-0.63;α1-球蛋白:0.06-0.08;α2-球蛋白:0.06-0.10;β-球蛋白:0.14-0.19;γ-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α1-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4.α2-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正常参考值]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

[临床意义]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肿瘤等。

2、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参考值]IgG:10-40mg/L;IgA:0-6mg/L;IgM:0-13mg/L;IgE:极少量。

[临床意义]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四、其他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 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0.69-1.97kPa;儿童:0.69-1.96kPa;婴儿:0.29-0.78kPa。

[临床意义]1.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 1.005-1.009。

[临床意义] 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pH:7.28-7.32;HCO3-:22mmol/L;Po2:5.3-5.9KPa;PCO2:5.9-6.7kPa。

[临床意义]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

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

凡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0-2.8mmol/L。

[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

6、谷氨酰胺测定[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3.4mmol/L,出血性脑膜炎呈轻度增高.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某信鸽协会会员,低热、咳嗽、咯粘液痰3月余。

因咳嗽加重并头痛、恶心2天入院。

体检:T38.6℃.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

胸部X线摄片见双肺散在粟粒性病灶。

查WBC:10.6X109/L,中性0.56,淋巴0.44,血沉52mm/h,痰涂片检苗无阳性发现。

诊断及治疗原发性肺结核。

给与链霉索、异烟肼、利福平、静脉输液及对症治疗。

第6天病情加重,高热、抽搐,频烦呕吐,意识不清。

体检:T39.5℃,颈亢,双肺有痰鸣音,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脑压3.04kPa,细胞数120x106/L,糖1.2mmol/L,氯化物106mmol/L。

蛋白1.1g/L,CSF涂片墨汁染色隐球菌阳性。

修正诊断及治疗隐球菌性肺炎;2隐球菌性脑膜炎。

停用抗痨药物,加用两性霉索B静滴,5一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口服。

1周后旋及CSF培养均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住院12周,痊愈出院。

病例讨论隐球菌可见于世界各地,在牛奶、鸽粪中均曾发现,但临床病倒少见,罕有报道。

且本病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多隐袭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初诊多考虑为常见病。

本病系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肺而感染,当病变局限于肺内时,其呼吸道症状多轻微。

有文献报道称约1/3患者无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低热、轻咳、咯粘液痰,偶有胸膜刺激症,多误诊为一般呼吸道炎症,周围血及胸片亦无特异性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