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指标解读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需要根据常规检查来确定,脑脊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氯化物等,具体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如下。
1.白细胞计数:
脑脊液中白细胞正常值为(0-5)×10^6/L。
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多见于脑脊髓膜炎和脑实质发生的炎性病变,如果白细胞增多为轻度或中度,但以单核细胞为主,多见于病毒性的脑炎,如果是以大量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多是亚急性或慢性的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
2.蛋白质:
人体脑脊液中蛋白质因穿刺方式不同,标准也有所不同,腰椎穿刺正常值是0.15-0.45g/L,脑室穿刺正常值是0.05-0.15g/L,脑池穿刺的标准是0.10-0.25g/L。
蛋白质含量升高多见于炎症、肿瘤或出血,尤其是同时出现糖含量降低时,发生可能性更大。
3.糖: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糖的含量应低于血糖,一般在2.5-4.4mmol/L。
如果脑脊液糖含量低,伴有高热,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4.氯化物:
脑脊液中氯化物的正常值为120-130mmol/L,氯化物和糖同时降低,
意味着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正常人脑脊液应呈无色透明状。
如果是血性或粉红色,意味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如果呈云雾状,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如果有纤维蛋白膜形成,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脑脊液检验
化学检查:葡萄糖
测定方法 同血清葡萄糖测定 方法评价:氧化酶法中一些还原性物质可产生竞争性 抑制,造成测定结果偏低,已糖激酶法特异性和准确 性高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不受溶血、脂血、维C及药 物干扰。标本应及时送检和测定,以免葡萄糖酵解。
参考值:
定量 2.5-4.4mmol/L,约血浆60%
化学检查:葡萄糖
化学检查:蛋白质
质量保证:
脑脊液中如有血液混入,可出现假阳性, 用具避免污染 如有大量细胞或浑浊,应先离心,如蛋 白质浓度过高,应先用生理盐水稀释 后测定
蛋白质
临床意义:
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化脓性、结核性 脑膜炎 神经根病变,如梗阻性脑积水,蛋白 - 细 胞分离现象 椎管内梗阻:脑与蛛网膜下腔互不相通, 血浆蛋白渗出 早生儿可达 2g/L,新生儿 0.8-1.0g/L,出 生2个月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免疫球蛋白检查
脑脊液IgG显著增高:
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 炎、多发性硬化症、种痘后脑炎、麻疹脑炎、神经梅毒、 病毒性脑膜炎、脊髓腔梗阻
脑脊液中IgG减少:
见于癫痫、X线照射、服类固醇药物
脑脊液中IgA增高:
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脑膜炎,肿瘤
脑脊液中IgM增高:
化脓性、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共济失调、癫痫
脑脊液检验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脊液的检查项目 2.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SF特点
概
述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
来源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由脑室的脉络丛通过主动分泌和超滤作用 形成,正常人脑脊液总量约为120-180ml,占体 内体液总量的1.5%,主要通过脊髓蛛网膜绒毛 吸收返回静脉。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
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新生儿:400~1200mg/L;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疾病蛋白质(mg/L);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150~1000;肿瘤 150~2000(常正常);脊髓肿瘤 1000~2000;脑出血 300~1500 ;神经梅毒500~1500;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脑脓肿 200~1200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
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
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
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
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
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
鉴别脑脊液最简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
1.色泽:脑脊液的颜色大多呈豆沙色,比血清淡一些。
2.透明度:可以看出其透明程度,如果透明度偏低,则可能有沉渣存在。
二、物理性质
1.浓度:用比重比较脑脊液与水,如果大于水1.004~1.030,则属于脑
脊液。
2.胶体:脑脊液的胶体很少,浊度较低;而血清的胶体较高,浊度较高。
三、化学性质
1.pH:测量pH一般结果在6.5~7.5之间,正常情况下脑脊液pH在
7.2~7.3之间。
2.电导率:脑脊液电导率要比血清低,一般在35~45之间。
四、微生物检查
1.抗菌特效:抗菌特效是检测脑脊液中微生物内毒素含量的有效方法。
2.病原体分析:判断脑脊液中是否有病原体存在是检测脑脊液潜在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
五、免疫学检查
1.特异蛋白测定:利用脑脊液中的特异性蛋白质,可以检测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物质。
2.核酸检测:根据脑脊液中的RNA或DN ...。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与年龄成正比,儿童含量较低,成人稍高,老年人又较成年人高。
【注意事项】
(1)脑脊液如有多量细胞或混浊源自应先离心以除去。如蛋白质浓度过高,应先行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新测定。
(2)加入SS-S试剂的操作手法和速度、室温及比浊前的放置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方式和比浊时间与标准管一致。应随气温改变,勤做标准曲线。
(4)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变时,脑脊液浊度上没有明显的改变或微浊。
(三)凝固性
正常人脑脊液静置24小时脑脊液不凝固,当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增至10 g/L以上时,可出现薄膜或沉淀。
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使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因此脑脊液抽出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固。
2.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原理】
邻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了一种在467nm有最大吸收的红色络合物;当这种络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时,生成蓝紫色络合物,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
【试剂】
邻苯三酚红缓冲液(2.4 mg/dL)
5.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二)透明度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
病理情况下:当脑脊液中含有较多的细胞、细菌、蛋白等时,脑脊液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极度增加,脑脊液呈白色脓性混浊。
(2)结核性脑膜炎:白细胞数重度增加,脑脊液为毛玻璃样混浊。
(3)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红细胞增多,为血性混浊。
脑脊液的常规检查
包括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及凝固性。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静置24小时不凝固。比重为1.003~1.008(平均为1.005),pH为7.35~7.40,呈弱碱性,脑脊液pH较血pH稳定。脑脊液的酸碱状态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血液和脑脊液间在不同部位的CO2弥散量;②通过血脑屏障,H+和HCO3-的分布;③从脑神经细胞释放酸性代谢产物的速度等。
脑脊液检查试题及答案
脑脊液检查试题及答案脑脊液(CSF)检查是神经科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用于评估脑和脊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脑脊液检查的常见试题及其答案,供参考学习。
试题一:脑脊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答案:脑脊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如钠、钾、氯)、葡萄糖、蛋白质和少量细胞。
脑脊液的pH值通常在7.3-7.5之间。
试题二: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答案: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脊髓损伤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试题三:脑脊液检查的禁忌症有哪些?答案:脑脊液检查的禁忌症包括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脊柱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
试题四:脑脊液检查的步骤包括哪些?答案:脑脊液检查的步骤通常包括:患者体位调整(通常为侧卧位)、皮肤消毒、局部麻醉、穿刺、收集脑脊液样本、测量脑脊液压力、样本送检。
试题五:脑脊液检查的常见指标有哪些?答案:脑脊液检查的常见指标包括:脑脊液压力、颜色、透明度、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含量、氯化物含量、细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
试题六:如何解释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异常?答案:脑脊液中的细胞计数异常通常提示有炎症或感染。
正常成人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通常在0-5个/mm³,红细胞计数通常为0。
细胞计数增加可能与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硬化症等有关。
试题七: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通常见于哪些情况?答案: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的升高通常见于: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脑出血、脑梗塞等情况。
试题八: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哪些疾病?答案:脑脊液葡萄糖含量降低可能提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
试题九:脑脊液检查在诊断哪些疾病时特别重要?答案:脑脊液检查在诊断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硬化症、脑肿瘤、脊髓疾病等时特别重要。
试题十:脑脊液检查的局限性有哪些?答案:脑脊液检查的局限性包括:不能提供病因学诊断、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敏感性不高、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等。
脑脊液电影诊断标准
脑脊液电影诊断标准
脑脊液(CSF)电影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脑脊液在脊椎管内的流动情况。
这种检查通常被用于评估脑脊液的动力学和检测可能的异常,如脑脊液循环障碍或脊膜瘤等。
脑脊液电影的诊断标准通常取决于医生对图像的解读,而这可能因医院、地区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医生可能会关注以下方面:
脑脊液流动速度:正常的脑脊液流动应该是持续而均匀的。
异常的流动速度或中断的流动可能是潜在问题的指标。
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医生可能关注脑脊液在脊椎管中的运动和循环模式。
不正常的循环动力学可能与脑脊液压力异常或阻塞有关。
脊膜瘤或其他结构:脑脊液电影可以用于检测脊膜瘤等异常结构的存在。
脊膜瘤是脑脊液腔内的囊肿,可能影响脊液的正常流动。
椎管和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医生可能关注椎管和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以便评估可能存在的异常或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脑脊液电影通常作为辅助检查来使用,医生可能
会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
诊断标准和解读应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并且可能因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患者应与医生沟通,了解诊断结果并获得相关建议。
神经外科手册——7脑脊液
7脑脊液7.1总论产生正常脑脊液(CSF)为无色透明液体,密度为1.007,PH值约为7.33-7.35。
80%的脑脊液由双侧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其中,双侧侧脑室所产生的脑脊液占此部分的95%),其余主要在脑组织间质间隙内产生1,也有少部分脑脊液由脑室的室管膜内膜产生。
椎管内脑脊液主要在神经根袖套部的硬脊膜处产生。
表7-1显示脑脊液的产生、容积和压力。
表7-1正常脑脊液的产生、量及压力侧卧位腰穿测压产生速度:成人,脑脊液产生速度为0.3ml/分(见表7-1),约450ml/24小时,这就是说脑脊液一天约更换3次。
产生速度与颅内压无关2(颅内压增高致使脑血流减少时除外)。
吸收脑脊液主要靠突入硬脑膜静脉窦的蛛网膜绒毛吸收,其他吸收部位包括脉络丛和淋巴管。
吸收的速度与颅内压有关4。
7.2 脑脊液的成分脑室内脑脊液的成分与腰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略有差异,前者是脑脊液产生的主要部位。
细胞成分正常成人脑脊液: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0-5/mm3,无多形核白细胞(PMNS)或红细胞。
没有红细胞时,白细胞5-10/mm3为可疑,>10/mm3则为异常。
损伤性穿刺脑脊液白细胞增多与损伤性穿刺所致白细胞增多的鉴别由于穿刺损伤致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时,应弄清白细胞升高比例是否高于红细胞或白细胞∶红细胞是否与周围血中白红细胞比例相同。
非贫血病人,白细胞∶红细胞约为1-2∶1000(校正值5(P176):每1个白细胞对应700个红细胞)。
贫血或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人用Fishman 公式方程7-1估计损伤性穿刺前脑脊液内的初始白细胞数目:WBC CSF初始=WBC CSF-WBC blood×RBC CSF/RBC blood方程7-1这里WBC CSF初始=损伤性穿刺(TT)前脑脊液的白细胞数,WBC CSF和RBC CSF=TT后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
WBC blood和RBC blood=周围血白细胞、红细胞计数/mm3.估计损伤性穿刺后脑脊液的总蛋白含量如果血象及周围血蛋白正常,则在同一管中做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测定,其校正值为5(p176):每1000/mm3个红细胞的蛋白含量为1mg/100ml.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损伤性穿刺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见757页,表7-2中的一些特点有助于鉴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损伤性穿刺.注意:其他能致脑脊液黄变的情况.脑脊液成分※成年人脑脊液蛋白每年约增加1mg/dl.表7-4脑脊液中的溶质5(p169),6(CEA、AFP、hCG等见475页肿瘤标记物)数据来自表6-1"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变化",作者Robert A.Fishman,医学博士,# 动脉血血浆* 注意:脑室中脑脊液蛋白含量低于腰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蛋白含量。
最全脑脊液检验相关知识!
最全脑脊液检验相关知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610041)脑脊液是存在于脑部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以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为主要存在区域。
通常来说脑脊液总量维持在130或150毫升,每日生产量为500毫升,处在生产与吸收的动态平衡之中。
当脑部或神经出现症状时,脑脊液的检验必不可少,对脑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一、脑脊液与血脑屏障脑脊液基本上属于血浆的超滤液配合侧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的复杂成分,这种复杂的液体在人体血液与大脑之间建立起一层复杂的渗透性屏障,被称为血脑屏障与脑脊液——脑屏障。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人体有许多的保护措施是专门为了大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所设计,脑脊液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造物。
脑脊液由大脑内特殊的血管产生,同时由特殊的静脉吸收。
由脑脊液以及全身免疫系统为主导的血脑屏障,能够建立起一套选择性的通过系统,将中枢神经所在的环境与身体其它器官系统所处的环境选择性的隔离开来,将血液、体液、淋巴液之中的有害成分经过筛选剔除,通过维持脑脊液本身的成分稳定,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进行保护作用。
但是血脑屏障并非一成不变,身体出现全面感染、器质损伤、颅内肿瘤、脑部缺血缺氧等等原因,都会对血脑屏障造成影响,片面的增大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而脑脊液作为缓冲物质会第一时间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进行成分检查,就能够帮助医生对现有神经中枢可能的病症进行诊断与治疗。
二、脑脊液检验的适应症与采集方法(一)适应症穿刺检验分为诊断性与治疗性两种,对于诊断性的穿刺来说,主要怀疑为颅内疾病,如脑膜炎等颅内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颅内出血、颅内肿瘤、不明原因的头痛、癫痫等疾病。
脊髓疾病虽然较为少见,但是中枢神经纤维瘤等也能够通过脊髓穿刺从而获取脑脊液的样本。
治疗性穿刺通常为鞘内注药的需求,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多数药物无法直接作用在中枢神经上,于是鞘内注药成为了直接治疗的方法与选择。
(二)标本采集首先,当前的标本采集主要使用脊髓穿刺的方法,即使用一个穿刺针从第三第四腰椎棘突间隙刺入,通过打开穿刺针后的开关直接让脑脊液流出,从而获得样本。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
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2篇第一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主要由脑室、脊髓管和脑膜汇集而来,是淋巴液的一种,具有保护脑组织、代谢废物、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脑脊液的鉴别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有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观察脑脊液颜色正常的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存在疾病时,它的颜色就会改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血性脑脊液:颜色为鲜红或暗红色,常见于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2.黄色或黄绿色脑脊液: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结核、颅内化脓性病变等疾病。
3.乳白色或浑浊的脑脊液:常见于脑膜炎、脑脓肿等疾病。
4.淡黄色或甜菜红色脑脊液:常见于高蛋白脑脊液综合征、结缔组织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
二、观察脑脊液浑浊度正常的脑脊液是清澈透明的,如果出现浑浊现象,就说明存在疾病。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菌落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常伴有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和白细胞增多。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较高,常伴有蛋白质含量增加和糖含量降低。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浑浊度高,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脓性渗出物。
4.肿瘤性脑脊液:脑脊液中含有肿瘤细胞、嗜酸性脂肪球等,浑浊度高。
三、测定脑脊液糖、蛋白等指标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糖含量和蛋白含量都比较稳定,但当存在疾病时,它们的含量就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3.霍乱性脑膜炎:脑脊液的糖含量明显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增加。
4.颅内肿瘤: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观察脑脊液颜色、浑浊度和糖、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能够初步确定脑脊液异常的病理情况。
但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来判断,不能只依赖单一指标的结果。
第二篇:脑脊液最简单鉴别方法脑脊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液,它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病理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一、CNS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高达IOoO—2000X106/1,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5g∕1,甚至可达10g∕1°葡萄糖浓度常在20—50m g∕d1之间。
2、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有时呈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增高。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1,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2g∕1,如有梗阻更高。
葡萄糖浓度多<50mg∕d1,常显著降低。
3、病毒性脑膜-脑炎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增多,通常10—500X106/1。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通常V1g/1。
葡萄糖浓度正常或轻度降低。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IoOX1OW1,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升高而细胞数正常;病初CSF蛋白正常,在第一周末蛋白水平升高,临床症状稳定后蛋白仍可继续升高,发病后3〜6周达高峰,迁延不愈患者CSF蛋白可高达20g∕1,是神经根病变导致根袖吸收蛋白障碍。
白细胞计数一般〈10X106/1。
CSF及外周血可检出寡克隆带,但不完全相同,提示部分Ig为鞘内合成,说明与免疫相关。
脑脊液常规检查
(1)微混: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溃)。 (2)米汤样(脓性):化脓性脑膜炎。 (3)毛玻璃状: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24h,液面上有白絮状薄膜形成、取出涂 片,干燥固定后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 (4)凝块:麻痹性痴性痴呆、脑脊髓灰质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 (5)黄色凝块:脊髓肿瘤晚期。 (6)凝固:蛛网膜下腔阻塞(肿瘤、椎骨脓肿、炎症性粘连)。
采集过后立即送检,
脑脊液采集检查为 何顺序一定是第一 管做细菌学,第二管 做生化检验,第三管 是细胞分类 呢????
2019/3/29
8
主要是在穿刺操作中穿刺 针通过组织时有组织损伤,损 伤的组织和组织液污染穿刺针 和附近脑脊液,可能对生化及 细胞学检查有影响,而对细菌 学检查影响较小,第一管抽取 脑积液过程也就冲刷了穿刺针 以减少对生化及细胞学检查的 影响。 实验室检查影响因素很多, 我们应该注意每一个的环节, 尽可能的减少误差,提高结果 的准确度,以免干扰临床思维。
2.葡萄糖(Glucose)检查
参考值 2.5~4.5mmol/L(正常情况下是人血糖水平的2/3)
正常脑脊液中葡萄糖与血液中葡萄糖呈恒定的比值,过去认为 是由于血脑屏障可以通透葡萄糖所致;后来认识到这种通透并
不是简单的弥散,而是膜转运,称为携带运转或携带弥散。脑
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①血液葡萄糖的浓度; ②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③脑脊液中葡萄糖的酵解程度; ④携带运转系统的功能。
( 2 )试剂与标本的比例 10 ∶1 先加试剂煮沸后无颜色改变再加标本, 以免试剂质量影响实验结果,确保实验质量。
3.氯化物(Chloride)检查
体液参考范围
体液参考范围一、概述体液是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胸膜腔液、腹腔液、关节液等。
体液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如运输营养物质、调节体温、维持酸碱平衡等。
体液参考范围是指正常人体内各种体液的生理参数范围,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体液参考范围的类型及各类体液参考范围的具体内容。
二、体液参考范围的类型1.血液参考范围: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体液之一,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废物和毒素等作用。
血液参考范围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沉、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尿液参考范围:尿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物之一,主要由肾脏产生。
尿液参考范围包括尿量、尿比重、尿液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
3.脑脊液参考范围:脑脊液是包围并保护大脑和脊髓的透明液体。
脑脊液参考范围包括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质、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有助于评估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状况。
4.关节液参考范围:关节液是填充关节腔的透明液体,具有润滑关节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
关节液参考范围包括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关节液葡萄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有助于评估关节健康状况。
三、各类体液参考范围的具体内容血液参考范围的具体内容:●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4.5×10^12/L。
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导致贫血,增多则可能提示红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增多则可能提示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增多则可能提示血栓形成或慢性炎症。
脑脊液的正常值是多少
脑脊液的正常值是多少脑脊液是我们大脑的主要成分,它含有蛋白质、血液以及其他的物质,它的含量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是否正常,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对于脑脊液的正常值有一定的了解。
脑脊液的正常值是100毫升到150毫升,如果我们低于这个正常值,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引起脑瘫。
正常成年人的脑脊液约100-150毫升,其比重为1,呈弱碱性,不含红细胞,但每立方毫米中约含5个淋巴细胞。
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常要作腰椎穿刺吸取脑脊液检查,以协助诊断。
脑脊液的性状和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的代谢紊乱,将使脑脊液的性状和成分发生改变;若脑脊液的循环路径受阻,颅内压力将增高。
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脑脊液的检测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正常人由于血脑屏障完整,脑脊液内酶浓度比血清内酶浓度低;当颅脑损伤,颅内肿瘤或脑缺氧时,血脑屏障破坏,细胞膜通透性也有改变,使脑脊液内酶量增加,且不受蛋白总量、糖含量及细胞数的影响;主要与脑细胞坏死程度和细胞膜的损害程度有关。
使用特殊的脑脊液细胞离心沉淀器,将浓集于玻片上的细胞给以各种染色,还可细致观察到细胞的形态改变,大大提高了诊断效果,如嗜伊红细胞增高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提示脑脊液中有陈旧出血等。
此外,还可直接观察到肿瘤细胞和寄生虫卵等,以及对细胞进行免疫功能的研究。
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脑脊液正常值的介绍,我们应该都知道脑脊液多少才算正常的,但是我们要知道脑脊液的检查方法。
对于脑脊液的正常值,我们检查之后发现超过或者低于,它都是可能导致我们出现一些相关的脑疾病的。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
脑脊液化验检查结果分析有脑脊膜刺激症状者,怀疑有颅内出血者,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怀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二、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1)红色: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造成,如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引起。
穿刺损伤出血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后2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减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均早红色,离心后上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2)黄色:可因出血、梗阻、淤滞、黄疸等引起。
陈旧性蛛网膜下隙或脑室出血,由于红细胞破坏、溶解,出血4~8h即可出现黄色。
停止出血后,这种黄色仍可持续3周左右。
血清胆红素>256μmol/L,或脑脊液中胆红素>8.6μmol/L,可使脑脊液黄染。
椎管梗阻(如髓外肿瘤),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超过1.5 g/L时,颜色变黄,其黄色程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
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时,因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呈淡黄色或黄色。
(3)白色或灰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加所致,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褐色或黑色:常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应清晰透明。
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梅毒等疾病的脑脊液也可呈透明外观。
结核性脑膜炎常呈毛玻璃样浑浊;而化脓性脑膜炎常呈乳白色浑浊。
3.凝块或薄膜收集脑脊液于试管内,静置12~24h,正常脑脊液不形成薄膜、凝块和沉淀物。
若脑脊液内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质多于10g/L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1~2h即可形成凝块或沉淀物。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表面有纤维的网膜形成,取此膜涂片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蛛网膜下隙阻塞时,远端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 g/L,此时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三、脑脊液显微镜检查【参考值】成年人脑脊液内无红细胞。
儿童脑脊液的正常滴速
儿童脑脊液的正常滴速
脑脊液是维持颅内压的重要指标,而正常的脑脊液滴速是保证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因素。
在儿童中,脑脊液的正常滴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脑脊液生成和排泄机制与成人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儿童脑脊液的正常滴速,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儿童脑脊液的正常滴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
对于新生儿,由于大脑尚未完全发育,脑脊液的产生和排泄机制相对较弱,因此滴速相对较慢,一般在20~30毫升/分钟之间。
对于学龄儿童,脑脊液的产生和排泄机制逐渐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脊液的滴速也逐渐增加,一般在30~50毫升/分钟之间。
另外,儿童的体重也是影响脑脊液滴速的一个因素。
由于儿童的体重相对较轻,脊髓压力相对较高,因此脑脊液需要更快地流出以减轻脊髓压力。
相反,对于肥胖的儿童,由于脊髓压力相对较低,脑脊液滴速相对较慢,一般在20~30毫升/分钟之间。
除此之外,儿童的性别也是一个影响脑脊液滴速的因素。
研究表明,女婴的脑脊液滴速相对较快,一般在35~40毫升/分钟之间,而男婴的脑脊液滴速相对较慢,一般在25~35毫升/分钟之间。
除了上述因素外,儿童的年龄也是一个影响脑脊液滴速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脊液的滴速也逐渐增加,一般在35~45毫升/分钟之间。
总之,儿童脑脊液的正常滴速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脑脊液滴速在正常范围内,从而维持颅内压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脑脊液检查正常指标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4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新生儿:(0-30)×106/L。
儿童:(0-15)×106/L;[临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
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 81、蛋白定量[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
[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
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等,其蛋白质含量可在1.0g/L以上;3(脑软化、肿瘤、退行性病变等,脑脊液蛋白可增至0.25-0.8g/L。
4(多发性神经根炎、浆液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麻痹性痴呆、脑溢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等脑脊液蛋白亦增加。
2、蛋白电泳[正常参考值]前白蛋白:0.03-0.07; 白蛋白:0.51-0.63;α-球蛋白:0.06-0.08; α-球蛋白:0.06-0.10; 12β-球蛋白:0.14-0.19; γ-球蛋白:0.06-0.10。
[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舞蹈症、帕金森病、手足徐动症等;前白蛋白减少常见于脑膜炎。
2(白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白蛋白减少见于脑外伤急性期。
3(α-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膜炎、脑脊髓灰质炎等。
14(α-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肿瘤、转移癌、胶质瘤等。
25(β-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某些退行性变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
6(γ-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脑胶质瘤、重症脑外伤、癫痫、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症、脑部感染、周围神经炎等。
3、葡萄糖定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2.8-4.5mmol/L:儿童:3.1-4.4mmol/1; 婴儿:3.9-5.0mmol/L。
[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4、氯化物测定[正常参考值]成入:120-132mmol/L;儿童:111-123mmol/L; 婴儿:110-122mmol/L。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
2(减低: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
病毒性脑炎、脑脓肿、脊髓灰质炎、中毒性脑炎、脑肿瘤等,氯化物含量稍低或无显著变化。
三、酶学与免疫学测定: 1、脑脊液酶学测定[正常参考值]转氨酶(ALT、AST):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2;乳酸脱氢酶(LDH);约为血清酶活性的1/10;磷酸肌酸激酶(CPK):低于血清酶活性。
[临床意义]1(ALT、AST活性增高:常见于脑梗塞、脑萎缩、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癌等。
2(LDH活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瘤及脱髓鞘病等有脑组织坏死时。
3(CPK活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性脑积水、继发性癫痫、多发性硬化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水肿、脑供血不足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脑肿瘤等。
2[正常参考值]IgG:10-40mg/L; IgA:0-6mg/L;IgM:0-13mg/L; IgE:极少量。
[临床意义]1(IgG增高:常见于神经梅毒、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小舞蹈病、神经系统肿瘤。
2(IgA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等。
3(IgM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4(IgE增高:常见于脑寄生虫病等。
四、其他测定:1、压力测定[正常参考值] 病人取测卧位时测定:成人:0.69-1.97kPa;儿童:0.69-1.96kPa; 婴儿:0.29-0.78kPa。
[临床意义]1(压力增高见于:(1)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2)颅内非炎症性病变: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肿瘤、脑脓肿(未破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癫痫大发作、铅中毒性脑病等。
(3)颅外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4)其他因素:咳嗽、喷嚏、压腹、哭泣、深呼吸时等。
2(压力降低见于:(1)脑脊液循环受阻:枕大区阻塞、脊髓压迫症、脊髓蛛网膜下腔粘连、硬膜下血肿。
(2)脑脊液流失过多:颅脑损伤后脑脊液漏、短期内多次放脑脊液、持续性脑室引流。
(3)脑脊液分泌减少。
(4)不明原因的颅内压降低(低颅压症候群)。
(5)穿刺针头不完全在椎管内。
2、比重测定[正常参考值] 1.005-1.009。
[临床意义] 脑脊液比重增高常见于脑系炎症、肿瘤、出血性脑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3、酸碱度及气体张力测定[正常参考值]pH:7.28-7.32; HCO3-:22mmol/L;Po2:5.3-5.9KPa; PCO2:5.9-6.7kPa。
[临床意义]1(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糖尿病昏迷、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pH值常减低。
2(急性脑梗塞时,脑脊液pH值及PO2降低,而乳酸升高,对判断脑缺氧、代谢和脑血流有帮助。
4、色氨酸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均可出现阳性反应。
凡外观为无色透明的脑脊液,本试验阳性,则多为结核性脑膜炎。
5、乳酸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0-2.8mmol/L。
[临床意义]脑脊液乳酸含量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低碳酸血症、脑积水、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脑脓肿、急性脑梗塞、脑死亡等。
6、谷氨酰胺测定[正常参考值]0.41-1.61mmol/L。
[临床意义] 脑脊液谷氨酰胺增高常见于肝硬化晚期,进入肝昏迷期时可高达3.4mmol/L,出血性脑膜炎呈轻度增高.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某信鸽协会会员,低热、咳嗽、咯粘液痰3月余。
因咳嗽加重并头痛、恶心2天入院。
体检:T38.6?.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
胸部X 线摄片见双肺散在粟粒性病灶。
查WBC:10.6X109/L,中性0.56,淋巴0.44,血沉52mm/h,痰涂片检苗无阳性发现。
诊断及治疗原发性肺结核。
给与链霉索、异烟肼、利福平、静脉输液及对症治疗。
第6天病情加重,高热、抽搐,频烦呕吐,意识不清。
体检:T39.5?,颈亢,双肺有痰鸣音,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脑压3.04kPa,细胞数120x106/L,糖1.2mmol/L,氯化物106mmol/L。
蛋白1.1g/L,CSF涂片墨汁染色隐球菌阳性。
修正诊断及治疗隐球菌性肺炎;2隐球菌性脑膜炎。
停用抗痨药物,加用两性霉索B静滴,5一氟胞嘧啶、制霉菌素口服。
1周后旋及CSF培养均分离出新型隐球菌,住院12周,痊愈出院。
病例讨论隐球菌可见于世界各地,在牛奶、鸽粪中均曾发现,但临床病倒少见,罕有报道。
且本病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多隐袭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初诊多考虑为常见病。
本病系新型隐球菌经呼吸道吸入肺而感染,当病变局限于肺内时,其呼吸道症状多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