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教学实录与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集体舞《田纳西摇摆舞》教学实录与点评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感受和表现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借助简单的节奏型,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并在游戏情境中,建构完整的舞蹈结构。
3、享受集体舞蹈中探索、交流、变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集体舞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幼儿有初步的游戏经验:老狼游戏;照镜子游戏;领头人游戏。
4、手腕花人手一个:一半幼儿戴黄腕花,另一半幼儿戴红腕花。
5、活动室内的椅子排放成圆形,椅子之间有一定距离,便于幼儿进出。
活动过程:
1、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引领下,听音乐玩“老狼游戏”进场。
(1)老师和幼儿在活动室外,相互牵手,呈链状队形。老师扮演“老狼”的角色,先向前跑动,后突然回头。老师回头时,全体幼儿便迅速停止跑动,手牵手静止不动。
动作结构为:
3 1 1 1 6 1 5 0 | 1 1 6 5 2 3 2 0 |……
××××× 0 0 | ××××× 0 0 |……
跑跑跑跑停,跑跑跑跑停……
(2)在音乐声中,老师和幼儿牵手以上述游戏进场。随着进场人数的逐渐增加,原先的链状队形演变为单圈队形:全体幼儿和老师面向圈上绕椅子玩“老狼游戏”。
(3)全体牵手面向圆心,继续随乐玩上述游戏。
(4)老师暗示幼儿松开各自拉着的手,边继续随乐动作边进入由椅子围成的圈内,散点站立。老师背对幼儿,继续带领幼儿游戏,同时提醒幼儿看到老师回头便要摆个造型不动。(5)音乐结束时,老师提醒幼儿任意找一椅子坐下。老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
(此处,老师巧妙地将“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迁移到了入场动作中。这一方面使得单纯的进场环节增添了有趣的游戏成分,另一方面可使幼儿在反复的操练过程中,感受基本的节奏型,熟悉基本的动作模式,从而使幼儿在后续的两两合作舞蹈中,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人际交流,并同时享受因人际交流而带来的快乐。)
2、老师:刚才听着音乐玩“老狼游戏”的时候,心理感觉怎么样?
大部分幼儿:很好玩。
老师:这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幼儿:很欢快……很跳跃……很快乐……
3、老师:这次,我们来玩个“照镜子”的游戏,我来当领头人,看我做什么动作?
音乐起。老师随乐反复做“拍(手),拍(手),扭一扭”的动作。
动作结构为:
3 1 1 1 6 1 5 0 | 1 1 6 5 2 3 2 0 |……
××××× | ××××× |……
拍拍扭一扭,拍拍扭一扭……
全体幼儿站在各自的椅子前,面向圆心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拍,扭一扭。
4、老师: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
全体幼儿:拍手!
幼儿1:拍了两次手。
老师肯定了上述幼儿的回答,并进一步强化该动作模式:我是先拍拍,再扭一扭的。
(老师借助“照镜子”的游戏,将预设的动作模式直接告知了幼儿。)
5、老师:我们可以先拍拍,再扭一扭,还可以先做什么动作,再扭一扭呢?
幼儿2:拍拍肩。
幼儿3:拍拍头。
幼儿4:拍拍膝盖。
老师对上述幼儿的回答均用动作并伴随语言朗诵进行了反馈。如:拍(肩)、拍(肩),扭一扭。
(幼儿受老师动作的启发,依次创编出拍肩、拍头、拍膝盖等动作,看似多样,但其实这种拘泥于拍打身体部位的“发明创造”仅属于低水平的创造性行为:有流畅、少变通、无独创。因此,一个高明的老师还应通过提供问题或回忆线索来帮助幼儿挖掘新的创造资源。)6、老师:除了拍,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再想一个其他的动作!
幼儿5、6、7分别创编出跳跃、打响指和耸肩的动作。
老师对上述幼儿的创编动作均给予了肯定,且边模仿其动作边伴以语言朗诵:跳、跳,扭一扭;打,打,扭一扭;耸、耸,扭一扭。全体幼儿模仿上述动作。
7、老师:这次我们把晨间玩过的游戏编到舞蹈里面。
老师边示范拍球的动作边语言朗诵:拍(球),拍(球),扭一扭。
老师:除了排球,还有什么动作?
幼儿8:跳绳。
老师肯定其回答:跳(绳),跳(绳),扭一扭。
(老师要求幼儿严格地按照固定的动作结构要素--“×,×,扭一扭”创编动作,体现了开放与封闭和谐统一的教学思路,其一方面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动作经验,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儿在经过一定的变式练习后,能自然积淀形成相应的动作模式,为快速适应后续的各种变化动作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8、老师;你们已经想出了很多动作。这次你们来做动作,我来找。我找到谁,谁就来当领头人。
老师: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你准备做的动作。你做的动作应该是“哒,哒,扭一扭”。
(先想好动作,再随乐表演。这使得幼儿的学习始终处在从容不迫的状态中。)
音乐起。幼儿坐在椅子上根据基本的动作模式――“×,×,扭一扭”随乐创编动作。老师绕椅子行走并观察幼儿的动作。一旦发现某幼儿创编出较好的动作,老师便反馈该幼儿的动作,并暗示其他幼儿模仿其动作。
9、老师:刚才一个小朋友想到了“蝴蝶飞”的动作,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就想到了“兔子跳”的动作。原来,小动物的动作也可以编到这个舞蹈中来。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小动物的动作?
幼儿9:小花猫(边说边做小猫叫的动作)。
老师和幼儿一起按基本的动作模式模仿小花猫的动作:叫、叫、扭一扭。
(借助固定的动作模式,进一步探索丰富的动作表达方式。)
10、老师:这次我们轮流来当领头人。我先当“领头人”,你们要跟谁学动作?
全体幼儿:王老师。
老师:然后就是(老师手指着身旁一幼儿)?
全体幼儿:×××!
老师:×××做完动作后,就轮到(老师按顺时针方向再往下指一幼儿)?
全体幼儿:××!
……
老师按此方法帮助幼儿理解轮流的概念,即一个接一个当领头人。
(可见,音乐活动同样可以实现各领域间的渗透,而且这还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和自然的领域渗透方式。)
11、老师:每个人想一个动作!先做一个动作,再扭一扭。听好音乐。每个动作做四次。
老师与身旁的幼儿(第二位领头人)轻声交流,了解其创编的动作。
12、老师:我是第一个领头人。请大家眼睛看着我。
老师(第一位领头人):刷,刷,扭一扭(刷牙的动作)。动作重复四遍(以下同)。
幼儿10(第二位领头人):啄,啄,扭一扭(小鸡啄米的动作)。
幼儿11(第三位领头人):跺,跺,扭一扭(跺脚的动作)。
幼儿12(第四位领头人):抓,抓,扭一扭(类似大灰狼扑向小动物的动作)。
幼儿13(第五位领头人):开,开,扭一扭(类似开花的动作)。
幼儿14(第六位领头人):飞、飞,扭一扭(蝴蝶飞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逐个模仿领头人的动作。每当领头人做至第三遍动作时,老师便和下一位领头人轻声交流,帮助其明确自己要创编的动作,并在第四遍动作即将结束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要换动作啦!
(老师提前与领头人沟通,有助于领头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任务并做好相应的动作准备,避免因即兴表演产生反应焦虑和混乱。同样,老师的语言提醒也有效地阻断了幼儿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