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
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推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调研报告:文旅融合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文旅融合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XX文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与化工、建材、泵阀、农副产品深加工并列成为XX主导产业之一。
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助推。
下面就我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方向作出探讨。
一、存在问题1、资源不能统筹利用。
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属多个部门,存在交叉管理,管理缺乏活力,资源优势难以形成产品优势。
一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没有整体旅游规划、也没有整体旅游宣传推荐,更没有营销策略和监管体系,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文化元素未能渗入旅游元素、旅游元素也不能彰显XX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不能形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束缚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发展建设资金短缺。
多数景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和旅游企业投入,融资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县文旅产业做大做强的步伐。
3、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XX丰富的文化宝藏缺乏深度开发,文化旅游没有进入真正的产业化时代。
旅游产业项目推进缓慢,而更多的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无形性,例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X猿人遗址、国家级非遗—东路庐剧没有进行任何的产品和产业化开发。
二、下步工作方向1、深挖和州文化,讲好和州故事,输出和文化内涵。
首先汇集文化资源,XX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故事享誉全国。
从远古时期XX猿人遗址、乌江霸王祠、刘禹锡陋室、朱元璋点兵镇淮楼,还有喜雨亭、文昌塔。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提到“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历阳又称亚父城。
XX历史遗迹众多且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影响力颇大。
但是面对全国众多城市竞相在历史名人方面做文章的现状,XX的文化资源如何呈现异彩,需要费一番心思。
看省内案例,“六尺巷”位于桐城的西南,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遗迹与邻里谦让的故事相结合,使建于清代的六尺巷重焕生机。
为何普通的巷子能火起来,成为游客的目的地?因为它与主流价值观念相契合,依托历史文化底蕴,故事流传深远且受众广阔。
以六尺巷为主线贯穿发展始终,融入地方民俗等元素,整合景区、景点和历史遗存,集中展示六尺巷“和”文化与桐城士大夫文化,重点打造六尺巷片区“礼让”“包容”“和谐”教育基地,彰显六尺巷文化特色。
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助推县域旅游经济新发展
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助推县域旅游经济新发展韩晓【摘要】文章以全域旅游作为基础和立脚点,从分析其对于社会经济增长、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入手,得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结合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梳理出目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相关旅游配套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四大旅游观光区融合发展程度不够高,传统旅游景点缺乏新的内在吸引力\",旅游+\"三农发展模式需要深层次挖掘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地区实际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以及推动县域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给出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挖掘内在吸引力,为旅游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扩大对外宣传营销,提升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等三个方面的措施建议,旨在为当地旅游经济新的发展提出思路.【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经济;发展【作者】韩晓【作者单位】新疆奇台县委党校,新疆奇台 83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相对于传统旅游业而言,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和旅游发展模式。
在旅发[2015]182号文件《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之下,旅游成为一种全社会行为,它的对象、目的、形式、范围、影响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对于旅游的定位已经由传统的景点消费向文化消费提升,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旅游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在全域旅游的时代,发展旅游业要跳出景区看旅游,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区域看旅游。
1 奇台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1.1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引爆社会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 (7)1. 文旅融合的政策环境分析 (8)1.1 政策支持情况 (8)1.2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0)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 (11)2.1 融合模式探索 (12)2.2 融合服务创新实践 (13)2.3 融合成效评估 (15)三、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的典型案例分析 (16)1. 案例选取标准与方法 (18)2. 典型案例介绍 (18)3. 案例分析与启示 (20)四、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1. 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 (22)2.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23)3. 服务创新力度不足 (24)4. 融合机制不完善 (25)五、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优化对策建议 (26)1. 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 (27)1.1 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 (28)1.2 推动图书馆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合作 (30)2.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1)2.1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33)2.2 建立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33)3. 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35)3.1 鼓励开展文化旅游创意活动 (36)3.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37)4. 构建完善的融合机制 (38)4.1 明确融合目标与定位 (39)4.2 完善融合政策与规划 (40)六、结论与展望 (41)1. 研究总结 (42)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5)一、内容概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实践方面的现状以及优化对策。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领域所开展的主要实践活动,包括图书馆与旅游机构的合作、地方文献的挖掘与利用、文旅主题活动的举办等。
文章指出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融合程度不够深入、资源配置不均、缺乏专业人才等。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作者:刘倩玲梁碧容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焕新“三月三”节庆壮族传统文化时尚绽放,科技赋能创意发掘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跨境旅游与电商直播东盟合作路径再拓宽等新业态,推进文旅转型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广西文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旅游业态优势和特点,凸显文化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迎来一波复苏与发展的新高潮。
2023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8.4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0%。
2024年一季度,广西共接待游客2.37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1.76亿元,同比增长23.9%。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多种文旅新业态列入鼓励类。
截至2024年6月,广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培育“文旅+”十大类型新业态项目共计72个,激发“文旅+”动能,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跨产业融合亮点纷呈,开启文旅经济发展新篇章广西不断促进文旅与教育、康养、农林、交通、体育、电竞等产业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让众多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老树发新芽”的新景象,旅游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文旅业适时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文旅+教育”,研学旅游发展迅猛2023年以来,广西各部门有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共发布55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广西14个市各研学旅行景区及课程。
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方案策划书
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方案策划书目录一、前言 (2)1.1 背景分析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中国茶文化概述 (7)2.1 茶的起源与发展 (8)2.2 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9)2.3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 (10)三、茶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12)3.1 市场需求分析 (12)3.2 市场竞争分析 (14)3.3 市场发展趋势 (15)四、茶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6)4.1 茶文化体验产品 (18)4.2 茶艺表演产品 (19)4.3 茶道交流产品 (20)4.4 茶叶科普产品 (22)五、茶文化旅游路线规划 (23)5.1 主线路线设计 (24)5.2 活动线路安排 (25)5.3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26)六、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27)6.1 产品定价策略 (28)6.2 推广渠道选择 (30)6.3 客户关系管理 (31)七、茶文化旅游运营管理 (32)7.1 园区管理 (33)7.2 服务质量管理 (35)7.3 安全管理 (36)八、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37)8.1 生态环境保护 (39)8.2 文化传承与创新 (40)8.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1)九、结论与建议 (43)9.1 研究结论总结 (44)9.2 发展建议提出 (45)一、前言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体验。
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满足游客对茶文化的认知需求,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本方案旨在策划一套完整的中国茶文化旅游方案,包括茶园观光、茶叶加工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内容,以期为游客提供一个集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日期】2021.10.28•【字号】湖发改规划〔2021〕149号•【施行日期】202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湖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湖发改规划〔2021〕149号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三五"评估1.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依托湖州山水清远的独特景致,深入解码文化基因,紧紧抓住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好机遇和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直面市场和人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的发展之路,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综合贡献率不断提升。
过去五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16年的8752万人次、88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亿人次、1285亿元,旅游业成为我市第二个超千亿大产业。
2019年湖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2%,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综合贡献更加凸显。
二是旅游影响力明显增强。
旅游项目建设连续五年实现年度投资超百亿,龙之梦、慧心谷、云上草原、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一批旅游业标杆项目纷纷落户湖州,莫干山"洋家乐"、水口乡"上海村"两大特色民宿集聚区品牌享誉长三角,形成全域旅游的"安吉样本"和文旅融合的"南浔经验"、吴兴网红项目打卡热,"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旅游品牌全面打响。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摘要】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推动文旅融合,加强产业互动,打造特色产品,优化旅游环境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阐述了“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通过文旅融合,可以实现旅游业的跨界发展,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于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将助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将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推动旅游产业朝着更加绿色、智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文旅深度融合、内外兼修、推动、产业互动、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体验、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政策支持、助力、繁荣发展、重要趋势。
1. 引言1.1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当地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如何让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利用,成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推进“内外兼修”成为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
“内外兼修”意味着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特点,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只有通过“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促进文旅产业的发展,让游客在体验美景的也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推进“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体验,还能够促进区域文化经济的繁荣。
加强“内外兼修”在文旅融合中的推动力,助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也成为了当前文旅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 正文2.1 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内外兼修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推动文旅融合,实现内外兼修,意味着将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内外兼修是指旅游景区内部设施和服务的品质和水平要与景区外部环境和服务相匹配,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旅游产品体系。
探索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
探索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作者:冯学钢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7期【关键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甘肃省旅游信息数据中心统计,2024年3月1日—23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99万人次。
继淄博和哈尔滨出圈后,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因当地的麻辣烫在各大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榜。
2023年冬天,哈尔滨为全国乃至国际游客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旅大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哈尔滨创新文旅产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建设新机制,多部门协同全面“点燃”城市消费经济的一次地方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随着哈尔滨旅游爆火,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利用社交媒体“花式整活”。
河北、吉林文旅“听劝”式改名,河南、山西文旅深夜更新视频,内蒙古、重庆文旅请来明星代言……文旅部门卖力吆喝,热情展示大好河山、特色美食,内容更新频率之高、花样之多,让网友直呼“卷疯了”。
通过梳理各地文旅的有益经验,发现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做法:抢抓市场机遇,破立并举强内功;长期营销蓄力,抓住热点快速响应;文体商旅联动推陈出新,把“冷资源”做成“热产品”;全民营销热情服务,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行业监管先行一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地方资源与底蕴是文旅发展的“基线”,而跨界协同、精细服务等文化软实力可以拉高文旅经济发展的“上限”,给地方带来更多“高光时刻”。
事实上,文化和旅游要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打开思路,在更广层面、更多触点上实现大融合。
一方面,需要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不仅要重视地方文化遗产的活化呈現与游客体验质量,而且要做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正式制度等维度的展示与传播。
换言之,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应该是全方位的,是地方从过去到现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积淀而成的魅力。
这种魅力既会通过主—客文化差异效应体现,也会通过增进信任等渠道带来经济收益。
另一方面,需要加深对旅游本质和功能的认识。
推进XX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XX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如何依托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资源优势,挖掘新动能,提振文旅消费,快速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XX省“十大战略”的客观要求,更是XX市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必然选择。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注重顶层设计,树牢文旅融合新理念(一)聚焦核心要义,更新融合理念要树牢“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高质量文旅融合理念,从思想深处深刻认识到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旅游是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主动融”“深度融”“创新融”上发力。
(二)加强规划引领,坚持高位推动在已制定的现有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等专项规划的顶层设计,如出台《文旅融合视域下推进★★★★★★★★★★★★★★★★★★★★★★★★★★★★★★★★★★★★★★★★★★★★★★★★★★★★★★★★★★★★★★★★★★★★★★★★★★★★★★★★★★★★★★★★★★XX 市地方图书馆转型发展规划》《XX 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
二、加强精准定位,提质文旅融合新业态 (一)以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发展“美食+工业游” 建议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依托,打造以永达、飞天、春黎、淇花等企业为龙头,以畜禽肉调理食品、粮油精深加工、面点、预制菜肴、谷物脆片等为线上明珠的“美食之旅”工业游,借助永达100多种食品被列为航天员食品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线上微直播、线下打造专供参观“航天美食”流水线过程的形式,实现工业与旅游的碰撞融合。
(二)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升级发展“生态+康养游”要加快升级打造以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淇水诗苑、淇水樱花园、五岩山、西顶村和张家沟等为依托的高效优质自然生态康养游,特别是重点面向“银发人群”、亚健康人群和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人群打造旅居社交平台,以“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促进“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大健康”“大养生”有机融合,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览 (1)二、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 (2)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3)四、新质生产力对文化旅游业的影响 (5)1. 信息技术的应用 (6)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7)3. 其他技术的应用 (9)五、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10)1. 从劳动力到知识资本的转变 (11)2. 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协同发展的变化 (13)3. 从规模经济到个性化定制的转变 (14)六、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路径 (15)1.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7)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7)3. 推动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18)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及其与文化旅游业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维度,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场景和实践路径。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新质生产力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为我国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出发,分析政府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
结合国内外相关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国际视野出发,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参考。
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问题及假设 (4)1.4 研究方法 (4)2. 国内外旅游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5)2.1 全球旅游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7)2.2 中国旅游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8)2.3 旅游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0)3. 数字化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1)3.1 旅游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 (13)3.2 旅游服务模式数字化创新 (14)3.3 旅游消费行为数字化升级 (16)3.4 旅游景区数字化管理提升 (17)4. 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 (18)4.1 发挥数字技术核心作用 (19)4.1.1 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 (21)4.1.2 构建旅游数据共享体系 (22)4.1.3 推动数字旅游产业生态建设 (23)4.2 加强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5)4.2.1 培育数字化核心竞争力 (26)4.2.2 提升数字营销能力 (27)4.2.3 构建融合型运营模式 (28)4.3 优化旅游生态环境,促进共享发展 (30)4.3.1 完善数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1)4.3.2 强化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 (32)4.3.3 提升数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33)5. 结论与展望 (34)1. 内容概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游客的旅行方式,也推动了旅游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指出数字化技术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如在线旅游平台、虚拟旅游体验等。
研究详细阐述了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的具体路径,包括提升旅游服务效率、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培育新兴旅游业态等方面。
论文还探讨了数字化赋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鸿沟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调研报告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文化旅游强县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调研报告将围绕如何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展开,并探讨具体实行方案。
调研背景文化旅游强县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重要的方面,而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拉动旅游收入增长,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特定地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进行调研,可以更好地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实现加强文化旅游强县建设制定出实践性措施提供基础性研究。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某省市特定城市,针对该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了解当前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进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三种方法进行,结合数据分析和信息统计的方式,加深了对调研对象的了解。
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对游客进行调查,分析游客对该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评价,以及在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建议。
问卷采取了随机抽样方法,用 Excel 和 SPSS 对问卷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效结论。
实地调研调研团队和研究对象对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目睹实地发展情况,观察并了解现有的文化旅游建设和旅游服务体系。
实地调研采用现场观察、访谈和记录方式,整理数据结论。
专家访谈对该省市的文化旅游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文化旅游专家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访谈,了解政府文旅部门对于该市的文化旅游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获取更系统性更专业化的建设方案。
调研发现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该市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但是缺乏对这些资源的全面挖掘和利用。
游览线路的设置和景点的开发没有进行有效规划,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产品创新设计该市的文旅产品单一,旅游体验不够优质。
目前评价较高的景点和项目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新时期消费者对旅游旅行的体验和品质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录1. 城乡融合发展 (2)1.1 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 (3)1.1.1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5)1.1.2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6)1.1.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7)1.2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8)1.2.1 经济现代化 (10)1.2.2 政治现代化 (11)1.2.3 文化现代化 (12)1.2.4 社会现代化 (13)1.2.5 生态文明建设 (14)1.3 城乡融合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15)1.3.1 城乡差异与现代化的挑战 (16)1.3.2 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与策略 (17)1.4 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18)1.4.1 政策框架与目标 (19)1.4.2 典型案例分析 (20)1.4.3 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23)2.1 经济学视角 (24)2.2 社会学视角 (26)2.3 可持续发展视角 (27)2.4 政策科学视角 (28)3. 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29)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31)3.2 资源配置不均衡 (31)3.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3)3.4 城乡居民观念差异 (34)4.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35)4.1 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6)4.2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7)4.3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38)4.4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39)4.5 加快人才流动与培训 (40)1.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发展迅猛与农村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将相互促进,共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能够使一个地方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等活动,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从而刺激当地的商业活动和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多的需求。
一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往往会带动当地的酒店、餐馆、交通等行业的繁荣,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将相互促进,共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只有通过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内外兼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县域旅游发展思路
县域旅游发展思路在当今社会,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探讨了县域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旨在为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挖掘本地文化和历史资源县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本地的文化和历史资源。
要实现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可以通过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本地文化,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县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
为了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品质,县域需加大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需加强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提升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三、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县域旅游要想吸引更多游客,必须具备独特的特色和亮点。
可以开发和推出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特色农家乐、乡村民宿、农业体验游等,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本地独特的魅力,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加强旅游营销和推广县域旅游发展需要加强营销和推广工作,提升县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等方式,扩大县域旅游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五、加强人才培训与队伍建设县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还要鼓励本地青年投身县域旅游事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县域旅游业中。
结语县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为了实现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多种手段,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本文的思路和策略能够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文旅消费的新趋势
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文旅消费的新趋势作者:孙宁华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11期【关键词】文旅消费智慧旅游数字技术【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当前,世界经济动能不足、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加上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复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热,文旅消费呈现的良好发展势头,增添了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信心,有望形成良性循环的乘数效应,推动内需和整体经济持续向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文旅消费表现出以下崭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提升,消费的种类在增加,品质在提高,内涵在丰富,代表了诗和远方的文化旅游逐步成为普通民众的生活内容。
年轻一代更加偏爱融合文化、艺术、健身、娱乐、高科技为一体的“文旅+新业态”的主题文娱模式。
文旅消费结构向个性化、多样化升级。
比如,民宿旅游休闲把自然景观观赏与餐饮、露营、宠物养殖等活动融合起来,实现从单一的度假,向田园休闲、亲子、研学、康养等多向度旅游的深度转型,增加了对不同旅游群体的吸引力,是提振文旅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在大都市,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成为文旅活动常態。
“游玩+购物+美食”是城市购物广场的常见模式。
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人们对文旅产品供给也提出更高要求。
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亲子活动和交友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文旅+百业”或者“百业+文旅”可以延长产业链,带动景区人气,广开企业财源,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民群众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梁启东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
【年(卷),期】2024()5
【摘要】随着史上最热春节黄金周的落幕,全国各个地区的文旅数据相继公布。
东北三省一区共计接待游客1.1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6.43亿元。
无论是从接待游客数量,还是旅游综合收入来看,三省一区与2019年同期对比均有大幅度增长。
辽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均居榜首。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梁启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打造农旅融合黄金\"试验田\"——记宁波\"城市田园·欢乐乡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奋力打造文旅强县——清水县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聚焦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奋力打造以‘山水村夜’为
主体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4.平谷桃花节上“云”——北京平谷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乡村示范点5.武汉江夏乌龙泉:奋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文旅相关政策
2024年文旅相关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文旅相关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旅相关政策。
第一,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文化旅游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024年,国家将加大对文化遗产、历史古迹、传统村落等资源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管理规定,提高对违规开发、破坏性开发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第二,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国家将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加大对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打造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国家还将鼓励各地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场馆等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力度,提高这些场所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两者的紧密结合。
2024年,国家将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国家还将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文化旅游产业中。
第四,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
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202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诈误导等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还将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加强对文化旅游企业的信用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第五,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2024年,国家将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打破行业和区域的人才壁垒,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V1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南-V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而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国家软实力,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因此,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背景在21世纪初,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政策的支持,这些示范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二、建设目标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当地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多重效益。
三、建设内容1.文化创意和旅游活动同频共振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无缝对接起来,同时融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具体的做法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探索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游玩项目,比如传统民俗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等等。
2.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平台。
因此,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也要将目光放向国际市场,打造文化旅游大通道,推动国内与国际跨领域文化产业、旅游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3.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文化创意产品在整个文化产业当中,是比较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领域。
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可以使用文化创意产品作为依托,突显地方特色,提升地方形象,打造一些著名的文化名片。
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建设步骤1.做好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发展示范区,首先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划。
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条件,确定区域范围、发展方向、政策引导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特约记者张弘彦李云泽
十三五期间,武山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提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全方位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开启全域旅游崭新时代
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123456”目标体系,坚持“红、黄、蓝、绿、墨”多彩旅游发展思路,突出打造“祈福圣地·养生武山”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开发,以石窟特色、精品线路、产业配套和文化定位为重点,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
着力建设水帘洞和温泉两个大景区,抓好水帘洞地质公园、福田广场和福泽广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温泉度假村,将大草原纳入温泉大景区。
开发慈云寺、鲁班山等六个特色景区。
围绕“石窟文化、汤浴养生、绿色生态、观光农业”四大资源,做精做优4条旅游线路,积极创建水帘洞5A级景区,木梯寺和卧牛山森林公园2个4A级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5个3A级景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旅游道路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大景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积极争取洛门至温泉隧道畅通工程,建成洛门至水
帘洞景区、温泉至草川大草原、鸳鸯至木梯寺景区、山丹至卧牛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一级公路。
改造老君山、卧牛山森林公园,慈云寺等景区内旅游步道,不断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条件。
建成禅殿寺、铁笼山、鲁班山等景区道路,为景区开发提供交通保障。
逐步完善主交通至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开通旅游交通班线,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达能力。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导览标识、环卫设施、气象预警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水电通讯、应急救援、安全消防、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管理+营销”等模式,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探索发展网上观景、售票、宣传等新模式,促进各类旅游要素和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
培育旅游服务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在武山大道沿线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街,在县城规划建设购物城和旅游购物一条街,在洛门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在水帘洞、温泉度假村、木梯寺、卧牛山等景区高标准建设旅游购物商店。
加快宾馆饭店建设,全县星级饭店增加到12家以上,非星级饭店达到85家以上,餐饮日接待量达到6万人(次)以上,住宿1.5万人(次)以上,全县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开发旅游名优商品。
按照“研发市场化、设计独特化、制作精细化”要求,重点培育开发鸳鸯玉雕系列、祈福文化系列、民俗文化系列、书画系列、土特产系列等五大名优旅游商品。
在做好妙像弘福、祈福带、祈福牌和祈福扇等四类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祈福文化系列手工艺产品开发。
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重点开发石岭下彩陶、武术器械、旋鼓、刺绣、三编、三雕等民俗文化系列旅游商品。
在创新研发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提升鸳鸯玉雕、马力奇石、书画等系列旅游商品档次水平。
突出绿色生态特色,加大土榨油、黑毛猪、蔬菜、粉条等土特产系列商品的包装开发,做到每个旅游景区至少开发一种特色旅游商品。
深化旅游商品营销,加强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之间的产业协作,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商场超市、进宾馆饭店、进农家乐、进汽车站“五进”活动,不断提升武山旅游商品知名度。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以“十地五区域”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体验性旅游、田园观赏性旅游等乡村旅游。
在温泉大力发展“草原鸡”、“生态羊”餐饮品牌,突出开发滑雪、滑草、骑马、登山、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
在四门、龙台大力发展“冷水鱼”品牌,突出开发垂钓、烧烤、旋鼓、秦腔、山歌等民俗休闲活动。
以蔬菜产业为优势,在城关、洛门开发种菜、摘菜、炒菜等农耕体验活动。
依托周边旅游景区,在滩歌、马力、鸳鸯积极发展养殖业,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和娱乐等配套服务。
利用湿地和果业资源,在榆盘、咀头突出开发休闲、避暑、瓜果采摘等特色项目。
按照“一区一特色”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农家乐,争取全县建成旅游专业村10个以上,标准化农家乐300户以上,新增星级农家乐60户以上,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奏响文化旅游融合乐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武山将依托众多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搭建起一个宽广的舞台,让旅游“任其起舞、随心放歌”。
该县将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力挖掘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发展数字、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积极抓好国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属文物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和保护,推动滩歌古街保护开发。
抓好武山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武山旋鼓、玉雕、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武山书画、柳编等传统产业化发展。
积极扶持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建成铁笼山文化旅游影视基地。
扶持鼓励更多民营资本投资创办新型文化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文化艺术业、音像制品业、印刷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互联网服务业和歌舞娱乐服务业等综合型文化产业。
实施重点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推进文化与科技、体育融合发展。
抓好数字化产业和广播影视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管理,全面提升广电传播质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高自办节目受众面,努力实现自办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争武山秧歌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共建联动发展宽广舞台
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式大发展,必将给服务业带来蓬勃生机,“十三五”期间,
该县在着力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服务业也将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搭乘这趟“快速列车”,带动全县各行业实现联合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促进健康、养老、现代保险等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消除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全县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功能,引导、撬动金融信贷资金投入,培育信息中介、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健康养老、旅游融合等新兴服务市场,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向高端化发展。
鼓励利用工矿企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积极兴办现代物流、售后服务、金融信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家政安保、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
不断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逐步增加政府采购的类别和数量。
到2020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36.3亿元,年均增长10%,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力争达到65%以上,使服务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武山旅游产业发展“123456”体系
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全省旅游强县。
建设两个大景区:水帘洞大景区、温泉大景区。
创建三个标准化自驾游营地:草川大草原、龙台慈云寺、滩歌卧牛山。
打造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祈福文化精品线、汤浴养生精品线、生态休闲精品线、乡村旅游精品线。
培育五大系列名优旅游商品:鸳鸯玉系列、祈福文化系列、民俗文化系列、书画系列、土特产系列。
新增60个星级农家乐。
武山“十三五”旅游发展布局
两大景区:水帘洞大景区、温泉大景区。
六个特色景区:在巩固提升木梯寺石窟、卧牛山森林公园3A级景区质量基础上,力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抓好老君山森林公园、蔬菜科技示范园国家3A级景区创建;把木梯寺开发成“天水百里石窟走廊”特色鲜明的精品景区;把卧牛山、老君山开发成生态休闲景区;依托森林资源,开发慈云寺景区天然氧吧、动物园和植物园;以鲁班山地貌奇观、山水画廊、深山峡谷为特色,开发丹霞地质公园。
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以水帘洞、木梯寺、禅殿寺石窟为主,打造石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温泉度假村、大草原为主,打造度假养生旅游精品线路;以卧牛山森林公园、老君山森林公园、慈云寺景区为主,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以蔬菜科技园、洛门牟坪矮化密植苹果基地,龙台冷水渔业养殖、油菜花基地,咀头高山大樱桃、苹果基地为主,打造乡村农业观光旅游精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