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县域经济新引擎

特约记者张弘彦李云泽

十三五期间,武山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提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全方位发展壮大,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开启全域旅游崭新时代

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全县旅游产业发展“123456”目标体系,坚持“红、黄、蓝、绿、墨”多彩旅游发展思路,突出打造“祈福圣地·养生武山”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开发,以石窟特色、精品线路、产业配套和文化定位为重点,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修编。着力建设水帘洞和温泉两个大景区,抓好水帘洞地质公园、福田广场和福泽广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温泉度假村,将大草原纳入温泉大景区。开发慈云寺、鲁班山等六个特色景区。围绕“石窟文化、汤浴养生、绿色生态、观光农业”四大资源,做精做优4条旅游线路,积极创建水帘洞5A级景区,木梯寺和卧牛山森林公园2个4A级景区,老君山森林公园、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等5个3A级景区。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旅游道路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各大景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争取洛门至温泉隧道畅通工程,建成洛门至水

帘洞景区、温泉至草川大草原、鸳鸯至木梯寺景区、山丹至卧牛山森林公园等旅游一级公路。改造老君山、卧牛山森林公园,慈云寺等景区内旅游步道,不断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建成禅殿寺、铁笼山、鲁班山等景区道路,为景区开发提供交通保障。逐步完善主交通至景区的旅游交通标识,开通旅游交通班线,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达能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景区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导览标识、环卫设施、气象预警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水电通讯、应急救援、安全消防、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管理+营销”等模式,改革景区管理体制,探索发展网上观景、售票、宣传等新模式,促进各类旅游要素和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

培育旅游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在武山大道沿线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街,在县城规划建设购物城和旅游购物一条街,在洛门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在水帘洞、温泉度假村、木梯寺、卧牛山等景区高标准建设旅游购物商店。加快宾馆饭店建设,全县星级饭店增加到12家以上,非星级饭店达到85家以上,餐饮日接待量达到6万人(次)以上,住宿1.5万人(次)以上,全县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开发旅游名优商品。按照“研发市场化、设计独特化、制作精细化”要求,重点培育开发鸳鸯玉雕系列、祈福文化系列、民俗文化系列、书画系列、土特产系列等五大名优旅游商品。在做好妙像弘福、祈福带、祈福牌和祈福扇等四类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祈福文化系列手工艺产品开发。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重点开发石岭下彩陶、武术器械、旋鼓、刺绣、三编、三雕等民俗文化系列旅游商品。在创新研发上下大功夫,进一步提升鸳鸯玉雕、马力奇石、书画等系列旅游商品档次水平。突出绿色生态特色,加大土榨油、黑毛猪、蔬菜、粉条等土特产系列商品的包装开发,做到每个旅游景区至少开发一种特色旅游商品。深化旅游商品营销,加强景区、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之间的产业协作,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商品进景区、进商场超市、进宾馆饭店、进农家乐、进汽车站“五进”活动,不断提升武山旅游商品知名度。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十地五区域”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体验性旅游、田园观赏性旅游等乡村旅游。在温泉大力发展“草原鸡”、“生态羊”餐饮品牌,突出开发滑雪、滑草、骑马、登山、篝火晚会等娱乐活动。在四门、龙台大力发展“冷水鱼”品牌,突出开发垂钓、烧烤、旋鼓、秦腔、山歌等民俗休闲活动。以蔬菜产业为优势,在城关、洛门开发种菜、摘菜、炒菜等农耕体验活动。依托周边旅游景区,在滩歌、马力、鸳鸯积极发展养殖业,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休闲和娱乐等配套服务。利用湿地和果业资源,在榆盘、咀头突出开发休闲、避暑、瓜果采摘等特色项目。按照“一区一特色”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特色农家乐,争取全县建成旅游专业村10个以上,标准化农家乐300户以上,新增星级农家乐60户以上,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奏响文化旅游融合乐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武山将依托众多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搭建起一个宽广的舞台,让旅游“任其起舞、随心放歌”。

该县将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力挖掘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发展数字、创意等现代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全国武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积极抓好国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属文物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和保护,推动滩歌古街保护开发。抓好武山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武山旋鼓、玉雕、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武山书画、柳编等传统产业化发展。

积极扶持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建成铁笼山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扶持鼓励更多民营资本投资创办新型文化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文化艺术业、音像制品业、印刷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互联网服务业和歌舞娱乐服务业等综合型文化产业。实施重点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推进文化与科技、体育融合发展。

抓好数字化产业和广播影视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管理,全面提升广电传播质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高自办节目受众面,努力实现自办节目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争武山秧歌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共建联动发展宽广舞台

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式大发展,必将给服务业带来蓬勃生机,“十三五”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