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200(3)B 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M
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②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③优点: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④不同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特点:
地形类型高度地面起伏状况
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500米以上起伏大
丘陵500米以下起伏和缓
盆地不固定中间低,四周高
平原200米以下起伏小【例2】下列关于不同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解析:平原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不是很高,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山地海拔高,起伏大;高原海拔高,起伏较小。
答案:B
基础知识三、地形剖面图
(1)定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例3】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A.a B.b C.c D.d
(2)优点: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
(3)绘制步骤如下:
①根据需要确定剖面线,如上图中的直线AB。
②确定比例尺: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图上方向的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③量出剖面线与不同等高线的相交点间的相对位置,并读出其海拔。
④在剖面图上画出相应的点,各点的水平位置及海拔必须与上一步所确定的点相对应。
⑤把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表示地形起伏情况。
(2)在图乙中画出图甲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图甲图乙
解析: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b点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低值凸,为山脊。第(2)题,画地形剖面图时注意A点海拔在400~50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再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完成即可。
答案:(1)C
基本方法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2)山峰和盆地的等高线形状相同,都是闭合的曲线,但数值变化规律不同。山峰是“内高外低”,即越往里等高线的数值越大;盆地是“内【例4-1】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起伏越大
B.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起伏越大
C.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山顶
D.闭合等高线的中心一定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