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合集下载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以下七个教学环节来体会并实践这一教学思想的。

一、问题的预设在课前,老师把拟定好的预习提纲分发给学生(刚进行教学实践时,每节课前都发相应的预习提纲,使得学生理解并自觉地通过预设的问题带着思考去预习新课,一旦学生养成这一习惯后,教师就可不必每节课都发提纲,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养成主动的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参照提纲预习新课,同时鼓励学生尽量解决课后的练习题。

预习提纲是以问题的形式列出的,既有对以前相关知识的回顾,又有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设疑。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想通过自己的预习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种成就感。

同时也可使学生养成一个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的提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很正常。

要求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老师在课前首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作为老师上课的参考。

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提问题,或者提不出问题,再者,有了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等等,这都很正常。

这时老师不能急,可以帮助学生想问题,慢慢引导,使之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提出问题,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了。

这需要老师慢慢培养。

一般经过一至两个月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不解,这一点对老师上课内容的调整大有裨益,使教师在上课时能有的放矢。

三、问题的解决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把问题融入到练习中,也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

如果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老师可以当堂组织学生探究解答,如果是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在课下单独解决。

但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应及时地给学生解答或进行必要的解释。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方法分享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下面就分享一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和实践经验。

一、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又不能太过困难,导致学生望而生畏。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难度。

在选取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确保问题能够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形式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形式,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思维活动。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应用题等不同形式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思考和分析。

也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问题的形式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三、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布置任务,促使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建议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够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提倡批判性思维在实施问题教学法时,需要提倡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还要能够进行批判性评价和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培养学生克 服困难 的意 志和使学生树 立 学习的信心。在课堂教学 中, 应注意避免
“ 问而问” 无 的做法 。有 的教师为 了活跃 课堂气氛 , 常提 一些过于简单 的问题 , 经 让学生全 体 回答 。这样 表面看来 似乎是 学生全体参与 , 但实际上学生中有不少是 滥竽 充数的 , 是被动思维 的 , 这样 的提问 收益不大 。如“ 水可 以喝吗?”食盐有咸 “
二、 问题 的层 次 性
问题要具有延 伸性 , 即在问题 的情境 中既
有当前教学 的基本内容 ,又有 与之相关 的, 值得学生去回味 、 思考的内容 , 能营造
出一 种 “ 而 未 完 , 味 无穷 ” 完 意 的教 学 心理
在教学过程 中有的问题跨度太大 , 思
维 的层 次 性 不 明 显 , 易 使 学 生 的 思维 陷 容
主动欣赏的快乐。
( ) 听代 讲 感 悟 音 乐 二 以
自己的观点 , 有对音乐作 品的独特理解 。
因此 , 乐 教 师 不 能 一 手 包 办 , 还 学 生 音 要
学 生听音乐应该 贯穿于音乐欣 赏教 学的每一个环节之 中。在高 中音乐鉴赏 的课堂教学 中 ,音乐教师要 特别 注意让
旅游 经历 向其他 学生 介绍 草原 风景 ; 有 学生利用 自己已有 的知识 向大家介绍歌曲 作者;有学生试唱出歌 曲的主题旋律…… 之后, 我再 对学生所 说加 以补充 , 时 , 这 学生们听得很入神 , 兴趣也很浓 。在学生 了解了这个作 品之 后 ,我 弹奏歌 曲的第

的熏陶 , 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问题 就 能 大 大 提 高教 学 效 率 。 ( 编 责 王此 不 少 学 生 整
主题 , 让学生 用“ ” 着 哼唱这一 主 啊 跟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公司,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一)呈现问题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二)组建小组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

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负责设计实验,口才好的学生负责在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

在中职以大班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分组的策略一般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等方式。

而具体采用何种分组方式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的调整。

(三)制定解决问题计划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四)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

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方案

问题教学法问题设计方案

一、背景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实施步骤1. 问题设计(1)确定问题主题: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个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主题。

(2)问题分解: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以便学生逐步探究。

(3)问题难度分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难度级别。

2. 教学实施(1)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探究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展示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结果评价: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和创新性。

四、问题设计方案举例主题:光的传播问题分解:1. 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3. 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4. 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问题难度分级:初级:光是如何传播的?中级: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高级: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教学实施:1.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光的传播现象。

2. 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3. 展示阶段:每组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4. 拓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问题教学法浅析心得体会

问题教学法浅析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问题教学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对问题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

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成长。

2. 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实践。

问题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 强调合作。

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探究。

在问题情境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

3. 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强化实践应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不足,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问题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

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

“问题教学法”课堂模式一·核心理念是:以优化课堂为宗旨,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努力体现“五化”、即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问题简约化多个问题少量化抽象问题趣味化理论问题生活化二·总体构想“问题教学法”可概括为“三问三议一测”。

通过“三问”形成问题,通过三次提问呈现问题,通过“三议”解决问题,通过“一测”整理问题,检查效果,加深巩固。

“三问”有两层含义:1、问题的形成要通过问教材、问教师、问学生完成。

(所有问题的形成都要考虑教材有什么要求,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不容易掌握,以什么方式掌握;教师应该要求什么,教师擅长的方法是哪一种,教师有哪些教学策略,教师该怎样预设问题,如何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学生的状况,学生对教材内容能够掌握的上限和下限,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会存在哪些困难等。

(总之,教材要求什么——教师的策略是什么——-学生能掌握什么,是设计教学问题的依据,也是设计问题呈现方式的依据。

)2、问题的提出分为三个阶段:小组提出问题;(小组成员每人至少形成并提出一个问题)全班提出问题;(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同学讨论基础上教师提出更切近教材核心、重点或由教材延伸出的更有难度的问题,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在前面讨论基础上新生成的)“三议”指三次讨论:1.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各自提出的问题;(一般问题)2.全班在教师的组织下讨论各小组提交的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疑难问题)3..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

(更切近教材或由教材延伸的问题,较难问题)“一测”指课堂检测:问题可大可小,可多可少;采用试题形式;以学生自己制题,同学互相检测为主。

三·课堂结构【辅助环节】问题情境创设;(导入,1——3分钟)1、(小组内)预习、质疑、讨论;(10分钟左右)2、(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质疑、讨论;(10分钟左右)3、(教师)提出问题,全班讨论;(10分钟左右)4、(考考你、难难你)学生制题、互相检测;(5分钟左右)【辅助环节】(教师组织)小结。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心得体会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心得体会

“问题教课法”在教课中实行心得领会一、“情境——问题”教课法情境问题教课学习是教师从讲堂教课的需要出发 , 创建典型情境 , 惹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启示思想 ,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 发现欲 , 产生认知矛盾 , 进而解决数学识题。

情境问题学习拥有问题性 , 开放性、研究性、主动性四个基本特点。

本文从心理学、认识论、数学教育理论三种不一样角度商讨了情境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讲堂教课中 , 情境问题教课可采纳随机进入式教课、支架式教课和抛锚式教课的基本学生学习:怀疑发问、自主合作研究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识题解决数学识题着重数学应(察看、分(研究、猜(求解、反(学做、学模式。

教师导学:启示引诱、改正解惑讲解此模式的核心:把“怀疑发问” 、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串于教课过程的全过程。

内在联系:创建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识题是核心,解决数学识题是目标,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二. “问题教课法”教课模式学生 : 思虑、察看、实验、研究、沟通思虑活动反省创建提出怀疑稳固问题链获取体验(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形成技术)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怀疑、组织、指引、合作、沟通问题教课法教课的一般模式图实行“问题教课法”教课,第一要理解“启示”的意义:依据教课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怀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由于:“疑——问——思——进!”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结出来的对于学习的真谛,只有在学生处于“愤” 、“悱”的状态下,教师赐予有针对性的“启” 、“发”,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启示”要点表此刻“问题教课法思想”上,比如:已学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何?有没有其余的方法呢?那样获取的结论靠谱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类方法您是怎么想到的?您依照什么说 .? 还有哪些门路?都理解清楚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打算如何去思虑?等等。

在这个教课模式中,创建能惹起学生踊跃思虑的情境是前提。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问题教学法的基本环节:一、提出问题在问题教学法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可以是来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科领域内的经典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引导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问候或引导语,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2.案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

3.情境: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析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为后续的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分析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分析问题。

2.教师讲解: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的背景、关键要素和解决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制定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包括需要收集哪些信息、采用哪些方法等。

三、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解决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引导: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2.演示: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对于一些需要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四、总结评价在解决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肯定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总结评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总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薛兴祥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08期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对于树立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讲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涵义、理论依据,并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探讨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学法;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B0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52-01新课程在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素质教育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范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从以下几点具体探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实施问题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存在的不足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固有的客观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克服,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来自行为习惯、社会资源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导致教师短期内无法克服,加大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问题教学法实施的难度。

一些急性子的教师大都喜欢直接将问题抛向学生,并短时间内就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致使学生没有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只注重于思考的速度从而不重视解决方案的质量。

还有一些性情温和缓慢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课程中,太过于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学习方面,所以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相互讨论,老师不参与其中,不能从中了解学生的不同思路与想法,最终将问题的答案公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辨自己思路的对错然后结束。

(二)学生在接受和适应问题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课程中仍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中心,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突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让很多学生都有所抗拒。

由于学生习惯于教师讲的模式,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中应用问题教学法中,他们刚开始会很感兴趣,但在几节课程之后他们就会懈怠,因为学生已经养成了懒惰的学习模式,不喜欢过多的探讨和交流,不满于教师反复提出问题的情境从而抱怨以及狂躁。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喜欢。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成教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

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1)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

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一般学生不能独立的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引导,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学。

问题式教学法创设疑问在先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哪些

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哪些

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哪些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哪些目录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概念2二、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功能2三、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3四、问题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3五、问题导向教学法实施案例5问题导向教学法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

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概念问题导向教学法,指的是将问题辨识的结构以及问题解决的结构作为学生研究基本要素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问题,指的是学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未知情境。

当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且无法观察得到的情境,或应对这一情境的手段与途径未知,或者无法将已知的相关手段或途径迁移到这一情境中,这时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功能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功用的载体与中心是问题,研究举动是围绕问题睁开的。

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讨的出发点。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应包罗两个方面的功用:1.问题本身就是要处理的工具。

2.问题本身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建构性思维的触发器。

因此,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目标除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三、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步调问题导向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一是分析教学内容;二是归纳形成问题;三是发布问题;四是分析问题;五是开发解决方案;六是评价解决方案。

前两部分有教师主导,结合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归纳形成导向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步骤都必须实施。

因为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时间,要尽可能减少或减轻风险、时间和成绩的压力,若一旦需要省略其中某个或某些步骤,则必须向学生说明未能实施的原因。

问题教学法的原则

问题教学法的原则

1、适时原则。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

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

2、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

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

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

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3、反馈强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

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兰州三十一中王沛贵长期以来,无论课堂中的提问还是课后问题的布置,往往是老师给予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问题予以解答,这似乎已成定式。

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难以从复杂的情境中剥离出问题。

我校所推行“问题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

“问题教学法”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反对教学过程与学生训练相脱离。

“问题教学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教师通过给予问题,让学生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有受挫感,并形成个体问题,这样,活动如何继续下去的问题就产生了;第二,一旦发现了问题,学生就要探索,并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第三,在独立思考受挫时,学生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个体问题上升为群体问题;第四,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后彻底分析了问题,最后形成解答;第五,学生分享解答及观点,并进一步提出新的激发性问题。

以上五个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关键性的因素:1、教师给予适当的问题。

教师给予的问题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形成新问题。

另一类则是驱动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的解答进行思考与判断,从而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上,就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独立拓展,从而确立自己的问题范围。

3、形成研究的一个共同体。

问题教学法不仅需要学生面对自己解答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和同伴一起去直面解答的过程,审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图下图所示:“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优化问题设计”,“问题教学法”的原则“问题简约”,“问题教学法”的目标是“启迪学生问题欲望”。

其具体要求为: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简约化;抽象问题趣味化;理论问题生活化。

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作者:张丽娜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问题教学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維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我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步: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也说:“指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的过程,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讨论问题讨论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

首先,设计的问题应符合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

这样的问题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这样的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其次,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

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三、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好的问题情景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设计良好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采用学生上台演示或讲解,体验角色转化,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等。

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误区及其要求

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误区及其要求

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误区及其要求作者:彭晓忠来源:《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3年第05期【摘要】许多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向学生多提问,由于问题提得欠科学或太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教学效果甚微。

本人就“问题教学法”存在的误区和要求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问题教学”就好像一把“双刃剑”,“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问题教学”的效果。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误区要求效果许多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要向学生多提问,由于问题提得欠科学或太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不高,教学效果甚微。

本人就“问题教学法”存在的误区和要求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1.“问题教学法”误区误区之一:由于问题太浅或太难,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问题浅是指完全无“认知冲突”,无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则又太难。

过分深奥的问题,同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如同小孩子摘苹果一样,树上的苹果很高,孩子即使跳得再高,离目标也还是很远,那么他就可能会对苹果失去信心。

误区之二:教师提问过多,又过分关注教学进度,失去了“问题教学”的应有作用,而且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讲解,大量地占去了学生读书、思考、作业以及体验、积累的时间。

我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为了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不分主次地进行“问题轰炸”,使学生失去了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陷入了迷惘和困惑的状态。

误区之三: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者也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问题本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问题的提出者或说拥有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判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

现在的“问题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或套路是:教师幻灯出示、书面提出或口头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先派代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番评价或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高孟菊
【摘要】基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师课堂问题设计和教师课堂交流的引导两个方面,论述运用“问题教学法”,要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围绕教学目标,集中设问,并以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方式提出和展开;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全体,采用层次丰富的组织方式,关注学生阅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探讨阅读教学语文
在本次国培过程中,全体学员调研了《香菱学诗》和《窃读记》两堂语文课,两位上课老师不约而同地都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即在导入新课后,教师板书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独立阅读后,通过对话交流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香菱学诗》所提问题: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在指点香菱学诗门径时讲了哪些方面?黛玉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特点?
4.香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香菱的三首诗有什么看法?
《窃读记》所提问题:
1.文中的窃读怎么理解?“我”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想尽办法窃读?怎么窃读的?
2.窃读给了“我”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3.如有机会面见作者、书店老板、店员,你想跟他们作怎样的
交流?作者某天签名售书,她可能怎么寄语读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两个老师问题的设计和全班交流组织形式,引导方式的差别,教学效果的高下差异,引发我们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问题的设计是阅读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
1.集中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问题教学法,以问题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问题是学生阅读的起点;解决问题,是学生阅读的终点:这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

因此,根据教学编排意图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并围绕这个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法高效与否的重要前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节选,文章内涵非常丰富,可以确定为教学内容的东西很多,而这篇课文的篇辐较长,所以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选择必须非常集中。

分析本课时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着眼点:第一题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第二、三题分别从学诗者和教诗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第四题则从小说教学的角度,归纳人物形象,同时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赏析诗歌。

四个问题,五个角度,把这篇文章隐含的教学内容几乎来了个全面展开,在短短的40分钟,学生是无法完成这些学习内容的,即使时间充分,由于这几个问题各自的指向不同,学生在阅读思考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蜻蜓点水,忙着在字里行间寻找可以敷衍老师的答案,不可能沉下心来,得到自己的阅读体验。

《窃读记》课例的几个问题,以“窃读”一线贯穿,从理解作者窃读的过程到窃读的感受,然后跳出课文,用
说话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窃读”的感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设计目的非常明确。

学生阅读时关注于一点,不断深入,利于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对文章的理解更深透,提高阅读效率。

2.问题展开的方式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关注的是这些问题是由谁来提出。

比较遗憾的是这两堂课的问题都是由老师导入新课后直接提出。

其实学生在看到文章标题,初步阅读课文后,他一定会有自己的阅读期待。

以学生的阅读期待作为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更能唤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学生不断地从文中找到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形成新的期待视野,在这个不断轮回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得到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也在主动质疑,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其次要关注的是问题的展开顺序。

问题展开的顺序要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要能不断撩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阅读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正如于漪老师在《谈谈课堂设计》一文中所说:“还得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环环紧扣,有起伏、有节奏地进行教学活动。

”问题的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展开顺序,吸引学生不断产生更高层次的阅读期待。

上述《香菱学诗》课例的几个问题,平铺展开,每个问题各指向一个方面,又在上课时即全部合盘托出,学生阅读时很难有自主体验的机会,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没有静下心来自我感悟的过程。

因此全班交流时,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
答,教师抽问的学生的回答,总让听课的人觉得学生和文章有隔膜。

《窃读记》的几个问题,虽然第一个问题稍嫌琐碎,但多数是学生期待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的顺序也是层层深入的,所以学生在阅读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兴趣盎然,回答问题时带着自己的读书体验和情感,融入文章之中,回答问题的质量较高。

二、教师在学生交流发言时的组织引导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1.交流发言的组织方式要层次丰富,关注学生全体
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形成自己最初的阅读视野,但这仅仅是学生的自我视野,这时需要教师组织多层次的交流活动,尽可能打开教师和每个学生的视野,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最初的自我视野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阅读视野,使全体学生得到提升。

所以,交流发言的组织形式要丰富,关注全体学生,充分保障每个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这是采用“问题教学法”获得教学高效的关键因素。

执教《香菱学诗》的老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一段时间后马上采用直接抽问的形式,教学对话多在老师和被抽问的学生之间展开,学生参与对话交流的人数有限。

由于交流的组织形式单一,被抽问学生的回答不能唤起其他同学的共鸣与争鸣,其他学生也很难融合到老师和被抽问的同学之间的谈话中去,也就不能形成新的阅读视野。

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

而执教《窃读记》的老师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后,首先组织了小组讨论,在学生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学对话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
间立体进行,全体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氛围很好,对文章的理解在层次丰富的教学对话中不断深入,下课时还有意犹未尽之感,教学效率较高。

2.教师的引导要关注学生阅读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满足于塞给学生一个备课时准备好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习惯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不可避免地在阅读过程中有认识肤浅或错误的地方。

这些地方,可能是由于文本本身的模糊性造成,也可能是文本中值得探究的矛盾的地方,也有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的不足,但不管怎样,这恰恰是学生获得提升的最好契机。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不着痕迹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新的探究过程中,不但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更从中领略到阅读的魅力,思维的魅力,习得阅读探究的方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执教《香菱学诗》的老师在抽问的学生回答不够正确时,采取的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且不说学生是不是真的懂得了老师的答案,就算是懂了,也不过是获得对文章内容本身的理解,没有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流于肤浅。

而执教《窃读记》的老师在学生发言后,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够准确,于是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的关键词,插入作者的背景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当学生回答空泛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文中事例来分析,并教会学生
回忆自己的读书体验,深入理解文本。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更提升了阅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验稿)》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对话”成为当前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

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问题教学法”。

教学的初衷,应该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师生对话,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更要当作一种以交流和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教学品质和精神,让学生在与文本、自己、老师、同学的丰富的真正的对话的过程中,通过自我视野与文本视野、他人视野的融合,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明海编.语文教学解释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