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合集下载

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和字母

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和字母

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和字母一、集中趋势指标1.1 平均数平均数就是把一堆数加起来再除以个数。

比如说咱们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把所有人的分数加起来除以总人数,得到的就是平均分数。

这能让咱们大概知道整体的水平咋样。

比如说这次考试,小明考了 80 分,小红考了 90 分,小刚考了 70 分,那平均成绩就是(80 + 90 + 70)÷ 3 = 80 分。

1.2 中位数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排好,最中间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要是数字个数是偶数,那就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比如说咱们几个好朋友的身高,从矮到高排,最中间那个人的身高就是中位数。

要是有 5 个人,中间那个就是中位数;要是有 6 个人,那就把第 3 个和第 4 个人的身高加起来除以 2 得到中位数。

二、离散程度指标2.1 极差极差就是一组数据里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比如说咱们看一周的气温,最高气温 30 度,最低气温 10 度,那极差就是 30 10 = 20 度。

极差越大,说明数据波动越大。

2.2 方差方差就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

先算每个数与平均数的差,再平方,加起来除以个数。

比如说咱们比投篮,投了几次,每个人每次的进球数和平均进球数有差距,算这个差距的平方和再除以投篮次数,就是方差。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

2.3 标准差标准差其实就是方差的平方根。

它和方差作用差不多,就是更直观一点。

比如还是投篮的例子,方差算出来挺大,那标准差也会大,就说明大家投篮的水平差异大。

三、相关关系指标3.1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的。

取值在 1 到 1 之间。

比如说身高和体重,一般是正相关,相关系数接近 1 ;而学习时间和玩游戏时间,通常是负相关,相关系数接近1 。

要是相关系数接近 0 ,就说明没啥线性关系。

3.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能帮咱们找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

比如说知道了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的一些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式子,能预测出学多长时间大概能考多少分。

企业统计月报表指标说明

企业统计月报表指标说明

企业统计月报表指标说明一、工业总产值1、指标解释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

2、计算原则(1)工业生产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将成千上万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工业产品和劳务进行同一量度相加的唯一标志。

因此,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均应包括在内,不能有所遗漏,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原则以企业最终产品计算产值,不允许在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亦即不能将工业企业一种产品的各生产环节,各个车间生产的产品价值简单相加,从而造成同一种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重复计算。

二、增加值1、指标解释增加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既包括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性服务生产部门。

2、核算方法:采用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本计算方法同样适合工业增加值的计算)(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得的全部报酬。

劳动者范围:既包括本企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从本企业单位获得报酬的临时人员,如冬季取暖临时聘用的锅炉工、临时搬运工等。

报酬的范围: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货币性收入,包括企业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收入,包括企业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还包括居民自产自用于生活消费的货物价值;三是企业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企业单位为劳动者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待业、退休、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另外,对个体活动来讲,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分开,在增加值计算时,这两部分一并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即除去所得税之外的其他所有税金之和(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差额)。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企业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等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指标说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指标说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指标说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份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说明:
1. 城市GDP:指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

2. 人口规模:指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可以了解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情况。

3. 城市化率:指城市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程度。

4.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

5. 消费水平:指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6. 教育水平:指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包括文化程度、学历等方面的指标。

7. 就业率:指城市的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反映了城市的就业情况。

8. 城市犯罪率:指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反映了城市的治安情况。

9.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噪音污染等方面的指标,反映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10.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方面的设施情况,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和差异,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

农户基本信息统计表指标解释

农户基本信息统计表指标解释

农户基本信息统计表的指标解释一、是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栏:1.贫困属性:3种。

分别是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选择其中一种)。

2.主要致贫原因: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二、健康状况栏:残疾:有证的登记残疾证号,没有证的按观察是否残疾登记(视力残疾证为红色封面,其它残疾证为绿色封面)。

三、医疗保障:1.五重医疗保障: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小额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

2.大病:全年住院累加自付费用达到大病报销的起付线的患者。

大病保险起付线原则上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

2017年针对于普通参合群众的大病起起付线为8000元,针对于贫困人口和11类医疗救助对象的大病起付线为3000元。

3.慢性病:高血压(Ⅱ、Ⅲ期),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有严重功能障碍),慢性中重度病毒性肝炎,癫痫,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活动性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脑瘫、瘫痪、血友病等。

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包括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障碍,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抗排治疗等。

4.重大疾病:儿童两病(先心病、急性白血病)、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重性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A、血友病B、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地中海贫血、老年性白内障、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儿童苯丙酮尿症等25种重大疾病。

四、低保金额:农村低保线是家庭人均纯收入3528元/年,农村低保金每人每月294元。

五、五保金额:五保供养金每人每月532元。

六、是否安全住房栏:房屋结构:砖混、土坯房、干打垒、纯木结构、土木结构。

城市基本情况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城市基本情况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城市基本情况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年末户籍人口 指本市每年12月31日24时按户籍登记情况统计的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 指年初、年底户籍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年末总户数 指每年12月31日24时的户籍登记情况统计的人口户数。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 指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域面积)。

建成区面积 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对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已经成片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一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几个连片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

因此建成区范围,一般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用地所达到的范围。

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指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居住用地 指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指报告期末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10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面积水资源总量 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工业废水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

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废气治理设施废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独立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浊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总质量。

工业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燃烧,还包括含硫矿石的冶炼或含硫酸、磷肥等生产的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总质量。

工业烟(粉)尘排放量 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烟尘及工业粉尘的总质量之和。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

统计学基本指标统计学基本指标是统计学中用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组常见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概括和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偏度和峰度。

一、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值。

它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之一。

平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

当数据集中趋势明显时,平均数的值会比较接近数据的中心。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排在中间位置的值。

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那个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中位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特别适用于存在离群值的数据集。

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重要特征。

当数据集中存在多个众数时,我们可以称之为多峰分布。

四、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一组数据分散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离散程度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离散程度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散程度,从而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偏度偏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度量。

正偏分布指数据的右尾较长,负偏分布指数据的左尾较长。

偏度为0表示数据分布对称。

通过偏度指标,我们可以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六、峰度峰度是一组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

正常分布的峰度为3,大于3表示峰态较高,小于3表示峰态较平。

峰度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从而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统计学基本指标是描述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通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

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计和评估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需要收集和分析一系列的主要统计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主要统计指标,并说明它们的填写说明。

1.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用于衡量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

在填写时,需要将各个子行业的产值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

2.建筑业从业人员:这个指标用于衡量建筑业的劳动力资源情况,包括企业员工和临时工的数量。

在填写时,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统计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并区分其类型,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普通劳动者等。

3.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建筑业发展和建设活动的重要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并汇总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包括土地购置费、房屋建筑和安装工程、工程设备购置等。

4.建筑业用电量:建筑业用电量是一个直观反映建筑业活动和需求的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各类建筑企业的用电量,并进行分类汇总,如居民建筑、商业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5.建筑业销售收入:建筑业销售收入是衡量建筑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和汇总建筑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包括建筑工程的合同总额、建筑材料的销售额等。

6.建筑业利润:建筑业利润是一个评估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的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建筑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入,计算出建筑业的利润情况,并以数字的形式进行填写。

7.建筑业质量问题数量:建筑业质量问题数量是一个用于反映建筑质量问题发生情况的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建筑企业所涉及的质量问题数量,并进行分类汇总,如施工质量、工程安全、环境污染等。

8.建筑业安全事故数量:建筑业安全事故数量是一个用于评估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指标。

在填写时,需要统计建筑企业的安全事故数量,并进行分类汇总,如人员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坍塌事故等。

以上是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一些常见统计指标及其填写说明。

统计学基本指标有哪些多选题大数据考试

统计学基本指标有哪些多选题大数据考试

统计学基本指标有哪些多选题大数据考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经常会使用一些分析指标或术语。

这些指标或术语在多选题大数据考试帮助我们打开思路,通过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度解读。

下面是数据统计分析常用的指标或术语。

1、平均数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全部数据累加除以数据个数。

它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

(1)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对比率数据的平均,并主要用于计算数据平均增长(变化)率。

(2)加权平均数:普通的算数平均数的权重相等,算数平均数是特殊的加权平均数(权重都是1)。

2、绝对数与相对数绝对数是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如GDP。

此外,绝对数也可以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增减变化。

相对数是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得到的数值,它是用以反映事物性质发展变化趋势的指标。

其中:相对数=比较数值(比数)/基础数值(基数)比数:与基数对比的指标数值基数:对比标准的指标数值3、百分比与百分点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率。

百分点是用以表达不同百分数之间的“算数差距"(即查)的单位。

用百分数表达其比例关系,用百分点表达其数值差距。

1个百分点即1%,表示构成的变动幅度不宜用百分数,而应该用百分点。

4、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

频数是绝对数,频率是相对数。

5、比例与比率比例与比率都是相对数。

比例是指总体中各部分的数值占全部数值的比重,通常反映总体的构成和结构;而比率是指不同类别数值的对比,它反应的不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整体中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一指标经常会用在社会经济领域。

6、倍数与番数倍数与番数同属于相对数。

其中,倍数是一个数除以外一个数所得的商。

8、基线和峰值、极值分析峰值是指增长曲线的最高点(顶点),如我国总人口在2033年将达峰值15亿。

在数学上,拐点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在统计学中指趋势开始改变的地方,出现拐点后的走势将保持基本稳定。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完整后)

统计指标解释一、球团1、球团矿产量(单位:吨)定义:是指以当日出厂球团矿检斤总重量。

2、平均强度(单位:N)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强度的平均值;公式:平均强度=被检验球团矿强度之和/全部检验球团数3、强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球团矿中,强度符合标准值的球团数占全部检验球团的百分数;公式:强度合格率=强度符合标准的球团个数/全部检验球团数*100% 4、粒度合格率(单位:%)定义:是指被检验的成品球团中粒度符合工艺要求的那部分数量占全部检验数量的百分数:公式:粒度合格率=粒度符合标准的数量/全部检验数量*100%5、膨胀率(单位:%)定义:是指球团矿在经过高温还原气体的作用后,其体积的膨胀量;公式:膨胀率=作用后试样体积-作用前体积/作用后体积*100%二、烧结1、烧结矿产出量(单位:吨)定义:指由烧结机生产的送至高炉矿槽的全部烧结矿量。

2、烧结机利用系数(单位:吨/平方米.小时)定义: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面积每小时产出的烧结矿量。

公式烧结机利用系数=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3、烧结机日历作业率(单位:%)定义:烧结机的实际作业时间占日历时间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机日历作业率=(日历时间-烧结机停机时间)/日历时间*100%说明:①.日历时间用扣除大、中修后的时间计算。

②.烧结机停机时间包括计划检修、故障停机的时间。

4、烧结矿合格率(单位:%)定义:指被检验的烧结矿试样中,其碱度、FeO成分符合工艺规定的合格数目占检验数目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合格率=合格的烧结矿试样个数/总试样检验个数5、烧结矿碱度稳定率(单位:%)定义:烧结矿检验样碱度波动范围符合工艺规定的个数占总检验样个数的百分比。

公式:烧结矿碱度稳定率=烧结矿碱度合格的检验样数目/总检验样数目*100%说明:根据标准,一级品碱度波动范围为±0.05,二级品为±0.1,按照公司实际情况,给集团公司报表统一按±0.1,报给其他地方报表按照原来要求不变。

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解释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周珉一、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

成品价值=∑报告期某产品实际销售价格*生产量。

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包括工厂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企业不得采用零售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因为零售价格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不得采用企业内部制定的固定价、计划价或者合同价格等。

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计算。

工业总产值=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1)定义: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2)计算原则: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包括在内。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

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则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

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统计范围跟财务口径计算)(3)内容及计算方法:1995年全国工业普查对工业总产值(原规定)的内容及计算原则和方法做了某些修订,修订后的工业总产值(新规定)包括三项内容:即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产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

统计基本常用指标整理

统计基本常用指标整理

统计基本常⽤指标整理基础总和、平均数、中位数、最⼤值、最⼩值、众数极差(rang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缩写s或SD)、⽅差(variance 标准差的平⽅)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是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scipy.stats.stats.pearsonr(x,y)[0]spearman相关系数from scipy import statsstats.spearmanr([1,2,3,4,5], [5,6,7,8,7])各种检验t检验主要⽤于样本含量较⼩(例如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

ks检验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某种分布卡⽅检验卡⽅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卡⽅检验:stats.chisquare(观测值序列, 理论值序列)卡⽅值越⼤,越不符合;卡⽅值越⼩,偏差越⼩,越趋于符合例:from scipy import statsobservation_value = [10,13,8,9,10,11]real_value = [10,10,10,10,10,10]stats.chisquare(observation_value, f_exp = real_value)**结果**:(statistic=1.5000000000000002, pvalue=0.9130698145443954)⼀般p值要求⼤于0.95显著性检验⽅差分析(ANOVA)⼜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同分布检验正态性检验各种分布⼆项分布服从⼆项分布的随机变量X表⽰在n个独⽴的是/⾮试验中成功的次数,其中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为p。

scipy.stats.binomnumpy.random.RandomState.binomialnp.random.binomial(n, p, size=20)size为总次数n p为公式中的n p泊松分布举例:平均每天发⽣2起,10天发⽣的次数rate=2n = np.arange(0,10)stats.poisson.pmf(n,rate)返回的是发⽣0,1,2...10次的概率正态分布⽣成⼀个均值为0.5,标准差为5的正态分布,随机选200个点norm_dist = stats.norm(loc=0.5, scale=5)data = norm_dist.rvs(size=200)t检验注意,这⾥⽣成的第⼆组数据样本⼤⼩、⽅差和第⼀组均不相等,在运⽤t检验时需要使⽤ Welch's t-test,即指定ttest_ind中的equal_var=False。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

统计学中的基本指标包括在统计学中,基本指标是用来描述和总结数据集的重要统计量。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方差。

一、均值均值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指标之一,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

均值计算方法很简单,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均值能够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当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中间的数值;当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三、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众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果有多个众数,那么这组数据就是多峰分布的。

众数常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特征。

四、标准差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均值的差值的平方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最后取平方根。

五、方差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计算方法与标准差类似,只是不需要取平方根。

方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方差越小,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学指标也非常重要,如五数概括、百分位数、偏度和峰度等。

五数概括包括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和最大值,能够提供关于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百分位数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某个百分比处的数值。

偏度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正偏表示数据右侧的尾部比左侧的尾部更长,负偏则相反。

峰度是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峰度值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尖峰程度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指标是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基础。

通过对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从而得出有关数据的结论和推断。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

灾情统计基本指标与扩展指标灾情统计是指对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产生一系列指标来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灾情统计指标可以分为基本指标和扩展指标两类,以下是对这两类指标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指标1. 人员伤亡情况:基于灾害事件对人们的危害程度,统计死亡、受伤和失踪等情况,可以得出人员伤亡人数的统计数据。

2. 房屋破坏和倒塌情况:统计灾害事件中受损和倒塌的房屋数量和比例,用于衡量灾害对住房的破坏程度。

3. 农田损失情况:统计农田受灾情况,包括受灾面积、农作物受损程度和损失的农业生产资料。

4. 经济损失评估:统计灾害事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财产损失、农作物损失、市场中断等。

5. 生命财产安全指数:通过综合计算人员伤亡情况、房屋破坏程度、农田损失和经济损失等指标,得出灾害事件对社会生命财产的影响程度,用来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

二、扩展指标1. 社会恢复指数:用于评估灾后社会恢复和重建能力,包括基础设施重建速度、灾后经济恢复速度和生活水平恢复状况等。

2. 心理健康指数:考虑到灾害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统计灾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需求情况,用于评估灾后心理健康状况。

3. 社会稳定度指数:统计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状况,用于评估灾后社会的稳定程度和治安情况。

4. 环境影响评估:考虑到灾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统计污染物排放和环境破坏情况,用于评估灾后环境状况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公众意识和预防指数:通过统计公众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评估社会的应对能力和预防意识。

灾情统计的基本指标和扩展指标是评估灾害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灾害应对和预防措施。

同时,这些指标也对公众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因此,在灾害统计工作中,需要全面、准确地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指标的结果,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指标评估和科学的决策,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

GFR B nW15~49
• 这里GFR是一般生育率,为期内出生人 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 内15~49岁育龄妇女平均数。
• 虽然发生生育事件发妇女通常是有生育能力 的已婚妇女,但一般生育率中的分母指的是 15~49岁育龄妇女,不是指已婚妇女,也不 是指已婚有生育能力妇女。
• 一般生育率消除了性别结构和育龄妇女比例 因素的影响,比出生率更能反映生育水平, 但它还是比较粗略。
Pn P0e rn
e 2.71828
lg e 0.434
(4)人口倍增时间
P P ert
t
0
Pt 2P0
P0ert =2P0
t
lg 2 r lg e
ln 2 r
0.693
r
70 100 r
6、人口动态平衡方程
• 人口增长量=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迁入 人口-迁出人口 =自然增长量+迁移增长量
k P1 P0 100 % P0
表示 年末比年初增长了多少
k P1P0 100% P
P1 P0 100% ;
1 2
(P1
P0
)
表明增加人口数相当于全年平均人口数的多少
(2)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B D 1000% B D 出生率 死亡率
P
PP
(3)人口增长率(一段时期)
• 处于育龄期内的妇女虽然都有可能生育, 但是妇女生育大多集中在20~30岁这一年 龄段内,即便育龄妇女人数相同,生育 旺盛年龄的妇女人数越多,生育的人数 也越多,一般生育率也就越高。这说明, 一般生育率受育龄妇女年龄结构的影响。
3 、分年龄生育率
• 分年龄生育率是按不同年龄计算妇女的 生育率,通常以一年为单位,因此分年 龄生育率可以定义为在一年中每千名某 一年龄或年龄组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

卫生统计学基本指标

卫生统计学基本指标

卫生统计学基本指标引言:卫生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卫生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卫生数据,揭示疾病的流行趋势,评价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卫生统计学中,有一些基本指标被广泛应用,对于了解和评价卫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卫生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患病率、健康寿命和婴儿死亡率。

一、出生率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人口中出生的婴儿数量与总人口数的比值。

出生率是衡量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每千分之几的形式表示。

出生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计划生育政策等。

出生率高的地区往往意味着人口增长较快,需要加强生育控制措施;而出生率低的地区可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人口中死亡的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

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地区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每千分之几的形式表示。

死亡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条件。

死亡率高的地区可能存在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而死亡率低的地区则可能具备较好的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

三、患病率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人口中患某种疾病的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

患病率是评价疾病流行情况和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每千分之几的形式表示。

患病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患病率高的地区需要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卫生保健意识;而患病率低的地区则可能存在较好的卫生环境和健康水平。

四、健康寿命健康寿命是指人们在健康状态下预期的平均寿命。

它反映了一个地区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常以岁数表示。

健康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等。

健康寿命的提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水平等。

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基本统计指标说明统计时间:分时期数和时点数,时期数又分自然年和学年。

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上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如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

学年:指教育年度,即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31日。

如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

时点:指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据的统计截止时间,即本年9月30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具体时间参考采集信息的时间标注)表3-4-2教师培训进修、交流情况(学年)指标解释:培训进修、交流类型:境内培训进修、境外培训进修、攻读博士、攻读硕士、境内交流、境外交流。

教师培训进修:指学年学院派出进行培训和进修教师的情况,其中,培训含校内组织的集中专项(如新教师等)短期培训。

境内: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地区有关机构培训(包括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

境外:指学年度教师在大陆以外地区(含港、澳、台)有关机构培训(包括培训进修、访问学者等)。

交流教师:指学院派出的到境内外进行三个月及以上访问的教师情况(含孔子学院外派老师),即出访情况。

时间:填报到月份。

注:1.交流教师与培训进修教师不可重复统计;培训进修不含攻读学位。

2.如教师培训进修、交流结束时间在填报学年内,则纳入统计;超出填报学年的,不纳入统计。

表3-5-1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情况(自然年)指标解释:教师科研项目:指本院在职教师为主持人的自然年内在研或立项的各类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项目,分别统计自然年度学院教师承担的所有横向项目、纵向项目科研项目数及到账总经费。

项目性质:指纵向、横向项目。

纵向项目类别:包括国家级项目(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防/军队重要科研项目、境外合作科研项目、部委级项目、省级项目(省教育厅科研立项、省科技厅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科基金)、省级其它。

立项单位排序:指教师所在学院在承担项目单位中的排序。

项目经费:按当年到账经费额填写(按人民币填报)。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及内涵说明(教务处)

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及内涵说明(教务处)

附件3: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填报表格及内涵说明(教务处牵头、各单位配合)基本统计指标说明统计时间:分时期数和时点数。

时期数分自然年和学年,其中,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按照时点值统计当时发生数。

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学年:指教育年度,即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2016年9月30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具体时间参考采集信息的时间标注)—1—表2-6-1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时点)指标解释: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指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教学实验室或中心、供教学用的各类实习、实训场所。

教学实验室名称,以学校正式批准的设立的名称为准。

院系(单位)号:指学校内部对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所隶属的院系(单位)的管理编号。

所属单位不在“表1-3 学校相关行政单位”、“表1-4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范围内的,单位号请填写“000”,单位名称如实填写。

院系(单位)名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所隶属的院系(单位)名称。

性质:选择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是属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还是实习场所、实训场所。

有多重性质的,选主要一种性质即可。

面向专业: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承担教学活动主要面向的本科专业。

面向多个专业的,不同专业间用英文分号隔开(填写长度不超过10个专业)。

面向专业超过10个专业的填“不限定专业”。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学年度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人时总数。

其中,每次实验教学人时数=实验教学课时数×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数。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次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学年度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人次总数。

学年度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的项目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教学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内教学活动(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实践、实验教学)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总学分数。
实验教学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实验教学活动(即独立设置的实验)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总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集中实施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见习、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的毕业最低总学分数。
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2015年9月30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具体时间参考采集信息的时间标注)
表1-4学校教学科研单位(时点)
序号
教学科研单位名称
单位号
单位负责人
1
2
……
指标解释:
教学科研单位名称:指学校具有教学或科研功能的直属院、系、所等。
专业方向号:各院系现设本科专业侧重的专业方向,按学校自编号码填写,不可多填。未分专业方向的院系可不填。
专业方向名称:各院系现设本科专业侧重的专业方向名称。未分专业方向的院系可不填。
所属单位号:专业所属的学院(系、所)单位号。
专业带头人:指各专业学术带头人。
招生状态:选择“在招”或“当年停招”。其中,在招:指统计学年仍继续招生的专业。当年停招:指仍在办,但统计时点所在的学年已停止招生的专业。
新专业:指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毕业生不满3届的专业。
专业培养计划学时与学分: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数及总学分数。
必修课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专业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即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选修课学时数、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选修课(即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毕业最低总学时数和总学分数。
面向专业: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承担教学活动主要面向的本科专业。面向多个专业的,不同专业间用英文分号隔开(填写长度不超过10个专业)。面向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填写“不限定专业”。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指该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学年度承担的本科实验教学人时总数。其中,每次实验教学人时数=实验教学课时数×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数。
专业代码:各院系现设本科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应的专业代码,按实际所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版本填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或新增的专业可按学校自定义专业代码填写,格式为6位数字,以99结尾,文本格式。
代码版本:选择实际所用的专业代码版本,版本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7版、2012版、学校自定义,分别对应“2007”“2012”“99”。
专业特色:指该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字数在300字以内。
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超过50个字,必填。
学制:指专业设置中规定的学制数,填写阿拉伯数字。
专业设置年份:按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时间填写。专业名称根据2012年专业目录进行相应调整的专业,按照原专业设置的时间填写,多个专业合并调整的按照最早设置的专业设置时间填写。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数:分别统计各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毕业最低总学分数。
表4-2-2大类培养基本情况表(时点)
序号
大类名称
大类代码
分流时间
所属单位号
包含校内专业名称
包含校内专业代码
1
2
……
指标解释:
(不按照大类招生培养的学校可不填)
大类名称:大类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按大类招生、培养。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院系(单位)号
院系(单位)名称
地址
面向专业
每次可接纳学生数(人)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人)
1
2
……
指标解释: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学校与校外有关单位签署协议,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学院(系)一级及以下签订协议的基地数不计入。
名称:指与该实习基地签订的协议或学校相关文件中对该基地的称谓。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 该表统计时点时在职的外聘教师,以及上年9月1日至本年8月31日内离职的外聘教师。
指标解释:
外聘教师:指聘请的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等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含本校退休教师)。聘期为一学期以上。
工号:学校对外聘教师的管理编号。
任职状态:选择“在聘”或“当年离职”。其中,在聘:指统计时点时仍在聘的外聘教师。当年离职:指在上年的9月1日至本年的8月31日内办理离职手续的外聘教师。
院系(单位)号:指学校内部对该实习、实训基地面向院系(单位)的管理编号。面向全校所有院系的,院系(单位)号填写“000”,院系(单位)名称填写“不限定院系”。
院系(单位)名称:指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面向的院系(单位)名称。
地址:指该实习基地的通信地址。
面向专业:指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教学活动主要面向的本科专业。面向多个专业的,不同专业间用英文分号隔开(填写长度不超过10个专业)。面向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填写“不限定专业”。
学科类别:外聘教师从事学科的名称,按一级学科目录填写,参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工作单位类别:指学校聘请的教师在受聘时从事工作的单位,包括行政单位、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其他事业单位、企业公司、部队及其他单位等。
地区:指学校聘请的教师受聘前工作所在地,包括境内、境外(国外及港澳台)。
课程性质:指专业课性质,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含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年级:指学年度本专业(大类)内此门次课程的开课年级(填写阿拉伯数字),在不同年级开设的可以多填,多填用英文分号隔开。
表5-1-3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学年)
项目
覆盖比例(%)
优(%)
(90分及以上)
良好(%)
(89-75分)
如:本学年本科课程共150门次,其中100门次参与学生评教,评教结果20门次课程为优,那么学生评教的覆盖比例即为100/150=66.67%,优的比例为20/100=20%。
表2-6-1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时点)
序号
名称
院系(单位)号
院系(单位)名称
面积
(平方米)
性质
面向专业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时数(人时)
学年度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次数(人次)
学年度承担的本科生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数(个)
最大可容纳的学生数(人)
1
下拉选择
……
指标解释:
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指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教学实验室或中心、供教学用的各类实习、实训场所。教学实验室名称,以学校正式批准的设立的名称为准。
基本统计指标说明
统计时间:分时期数和时点数。时期数分自然年和学年,其中,财务、科研和图书信息按自然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教学信息按学年度时期统计汇总数;特定时刻产生的指标数按照时点值统计当时发生数。
自然年:指自然年度,即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学年:指教育年度,即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
表5-1-2 专业教学实施情况表 (学年)
校内专业(大类)名称
校内专业(大类)代码
开课号
课程性质
学分
年级
下拉选择
指标解释:
该表填写各专业实际所修专业课情况。
校内专业(大类)名称:学校内实际所用的专业(大类)名称。
校内专业(大类)代码:学校内实际所用的专业(大类)代码。
开课号:指课程实际开课的教学班号。
单位号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工号
本科学生数
教材
使用情况
是否规划教材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下拉选择
指标解释:
该表填写学年内学校实际开设的所有课程。
开课号:指学校内部管理对课程实际开课的教学班编号。
课程号:学校内部对课程的管理编号。
课程类别: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
双语授课: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学时50%以上(含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考核方式:课程结束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考查。
授课教师:担任课程讲授任务的授课教师。同一门次课程有多位授课教师的可多填,不同教师间用英文分号隔开。
本科学生数:修读此门次课程的本科学生数量。
教材使用情况:选择“自编”或“选用”。
规划教材:指纳入教育部、中央其他部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教材。
校内专业名称:学校内实际所用的专业名称。
校内专业代码:学校内实际所用的专业代码。
类型:选择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省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地方优势专业。
起始年份:指该专业批准为优势专业的起始年份。
5.人才培养
表5-1-1开课情况(学年)
开课号
课程名称
课程号
课程类别
是否双语授课
考核方式
学时
开课单位
中(%)
(74-60分)
差(%)
(60分以下)
学生评教
同行评教
专家评教
指标解释: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针对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填写各类评估等级的课程门次数百分比(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覆盖比例:指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或专家评教的课程门次数占学年所有本科课程门次数的比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聘期:指外聘教师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聘期,以月为单位统计。
单位号:外聘教师受聘校内单位的管理编号。所属单位不在“表1-3 学校相关行政单位”、“表1-4学校教学科研单位”范围内的,单位号请填写“000”,单位名称如实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