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自制
第九讲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
![第九讲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d350c225901020207409cf3.png)
第九讲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李春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1.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7.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8.多级活性污泥法系统9.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10.深井曝气池活性污泥法系统11.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12.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特征有机物的吸附与代谢在一个曝气池中连续进行活性污泥经历了一个生长周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经历了吸附与代谢二个阶段S由大→小,dO2/dt由大→小。
因此,池首往往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池前段DO浓度较低,沿池长逐渐增高存在不足不适应冲击负荷和有毒物质推流式,进入池中的污水和回流污泥在理论上不与池中原有的混合液混合。
水质的变化对活性污泥影响较大前段供氧不足,后段供氧过剩Ns不高,曝气池V大,占地大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分阶段进水或多阶段进水•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降解,降低能耗。
•混合液中Xa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沉池负荷,利于固液分离。
•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提高污泥活性,使其充分代谢。
再生池不另行设置,而是将曝气池的一部分在再生池。
曝气池一般3或6廊道,1/3或1/6作再生段。
处理效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近,BOD去除率90%以上。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系统纠正:再生段在前工艺特点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二个池或二段,吸附与再生分别进行。
吸附时间较短(30~60min),再生池只对回流污泥再生。
所以整个池容小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出水BOD去除率一般小于90%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较多的污水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5负荷低(Ns非常小,0.05~0.10 kgBOD/kgMLSS·d) ,曝气时间长(24h以上),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及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及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b17624a2161479171128c0.png)
5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CMAS)
原生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 液完全混合
优点: – 能忍受较大的冲击负荷 – 充氧均匀
缺点: – 废水在池内停留时间较短,处理效果一
般比推流式处理差 – 容易发生污泥膨胀
L/O/G/O
环境生物学
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
1废水Βιβλιοθήκη 好氧生物处理2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3 特定微生物处理及组合工艺
4
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
5
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
6
大气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
第一节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15-60min 进水
沉降1h 出水
出水
优点: – 有利于提高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 有利于活性污泥的活化 – 调济平衡能力强,回流比大
缺点: – 吸附时间短,处理效率低 – 污泥回流量多,增加回流污泥泵的容量
• 对体系进行混合搅拌以增加接触和加速生化反应 传质过程
• 采用沉淀方式去除有机物,降低水中的微生物的 固体的含量
• 通过回流使沉淀池浓缩的微生物絮凝体返回到反 应系统
• 为保证系统内生物细胞平均停留的时间的稳定, 经常排出部分生物固体
(四)活性污泥法的主要类型及基本流程
组成。 • (2).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 • 颜色以棕褐色为佳 • 含水率在99%左右 • 大小为0.02~0.2mm • 弱酸性(pH约为6.7)
2、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的过程主要包括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吸附阶段:因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
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污水中大
活性污泥法主要工艺分类
![活性污泥法主要工艺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47927dae53a580216fcfec5.png)
磷的大型和较大型污 水处理厂
要求脱氮除磷或硝化 除磷的大型和较大型 污水处理厂
AB法 卡鲁赛尔氧化沟
4、沼气可回收利用 缺点: 1、 A 级碳源去除量大,不利于脱氮除磷 2、对中小型污水厂和原污水有机物浓度低的污 水厂不经济 3、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4、污泥量大,加重污泥处理负担 优点: 1、流程简单,管理十分方便 2、可生物脱氮,出水水质较好 3、污泥同步稳定,不需要厌氧消化 4、对中小型 污水处理厂 投资较省,成本较低 5、改进型卡鲁赛尔氧化沟脱氮效果好 缺点: 1、除磷需另设厌氧池 2、分建式,且池深较小,占地面积较大 3、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消化好 4、机械曝气,设备数量多
各种工艺的主要优缺点 1、去除有机物效果好 2、硝化工艺可去除氨氮 3、技术成熟,十分安全可靠
最佳适用条件
普通活性 污泥法及 硝化工艺
A/O 除磷工艺
A/O 脱氮工艺
4、污泥经厌氧消化达到稳定 5、用于大型污水厂费用较低 6、沼气可回收利用 缺点: 1、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差 2、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3、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优点: 1、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可生物除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3、污泥经厌氧消化达到稳定 4、用于大型污水厂费用较低 5、沼气可回收利用 缺点: 1、生物脱氮效果差 2、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3、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4、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优点: 1、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可生物除氮,效率高 2、污泥经厌氧消化达到稳定 3、用于大型污水厂费用较低 4、根据不同的脱氮要求可灵活调节运行工况
4 、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 、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面的文件材料。
6 、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四、归档要求 1 、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活性污泥法各种工艺总结,看完果断收藏了!
![活性污泥法各种工艺总结,看完果断收藏了!](https://img.taocdn.com/s3/m/2581df4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8.png)
活性污泥法各种工艺总结,看完果断收藏了!1、缺氧——好氧(A1/O)当仅需要脱氮时,宜采用A1/O法,当污水经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后,首先进入缺氧池中,利用氨化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NH3—N,与原污水中的NH3—N一并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中,除与常规活性污泥法一样对含碳有机物进行氧化外,在事宜的条件下,利用亚硝化菌及硝化菌,将污水中的NH3¬N硝化生成—N ,为了达到污水脱氮的目的,好氧池中硝化混合液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利用源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将—N 还原成N2。
缺氧池设在好样池之前,当水中碱度不足时,由于反硝化可以增加碱度,因此可以补偿硝化过程中对碱度的消耗。
1.1 基本原理污水在好氧条件下是含氮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为氨,然后在好氧自养型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经好氧自养型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至此完成硝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兼性异养细菌利用或部分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替代分子氧作电子受体,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质,同时,将硝酸盐中氮还原成气态氮,至此完成了反硝化反应。
A1/O工艺不但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脱氮效果,而且通过上述缺氧——好氧循环操作,同样可取的高的COD和BOD的去除率。
1.2 工艺特点(1) A1/O 工艺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2)反硝化缺氧池一般无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3)因为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4)缺氧池中污水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减轻了其他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同时缺氧池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充好氧池中硝化所需的碱度。
(5)脱氮效率较高,一般氮的去除率约为(60~85)%2、A2/O 厌氧——好氧当仅需除磷时,宜采用A2/O 工艺,在去除污水中的磷,整个流程由沉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组成。
精选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精选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c4565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6.png)
二、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1、工艺流程 2、工艺特征 有机物浓度沿池长均匀分布; 供气量沿池长均匀分布,采用鼓风曝气。 3、工艺参数 4、优点: ⑴缩小了耗氧速度与供氧速度之间的差距 ⑵减轻了二沉池的负荷 ⑶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三、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
3、常用的氧化沟系统 氧化沟的运行方式: 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只作曝气池使用,因此氧化沟系统必须设二沉池,分为分建和合建;主要有帕斯韦尔氧化沟,卡罗塞氧化沟和奥巴勒型氧化沟 交替工作式:不单独设二沉池,在不同时段,氧化沟系统的一部分交替轮流当作沉淀池用,双沟(DE)型和三沟(T)型 卡罗塞氧化沟 交替工作氧化沟 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 奥巴勒(ORBAL)型氧化沟 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2、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的推论与应用
处理水有机底物浓度Se与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关系 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浓度与θc的关系 污泥回流比与θc之间的关系 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等于其被微生物的利用速度 计算曝气池容积的公式: V=Q.Sa/X.V V=Q.(S0-Se)/K2.Se.Xa V=Q.θc.Y.(S0-Se)/(Xa.(1+Kdθc)) 活性污泥的两种产率与θc关系 合成产率:微生物增殖总量,没有去除由于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而使其本身重量减少的部分,用Y表示 表观产率:实际上测得的微生物增殖量,没有包括由于内源呼吸而减少的那部分微生物量,用Yobs表示 Yobs=Y/(1+Kdθc)
三、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
1、概述 于1970年建立了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两个新概念: ⑴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⑵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量的底物利用率q q=(ds/dt)u/Xa 两个基本方程式: 第一基本方程式:1/θ=Y.q-Kd 第二基本方程式:(ds/dt)u=k.xa.S/(Ks+S)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
![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fdcb5734b35eefdc8d33366.png)
一、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迄今为止,在活性污泥法工程领域,应用着多种各具特色的运行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③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④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⑤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⑥高负荷活性污泥法;⑦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⑧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⑨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⑩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1、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①工艺流程:②供需氧曲线:③主要优点:1)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95%;2)对废水的处理程度比较灵活,可根据要求进行调节。
④主要问题:1)为了避免池首端形成厌氧状态,不宜采用过高的有机负荷,因而池容较大,占地面积较大;2)在池末端可能出现供氧速率高于需氧速率的现象,会浪费了动力费用;3)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弱。
⑤一般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处理城市污水):2、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①主要特点:a.可以方便地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b.进水一进入曝气池,就立即被大量混合液所稀释,所以对冲击负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c.适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②主要结构形式:a.合建式(曝气沉淀池):b.分建式3、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或多点进水活性污泥法①工艺流程:②主要特点: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b.废水分段注入,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③主要设计参数: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主要特点是将活性污泥法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两个过程——吸附、代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
①工艺流程:②主要优点:a.废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的接触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接纳的仅是浓度较高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
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低于传统法曝气池的容积,基建费用较低;b.具有一定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当吸附池的活性污泥遭到破坏时,可由再生池的污泥予以补充。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8dfd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9.png)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12种方法分析1.均质好氧处理:将废水和污泥充分混合,提高废水中的氧气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2.好氧/厌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好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厌氧条件下处理。
好氧处理可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厌氧处理可进一步降解残余有机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3.好氧/好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好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另一个好氧环境中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有机物质的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4. 上流anaerobic/好氧处理:将废水先在厌氧条件下处理,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5.小区间好氧处理:将废水分成几个小区间进行好氧处理,可以减少废水中的应激反应,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6.好氧/厌氧/好氧处理:将废水依次在好氧、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7.好氧/造粒处理:通过维持污泥中的菌群结构,形成颗粒状的污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8.外加剂处理:向废水中加入外加剂,如营养物质、微生物、酶等,以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
9.温度控制处理:控制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可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废水处理。
10.进水调节处理:对进水中的COD/N/P比例进行调节,可以改善废水处理的效果,提高污泥的活性。
11.吸附填料处理:在活性污泥法中加入吸附填料,如生物膜或生物滤料,可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12.气浮技术处理:将废水中的浮性物质通过气浮的方式分离,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废水中的悬浮物较多的情况。
综上所述,活性污泥法的12种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不同废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活性污泥法新技术
![活性污泥法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39635bcf84b9d528ea7a37.png)
AB 法工艺的稳定性
AB 法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A 段的存在 使得AB 法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很强, 主要原因包括下 列几点: A 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化和生物絮凝过程, 因而 对冲击负荷的敏感性较小, 去除效果稳定; A段污泥主要是以进水中细菌为接种而繁殖, 并且泥 龄很短、更新快, 进水中的细菌已适应原水质, 抗 冲击力较强, 因此污泥无需驯化即可很快恢复正常 状态; 低负荷运行的B 段, 活性污泥混合液自身具有很大 的稀释缓冲能力和解毒能力。
2、SBR工艺的特点
SBR法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反应和沉淀两 道工序放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扩大了反 应器的功能,SBR 是一个间歇运行的污水 处理工艺, 运行时期的有序性, 使它具有 不同于传统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的一些特性 。
1、流程简单, 运行费用低; 2、固液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3、运行操作灵活,效果稳定; 4、脱氮除磷效果好; 5、有效防止污泥膨胀; 6、耐冲击负荷 ;
谢谢观赏!
污水从A段流出后进入B段,B段为生物氧化段,属 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在较低负荷下运行,停 留时间约为2~6h,泥龄较长,为15~20d。B段发 生硝化和部分的反硝化,活性污泥沉淀效能好, 出水SS和BOD一般小于10mg/L。
A 段对B 段的影响
在AB法工艺中,A段具有高效和稳定的特点。A段的存在无 疑对B段的运行带来了良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可使B段的运行负荷减少40%~70% ,因此在给定的容积负荷 下, 活性污泥曝气池的总容积可减少到45%左右。 原污水的浓度变化在A段得到明显的缓冲,使B段只有较低的 、稳定的污染物负荷,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对B 段的影 响减小,从而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效果。 由于A段对部分氮和有机物的去除,以及B段泥龄的加长,改善 了B段硝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硝化效果得以提高。
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自制
![活性污泥法工艺类型自制](https://img.taocdn.com/s3/m/0be78a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2.png)
• 2.4 活性污泥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 2.4.1 活性污泥的组成
• 活性污泥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 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到发展。
2.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 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 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 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活性污泥。
• 2.3 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
活性污泥法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去除分两个阶段,吸附阶
段和稳定阶段。
• (1)吸附阶段
BOD5
吸附
降解
曝气过程
•
从图可看出,在泥水混和曝气30min内,废水中BOD5的去除率
可达70%,在其后有一个BOD5的回升阶段,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
BOD5再逐渐降低。
(2)稳定阶段
• 吸附阶段结束后,微生物要对大量被媳妇的有 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利用有机物合成细胞自身 物质,进行细胞的更新、增殖,同时也继续吸附 废水中的残余的有机物。
P = 100 5 1 投加N和P。 • 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Mg、Ca、S、Na等; • 微量元素: Fe、Cu、Mn、Mo、Si、硼等;
(2)温度
• 是重要因素之一,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
加快; • 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
(1)鼓风曝气
• 鼓风曝气是传统的曝气方法,它由鼓风机、空气扩 散装置和风管组成。
全面解析活性污泥法工艺
![全面解析活性污泥法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d9f68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3.png)
全面解析活性污泥法工艺作为有较长历史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系统,在长期的工程实践过程中,根据水质的变化、微生物代谢活性的特点和运行管理、技术经济及排放要求等方面的情况,又发展成为多种运行方式和池型。
其中按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普通曝气法、渐减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吸附再生法(即生物接触稳定法)、高速率曝气法等。
一、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又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
推流式曝气池表面呈长方形,在曝气和水力条件的推动下,曝气池中的水流均匀地推进流动,废水从池首端进入,从池尾端流出,前段液流与后段液流不发生混合。
其工艺流程图见图2-5-18所示。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在曝气过程中,从池首至池尾,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反应速度是变化的,F/M值也是不断变化的,微生物群的量和质不断地变动,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稳定作用不断地变化,其沉降-浓缩性能也不断地变化。
推流式曝气的特点是:①废水浓度自池首至池尾是逐渐下降的,由于在曝气池内存在这种浓度梯度,废水降解反应的推动力较大,效率较高;②推流式曝气池可采用多种运行方式;③对废水的处理方式较灵活。
但推流式曝气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沿池长均匀供氧,会出现池首曝气不足,池尾供气过量的现象,增加动力费用。
推流式曝气池一般建成廊道型,根据所需长度,可建成单廊道、二鹿道或多廊道。
廊道的长宽比一般不小于5:1,以避免短路。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推流式曝气池的各项设计参数的参考值大体如下:BOD 负荷(Ns)0.2~0.4kgBOD5/(kgMLSS.d)容积负荷(Nv) 0.3~0.6kgBOD5/(m3.d)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r、ts) 5~15d;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1500~35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1200~2500mg/L;污泥回流比(R) 25%~50%;曝气时间(t) 4~8h;BOD5去除率 85%~9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e6e43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e.png)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之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在现代社会中,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生活质量,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二级处理工艺,它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来净化污水。
本文将介绍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和应用。
一、净化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在处理过程中,将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繁殖和降解作用,使有机物得到氧化以及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达到净化的目的。
二、工艺流程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排泥等环节。
1. 进水将污水通过进水管道引入处理系统。
进水应该经过初步的预处理,如除砂、除油等,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害。
2. 曝气曝气是活性污泥法的核心环节,通过曝气设备供氧,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使其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 沉淀经过曝气处理后,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活性污泥形成较大的颗粒,并向下沉淀。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设置沉淀池来完成,让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一段时间,使活性污泥与悬浮物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4. 排泥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会随着废水的排出而逐渐增多。
为了保持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并维持其处理效果,需要定期排除过多的活性污泥。
排泥可以通过污泥泵等设备实现。
三、应用领域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场所。
同时,它也适用于处理家庭污水或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活性污泥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1. 处理效果好: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水质得到良好的改善。
其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2. 工艺成熟: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和改进,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
3. 操作简单:活性污泥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耗材,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4. 适应性强:活性污泥法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场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be29382e43323968011c92fa.png)
干货|史上最全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传统工艺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开创100年来,通过污水处理的生产实践,已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稳占一席之地,在技术上更是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核心,本文收录了12种在20世纪30~40年代城市污水处理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效果优异的活性污泥传统工艺,仅供大家参考。
一、普通活性污泥工艺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又称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是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
系统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及设备三部分组成。
经预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原污水,从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的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沉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里呈推流式流态向前流动,流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沉池。
流入二沉池的混合液,经沉淀分离处理,活性污泥与被处理水分离。
处理后的水排出系统,分离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泵站,在那里,污泥进行分流,一定量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至曝气池首端,多余的剩余污泥则排出系统。
【优点】(1)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的代谢的完整过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对数增长、减速增长、内源呼吸的完整生长周期;(2)对一般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好,B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3)适合用于处理净化程度高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缺点】(1)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
为达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2)好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好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二、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阶段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又称分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或多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是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运行方式。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a4e2a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2.png)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悬浮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有机物及氮、磷等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操作细节等内容。
1.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1.1 进水与原水处理在进水处理阶段,需要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一般包括格栅、除砂池和调节池。
格栅用于拦截大颗粒杂质,除砂池用于去除砂石等重颗粒物,调节池用于平稳进水水质。
1.2 好氧池反应进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好氧池中进行反应。
好氧池中注入空气氧化剂,提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气,同时通过搅拌设备保持好氧池内悬浮固体的悬浮状态,促进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
1.3 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好氧池反应后的污水进入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再经过搅拌沉淀设备,使颗粒沉降到污泥底部。
1.4 污泥回流与剩余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通过泵回流到好氧池中,以提供更多的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
剩余污泥则通过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固体污泥和液体污泥两部分。
1.5 出水与后处理经过好氧池、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污泥回流等处理过程后,出水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得到去除,水质得到改善。
出水可以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2.设备选型2.1 格栅格栅根据进水量和杂质粒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常见的格栅有机械格栅、静态格栅等。
2.2 好氧池好氧池一般采用圆形或长方形混合液空间,需要考虑进水量、氧气供应、搅拌设备等参数。
2.3 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混凝剂投加与搅拌沉淀池可选择在一个池内进行投加和沉淀,也可选择在两个独立池内进行。
搅拌设备可以采用搅拌机、搅拌器等。
2.4 泵与回流系统回流污泥需要泵进行输送,泵的类型和规格需根据泵送距离、泵送高度、污泥浓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
2.5 污泥处理设备根据污泥量和脱水要求选择压滤机、离心机等设备进行污泥的脱水处理。
2.6 消毒设备如果出水需要进一步进行消毒处理,可选择紫外线消毒设备、臭氧消毒设备等。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https://img.taocdn.com/s3/m/ad29bb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5.png)
工艺方法——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简介城市污水一般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目前的主体工艺为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为好氧生物法的一种,活性污泥法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一、基本原理在利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的一些好氧细菌来氧化、吸附污中的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活性污泥法作为生物化学污水处理方式的一种,需要在有氧条件来进行,主要是依靠好氧的细菌,利用细菌自身分泌的体外酶来分解水中的胶体性有机物,使其转变为能够溶解的有机物状态,同时借助于好氧细菌细胞膜使这些可以溶解的有机物参透到其他新的细胞内部,即将有机物氧化控制、分解和合并为新的细胞主体,并在细菌体内酶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二、常见问题1、污泥上浮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2)污泥脱氮上浮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
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
四、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类型
![四、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c089a01eff9aef8941e0643.png)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4)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5)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6)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7)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 8) 浅层低压曝气活性污泥法; 9) 深水曝气活性污泥法; 10)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四、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特征:
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池内水质、微生物数量和组分基 本一样,可以通过对F/M的调节,使反应器内的有机物降解 反应控制在最佳状态; 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低于推流式曝气 池。
优缺点:
优点:废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立即被池内的大量混合液 稀释,所以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和减少有毒物质的影响,适 合于处理较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 缺点:连续出水时可能产生短流,出水水质不及推流式。
三、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混合液曝气过程中第一阶段BOD5的下降是由于吸附作用造成 的,对悬浮和胶体状有机物吸附效果明显,对于溶解性有 机物吸附作用不大或没有。
三、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又称生物吸附法或接触稳定法
主要特点: 将吸附、降解两个阶段分别控制在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
深井曝气法处理流程
深井曝气池简图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十、深井曝气活性污泥法
——又称超深水曝气法
• 主要特点: a.氧转移率高,约为常规法的10倍以上; b.动力效率高,占地少,易于维护运行; c.氧利用率高,有机物降解速度快,效果显著。 d.一般可以不建初次沉淀池 e.但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可能造成对地下水的污 染。
八、浅层低压曝气法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f3ea09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4.png)
活性污泥法的常用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常用工艺有以下几种:
1. A/O(Anoxic/Oxic)反硝化-好氧法: 在反硝化区域,除去氧化还原态氮,使其释放出氮气;而在好氧区域,则利用活性污泥群落对机械、生物、化学污染物进行氧化作用,转化为能被微生物吞噬的生物质;
2.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反应器法:是用于分类处理废水的一种工艺,它将处理系统分离成一系列间隔的单元,使废水在不同的处理阶段接受不同的处理操作,例如曝气、沉淀、排出、消化、沉淀等;
3. 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法:是活性污泥法和膜技术的结合,将废水在活性污泥反应和膜过滤两个过程中同时完成,从而提高出水质量,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透明,同时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减少一定的反应时间;
4. MBF(Membrane Bio-Filtration)膜生物过滤法:纤维素滤料为载体,同时通过位于滤料中的微生物附着于滤媒表面,接触废水分子,使污染物和微生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传统活性污泥法图解,看完即跪
![传统活性污泥法图解,看完即跪](https://img.taocdn.com/s3/m/a00af70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a.png)
传统活性污泥法图解,看完即跪一.渐减曝气在推流式的传统曝气池中,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是逐步下降的。
实际情况是:前半段氧远远不够,后半段供氧量超过需要。
渐减曝气的目的就是合理地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变化,而总的空气量不变,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1.优点:吸附与氧化同在一个曝气池完成,有机物浓度和需氧量沿池长逐渐降低,对BOD和SS的去除率可达85%-95%。
2.缺点:(1)不能适应冲击负荷;(2)前段氧量不足,后段氧量过剩;(3)体积大,占地面积和基建费较大。
二.分步曝气把入流的一部分从池端引入到池的中部分点进水。
1.优点:(1)有机物分配均匀,需氧量均匀。
(2)活性污泥浓度不均匀,前端浓,后端稀,有利于提高曝气池利用率,出流混合液浓度降低。
(3)在相同的BOD负荷条件下,逐步曝气法的BOD容积负荷可明显增大,去除一定量的BOD,曝气池容积仅为普通法的一半,减少占地面积。
2.缺点:(1)工艺复杂,运行管理要求高。
(2)渐减曝气或多点进水管线,阀门增多。
三.完全混合法在分步曝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大增加进水点,同时相应增加回流污泥并使其在曝气池中迅速混合,长条形池子中也能做到完全混合状态。
1.优点:(1)池液中各个部分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生活环境也基本相同。
(2)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也较小,因为骤然增加的负荷可为全池混合液所分担,而不是像推流中仅仅由部分回流污泥来承担。
完全混合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大的缓冲器和均和池,在工业污水的处理中有一定优点。
(3)池液里各个部分的需氧量比较均匀。
2.缺点(1)池结构复杂,管理要求高;(2)池合建一体,进出水、排泥、回流系统复杂,工艺难度大。
四.延时曝气曝气时间很长,达24h甚至更长,MLSS较高,达到3000~6000mg/L;活性污泥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
1.优点适用于污水量很小的场合,近年来,国内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多有使用。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介绍自己总结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介绍自己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7b670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9.png)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1.1.老式活性污泥法(CPSP)老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原则法、一般法。
老式活性污泥法中,污水与回流污泥从曝气池进入,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液在池内呈纵向混合旳推流式流动,在池旳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在重力分离作用下,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后排出,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补充活性污泥量,另一部分剩余污泥到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重要特性为:在曝气池前端,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营养丰富,微生物处在生长曲线旳对数生长期后期或稳定期。
到曝气池末端是,有机物几乎耗尽,污泥进入内源代谢其,活动能力对应减弱,沉降性能提高。
通过曝气池内旳推流运行,污泥经历了对数增长,减速增长以及内源呼吸期旳完全生长周期。
因此,老式活性污泥法旳BOD和悬浮物清除率都很高,到达90%~95%左右。
老式活性污泥法合用于出力规定高,水质稳定旳废水。
图活性污泥法旳基本流程重要工艺参数:BOD5清除率:90%~95%;污泥负荷:0.2~0.4kgBOD/(kgMLSS·d);容积负荷:0.3~0.6kgBOD/(m3·d);MLSS:1500~3000mg/L;水力停留时间:4~8h;泥龄:3~5d;污泥回流比:0.25~0.5。
1.2.缺氧-好氧-兼氧活性污泥法(AOE工艺)AOE工艺内环(A区)是前置厌氧段,中间环(O区)是好氧硝化段,外环(E区)是内源反硝化段。
废水首先进入A区,水中旳有机物进行初步旳降解,水中旳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反应。
二沉池旳部分污泥外回流输送回A区,来保证A区足够旳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反应,生成氮气,一氧化二氮,排入大气,到达脱氮旳目旳;此外,一部分有机物在厌氧菌旳作用下初步降解。
A区旳混合污水通过溢流口进入O区,有机物深入降解,硝化细菌将流入O 区旳污水中旳有机氮转换成氨氮,并通过硝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
最终,O区旳混合液通过池底旳通道进入E区,进入E区旳有机物浓度很低。
在E区,混合液被间断旳曝气,微生物就自身氧化,减少污泥产量;混合液中旳硝酸盐在此段中深入反硝化,彻底脱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pH值
• 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在59之间; • pH5时,真菌将占优势,引起污泥膨胀; • 另一方面,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混合液的pH值。
(4)溶解氧
•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是以好氧微生物 为主,必须使反应器中保证有足够的溶解氧,使微生 物进行有氧呼吸。在好氧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氧一般 为2~4mg/L为宜。
到发展。
2.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 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 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有巨大的表 面积和很强的吸附性能,称为活性污泥。
• 2.3 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
活性污泥法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去除分两个阶段,吸附阶
• 经过稳定阶段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了质的 变化,一部分被氧化为无机物,另一部分变为微 生物细胞体即活性污泥
• 2.4 活性污泥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 2.4.1 活性污泥的组成
• 活性污泥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 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 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那些种属的细菌占优势。
2.4.2 活性污泥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也称为污泥浓度。
• 混合液是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悬浮液。
• 混合液固体悬浮物浓度是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的质量,单位为 mg/L或g/L。
• 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 2~3g/L。
段和稳定阶段。
• (1)吸附阶段
BOD5
吸附
降解
曝气过程
•
从图可看出,在泥水混和曝气30min内,废水中BOD5的去除率
可达70%,在其后有一个BOD5的回升阶段,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
BOD5再逐渐降低。
(2)稳定阶段
• 吸附阶段结束后,微生物要对大量被媳妇的有 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利用有机物合成细胞自身 物质,进行细胞的更新、增殖,同时也继续吸附 废水中的残余的有机物。
P = 100 5 1 投加N和P。 • 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Mg、Ca、S、Na等; • 微量元素: Fe、Cu、Mn、Mo、Si、硼等;
(2)温度
• 是重要因素之一, •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
加快; • 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示意图
1.2 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反应 (1)氧化与合成应
Cx
H yOz+
x+
y 4
-
z 2
O2
xCO2+
y 2
H 2O+H
和化学方程式:
nCx
H
yOz+nNH
3+n
x+
y 4
-
z 2
-5
O2
C5H7O2 N
n
+nx-5CO2+
n 2
y-4H 2O-H
(2)内源呼吸反应 微生物对自身的细胞物质进行氧化分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 指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g/L或g/L。
• 把混合液悬浮固体在600℃焙烧,能挥发的部分即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剩下的部分称为 非挥发性悬浮固体(MLNVSS)。
•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中用MLVSS表示活性污泥中生物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 MLVSS/MLSS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常在0.75~0.85左右。对于工业废水,其 比值视水质不同而异。
•
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又
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群体相结合所组
成的一个生态系。
•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径一般为0.02~2mm,含
水率一般为99.2~99.8%,密度因含水率不同而异,一般为1.002~
1.006g/cm3。
• 细菌是活性污泥组成和净化功能的中心,是微生物的最主要部分。
解,并提供能量即内源呼吸。内源呼吸反应 式如下:
C5H7O2 N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nO2
5nCO2+2nH 2O+nNH 3+H
(3)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好氧代谢的总反应为:
Cx HyOz+O2 C5H7O2N+ Me +CO2 H 2O NH3
(有机物)
(细胞原生质) (残留物质)
1.3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因素
(5)有毒物质
• 工业废水中,存在着对微生物有抑制、毒害作用的 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酚、氰等。
2 活性污泥法
主要内容
• 2.1 概述 • 2.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 2.3 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过程 • 2.4 活性污泥的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 2.5 活性污泥的增长规律 • 2.6 曝气方法 • 2.7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2.1 概述
• 1882年前后,人们曾进行了向污水中鼓入空气的实验,探讨通入空气 后对水质的改善情况;
• 1912年美国的Lawlence研究所开始进行活性污泥实验, 1914年,活性 污泥法诞生;
• 1917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美国的休斯顿分别建造了活性污泥法污水 处理厂,并开始投入运行;
• 1942年由Gould提出了阶段曝气法,1944年Setter提出了改进型曝气法; • 1945年Krauss为了控制污泥膨胀提出了Krauss法; • 1951年Ulrich等又提出了吸附再生法。 • 此后,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法、氧化构等方法相继问世并得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因素主要是营养物、温度、pH、水中的溶解氧、 毒物和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质等。
(1)营养物质 • 细胞组成中,C、H、O、N约占90~97%,其余3~10%为无机元素,
主要的是P。 • 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 • 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 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 N
1 好氧生物法的基本原理
1.1 基本概念
• 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
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 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 • 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 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 母菌等。 •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代谢及微生物 的合成,可用下列基本图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