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西北地区少数地区民俗
五年级民族常识第三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第三课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教学关键:调查资料,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反馈上次作业,展示手抄报、
揭示本节课主题
二、探究学习
1、回族主要主要聚居在哪个自治区?饮食有什么特点?
2、东乡族与哪几个民族生活习俗基本相同?
3、土族的节日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你知道有多长吗?
4、撒拉族人民将什么动物作为吉祥物?
5、保安族一直沿用什么样的捕猎习俗?
6、裕固族使用几种语言?
三、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全班汇报刚才的问题
四、总结
对学习态度进行总结
对小组合作进行总结
对资料的搜集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知道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特色、历史,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58
特点—颜色、食物
•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 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雪 山环绕,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以及 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 所以藏区人民视白色为理想、吉祥、胜利、昌 盛的象征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 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zān bā )为 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 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青藏地区—牧业
• 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同处青藏高原,各为我国 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占 有特殊的地位。 • 藏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与畜牧业息息相关, 如穿戴的是皮衣皮帽,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酥 油茶。 • 在西藏12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有8300万 公顷是草地,占总面积的2/3。几乎占总人口86% 的农村人口都经营牧业。
青稞
小麦
另两种牧场类型:
草原牧场、山地牧场
• 草原牧场: 地形平坦开阔,绿 草如茵,草质较好(内 蒙古高原气候较为温 暖,降水较多) • 山地牧场: 分布集中,多为荒漠. 多分布在高山冰雪融 水滋润过的的山坡上, 成为山地牧场.(新疆牧 场典型)
地区和种植地点
牧场类型
温带 草原牧场
主要 优良畜种
贵如金的牛粪与藏民的生活
• 在青藏地区,牛粪是肥料,也是燃料。牛粪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 暖,带来了欢快和美食,驱除了饥饿和寒冷。 • 在广大的牧区,牧民们四处游牧,逐水草而居,无论冬季牧场还是 夏季牧场,到处留下一团团牦牛粪。它们中的小部分被牧民捡回帐篷 当燃料,大部分散落在野外。经过雨水的冲刷,牛粪渗入泥土,使土 质肥沃,牧草丰茂。由此,牛羊能吃上新鲜细嫩的青草,长得膘肥体 壮。 • 在高原上的一些地区,山上没有森林,平地树木稀少,燃料极其缺 乏,牧民主要靠牛粪烧茶做饭,牛粪是当地居民最主要、也是最重要 的燃料。作为主要燃料的牛粪,自有它的特点和长处。首先牛粪的燃 点很低,即使在含氧量较低的高原,一张报纸就能引燃。牛粪大都是 草料构成,烧起来不但没有臭气和烟雾,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 藏族人每天都离不开酥油茶,而酥油茶讲究的又是温热适度、口感良 好。所以,煮酥油茶的时候,既不能使它沸腾(因为沸腾将导致酥油 茶中的油水分离,上面浮着一层酥油,而下面则是又苦又涩的茶水), 又不能让它冷却(因为人们如果喝了凉的酥油茶不仅难受,而且还会 闹肚子)。最好的办法是在火钵里装上燃烧未尽的牛粪灰,上面撒一 层碎牛粪,再在上面放上茶壶,壶里的酥油茶便会保持适当的温度, 放上半天也不会凉。
民风民俗西北五省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民风民俗西北五省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1--陕西端午风俗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
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
主要活动是送五毒肚兜、五彩缕、香荷包、雄黄chi等,悬挂艾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
但是没有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赛龙舟之类。
五毒兜肚、五彩缕、香荷包也是端午节的应节物品,全国流行。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
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
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
《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
”“五彩缕”顾名思义是由五种颜色的彩线合成的,据说在汉代时就有了这种习俗,当时是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拧成彩缕。
这大概是与中国的五行观念相联系的。
五色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央黄土),《续汉书》载:“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饰门户。
故汉(汉代)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
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
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
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
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荷包又称“香囊”。
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香荷包的习俗。
在陕西,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上香草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有时是小孩的母亲自己做的,有时是小孩的祖母做的,有时是小孩的外祖母节前送来的。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发现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教师承转】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哪些方面最容易被辨别呢?(衣、食、住、行)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首先在于它丰富的创造性,这得益于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不断交融的历史文化。
〖板书〗1、“食”:【课件展示】“八大菜系”的代表菜图——“食神大比拼”【课件展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主要粮食的图片“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否一样?主食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物产)地区面食降水较少,冬季气温低;平原;小麦北方地区米饭高温多雨;平原、丘陵;水稻南方地区牛羊肉、奶制品干旱、少雨;高原、盆地;牧草西北地区【课件展示】“广府文化”中的名菜图片(白切贵妃鸡、鸳鸯膏蟹、麒麟鲈鱼、八宝冬瓜盅、百花鱼肚等)【思考】广府菜(粤菜)有什么特点?它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有什么关系?(提示:《学导练》P80 “地理杂志”)全班齐读要求学生看图,对号入座,说出八大菜系。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堪称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生动、最绚丽多彩的组成 部分。 如经济民俗中所包含的精妙绝伦的建筑和居住习俗,社会民 俗中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婚俗,信仰民俗中虔诚的宗教习俗, 以及优美动人的游艺民俗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对旅游接待地民俗的双重影响
(一)地域性 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北方的靰鞡
西南山寨的背篓
(二) 传承性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 相对稳定性。
比如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我国自古以来就己完备的结婚习俗。
(三)变异性 民俗恰恰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 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如从清代满 洲族的旗袍到现代服装的旗袍。
商贸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特征
积极影响: 由于旅游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暂时 流动,所以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
消极影响:造成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 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 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了解民俗有利于做好旅游接待 旅游接待者必须熟知本地风俗,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信手拈 来。 旅游接待者只有了解游客客源地的民俗,才可能了解游客的
❖ 2010年参与性
❖ (四)纯真性
彝族哑巴节 游客穿藏族服饰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
每年7月中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畔,都要举行3天到一周的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起源于祭敖包。
盛会期间,草原上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马术等体育表演和竞赛,文艺团体表演精彩节目。
这里既是牧民物资交流场所,又是牧民夏季文化娱乐中心。
许多牧民选择这个吉日举行婚礼,为盛会增添欢乐气氛。
赛里木湖畔是我国著名的高原草场,海拔2100多米,这里依山临水,森林茂密,风景如画。
西部新疆塔吉克婚礼:
塔吉克族婚礼被称为高原上的婚礼。
婚礼要举行3天。
第一天新郎和新娘各自在家里打扮和准备,男女两家忙忙碌碌,喜气洋洋。
第二天娶亲,新郎骑上高头大马,由亲朋好友的护驾,弹起民族乐器,浩浩荡荡来女方家迎亲,并送一只大肥羊,女主要让新郎喝下两碗放奶油的牛奶,表示女方的盛情。
新郎下马后,新娘的奶奶要向新郎肩上撒些面粉,表示祝福。
进屋后,新郎要向新娘赠送礼品,并交换戒指。
尔后,女方要丰盛食品招待来宾,并举行赛马、刁羊等娱乐活动。
第三天早晨,新郎新娘同骑一匹马回婆家。
到门前时,婆婆要给儿媳两碗酥油牛奶,儿媳喝完才能下马。
这天,男女引吭欢歌,婆娑起舞,心情欢乐,直到太阳落山。
1/ 1。
中 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中国大西北地区,是一片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土地,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
回族,是大西北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他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尤其以清真美食闻名。
回族禁食猪肉,对牛羊肉的烹饪有着独特的技艺。
比如,闻名遐迩的手抓羊肉,肉质鲜嫩,味道醇厚,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鲜美。
还有各种面食,如拉面、馓子等,制作精良,口感丰富。
回族的传统服饰也别具一格,男子多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则常戴盖头,以白色、绿色和黑色为主,不仅体现了宗教信仰,也展现了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其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常用的乐器有都塔尔、热瓦普等。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如著名的“麦西来甫”,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舞动,表达着喜悦之情。
在建筑方面,维吾尔族的民居有着独特的风格,土坯建筑搭配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充满了艺术感。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女性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裙,头戴花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与草原生活息息相关。
哈萨克族的马术十分精湛,在各类传统活动中,马术表演总是引人注目。
他们的传统乐器冬不拉,音色优美,弹奏出的乐曲常常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
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也十分出色,绣品常以花卉、动物等为主题,色彩鲜艳,针法细腻。
在饮食方面,奶茶、马肉、奶疙瘩等是他们喜爱的美食。
蒙古族,这个英勇豪迈的民族,其文化源远流长。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形式,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悠扬深沉,具有独特的韵味。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期间有摔跤、射箭、骑马等传统竞技项目,展现了蒙古族的勇敢和力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配以皮靴、腰带等,实用而美观。
除了以上几个民族,大西北地区还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各具特色。
东乡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包括故事、传说、歌谣等,反映了东乡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6.3.2 西北地区——草原风情课件 (共44张PPT)
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是十分好客的,当你到牧民 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会热情招待你。请回答下列几 题。
5.牧民们会端出好茶、好酒、好肉款待客人。这
茶A、.酒西、湖肉龙很井有茶可、能绍是兴(老酒C 、)猪头肉
B.铁观音、茅台酒牛肉
C.奶茶、奶酒、羊肉 D.乌龙茶、汾酒、羊 肉
6族.舞席蹈间。,他他们们唱会的唱民起歌悠可扬能的是民(歌C,)跳起欢快的民
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不注 意保护草场。
2、你有什么良策帮助牧民治理草原退化 问题? 1、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2、科学放牧,合理放牧。
3、改游牧为定居,保护草场资源, 建设人工草场,提高产草量。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的位置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主要在西北地区
内蒙古的位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中国地形图
自然环境之地形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以哪 中国地形图
种地形为主?地势起 伏有什么特点?
内蒙古高原
地形以高原为 主,地势平坦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稀少。
中国气候类型图
荒漠
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降水量的变化对牧草和牧业的影响
住:蒙古包,易拆易装, 便于搬迁,适应游牧生活 行:勒勒车、马等, 适应草原沙滩通行
民俗:那达慕大会
自然环境 决定 生产生活方式
(草原)
(游牧)
内蒙古的今天
养殖
畜产品加工
毛纺工业
现代化生活
内蒙古的未来与发展
沙化的草场
退化的草场
1、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风吹草 低见牛羊”,你认为如今内蒙古草原退化的
西北少数民族农业
哪苏 伊 新 可和 犁 疆 》田 昌 玉 地吉米 区州种 为和植 主塔面 。城积 维地很 族区大 人,分 把南布 玉疆很 米以广 叫喀, 做什北 《阿疆 阔克以
玉米
石榴
称维 疆 我 之吾 的 国 为尔 最 大 ,族 好 部 《家 , 分 阿中 而 地 娜基 新 区 儿本 疆 产 》上 以 石 都喀榴 种什, 有和但 石和是 榴田还 ,为是 他最以 们好新 ,
• 哈萨克族打瓜
藏 族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
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
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 以及青海、甘肃、四川、 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 人口约541万余人,以
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
农业。
藏族
藏族属于高山草原畜牧方式,适应严酷 气候的牦牛与藏绵羊成为主要畜牧对象, 以轮牧和围牧形式为主。牦牛那厚重的皮 毛、含油脂很高的奶品和善于登山的特征, 使其成为藏民理想的皮毛、肉食 奶品来源 和运载工具,被誉为“高原之舟”。
回 族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 广的少数民族,有人口约 九千八百二十万人是少数 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 一。 回族有小集中、大 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 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 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 数民族杂居;回族人信仰 伊斯兰的生活方式。
回族
回族主要集中在宁 夏自治区。这里气候 比较湿润,有良好的 河谷平原,以及河漫 滩等草甸牧场,适宜 发展早地种植,游牧 “逐水草而居’的牲 畜,宁夏滩羊就是远 近闻名的优质良种。 因信奉伊斯兰教,他 们不养猪。
大棚种植业
族的 一 大 人质 种 棚 民量 , 农 提的 是 业 供一 现 是 了种 在 新 以手 维 疆 前段 吾 维 冬同 尔 吾 天时 族 尔 吃也 人 族 不为 民 的 到现 提 种 的在 高 植 蔬的 生 业 菜各 活 的
西北地区回族民俗
计),是我国人口第三大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少
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回族主要 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散居在甘肃、青海、 河北、河南、山东和云南等地。其聚居特点为 “大分散,小聚居”。回族以善于经营而著称,
珠宝玉石业、牛羊屠宰业和手工业是其传统行业,
圣纪节是纪念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 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 三月十二日,因此,一般合称“圣纪”。 节日这 天首先到清,之后穆斯林自愿捐助粮、油、肉、和钱
物。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 过圣纪节的特点是众人赞圣,众人捐散,众人 一起来吃饭,表现我们的团结、友爱的精神和喜 悦的心情。
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月定为斋月,在九月要封 斋一个月。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 间里, 戒饮、戒食、戒房事等。其目的是让人们在 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 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斋戒期满, 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开斋节。到教历 10月1日即斋戒期满, 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 一天就是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 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 然后去墓地 “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 先。节日当天,人们在居住区域内,挨门串户地互 致节日问候,家家户户炸制“油香”和“馓子”食 品,宰杀牛羊用来招待宾客亲朋,互相馈赠。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饮食 习俗上具有浓郁的宗教与 民族特色。回族日常食品 总体特点是: 1、面食是传统主食。其品 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 之香、技术之精堪称无与 伦比。油香、馓子、面条、 馍 2、甜食占一定分量。 3、牛羊肉在菜肴中比重很 大。酱牛肉、煮牛肉、全 牛汤
回族逢年过节或婚丧等喜庆活动,大部分人家仍以传 统菜“九碗三行”席待客。盖碗茶是回族传统的茶饮。 因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 故称盖碗茶或三炮台。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 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 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 用是一则可刮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 解。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 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 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 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 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那样会被认为是 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
(三)江南水乡民居——四水归堂 (四)南方客家民居——土楼
二、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一)北方地区少数民族 1、满族民居 2、蒙古族民居 3、回族民居 4.维吾尔族民居
(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1、苗族民居 2、藏族民居 3.彝族民居
(三)中国中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1、壮族民居 2、土家族民居 3.黎族民居
第二节 中国服饰民俗
一、汉族服饰民俗的发展 (一)商周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时期 (六)宋朝时期 (七)元朝时期 (八)明朝时期 (九)清朝时期 (十)民国时期 (十一)现当代时期
图2-1 商代服装
二、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一)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 1.满族 满族服饰分为旗装、女式旗鞋、马褂、坎肩、大拉翅、靰鞡等。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装,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旗头”是满族妇女头上的配饰,其特点是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
第二章 服饰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概述
一、服饰及服饰民俗的概念 (一)服饰的概念 (二)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 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和文化习惯。
二、服饰民俗的形成及功能 (一)服饰民俗的形成 (二)服饰民俗的功能 1、实用功能 2、标志功能 3.审美功能 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环境的因素 (二)人文环境的因素 (三)生产、生活方式的因素
(一)埃及人的饮食民俗 (二)南非人的饮食民俗
第五节 酒俗 第六节 茶俗
第四章 居住民俗
探索西北地区的历史名胜和民俗文化——认识西北教案
探索西北地区的历史名胜和民俗文化——认识西北教案。
一、历史名胜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着成千上万的历史文化遗迹,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游客的眼球。
1、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遗址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以东,距离西安市区约35公里。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皇帝陵之一,是中国古代土木结构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奇迹,它的建造历时近40年,是中国古代宏伟的陵墓之一。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外围陪葬坑中出土的粘土制品,形态各异、逼真形象,是古代陪葬品中的佼佼者,也是全世界闻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2、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一直延续到14世纪,它是唐、五代、西夏、元、明等历史阶段留下的艺术珍品,包括了佛传教故事、历史事件、名人传记、美女风俗等各类题材,具有丰富的艺术手法和手法变化,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3、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贸易路线之一,橫跨亚洲和欧洲,连接了中原地区和近东、南亚等地区,也成为当时汉文化和外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让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全球热门旅游景区,其中,在甘肃的丝绸之路景区包括了张掖七彩丹霞、嘉峪关雄关关城、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一系列融合了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的景点。
4、石窟艺术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北地区的特色文化。
在西北地区,你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例如大佛寺、西宁的塔尔寺、甘肃的麦积山、鸣沙山、感恩湖石窟、金塔石窟,都是充满了鲜明特色的石窟艺术遗址,不仅保存完整,而且造型纷繁,让人叹为观止。
二、民俗文化除了历史遗迹和自然风景之外,西北地区还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它们是西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民间艺术西北地区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在新疆地区,你可以体验到唐卡绘画、刺绣、瓦哈卡草编等多种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节庆活动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节庆活动有哪些大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节庆活动,每一个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首先要提到的是陕西的“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
这一赛事在古老的西安城墙上举行,参赛者们在奔跑中领略着古城墙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
它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赛,更是对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一次独特展示。
甘肃的“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也极具特色。
甘南地区有着广袤的草原和壮丽的山川,艺术节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赛马等活动。
草原上弥漫着欢乐的氛围,游客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与豪迈。
青海的“玉树赛马节”同样引人注目。
玉树地区以其壮美的高原风光闻名,赛马节上,骑手们驾驭着骏马奔腾在草原上,展现出勇敢和矫健的身姿。
同时,还有各种藏族传统的文艺表演和特色美食,让人们对藏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宁夏的“开斋节”是回族同胞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回族群众会进行沐浴净身,前往清真寺礼拜。
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美食,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彰显出回族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新疆的“古尔邦节”更是热闹非凡。
节日期间,人们盛装出行,互相拜访,举行宰牲仪式。
街道上弥漫着烤肉的香气,欢快的音乐和舞蹈让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除了上述这些,大西北地区还有许多与农事相关的节庆活动。
比如陕西一些农村地区的“丰收节”,人们庆祝农作物的丰收,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在这个节日里,会有农产品展示、民俗表演等活动,展现出农村的新风貌和农民的喜悦之情。
大西北地区的特色节庆活动还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在甘肃、青海等地的佛教寺庙,会举行盛大的法会。
众多信徒前来祈福,寺庙内香烟缭绕,诵经声回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此外,一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节庆活动也在大西北地区传承着。
比如新疆的“艾德莱斯绸节”,展示了精美绚丽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八年级语文 北方民俗 ppt
陕北炕围子习俗
早先,炕围子底色多用大红,搭眼一看温暖热烈,
还有吉利避邪的意思。后来,随着科学文化的发 展,人们的审美眼光有了变化。炕围底色由红改 为深绿,看着顺眼,又暗藏着希望高原松柏长青, 田园五谷丰登。炕围边上多用工笔画,图案画勾 出鹿鹤同春、丹凤朝阳、松鹤延年、山水花鸟和 古代名人故事连环画等。边角上画有九连环,十 二莲灯,并用二方连续的立体万字勾连串为一体。 颜色艳丽、十分别致。文革中,炕围子被列为 “四旧”,人们把炕围子通身涂成红色、绿色, 装个简单的边,反倒更加显眼。
魅入虎口。”这是陕西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 端午节。这一天,关中人爱把菖蒲、艾叶悬 挂在门上,家家户户喝雄黄酒,吃棕子、油 糕、绿豆糕。挂菖蒲、插艾叶、喝雄黄酒, 都是为了“驱魔辟邪”,防止毒虫咬伤。棕 子、油糕、绿豆糕,是这个季节的应时佳品, 各家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相互馈送。
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
在神木府谷一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 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 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 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拉煤炭,心有所 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 显,韵脚多变,一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 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 比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 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 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 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 首,类似“散曲”。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
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 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 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 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 业大丰收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 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 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 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 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 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 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 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 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 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地理中图版2012新版七年级下册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资料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人民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
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
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服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藏族服装、服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居住的地理气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服饰类型。
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
西藏传统的达官贵人服饰,质地高档,做工精致,花样繁多,特别讲究衣着与身份、地位相称。
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
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
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
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
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
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总结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民俗总结一、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最多,少数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
满族信奉萨满教,以后还曾信奉佛教。
传统舞蹈"莽势、空齐",民间音乐《弦索十三套》,曲艺"清音子弟书",传统体育项目有骑马、射箭、举重等。
文学艺术的重大成就有纳兰性德的诗词和老舍先生的小说等。
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形似口袋,三面设炕,西炕供奉祖先神位,俗称"口袋房,弯子炕"。
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马褂、坎肩。
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长期以来,满族从事农业,兼有狩猎、采集等多种经营。
主食是小米,喜黏食。
善于养猪,喜食白肉血肠和猪肉酸菜炖粉条。
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须吃手扒肉。
满族的点心是"萨其马"。
满族嗜烟、酒。
满族婚礼有"打下墅(处)"、"插车"、"箭射新娘"、"跨马鞍"、"座帐"等习俗。
满族不打狗、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戴狗皮袖头的衣服,不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说狗的坏话;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炕为上,忌讳坐西炕,特别忌讳妇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罗杆(神杆)上拴牲口。
二、蒙古族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于新疆、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少数散居或小聚居于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区。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
早期信奉萨满教,后信奉藏传佛教。
蒙古族长期以来主要从事畜牧业,近几十年来,已由游牧向定牧转化。
蒙古族以能歌善舞、喜摔跤、爱赛马著称,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特色。
体育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民歌,分长调和短调;舞蹈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曲艺有好来宝。
蒙古族长调民歌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疆春节习俗及西北特色(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西北地区风土人情
西北地区的人粗犷豪迈,有着爽直的性子,敢作敢当,是一群 被黄土地孕育的汉子,他们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温柔,他们说 话都是吼出来的。 西北人伸手就能摘下太阳,让太阳和雪峰一起闪光;西北人弯 腰就能抱起牛羊,让牛羊和草木一起生长。 山那么高,是西北人托起那理想的脊梁;水那么长,是西北人 情感的流淌。 西北人的心哟,就像那一团火,把祖国的边疆照的彤红透亮,。 西北人种地也能长出山歌,让歌声同山鹰一起飞翔;西北人走 路就能踩出舞姿,让舞姿同白云一起飘荡。 树那么大,是西北人勤劳朴实的形象;花那么艳,是西北人多 彩的盛装。 西北人的脚印,就是一首诗,镶嵌在万里边疆文化长廊。
谢谢
西北地区风土人情
西北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按行政区划划分,大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三省 以及宁夏、新疆两自治区。按自然环境划分,一般 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和长城以北。
西北地区深居中国西北部内陆,具有面积广大、干 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 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 利于边境贸易等特点。
新疆春节习俗
新疆地区的春节习俗都差不多,一般过都会在吃年 夜饭前贴好对联或门神,有的人家还会挂上灯笼。 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会祭祖、烧纸钱,思念逝去的 家人。除夕晚上十二点人们放鞭炮,初一早晨会吃 饺子放鞭炮预示新一年的开始。初一开始人们会串 亲戚互相拜年,长辈要给小辈们发红包。初二时女 人们要回娘家,没有0成1 家单最击终的此演处示会输发入布跟你的的良着正好文效父,果为,母了请 去姥姥0 2家单最。击终此演处示输发入布你的的良正好文效,果为,了请 正月十五是过年最后一次尽量热言简闹意赅,的阐人述观们点。会在早上放尽鞭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炮、吃元宵。
在西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在西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精美的刺绣物件,如藏族妇女的辫筒,土族妇女的腰带,回族、撒拉族妇女的各种绣花鞋,甚至男子的烟袋、袜跟等,都以鲜艳的色彩、精致的构图显示出精湛的刺绣技艺。
这种随处可见的精美绣品,美化着各族人民的生活,体现出他们的灵巧、智慧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西部民族民间刺绣的用途广、种类多,主要有用来装饰和美化自身的用品及生活用品,它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又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如鞋、袜、腰带、辫筒、枕套、枕顶、围肚、钱褡、衣领、衣袖、衣袋、钱包、笔包、扇袋、裤袋、针袋、针扎等,既实用又美观,另外,有些刺绣品如围肚、袜跟、鞋垫、笔袋、钱袋、腰带等,还是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肩负着传情达意的使命。
真挚的爱情在各族女性手中化成千针万线,再加上极富象征意义的构图,含蓄委婉地表达着她们的深情厚意。
而一个拥有精美绣品的男子也以此骄傲地炫耀自己有个手艺不凡的情人,凡此种种,使绣品超脱了实用、观赏的层次,成为具有象征意蕴的审美物象。
另外也有一些刺绣属于宗教用品,如佛像绣品,装饰寺庙,殿堂的布幔绣品等。
这类绣品威严庄重,闪烁出肃穆的光辉。
各民族刺绣在取材上也因用途、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
如枕套、枕顶等多取材于花草树木、虫鸟鱼兽等,但也会因各民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不同而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行家甚至能一眼辩认出该绣品属于哪个民族,如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的绣品,一般不使用动物图案;而土族人只在死者的枕上才绣人物。
这约定俗成的刺绣禁忌,在各民族中深入人心,并成为一个民族爱憎情感的重要标志。
同样,一件绣品也会因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在具体构图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老年人使用的枕套上有松鹤图、福禄寿禧等,非常符合老年人的心理,也表达着对老人幸福、安康、延年益寿的祝愿。
另外,孔雀戏牡丹、粉蝶扑莲花、金鱼穿莲、凤凰展翅等就非常传神地表现了男女恋情,成为新房各种绣品上的必有图案。
而在姑娘的闺房里就多用绣着花朵、树枝、绿叶、彩蝶、小鹿等物象的枕套、墙围、门帘等,象征姑娘的纯洁、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地理概况
(六)气候概况
(七)文化与习俗
(八)特色节日
1、香港艺术节
2、香港国际电影节
3、香港盛夏魅力节
项目三主题活动礼仪
任务一、拜访,慰问
一、主题活动流程与礼仪规范
(一)主题活动含义
(二)主题活动的流程
(三)礼仪规范
1、
一、中医
(一)中医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医理论体系特点
1、整体观念
2、辩证论质
二、中药
(一)中药材
1、人参
2、三七
3、冬虫夏草
4、鹿茸
5、阿胶
(二)中成药
1、山西定坤丹
2、云南白药
3、山西龟苓膏
4、漳州片仔癀
5、大活络丹
第一节中国港澳台地区概况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人口民族与宗教信仰概况
(二)区旗
(三)区徽
一、漆器
1、北京雕漆
2、福州脱胎漆器
二、金属工艺
1、景泰蓝
2、花丝镶嵌
3、雕刻工艺
1北京玉雕
2广州牙雕
3寿山石雕
4东阳木雕
5海南椰雕
6核雕
7浙江翻黄竹刻
8抚顺梅金雕
第四节文房四宝、工艺画、年画和风筝
一、文房四宝
1、湖笔
2、徽墨
3、宣纸
4、端砚
二、工艺画
1、内画壶
2、木板水印画
三、木板年画
四、风筝
第四节、中医中药
第四节西北地区少数地区民俗
一、回族
(一)概况
(二)民俗
1、服饰民俗
2、饮食习俗
3、居住习俗
4、礼仪与禁忌
5、节日习俗
二、维吾尔族
第一节中国的烹饪流派
一、主要风味流派简介
(一)鲁菜
(二)川菜
(三)苏菜
(四)粤菜
(五)浙菜
(六)闽菜
(七)湘菜
(八)徽菜
(九)京菜
(十)沪菜
二、其他菜系简介
(一)宫廷菜
(二)素菜
3、泥兴陶器
4、仿唐三彩
(二)瓷器
1、景德镇瓷器
2、醴陵瓷器
3、德化瓷器
(三)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烧成温度不同
2、坚硬程度不同
3、使用原料不同
4、透明度不同
5、釉料不同
二、丝质刺绣品
(一)四大名绣
1、苏绣
2、湘绣
3、蜀绣
4、粤绣
(二)四大名锦
1、云锦
2、蜀锦
3、宋锦
4、壮锦
第二节、漆器、金属、雕刻艺术品
第二节中国名酒
一、中国酒的种类
1、白酒
2、薄酒
3、黄酒
4、药酒
5、啤酒
6、配制酒
二、中国白酒
(1)白酒的香型
1、酱香型
2、浓香型
3、清香型
4、米香型
5、其他香型
(三)中国名酒简介
1、茅台酒
2、汾酒
3、泸州老窖
4、五粮液
5、洋河大曲
6、剑南春
7、古井贡酒
8、董酒
三、中国葡萄酒
四、中国黄酒
五、中国啤酒
第三节中国名茶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茶的种类
1、绿茶2、红茶3源自乌龙茶4、白茶5、黄茶
6、黑茶
三、中国名茶选介
1、西湖龙井
2、黄山毛峰
3、洞庭碧螺春
4、安溪铁观音
5、君山银针
6、云南普洱
7、庐山云雾
8、洞顶乌龙茶
9、祁门红茶
10、苏州茉莉花茶
第七节陶瓷器、丝质刺绣品
一、陶瓷器
(一)陶器
1、宜兴陶器
2、石湾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