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奢侈消费中的“面子”机制
中国人面子消费背后的动机分析(合集5篇)
中国人面子消费背后的动机分析(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人面子消费背后的动机分析中国人面子消费背后的动机分析。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群体影响和个体影响,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群体的影响。
消费者群体的影响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价值观念上的影响。
在中国,群体影响形成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更成为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强大社会规范。
“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因此具有了很强的面子情结。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可分为4类: 个人情感型、个人功利型、社交情感型、商务功利型。
中国人为何如此沉迷于面子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一、从众心理,盲目趋大流,消费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眼球。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是很多人争面子的写照,这就是羊群效应。
二、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通过购买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名望等,正是这种畸形的心理导致中国层出不求的各种富二代借助网络肆意炫富炒作来自己提高人气,挑战广大平民百姓的神经。
三、对个人尊严和社交资源的渴望也会使人好面子,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在当前中国这个社会,有好面子的人往往比较吃香,也会有很多人主动地加入到他所在的圈子当中,而不是被孤立或是遗忘在某个角落。
四、自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好面子心理,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落差,维护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很多人会不顾一切“死要面子活受罪”,透支自己的消费能力来挽回面子,导致后来产生很多问题。
五、人缘关系催生关系消费,中国人追崇礼尚往来,逢年过节不论是私人还是商务礼仪,所消费的物品多数中看不中用,礼品包装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
很多人以消费水平来衡量关系的紧密,在“来而不往非礼也”的观念中,面子消费经久不衰。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好面子的心理并非一时形成的,而是自古到今日积月累已经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面子消费有其弊端,但也有好处,巨大的消费潜力给广大的商家提供了获得利润的目标市场。
奢侈消费行为的利弊研究
Summary: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mature consumer market, luxur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nsumption structure. Luxur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ics of concern. Luxury spending is a waste type, beyond the consumption of more than average.To some extent, luxury consump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luxury consumption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culturaldevelop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 caused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waste of resourc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for luxury, to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nd oppose extravagance and waste, to oppose extravagance consumption and saving resource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ute ,combining to optimiz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consumers’culturalquality, increase spending power .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
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导语: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费行为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背后的动因与现象。
第一部分:面子文化的影响面子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行为、甚至是消费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人们追求面子,通过展示自己的财富、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获得尊重和认可。
第二部分:面子文化与奢侈品消费面子文化在奢侈品消费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许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其本身的功能和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拥有奢侈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这种消费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追逐。
第三部分:面子文化与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面子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举办豪华婚礼、款待宾客、购买昂贵礼品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
同时,这种展示行为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大消费投入,以满足社会对自己的期待。
第四部分:面子文化与债务问题然而,面子文化对消费行为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展示自己的面子,一些人不惜借债消费,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这种债务问题既是在个人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反思。
第五部分:面子文化的变迁与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面子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在的品质和真实的自我,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物质表现和社会地位。
这一趋势也影响着消费行为,推动了一些新兴消费模式的发展,如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
结语:面子文化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消费的观念,追求真实的自我,在消费中体现个人价值,并在社会层面上加强倡导和引导,形成健康、平衡的消费文化。
“面子”的经济学
“面子”的经济学经济学的论文报告:面子一、概念解析1.1 面子的定义“面子”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自我感受、他人评价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自我价值感觉和社会地位感觉。
它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其他东亚国家。
在社会学中,“面子”通常指一个人的公众形象和外在表现。
1.2 面子的特点(1)面子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
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我认同和他人评价的心理体现。
(2)面子在自我和他人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为面子的观念与认同是人内心对自我价值感官的体验,同时它会受到其他人的看待和评价。
(3)面子是可以衡量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地位都是重要的衡量指数。
(4)面子是可以互动的,不仅可以借助自己的观念和意识形成,也可以通过外部评价和认同来形成。
二、面子经济学理论分析2.1 面子与消费理论面子与消费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才能塑造面子,面子也能引导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人们愿意去购买某些品牌、某些奢侈品是因为这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面子。
在中国,人们购买豪车、高档手表等奢侈品总是重在面子,证明自己能够承担得起高额价格。
同样的,在西方,人们会购买既昂贵又带有品牌标志的商品,因为这些品牌可以代表他们的身份和阶层。
然而,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也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能力,只有在支付得起的情况下才会购买高档奢华的商品。
因此,面子经济并不是一种无限制的消费模式,更多是表现出社会地位和阶层的一种手段。
2.2 面子与企业经济管理企业在做决策时也需要考虑到面子的因素,这在市场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品的质量,还取决于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企业的公共形象和品牌形象往往会对消费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例如,在某些产业中,由于技术风险或法治环境的风险较高,投资者除了看重企业财务状况外,还会关注企业在行业中的威信和技术能力。
又如在我国,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对于公共形象和社会声誉非常重视,在经营决策中往往会考虑到公共利益因素,以免造成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
中国人的面子观与消费者炫耀性奢侈品购买行为研究
儒 家思 想 即 构 成 了 士 之 精 英 所 要 建 构 的 “ 大 传 文 化 。中 国民族文 化 的集体 主义倾 向是 面 子消 费 的 统” ,“ 关系” “ 人情”与 “ 面子 ” 则 可 以视作 民 根源。 “ 面 、命 、恩 ” 是 统 治 中国 的 三位 女 神 。 ¨ 间生活 的 “ 小 传统 ” 。 J “ 面 子 ” 是统 治 中 国人 的三 位女 神 中最有 力 量 的 一
基金项 目: 河 南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河 南省 县 域 旅 游 品 牌 构建研究” ( 编号 : 2 0 1 3一Q N一 0 3 0 ) 的 阶 段 性 研 究
成果.
( 一 )中 国人的面子观
吉尔 特 ・ 霍夫斯 塔德认 为应从集 体 主 义 、权力 距 离 、不 确定 性 和女性 文化 等 四个 方 面来 区分 民族
关 。“ 面子 ” 的符号 象 征功 能 、社 会交 换 功 能 和社 会控 制功 能不仅 调节 了 中国人 的相互 交 往关 系 ,也 有利 于社 会 的和谐 与稳定 。 “ 仁” “ 义” “ 礼 ” 的
子”和 “ 脸 ” 大 不 相 同 ,它 可 以 出借 、争 取 、添
和能力 ,然后 要运用 手段 发展 出和 某些 名 流之 间 的
费市场规模达到 9 4亿美 圆,是世界上第二大奢侈 加 、敷衍 ,它 的建立 最先 是借 由高位 、财 富 、权 力
下 ,国人 强劲 的购 买力 已经 迫使 国际 奢侈 品制 造 商 社 交关 系 ,同 时 又 要 避 免 做 出可 能 引起 非 议 的举 面子 ” 的涵 义是 双 重 的 ,它一 方 面指 的是通 将 视线从 一线 城市 转 向二三 线城市 。 比如 上海 某 高 动 。 “ 校 曾举 办奢 侈 品高峰论 坛 ,奢侈 品消 费俨 然成 为一 过 正 当 途 径 取 得声 望 ;也 可 以是 “自我 膨 胀 ” 的 _ 2 当个人 在 某 一特 定 的社会 情 境 和 其 他 人进 种 社会 文化 现象 。奢 侈 品品牌符 号能 够跨 越语 言 障 欲望 。 碍 ,以最 为 简 便 的方 式 迅 速展 示 人 们 的身 份 和 地 行 互 动 的时候 ,他 会 按 照该 情 境 对 他 的 角 色要 求 , 将符合其 自我形象 的一面呈现出来 ,希望在他人心 位 。奢 侈 品消 费在我 国呈现 出以炫耀 性 的符号 消费 为代 表 的 消 费 现 象 ,和 中 国 人 的 面 子 文 化 密 切
消费者面子消费的特征与营销策略
消费者面子消费的特征与营销策略【行为理论】消费者面子消费的特征与营销策略面子消费的10个基本特征:1. 涉及人群广泛,天然的大众市场。
2. 受收入限制低,对价格不敏感。
钱财事小,面子事大。
3. 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重看不重用。
4. 团体送礼关心的是财务合法性(如可报销的发票),而不关注价格。
5. 消费价值的中心是脸面和关系。
6. 对包装、文化寓意等高度关注。
7. 与节日或办事目标高度相关。
8. 地位决定挡次,差序关系形成不同的礼品消费挡次。
9. 中庸的观念和行为,易形成跟风的消费行为潮流。
10. 经久不衰,长期施报互动,来而不往非礼也。
策略1:开辟送礼市场将产品与送礼挂钩,使一些产品的销售创造了高峰,如三株口服液(1995)、商务通(2001)、脑白金(2003)。
各种节日、红白喜事的礼品:典型的有月饼、兰罐曲奇、酒、烟;低端市场拓展的礼品有:金福米、金龙鱼油、方便面、乳品等亲情关系礼品:保健品、美容品、健康食品、鲜花、蛋糕、玩具,策略2:以个人化礼品突现尊贵体面或地位署名礼品;定制特制礼品策略3:用礼品包装争取更多的销售和利润普通日用消费品特制成礼品装,将商品变为礼品,如酒、糖果、保健品等。
单一特殊包装应对礼品细分市场的需求改包装,礼盒要好。
如不同的数量、大小,感觉与外形心理定价而非成本定价,相应的价格获利更大。
由于品的心理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为产品的定价赢得了非常可观的空间,广告费、促销费用、渠道的空间都更大。
综合礼品包装,如相关礼品捆绑,如节日果篮、新天葡萄酒与品牌衬衣共置一礼盒策略4:开拓礼品大市场与美国等相比,中国的礼品市场无论规模、销售额、还是礼品类别、种类款式等都偏小偏少,而中国的面子消费巨大,因而礼品制造及礼品公司大有发展空间。
为发展商务客户关系,对公关礼品或商务赠品有很大的需求,从送年历到送时装、手表、各种卡、手机---,甚至手提电脑、商务车;各种促销SP礼品,事件行销礼品;机构单位团购;策略5:广告投放集中在节日国际品牌兰罐曲奇多年来一直只在大节日(圣诞、元旦、春节、中秋)投放广告,国内脑白金的广告也集中在节日前后为主。
中国人的脸面观及其对消费者解读奢侈品广告的影响研究
在 对面子的二 维内涵 —— “ 脸” 和“ 面 ” 对 消费 行 为的影响研究上, S h i 等人研究发现, “脸”和“面”的
[4 4] 知觉 差 异对“ 参 考 群体对品牌 / 产品影 响 决 策模 型”
中的影响 效 果存在 差 异, 具体表现为 “ 脸” 和“ 面” 对 代表在公共场 合用的非必需品 “ 汽车” 的影响最大, 而 对牛奶 这类私人场合用的必需品的影响最小。在与 “脸” 和“ 面 ” 相 关 度 最 高 的 汽 车 消 费 领 域, “ 脸 ” 和“ 面 ” 的 认 知 也 出现 显 著 差 异。 在 正 性 脸面 认 知 上, 购 买 德 国车最有面子, 其次 是 美国车和日本 车, 而购买国产车 是被认为没有面子的事情 ;在负性 脸面认知上, 购买日
誉和自我形象,他们会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表面属性(如品
[41] 牌)而不是实质的属性(如功能) 。 面子意识积极地 影
响品牌意识和价格 等同质量导向,同时消极地 影响价格
[42 ] 意识。 为了顾及消费者的面子,奢侈品常常使用外国的 [43] 模特、 品牌名和全球性诉求。 面子消费是一个动机过程,
在 这个 过程中个体通 过消费产品努力地去提升、维护和
[ 17 ] 面的基础和框架。 金 耀基则用道德性的面子代替胡先
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的流向,并因此 影响个体的社
[ 31] 会行为和组织行为。
另一方面的研 32 -37 ] 表现 来展开的, 如中国人的 “ 送礼行为” 、 “炫耀性 [4 , 38 , 39 ] 消费” 、 “ 奢 侈品消费” 行为 [1] [1, 2 , 40 ]
[ 12 ] 促因。 而关 系则是中国人 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本,在一
位华人学者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脸”和 “面”的定义。 台湾学者成中英认为,脸表 示一 个人拥有的基 本 尊严和 受人尊敬的品质; 而 “面”比 “脸”多样化。儒家文化中 “德” 、 “ 礼” 、 “ 名” 的基 本观 念 为脸面概 念 及其内在的 二重性 “ 脸” 与 “ 面子” 之 生 成, 提 供了一 个坚 实而全
论面子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中所起的催化促进作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2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3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4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5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6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7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8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9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10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1 Coh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Pragmatic Study12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13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互译14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15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n Senior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16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7 An Imitation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18 《简爱》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从温和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19 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20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21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22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远大前程》中人物郝维仙之研究23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24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25 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26 《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称呼语翻译的对比研究27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2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29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30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31 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32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33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34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35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36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37 On Foreign Language le arning Motivation and Teacher’s Role to Promote38 An Analysi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39 论《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40 公示语翻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1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42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4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rench Higher Education44 词块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5 超验主义思想在惠特曼诗歌中的体现46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47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48 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49 从《绝望主妇》析字幕翻译的目的和归化策略5051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52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53 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54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55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5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57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58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59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60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61 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62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63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 tter64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65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66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67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68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69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70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71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72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73 商务英语合同的词汇特征74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75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76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77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7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女性主义分析79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8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人物形象分析81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8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83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84 小议约翰多恩的奇思妙喻85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86 论AIDA模式在大众汽车英文广告中的语言体现87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88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89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90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91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92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93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94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95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96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97 The Heartbroken Images in th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98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99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100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101 《麦琪的礼物》的叙事技巧分析102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10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104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ldren’s Characters in Dickens’ Three Novels105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06 Robert Frost’s Man and Nature107 福克纳眼中的美国南方—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例108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109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110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11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12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1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114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115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116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17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118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19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120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121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122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23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124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125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126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127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28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129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130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131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研究132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133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134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135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136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137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138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139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40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141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142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43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144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14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146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47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148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149 从交际翻译视角看企业简介的汉英翻译150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1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Occidental Classical Gardens152 从语境角度分析英语歧义153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154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155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156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157158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159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160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161 存在主义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162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163 浅析合作原则在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164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65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166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67 关于农村初中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的调查研究168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169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170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171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172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173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174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175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76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77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178 《暮色》两中译本中文化缺省重构的对比研究179180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181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182 突破桎梏——《紫色》的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183 试述《亚当夏娃日记》的圣经情结184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185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186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87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188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我不能与你一起生活》的多重主题研究189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190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191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192 The Road to the Outside World:An Analysi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193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194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195 从基督教教义分析《红字》中的罪恶与救赎196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197 论面子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中所起的催化促进作用198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199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200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
奢侈消费中的_面子_机制_陈筱青
Vol.9No.12012年1月第9卷第1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an.201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
金融危机期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消费不降反升,引领全球。
Wong &Ahuvia 指出,东西方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行为上的不同,东方的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社会属性以及象征意义。
正如卢泰宏所说,一些其他西方理论无法解释的中国奢侈消费行为,需从文化价值观念入手,对面子消费、人情消费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本土的解决路径。
一、脸面的概念要说明中国人消费行为与面子观有关,首先要解释什么“面子”。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也指出,“面子”是一种微妙、不可捉摸的存在,但是能够深刻广泛地影响中国人的行为。
当学者试图用“面子”来研究解读中国社会各种现象时,首先要对“面子”进行学术的定义和解释,但是至今未有定论。
胡先缙认为“脸”是团体给予具体有道德名誉者的尊重,而“面子”是个人透过可见的成就和夸耀而获得的声望。
翟学伟则进一步指出,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所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所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而面子是个体对做出的脸的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判定及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
何友晖认为,面子是个人所声称的、而且为他人所认可的社会尊严或公众形象;它在有来有回的互应前提下与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相联结。
面子的实质是个人要求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可被尊重的地位和顺从。
周美伶在讨论面子获得时指出了面子的社会属性,面子的形成有赖于社会的互动;既是一种心理建构,也是一种社会建构,既具有情境性也具有持久性。
Spener Oatey 在分析面子时指出,面子与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并首次提出了“面子敏感因素”。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
JISHOU UNIVERSITY<<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期末考试-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学号:所属学院:商学院专业年级:2021级市场营销〔1〕班指导教师:王永明职称:助教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9日XX大学教务处制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存在着“面子〞消费且影响甚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逐渐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人们对商品或效劳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上的满足,更希望通过消费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和提升社会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愈演愈烈。
目前,面子消费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消费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面对“面子消费〞这一问题,国人大多一面猛烈批评其负面影响,一面又趋之假设鹜,缺少从营销学角度理性思考和研究。
因此,本文将从营销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浅作分析,并对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引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
对1104人进展一项调查显示,84.2%的人确认。
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
受访者中。
“70后〞占31.5%。
“80后〞占44.0%。
如今,“面子消费〞、超前消费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司空见惯。
国内某汽车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
半数左右“80后〞、“90后〞在30岁之前已买车或方案买车。
对于“面子消费〞。
调查中.48.4%的人表示“鄙视〞;39.9%的人表示“同情〞;36.5%的人感觉“愤慨〞:30.3%的人表示“无所谓〞;5.1%的人表示“认同〞。
“面子消费〞最容易出现在哪个领域?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服饰〞(75.3%)、“礼品〞(60.7%)、“汽车〞(59.5%)。
接下来依次是:电子产品(55.6%)、餐饮(50.5%)、烟酒(49.5%)、化装品(43.3%)、文化娱乐(26.9%)。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
JISHOU UNIVERSITY<<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期末考试-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作者:学号:所属学院:商学院专业年级:2010级市场营销(1)班指导教师:王永明职称:助教完成时间:2012年12月29日吉首大学教务处制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都存在着“面子”消费且影响甚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逐渐呈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征,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上的满足,更希望通过消费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和提升社会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愈演愈烈。
目前,面子消费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消费行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面对“面子消费”这一问题,国人大多一面猛烈批评其负面影响,一面又趋之若鹜,缺少从营销学角度理性思考和研究。
因此,本文将从营销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面子消费浅作分析,并对企业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引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
对1104人进行一项调查显示,84.2%的人确认。
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
受访者中。
“70后”占31.5%。
“80后”占44.0%。
如今,“面子消费”、超前消费在不少年轻人中,已经司空见惯。
国内某汽车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
半数左右“80后”、“90后”在30岁之前已买车或计划买车。
对于“面子消费”。
调查中.48.4%的人表示“鄙视”;39.9%的人表示“同情”;36.5%的人感觉“愤慨”:30.3%的人表示“无所谓”;5.1%的人表示“认同”。
“面子消费”最容易出现在哪个领域?调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服饰”(75.3%)、“礼品”(60.7%)、“汽车”(59.5%)。
接下来依次是:电子产品(55.6%)、餐饮(50.5%)、烟酒(49.5%)、化妆品(43.3%)、文化娱乐(26.9%)。
浅析国人奢侈品消费现象之“崇洋”
浅析国人奢侈品消费现象之“崇洋”一、我国人群奢侈品消费现状1,我国人群奢侈品消费急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
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2010年,世界奢侈品协会宣布,中国人买走了全世界超过四分之一的奢侈品,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仅次于美国。
中国商务部预计,目前,中国已有近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前两年数字的17倍,中国奢侈品的消费总额占到了全球的27.5%。
再过五年,中国将会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首位,可见其速度增长之快。
2.我国奢侈品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
我国奢侈品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即所谓的崇洋。
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
知名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有服装类:LV、古琦、普拉达、香奈儿、阿玛尼、范思哲、爱马仕、D&G、巴布瑞、迪奥;珠宝类:卡地亚、梵克雅宝、蒂凡尼、宝格丽、保诗龙、Forever21、御木本等等;手表:百达翡丽、江诗丹顿、伯爵、艾彼、积家、万国、芝柏、劳力士等等。
二、国人奢侈品消费崇尚国外品牌原因分析1. 国外奢侈品品牌在国人心中地位节节高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尤其是消费崇尚进口的、原装的。
似乎只要看见这类的字眼,或者没有中文字眼就买着放心,用着舒心。
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看重的两大因素是品牌和品质,中国居民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身份体现和有面子,同时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占了一定比例。
因此中国居民的消费看重的是高性价比和体面。
国际品牌的奢侈品,比如古奇、LV等品牌意义代表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品质了,更重要的是购买者的身份地位,包括品味。
“面子”的经济学
“面子”的经济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内容提要:从经济学角度看,“面子”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爱“面子”的实质是一个人对精神产品消费效用的偏好;“面子”不仅能直接为一个人带来精神效用的满足,而且也有可能间接提高一个人的物质收益;“面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特点与物质产品基本相同;“面子”对社会的功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关键词:文化经济学研究所谓“面子”,其实就是别人对你的评价。
“面子”的实质是本我人格的外在化表现。
当然,人格的外在化形式与其本质并非必然统一。
外在化形式有时能反映本质内容,但有时是本质的扭曲反映。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有两种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消费。
一类是物质产品;一类是精神产品。
相应人生的收益和效用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消费物质产品所产生的效用;一是来自消费精神产品所产生的效用。
来自物质产品的效用除了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外,也能满足人的一些心理需求。
财富本身既能为财富所有者提供衣食住行的安全和保证条件,也能使财富所有者感到自尊和富有成就感。
来自精神产品的效用则更多体现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看,“面子”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
人们爱“面子”的实质是一个人对精神产品消费效用的偏好。
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本质属于一个人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
这种评价对个人而言,更多体现为一种心理满足。
“面子”不讲究实惠,讲究形象。
“面子”直接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收益,而不是物质收益。
某人很有钱,有钱本身会带给他“面子”,但这里“面子”是指由其物质财富而衍生的精神收益,并不是指物质财富本身。
一个人很要“面子”,从偏好结构的角度看,就是偏好于精神产品的消费,精神产品对其产生的边际效用相对较大。
人们为什么喜欢“面子”?首先,因为人是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
这里的效用最大化是指一个人一生总效用的最大化。
浅议奢侈消费中的“面子”机制
首先要对“ 面子” 进行学术的定义和解释 , 但是至今未有定论。
胡 先 缙认 为 “ ” 团体 给 予具 体 有 道 德 名誉 者 的尊 重 , “ 脸 是 而 面
子” 是个人透过可见的成就和夸耀而获得 的声望。 翟学伟则进
一
步指出, 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 圈所认同的形 象, 经过
印象 整饰 后 所 表现 出的 认 同性 的心 理 与 行 为 ;而 面 子 是个 体 对 做 出的脸 的 行 为后 的 自我 评价 判 定 及 其 在 他人 心 目 中的序
从 重 视 “ ” 争“ 子 ” 映 了 中 国人 的 处事 原低迷 的情况下 , 中国奢侈 品消费
不 降反 升 , 引领 全 球 。Wo g& A ui 出 , n hv a指 东西 方 消 费 者 在 奢 侈 品消 费行 为上 的 不 同 。东 方 的 消 费 者 比西 方 消 费 者更 看 重 产 品 的社 会 属性 以及 象征 意 义 。 如 卢 泰 宏所 说 。 其 他 正 一些 西方 理论 无法 解 释 的 中 国奢 侈 消 费 行 为 。需 从 文 化价 值 观 念 人手 , 面子消费、 情消费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 对 人 以寻 求 本
由注重塑造 自己的个人形象转变为注重形成个人在他人 中的
心 理地 位 。
二、 奢侈 消 费的 “ 子 ” 面 机制 消费 者 通 过炫 耀 性 消 费 , 向他 人 传递 其 社 会 地位 , 高 自 提 身 形 象被 称 为 地位 消费 。凡 勃 伦 在 这方 面 的 研究 最早 ,并 在
V0 . N . 1 o1 9
第 9卷 第 1 期
浅议奢侈消费中的“ 面子” 机制
陈筱 青
( 京 大 学 社会 学 系 。 苏 南京 20 9 ) 南 江 10 3 摘 要 : 已有 研 究 基础 上 , 文通 过 “ 在 本 面子 ” 本 土 概念 分 析 中国奢 侈 消 费行 为 , 指 出 ‘ 子 ’ 析 方 法 不 同 等 并 ‘ 面 ’ 分
中国人的_面子_与奢侈品消费
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支持和鼓励贴牌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有机结合,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
2.政府应积极优化贴牌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贴牌生产企业当前在技术创新中普遍面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
中小金融机构对解决贴牌生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独特优势。
因此,为贴牌生产企业培育良好的融资环境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政府今后可考虑放宽对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限制,一方面准许民营企业联合组建民营银行;另一方面,可将地方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加以规范和管理。
如浙商银行作为代表性的民营银行,近年来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政府应保护和激励贴牌生产企业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对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关系密切,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利于企业通过技术专利获得垄断利润。
因此,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可以保护和激励贴牌生产企业自主创新,也可以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实现研发本地化。
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性将有利于贴牌生产企业把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研发有机结合起来。
4.改善技术型人才的成长环境。
政府应切实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大力培育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级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为推进贴牌生产企业从技术依赖型向模仿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模式转变,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前沿观察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每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西方奢侈品在中国大量销售,很容易使人们想到中国人消费动机和心理似乎和西方的炫耀性消费和物质主义一样。
但是文化差异对商业的各方面(营销管理、决策制定等)有很重要的影响,需用不同文化方法来解释营销操作。
奢侈品消费心理解析
时尚文化结课作业班级:09思政学号:06姓名:胡思鹏奢侈品消费心理解析摘要:随着奢侈品市场的的繁荣,带来了奢侈品行为的增长,通过对奢侈品的消费现象及消费心理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会发现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是文化观念、经济收入、知识经验以及社会心理。
附着奢侈品的身体,像是一种携带个人思想、感觉的载体,它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隐含着各种社会价值观。
关键词:奢侈品;影响因素;消费现象及心理;所谓时尚,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因此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
它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对特定的观念、行为、语言、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
而奢侈品消费就是其中一个十分显著的时尚文化符号。
一般意义上认为奢侈品是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品位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用料高档、制作精良、品质卓越,代表着产品的最高境界,能使消费者感受到高雅与精致的生活方式。
在沃夫冈·拉茨勒的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
”他将之形容为一种将有形的产品材料与精神价值、产品形象和品牌融为一体的整体感。
所以说奢侈品它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使用价值。
从我个人理解上看,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
是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物品,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
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有些奢侈品既不是必需的又没有实际用途的昂贵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级成衣、高档汽车、私人飞机和豪华游艇。
然而,尽管奢侈品的价格是那么的昂贵,但是,还有非常多的人在不断地追求,因为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使物品成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
浅谈面子与消费
浅谈面子与消费浅谈面子与消费前言:中国人什么方面都喜欢讲排场、讲场面。
这种现象似乎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似乎成为共识。
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得到体现,不论是平常请客吃饭,还是过生日年、青年人结婚,发费的金额都是很高的。
有时三个人要一大桌菜,这样及浪费资源又浪费钱。
其实这样做只不过就是为给自己争一个面子。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浅谈面子与消费。
一、面子1、面子的定义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所谓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
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里一个古老的概念,熟悉得以至于让人熟视无睹。
这是一种由结果判断成因的举动。
即人们在无法得知某人的才华能力或权力地位的时候,就由观察其是否能博得面子来判断其为人。
有面子的人,被看作能人。
2、我对面子的一些看法我认为不管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有多高或有多低,甚至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都有自己的面子。
也就是说,不论等级的不同、地位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子。
但是,这面子有一个底线,当然不同等级的人,面子底线不一样。
比如:一个生活在高层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在大街上吐痰,这种行为对白领来说就有失面子。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被自己的老婆追着满街跑,还不时被抽到几下,这种行为对这人来说就有失面子了。
另外,面子在熟人社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所谓熟人社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
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
对于一个人,他所接触最多的就是熟人。
当你在熟人面前,与在陌生人面前时,你将有不同的表现。
在熟人面前,你们长期的相处,更容易引起相互之间的对比。
因此争面子体现的更为明显。
3、面子在社会中的事例与我对其的见解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面子都或有或无的引导人们做一些事。
在高中时,语文书上有一篇文言文《齐人有一妻一妾》。
浅议中国的面子消费
浅议中国的面子消费摘要:面子消费已成为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话题这一,天价月饼、天价楼盘等的不断出现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究竟什么叫面子消费,它有些什么特点,为什么会产生面子消费,面子消费是否具有其历史必然性,面子消费到底有哪些典型案例以及面子消费所带来的该如何解决都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面子消费、文化、经济、送礼、节约型社会、近年来,各种骇人听闻的新闻层出不穷,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一款月饼标价31万多元,就连平时我们吃的最多的大米也出现了天价。
如此之多的天价商品,到底有几种是我们所确实需要的,又有几种是正常消费的行列?少之又少。
这些看似没有明显联系但却都反映了如今中国所存在的一个问题--面子消费的盛行。
到底什么是面子消费,简单的讲就是为了面子而消费,消费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只是满足实际的需求而且还加入了面子的成分,为了脸上有光。
在消费者行为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包括群体影响和个体影响。
而在中国,群体影响形成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更成为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强大社会规范。
由此,中国人在消费中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
中国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不论是富是穷,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在城市在农村,都追求要脸要面,将送礼、维系体面和关系等视为基本需要,将争脸、给面子和礼尚往来列入基本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中国人社会中恒久而普遍的面子消费行为, 甚至,构成驱动消费的重大动因,造就出中国非常大的特殊消费市场。
面子消费的由来有其历史文化原因和现代社会原因。
首先来看面子的由来,“面子”源于中国的耻感文化(西方文明是罪感),在耻感取向的下,中国人特别注重“面子”。
中国有句俗语:“架是自己丢的,面子是别人给的。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关系中,中国人常用“脸”或“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行为。
“面子观念”可以说就是一张无形的“脸”。
“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通过“面子”等本土概念分析中国奢侈消费行为,并指出“面子”分析方法不同于西方地位消费研究。
西方研究关注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主体地位,而是“面子”分析法则指出奢侈消费过程中“他人”角色的存在,并分析了其中的象征意义、群体规范压力以及对他人回报的期待。
“面子”的概念揭示了研究中国奢侈消费的新路径,并指出由于争求面子可能使得奢侈消费在互动过程中扩散,积累社会运行的风险。
关键词:面子;奢侈;消费;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
金融危机期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消费不降反升,引领全球。
Wong & Ahuvia指出,东西方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行为上的不同,东方的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社会属性以及象征意义。
正如卢泰宏所说,一些其他西方理论无法解释的中国奢侈消费行为,需从文化价值观念入手,对面子消费、人情消费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本土的解决路径。
一、脸面的概念。
要说明中国人消费行为与面子观有关,首先要解释什么“面子”。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也指出,“面子”是一种微妙、不可捉摸的存在,但是能够深刻广泛地影响中国人的行为。
当学者试图用“面子”来研究解读中国社会各种现象时,首先要对“面子”进行学术的定义和解释,但是至今未有定论。
胡先缙认为“脸”是团体给予具体有道德名誉者的尊重,而“面子”是个人透过可见的成就和夸耀而获得的声望。
翟学伟则进一步指出,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所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所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而面子是个体对做出的脸的行为后的自我评价判定及其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
何友晖认为,面子是个人所声称的、而且为他人所认可的社会尊严或公众形象;它在有来有回的互应前提下与特别待遇、行为标准及个人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相联结。
面子的实质是个人要求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可被尊重的地位和顺从。
周美伶在讨论面子获得时指出了面子的社会属性,面子的形成有赖于社会的互动;既是一种心理建构,也是一种社会建构,既具有情境性也具有持久性。
Spener Oatey在分析面子时指出,面子与个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并首次提出了“面子敏感因素”。
虽然目前对脸面的定义未有定论,但仍有共通之处。
首先,脸与面是两个经常混淆使用的词语,但笔者认为“脸”与“面”是两个分离的概念,而脸面分离的张力也形成了中国面子文化的特征之一。
其次,实际上很多脸面研究重点是在讨论面子的内涵和特征,可以发现面子有以下特点:1.面子的获得需要某种与个人相关的特征,比如财富、权力、社会地位、社会关系、个人品质等,也就是“脸”的支持;2.面子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存在“有来有回的互应”;3.互动的结果是提升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序列地位,获得他人或者某个社会群体的尊重和认可。
从重视“脸”到争“面子”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事原则的重心由注重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转变为注重形成个人在他人中的心理地位。
二、奢侈消费的“面子”机制。
消费者通过炫耀性消费,向他人传递其社会地位,提高自身形象被称为地位消费。
凡勃伦在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并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夸示性消费”的概念。
购买“炫耀性”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中的“信号价值”,无论消费者身处何种社会阶层和收入情况,他们总是倾向于购买那些能够体现社会地位的产品。
[1 0]这一点上,地位消费和“面子”概念是一致的。
通过奢侈品的购买,买者和观看者都是消费了商品的意义内涵,买者的“脸”或者说“里子”得到表达;在共同的社会规范和认知条件下,观看者通过社会互动表达对买者的尊重,达到个人在他人心中序列地位提高的目的,也就是“有面子”。
地位消费的概念是不是可以替代“面子”来解释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呢?也不尽然。
青岛市某小学老师表示,现在小学里攀比之风严重,条件好的学生光名牌装束就要好几千,高科技产品更是配备齐全。
有些家长认为,家里有钱,给孩子买些高级的东西在学校里很有“面子”。
一些经济不宽裕的小学生回到家跟父母说,“某某同学穿名牌、买了1000元的新游戏机、在同学面前可有面子了”。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小孩“没面子”,也只好硬着头皮买了。
(青岛早报,2009年2月24日)。
脸面是一个辐射性或推广性的概念,它的动力和行为方向都是以与相关的人共享为特征的。
地位消费重点在于解释消费对于个人形象提升的作用,而面子还强调除个人形象之外,其他相关人的形象重要性。
在特定的群体里,个体之间的面子是相关的。
大人有面子,那么小孩也要“有面子”;小孩没有面子,也就是家庭里的大人也“丢面子”。
通过地位消费来审1,而“面子”的概念则能够通过个体充满象征意味的消费行为去考察与个体有关的群体地位。
消费不仅体现为个体的身份认同的追求,同时也受到所在群体规范的压力。
如果消费的过程能够展现个人雄厚的经济实力、卓越的品味、尊贵的社会地位,超出所在群体的标准,提升与有关社会群体中其他个人的地位,那么就是“有面子”的消费;如果消费所展示的个人实力,与所在社会圈子已有标准不相上下,那么就是“保住了面子”;如果代表个人形象地位的消费标准远低于社会群体对个人的期待,那么就是“没了面子”。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文化里自我的定位始终与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也是社会取向的,承担着一个人能否得到某一个社会群体承认的任务。
中国人的成功并不是以个人为终点,中国式奢侈消费也需要通过“面子”的群体共享性来解读其背后的规范压力。
“面子”的群体特征在礼品消费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地位消费可以解释中国人挑选昂贵的商品以提升自我形象,增强社会地位;但是中国的礼品消费更多是通过礼品精美的包装表现对他人的重视,也就是给别人“面子”。
过年过节的礼品包装越来越复杂精致,比如月饼、烟酒等,价值不高的商品往往会因为包装精美而价格翻倍,但是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骛。
因为他们觉得送礼是为了面子,而好的包装可以给送礼的人更大的“面子”,而代表“脸”的实物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
金耀基认为面子其实是可以用以馈赠交换的社会资源,通常是在实质及经济性(如金钱、财货)的交换行为中所产生的副产品及附加在上的情感性人际义务。
[11]面子的社会取向决定了面子消费包涵了希望他人也给自己面子的期待。
这种期待最浅显的层次是感谢感激,或者回赠等值的礼品,而进一步则是获得他人在金钱、权力、地位方面的帮助。
面子实际上是附着礼品消费之中,双方在互相馈赠的过程中共同来消费其中象征意涵,并做出合适的回报。
要充分理解中国的礼品消费,就需要通过面子的概念来解读送礼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以及当下社会环境如何界定“有面子”的经济文化定义以及面子之间的互惠法则。
三、脸面分离下的奢侈消费危机。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理论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独特性并指出“省吃俭用”的中国人背后的消费危机。
中国国际婚博会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公布的2006~2007年度《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表明,我国每对新人目前平均结婚花费达12万元,86%的被访新婚夫妇月收入不到8000元,其中绝大多数月收入不到5000元,在20多岁结婚时,以这样的收入不可能支付超过10万元的结婚费用。
(中国新闻报,2007年6月28日)。
这种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奢侈消费的情况正是建立在“脸”、“面”分离的文化基础之上。
理想上,面子的获得是以脸为支撑的,社会地位的肯定是以个人真正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声望为基础。
面子是个人经过整饰的脸经受某一个社会圈子检验和承认的结果。
但是将脸和面放进中国人的关系中来谈,则发现脸逐渐式微,面子开始突出。
面子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判断,遵循中国人关系平衡的原则。
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内在并不是如此,但是他人对其表示尊敬,那么在其他人的脸与面不相符合时,他也会给予对方面子。
由此,面子的承认越来越脱离个体的真实状况,只要在当时当地的情境下符合社会规范,遵守人际交往原则便能得到“面子”,所谓“打肿脸充胖子”。
但是这种与“脸”脱离的面子是不稳定的、暂时性的,甚至是以牺牲长期的“面子”为基础。
正是一味追求表面荣光而忽视内在承担的“好面子”使得奢侈消费愈演愈烈。
“虽然还是学生,但为了不丢面子,一般情况下,礼金的多少还是参照上班族的标准。
”宋明珠说,许多大学同学本科毕业后就工作了,自己则选择了读研。
每当有同学结婚时,如果已经上班的同学拿了500元礼金,自己也会“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向上班族看齐。
(今晚报,2010年1月27日)奢侈消费并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超越自己能力的奢侈行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增加了行动指向者或者所处群体其他人的脸面压力。
脸与面的分离,对面子的保全可以通过一时的奢侈行为来获得。
为了保住面子而采取的奢侈行为一旦扩散开来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标准,形成群体压力。
奢侈消费如果只是个人行为仍不构成社会问题,但一旦关系到“面子”而成为超载运行的社会互动过程,则会增加社会整体的风险。
明恩溥在《中国人的德行》的第一章就是“保全面子”,他认为了解中国人行为的关键词就是“面子”。
通过“面子”分析中国奢侈消费行为,可以发现“面子”的分析方法不同于西方地位消费研究等关注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主体地位,而是发现消费过程中“他人”角色的存在。
首先,消费者通过奢侈消费与他人共同分析商品的象征意义,提升个人形象,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可。
其次,由于“面子”的群体共享性,个人奢侈消费实际上承担关联群体身份认同要求。
再有,礼品互换中奢侈消费其实是指向他人,对他人回报的期待被包含在奢侈消费决策中。
“面子”的概念揭示了分析中国奢侈消费的新路径,也提示了由于争求面子而使得奢侈消费在互动过程中扩散的社会运行风险。
脸面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可以用于解释中国人行为的独特性,弥补西方理论的不足,而其中提示的风险也需要在中国社会背景下探讨解决之路。
参考文献:[1] Wong,N.Y.&Ahuvia,A.C,Personal taste and family face:Luxury con-sumption in Confucian and western societies [J].Psychology andMarketing,1998,15(5)。
[2]卢泰宏。
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苟萍。
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9)。
[5]翟学伟。
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1999,(4)。
[8]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