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喜和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喜和忧

摘要:参与这次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课标的制定者,

还是教材的编撰者,或是一线的语文教师,大都把当初的热情沉淀

为现在的理智,能够更为全面而理性地审视这次改革的得与失。亲历这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经常听课,跟老师座谈,与同事交流,一方面,看到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力度如此之大,收效如此显著,心中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心中又感到忧虑。

关键词:课程改革喜忧

“喜”在哪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即力图改变多年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偏见,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改革高举生活

的大旗,使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语文学习扩展到生

活之中,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口,外面有美丽的风光在向他

们招手。语文在过去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而现在,语文成了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它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些主张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走

进教室,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语文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发言的多了,

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经常可见班上同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小组学习场面;过去是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现在是学生要求老师给他们任务;过去是不少学生希望用学语文的时间来学习其他课程,现在是同学们要求老师增加语文课,多搞语文活动。语文课程改革大大扭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认真、积极、主动成为许多学生共同的学习态度。

三、课堂上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改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只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就切切实实把课堂留给了学生。课堂上,过去是教师高高在上满堂灌,学生是死气沉沉埋头记,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言的自由被剥夺。这样出来的学生,往往成为木讷之人,接受了多年的学校教育,在公众面前却胆小怕事,说话不从容不连贯。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现在我们普遍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发言是此伏彼起,争辩之声不绝于耳;过去举手发言者寥寥无几,现在是一到老师提问

放眼望去教室里手臂林立;过去说三句话就脸红的同学,现在经过

一个学期的训练,变得侃侃而谈,敏于应答。

四、教师正在与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这次语文课程改革在至少以下两个方面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以促使语文老师不断阅读,努力成长:一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扩大课外阅读量,教材中每学期介绍三部名著,另外还

有其他的推荐阅读书目,如果这些要求老师自己达不到,就没有资

格要求学生做到,所以老师必须多读书;二是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跨学科色彩的增强,要求老师不仅懂得本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其他

学科的有关知识,所以老师也必须多读书。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忧虑的问题也有不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语文整体水平有所下降

这几年,语文教学中强调整体把握,注重感悟、熏陶,注重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这很好,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过去的“双基”训练。课程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也并没有误导,少提或不提“训练”二字也并不意味着放弃基础积累,而是认为语文中那些条条框框纯知识性的内容(如语法知识),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应

该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现在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二、学生语文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

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空前活跃。老师的少讲精讲,带来的是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但总的来说,所谓面向全体仍然只是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少数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细心的老师往往会发现,一节课发言的人次可能会有几十次,但发言

的学生的面并不广。于是,那些主要发言者本来就很可能是老师眼中的“重点生”,同学眼中的语文学习“一等公民”,课改让他们更

多的自我表现,这样他们自然也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语文,思考问题,以使自己表现更佳,赢得老师更多的青睐和同学更多的掌声;反之,那些寡言少语者,那些语文水平本来一般的同学,更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们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准备,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

三、延伸拓展与课堂教学结合得不自然,有人为做作之嫌

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胆延伸,不断扩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但我们也要看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中,为了延伸而延伸,把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招牌,担心如果哪一节课没有贴上这一标签,会被评课者判为不符合课改理念的陈旧课型。所以,一节课时间再紧,内容再多,必定安排哪怕三五分钟来一下“延伸拓展”,这导致许多延伸拓展都与本节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联系,缺少整合。

四、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的任务无法完成

过去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预先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都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这当然有其合理性,学生至少可以一课有一得;但这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过

于明确,过于单一,那么教师的作用就容易被强调得过分,学生的主动性将受到扼制,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教师的预设来进行,不允许随机应变调整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