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猛进、知识倍增的局势,杜威反对专以积累知识为教育目的,认为“科学”日益增加,若不讲方法,而专以积累知识为教育目的,则不免挂一漏万,徒劳无功。他提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思维五步法”就是体现他的这一教学思想的重要方法。

国外有学者说:“从智者派学者以来,没有一个人象杜威那样,把哲学和教育学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杜威既强调认识的过程,又不忽视认识的结果。他举例说,形式逻辑和实在思维的关系,好比一张地图和地图所由制成的测量和探险,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没有测量和探险,地图当然不会产生;而地图既经制成后,尽可以不提那测量,探险的过程而自由地使用。杜威把形式逻辑和实在思维统一起来,其结果便是他提出的“反省思维”。“真正的反省思维都必定归结到一个结果,把这个结果明确地表述出来便成为结论;真正的反省思维,也必定要检查结论所根据的材料,把它表述出来,便成为前提。”因此,反省思维是“一种对于一切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的过程”,是“从现有事实,联想到其他事实,而以二者的实在关系作为信念根据的一种过程”。反省思维就是“思维五步法”的哲学依据。

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思维在其中演进着。这一演进的过程,杜威认为一般有五个步骤:(1)联想(或译为“暗示”、“建议”),即心灵趋向一种可能的解决。(2)问题,将所曾觉察到的困难或疑虑理论化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必须得出答案的问题。(3)假设(或译为“臆说”),使用一个又一个的建议,作为解决此问题的观念或假设,并通过观察与其他工作,搜集解决此问题的事实材料。(4)推理,对作为观念或假设的心理操作(推理乃推论之一部分,而非全部)。(5)以外表或想象的活动试验此假设。他举例说,如有人在行路时,忽遇见一条水沟,而想着跨越它(联想、建议、计划);接着为安全计,此人便观察水沟的情形(观察),继而发现此沟颇宽,对岸湿滑(事实、资料);然后设想此沟是否尚有较狭之处(观念),于是上下查看(观察),以便探求究竟(以观察试验观念);如未发现较狭之处,便另拟一新计划,如发现一条圆木(复为事实),就没想此圆木是否可用作桥梁(复为观念),于是将圆木置于水沟上而越过之(由外表的行动试验及证明)。这

便是杜威所谓的反省思维的五个阶段,是反省思维不可缺少的特征。在实践上,两个阶段可以拼合,若干阶段则历程甚短,一瞥即过,因此,五步骤并非一固定不变的方式。当视个人的智慧及当时对情境反应的情况而定。

可以看出,杜威主张从事实出发,从主体看来存在疑难的问题开始思维活动;通过观察,产生联想,找出待解决的问题,即发现和确定疑难之处;然后在掌握分析材料(通过观察、联想)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解决这一问题的假设;接着分析推论这一假设能否确立的理由,修改他的假设,得出暂时的结论;然后,再把这一暂时的结论予以检验,应用于问题的解决或解释,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是正确的结论,经不起检验的则是谬说。这一被视为正确的结论在以后的应用之中,又须继续不断地注意情况的变化和结论的修改。

杜威不是为研究反省思维过程而研究思维过程,而是处处注意与教育实际相结合。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他从反省思维的“五步法”类推出他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即: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