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水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水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水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

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

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

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数量达几百种之多。

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

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

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以汉为名,叫作“汉人”;以唐为字,叫作“唐人街”。

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世界地图时,《明史·神宗本纪》中只记一句话:“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

”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

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

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乾嘉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福建省龙岩市、漳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联合检查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龙岩市、漳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联合检查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中华礼乐的建构是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的。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何以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当然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而言,则是先有了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所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而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植根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从实践工夫而言,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这从逻辑学上似乎是悖论,但儒学非古希腊逻格斯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所以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生机与活力。

依据周孔之教而成的礼乐文明,从文明存在形态上看,首先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礼乐制度。

这些制度成为传统社会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是慰藉中国人心灵的精神源泉。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练习及答案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在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人们关注略晚于物质文化遗产。

它见证真实历史,承载民族文化,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态”特征比较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显著特征是“活态”。

因此,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它已经存在的状态,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就是保护那些使之存活的人。

(摘编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材料二:2001年,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4年加入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6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147项。

2011年,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第一、第二、第三批共收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30项。

非遗标准的认定是由父子、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我国有一批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亟待抓紧培养青年传承人,以避免人亡技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在生活,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2017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2017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依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利用铅笔画出,确信后必需用黑色笔迹的签字笔描黑。

5.维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利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进展的黄金时期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刻上重合,这不能不使咱们试探:航海与磁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增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磁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磁器进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若是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或许会像在元朝一样,只是中国磁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可不能成为主流,更可不能成为中国磁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期技术创新与文化融合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融合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进展。

作为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磁器的主流,那么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以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磁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样来讲,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化,而时尚兴盛那么是社会快速转变的标志。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江苏2023届高三期初)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江苏2023届高三期初)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2023届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

与文物“对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摸①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

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让人②,“把文物带回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③。

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4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做这种题平时要积累,更要在具体语境中从色彩的褒贬,使用的对象等角度去分析。

(2)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1)第①空,语境修饰“文明”,与文物“对话”,是触摸文明,据前文“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等可知,文明广博丰富,故可选用“博大精深”。

北语15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满分答案

北语15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满分答案

15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单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 “上古衣毛而冒皮”出自()。

A. 《后汉书·舆服志》B. 《禹贡》C. 《释名》D. 《尚书大传》-----------------选择:A2. 以下对服饰的历史理解有误的是()。

A. 已有的考古资料中,殷商时期已有丝织物B. 甲骨文中也有桑蚕、衣、裘、帛等象形文字C. 帽、冠几乎是同时产生的D. 南方民族多以草或麻编织成鞋-----------------选择:C3. 《茶经》对茶文化的改进没有()A. 减少添加物B. 讲求饮茶器具C. 讲究水质D. 讲究煮水的技巧-----------------选择:B4. 衮服、冠冕是从哪个角度对服饰的分类()。

A. 按服饰的制作材料来划分B. 按不同历史时期划分C. 按不同的礼仪场所来划分D. 按不同的社会职业来划分-----------------选择:D5. 关于服饰的起源,其根本原因是()。

A. 衣服的观赏性B. 衣服可以遮羞C. 衣服的地位象征D. 衣服的实用性-----------------选择:D6. 以下不是服饰的文化内涵的()。

A. 服饰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从业和和生活方式B. 服饰是民族工艺的一面镜子C. 服装穿着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 由服饰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选择:C7. 对服饰文化理解有误的是()。

A. 在我国传说时代,就已创造了衣服。

部编版语文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部编版语文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部编版语文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国古代有一种叫做“投壶”的礼仪活动。

据《礼记》记载:“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弓,使人执壶。

壶置于堂上,北面而西向。

主人请射,司射揖诸宾,然后皆升,立焉。

主人请,宾皆避位;主人复位,乃皆就位。

其投矢也,当泽者得为上。

主人请,宾皆避位;主人复位,乃皆就位。

三揖三让,而后投壶。

壶中之矢,不胜者出之,胜者留之。

胜者赐以酒。

反覆投壶,以至于醉。

”这种礼仪活动在古代非常盛行,尤其是在宫廷和贵族中。

投壶的规则相对简单,参与者需要将箭射入一个装满水的壶中。

箭射入壶中后,根据箭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决定胜负。

胜者可以得到酒或其他奖励。

除了娱乐性质,投壶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它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技巧,同时也考验了他们的礼仪修养。

在投壶过程中,参与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保持谦逊和礼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壶逐渐从宫廷和贵族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活动。

在民间,投壶的形式和规则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这种民间投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古代的礼仪文化。

【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传统的养生方法开始受到重视,其中就包括“静坐”。

静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它要求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宁静。

通过静坐,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提高免疫力。

此外,静坐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创造力,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静坐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静坐方式:1.闭目静坐: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专注于呼吸。

感受每一次呼吸的起伏,让思绪平静下来。

2.观想静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或场景,将其想象得非常清晰,然后专注于这个画面,让心情逐渐平静。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真体验卷02(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真体验卷02(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真体验卷0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就已萌生了文字的雏形。

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与汉字无关的其他民族的文字雏形,这些文字雏形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它们还不能逐词地记录语言,因此也不能被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

成熟的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童年时期的汉字。

虽然甲骨文中还残留着一些早期文字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属于可以严格记录语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体现了“六书”的造字理据,字形丰富多彩。

其造字方法甚至有超出“六书”的地方,体现出古人的独出机杼和奇思妙想。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有4000多个,可以自由记录语言。

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这是古人采用“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手段,借助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所得,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的立意和取象。

古代“书画同源”,因此甲骨文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化倾向。

很多甲骨文的形体犹如美术作品中的速写,古人在构字时尽量采用简单的线条,抓住描写对象的典型特征,凝练生动,概括传神。

其形体体现出对布局上的穿插避让和形象上的饱满匀称的追求,更凸显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

(摘编自《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材料二)1899年,甲骨文沉睡数千年后被发现。

它记载了殷商王朝的信息,为中华文明史铸就了坚实的一环。

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阅读答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阅读答案我国已知之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

经鉴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

有意思的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

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

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

用这样的玉料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

在古代,玉器十分珍贵。

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

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

今人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更于理不合。

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未免得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

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

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16.查海出土的玉器“功能为何”?(3分)17.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3分)答案:16.(3分)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

17.(3分)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阅读训练及答案2010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三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6分,每小题4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特殊方式进入现代社会的,这决定了它的现存面貌。

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属于精神成果的非物质文化保持了质的千年延续不变与量的永恒积累叠加。

然而进入近代以来的一百数十年间,这种状况彻底改变了。

长久保持了发展恒定性的农业中国,并未像欧洲那样从自身肌体中自发生长起工业革命的初始动力,而是在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之后才被动开始现代变革的。

因而,中国是以完整而缜密的一整个古代文化体系与现代突然遭遇的,这个体系曾经焕发出历史文明的耀目光焰。

然而现代文明的竞争遵循的却是另外一套法则,它迫使之前的传统文明全部萎缩甚至覆灭。

人类众多的悠久文明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艰难选择:要么被动保持传统质直至最后灭亡,要么主动吸收新质转变为现代文明。

世界上一些自强的古老民族采纳了后者,其中包括中国。

于是,现代化道路在脚下展开,传统文明则成为遗产。

当中西体用之辩和“以夷制夷”的幻景最终被现实阻断和粉碎时,国人认识到仅从器物层面无法挽救中华文明的颓势。

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不得不选择决绝的文化革新姿态,用彻底破除旧有制度体系、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手段来引导自身跳出封建轮回、实现民族自强。

而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新文化的旗帜。

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经历了剧烈的动荡、风化、更新与再生,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

五四新文化运动荡涤旧文化,新中国建立起人民共和的新型政体,解放后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新时期以来倡文明树新风,道道波涌的共同作用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了大幅度更新。

然而西方强势文化的大举进入,政治上“左”的干扰破坏,也使优秀的传统文明质过多流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致使许多传统断绝。

百年来的西方文化潮涌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主,使传统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受到极大冲击,前期还只是造成文化杂糅,未能阻断传统,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变革,属于非物质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

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一大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10年来,国家和社会不仅极力倡导工匠技艺,还重视手工技艺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此举顺应时代发展,承续历史传统,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资源养分。

中国的思想文化极看重匠人职分,对他们的造物之功有极高的评价,与圣人等而视之。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将匠人推到如此高的分位,《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易•系辞上》也有类似的记栽。

“开物成务”,无此物创此物,谓之“开物”,做此事成此事,是为“成务”。

“开物”与“成务”都是圣人之举。

工匠之绩,则在于造物,有再造之功,四时并运,与圣人同位。

工匠文化往往也有深厚的意义。

工匠文化的内里,呈现出一种学理般精神,就像儒家教导儒者要做一个圣贤人一样。

工匠的理想则是成为宗匠和哲匠,达到该领域可能企及的高度。

匠人在日常生活中宁可降低标准,亦不愿为金钱名利所縛;宁可委屈自身,也要克己服理,尊师重道;宁愿牺牲机缘,决不可降低诚信标准。

中国工匠文化有如此深远的渊源,绝不是在应付现实、获取功利的观念下创立,其背后有一种精神,此精神赋予手工艺以光明,形成生命力,流传至今。

中国的工匠是道德的、信誉的、人格的、文化的。

受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儒家思想讲究修身、立行、立言、德性、礼仪,在匠人的身上这些文化特质都能得到体现。

匠人们在此种风气的熏染下,讲究和气生财,与人为乐,互利互惠。

很多坊名就是使用店主的名字,誉播四海,如“王麻子”剪刀、到定之装池等,屹立百年而不倒,以人格做担保,以诚信和信誉获得尊重,兢兢业业,苦心经营。

最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最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

(一)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史金波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

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________B_______。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答案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录》作品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回顾历程,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现实的认识过程,同样经历了时间的代价。

三十年前,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1972),当时主要是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项,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类和谐生存的精神问题,幸福的概念被物化。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关注人类自己生存的根系,关注不同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

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亚洲四项,中国的昆曲入选。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转九曲、燎火塔、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难戏,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刺绣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话史书,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纳西族的《东巴红》,彝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A. 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 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 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

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

现多用贬义。

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

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上海市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③在我的记忆中,它似乎像一个巨大的背景,衬托出我童年的虚空和渺小。我与小伙伴们翻山越岭去找野果、扯笋子,忙碌了大半天,始终没有走出牛角冲的地盘;我陪八十多岁的曾祖母,去她的娘家山枣坡,她颠着一双小脚,颤颤巍巍地走了一上午,差点都没赶上中饭;我替班主任黄老师到杨酒庙代销店买肥皂,跑步去跑步回,累成了一条狗,还是没能在课间十五分钟内完成任务。整个蒋山如同一个广袤的王国,童年的我在这片疆域里纵情奔跑,但始终没有越过它的边界。
(有删改)
【注】本文是哲学家、政治活动家查尔斯·泰勒的著作《本真性的伦理》的中文版序言。
3.根据文意,在第⑤段画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4.下列事例最适合填入第⑨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
A.他的头发正好是3732根。
B.他可以看清50米开外的一行小字。
C.他精通五国语言。
D.他背诵圆周率可达2765位。
5.有一种人生态度曾被概括为“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依据文意,下列哪一种观点不能用来支持这一人生态度( )
A.牡丹被称作“花中之王”,雍容华贵,花型宽厚,给人以性稳持重、典雅大方之感。薛宝钗容貌端丽,举止端庄,其出身富贵,为人稳重平和,与牡丹最是匹配。
B.林黛玉抽的花签是芙蓉。黛玉有着不同凡俗的高洁风骨,自始至终,她珍视的都是自身的价值,也正因如此,“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才显得尤为不凡。
C.海棠自古有“睡美人”的赞誉。史湘云花名签题写的是“香梦沉酣”,这与史湘云“醉眠芍药茵”的意境也有几分相似。由此可见,史湘云对应海棠花最为合适。
③但是,“成为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在叮嘱我们“不要成为别人”,因为与人雷同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是在呼唤我们依照自己独特的想法来生活吗?可“自己独特的想法”又从何而来呢……
④《本真性的伦理》以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这些问题。把握这本书的主题,可以从书名中的关键词入手。在西方哲学中,“本真性”有着特定的含义:人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查尔斯·泰勒力图阐明,基于个人自主性的现代文化源自一种历史性的深刻转变。马克斯·韦伯曾以“世界的祛魅”来表达超验秩序的解体,但泰勒提醒我们“这些秩序在限制我们的同时,它们也给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意义”。在世界祛魅之后,人们不再能够将自己与超越自我的更大视野相伴相随,于是产生了某种失落,“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再感觉到有某种值得以死相趋的东西”。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解析卷

全国及各省2019年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解析卷(一)(2019全国I卷)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17. D 18. D 19. C【17题详解】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第五周第3组(含解析)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第五周第3组(含解析)

第五周第3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

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

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

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

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

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

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

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

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

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

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

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工艺及其器具产品历来是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智慧,线条优雅、纹样工整、器形端庄、功能适度、取材天然。

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远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传统工艺多采用一些纯天然的材质进行手工制作,不论是编扎工艺所用的竹、藤,还是雕刻工艺所用的玉石、原木,从产品个体而言都非常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也很少产生污染。

但从大的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不断地索取以及依赖天然材质,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极大破坏,同时也给传统工艺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一旦资源耗尽枯竭,传统工艺也就失去了其生存最基本的基础环境,发展与传承就捉襟见肘,工艺衰退也就不可避免。

传统工艺素以制作精美细致著称,故而技艺较为繁琐堆砌,很多传世的传统工艺品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美,这是古人对日用器具的品质追求以及其审美特性的一种极大表现,也因此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目光。

可是也不难发现,传统工艺背后所隐藏的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固然令人赞叹与欣赏,但从根本上说这一审美特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缺乏根基,因其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完全相悖,市场低迷在所难免.此外,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是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技师与传人之间的面对面长时间授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技艺传承的完整性,但这种传承方式也相对脆弱,极易出现人才断层与流失,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潜藏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在没有大工业生产普及、也没有那么多外在从业诱惑的年代,经年累月的从业训练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工艺传人,但到了现代,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核算直接导致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面临“人在技在,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我国已知之最早的玉器发现于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属于
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器行有斧、匕、玦和小管等。

经鉴定,这批玉器的质地都是真玉,即透闪石软玉。

有意思
的是,除我国外,世界上崇玉的古文化如美洲的玛雅文化、
新西兰的毛利文化等,开发利用的主要也是真玉,其他美石
则居从属地位;可见人类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着某些不约而同的一致之处。

但查海所出玉器的功能为何?一般多认为斧、匕等是工具,玦类是装饰品;实不尽然。

璞玉本身虽有韧性,但也可能带裂纹,比如带胎绺的就不少见。

用这样的玉料制出成品,再拿来干粗活,则兀兀穷年、苦心磨出的宝物势必毁于一旦。

在古代,玉器十分珍贵。

秦昭王曾表示愿意用十五城交换和氏璧,虽然他并不打算真的兑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郑伯用一块璧换取许国的一片土地却是事实(《左传·桓公元年》)。

故《越绝书》所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之说,良不足信。

今人或据此进而主张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玉器时代”,更于理不合。

因为这么做有点像《淮南子·说山》中说的“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未免得不偿失,也太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了。

所以探讨查海玉器的性质时,不能只看到工具和饰物的表象;它们应是在不寻常的场合中使用的不寻常的器物。

也就是说,它们还应包含着更深层的用意;只不过当时尚未能设计出超凡脱俗、“神”气十足的器行而已。

(节选自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
化》)
16.查海出土的玉器“功能为何”?(3分)
17.具体分析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3分)
16.(3分)查海玉器不是工具,也不是饰品,应是不寻常场合使用的不寻常的“神”器。

17.(3分)作比较,拿我国和外国的崇玉情况比较,说明在审美情趣上的一致性——都喜欢真玉;举例子,通过和氏璧和郑伯的例子证明了玉器的珍贵;引资料,通过《越绝书》来说明玉为实用的工具是不足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