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句式

合集下载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ppt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ppt

弘扬民族精神
彰显民族特色
促进民族团结
文言句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 审美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文言句式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 产,其传承和弘扬有助于促进民族团 结和社会和谐。
激发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激发爱 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传承古代文化思想
承载古代典籍
文言句式是古代典籍的主要表达 方式,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思想。
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文言句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包括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对于研究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文言句式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有助于弘 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 化自信心。
文言文多使用典故、比喻等修辞 手法,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敬辞、谦辞等 礼貌用语,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04
文言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理解文言句式的关键
掌握基本句式
了解并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判断句、 被动句、倒装句等。
识别特殊语法现象
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虚词 用法等。
文言句式的重要性
文言句式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古代 文献的基础
掌握文言句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历史、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文言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
02
文言句式的特点与分类
判断句
用“者”或“也”表判 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 断形式。
用副词“乃”“即”“ 则”“皆”“是”“诚 ”等表判断。

古今言殊20200206

古今言殊20200206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兽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肤
上古-中古
指颧骨 部分
今义:
面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古义 今义
怨恨 恨憾 古:怨>恨 今:怨<恨
❖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 “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古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后起意义: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 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是时,曹操遗孙权书日:“近者奉辞伐罪…”
❖ 彗星见于东方
羽扇纶巾
❖ 万乘之国
否极泰来
❖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 可以解燕国之患
四、汉语词汇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第一

医生

衣服

依靠

道德 道理 道路 道教
单音节向多音节(主要为双音节)转变
“……之上、……之中、……之后、三分之一、 原因之一、一技之长”等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
香格里拉的神奇风光
(3)一些古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在现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的特点
01
02
03
结构复杂
文言句式通常结构较为复 杂,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较为多样。
表达精练
文言句式通常表达精练, 言简意赅,能够用较少的 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注重文采
文言句式通常注重文采, 讲究韵律和节奏,读起来 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感。
文言句式的分类
判断句
判断句是表示事物之间关系 的句子,通常以“者”、“
在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没有关联词,通过语序和 语境来表达判断关系。
判断句的分类
肯定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判断主语,加 上谓语或谓词短语,用以说明某事物 是什么。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否定判断句
用否定词加上名词或名词短语作为判 断主语,加上谓语或谓词短语,用以 说明某事物不是什么。例如:“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词汇被动句
使用具有被动意义的词汇 来表示被动,如“见”、 “被”等。
被动句的用法
表达动作的受事者
当需要强调动作的受事者时,可以使 用被动句。
表达客观事实
强调动作的被动性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被动句可以强调 动作的被动性,突出动作的受害者或 承受者。
在描述客观事实或情况时,使用被动 句可以更客观地表达。
介宾结构后置
介词短语放在句末,如“此所 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
齐王纳谏》)
倒装句的用法
突出强调
通过倒装句来强调某个词语, 使其更加突出。
平衡句子结构
在某些情况下,倒装句可以平 衡句子的结构,使其更加和谐 。
表达情感
倒装句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情 感和态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
修辞效果
倒装句可以产生特殊的修辞效 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2-2 古今言殊之词类活用

1-2-2 古今言殊之词类活用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日削月割。(《六国论》) 天 一天天地 月 一月月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天 每天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 一天天地
七、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 果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 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 活用为一般动词。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为:善待。 武帝嘉其义 。 译为:嘉奖赞赏。 秋毫不敢有所近 译为:靠近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火尚足以明也 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译为:变小变弱。 译为:照明。 译为:尊重
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
名作动,唱歌。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名作动,驻军。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帝王:称帝称王 规律1: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 关系,也非修饰关系,一个名词往往活用 为动词。
4、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
名作动,穿上。
5、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6、吾师道也„„ 《师说》
师:学习 规律2:名词后有宾语,活用为动词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种植
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居住
9、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命名
1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称王
规律3: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 宾短语,活用成动词。
•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

语言文字运用之古今言殊

语言文字运用之古今言殊

补充练习
一、下列几个句子里都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齐威王欲将孙膑。

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5、驴不胜怒,蹄之。

二、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至土门,遂强大,更号
可汗
..,犹单.于也。

2、天姥.连天向天横。

3、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4、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
5、彗星见.于东方。

6、羽扇纶.巾。

7、万乘.之国。

8、否.极泰来。

三、判断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
追杀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
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
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
俗。

D、百姓闻之,无.老少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无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5、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人。

语法演变

语法演变

《古今言殊》笔记整理语序的变化
一、宾语前置
1沛公安在?
2忌不自信
3句读之不知
二、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客有吹洞箫者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会于西河外渑池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着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夫晋,何厌之有?
句式的变化
一、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荀卿,赵人。

二、省略句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三、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秦城恐不可得,徙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词类的变化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范增数目项王
3六王毕,四海一
二、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外连横而斗诸侯
3足以荣汝身
3、
意动用法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吾从而师之
四、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吾得兄事之。

《古今言殊》PPT课件

《古今言殊》PPT课件
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荷薪者过来!
引 子
其价几何?
外实而内虚,
烟多而焰少, 请损之。
红色 的字 词是 古今 用法 变化 大的 词
阅读“古今词义”部
古 今 词 义
分,完成以下问题: 1、古今词语用法不同主 要有三个方面,每个 方面用一句话概括。
(1)有些古代汉语的词,意义 没怎么变,但是现在已经不能 单独使用了。(古代汉语以单 音节的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 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 (2)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只在某 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被另 一个词语代替了。 (3)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 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 语中已经消失了。
等演变类型举例古代单音节词现代双音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汤古代指热水词义感情色彩转移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演变类型举例古代单音节词现代双音节路道理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缩小汤古代指热水词义感情色彩转移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相比,其主要不同 1、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 点
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这样 说了。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现代汉语的句式有了一些改变。 例:现在汉语中不说“不如您的漂 亮”,而是直接说“不如您漂亮”。
3、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 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例: 之所以、为……所……等
古代词的某个义项保留在现代 某些词语中,现在一般被另一 个词代替
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扩大 词的某个义项意义范围缩小 词义感情色彩转移 古代的词组现代为双音节词 汤(古代 指热水)
荷枪实弹、 荷锄 釜底抽薪

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

语言文字应用1.2.古今言殊
WSH
3、古代词语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 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1)“服”
2)“窥” 。“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 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从 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查看”的意思。 现在前一个意思已经消失了,而“暗中查看” 的意思还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 等词语中。
WSH
WSH
赞曰:秀才们咬文嚼 字,干的甚事,读书误人 如此。有一官府下乡,问 父老曰:“近来黎庶如 何?”父老曰:“今年梨 树好,只是虫吃了些。” 就是这买柴的秀才。
WSH
课堂活动:古人云,今人说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 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WSH
一、古今词义。 1、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 单用。 如: “形、貌、衣、镜、自、何、日、外” 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 如: “丽(美丽、壮丽)、 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 窥(窥探、窥测)、 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WSH
2、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 很大限制。 1)“之”的用法。 2)“其”。A.“其妻曰”,第三人称代词。 B.现代汉语里还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 C.此外就只限于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如 “其子女安置问题”。 3)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 等等; “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 现在说“八尺多”。
15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洪亮吉《治平篇》)
WSH

古今言殊之句式

古今言殊之句式

3、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 (定语后 置)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D、子何侍而往? (宾语前置)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定语后置) F、甚矣,汝之不惠。 (谓语前置) G、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 (状语后置)
1、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为……所……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3、 ……于……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见…… 信而见疑 5、 ……见……于…… 吾长(长久地)见笑于大方之家 6、 ……被…… 忠而被谤 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 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 下文来判别。
如:A、彼不我恩也。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D、未之有也。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面,以加重语气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过:责备)
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规律4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 之前。如: ① 吾已失恩义,会(一定)不相从许(你) 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 “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 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 府吏见丁宁(我) ② 慈父见背(我)③见谅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放在动词谓 语前. ① 举贤以自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
B
D
三、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 置。 格式:主十宾【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 安、胡、焉、奚、恶、曷】十动? 如:A、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B、何以知之? C、子何恃而往?

第二节 古今言殊课件正式

第二节  古今言殊课件正式

状语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后置 以 具告以事
❖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
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 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 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1、声调的变化。。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为 乃、则、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皆、耳、必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无标志 刘备天下枭雄

于 受……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 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 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 变为指乙事物。
牺牲 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现在指为 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走 古义为“跑”、“逃跑”。今义的“走” 是“步行”的意思。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 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 化。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介词在文言文中使用较少,有时会被省略。 例如:“(因)乘月而归。”
省略句的用法
简化句子结构
增强语境理解
通过省略某些成分,文言文能够更加 简洁地表达意思,避免了冗余和重复。
由于上下文语境的限制,省略某些成分 并不会影响读者对句子的理解,反而能 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所处的语境。
强调重点信息
在省略某些成分的同时,文言文会突 出强调其他信息,使读者更加关注重 点。
被动句的分类
语义被动句
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来暗示被动关 系,而没有明显的被动标志。
结构被动句
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示被动关系 ,如“受...于”等。
被动句的用法
表达动作的承受者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承受者成为 句子的主语,强调动作对它的影
响。
强调动作的受事者
通过使用被动句,可以强调动作的 受事者,突出其地位和作用。
04 倒装句
倒装句的定义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 句式,其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 不同。
倒装句是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 词语,而将该词语放在句首或 句尾,以改变句子的结构。
倒装句在表达上更加精炼、含 蓄,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文言文 的韵味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
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 倒,以突出谓语的意义。
古今言殊第二课时文言句式
目录
•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倒装句 • 固定句式
01 判断句
判断句的定义
01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 式,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 肯定或否定判断。
02
判断句通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 为主语,以动词作为谓语,并通 过语气词或特定结构来表示判断 。
判断句的分类
澄清误解

古今言殊2-汉语语法的演变

古今言殊2-汉语语法的演变
【任务】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一)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三) 1.马之千里者 2.石之铿然有声者
合作探究一探究宾语前置的形式 【任务】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一)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链接高考 (1) 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 供先生食。【重庆卷】 译文: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 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浙江卷) 译文:(常衮)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 人中选拔,生怕找不到。
总结:
借助典范的例句来辨识特殊句式是一种举一反三、 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复习时万万不能死记那些特殊句式 的格式,而是要跳进课本,结合课本中典型的例句比较 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 而分类辨识各类特殊句式。从而实现课内知识向课外应 用的迁移。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文言文倒装句式
翻译以下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君美甚 4忌不自信 5与坐谈 6不若君之美
比较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古今汉语结构的怎样变化?
现代汉语语序及文言倒装的类型 1、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定)─宾。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 谓倒装句(变式句)。 2、文言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请指出下列红体字的准确读音 • 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 天姥连天向天横
• 是时,曹操遗孙权书日:“近者奉辞伐罪…”
• 万乘之国
• 土蕃 • 可以解燕国之患
否极泰来
樊於期偏袒扼腕曰
• 噌宏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
A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 B.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
3、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 (定语后 置) 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C、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宾语前置) D、子何侍而往?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 陈涉世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 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 语”的结构。
例词 属于哪种变化情况
现保留在哪些书面词中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 成为现代的多音词。
如:老──老虎;鼠──老鼠;斧──斧头;兔──兔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 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粹──纯粹
1.选出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例句:何厌之有?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宾语前置 判断句
B.臣之客欲有求于我
C.忌不自信 D.客从外来,与座谈,问之客曰 2.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省略句
C
A/B/D是判断句,C 是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古今言殊
一、汉语语音的变化 课堂活动1、读下面的诗句,找出韵脚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定语后置
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类。在文言 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是修饰性定语。
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 动者、实施者。
1、为……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为……所……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3、 ……于……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见…… 信而见疑 5、 ……见……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 ……被…… 忠而被谤
综合练习
1、下列句子按宾语前置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命是从。 ②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③何由知吾也? 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⑤梁客辛垣衍安在? ⑥狂者伤人,莫 之怨也。 A. ① ④/ ② ⑥ / ③ ⑤ C. ① ③ ④/ ② ⑥ / ⑤
B. ① ② ⑥ / ④ / ③ ⑤ D. ①/ ② ④ ⑥ / ③ ⑤
B
D
状语后置(介宾结构)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 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 语。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 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 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词类活用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
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 时具备了乙类次的语法特点,并临时
作乙类词用。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 “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 “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 “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 膀一样”讲)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3) 词语的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 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
(2)词义缩小。 “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 “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格式:主十宾十动?
如:A、大王来何操? B、子何恃而往?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
格式:主十否定词十宾十动
如:A、彼不我恩也。 B、莫我肯顾。 C、忌不自信。 C、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
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此帮助,
补充练习
一、古人的称谓很复杂,一 般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 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 相对随意。看下面称谓分别 用于什么人。 ①仆,不才,不佞 一般人自称 ②小子,竖子 晚辈 ③孤,孤家,寡人 王侯自称 ④子,夫子,先生 称师辈 ⑤公,君,足下,丈,大人 称朋友、尊长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C、安得广厦千万间。 A、其间旦暮闻何物? C、莫之或止 A、沛公安在? C、唯才是举。 B、未之有也。 D、弗之怠 B、君何以知燕王? D、未之多见也
C A
B
D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尔何知?
A、城中皆不之觉。 B、唯余马首是瞻。 C、惟利是图。 D、马之千里者
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 (定语后置)
F、甚矣,汝之不惠。 (谓语后置) G、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 (状语后置)
三、语法的变化——(2) 句式的变化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
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 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 帮助判断。
二、汉语词语的演变—— (2) 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 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 员”,“残废”——“残疾”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 语前置。 如: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文言文里,用“如(若)„„”这类修饰形 容词或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 后边。 如: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C、则治之如所言。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射<于家圃>。 —— 尝[于家圃]射 ②苛政猛<于虎>也。——苛政[于虎]猛也
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④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迁客骚人,多[于此]会。 ⑤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与客来[于此]饮。
③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⑤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
⑥汝识之乎?噌弘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课堂活动2、
画出“引子”中秀才说的四句话,并标出古今变化大的词。
阅读“古今词义”部分,思考:(1)古今词与用法不同 主要有三个方面,各用一句话概括;(2)把秀才说的四 句话中古今变化明显的词语填入下面的表格。
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
“(宾)+之+(谓)” “(宾)+是+(谓)”
规律4 固定句式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
“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2、……何……之有
如:A、何陋之有?
B、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惟利是图。
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 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 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 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 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例: (1)甚矣,汝之不惠!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美哉,我少年中国。
特点: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