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痛恨中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为何痛恨中医?

鲁迅为何痛恨中医?

鲁迅痛恨中医,对中医影响很大也很坏。因为鲁迅是名人,主席又称赞“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文章又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尤其是一句“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更是被大家传诵,以致后来攻击中医者常常引用这名人名言,来增加说服力。那么,鲁迅为什么这样痛恨中医呢?这要从鲁迅的家事说起,因为鲁迅的家人,尤其是鲁迅的父亲患病,遍求名医,日渐加重,最后不治身亡。这件事对鲁迅的刺激最大。为此,鲁迅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父亲的病》。

鲁迅的父亲患了什么病?从文中记载来看是水肿病。至于这个水肿病是心源性的、肾源性的还是肝硬化腹水,因为当时没有现代检查,也没有诊断清楚。从《周作人传》看到,鲁迅的父亲“病咳血,继患水肿”,但我猜想可能是肝硬化腹水。这还要从鲁迅的家庭谈起。鲁迅的家庭在当地本是一个小康之家。1893年,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字介孚)因为牵扯到浙江省的乡试作弊案,被判了“监斩侯”,关押在杭州府的监狱中,前后关押了八年。周家从此就衰败了。鲁迅的父亲患病是在1894年冬天,也就是鲁迅的爷爷被关押监狱一年后。

这病与家庭背景是有关系的。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父亲犯事被关押,薪俸被剥夺,一家人生活无着落,你能不心急上火?你能不郁怒?心肝火旺,熏蒸于肺,肺络受薰,出现咳血也是正常变化,不违背常理。肝气郁结,日久伤脾,肝郁脾虚,出现水肿,也是疾病的正常转归。这种病本来治疗起来就很棘手,即便现代医学诊断手段高明了,治疗并没有什么突破。更重要的是要调畅情志,增加营养。看样子为治疗这个病,鲁迅家里花了不少银子。鲁迅在小说里这样写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药店的柜台正与我一样高,质铺的柜台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那时的诊金不便宜,一元四角。一块大洋还多啊!我查了一下手头的《周作人传》,鲁迅父亲患病应该在1894年。没有资料查询,也无法说明那时的一块大洋的用途!其实,鲁迅父亲的病1894年冬发病,1896年去世的。四年多不准确,最多不到三年。

关于“医能医病,不能医命”,鲁迅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中医治不好病时的推托之词,并且说“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的西医”,其实西医也一样,只能治病,解决不了命的问题。中国人不是有一句成语“谋事

在人成事在天”吗?治病也是一样的,有很多预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包治百病”是不存在的。如果说能“包治百病”,那大多是骗子。像鲁迅父亲这病一般是很难治的,由于科考案的影响,他的家境在他这一代突然由富转贫。在由富转贫的过程中,人的心境是很难调适的。鲁迅在文章中还写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中医上讲的“病由心生”,就是指此。如果没有宽阔的心胸,很快就会郁闷而病。如果想治好这个病,那就必须恢复到那种殷实的家境,这又是何等之难?当然有的人如果心境开阔,想得开也不会“病由心生”。这也与

个人的心态有关。譬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那么高龄,三起三落,依然没能将他击倒,心理素质多么好啊!看样子,鲁迅的父亲心理非常的脆弱,心理崩溃了,才使病魔缠身,一命呜呼。再好的药物,再好的医生,恐怕也难以解决他这个病!

鲁迅的父亲虽然经手几多名医治疗,最终仍没能挽回其性命。花了不少银子,使本来就衰败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后来鲁迅又到了日本留学,进了仙台医学院学习西医,凭着对西医的一知半解(因为他根本没有干过西医临床,也没有学完医学课程,就弃医从文了),再回忆其父的病及其治疗,就痛

恨起中医来,就骂中医不科学,是骗子。这是因为鲁迅根本就不了解中医、对西医也是一知半解所致,可以说是无知引起的偏见!鲁迅虽然没有专门写过废止中医的文章,但他的

小说中及杂文中掺杂的一些嘲骂中医的论述,对中医的形象无疑起到抹黑的作用!

再返观医学史上的一些著名医家,有些人就是因为亲人的病被庸医治坏了,反而发愤学医,最后成了一代名医。汉代张仲景因宗族之丧,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论》;唐代的孙思邈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是悉心岐黄,精勤不倦,著《千金妙方》、《千金翼方》;李东垣痛悼母病死于庸医之手,发愤学医,独创《脾胃论》,开补土派之先河;明代的著名医家方有执,初亦未学医,后中年以两番因中伤风寒丧妻,五次以惊风殇子而发愤学医,遍历于齐、鲁、川、陕等地,以访师求友,探究伤寒真谛。老而返家,著成《伤寒论条辨》;现代名医祝谌予,因为母病,遍求北京中西名医,无效,最后只是服用了施今墨老先生的药才有效,可惜因施今墨先生外出离京,延误了治疗,最后不治身亡,祝先生因此发愤学习中医;民国期间上海名医陈存仁,先是就读于南洋医科大学,期间患了伤寒,就请南洋医科大学的一位老师治疗,但是西医只是让静卧、服用维生素C、葡萄糖,不料病势越来越重,无奈之下,就诊于丁甘仁先生,连服了五天中药,病就治愈了,随后就转到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中医。

历史上的一些医家因家人病亡而发愤学医者比比皆是。像鲁迅这样因家人病亡而痛骂中医者也有不少,譬如清代的俞

樾……其实这代表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积极或者消极!中医也并不会因为这些人的谩骂而消失,毕竟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它能缓解病痛、延长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