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140个小学生国学经典小故事
140个小学生国学经典小故事1、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2、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中,一个个经典故事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来说说“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辞辛劳多次迁居,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用心。
还有“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为你杀猪。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
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
“司马光砸缸”也是大家熟知的经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缸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展现了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和机智。
“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学子勤奋读书。
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
而孙康也是家境贫困,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悬梁刺股”同样令人敬佩。
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国学经典小故事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经典小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向读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准则以及处世的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鹿鸣》相传,古代的卫国国君子韦鸿,他好声音,会模仿鸟兽的叫声,尤其擅长模仿鹿鸣的声音。
一天,他在深山中模仿鹿鸣,吸引了迷路的人前来寻找。
他见到国君子韦鸿后,倍感惊讶,原来他们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
国君子韦鸿为了表达自己顺应天命,臣属正义的精神,决心放弃卫国的王位,让位给这位年轻人。
故事二:《饿虎饥羊》在一座山上生活着一只饥饿的老虎和一只饿极了的羊。
老虎发现山下有一只正在游玩的小猴子,便欲下山吃掉它。
羊情急之下,说服老虎先将自己吃掉。
老虎答应了羊的请求,吃掉了它。
可是,老虎刚吃掉羊,却因为肚子太饿而痛苦不堪,最终饿死在山上。
故事三:《拔苗助长》有个农夫在田地里种庄稼,看见隔壁地的庄稼长得更好,他忍不住去拔这边的秧苗,希望借此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高。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庄稼反而长得更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
故事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路上有个小孩饿得受不了,便给他一条鱼。
不久,又看见了同样的情景,老人依旧给予了食物的帮助。
然而,老人这次并没有给他食物,他教给他一种捕鱼的方法,告诉他要学会自己解决温饱的方法,以后就能摆脱饥饿的困扰。
故事五:《汲井研磨》远古时代,一个农夫要从山上的河里汲水回家,他找了很多人帮忙,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在河里挖一个井吧,不久你就会得到清洁的水。
”农夫照着老者的话做了,不仅得到了清洁的水,还解决了家里用水的问题。
故事六:《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井里,它高兴地对别的动物说:“我的井水清澈见底,简直是世界最美的地方!”可是,一天它看到一只海鸥从蓝天飞过,深受震撼。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国学小故事1〔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国学小故事2〔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
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国学经典108个小故事如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20个国学经典故事国学经典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以简炼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哲理思想,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120个国学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
1. 《大禹治水》在洪水泛滥的年代,大禹带领群众管理四方水患,耗费了九年心血,最终使得大地恢复了宁静与安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干够战胜难点,取得成功。
2. 《尧舜禹治天下》尧舜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三圣,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管理天下,用智慧和仁德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管理原则。
3. 《曹操与刘备》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名将,而刘备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帝国的创立者。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斗争与较量,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性与意志。
4. 《关羽与张飞》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弟,他们忠诚勇敢,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和团结一致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难点和敌人。
5. 《孟子劝学》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无处不在”的观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身养性,才干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6. 《荀子劝学》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出了“人之性恶”的观点,并主张通过教育来陶冶人的性情。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思量问题的思路。
7. 《论语中的孔子智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和理念。
这个故事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为我们解读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8.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性中善恶与爱恨纠缠的复杂情感,让人们思量人的内心与命运。
9. 《孙悟空与猪八戒》《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是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国学经典启发故事
国学经典启发故事1、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2.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3.相煎何急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
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
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关于中国励志的传统文化小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20个中国古代小故事100字
20个中国古代小故事100字20个中国古代小故事100字(篇1)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0个中国古代小故事100字(篇2)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20个中国古代小故事100字(篇3)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ZUO)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中)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中)尹⽼师在线4⽉10⽇国学经典故事51.孟母择邻孟⼦,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的时候⽗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
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座⼭下,⼭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的样⼦,⼜烧纸⼜跪拜。
孟母怕⼉⼦误⼊歧途,就把家搬到⼈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学着吆喝卖⾁。
孟母⼗分担⼼,⼜把家搬到⼀个靠近学堂的地⽅,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的教导,学堂⾥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后来,他拜孔⼦的孙⼦⼦思为师,最后成为伟⼤的思想家,被⼈们誉为“亚圣”。
智慧⼩语:“近朱者⾚,近墨者⿊”。
与什么样的⼈相处,常常会影响到学好三年不⾜,学坏⼀⽇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学坏⼀⽇有余。
⼈,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中,不扶⽽直。
《弟⼦规》中说:“能亲仁,⽆限好。
德⽇进,过⽇少。
不亲仁,⽆限害。
⼩⼈近,百事坏。
”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我们的道德学问。
⽽与不善之⼈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52.三⼈⾏必有我师⼤教育家孔⼦是个善于学习的⼈,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次,孔⼦和学⽣们正在赶路,忽然⼀个⼩孩⼦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孩⼦正在路上⽤砖⽡⽯块垒⼀座“城池”呢。
孔⼦叫那个⼩孩让路,⽽⼩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想:确实不能把这孩⼦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给问住了。
孔⼦⼗分感慨地对他的学⽣说:“三⼈⾏必有我师!这孩⼦虽⼩,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师了。
”智慧⼩语:“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是孔⼦的名⾔,出⾃《论语》。
要求⼈要谦虚好学,努⼒学习别⼈的优点,完善⾃⼰,取⼈之长补⼰之短!《弟⼦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当⾃砺。
20个国学经典故事,每一个都能让我们的人生进步一点点
20个国学经典故事,每一个都能让我们的人生进步一点点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1、塞翁失马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老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又前来安慰他。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不久,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时的损失或挫折,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一时的成功或顺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2、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心想这下完蛋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他正在偷钟吗?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3、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
小学生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间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总会学有所成。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梓庆鬼斧神工【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
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
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
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
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
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
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
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
而这时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了。
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
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
”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这个故事源于《》,旨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注,摒除杂念,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
故事中的梓庆已达到这种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贵、美名、自我,所以才能够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制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锯子。
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境界也是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努力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故事1〔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 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 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 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小不不”再也不那样任性了。
国学小故事2〔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敬地聆听。
父母对你的批评,一定要虚心接受。
〔故事〕王羲之教子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
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
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
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C国学小故事3〔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敬地聆听。
父母对你的批评,一定要虚心接受。
〔故事〕小熊冰雹“妈妈,我要喝蜂蜜!”小熊说。
“孩子,你刚刚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会牙痛的。
”熊妈妈说。
“我要喝!我就要喝!”小熊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
“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坏,真拿他没办法!”熊妈妈叹了口气,到菜园里干活去了。
小熊见没人理他,脾气越发大了,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气球。
一阵风吹来,小熊像气球一样飘起来了。
“我要飞到大树上的蜂巢里喝蜂蜜!”小熊怒气冲冲地说。
可是,他没能在大树上停下来,而是被风儿吹到乌云里了!“我不是小鸟,不想上天!”小熊叫起来。
天上好冷啊!小熊缩成一团,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此时,熊妈妈正在给青菜浇水,忽然,一个像小熊一样大的冰雹落到她身边。
“好大的冰雹!”熊妈妈惊讶地说。
“妈妈,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冰雹裂开一个口,跳出来一个小熊一一他惭愧地低下头,然后扑进妈妈温暖的怀里。
温馨提示:小熊为什么会变成冰雹呢?因为他爱发脾气,爱发脾气的人不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只会让人觉得寒冷。
小朋友,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还会乱发脾气吗?记住,要试着给亲人和朋友送去温暖,而不是“冰雹”。
国学小故事4〔原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冬天的时候要照料父母,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的时候要让父母感到清爽凉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平安;外出离家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当面禀告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故事〕孝敬父亲的小黄香东汉时期,有个小孩叫黄香。
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
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
黄香在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里简直像个冰窟窿,浑身直打颤。
正当黄香即将睡去时,他突然想到:我的床这么冷,父亲的床不也一样吗?透过窗户,他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
唉,都这么晚了,父亲还在劳作,真是辛苦呀!黄香一骨碌爬起来,向父亲的床走去。
他一头钻进了父亲的被窝。
嗬,真凉啊,父亲的棉被比自己的要薄!黄香躺在父亲的被窝里,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他就一边躺着,一边背诵白天刚学过的诗文。
过了一会儿,被窝里就渐渐暖和了。
劳累了一天,疲劳不堪的父亲来到自己的床边,正准备睡觉,忽然发现了躺在被窝里的黄香。
“我的儿,你这是在干什么呀?”父亲惊讶地问道。
黄香忙从被窝里爬了出来,匆匆向自己的床走去。
“我这是为父亲温暖席被啊,您劳累了一天,这样睡进去也可以驱驱风寒。
”小黄香边走边说。
“嗬,嗬,我家的香儿真懂事,真懂事!”父亲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国学小故事5〔原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冬天的时候要照料父母,让父母感到温暖,夏天的时候要让父母感到清爽凉快;早上起床后要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后,要向父母报平安;外出离家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当面禀告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故事〕圆圆的老老朋友他老老的,动作慢慢的,有好多白头发,脸上还有好多皱纹。
“圆圆,外公来了!”外公从乡下来到城市,好久没有看到外公的圆圆,一直躲在妈妈的背后。
外公来的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要上班,妈妈要圆圆陪外公到公园散步,圆圆有点不想去,因为她说的话外公听不懂,真无聊!在去公园的路上,圆圆一直走在前面不答理动作慢腾腾的外公。
他们经过一家玩具店时,圆圆马上跑过去,指着一个娃娃对外公说:“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外公摇摇头。
圆圆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啊!一点儿也不好玩!”外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晚上,妈妈煮了外公最爱吃的稀饭,可是圆圆最讨厌吃稀饭了,所以一直吵着要吃炸鸡。
妈妈对她说:“妈妈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外公每天种菜,卖菜,只能吃稀饭过日子。
因为外公的辛苦,我们才有现有的生活啊!乖,去叫外公吃饭啦!““真的是这样吗?”圆圆有点儿不相信,想问又不敢去敲外公房间的门。
外公突然开门看到圆圆,说:“你怎么站在门口呀?”“妈妈说吃饭了……还有……我想问外公……”圆圆想知道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
外公笑着跟她讲以前的故事。
“没想到外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圆圆开始喜欢外公了。
又过了几天,外公要回乡下去了,妈妈问圆圆:“要不要跟外公一起回乡下去玩?” 圆圆回答说:“好哇!”不过,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到了外公家,外婆很热情地迎接圆圆,她觉得好开心哪!可是圆圆接着就发现,这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空调,她生气地跺脚走了出去。
圆圆在稻田旁边走来走去。
“呱!呱呱!”一只青蛙跳到她的面前,圆圆开心地叫着:“好可爱的青蛙!”就这样,圆圆在田里跟青蛙玩了一个下午。
晚上,吃完饭后,外公和圆圆坐在院子里,看着有月亮的天空,外公说着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会儿,圆圆就趴在外公的腿上睡着了。
圆圆过了几天和城市不一样的乡村生活,在溪边找小鱼小虾,听外公讲故事,吃外婆煮的东西,圆圆越来越喜欢外公外婆,也越来越喜欢他们住的地方!这一天,爸爸妈妈来接圆圆回家了,可是她舍不得跟外公外婆分开。
圆圆想:“以前我对外公外婆的态度不好,真是对不起!”可是她不敢说。
一直到要上车的时候,她才大声地喊着:“外公外婆,我好喜欢你们!”外公外婆笑着说:“欢迎你下次再来!”“以后我要对外公外婆更好,他们是我的老老朋友!”圆圆心里想着。
坐在车上,圆圆的心还是留在了外公外婆那里。
国学小故事6〔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
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母担忧;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点,就会使父母感到羞耻。
〔故事〕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一一“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R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国学小故事7〔原文〕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爱我关心我的时候,我孝敬父母有什么困难呢?父母不喜欢我的时候,我还能一样的孝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