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51-58译文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下编第1-40
1.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小窗幽记》原文、译文、赏析全文
《小窗幽记》原文、译文、赏析全文《小窗幽记》前言《小窗幽记》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作者陈眉公。
陈眉公,清代小品文作家,生平不祥。
其所著《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4篇,共231条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谓生活中总要睁着一只眼睛,不能糊涂;人非无情物,如何潇洒,欲有一番作为,必须脱俗;人生何处无烦恼,超然空灵,才能享受文学家所拥有的那种品味和灵秀。
人生的苦与乐,荣与辱有时是很微妙的,微妙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对人生的苦与乐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苦乐在我。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不嫉人有,也不笑人无。
心中毫无滞碍,灵台一片空明,苦恼、烦闷自然一扫而光。
《小窗幽记》著者陈眉公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事一番。
又说: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乐世界。
心灵不执于物之不足,还必须豁达,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
所以,陈眉公说;放得俗人心下,方名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陈眉公虽醉心于佛道之说,流连于山林之乐,但他所赞赏的人生态度,倒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逃避,而是敢干承担社会责任。
他说: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
不仅要勇于担当,而且要百折不挠,尽人事知天命,无论结果怎样但求心之所安。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赞赏的。
此外,在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著者也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这些道理,就是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小作幽记》所选择的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
总之,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当然,陈眉公毕竟是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其观点必有不合于时代者,相信读者的慧眼可以识别之。
编者2003年1月目录1、做人必须清醒做事要明白2、守节声色场安志纷闹中3、真出于诚诚由于真4、背后无人诋久交不生厌5、天意实难违正心修我身6、观人观事见本质不可小测君子心7、相反可相成相得必益彰8、用情深处孤独任性切勿放肆9、真廉无名大巧无术10、说话心口一致做事名符其实11、适时可发拔苗不长12、若要得享福必先会救祸13、世人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14、世间万物皆有度无度胜事亦苦海15、轻财以聚人律己以服人16、知迷则醒知难不难17、患难见真情烈火试真金18、良心静里见真情苦中来19、宁为随世之庸勿为欺世之杰20、习忙可以销福得谤可销名21、人多有嗜节当以德消之22、万善一念始万恶一念结23、梦里不能主张泉下安得分明24、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25、畅开心扉欢乐无忧26、居堪傍恶邻会可容损友27、君子小人五更检点28、以理听言以道窒欲29、先达后近交友道也30、形骸非亲大地亦幻31、寂而常惺惺而常寂32、智少愈完智多愈散33、从多入少从有入无34、脱厌如释重带恋如担枷35、看透名利生死关方是人生大休闲36、多欲无慷慨多言无笃实37、佳思侠情一往来书能下酒云可赠38、美人迟暮名将老四不皆空苦不到39、饮酒高歌不放肆大庭卖弄假矜持40、人生得足未老得闲41、心性本不束肉身是至桎42、业障起心动祸至因贪念43、挨骂不还口便是得便宜44.宁无忧于心不有乐于身45、会心之语不解无稽之言不听46.柳密拨得开雨急不折腰47.悉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48.空被空迷静为静缚49.贫不能无志死不可无补50.穷交能长利交必伤51.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52、缩不尽相思地补不完离恨天53、可魂系梦萦不失魂落魄54、醉卧美人旁欲念不曾动55、慈悲筏济人恩爱梯接人56、花柳深藏雨云不入57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58小玉和西施飞烟与尘弥59、杨柳凝别恨阳关诉离肠60、绿绮情弹无知音画眉深浅谁与看61、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62、情人说痴话痴情是真情63、顾影自怜无用心动不如行动64、化石而立千古情魂65、良缘易合知己难投66、鸟沾红雨不任娇啼67、饮罢相思水方识相思情68、多情成恋薄命可嗟69、情之所至风伴月容70、听得春花秋月话识得如云似水心71、边陲封疆缩地中庭歌舞犹喧72人应通古今士要知廉耻73、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74、无位之公卿有爵之乞丐75、失足一恨悔之千古76、圣贤托日月天地现风雷77、不因怨而失愿不因财而伤才78、身不束心名不束人79、待人余恩处事余智80、既要拿得起又能放得下81、认假也识真卖巧还藏拙82、量晴较雨弄月嘲风83、弃俗得仙舍仙得道84、修心养性可立命人情练达天意通85、达人离险境俗子沉苦海86、浮名梦中蝶幻而本非真87、只有百折不回才可万变不穷88、实地着脚实处立基89、兢兢业业的心思潇潇洒洒趣味90、无事时提防有事时镇定91、穷通未遇局已定老疾未到关已破92、秋叶难辞枝野鸟犹恋巢93、刚不胜柔偏不融圆94、声应气求之夫风行水上文章95、以学问摄躁以德性融偏96、居官有山林气野处有理国才97、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98、须负刚肠当坚苦志99、清贫自乐美色成空100、烦恼场空空营求念绝绝101、斜阳树下谈禅深雪堂中论人102、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103、觑破兴衰得失灭阅尽荣枯心肠冷104、名山不乏侣好景有好诗105、一技天下吃遍南北106、才士不防泛驾诤臣岂合模棱107、宁为薄幸狂夫不作厚颜君子108、看尽人间鬼才做北风图109、至音不合众听至宝不同众好110、梦中说真话或可是真人111、胸无火炎冰兢时有月到风来112、草舍才子登玉堂蓬门佳人造金屋113、传话者轻好议者浅114、不留昨日之非不执今日之是115、应沉潜平实勿哗众取宠116、尘心减时道念方生117、恩爱富贵时自思反省日119、古人是非分明今人真伪难辨120、己情不可纵人情不可拂121、天不禁人闲人自不肯闲122、浮云有常情流水意厚深123、贫士立德闹场静心124、心生一切心灭一切125、才鬼胜于顽仙芳魂毒于虐祟126、自悟了了自得休休127、简淡出豪杰忠孝成神仙128、招客应断尘世缘浇花不做修道障129、一言灵天下百世光景新130、人生一世有三乐佛书佳客山水游131、眼无成见读书多胸无渣滓处世圆132、不作营求自无得失133、勿无事而忧勿对景不乐134、出世者入世入世者出世135、诗禅酒画皆有意真意只存吾心底136、愁去观棋酌酒乐来种竹浇花137、了心看清本来面出世堪破无常理138、天地万物适者存适才养性可得真139、熏德用好香消忧用好酒140、破除烦恼木鱼声见澈性灵优钵影141、太闲生恶业太清类俗情142、灵丹一粒点化俗情143、妖冶成骷髅功名是梦蝶144、独坐禅房心静神清145、才人多放正敛之正人多板趣通之146、闻人善则疑闻人恶则信147、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148、尽心利济天地皆容149、读史莫怕有错词闲居要能忍俗汉150、明窗净几一息顷名山胜景一登时151、闲得一刻好快活心中无事能行乐152、兴来醉倒落花前机息忘怀磐石上153、烦恼种种蝎蹈空花154、休便休去了时无了155、意亦甚适梦亦同趣156、业净成慧眼无物到茅庵157、一粒沙中有世界一朵花中有天堂158、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159、可爱之人可怜可恶之人可惜160、澄辨不急归劝勿逼161、比上不足时比下可有余162、求俭求贤安贫乐道163、唤醒梦中之梦窥见身外之身164、打透生死关参破名利场165、一笔写出便是作手166、隐逸无荣辱道义无炎凉167、经书是方法佛性为本身168、勿闻谤而怒勿见誉而喜169、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170、闭门是深山读书为净土171、自心一尘不染才见圣人胸襟172、成名穷苦日败事得志时173、让利又逃名才是真君子174、求福速祸至安祸速福至175、看书不可拘旧学理不要盲从176、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177、假戏假作真戏真作178、一言济人功德无量179、闲要有余日读书无余时180、简傲谄谀不谓谦苟薄不可谓明大181、运笔之先胸有成竹182、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183、耳目宽时天地窄争务短时日月长184、闲居家中神游外物185、徒号书厨终非名饮186、美酒一饮题花落清爽快意在天堂187、妙于天成坏于人造188、清闲无事坐卧随心189、舞蝶游蜂落花飞絮190、鸟栖高枝弹射难加士隐岩穴祸焉至191、混迹尘中高视物外192、五夜鸡鸣一觉睡醒193、扇风不如清风井水不及甘雨194、月榭凭栏凌缥缈云房启户看氤氲195、莫惟学文而离道勿以取艺而弃德196、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技末之学无益身心197、士知学恐无恒君子贫而有志198、用功于内者心秀饰美于外者心空199、盛衰之机贵人谋性命之理求实用200、资性不足限人境遇不足困人201、敦厚之人可托大事谨慎之人能成大功202、已成之祸难以救难宥之罪不能保203、处世以忠厚传家得勤俭204、即物穷理反省己心205、善良淳谨人人喜浮燥凶恶人人厌206、处事宜宽平持身贵严厉207、天地且厚人人不当自薄208、知万物有道悟求己之理209、遗德莫遗田勤奋定有济210、揆诸理而信言问诸心始行事211、兄弟相师友闺门若朝廷212、友以成德学以愈愚213、犯罪难逃罪得财仍破财214、浪子回头金不换贵人失足损于德215、饮食有节男女有别216、耐贫贱易耐富贵难217、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218、兵应者胜兵贪者败219、险奇一时常者永世220、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221、尧生丹朱鲧生舜人贵自立贵自强222、静者心不妄动敬者心常惺惺223、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224、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225、利己即害己下人能上人226、大孝单称虞舜英才独颂周公227、不能缩头休缩头得放手时须放手228、居易俟命木讷近仁229、立大功者忽小利谋公事者去私心230正己为率人之本守成念创业之艰231人生不过百懿行千古流集醒篇1、做人必须清醒做事要明白[原文]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
文言文步步高 下编41~80篇翻译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 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 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 天氏时代的人呢? 45、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 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 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 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 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 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 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 (显得) 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46、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 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 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 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 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 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 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 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住在绕中一带,以正直而有德行 取信于人。饶江向南通闽州,与外国通商非常便利。有一个波斯、安息那 边的商人路过饶州,病得非常重。请了好些医生,都治不了他的病。他请 郭常为他治病。郭常说: “你的病可以治好。 ”那位商人说: “如果真能救 我的命,我给你酬金五十万。 ”于是郭常安排他住下,先用针灸打通他的 血脉,然后再用奇药辅助治疗,并安慰他说: “请不要担心。 ”住了一个多 月,商人说病好了,打算给郭常所需下的酬金。郭常不接受,商人说: “你 是嫌少吗?”郭常说: “不是嫌少,我估计了一下我的药的价钱,算了一 下我费的功夫, 还没超过一千元, 而你要给我这么多钱, 反倒会有祸事的。 ” 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别人都认为郭常很奸诈而去责备郭常。郭常说: “那些商人们,肚量 小心胸狭窄,整天和顾客讨价还价,一分一毫都斤斤计较,他们的收入不 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现在猛然要他五十万,他的心里一定觉得可惜而舍 不得,怎能不让他放在心上?况且药性刚刚作用于他体内,病刚好五脏六 腑才愈全,又有心气从内侵入腑脏,那就无可救药了。再说他那时有病的 时候,知道我能治好他的病而来求我,我侥幸治好了他的病,却因为贪他 的钱又让他病死,就算不怕做不仁义的事,而上天可欺骗吗。我怎么敢欺 骗上天呢?” 51.李光弼智降敌将(此篇翻译来源于人人) 上元初年(公元 760 年,唐肃宗) ,唐廷又加封李光弼为太尉、中书令。 (安史之乱时)李光弼进兵(就是与老郭合军)围困怀州,史思明来救(安 庆绪,老安的儿子) ,李光弼连败贼军(就是自称北军的那帮子) 。史思明 史思明扬言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度一带平原, 四周建起木栅作为营垒, (并且)当晚就回去了,只是让牙将雍希颢留守 原地,并在走之前对他说: “贼军将�旄哧汀⒗钊赵剑�型蛉说械牟拍埽� 匪济鹘裢肀厝慌伤�抢唇傥遥ǖ挠���D懔粼谡饫铮�艚�搅吮鸷退�亲髡剑 �ǖ�┧�侨绻�督担�憔桶阉�且黄鸫�矗பைடு நூலகம்艺饫铮�!碧©到这话,左右的将 士们都暗自认为他(老李劳累过度)语 无伦次了。
小学校本教材《每周一诗》
小学校本教材《每周一诗》小学校本教材之“每周一诗”高声诵读快乐成长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国学以传承文明,诵经典而润染心田~羡先贤之博大胸怀,畅诗文之优美情怀!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之精华,读之柔美,品之酣畅。
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国学经典——每周一诗》,共分为:励志篇、春之美、夏之景、秋之韵、冬之情五个篇章,是我校“阅读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
“每周一诗”是利用每天课间操的五分钟,每周学习一首古诗;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放学站队等“零散时间”高声诵读,加强记忆。
旨在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从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并通过诵读增长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塑造美好的品格。
目录第一篇章 ?励志篇七绝?赠父诗............................毛泽东/1 沁园春?雪.................................毛泽东/2 劝学.....................................颜真卿/3 白鹿洞诗...................................王贞白/4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5 读书有感...................................朱熹/6 读书.....................................陆九渊/7 观书.....................................于谦/8 观书有感...................................朱熹/9 劝学诗.....................................朱熹/10 杂诗.....................................刘岩/11 符读书城南................................ 韩愈/12 第二篇章 ?春之美春晓 ....................................孟浩然/13 咏柳.....................................贺知章/14 春雪.....................................韩愈/15 村居.....................................高鼎/16 春夜喜雨...................................杜甫/17 清明.....................................杜牧/18 春日.....................................朱熹/19- 1 -绝句.....................................杜甫/20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21 鸟鸣涧...................................王维/22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23 游园不值...................................叶绍翁/2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5 忆江南.....................................白居易/26 新雷.....................................张维屏/27 江南春.....................................杜牧/28 晚春.....................................韩愈/29 第三篇章 ?夏之景初夏.....................................朱淑真/30 客中初夏...................................司马光/31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32 山亭夏日...................................高骈/3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34 小池.....................................杨万里/3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36 晚晴.....................................李商隐/3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38 过故人庄...................................孟浩然/39 第四篇章 ?秋之韵- 2 -初秋......................................孟浩然/4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41 赠刘景文...................................苏轼/42 枫桥夜泊...................................张继/43 山行.....................................杜牧/44 秋思.....................................张籍/45 秋夕.....................................杜牧/46 秋风引.....................................刘禹锡/47 秋词.....................................刘禹锡/48 山居秋暝...................................王维/49 天净沙?秋.................................白朴/5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52 第五篇章 ?冬之情早冬.....................................白居易/53 梅花.....................................王安石/54 江雪......................................柳宗元/5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56 终南望余雪.................................祖咏/57 别董大.....................................高适/58 塞下曲.....................................卢纶/59 冬夕.....................................岑参/60- 3 -第一篇章?励志篇1.七绝?赠父诗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文言助读下编46--58译文
46.萧房知人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
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汉高祖到了南郑,韩信逃跑离去,萧何亲自去追赶他.汉高祖责备他道:"各位将士逃跑的有十多个,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骗人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士易得,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国中杰出的人才中没有超过他的,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韩信这样的人不能与他谋划大事."于是拜韩信为大将, 汉高祖因而成就汉朝的基业.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府里的随从人员多有离开的,秦王非常担心.房乔说:"离开的人多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您一定要想治理好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和您一起成此大功的人."于是秦王上表把杜如晦留在幕府,后来杜如晦成为名相.这两个人的去留,是国家更替,整顿乱局所必需的人才.萧何,房乔深识人才,所以说是没人能比的。
47.许允之妻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
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 "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 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
下编41-50译文
41.朱云请杀张禹汉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朱云上书求见。
公卿在前。
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译文:汉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加封“特进”的官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
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如今朝廷中的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
······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花言巧语的大臣,用来警告其他人。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
”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该处死,不容宽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
朱云大呼道:“微臣我能死后和龙逄(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
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磕头,说:“朱云在当世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
假如他说的是正确的,就不可诛杀;(假如)他说的不对,本也应该宽容他。
臣斗胆用死相争!”辛庆忌磕头流血。
(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
等到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按照被朱云拉坏的原样稍作修理,用它来表彰直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注释、译文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齐桓晋文之事》《孟子》齐宣王①问曰:“齐桓②、晋文③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④桓文之事者,是以⑤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⑥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⑦民而王,莫⑧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⑨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⑩?’对曰:‘将以衅钟(11)。
’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12),若(13)无罪而就(14)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15)?”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16)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17),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18)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19)知之?王若隐(20)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21)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22)也,是乃仁术(23)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24)也。
”王说(25),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26)我乃(27)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28)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29)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30),而不足以举一羽;明(31)足以察秋毫(32)之末,而不见舆薪(33)。
’则王许(34)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35)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36)保(37),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38),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39),何以异(40)?”曰:“挟太山(41)以超北海(42),语(43)人曰:‘我不能。
道德经第51-55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儒道两家之间的经典之一,作者是老子。
文字简练却富有哲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第51-55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对这些章节的原文及译文。
第51章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保之;生之育之;化之而亭之;故尊道者生。
德畜者长,长者育,育者亭,亭者毒,毒者保,保者生,生者育,化者亭,故大物舊生生之,故尊道者,E。
第51章译文:道生育万物,德培养万物,使它们各自形成,顺着它们自身的特性。
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尊贵德。
道之尊贵,德之珍贵,这不是人们命令而能实现的,而是常常自然地成就。
道生育万物,德培养万物;延长育养,适度使之成熟,矜持保护,保全其生命,保养育肥,培化养护,使之合宜而生养。
尊道的人才会生发而盛旺;珍视德的人才会茁壮成长,长大成形,成形培养,培养适度,适度含有危险,危险保护培,培护保全生命,生命保育培养,培养化育,使之适度而生养。
所以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适应时代条件而生养的,因此尊道的人会生养出伟大的人物。
第52章原文: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
是為習常。
第52章译文:天下的开始,是以道为天下的母亲。
一旦得到了它的母亲,就可以认识它的子民。
一旦认识了它的子民,就再次守护它的母亲,使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伤害。
堵塞它的漏洞,关闭它的门户,终身不疲倦。
打开它的漏洞,顺当它的事务,终身不需要救济。
看到小的称其为明亮,守护柔弱称其为强大。
利用它的光明,再还原它的明晰,没有留下任何的身体灾祸。
这是为了熟习而照这样做。
第53章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朝甚除,田甚芟,倉甚虛,服甚盛。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一、作品原文出师表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12开张圣听13,以光14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
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下编
孟子下编,乃《孟子》篇章之一,记孟子与弟子及他者之对话,言辞犀利,寓意深远。
以下为下编部分内容之助读翻译,以助读者深入理解。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兄,民之矣;是以孔子曰:‘君为轻,民为重。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之遥而来,也是为了我国谋求利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仁义不也是非常重要的吗?大王问:‘如何使我国获利?’大夫们问:‘如何使我家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获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君主被杀,父兄被杀,民众就会离心离德。
所以孔子说:‘君主的地位轻于民众,民众的地位重于君主。
’”原文: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助子之君,其有以乎?吾闻之也,‘诚则亲,信则任,君则尊。
’”翻译: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帮助你的君主,有什么办法吗?我听说,‘真诚就能得到亲近,守信就能得到信任,有德就能得到尊敬。
’”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王之臣有夔、旷、师旷、石祁子、公仲、高、国、仲孙、叔孙、王子、孟孙,皆古今所谓才德兼备者也。
王独不能举一与之同乐乎?”翻译:孟子去见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臣子有夔、旷、师旷、石祁子、公仲、高、国、仲孙、叔孙、王子、孟孙,这些都是古今被称为才德兼备的人。
大王难道不能提拔其中一位,与他共享快乐吗?”原文: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成为天下之王并不包括在内。
父母都健在,兄弟之间没有纷争,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
《琵琶行》原文与译文
《琵琶行》原文与译文《琵琶行》原文与译文《琵琶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原文与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周易》下经兑卦第58兑下兑上兑为泽(译文)
-1-
兑duì 卦guà
第dì
五wǔ
十shí
八bā
兑duì 下xià 兑duì 上shàng
兑duì 为wéi
泽zé
《兑duì
》:亨hēng
,利lì
贞zhēn。
本卦为下经第五十八卦:兑卦
本卦是同卦相叠:兑下兑上 兑象征泽
《序卦传》说: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
兑者,说也。
译:能出能入然后才能喜悦,所以用代表喜悦的58兑卦(兑为泽:言谈喜悦)来接续;兑就是喜悦的意思。
《兑卦》象征喜悦:亨通畅达,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巽卦。
谈的是进入某种状况。
亦即要接触沟通,才会彼此喜悦,所以现在继续讨论兑卦。
兑为悦也。
为口,由说话而生喜悦之情。
兑卦由大壮卦(雷天大壮,第三十四卦)变来亦即大壮卦六五与九三换位而成兑卦。
兑卦与巽卦则为正覆关系。
此一变化使阴阳交错。
所以“亨”。
至于“利贞”,则在象传会有说明。
兑卦上、下卦都是“兑”即泽,两个泽连在一起,泽水相连流通,滋润万物,所以其象为“亨”。
“兑”的一阴爻上升到了二阳爻之上,有愉悦之情由内及外溢于言表之象。
兑:喜悦。
兑卦象征欣悦。
亨通顺利,利于占问。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译文鉴赏
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译文|鉴赏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转折时期。
他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借此体察民情,推行善政。
后来他看到“永州之野产异蛇”,听到有蒋氏者“专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进步的思想和身边的素材构思了这篇《捕蛇者说》。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南华经逍遥游全文及译文
南华经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南华经逍遥游全文及译文《逍遥游》是南华经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南华经逍遥游全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南华经逍遥游全文及译文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kūn)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 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fāng)(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最新小古文51-100篇(下册)最新,含译文
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
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
公矣。”
小古文一百篇
69、公仪休拒收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
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
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小古文一百篇
68、祁黄羊举荐
晋平公问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
为之?”祁黄羊对曰:“解xiè狐可。”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
臣之仇也。”平公曰: “善。”遂用之。国人
称善焉。居有间jiān,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
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
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
57.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 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 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 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小古文一百篇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 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 ,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 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 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 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 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 (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 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 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 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 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 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新编文言文下编翻译
昔者,有贤者曰孔丘,生于春秋之际,博学多才,德行高洁。
其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之教,传于后世,影响深远。
自孔子之后,世道变迁,学问昌明。
有士人者,名为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宋代理学之巨擘,文坛泰斗。
其学说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所著《四书章句集注》,乃后世学子必读之书。
又有医者,名扁鹊,春秋时人,医术高超,悬壶济世。
扁鹊有四诊法,望、闻、问、切,后世医家皆以此为本。
扁鹊曰:“病之始生,如秋毫之末,不早治,必至于危。
”此言医者之责,亦为世人警醒。
至唐宋之际,诗词歌赋,蔚为大观。
有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诗风豪放,想象奇特,被誉为“诗仙”。
其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流传千古,成为千古绝唱。
又有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杜甫诗风沉郁,关注民生,被誉为“诗圣”。
其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感人至深。
宋词兴盛,有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居士。
李清照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被誉为“词后”。
其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此词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深切思念,感人肺腑。
明清之际,小说戏曲,蓬勃发展。
有小说家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又有小说家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夫古今之学术,虽异代而同风。
孔子之教,朱熹之学,扁鹊之医,李白之诗,杜甫之词,李清照之词,吴承恩之小说,曹雪芹之小说,皆后世学子所当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愿吾辈学子,继承前人之智慧,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 答案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51-70)文言文注解翻译答案51★★★孟子见粱襄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 (6)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10)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1)领:即脖子. (12)由:通"犹"【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自文言文《桃花源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顺着、沿着。
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12、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魏其侯窦婴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
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
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
其母窦太后爱之。
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
”太后欢。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婴入见,因辞谢病不足任。
太后亦惭。
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
使魏其侯为太子傅。
孝景十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
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
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魏其侯窦婴,是汉孝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
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
他喜欢宾客。
汉文帝时,窦婴担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
汉景帝刚刚登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疼爱他。
(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
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口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
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
皇上凭什么能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看不起他的官职,就借口生病辞职。
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
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
窦太后也感到惭愧。
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任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
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退职闲居在家的袁盎、栾布众名将贤士。
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裁夺取用(财取,通“裁取”,裁:酌量、裁夺之意。
课后注释译为“随意”,误也。
)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
窦婴驻守荥阳时,监察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
(这时)众多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
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汉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
派魏其侯担任太子的太傅。
汉景帝十年(前150),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
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但没有人能(说服他)让他来京城的。
(来:使动用法)。
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
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
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
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在宣扬皇帝的过失。
假如皇上和太后都恼恨您(螫shì),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
”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像过去一样朝见皇帝。
52.赵普行事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
明日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
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
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
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
第三天,再次上奏此事。
皇帝发怒,撕裂奏折并把它扔到地上。
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修补粘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
皇帝醒悟,最终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因胜任本职工作著称。
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
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他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
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高兴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
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
53.李疑传李疑因为崇尚道义在当时闻名,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
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
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
范景淳拄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受病患,没有一个人肯让我留宿。
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打扫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
李疑召请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
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
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
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
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
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
”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呢?”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他的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
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
几天后范景淳最终(还是)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
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
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
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
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
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
李疑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
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
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
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因此)记载他的事迹来劝勉世人。
”54.万宝常(本课原文中错误较多,请大家注意参照修改)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
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
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
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造玉磬以献于齐。
又尝与人方食,论及翻译: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
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
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
他曾制造玉磐,献给北齐皇帝。
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讨论起音调,当时没有乐器。
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全都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查《隋书》,当为“谐于丝竹”),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
但他历事北周到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谱的声调(应为“沛国公郑译等定乐”,“以”为“公”误,且脱“定”字),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
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
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
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哪里是陛下您应该听的声调!”(多“尸”字)隋文帝很不高兴。
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就制造了各种乐器,乐器的声调都比郑译等人所定的调值降了两个调。
太子洗马苏夔凭擅长音律而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苏夔的父亲苏威正掌权,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
万宝常多次拜访达官贵人们并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
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喜欢他。
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那么皇帝心里一定会喜欢的。
这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
”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
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
”这事最后还是停下来。
万宝常曾经听大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
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这乐声过于猛烈而悲哀,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
”当时全国正处全盛时期(“盘”乃“盛”字之误).听他说的都认为不会这样。
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最终应验了。
万宝常家里很穷,没有儿子,他的妻子趁他卧病在床,就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
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最终活活饿死了。
在临死之前,他取出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个呢?”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
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
55.辛仲甫太祖问赵韩王:“儒臣中有武勇兼济者何人?”赵以辛仲甫为对,曰:“仲甫才勇有文,顷从事于郭崇,教其射法,后崇反师之。
瞻辨宏博,纵横可用。
”遂召见。
时太祖方以武臣戡定寰宇,更不暇他试,便令武库以乌漆新劲弓令射。
仲甫轻挽即圆,破的而中。
又取坚铠令衣之,若被单衣。
太祖大称爱。
仲甫奏曰:“臣不幸本学先王之道,愿致陛下于尧舜之上。
臣虽遇昌时,陛下止以武夫之艺试臣,一弧一矢,其谁不能?”上尉之曰:“果有奇节,用卿非晚。
”后扬历险易,雍熙三年参大政。
公尝为起居舍人,使契丹,虏主曰:“中朝党进者,真骁将也。
如进者有几?”虏所以固矜者,谓进本虏族,中国无之。
公亟对:“若进辈,鹰犬弩材尔(查《玉壶清话》卷一,此句当为“鹰犬驽材尔”,“弩”乃误用),行伍中若进者,不可胜数。
”虏主少沮,意欲执之,辛曰:“两国以诚讲好,今渝约见留,臣有死而已。
尝笑李陵辈苟生甘耻于羊酪之域,无足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