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大一统中央集权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原卷版)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第01期)考点预览考点09秦统一中国考点10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点13东汉的兴衰考点14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考点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考点09秦统一中国1.(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
“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2.(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他们都肯定了秦朝()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3.(2024年江西省)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
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
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D.行省制4.(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这“印记”体现在()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修建秦始皇陵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D.创立科举制度5.(2024年陕西省A卷)秦始皇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推行的经济措施是()A.盐铁专卖B.设市舶司C.统一货币D.推行垦荒6.(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些措施()A.因征服越族而制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了国家统一D.在灭六国过程中实施考点10秦末农民大起义7.(2024年山西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PT课件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 形成:明朝时期形成全国剧种,汤显祖的《牡丹亭》 繁荣: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衰亡:清朝中期以后因循守旧 京剧
时间:清朝乾隆皇帝时期 形成:四大幑班进京献艺,博采众长,又逐渐融入北京特色,形成新 的剧种“京戏”或“京剧”。 影响:成为戏曲中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三、小结
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的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台湾、西藏、新疆) 经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政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
内容:①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②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 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评价:好: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坏(影响):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表现:①贪污、腐败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 ②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2、手工业
传统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工场手工业出现,如江宁和佛山。
3、商业
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大的商帮兴起,如晋商和徽商。
主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
戚
宦
官
交
替
专
权
原因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黄
巾
起
义
背景
(1)由于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过程
(1)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专卖
背景
(1)汉武帝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目的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内容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张
仲
景
和
华
佗
张仲景
(1)成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专题02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准课件
海,人只有熄灭各种烦恼和欲望,才能求得解脱。西汉白末马年寺经丝绸道之教路传入
我国,东汉明帝在洛阳建立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
是产生
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
仙。
史实:西汉 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黄一帝部纪
传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汉
武帝时期约3000年主要史事。
02.两汉:汉初,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 巩固大一统,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等。两汉的造纸术、 医学、史学、宗教均有建树。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基础落实:秦朝
史实:疆域一统:原因:各国经济文
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使 秦国 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王嬴 政坚持开放2进21 取的政略。过程:公元前 230——前 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 楚燕齐。
中考一轮复习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中考一轮复习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ONTENTS
一·阶段特征 二·基础落实 三·命题指向
一.阶段特征:
秦汉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巩固
01.秦朝: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举措。政 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 货币、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交通上车同 轨;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
三.命题指向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6. 图1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小篆 C.行书
【答案】A
B.楷书 D.草书
7.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
五禽戏”。这表明他重视( )
历史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件
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但也可 能因此产生文化隔阂和认同冲突。
对策分析
制定平等政策
政府应制定平等政策,确保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保障,消除民族矛盾和 冲突的基础。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和财政支持,推动各民族 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缩小经济发展差距。
加强法治建设
经济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在多民族共存的情况下,各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合作得以加强,从而推动了商品和人员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多民族共存的情况下,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加强,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0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政治巩固
总结词
维护国家统一,强化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详细描述
在政治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强化中央集权,确 保国家长治久安。为此,需要不断完善政治制度,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
经济巩固
总结词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民生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在古代,中国经历了多个王朝的更迭,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 中,中国领土逐渐扩大,民族文化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界历史的趋势
在世界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普遍趋势,许多 国家都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其领土和影响力。
政治背景
政治体制的演变
中国自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治体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政策建议
提出针对未来发展需要的政策建议,如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等。
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版第12课_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
一、政治:削弱地方势力
(一)背景 诸侯王和地方豪强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二)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三)措施 1、实行推恩令(主父偃)
问题一: 诸侯王势力强大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 国自析。” ——(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四
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军费),黎民重 困。 ”
私铸货币
榆荚钱
材料—二—:《“史贵记族·商平人淮,书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些 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钱穆《秦汉史》
售卖盐铁 富商势大
二、经济:加强经济管控
(一)措施
售卖盐铁 盐铁官营
2、加强中央对经济管控
在全国各
(2)具体措施: 私铸货币 收铸币权
兴修水利
农具革新
手工业发展
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民众开 挖水渠,对黄河进行治理。
汉代耧车(模型) 新型播种工具 加快播种速度
长信宫灯
二、经济:加强经济管控
(一)措施
如何解决?
2、加强中央对经济管控
(1)背景: 私人铸币未禁绝,盐铁掌握在豪强手中,
社会上出现许多富商大贾
材料一:“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煮)盐,财
二、经济:加强经济管控
(一)措施
1、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2、加强中央对经济管控
(二)影响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
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
策的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实现经济大一统
三、思想:尊崇儒术
(一)背景 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思想不统一 (二)措施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2期)(原卷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9 秦统一中国1.(2022年湖南长沙)依赖武力实现的政治统一并不能长久,只有文化的统一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护政治统一。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北击匈奴B.统一文字C.南征越族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2022年四川凉山)自西周的分封制之后,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
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秦朝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郡县制C.世袭制D.行省制3.(2022年四川眉山)下图是我国统一货币秦半两钱。
下列对它的叙述正确的是A.半两形制沿用至今 B.“半两”字体是草书C.春秋战国各国通用 D.促进交流巩固统一4.(2022年内蒙古包头)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的影响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D.统一六国的需要5.(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开创的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6.(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
这一措施实行有助于推动A.王国问题解决B.多元文化形成C.统一局面巩固D.疆域面积扩大7.(2022年广西贺州)下图为秦朝的政治建示意图。
据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统治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实施“推恩令”D.采取“独尊儒术”8.(2022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B.司母戊鼎C.圆形方孔半两钱D.“汉并天下”瓦当9.(2022年甘肃白银)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设计说明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节课主要以汉武帝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的努力,认识到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3.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
4.理解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主题。
重点难点重难点:“推恩令”的实施、尊崇儒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料:《汉武大帝》(电视剧)。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几代皇帝的努力,西汉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繁荣的背后,却暗藏着危机。
汉武帝即位后,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二、预习检查1.汉武帝为什么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了哪些措施?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过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汉武”是谁吗?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教师讲述:大一统不仅是指疆域上的“大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诗词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方面)1.“推恩令”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的内容,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的政治问题。
3.12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烦 恼
致国家出现财政危机
政治上 (1)诸侯势力强大,威胁 中央。 (2)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 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 与官府分庭抗礼。
军事上
边境屡遭匈奴侵扰
汉武帝大事年表
公元前140年或公元前13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出击匈奴 公元前124年,兴办太学 公元前117年,盐铁官营 公元前113年,收回郡国铸币权 公元前112年,酎(zhòu)金夺爵 公元前106年,建立刺史制度
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暴利。
(前155年? -前80年)
桑弘羊: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
家、理财专家,出身商人家庭,十三
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汉武帝的
顾统命一大铸臣五之铢一钱,官至御史大夫。 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 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吴王刘濞(bì)拥有庞大的铸钱产业,而且 吴地靠近东海,既有丰富的铁矿,也有一些 海盐的生产地,盐,钱、铁三业,让刘濞(bì) 富甲宇内,他结交各国,逐渐成为一股足以 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权贵力量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 无尺寸之地,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 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欢喜,上以德施,实 分其国,不削而稍弱也。
河西战役
漠南战役
漠北战役
漠南无王庭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 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面临的经济问题
“兵连而不懈,天下共其劳”“费以亿计,县官大空“
汉初允许私人铸造,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吴王 刘濞和蜀郡的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2021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考点09 秦统一中国1.(2021年浙江舟山)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
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
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排除;故选A。
2.(2021年浙江嘉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家于不利,他更主张凡私人教学一律禁止,以杜绝“诽谤”。
皇帝根据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设立太学D.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
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
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A正确;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排除;汉武帝是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C排除;为实行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排除;故选A。
3.(2021年贵州黔东南)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秦始皇嬴政B.汉高祖刘邦C.隋文帝杨坚D.宋太祖赵匡胤【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立为皇帝,谓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所以A符合题意。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二 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任务一 秦的统一
2. 统一度量衡
任务一 秦的统一
3.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秦始皇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 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 体——隶书。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前213年,秦 始皇下令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 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 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 加以追查,最后活埋460人。这两件事在历史上称作“焚书 坑儒”。
任务二 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二、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制度,主要措施 有:实行分封制度,奖励农耕、桑蚕, 减租减息,实行以农为先的政策。休养 生息政策使汉朝赢得了宝贵时间,增强 了国家实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 世,为汉武帝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 质基础。
任务二 汉朝的政治、经济概况
任务一 秦的统一
任务一 秦的统一
2. 巨鹿之战
在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 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了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 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 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章邯率领的20万秦军投降。经此一战, 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3.12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32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
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60 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个皇帝?材料一所述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什么? 皇帝:秦始皇。 历史事件:焚书坑儒。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 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据此分别说出材料一、材料二所 属的史料类型。 材料一,文献史料;材料二,实物史料。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38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新皇帝”的名字及其为巩 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 名字:秦始皇(嬴政)。 制度:郡县制。
(C ) A.加强中外交流 B.改善民族关系 C.发展国家经济 D.促进文化发展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31
8.小华同学查阅了有关“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实施‘推恩令’”等资 料,他所探究的主题应是( C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A.灌溉工具
B.播种工具
C.冶铁工具
D.交通工具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22
4.汉武帝多次对匈奴用兵,这需要强大的国家财政实力支撑。汉武帝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措施是( C )
A.推行刺史制度
B.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击 导析
23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短短的诗句,将天高云淡、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B.《资治通鉴》的记载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电视剧《大秦帝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2.(2021·湖北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1·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12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尊崇儒术
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
《易》《春秋》作为教材。
太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考试合 格者可直接担任官员,这标志着以 儒家学说为教育内容的封建教育的 开始,儒生成为封建王朝培养和选 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霍去病:西汉名将,卫皇后和卫
青的外甥,17岁深入大漠,19岁指挥 河西之战,直捣匈奴圣地祁连山,从 此匈奴不敢北望。汉武帝想为他修建 府邸,他断然拒绝:“匈奴未灭,何 以家为!”擅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 迂回战、歼灭战等,23岁时病死。
卫青、霍去病雕塑
四、北击匈奴
3. 影响: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一、削弱地方势力 措施5:确立察举制。 结果: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夏商西周 血缘
战国-秦 军功
汉朝 举孝廉-品行才能
各郡国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
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皇帝也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人
才,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张仲景
曹操
一、削弱地方势力
3. 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西汉初期封国形势图
材料1: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 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2: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 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 擅为法令……
——《史记•孝文本纪》
一、削弱地方势力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P67第一段,找出西汉初期的政治问题。
王国问题: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强大。 豪强势力: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或依附王公贵族。
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
义务教育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
--资料整理自《史记》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课本第69页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1.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影响: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
重农抑商 加强,为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
了经济基础。
考古发现三
据考古学家统计,在海昏侯墓中出 土的竹墓简葬中出最土多的的孔是子儒屏家风典籍。
五铢钱
“铢”重量单位, 一两的1/24为一铢。
材料: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董仲舒 材料: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史记•平准书》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 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遇到的问题。
不一原许,因它法:们令巩同制固样度大发就一展可统。以王邪 明朝僻白的的,统学人治说民,消也统失知一,道人然服们后从的学的思术对想的象。系了统。可以统
三、思想篇——尊崇儒术 2、大兴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同时加强了思想控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国子监遗址
一、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
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推恩令
“推”是推行,“恩”是恩惠
推恩令前 诸侯国(父) 诸侯国(嫡长子)
主父偃
一、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 “推恩令”(主父偃)
一、政治篇——削弱地方势力
2、迁豪强;建立刺史制度
中 央 集 权 大 大 加 强
考古发现二:
海昏侯墓出土了 10余吨约200万枚铜 钱,相当于现在100 多万元人民币。
考古发现一:酎(zhòu)金
汉制:每年八月祭祀宗庙,王侯皆须献黄金助祭,称为“酎金”。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这种 地理环境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 件。
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古代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 影响和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迁徙与融合
历史上各民族的迁徙流动,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接触、交 流与融合,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汉朝在继承秦朝的基础上,通过扩张疆土 、推行儒家文化和移民实边等措施,促进 了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唐朝的多元文化政策
元朝和清朝的民族融合
唐朝实行开放的多元文化政策,尊重各民 族文化传统,吸纳外来文明成果,进一步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和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 统治过程中积极推动民族融合,加强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国家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促进 城乡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开放合作
国家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文化展望
文化传承
国家将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繁荣。
教育事业
国家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最新 课件)
目 录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历史背景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未来展望
0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历史背 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秦朝统一六国
汉朝的扩张与融合
秦始皇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统一,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知识清单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知识清单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往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而巩固大一统王朝则需要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以下是对大一统王朝巩固的相关知识梳理。
一、政治方面1、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确立和完善官僚体制: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层级分明、职责明确的官僚体系,通过选拔、考核等制度确保官员的素质和忠诚度,如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等。
削弱地方势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限制地方权力等手段,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例如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2、法律制度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规范社会秩序和人们的行为。
严格执法: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社会的稳定。
3、加强君主专制强化皇权:通过各种手段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之手,如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等。
控制宫廷和宦官势力:防止内廷势力干政,影响朝政的正常运行。
二、经济方面1、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调整土地分配,鼓励农民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兴修水利工程:保障农田灌溉,促进农业丰收。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提高农业生产力。
2、商业的管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商业的发展,以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打击不法商贩。
3、税收制度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同时不过度加重百姓负担。
加强税收征管:防止偷税漏税,保障税收的足额征收。
三、军事方面1、军队建设建立强大的常备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军事指挥系统的完善:确保军令畅通,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
2、边疆防御修筑长城、关隘等防御工事:抵御外敌入侵。
移民实边:充实边疆地区的人口,加强边疆的开发和防御力量。
3、军事战略制定灵活的战略战术:根据不同的敌人和战争形势,采取相应的作战策略。
四、文化方面1、思想统一推行统一的思想观念:如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统一人们的思想。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知识清单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知识清单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往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而巩固政权则是新王朝得以长久存续的关键。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来梳理大一统王朝巩固的相关知识。
一、政治方面1、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设立内朝、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加强了皇权对相权的控制。
宋朝通过增设官职、分散权力,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和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完善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人才为官,但后期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隋朝创立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后,科举制在唐宋元明清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3、法律制度的建设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制定了严刑峻法,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汉朝在继承秦朝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减轻了刑罚,强调德刑并用。
唐朝制定了《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标志着中华法系的成熟。
二、经济方面1、土地制度的调整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汉朝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垦荒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土地占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如棉花、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
3、商业政策的调整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进行严格限制。
汉朝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但仍然对商人的社会地位进行打压。
唐宋时期,商业逐渐繁荣,政府对商业的管控相对宽松,城市中出现了夜市、草市等。
【专题2】大一统中央集权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共97页
25、学习是劳动,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专题2】大一统中央集权与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衣将 相之局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黄老“清静 无为”的思想
内容:道家为主,兼采儒、法,主张守道遵 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采用原因 符合百姓意愿和社会需要 与汉初统治者的作风相一致 以农为本 轻徭薄赋 省刑约法 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西汉初的“无 为”政策
“无为而治” 政策的影响 消极: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三国鼎立 地方割据势力发展。 南北对峙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 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 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 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
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
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问题: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 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问题: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汉初,汉高祖刘邦是如何巩固 政权的?其结果如何?
1.汉承秦制(汉初)
1.【同】中央集权制
2.【异】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 楚汉争霸的需要
• 有征秦亡的教训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汉承 秦制 相同:汉继承秦朝中央集权制
原因: 吸取秦亡教 不同 内容: 训 秦急切苛刻,汉宽简疏缓
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 影响: 秦短命而亡汉长治久安;导致王国问题 表现: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下层 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序幕:先秦时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 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原 始 农 耕
生活方式: 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中国特点: 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 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 2.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 农耕聚落(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3.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郡县制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县制特点: 受命中央 官位不世袭
郡 县
乡 里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专 制
三 公 九 卿
集 权
郡 县 制
4.中央集权的特征
①全国听命于国君 ②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
③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存 目前发现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 是否夏都尚存争议
夏:尚在探索之中
三、商朝与青铜文化
商朝 建立: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 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
青铜时代
概况:工艺成熟,数量众多,以礼器为主。 典型:司母戊鼎 用途:专用礼典、祭祀活动
不同青铜器物的组合成为器主身份地位象征 功能 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特点:具备了汉字结构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 经济: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统一的国家政权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御敌。
③ 政治:吸取分封制的教训;秦完成了统一,地
主阶级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
④ 思想: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改造后的儒
家思想也主张大一统。
战国 秦朝
萌芽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新发展
三 ︑ 演 变 过 程
西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特点 社会分层的权力分配 主仆关系
④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独立性弱,完全听命于
有封地
西方学者把秦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 期。因为,从秦朝开始有了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而此前 的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不过是“王”,而不是皇 帝。……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由皇帝直接统治 全国所有的郡县,直至乡村。这种皇帝制度与帝国体制的 建立者,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大邑商 “内服”
四、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 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武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 用作檀公宝尊。 ——利簋铭文
实物与文献相印证
周初利簋
2.政治上——封邦建国
实行分封制
(1)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439~581年 581~618年
618~907年 907~960年 960~1127年 1127~1276年 907~1125年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1271~1368年 1368~1644年 1636~1840年(鸦片战争前)
• 谭嗣同:“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 毛泽东:“历代皆行秦政制”。
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的?
5.中央集权的历史作用
积极: ⅰ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ⅱ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 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ⅲ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 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秦朝创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 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消极: ⅰ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 史发展的因素。 ⅱ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1.概念 轻徭薄赋、省刑约法→“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2.影响
①积极:
•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
• 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②消极: • 导致豪族的势力膨胀壮大 •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
2.内外朝制(汉武帝)
皇 帝 内朝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外朝
侍 中
常 侍
(二)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汉朝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
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十二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 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 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 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 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东汉 蔡邕 《独断》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 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 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 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 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不同点:
相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基础 划分标准 ①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官员产生方式 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 ②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被分封的诸侯王王位世 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 ③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袭,拥有封地
独立性强,有一定自主 中央,利于中央集权和 中央与地方关系 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维护国家统一
意义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话传说 中的起源
内容: 炎黄传说
中 华 文 明 的 起 源
意义: 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 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 夏族的形成和发展
考古中的起源
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起源特点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核心地区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禹启相继: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 夏朝已进入国家
(2)分封对象:同姓子弟;功臣; 殷人后裔;方国首领。 (3)作用: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 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 王成为“天下”的共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西 周 宗 法 制 示 意 图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严格等级秩序的“宗法制”
3.经济上——井田制
井田制是西周的 主要土地制度。 井田有“公田”、 “私田”之分。 “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
大一统中央集权与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专题2 第二、三分册 中国古代史
朝代 夏
时间 约前2070~约前1600年
朝代 南朝
时间 420~589年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约前1600~前1046年 前1046~前771年
前770~前476年 前475~前221年 前221~前207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20~266年 221~263年 222~280年 266~316年 317~420年
4.思想文化——制礼作乐
(1)为何想到“礼乐”治国呢?
①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发现大臣不敬幼主的问题。
②发生“三监之乱”。
(2)周公“制礼作乐”对巩固周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
“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
“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
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五、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明清
顶峰
(一)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秦朝
远交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