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幸福观养成教育应包括对幸福的认知、理解、体验和追求等 方面,帮助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 ,保持身心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幸福观养成的重要性
幸福观养成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 理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和满足感。
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个体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个体的
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策略
增加实践环节:开展 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如社区服务、志愿 者活动等,让大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 幸福观的实际意义。
个性化指导:根据大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 求,提供个性化的指 导和支持,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幸 福观。
强化理论研究:深入 研究幸福观养成教育 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为大学生幸福观养成 教育提供更加科学和 有效的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大学生幸福观养 成教育的理论基 础
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
强调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满足、快乐等,帮助大学 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
认知心理学
关注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了解自 己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变不良的认知习惯。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尊重和关注人的价值和潜能,鼓励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 善,培养积极的社会关系和情感体验。
该大学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幸 福,感受幸福。
教育效果:学生在实践中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 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幸福感。
实践性、体验性 活动形式: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支教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三
公益性、无私性
该大学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服 务、公益活动中积极传播幸福 观,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到帮 助他人的幸福。

人民幸福_教育心得体会

人民幸福_教育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以下是我对人民幸福与教育心得体会的几点思考。

一、人民幸福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因此,人民幸福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潜能。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材施教。

通过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全面人才。

3.关注学生家庭背景,助力脱贫攻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关注贫困地区和家庭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开展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等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二、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素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领和人格的培养。

2.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关注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及教育引导“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已成为人们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文明与发展。

因此探讨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面临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

满足人们一些最起码的物质需要是人们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但不能把幸福简单等同于物质享受,物质生活是客观现实,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却并非同一个东西。

只有在“一切社会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前提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一道成为幸福的主要内容。

幸福的主要内容。

第二,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幸福固然不能排斥对物质、精神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

人不仅通过劳动创造获得享受的条件,而且在其劳动创造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以获得更深刻的幸福。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较之生活中任何其它幸福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

福更丰富、更深刻、更持久。

第三,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统一是幸福的核心。

现实的人是与社会整体相统一的存在,所以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问题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并且把个人幸福提高到新的水平;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赋予社会幸福具体而生动的内容。

体而生动的内容。

第四,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他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

”即马克思主义对人生价值以及幸福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奉献社会为最高目的的。

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

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2008′3EDUCATIONALSCIENCERESEARCH革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不仅需要实践者的总结与反思,更需要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与指导,教育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这种轰轰烈烈的教育大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加入到实践的行列中一起承担起学校教育为学生发展负责的责任。

[注释][1]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职能》,《教育研究》,2000年第8期。

[2]吴康宁:《为什么学校会对学生的发展不负责》,《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3]刘铁芳:《教育启蒙与教师专业意识的自主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4]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课题组:《素质教育背景下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求索》,2006年第6期。

[5]江平:《经济学内和经济学外》,《读书》,2008年第1期。

[6]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77页。

[7]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处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193页。

(王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730070)(责任编辑:赵福江)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王卫东常淑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

因此,获取幸福是一种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唯有人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具有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幸福状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直接指向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

而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使自己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增进受教育者(集中的代表是学生)的幸福,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

幸福观教育活动方案

幸福观教育活动方案

幸福观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扎鲁特旗旗委和旗教体局关于开展有效德育中的“六大主题”教育提升活动的指示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幸福观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民主、文明、健康、安全、和谐幸福学校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为根本,以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主体,以打造美丽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团队建设为重点,通过“创和谐校园,办幸福教育”为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我校师生的幸福指数。

二、活动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全体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调整心态与心境,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挖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幸福,以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2、学校切实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简学生作业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3、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全体师生共同感受到教育是一个充满幸福的过程,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教育的幸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幸福,从而激励全体师生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建设幸福美好、融洽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幸福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刘天源(校长)副组长:刘秀靖于赫臣孙书琴成员:王青坤张晓敏黄天亮迟敏白丽华及各班主任四、具体活动安排(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幸福观”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横幅、校报、广播、校园网等阵地结合学校育人特点宣传“幸福观”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

各班级要利用班会和文体活动、结合文明班级建设抓好“幸福观”,细化教育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二)组织文化活动1、积极参与“幸福校园大家建”工程。

引导广大师生为校园及家乡绿化美化工作做贡献,创建一个洁净、绿色、舒适、幸福的三校家园。

2、举办“幸福观”教育活动专题讲座。

3、利用班会、队会,开展“幸福观”专题学习交流活动。

开展幸福观教育总结

开展幸福观教育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四德”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促进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使幸福观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学校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幸福人民教师幸福学生为宗旨,通过开展“争做一名幸福教师”、“争做一名幸福学生”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在全镇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

一、主要工作1、成立《“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幸福观教育》领导小组2、制定了“四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幸福观教育活动方案,并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明确目标。

3、建立健全了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和师德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师德建设文件,各班级利用晨会、班会加强“四德”教育、幸福观教育。

板报、厨窗宣传,形成强大舆论氛围。

4、召开了“争做一名幸福教师活动”、“争做一名幸福学生”动员大会。

5、通过组织全体师生“学理论、学技能、学先进”的“三学”活动。

逐步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新机制,形成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浓厚舆论氛围。

6、开展挖掘潜力活动,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积极搭建教师展示与锻炼的平台,积极挖掘教师成功的教育事例,积极宣扬名师的风采,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如《弟子规》背诵、精典朗读等,表奖优胜,鼓励进步,感受幸福。

7、开展畅谈幸福活动,体验幸福就在身边。

开展“幸福观大家谈”活动,以感动他人、感动家长、感动自己等为主题,让学生体验幸福。

8、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幸福境界。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学生学习的压力、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7)开展关爱行动,体验爱的温暖。

创造轻松、愉悦、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落实公平、公正、合理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温暖工程”,开展慰问、感恩活动。

开展关爱差生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

2023年幸福观教育实施方案

2023年幸福观教育实施方案

2023年幸福观教育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社会的发展不仅仅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进步,更应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幸福感。

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023年幸福观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1. 幸福观导论:此课程主要介绍幸福观的概念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并学习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和维持自己的幸福感。

2. 心理健康与幸福:通过了解心理健康与幸福的内在关联,学生将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性。

课程将探讨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心理养生习惯。

3. 积极心态培养: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课程将引导学生学习乐观、自信和坚韧的心态,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和维持积极心态。

4. 人际关系与幸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关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5. 幸福的生活方式:课程将介绍一些促进幸福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学生将了解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提升幸福感,并通过实践体验来掌握这些生活方式。

6. 幸福的人生规划: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未来。

学生将了解到人生规划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三、教学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幸福观教育的理解。

2. 多元化教学: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实践体验:通过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幸福感的来源和产生,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意愿去追求幸福。

4. 活用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教育

河南师范大学QQ598635608


3.力与幸福的实现
力指的是一个人的努力。努力就是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力 量尽量使出来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欲望,达成自己的目 的。一个人没有才是不能实现幸福的,但是仅有才还不 足以幸福,还必须有后天的努力:力是实现幸福的另一 个必要条件、必要因素。 努力与幸福成正相关变化:就所实现的幸 福的大小来说,一个人在他的天资的限度 之内,越努力就越可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实现较大的幸福;就幸福实现的难易程度 来说,一个人越努力,他所追求的幸福就 越容易实现。
河南师范大学QQ598635608




5.德与幸福的实现
所谓德,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既有才有努力 并且机遇好,但如果品德败坏、人人唾骂,势必处处碰 壁、事实难成,不可能获得成功和幸福。因为人是社会 动物,他的生存、他的幸福他的一切都是社会和他人给 的。 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缺乏 个人品德的人,必将无以自立,即必将失 去作为一个“人”的资格,进而无以立于社会, 即必将失去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资格。
河南师范大学QQ598635608
• 3.幸福类型
• ①物质幸福、人际幸福和精神幸福
•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 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 我们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 物质需要、人际需要、精神需要。 • 一般认为,物质幸福是低级幸福, 人际幸福是中级幸福,精神幸福 是高级幸福。

河南师范大学QQ598635608


6.幸福的实现规律
实现幸福相关的五个要素,虽然都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 件、必要因素,但没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决定一个人幸 福的实现,幸福必须是五个要素配合起来才能实现。幸 福的类型不同,四要素的配合比例也不同。 欲、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相关要素。欲望是幸 福实现的动力要素、负相关要素:有欲望,才可能有幸福, 但欲望越大,幸福越难以实现。才、 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非动力要素、 正相关要素:才越高、力越大、命越好、 德越优,幸福越容易实现。只有欲与才、 力、命、德相一致,幸福才能完美实现。 这就是幸福的实现规律。 幸福的实现=才×力×命×德/欲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途径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途径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基本途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为推进人民幸福奠定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观是马克思幸福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幸福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幸福观的动力所在,更是马克思幸福观的落实,它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推进人民幸福奠定了理论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必须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必须坚持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是科学的,是美好的,是令我们每一个个体神往的,它是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劳动与享受的统一;奉献与索取的统一;物质生活幸福与精神生活幸福的统一;现实幸福与理想幸福的统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我们辩证地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与矛盾,使人们无法达到幸福。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突出,出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不协调。

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腐败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和社会治安等问题都比较突出。

但是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我们既要明白这与客观的生产力发展落后和人口众多的国情有关,又要看到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理解当前社会出现各种不幸的原因,我们的幸福生活不能没有马克思幸福观的正确指导,不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保障。

第二,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来指导廉政建设。

目前,我国腐败现象特别严重,已影响到政府职能的正确发挥。

因此,政府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高尚的道德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第三,我们必须区分、批判和抵制错误的幸福观。

教育人们自觉学习、研究和遵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体验马克思幸福观的意蕴。

我们要不断通过努力创造财富,创造超越物质幸福的持久的精神幸福,为自身、他人和社会谋幸福。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不再只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强。

本文将探讨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以期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与意义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稳定的情感。

高校思政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又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幸福感,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和精神基础。

二、幸福观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幸福观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幸福观念和幸福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幸福观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心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幸福观教育的内涵丰富多彩,既包括情感培育和情感教育,又包括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还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幸福观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幸福体验和幸福感受,以提升学生的内在幸福指数和外在幸福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满足。

幸福观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融合路径与方法1. 强化思政教育的幸福观取向: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借鉴幸福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和追求真正的幸福。

思政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3.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将幸福观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纳入心理辅导和心理调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受。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有效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融合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高校思政教育是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幸福观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内涵、融合的重要性以及融合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1.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幸福观教育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幸福观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心理成长的指导,更是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并在追求幸福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和谐与平衡。

2.融合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断增加,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很容易在困难中迷失方向,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将高校思政教育的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与幸福观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和道德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更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在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两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备竞争力。

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不仅与物质生活有关,更与心理健康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关。

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和幸福观教育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人生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增强幸福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作者:周青龙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29期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和最大愿望。

当代大学生在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感受到精神压力带来的痛苦。

因而,大学生幸福观话题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提升大学生通过自身品德的超越上升到德性的幸福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关键举措。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路径实现,旨在提升大学生幸福观层面,科学创造幸福生活。

Abstrac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ity and the biggest wish.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njoy the unprecedented materi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feel the pain of mental st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the topic of college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scientific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pursue their happiness by virtue of their own virtue, it is also a key measur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school, family, social three-in-one path, it aim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reate a happy life.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幸福观;教育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 students;view of happiness;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9-0246-020 引言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和最大愿望。

幸福教育_案例(2篇)

幸福教育_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本案例以某小学为例,展示幸福教育的实践成果。

二、案例实施1. 教育理念的确立该校校长深知幸福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幸福。

2.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课程设置与实施(1)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体育、艺术、科技等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注重实践与体验。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体验快乐。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校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4. 家庭教育指导(1)开展家长学校。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建立家校沟通平台。

学校设立家校沟通热线,方便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3)开展亲子活动。

学校组织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三、案例成果1. 学生幸福指数提升。

通过实施幸福教育,学生们的幸福感显著提高,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均有所提升。

2.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学校声誉提升。

幸福教育的成功实施,使该校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声誉不断提升。

四、案例启示1. 幸福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幸福观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

幸福观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

幸福观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探析摘要:幸福观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生的实践。

幸福观教育是使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的关键。

旨在探究幸福观教育对和谐社会的作用,即在内容上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在机制上对社会有协调矛盾的作用,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们具有心理调控的作用,还在方法上使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化、生活化。

关键词:幸福观教育;和谐社会;建设;作用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20-02幸福观问题已是制约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作为人生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幸福观就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这一问题所形成的思想、看法、标准等,集中体现了人们在幸福问题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幸福观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了解幸福的真谛、把握幸福规律,全面认识,发掘各自的潜能,使人们成为一个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而又幸福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幸福观教育更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幸福。

幸福观教育作为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观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在机制上对社会有协调矛盾的作用,在心理层面上对人们具有心理调控的作用,还在方法上使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化、生活化。

一、幸福观教育在内容上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首先,幸福观教育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和谐社会需把幸福最大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克服片面追求物质财富。

从此意义上说,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人们进行幸福观教育。

幸福观教育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的真谛在于幸福,教育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幸福。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在全社会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幸福观。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后备力量,对社会主流幸福观起到直接影响。

所以教育者要站在国家兴衰成败、社会和谐稳定的立场上,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全国幸福教育的情况汇报

全国幸福教育的情况汇报

全国幸福教育的情况汇报全国幸福教育的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同事们:我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全国幸福教育的情况。

幸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态,全面发展个人能力。

幸福教育从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人生意义等多个方面出发,通过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幸福感提高。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幸福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全国各级教育部门重视幸福教育,并将其纳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学校开展幸福教育的实践活动,以重塑学校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同时,相关部门还组织了一系列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开展幸福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其次,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都积极响应幸福教育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活动。

比如,一些学校建立了学校幸福俱乐部,定期开展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幸福的内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另一些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的幸福教育指导。

还有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和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增强幸福感。

同时,一些学校还在课堂教育中融入幸福教育的元素,使知识有了更加广泛、深刻的应用。

比如,语文课上,教师选取了许多关于幸福的文章和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来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全国范围内的幸福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参与幸福教育的学生表现出更积极、更快乐的态度,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也有所提高。

同时,学生们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更加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

各界对于幸福教育的认同度也在逐渐提高,相关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相应的社会反响。

当然,幸福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教师对幸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够了解,导致实践的效果有限。

当代社会幸福观教育的着力点

当代社会幸福观教育的着力点
第 3 6卷 第 5期
2 0 1 5年 9月
云 梦 学 刊
Jo ur n al o f Yun men g
Vo 1 . 3 6,No . 5 S e p. 2 01 5
当代社 会 幸 福 观 教 育 的着 力点
李桂 梅 张 倩
(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道 德 文 化 研 究 中心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8 1 )
哲学社会科基金项 目“ 当 代 中 国家 庭 政 策 的伦 理 研 究 ” ( 1 4 J D 3 7 )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 介: 李桂梅 ( 1 9 6 4 一) , 女, 湖南嘉禾人 ,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道 德 文 化 研 究 中心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德 文 化 协 同 创 新 中 心 教 授 , 博士生导师 ,
会 在 自己的意 识和 感受 中 , 产生 强 烈和 崇高 的幸福 感 。一个人 在 生活 中只顾 自己 , 拒 不履行 自己对他
们 要 与 自己的各种 消极 负 面情绪 较量 和斗 争 。 高尚
的 品格 使 人 心胸 开 阔 、 积极乐观 , 正 确 处理 人 生 道
人 和 社 会 的 义务 ,甚 至 为 了 自己 的利 益 和所 谓 幸


塑造 高 尚道德 人格
道德 人格 是人 的道 德 规定 性 ,是 人 的价 值 、 尊
严 和 品格 的总 和 . 它是个 体 道德 素 质和 道德 品 格 的 整体 表现 。个 体 只有具 备 了高 尚 的道德 人格 . 才 能
建立 起 具 有 自我评 价 、 自我 监 督 、 自我 控 制 和 自我
福, 不 惜 损 害他 人 的利 益 , 这种 建 立 在 他 人 痛苦 基

幸福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幸福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收稿日期:2018-03-29作者简介:向艺(1973 ),女,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㊂左瑞勇(1968 ),男,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㊁硕士生导师㊂基金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进城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幸福指数研究“(2011YBJY06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儿童文化自信启蒙教育研究“(18SKJD016)㊂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幸福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向 艺1 左 瑞 勇2(1.重庆师范大学 附属幼儿园;2.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幸福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㊂幸福教育因应创建 幸福中国”的需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诉求㊂具体而言,幸福教育应通过创建以 幸福课堂”为重心的 幸福学校”来创建幸福教育环境,通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培养幸福能力来提升人的幸福素养,从而塑造幸福人生,为创建 幸福中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㊂关键词:小康社会;幸福中国;幸福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18)04-0068-0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㊂报告指出: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㊂”[1]27之后,我国将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28,到本世纪中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29㊂这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1]29㊂从这种战略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小康社会人民幸福生活,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的顶层设计㊂小康社会的决胜号角已经吹响,但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仍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一贯追求㊂那么,教育如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又有着怎样的诉求?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㊂一㊁小康社会:一个历史久远的 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基于 人民幸福㊁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的核心理念而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不忘初心㊁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㊂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强调: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㊂在笔者看来,这短短几句话,却诠释了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终极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我们当下的阶段梦想㊂从这种观点出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及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当下的 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更高的显示度,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更高的相关度㊂因此, 中国梦”的思想甫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和迫切的期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和追求㊂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和追求,最终必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㊂然而,从历史的视角看,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而言,小康社会却并非仅仅是当下的梦想,这个 中国梦”其实已经做了几千年,显得古老而遥远㊂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之‘大雅㊃民劳篇“的记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㊂”寥寥数语,却描述出公元前800多年时的中国人对休养生息的幸福生活的渴望㊂随着这首古诗近三千年的流传, 中国”和 小康”这两个词对后世产生了经久不息的深远影响㊂现在,在新时代的中国,这两个词不仅又重新组合在一起,而且被注入了全新的理念㊂而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则最早出自‘礼记㊃礼运“的记载,即所谓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的 小康社会”㊂对此,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其‘吕著中国通史“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孔子所谓小康之世,大约从有史时代就开始的㊂因为我们有确实的历史,始于炎㊁黄之际,已经是一个干戈扰攘的世界了㊂”[2]86意即:中华民族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肇始于炎黄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小康社会的梦想萌发于炎黄时期㊂足见小康社会作为 中国梦”的悠远历史㊂因此,可以认为,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为之奋斗的 中国梦”㊂只不过,这个 中国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实在㊁具体和清晰㊂小康社会由此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其间虽历尽了艰辛,却初心不忘,前仆后继,代代相传㊂但毋容置疑,真正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并赋予了小康社会思想新的时代内涵㊂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次对 小康社会”概念作了马克思主义阐释,将小康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这是第一次用 小康”代替此前 四个现代化”的提法㊂党的十二大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此后 小康”一词持续出现在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小康社会这个 中国梦”的规划图景逐步呈现㊂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党的十六大㊁十七大㊁十八大和十九大都将 小康社会”作为中心词提出并写进报告标题,成为核心主题㊂其中,十六大报告中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量化和界定,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㊁政治和文化的全方位发展指标,使小康社会的标准更加明晰㊂十八大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到2020年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思想的话语由 全面建设”转换为 全面建成”,描绘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 中国梦”蓝图㊂而十九大则接续十八大的宏伟目标,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期,标志着中华民族做了数千年的 中国梦”即将变为现实㊂二㊁ 幸福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普通中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㊂对此,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社曾联合开展大型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民众对 全面小康社会”的描述中, 养老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 教育㊁住房㊁食品安全㊁就业等民生问题妥善解决”两个选项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㊂[3]这说明,尽管对于全面小康社会有诸多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标准进行衡量,但归根结底体现为人们是否具有幸福感㊂这是普通民众对小康社会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但也是最本质的理解和认识㊂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后的中国理应是一个幸福的中国, 幸福中国”理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进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理应是 幸福”的 中国梦”㊂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创建 幸福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大场合表达了这样的执政理念㊂200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明确提出要 关注人的价值㊁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㊁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多次强调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㊂2011年3月两会期间, 幸福中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数月之后的 六一”前夕,胡锦涛同志又作出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的重要指示㊂2012年11月15日,十八大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㊂”一语中的,明确而深刻地揭示了 幸福中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即 幸福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㊂ 幸福中国”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词汇,为 中国梦”涂上了浓重的幸福底色㊂在十九大报告中, 人民” 幸福”依然是高频词汇和核心理念,并对创建 幸福中国”提出了更为严格㊁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30年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规划设计㊂在此基础上,对 健康中国” 美丽中国”进行了专门论述㊂笔者认为, 健康中国” 美丽中国”本质上都是对 幸福中国”的进一步诠释,建设 健康中国” 美丽中国”的目的仍然是指向建设 幸福中国”㊂这是因为,人类的全部生活始终要依赖健康的身心,也始终要依赖外部自然界,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态权益是 保证人们生活富裕和幸福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前提”[4]㊂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 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45㊂同样明确而深刻地揭示了 幸福中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幸福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㊂以上分析厘清了 幸福中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使 幸福中国”的内涵渐趋明晰㊂笔者认为, 幸福中国”理应包含幸福人生(个人幸福)㊁幸福国家(国家幸福)和幸福民族(民族幸福)三个层面㊂幸福人生(个人幸福)是 幸福中国”的初级层面,表现为每一个个体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学有所成,安居乐业,身心健康,获得感强,从而实现人民幸福㊂幸福国家(国家幸福)是 幸福中国”的中级层面,表现为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国家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科技㊁军事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进而实现国家富强㊂幸福民族(民族幸福)是 幸福中国”的高级层面,表现为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得到绵延不绝的传承和发展,并融汇和凝聚成整个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体系㊂只有这样,民族自豪感㊁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才会日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㊁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才会日益坚定,最终实现民族振兴㊂幸福中国”的上述三个层面体现了 幸福中国”内涵的不同层次,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㊂幸福人生是幸福国家和幸福民族的基础,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构筑起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幸福,没有个体的幸福,国家和民族的幸福就成为抽象的㊁不可捉摸的㊁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只有人人幸福,才能实现国家幸福和民族幸福㊂但反过来,国家幸福和民族幸福又是个体幸福的重要保障,国家和民族是个体身体和精神赖以存在并生长的家园和港湾,所谓 国泰民安” 国破家亡”,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幸福,个体的幸福就成为无源之水,必将难以为继并最终化为乌有,只有实现持续的国家幸福和民族幸福,才能为持续的个体幸福提供持续的可靠的保障㊂三㊁幸福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如前所述,幸福人生是幸福国家和幸福民族的基础,换言之, 幸福中国”要靠每一个具有幸福感即具有正确的幸福观和足够的创造幸福的能力的人去建设㊁去创造,只有人人幸福,才能实现国家幸福和民族幸福㊂如果承担 幸福中国”创建重任的人是不幸福的,那么, 幸福中国”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划设计也将难以实现㊂因此,幸福人生是 幸福中国”的基石[5]㊂创建 幸福中国”的首议之题是塑造幸福人生㊂教育作为有目的㊁有计划㊁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塑造幸福人生的主要路径㊂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所说的那样, 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㊁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教育 是一种促进更和谐㊁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㊁排斥㊁不理解㊁压迫㊁战争等现象”[6]12㊂从这种观点出发,幸福教育因应创建 幸福中国”的需要,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价值诉求㊂幸福教育就是一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7]㊂著名积极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曾提出的幸福公式为我们指明了影响幸福感的三大要素,即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㊂毫无疑问,幸福教育应专注于后两个要素,致力于幸福教育环境的创建和人的幸福素养的提升,从而塑造幸福人生,为创建 幸福中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㊂(一)幸福教育环境的创建创建幸福教育环境必须 先让学校幸福起来”,创建幸福学校(包括幼儿园)㊂因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人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也是为人一生幸福奠基的场所㊂学校成为孩子天天向往的地方,看到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这样的学校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学校,才能使孩子感受到幸福㊂如果孩子厌烦学校甚至害怕学校,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㊂因此,我们必须将学校建设成孩子健康成长㊁积极向上的精神乐园,就像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所描述的 巴学园”那样㊂鉴于我国中小学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教师厌教㊁学生厌学的状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认为,创建幸福学校的根本举措是 减负增效”,以实现 教师爱教㊁会教㊁教会,学生爱学㊁会学㊁学会”的幸福境界[5]㊂在此基础上,由孟万金等中美专家联合发起成立的国际幸福学校联盟提出首批迈向幸福学校(幼儿园)的十大突破路径,即:卓越教育(ART3)方案㊁突破学困(Mild)温情教育方案㊁双超英才教育(DSE)方案㊁幸福课堂五步(5P)教学方案㊁课堂内外多元智能(MI)活动方案㊁新融合教育(NIE)方案㊁农村教育 阿克斯”(ARCS)动机模式㊁多元智能(MI)英语方案㊁人本特教(HBSE)方案㊁教师培训新图(NUMAP)模式[8]㊂上述方案或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显示出较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㊂据此一些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值得参考和借鉴㊂如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秉承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石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通过重庆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城市幼儿教育面向现代化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幼儿 健康自信,独立开朗”的达观性格,注重幼儿非智力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内在幸福感的萌芽㊂再如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基于活力教育理念而构建的 童乐超市”及其配套的一系列幸福学校环境文化,将学校打造成了当地有名的幸福学校示范基地[9]㊂创建幸福学校的重心是创建幸福课堂㊂因为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互作用㊁共同成长的主要场所㊂课堂不仅关涉学生的幸福,也关涉教师的幸福㊂师生的幸福又是相互影响㊁相互促进的㊂这意味着,幸福课堂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共同创造幸福的过程,幸福课堂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活动参与双方(师生)的内在动能,共同构建创造课堂幸福的教学生态场[10]㊂基于上述认识,创建幸福学校必须 先让课堂幸福起来”㊂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课堂?人们也许会说出很多具体的表现,但最终都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㊂孟万金等将幸福课堂的标准概括为三条,即爱教爱学㊁会教会学㊁教会学会,并据此研制了幸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11],为幸福课堂的创建与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㊂(二)幸福素养的提升卡西尔认为: 人是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 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12]9㊂而当人们静下心来审视其生存状况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幸福感是一种帮助我们拥有可持续的幸福人生的力量,并认识到所有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㊂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指出: 幸福需要人去感受㊁发现㊁创造,幸福也是一种素养㊂”[13]实施幸福教育,塑造幸福人生,必须着力提升人的幸福素养㊂1.提升幸福素养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即个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即人们对待幸福相关问题的观念㊁观点㊁态度和认识㊂观念决定行为,不同的幸福观必将产生不一样的人生追求㊁价值取舍和行为准则,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幸福感受㊂个体的幸福感受与幸福观和获得感密切相关㊂因此,引导人们树立和践行正确㊁科学的幸福观,是塑造幸福人生的前提,是幸福教育的起点㊂个体在追求幸福的人生历程中,都会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具有特色的主流幸福观[14]㊂作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的回应,学校幸福教育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㊂其一,帮助学生树立以个人全面发展㊁社会全面进步和生态全面改善为主旨的全面幸福观或整体幸福观㊂亚里士多德认为, 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㊂”[15]15按照这种理解,幸福理应是物质与精神㊁个人与社会㊁享受与创造㊁索取与奉献的高度统一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学校幸福教育必须坚持这样的幸福观,尤其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最高意义的幸福是为社会谋求幸福㊂其二,帮助学生树立以各国文明为借鉴㊁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开放幸福观[16]㊂学校幸福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㊁协和万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增强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的责任担当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㊂”[1]25 2.提升幸福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幸福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㊁文化多元化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到来,各种文化冲突,价值多元和信仰差异,使得整个世界范围内矛盾冲突频发㊂在这种社会急剧变革和转型背景下,教育既要关照人的实存,也要关照人的意义,由 生存的教育”走向 存在的教育”,帮助人们寻觅作为精神家园归宿的意义世界,让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学会过真正的精神生活[17]㊂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幸福不单单是一种心理体验,更是一种追求的过程㊂在这种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基础上,必须帮助他们获得感知幸福㊁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这些幸福能力是人的幸福素养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东西[18]㊂因为 幸福不是毛毛雨”,创建 幸福中国”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绝不可能停留在主观认识上,必须靠我们去追求,去行动,去创造[19]㊂幸福教育就是要将幸福能力 根植”到学生身上去,并逐渐稳定㊁内化,形成 幸福人格”㊂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主要由教师赋予其幸福逐渐转变为主要由自己去感知㊁创造和享受幸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体㊂感知和体验幸福的能力表现为人们对幸福的自觉与自知,是成为 幸福之人”的基本前提,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导致 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生难有幸福感㊂其实生活中的幸福随处可见,只要善于感知㊁体验就可以发现并获得㊂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㊂”[20]7张潮讲的就是人要善于感知和体验幸福的道理㊂培养学生感知和体验幸福的能力需要帮助学生加强对生活㊁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关心㊂创造幸福的能力表现为通过自身能力利用或创造有关条件,改善或改变环境,从而获得幸福的能力㊂这是 幸福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成就幸福人生的最为重要的素养㊂因为幸福需要发现,更需要积极主动的创造㊂只有不断创造幸福才能使幸福人生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㊂ 因为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是崭新的㊁有活力的㊁激动人心的,这在心理上有着强大的刺激,这是人们天生感兴趣的经验㊂”[21]160幸福教育理应挖掘㊁开发学生创造生活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可持续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㊂享用幸福的能力体现为享受物质㊁精神㊁生理㊁心理等需要得到的满足感带来的快乐,享受人生价值自我实现带来的愉悦和欣慰,并为进一步的感知和创造幸福积蓄能量㊂享用幸福是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催化剂和原动力,因为感知和创造幸福的最终目的是享受幸福,不会享受幸福的人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㊂当然,幸福并不是消费性的,更不是一次性的,享受幸福总是与感知和创造幸福融合在一起的㊂如果我们只是孤立地强调享受幸福,一味地坚持 快乐原则”,那么,就会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直至葬送自己的幸福人生㊂从上述观点出发,幸福教育并不提倡学生做 清教徒” 苦行僧”,相反,幸福教育应该鼓励和教会学生紧跟潮流,追求时尚[20],热爱生活,享受幸福,但同。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康爱荣;杨永志;潘彩霞
【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24)4
【摘要】为了给予当代大学生高质量的幸福观教育,矫正大学生在幸福观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采用文献分析法、实际调研法等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等,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路径。

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包括了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积极奋斗、健康向上等内容,是有理想信念、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幸福观;为大学生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加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和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加强大学生新生代群体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大学生普遍具备获得稳定和持久幸福的能力。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康爱荣;杨永志;潘彩霞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希腊化时期的三种幸福观与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2.试析康德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3.论郭明义的幸福观及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4.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5.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夏哈尔教授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什么是幸福?在物质日益丰沛的现代社会,为何人们却难以感受心灵的幸福?于丹也曾面临如此困惑。

渐渐,她领悟到,如果有许多奢望,那一定是一辈子都追不着的。

相反,如果信任朴素,从最扎实的地方做起,幸福就离得近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幸福的含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资条件或者所处环境决定的,它更加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满足。

幸福的标准既不能用尺来量,又不能用秤来称,它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的。

而我们认为,幸福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由于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生活目标与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所持的根本态度和观念体系。

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群体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观。

在现实中,幸福观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人生经验,选择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对追求实现幸福途径的认识,构成其幸福观。

历代先贤对正确的幸福观的探索从未止步。

欧文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罗曼罗兰说:一无所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获得一切!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不断探索,我们对幸福的理解从简单的物质满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丰盈。

马克思主义在广泛研究前人著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幸福的看法,形成了与封建宗教神学幸福观和资产阶级幸福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

首先,他认为人的幸福和人的需要是不可分离的,重视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

其次,马克思没有忽视精神生活在幸福中的地位。

他认为单纯的物质资料本身并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保障下,物质生活才与精神生活一起构成幸福的内容。

此外,马克思认为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即辩证的统一。

社会幸福决定着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着社会幸福。

正所谓:没有小家何来大家。

马克思最终总结出幸福的真谛:幸福就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创造和享受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自由、全面地发展自身,并追求全人类的幸福,以升华个人的自我生命价值。

幸福是人以存在的完美指向的一种价值追求,幸福的追求需要人在后天生活中获得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有人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具有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悟幸福的能力,才能真正达到幸福的状态。

进入21世纪后,伴随世界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推进,在改变我国经济领域的面貌同时,人们的思想领域激起强烈的共振。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的兴衰。

人们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自我至上等观念对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幸福观认知现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情况,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二、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数:100份回收问卷数:100份发放方式:随机发放调查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三、调查内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调查,重点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的内容,他们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看法,大学生责任感等方面。

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中所存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47%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53%的人认为自己比较幸福。

他们认为会对我们幸福产生最重要影响的:生活占最高比例42%,其次为学习23%,而爱情居于第三位19%。

当谈及到幸福的生活与金钱的关系时100%的人认为它们之间有一定关系,幸福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产生重要影响的各因素及其所占比例如下图1所示: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大学生们认为最能对幸福产生影响的因素,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学业顺利。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我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同时,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情况也是决定我们是否拥有正确幸福观的重要条件。

萧伯纳曾说过: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由此可见当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时更容易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43%的人对未来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另外49%的人对自己未来发展不清楚,但是他们仍然为着未来而努力。

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目标的清晰度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有明确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但是还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明确,从而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带有消极的态度并可能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经常采用沉迷网络游戏等方法来逃避现实和自身应当承当的责任。

为此,我们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厌倦学习的现象很严重,72%的人偶尔打游戏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活动但并不沉溺于其中,只有11%的人基本上不存在这些问题。

就业压力、环境问题、世界格局等诸多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面对就业问题时,许多大学生会偏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不认为只有创造才是幸福,相反,充足的物质条件才是幸福的保障。

针对学校现行教育体系,91%的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更多的与大学生幸福观相关的课程,但是其中69%的人认为该课程可以开设,但是前提条件是没有必要开设得太多。

同时,我们也对当代大学生关于幸福的理解进行了调查。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幸福是在困境时有人理解和支持,不是孤军奋战;一部分人认为幸福是在有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幸福是自由;幸福是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幸福是和朋友家人开心地在一起;幸福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他们对幸福的认识绝大多数在于精神层面的丰盈,在于心境的快乐和舒适。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大量的金钱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五、调查结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拜金主义严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物价飞涨,房价甚高,让大学生对金钱方面的认识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上一些人不能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金钱经济片面夸大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显示了金钱的重要性,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并限制了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过分夸大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

甚至有学生认为“金钱比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更为重要”,“有钱就有一切,金钱就是幸福”等。

(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对他人的考虑。

大学阶段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在这里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行为上缺乏社会知觉,只受一己需要的支配,忽略别人的存在。

这种现象在大学寝室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当代大学生中,主要有唯我独尊、缺乏自省意识、缺乏同情心、缺乏责任心等倾向。

(三)盲目的认为拥有事业就拥有幸福。

随着高校扩招,本科教育越来越普及,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压力也更大。

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

因此在整个大学期间,他们过分注重热门专业、实用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奠定基础,却对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平不屑一顾,客观上造成他们身上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淡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大学生在人生活动中对各种事物、现象和自身价值进行认识、评价和取舍要受价值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对金钱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

幸福生活的产生和维系是离不开相应的物质基础的,但是这绝对不是有价值的人生。

财富的积累是为了进一步发展自己,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人才会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同时才能获得个人的幸福。

(二)增强与周围同学互动,学会换位思考。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们只有与周围同学融洽相处,学会互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三)提高个人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以社会为己任、正确地认识自己,并由此为出发点,把握自我、驾驭自我,为自己寻找最佳的人生方位,设计和塑造自我,从而达到升华并最终超越自我。

(四)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

教育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导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

大学教育应该更注重文化情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使学生得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素质培养。

学校通过多开设关于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让有沉重感、负担感或缺乏幸福感受的学生感知自己所处的幸福情境,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

幸福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充足,更是我们对自我、对家人、对社会的积极投入,认真生活。

我思,故我在。

大学里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很难想象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

幸福需要我们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从马克思主义来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最终归宿。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从调查结果我们相信只有良好地平衡幸福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我们才可能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从客观方面说,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正确认识物质对幸福的影响才能是大学生不会产生拜金主义;从主观方面说,幸福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它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

大学生思想引领社会思想,是未来社会的潮流,大学生幸福观代表了未来社会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

加强幸福观教育,对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丰盈自己,让我们的理想不仅仅停滞于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更多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