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学生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罚学生的反思

10月12日周前会上,杨老师就体罚学生朱军一事作了深刻检讨,我听后受益匪浅,同时从心里感到一阵阵后怕,不断告诫自己:千万牢记不能体罚学生,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冲动,更不能动手。会后,我又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法规,对照自己以前工作言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现汇报如下: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或不听话、不按要求做事的学生,无名之火就会升上来,在严格要求学生的时候因方法不当而采取了一些简单粗暴的体罚。有一次,班上学生常飞的作业只做了一小题还有很多没做就交了,在我心目中这个学生还不错,不是特差的,当时我改作业时就很生气,心想,这个学生不能不管,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室里我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什么没做完就交了,他不吭声,这时我更生气了,看来不教训他是不行了,一气之下,拧了他的耳朵,当时只是想教育学生不再偷懒,要按时完成作业。通过学习、反思,我现在明白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损教育与教师的形象,而且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是一种严重的体罚学生现象。

体罚学生这个词,离我们教师越来越遥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体罚造成的悲剧历历在目,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体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给教师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或内疚;给家长带来的是愤怒或责备或伤心等。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

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太过于冲动,应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现处理。千万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去不分青红皂白的体罚学生。那样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就算他们真的犯了错,也要注意惩罚的方式和方法。总之,要真情善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犯错是人生的必修课,成长的重要途径。多与他们沟通,去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之后,我决定有如下个人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等法规的学习,增强法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坚决做到不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在教学中多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激励,多一点赏识,

允许学生说不,允许学生出错。

4、力争做到真情善待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待差生的转变,要通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素质教育时代,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我们恨铁不成钢时,要讲究教育方法,手下留情!

对校园体罚事件的反思

作者:邹宗林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4716 更新时间:2011-12-20

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校园里的体罚事件可谓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其体罚种类之繁多、手段之恶劣令国人发指,谴责声此起彼伏。虽说有体罚行为的教师只是教师中的极少数,但他们却给整个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尴尬,让广大教育者面临着怀疑和责骂:烫幼儿的脸、让小学生吃大便这与禽兽何异?与流氓打手何异?难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道德水平竟低于国人的正常水平?严厉的责问让教育者痛心,也促使我们深刻地反省:我们的道德水准、师德修养真的如此低下吗?不,不全是!纵观笔者从教二十多年的亲身经历,我身边的同事,不管新同事还是老同事,他们无论是在个人品行上还是师德修养上都堪为人表,由此可以推想到全国大多数教师也应如此,从主流上看多数教师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只有少数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偏差,体罚学生,他们理应成为众矢之的。然而,舆论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能有效地规避体罚事件的反复上演,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只有通过对体罚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刻的反思,让有体罚行为的教师认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并且明白改进的方向,从源头上加以扼制,亡羊补牢,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体罚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希望对未曾有过体罚行为的广大一线教师能有所触动,以便在工作中能够自查。

反思之一:师德修养不够。毋庸讳言,有体罚行为的教师在师德修养上是有问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的将“爱国守法”和“爱岗敬业”界定为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本质要求,爱国守法亦是每个国家对其公民的最基本要求,身为特殊群体的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光荣使命,更应该是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执教、文明执教,以不体罚学生来彰显自己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值得学生效仿的遵纪守法的楷模。守法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教师文明执教的底线,更是教师爱国思想的体现,由于教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是否守法事关重大。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动辄就以学生做事太过分为理由张口就骂、抬手打人,学生就会有样学样,养成暴力倾向,遇事很难控制情绪,急于使用暴力手段,一旦进入社会就成为社会的不安全隐患;倘若我们教师不再动辄体罚学生时,学生们的暴力倾向就会大大削弱,他们就能自觉约束自身言行,成长为一个温文

尔雅、性情平和的好公民。两种做法,两种结果,暴力只能衍生暴力,违法只能衍生违法,而文明则会孕育文明,仁心则会培育仁心。以仁树人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最现实的要求,以仁爱之心善待学生,用仁心去感化犯错误的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仁中之爱,并且发自内心的改过向善。爱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无所谓爱。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人”看,不要因为学生是小孩子、未成年人就随随便便,不拿他当回事儿,一旦学生犯了错,处理的时候就不考虑学生的面子和感受,没轻没重,若碰上的偏又是平日里难教、难管的,便大打出手,发生令人痛心的体罚事件,这些教师或许并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反而美其名曰是让学生“长记性”,是为学生“好”,殊不知,既然是为了学生好,为何又要采用令他们如此难堪、如此痛苦的方式?甚至不惜损害自身形象、进而触犯法律?如此两败俱伤的做法,很显然,它说明这些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是不够的,职业修养是不到位的,他们需要不断加强师德理论的学习,掌握教师职业行为原则和规范体系,并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的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反思之二:对自身教师角色的定位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有体罚行为的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这也是导致体罚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师徒如父子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父亲,是师傅,对学生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可打、可骂;学生是儿子,是徒弟,只能承受,不能辩解,这种师生关系是社会环境封闭、落后的产物,是不平等、过时了的师生关系,可至今仍有一些教师舍不得扔,或多或少地沿袭着这一套做法,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则又是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学生不再仅仅依赖教师获取知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教师不再是传播知识的垄断者,在学生的眼里也不再是那么神圣和高高在上,他们甚至挑战教师的权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懂的并不比教师少,而教师只是在人生经验或某一课的知识上比他们强些。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是该掂量掂量自身优势,明智的选择调整自己的角色,放下身段,用平凡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服务者。如果教师不能面对现实,并重新给自己定位,穿新鞋,走老路,自高自大,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摩擦不断,从而导致体罚事件的发生。

反思之三: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不到位。有体罚行为的教师由于对教育对象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不能理性的对待成长中的学生身上出现的毛病和错误而对学生实施体罚,这类体罚在体罚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信息化时代的学生普遍心思细密、隐秘、敏感。渴望被了解,又害怕被了解;渴望走进别人,却又步履迟缓,有心动而无行动。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敏感、脆弱、自控能力差,加之受到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影响,学生们普遍早熟。早熟的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评价高,他们还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并常有一些怀疑与批判的心理,但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又极不成熟,知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