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doc 87页)
第7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7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4b7c358bd63186bdebbc7a.png)
W1是人类接触使用水体的PI1所占百分比; W2人类间接接触使用水体的PI2所占百分比; W3人类不接触使用水体的PI3所占百分比。
环境监测总站分级型指数
ai P I、II、III时
P
ai
Pmax X
P
IV、V、VI时 , 并 注 明 最 差 因 子
项目
臭 色度 DO BOD5 COD 挥发酚 氰化物 Cu As 总汞 Cd Cr(VI) Pb 石油类 大肠杆菌
III
III1,III2
轻度污染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201~300 201~250, 251~300
IV
IV1,IV2
>300 V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评价标准
API
API范围
SO2 NO2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 级别
空气质量 状况
50 0.05 0.08
0.05
0~50
I
优
100 0.15 0.12
污染量指数
IPC m c
ρm监测点指示植物叶片中某污染物含量 ρc对照点同种植物叶片中某污染物含量 I级:清洁大气(<1.20) II级:轻度污染(1.21~2.0) III级:中度污染(2.01~3.0) IV级:严重污染(>3.0)
污染影响指数
清洁未污染区植物生长量 IA 污染区监测植物生长量
35~41 重污染
<35 极重污染
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
指数分级
期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0768e22a5e9856a5612604a.png)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 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从生态系统层次上, 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主要包括:1、生态安全评价;2、生态风险评价;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
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
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现状分析,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确定规划中环境敏感问题。
第三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对环境现状和规划的方案分析后,从空间战略、产业用地布局、功能定位、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四是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及改善措施。
在前述基础上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定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调整和完善的领域,并对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尤其是对于一些环境敏感问题,需要给出适当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及其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第五是规划方案修改、再评价,直到最终方案确定,对规划方案本身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并需要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环境建设的综合性措施和敏感区的管理措施。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d6321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b.png)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为了了解评价区内环境质量现状情况,我们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以及必要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并对收集的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目前无任何工矿企业,仅在煤矿井田北边界的张家窑村(含施家窑村)有55户村民居住,煤矿井田区域内无常年地表水体,总体环境结构较简单。
对于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本次评价我院委托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地下水以及环境噪声进行了现场采样分析,监测时间为2005年11月。
各环境要素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如下。
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一)监测点的布设根据区域污染源分布特点、地形地貌及当地气象条件,本次评价采用扇形布点与功能点、敏感点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区域内设3个监测点。
具体布点见表5.1-1和图5-1。
表5.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二)监测项目、时间及方法1、监测项目根据项目特征和评价要求,监测项目确定为TSP、PM10、SO2。
2、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05年11月4日~11月8日,监测周期为5天。
监测期间无降水天气。
SO2的日平均浓度为每天连续采样18小时。
TSP、PM10的日均浓度为每天连续采样12小时。
具体监测安排见表5.1-2。
表5.1-2 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安排一览表3、监测方法监测及分析方法依照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表5.1-3。
表5.1-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注:在本表最低检出限一栏中,SO2前者为小时、后者为日平均的检出限。
(三)质控措施在样品采集到测试工作结束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空气和废气分析方法》的要求认真进行,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定。
测定上述污染物加采17%平行样,平行样合格率为100%。
同时在采样过程中,随时检查各监测点的采样情况和仪器设备情况,并及时修正流量,采用上述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8318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a.png)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状况,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气环境现状大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呼吸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在许多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域,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25 和 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颗粒物污染在一些地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期和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时候。
这些细小的颗粒物不仅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火力发电、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
它们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腐蚀和破坏。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来源广泛,包括化工行业、印刷业、涂装业等。
这些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会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水环境现状水是生命之源,但当前的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一些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等指标超标严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严重影响湖泊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地下水的污染则相对较为隐蔽,但危害同样巨大。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弃物的地下填埋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泄漏等,都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且会对饮用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三、土壤环境现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环境现状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0df5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6.png)
环境现状评价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的健康和未来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当前环境现状,做出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和措施,对环境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报告,以期为环保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大气环境评价在城市化进程中,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工厂排放不受控制,大气污染成为严重问题。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PM2.5、PM10、SO2、NO2等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空气质量指数频繁超标。
大气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迫切需要加强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水质环境评价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但是随着工厂排污、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水质污染日益严重。
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状况也亟需关注和改善。
三、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是土壤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用、重金属污染等引起了土壤退化和农作物质量下降。
土壤环境的评价和修复是当前环保工作的紧迫任务。
四、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因为过度砍伐、过度开发等行为,许多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森林减少、湿地消失、物种灭绝等现象日益严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修复,是环境保护的长远目标。
五、噪声环境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噪声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车辆喇叭、建筑施工、工业设备噪声等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噪声治理方案。
六、环境管理建议综合以上评价内容,提出以下环境管理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发布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数据;2.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3. 推动节能减排,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环境污染;4.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环保氛围;5.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2a41814227916888486d78e.png)
值)、均方根型和综合型;
从分级的角度分为一般指数类和分级指数类
单因子指数 1)标准型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是无量纲数,进行横向比较时,需
注意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评价标准
单因子指数分类 采用环境质量绝对值为评价标准,主要针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评价。 例如,国家对大气污染物、各种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物、环境噪声等 都制定和颁布了分类分级的评价标准。这种情况下,单因子评价指数 值越大,表示此项环境质量越差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
准备阶段——确定评价目的,范围,方法,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制定出评价 工作计划。收集与评价有关的背景资料,充分利用专业部门积累的资 料,并对资料做初步分析。初步确定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 做好评价工作人员,资源及物质的准备。
监测阶段——根据确定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项目,开展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工作,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 准确性。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环境生物学监测和环境医学监测,从 不同专业来评价环境污染状况,可更全面地反映环境的实际情况。
模糊集运算
A'=(1.375, 5.50,0.39, 4.60, 14.4, 2.60, 120, 0.6, 0.8, 1) 经归一化处理, 有 A=(0.0093,0.038,0.0027,0.031,0.098,0.018,0.817,0.0041,0.0054,0 .0068)
0 0 0.833 0.167 0 0 0 0.167 0.833 0 模型二的计算:M2( *,∪) bj=∪(ai*rij) 0 0.492 0.508 0 0 = Max( (a1*r1j).... (am*rmj)) 0 0 0 0 0 0 0 0 0.063 0.937 R rij 0 0 0 0 0 求得 0 0 0 0 0 0 0 0 0 1 0 0.5 0.5 0 0 0 0.5 0.5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0b8550a55270722192ef7de.png)
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EP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二○一二年八月目录1 拟建工程概况 (1)1.1 工程基本情况 (1)1.2项目规模及工程组成 (1)1.3 主要工艺流程 (2)2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与评价标准 (2)2.1 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2)2.2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标准 (3)2.3 评价工作等级 (3)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3.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3.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4)4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4.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5)4.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4.3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5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6)5.1大气环境 (6)5.2声环境 (6)5.3地面水环境 (7)5.4地下水环境 (7)5.5固体废物 (7)5.6电磁环境 (8)6 污染防治措施 (8)6.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8)6.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8)6.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8)6.4地面水环境保护措施 (9)8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 (9)9综合结论 (10)1 拟建工程概况1.1 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广州发展鳌头分布式能源站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广州从化鳌头镇鳌头工业基地人和片区内。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总投资:20,000万元。
(5)项目规模:首期建设2台15MW级天然气热电联产机组,并预留二期扩建条件。
拟建项目以天然气为燃料,对鳌头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供冷,投产后全厂总热效率达80%以上。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台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天然气高压站等。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及展望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891c92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f.png)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及展望摘要: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品质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环境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对应的防范政策,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构建也对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有着突出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突出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阐述对应的优化对策,期望对推动城市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引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模式也给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安全是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另一种量度。
一直以来,学者们致力于各种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用于表征环境质量的好坏程度。
例如,有研究以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也有研究重点集中在综合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或研究视角不同,前者研究仅就环境质量本身进行研究,侧重于微观视角,而后者研究则引入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侧重于宏观视角,但后者对于环境质量参数重视程度不够。
一套综合全面、科学可行的质量评价方法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绩效考核极其重要。
1积极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机制1.1构建绿色发展组织领导机制并加以完善(1)对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工作深入研究并科学部署,积极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操作上符合相关规定。
(2)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职责,并将清单列出来。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大责任要严格落实,对于自然资源产权予以完善,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3)对于绿色发展工作所获得的成效要做好评估,积极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要明确,对于节能减排碳减排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责任评估,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1.2对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并创新运用(1)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绩效工作进一步完善,运行分配机制。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e841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4.png)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概述环境质量是指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的影响程度和对环境本身的保护程度。
评价环境质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环境的健康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当前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针对大气、水体、土地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
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概述。
大气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排放,使得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浓度大幅度上升。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气污染和酸雨的问题。
水体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球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的问题。
水体被各种废水和污染物严重污染,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地方面:土地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目前全球面临着土地退化、城市扩张和农药污染等问题。
土地退化主要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实践、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引起,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此外,城市扩张和工业化也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用作建设和工业用途,进一步削弱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另外,农药和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造成了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生态系统方面: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文化多样性丧失。
森林砍伐、湿地开垦、物种灭绝等问题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海洋酸化、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
总体而言,当前全球的环境质量现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全球需要采取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等。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fbbcb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6.png)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一、区域环境质量现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环境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目前区域环境质量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城市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威胁。
2.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区域环境质量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用水,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3.土地退化:由于过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仅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营养平衡,还导致了农作物的质量下降。
此外,工业废物的排放也造成了土壤的污染问题。
4.生态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开垦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环境保护目标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国际机构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工业和交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大气、水体和土地的质量。
2.推动清洁能源: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3.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计划,保护物种多样性。
4.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评价标准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和标准:1.空气质量指标:根据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空气中的光学和化学特性等指标评价空气质量,例如PM2.5、PM10、SO2、NOx等。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1e88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f.png)
环境现状评估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一、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目前,大气污染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以及农业活动等都对大气质量产生了影响。
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大量的废气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
汽车尾气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尾气排放对大气的影响越来越大。
此外,冬季的采暖燃烧也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
二、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但目前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一些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充分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破坏。
地下水的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由于地下水的更新速度较慢,一旦受到污染,治理难度极大。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由于工业污染和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已经出现了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
三、土壤环境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活动中的废渣、废水排放以及废弃物的堆放,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积累。
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威胁。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草原退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等活动,使得草原生态功能减弱。
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1bd90d9844769eae109ed41.png)
5.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2.1区域生态环境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属中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600~700mm< 区域地形地貌多为山岭重丘,有少部分平原微丘,海拔高度在342m~810m之间; 土壤主要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河淤土等。
项目所在区域植被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兴安植物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植物。
由于项目为改扩建项目,现有道路两侧以农田、人工防护林和森林植被为主,林木较茂密,主要为落叶松、蒙古栎、灌木丛等。
农田(K93)人工防护林(K60)森林植被(K50 )图5-2-1沿线植被概况项目评价范围内常见的动物以松鼠、野兔、蛇、麻雀、老鼠、青蛙等小型动物为代表。
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包括东北虎、东北豹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本项目跨越绥芬河干流,流域内鱼类约有15科45属60种,主要鱼类有滩头鱼、鳍目鱼等;水生动物主要有甲壳类、河蚌、哈什蚂等,水生植物有芦苇、浮萍等。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程穿越绥芬河东宁段滩头鱼大麻哈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是鱼类重要的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
5.2.2沿线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5.2.2.1调查方法及内容(1)植被调查项目组通过查阅已有资料、走访当地林业部门、咨询当地居民以及现场调查等多种途径,对本项目评价范围植被生长及分布,土地利用等进行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如下:①拟建公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分布、数量及保护情况。
②针对沿线典型群落进行样方调查,分别对样方中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进行调查并记录。
分析物种组成、多度、生物量等指标。
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工程沿线野生植物状况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③沿线农业生态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水生生态现状,项目取、弃土场设置④对沿线涉及的重要生态敏感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规划情况、保护要求以及生态现状等。
沿线主要生态敏感区有黑龙江东宁绥芬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绥芬河东宁段滩头鱼大麻哈鱼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deb70a6d1f34693daef3e17.png)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项目建设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为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现状评价可以引用资料并加以说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常规监测有效范围内可直接引用当地监测数据,在资料不充分时应通过现状实测进行分析。
引用资料时原则上应掌握资料有效期控制在近二年之内,并说明取得数据时至今周边污染源变化情况,在预测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变化。
当周围污染源排放变化较大时,必须用最近的实测数据或者安排质量现状监测。
实测的时间频次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报告书应分别绘制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监测布点(断面)图。
空气环境监测布点图应标明评价范围、主要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并附风玫瑰图及比例尺。
水质监测断面拟在水系图上标明,并注明水源保护区范围及取水口、排放口位置。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并具体分析区域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如存在超标现象必须分析超标原因。
产生沉积性污染物的项目和开发受污染土地项目,应增加土壤、地下水、河道(江、湖)底泥的监测评价。
必要时还要增加生物采样监测。
4.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境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对于生态保护级别高的地区或者重要生态敏感点,需要专章进行论述。
一、现状监测与评价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9-199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省环保厅苏环办(2004)36号《关于加强对建设项目管理中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省物价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cfda02b14e852458fb57f1.png)
北方干旱地区旱田的权重为0.15②计算方法植被覆盖指数=A veg X(0.5 X林地面积+ 0.3 X草地面积+ 0.2 X农田面积)/区域面积A veg,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1.3.3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水网密度指数=A“X河流长度/区域面积+ A^k X湖库(近海)面积/区域面积+ A res X水资源量/区域面积A riv,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 lak,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 res,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
备注:计算值大于100时,一律按100计算1.3.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①权重土地退化指数分权重见表3。
2.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县名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XX0.00 0.00 33.63 67.26 0.00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权重0.6 0.5 0.3 0.15县名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XX0.49 5.64 0.00类型 高覆盖度草地 中覆盖度草地 低覆盖度草地权重0.6 0.3 0.1表7其它类型面积单位:km 2冰川永农村居工交建裸岩石 其它未县名称 水田 旱地久积雪城镇民点设用地沙地 戈壁 盐碱地 沼泽地裸地砾地利用地XX80.00 910.30 0.00 176.38 132.44 15.21 0.00 0.00 0.00 1.65 2.25 2.62 0.00县名称有林地 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XX89.33 5.84 5.07 2.55类型有林地灌木林地 疏林地 其它林地权重0.6 0.22 0.15 0.15县名称XX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0.49 5.64 0.00类型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权重0.6 0.3 0.1县名称XX水田旱田80.00 910.30类型水田旱田权重0.7 0.3将表15中数据分别代入公式:中间值湖库=湖库面积/区域面积,中间值河流=河流长度/区域面积,中间值水资源=水资源量/区域面积,计算得岀该县湖库中间值,河流中间值和水资源的中间值;然后再根据归一化系数计算方法得出该县湖库(近海)、水资源、河流长度的全国归一化系数,即A iak= 17.88,A res = 61.42,A riv= 46.43,然后再利用公式:水网密度指数=A riv x中间值河流+ A lak X中间值湖库+ A res X中间值水资源,得出该县水网密度指数=24.72。
环境因素现状评估报告(3篇)
![环境因素现状评估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ef4e4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8.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环境因素的现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环境因素进行了全面评估。
本报告将从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方面对环境因素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二、大气环境现状1. 大气污染状况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和PM10)等。
以下为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状况:(1)二氧化硫:全国平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仍有一些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2)氮氧化物:全国平均浓度逐年下降,但部分城市仍存在超标问题。
(3)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逐年下降,但部分城市仍存在超标问题。
2. 大气污染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生活排放:生活燃煤、垃圾焚烧等产生的废气对大气污染也有一定影响。
三、水环境现状1. 水污染状况我国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重金属等。
以下为部分城市水污染状况:(1)地表水:部分城市地表水水质仍不达标,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等。
(2)地下水: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水污染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2)农业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生活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四、土壤环境现状1. 土壤污染状况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以下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状况:(1)重金属污染: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主要污染物为镉、汞、砷等。
(2)有机污染物污染:部分地区土壤有机污染物含量超标,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
2. 土壤污染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等对土壤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doc 87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更多资料请访问.(.....)第3章环境现状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形地貌路线走廊位于闽东南滨海断隆带与闽东火山断拗带中,沿线穿越地貌单元有低山、丘陵、残积台地、山间盆地、滨海平原等。
路线走廊带地形在公路工程上应属滨海重丘区。
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罗源与宁德市交界的飞鸾段,山体陡峭,沟谷深切,地形起伏大,海拔多在500-8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500米,山地天然坡度达30度以上,局部陡壁坡度可达50度,山体走向具明显方向性,呈现北东向,与区内构造走向一致;丘陵坡地主要分布宁德市境内,一般海拔为300-5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丘顶浑圆缓坡,天然山坡稳定;残积台地主要分布在线路起点段,地形平缓,植被发育,残坡积层广布;路线部分落在河床阶地、残丘及海滩软土上,最低为起始沿海滩涂段,海拔为2-3米。
沿线水系发育,河流呈树枝状,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上游山坡坡地呈“V”字型,沟底岩石出露,下游地势平坦地段多为“U”字型,河床砂、卵石层厚约2-5m。
3.1.2 气象区内年平均气温19.1-19.2℃,年平均降水量2099㎜,无霜期317天。
雨季(4、5、6、7月)地下水补给为主,补给量大于排泄量,地下水位抬高,涌水量增加;枯水期(10、11、12、1月)补给贫乏。
地下水以排泄为主,地下水位低,涌水量减少。
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卵石层中,是区内较好的地下水含水层,受大气降雨补给,向谷底排泄。
3.1.3 水文3.1.3.1 地表水沿线水系发育,主要河流为金溪、起步溪等,溪流多呈树枝状,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汇水面积小、径流途径短,上游山坡坡地呈“V”字型,基底岩石出露,下游地势平坦地段多为“U”字型,河床砂、卵石层厚约2-5m。
本项目不跨越上述河流。
3.1.3.2 海水项目跨越处位于宁德三沙湾海域,三都澳海洋站有较长期海洋观测资料,由于共处在同一海湾内,其间距不大,其潮汐特性、潮位的涨落基本一致。
1)潮汐⑴ 基准面及换算关系本报告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其与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的关系如下:黄海平均海平面三都理论最低潮面⑵ 潮型及特征潮位值潮汐形态系数为0.238,属正规半日潮。
潮位特征值如下:最高潮位: 5.25m(基准面为56年黄零,下同)最低潮位:-4.34m平均高潮位:3.08m平均低潮位:-2.27m平均潮差:5.35m最大潮差:8.38m最小潮差:1.94m平均海平面:0.10m平均涨潮历时:6小时32分平均落潮历时:5小时53分⑶ 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3.66m(高潮累积率10%的潮位)设计低水位:-3.04m(低潮累积率90%的潮位)极端高水位:5.25m(重现期为五十年的年极值高水位)极端低水位:-4.13m(重现期为五十年的年极值低水位)⑷ 乘潮水位:乘潮水位:1.74(历时3小时,保证率90%)2)波浪三都澳属半封闭海湾,湾口口门水域宽度仅为3km左右,口门偏SE向开敞,湾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四周陆域均为海拔300m以上的山脉所环抱,加之海湾湾口狭长,外海波浪难以通过宽仅3km长达9km的口门直接传入湾内,是天然避风良港。
湾外有浮鹰、西洋岛、洛山和北茭咀等,湾内有三都岛、青山、鸡公山和东安岛等组成天然屏障。
根据《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三都气象站多年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风浪推算,得出三都澳湾口以外海域ESE向重现期为五十年的H1/3=5.9m。
由于该方向与湾口有较大的角度,受东冲半岛的掩护,波浪经绕射及扩散作用影响,传递到鸡公山岛前水域的比波高为0.2,波浪在湾内传递过程中还将进一步扩散,故外海波浪难以从口门直接传入湾内。
3)潮流三都澳属强潮海区,潮差大,潮流急。
根据三都澳口门水域测流资料分析,本地潮流属半日潮流。
由于本海区地形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水域多呈水道形式,潮流呈往复流,流向与水道走向基本一致。
各站点海流基本呈往复流形式,流向基本与岸线平行,涨潮流向三都澳内,落潮流出湾外,一般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
根据有关实测资料,最大涨潮流速1.4m/s,流向为NW向,最大落潮流速1.9m/s,流向为SE向。
4)泥沙三都澳泥沙来源主要有:陆地来沙、海岸侵蚀来沙、河流来沙。
三都澳大部分区域山体陡峭,但在雨流、片流侵蚀下,能把本海区周围山体的疏松风化、残积物质带入海湾。
这也可从本次采到细颗粒沉积物样品中植物碎屑较多,粗颗粒沉积物中有黑色重砂矿以及陆上局部地区风化剥蚀地貌发育等得到证实。
但此种泥沙来源仅在雨季比较丰富,所以带入湾内的物质常受季节控制明显。
三都澳周边海岸岬湾相间,岛礁遍布,海蚀地貌发育,这是波浪潮流作用之故,被侵蚀物质部分被带入湾内,参加本湾内的泥沙运动。
但由于本区岩石坚硬,不易侵蚀风化,所以这部分的入海泥沙并不太多。
河流来沙,三都澳周围较大的河流为交溪、霍童溪,他们的集水面积分别为8708km2和4326km2。
从福建省水文总站的资料可知,交溪从1955~1979年的资料统计年平均迳流量为349m3/s,平均年输沙168.9×104t;霍童溪平均年迳流量为166.2m3/s(1959、1960、1962~1972年),年平均输沙为66.5×104t。
加上其他小河溪入海输沙,三都澳河流年输沙达235.4万t。
可见河流是本区物质的主要供应者。
当然,三都澳的河流输沙主要淤积在三都岛以内的海区,但仍有小部分泥沙被带入本海区,并在适当部位淤积或经本海区向外海排泄。
三都澳港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交溪和霍童溪的入海泥沙,其次是洪水期周边小溪和冲沟中的冲洪积层随雨流向海湾的下泄,以及枯水期湾外沿岸南下深水随潮流由南湾口向里扩散和运移。
多年平均含沙量0.14 kg/m3,年输沙量235.4万t。
5)冲淤三都澳区域内海岸线曲折,岛礁遍布,地形复杂,水深变化大,泥沙运动较为复杂。
引起海区泥沙运动的动力包括波浪和潮流。
三都澳海区外海波浪相对较大,对沿岸输沙有一定的掀沙作用,但是由于三都澳为一口小腹大的半封闭型海湾,波浪主要为小风区波浪,且受岛屿掩护,波浪对泥沙运动影响很小。
三都澳属强海潮区,潮流动力强劲,潮流流速较大,输沙能力强,对泥沙运动起重要作用。
根据有关资料,三都澳内的北部有泥沙淤积,南部泥沙淤积轻微,溪南半岛和东冲半岛沿岸泥沙不但没有淤积,局部还略有加深趋势。
3.1.3.2 地下水项目沿线地下水以排泄为主,地下水位低,涌水量减少。
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卵石层中,是区内较好的地下水含水层,受大气降雨补给,向谷底排泄。
本路线沿线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以下三种: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
3.1.4 不良地质本工程未见对线路影响较大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仅在已建省、县道附近分布有少量因人工开挖造成边坡失稳产生的小型塌方。
由于该线路跨越车里湾、飞鸾湾等海积平原,部份路段均为软基,该软基为饱和淤泥、淤泥质土、流塑状—软塑状,孔隙比大,路基强度低,沉降变形大。
做为路基易沉降变形,须加固改良,增加工程造价。
3.1.5 地震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域划一览表,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1.6 土壤项目沿线以红壤为主,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但由于该地带人口分布密集植被常被破坏,一些地方伴有水土流失,土壤肥力相对较差。
其次,还有黄红壤、黄壤、紫色土和少量水稻土。
3.2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拟建项目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位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福建沿海地区。
项目直接影响区包括:宁德市蕉城区,本次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以直接影响区作为评价的实际范围。
项目影响区范围示意图见图3.2-1。
3.2.1 项目影响区概况及社会经济现状3.2.1.1 福建省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1′~28°18′和东经115°50′~120°43′之间,北界浙江,西邻江西,西南与广东相接,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图3.2-1 项目直接影响区示意图 蕉直接影响区三都相望,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
全省东西最大宽度约480公里,南北最大长度约530公里,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全省现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和宁德9个地级市,下设永安、邵武、漳平、福清、福安、石狮、武夷山、晋江、南安、建瓯、长乐、龙海、建阳、福鼎等14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和45个县(含金门)。
截至2008年底,全省人口为3604万人,人口密度291人/平方公里。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0823亿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17.0%。
1991年至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按可比价计算),比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12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11位,人均GDP由1990年的1720元增加到2008年的30123元。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1991年的28.1:33.4:38.4调整为2008年的10.7:50.0:39.3。
3.2.1.2宁德市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土地面积1.35万km2,直接相邻的海域面积4.46万km2。
全区现设一区二市六县,即焦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柘荣县、周宁县、屏南县、寿宁县,共124个乡镇、街道办,截至2008年全市总人口达330.44万人,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近30万人。
全市2008年末常住总人口3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9.9%。
2008年我市经济年度数据近日全部揭晓。
据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我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0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第一产业增加值113.44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46.57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增加值204.43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3亿元,增长14.1%。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3.2.1.3 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宁德市政府驻地,也是宁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位于北纬26°31′-26°58′,东经119°08′-119°51′。
总面积1537.2平方千米。
2003年末,户籍人口41.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7万人,通行闽东方言福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