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⑵做好患儿生活护理,加强营养、 预防感染,对有吞咽、咀嚼障碍 者防止呛咳或窒息。
⑶根据脑瘫病情程度,给予不同 程度的日常生活护理和训练。
-
7
⑷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开展病区活 动,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发育,提高康复 疗效。 ⑸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的出现及因 跌伤造成的二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 大限度的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⑹采取护理措施,随时纠正患儿的不正 确姿势,从而尽量减少肌肉的紧张程度。
-
24
24
康复护理中脑瘫儿童正确的卧姿
侧卧位 俯卧位 仰卧位
-
25
25
脑瘫患儿侧卧位
侧卧位有利于抑制全 身伸肌痉挛和颈肢反 射作用,而改善全身 痉挛状态。所有类型 脑瘫患儿都可以采用 侧卧位
-
26
26
脑瘫患儿俯卧位
屈曲型痉挛患儿可采 用俯卧位睡姿,可在 胸前部放一低枕头, 使其双臂向前伸出, 当患儿头能向前抬起 或转动时,可以撤去 枕头
-
14
由于患儿年龄小、智力差、平衡差, 行动不便等,故患儿应有专人看护, 防止发生外伤、坠床、烫伤及碰伤、 吞食异物、窒息等。在患儿住院期 间,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减少安全 隐患。在患儿入院时、住院期间、 出院时,护士应全程向家长进行安 全宣教。每月召开家长会反复强调 安全问题。防止患儿走失、摔伤等 意外发生,以免加重病情、延误训 练。
5 . 咀嚼、吞咽困难:是由于有关的肌肉痉挛等原因造成的。
6 . 天性喜欢游戏、玩耍。
7 .情绪、行为等精神发育障碍:固执、任性、情绪不稳、易喜易 怒、孤僻等情绪;有强迫、自伤、侵袭行为等。 8 . 癫痫:约占14-75%
-
5
护理目标
-
6
⑴在护理脑瘫患儿的过程中,多 观察、全面了解和发现患儿的临 床表现及体征,为康复治疗提供 依据。

脑瘫康复整理PPT课件

脑瘫康复整理PPT课件
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 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 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 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精选课件
20
松弛型
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多见于幼儿,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 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 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 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用手支撑身体:
如上述方法使双上肢伸直。
向后屈腕关节,手渐渐张 开。
使手掌平放在地上。
再以同样方法放另一只手。
(3) 精选课件
46
方应 式当
鼓 励 的
打开手的其他方法
在你支持小儿肩和肘的时 候,有节奏摇动他的臂。
在小指侧敲击他的手臂。
当小儿的手打开时,放些
物品如木棒擦他的手掌,小
儿将学会触摸不同的物品。
对较大的孩子可以 把操作者的腿放在 孩子双膝关节上, 使膝伸展。
精选课件
40
是的,你的球球。


挺直后背:

在小儿的两 髋关节周围

扶住他。 下压。

如果他很软:

用一只手支 持小儿胸部,
另一只手下
压他的背部。
(2)
精选课件
41
方应 式当
鼓 励 的
坐直,看!

坐位的支持:
握住双肩。
生活自理能力:进食、穿脱衣、洗漱、入 厕
社会适应能力: 理解、表达、做家务、 参与社会或集体活动
精选课件
16
五、脑瘫的类型
痉挛型 不随意型(手足徐动型) 共济失调型 松弛型 混合型
精选课件
17
痉挛型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常见的 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 截瘫或四肢瘫痪。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7
18.药物治疗 1)改善脑功能的药物 脑多肽、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 等;
2)降低或改善肌张力的药物:安坦、肉毒 素;
3)合并癫痫时: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可编辑课件PPT
18
19.手术治疗
肌肉、肌腱切断术,肌腱移植术,选择性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可编辑课件PPT
19
20.特殊教育
可编辑课件PPT
40
谢谢
可编辑课件PPT
4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4
5.Vojta疗法: 1)反射性腹爬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射性翻身
可编辑课件PPT
5
6.引导式教育疗法 1)2岁以上任何年龄组患儿; 2)采用运动和游戏与日常生活训练相结合; 3)小组训练 4)日课
可编辑课件PPT
6
7.上田疗法 1)颈部法 2)肩-骨盆法 3)肩胛带法 4)上肢法 5)下肢法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30
3.吞咽训练:
a.按摩齿龈; b.冰刺激;
可编辑课件PPT
31
(四)睡眠体位
1.痉挛型脑瘫患儿—侧卧位,降低肌张力, 促进动作的对称。
2.痉挛型屈曲患儿—俯卧位,胸下放一枕头 3.身体和四肢伸展的患儿—侧卧位,吊床内卧位。
可编辑课件PPT
32
(五)坐位体位
1.伸腿坐位—最佳体位:进行坐位平衡、 重心移位、体轴回旋训练。
可编辑课件PPT
34
(七)站立体位
1.扶物站立 1)肌张力低下患儿 2)痉挛性双瘫患儿 3)具有抓握能力的患儿 2.靠墙站立 3.独站:数数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协调;
• ②平衡能力训练。
7
二、康复护理
正确抱姿
脑瘫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 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 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 不良姿势。
8
二、康复护理
1、痉挛性脑瘫: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
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成屈髋、屈膝状态,然 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 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 部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 对面。
33
三、康复训练
家长帮助控制头部,使其一侧肘支撑,
辅助下肢完成从单肘支撑到俯卧位转换。
34
二、康复方法
下肢摆动带动身体 翻转,促进翻身动作, 注意:保持双上肢上举 上抬。
35
三、康复训练
利用斜坡使小儿做向下翻滚动作,以诱发主动翻身。
36
三、康复训练
37
三、康复训练
辅助小儿完成侧卧位 到单肘、单手支撑,到逐 渐坐起,从而完成由侧卧 位到坐位的动作转换,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1.痉挛型
• ①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②防止关节变形; • ③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痉
挛姿势的自主运动。
4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2.手足徐动型
• ①加压固定,静态制动为主,控制关键点; • ②减少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 • ③强调保持对称姿势,控制
25
三、康复训练
球上头控训练
辅助孩子 双肩,做前后 左右倾斜, 以提高不同情 况下的头部控 制反应能力。
26
三、康复训练
双上肢无力,无法支撑上身体重,借助器材辅助完成手2支7 撑

第五章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第五章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
9
伴随症状
弱智,25%轻度,50%轻中度,25%重度
生长发育延缓 牙齿发育不良 癫痫 言语障碍 视力缺陷—斜视、同侧偏盲 听觉障碍
.
10
临床分型
类型
发病 率
病变部位
临床表现
痉挛型 最常 (高张力型) 见
锥体束
肌肉僵硬
手足徐动 型
共济失调 型
混合型
基底核
少见 小脑 椎体束
常见 锥体外系.
换困难、移动困难、用厕困难
.
21
• 七、缺乏社会生活的体验
正常儿童2岁以后,能对人和周围事物具
有一定的社会认识。而脑瘫患儿由于发
育障碍,与同龄儿童接触、游戏的机会
少,活动困难,不少事情依靠别人;或
因治疗的影响等而缺乏社会生活体验。
所以,绝大部分患儿存在人际关系不良
,自立、意志表达或传达意见的能力差
能自己驱动轮 由他人推动 椅 , 能 极 不 稳 轮椅
定地走或爬
受限
无有目的活动
智 商 >70
70~50
<50
言语 教育 工作
能说出完整句子
能进普通学校 能充分受雇
只能说短语、 无 可 听 认 的 言
单词

在 辅 助 下 能 进 特殊教育设施 普通学校
在 庇 护 、 支 持 不能受雇
下受雇.
24
肌张力评定
当时,不会进一步恶化
.
4
CP早期临床表现
小儿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损伤后必 然出现姿势、运动、反射、肌张力等方面 的发育异常。
中枢神经的运动功能发育未成熟,出现比 同龄儿明显延迟的运动发育。
因中枢神经抑制功能减弱,出现异常姿势 、异常反射等症状。

脑性瘫痪康复 ppt课件

脑性瘫痪康复 ppt课件

Landan反应
降落伞反应 自动步行反应
正常:a 6个月,b 7个月,c 10个月
前:12个月,侧:18个月,后:24个月

反射异常 反射样式异常或原始反射继续存在、病理征阳性 Vojta姿势反射异常:牵拉反射、抬躯反射 Collin水平及垂直反射 立位和倒位及斜位悬垂反射
侧立悬垂反射(Vojta reflex)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讲述内容
脑瘫的定义 关于脑瘫的研究历史 引起脑瘫的高危因素 脑瘫的分类 脑瘫的诊断及评价 脑瘫的治疗与康复

一、定义(2004年10月昆明)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
简称脑瘫,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 障碍及姿势异常。
ATNR



持续时间:顶峰在1-2个月,6个月整合. 脑瘫:不出现、不对称、持续时间延 长,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检查方法:仰卧位,视觉性刺激引导头 向一侧转,面朝向一侧的上肢伸展 ,枕 侧上肢屈曲.下肢反应同上肢,但不明 显 .6 岁以上儿童 , 取膝手位检查 , 被动 旋转头部 , 枕向侧上肢屈曲大于 30 度 为异常. 临床意义 : 持续存在占优势地位 , 姿势 不对称 , 双手不能够到正中 , 影响进食 穿衣服. 不能对称抬头 , 保持坐位 , 引起 脊柱侧弯,髋关节半脱位,脱位.

异常反应 (1)所有各相躯干与四肢的低紧张状态。 (2)所有各相的强直性握拳。 (3)头背屈,肩后伸,四肢伸展,双下肢内收、 内旋、交叉,尖足 及奇异的手指状态。 (4)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反应,双下肢强直性伸 展。
拉起反射

㈠诱发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头正中, 检查者面对患儿,将两手拇 指从小儿手掌尺侧伸入小 儿的手掌中,用其余四指固 定小儿腕部,注意勿触碰小 儿手背.当检查者确定小儿 发生手握持反射后紧紧地 握住检查者的拇指时,将小 儿用力从床上拉起,使躯干 与床面成45度时,观察小儿 头部与下肢的变化.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脑瘫康复护理》ppt课件
政府对脑瘫患者的康复越来越重视,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包括资金支持、医疗资源建设等。
06
脑瘫康复护理的相关资源与支持
专业机构与资源
1 2
专业康复医院
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服务。
残联和康复中心
提供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
医疗保健机构
提供医疗支持和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
社会支持与援助
详细评估
针对初步判断为脑瘫的患者,进行全面的 神经学、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 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实施评估
按照评估计划,逐一实施评估,记录评估 结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评估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评估计划,包 括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等信息,结合神经学、 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 等方面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做出诊断。
影像学诊断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脑组织的结构变化和信号
异常情况,为诊断提供依据。
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学检查,观察脑组织的 病理变化,为诊断提供依据。
评估与诊断的工具与技术
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了 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神经系统功能。
02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以了解 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
案例二:成年脑瘫患者的职业康复
总结词
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支持、自我价值实现
详细描述
对于成年脑瘫患者,职业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同时为他们提 供就业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脑性瘫痪康复》PPT课件

《脑性瘫痪康复》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7
脑性瘫痪特点
发生于生命早期 大脑损伤本身虽然是静态的,但躯体症状会逐步
加重 以运动障碍为主 三早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 康复效果与患儿的智力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
年龄越小效果越佳,超过9岁则较差
精选ppt课件
8
二、脑瘫研究
1861年 英国Willian John Little博士首次描述此病 当时脑瘫又称Little’s disease,并认为CP 常常并发智力障碍、语言障碍
精选ppt课件
4
患病率
精选ppt课件
5
瑞典
美国
苏联
1967~1970年 1979~1982年
1.4 ‰ 2.2 ‰
1960年 1980年
1.9 ‰ 2.3 ‰
1971~1972年 1977~1979年
2.5 ‰ 3.3 ‰
精选ppt课件
6
我国黑龙江(1047327名) 1997~1998年 1.92 ‰
1916年 日本 高木宪次博士 康复贡献即本病可以治疗的设想
1932年 美国 Phelps学者 利用矫形器训练 总结15种训练方法
1941年 Phelps 更命为脑瘫 指出脑瘫是大脑各部病变为基础的运动障碍的总称
精选ppt课件
9
1940年 英国Bobath夫妇 训练脑瘫 1965年 著名的Bobath疗法(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问世
三要素:
发育性(脑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损) 非进行性(运动、姿势、反射异常) 永久性、可变性(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 病变部位在脑)
精选ppt课件
3
诊断条件(2004年10月昆明)
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 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ppt课件
20
脑瘫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拇指内收 原始反射异常 腋下扶提起小儿时,两下肢交叉,步行 时呈剪刀步态 有不随意运动,精神紧张或有意识动作 时明显,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醉汉步态 ……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脑瘫的评价
神经反射发育的评价 运动发育的评价(PDMS-2) 肌张力的评价 姿势异常的评价(GMFM) ADL能力的评价 智力评价(Gesell) ……



出生前:孕期病毒感染、染色体 异常、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 症、妊娠用药、胎盘异常等。 围产期:胎位异常、产钳分娩、 颅内出血、早产、窒息、核黄疸、 分娩外伤等。 出生后:头外伤、CNS感染、营养 障碍、持续抽搐等。 最常见的原因:窒息、早产、重 症新生儿黄疸.
ppt课件 5
脑瘫的临床分型

ppt课件
40
Bobath治疗
基本的治疗原则: 1 、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抑制,特别是对异常紧张性 姿势反射的抑制; 2 、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促通,特别是对精细动作有 高度综合能力的直立反射和平衡反射的促通。

ppt课件
41
人类动作发育的规律
卧位-转体翻身-头部控制-肘支撑躯 干控制-手支撑躯干控制-卧位爬行跪位爬行-坐位平衡控制-坐位转换控 制-跪位平衡-立位平衡控制-立位转 换控制-行走
小儿脑瘫的康复
ppt课件
1
概论


定义: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胎儿在出生 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 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 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 障碍等 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导致 的临床综合征。

脑瘫的社区康复PPT课件

脑瘫的社区康复PPT课件

许多治疗需要在家长的配合下与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
效果,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家长和康复工作人员须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接受
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前、术后康复训练也很必要。
13
(三)脑瘫的社区康复治疗
(1)头部控制训练:此训练可增强患儿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为改善功 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做好准备。训练时,尽量由患儿主动完成抬头动作, 家长或训练人员给予适当帮助,也可以利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诱导 抬头。抬头训练应在俯卧位、仰卧位和坐位交替进行。
2.家族因素 家属或直系亲属有先天遗传病,如变性病、精神障碍、智力障碍、家族性 先天畸形、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
3.脑缺血缺氧 包括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缺氧窒息、分娩时新生儿缺氧窒息、呼吸窘迫综 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 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1)孕妇因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高龄妊娠、习惯性流 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多胎、糖尿病合并妊娠、巨大儿、妊娠前三个月时病毒 感染、孕期受放射线照射、一氧化碳中毒、吸烟、酗酒、长期服药等。(2)胎盘因 素:如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3)宫内感 染:常见的感染有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巨细胞包涵体等或一些传染性 疾病等造成胎盘及胎儿的感染。(4)分娩因素(产时因素):产程长、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胎盘机能不良、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妊高征、糖 尿病、双胎、多胎、剖腹产、臀位、高位中位产钳助产术分娩造成颅脑损伤、难产发 生脑组织出血、重症窒息继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新生儿因素:新生儿 窒息、新生儿惊厥、颅内感染、低血糖、中枢神经损伤等。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 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7)脑部 受伤: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如分娩过程中婴儿脑部受到产 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

小儿脑瘫康复三ppt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三ppt课件

提高社交和沟通能力
康复旨在帮助脑瘫儿童与他 人建立更好的社交关系和改 善沟通能力。
常用的康复方法和技术
物理治疗
• 运动训练 • 肌肉加强 • 平衡训练
职业治疗
•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 手眼协调 • 惯常性训练
言语治疗
• 语音发音训练 •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 沟通技巧训练
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1 个体化计划
社交能力增强
康复训练帮助脑瘫儿童改善社交 技巧和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康复计划应根据每个脑瘫 儿童的独特需求进行个体 化设计。
2 家庭支持
脑瘫康复需要全家人的支 持与参与,家庭支持至关 重要。
3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脑瘫儿童的康复 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成功案例和康复后的改善效果
行走能力改善
脑瘫儿童经过康复治疗后,行走 能力和步态得到显著改善。
手部协调提升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的手部 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提升。
2 减少并发症
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脑瘫患 者的并发症风险,如肌肉 萎缩和关节僵硬。
3 提升社交能力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 可以改善社交能力,增强 与他人的互动。
小儿脑瘫康复的目标
改善运动功能
康复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 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力和 协调能力。
促进日常生活技能
通过康复训练,我们致力于 帮助儿童提升自理能力和日 常生活技能。
小儿脑瘫康复三ppt课件
小儿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本课程将 介绍小儿脑瘫的康复过程和效果。
什么是小儿脑瘫
1 运动障碍
小儿脑瘫是一种导致运动 和姿势控制异常的疾病, 通常在儿童早期出现。
2 脑损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详细描述
轻度脑瘫儿童通常仅表现出轻微的运动障碍,如肌肉张力低下或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康复训练重点在于加强肌肉 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轻度脑瘫儿童 在日常生活技能、学习和社交能力方面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案例二:中度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
总结词
中度脑瘫儿童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可以改善 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特点
个性化、综合性、长期性、渐进 性。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改善身体功能,增强生活自理 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生长发育
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脑瘫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预防继发 性残疾。
增强自信心
通过康复训练,脑瘫儿童可以逐渐掌握一些技能,增强自信 心,提高社交能力。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按摩与体位管理
通过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正确的体位摆放预防和纠正畸形。
作业疗法
手功能训练
认知与感知训练
针对脑瘫儿童的手部功能进行训练,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提高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 记忆力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儿童完 成各种生活任务。
理。
03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内容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自我照顾能力
教导脑瘫儿童独立完成日 常生活的基本活动,如穿 衣、洗漱、进食等。
家务参与能力
鼓励脑瘫儿童参与家务活 动,培养其责任感和独立 性。
社交技能
教导脑瘫儿童基本的社交 礼仪和交流技巧,提高其 社会适应能力。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分类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分为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包括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各 种原因导致的脑部损伤,如宫内 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窒息等。
危险因素
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妊 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史 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运动发育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肌张 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可伴 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
家庭护理技巧培训
日常生活护理
培训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康复训练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 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安全防护
教授家属如何保障患者居家安全,如防滑、 防火、防跌等。
心理支持
培训家属如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康复活动。
长期随访管理计划
定期随访
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康 复进展。
提供持续支持
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ABCD
评估与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康复指南的更新 和完善提供依据。
07
家属参与支持重要性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关心与支持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可以增强患者信心,减轻 焦虑情绪。
协助复训练
家属在患者日常生活中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如帮助患者进行自理能 力训练、陪伴出行等。
促进社交互动
家属可以带领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帮助患者结交新朋友,拓展社 交圈子。
06

《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脑瘫的康复》PPT课件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仍保持伸直的伸展
位,或者对于敏感的外界刺激有足部自动的抽回 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整个身体姿势失去控制,
受到刺激的下肢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屈曲反应。
评价:阳性反应出现在新生儿出生的2个月内 是正常的,在出生的两个月以后还存在阳性反应,则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 停滞或迟缓的一个症侯。
四、脑瘫的临床症状及阳性检查
(一)分类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失张力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二)、脑瘫的临床症状
1.运动障碍: 2.姿势障碍: 3.智力障碍 4.语言障碍 5.视、听觉障碍 6.生长发育障碍 7.牙齿发育障碍 8.口、面功能障碍 9.情绪和行为障碍 10.癫痫 其他:
1.运动障碍:
2、脑干水平的反射和反应
脑干水平的反射和反应是“静止性”的 姿势反射,是为了适应在空间中的头部与 体干的运动变化,或者是为了适应头部相 对于体干所发生的运动变化而带来的全身 性的肌紧张力分布的变化。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检查时的体位为仰卧位,面部朝上,头部处于中间位,上下肢处于伸展 位。检查时施加的刺激是使头部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无论患儿的头部转向哪一 侧,被检查患儿的肢体都无任何反应。
脑性瘫痪
一、脑性瘫痪的绪论
1、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的定义: 指脑在其生长、发育完成以前由于受到某种侵害、损 伤而造成的永久性的肢体姿势及运动的异常,这种姿势和 运动的异常是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的。一般这 些姿势及运动的异常在患儿满周岁时渐渐明显地被发现。 但是进行性的疾患和一过性的运动障碍,以及考虑将来能 够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迟缓者除外。 脑瘫的这个定义,是国际脑性麻痹协会的定义。目前各 国对于脑瘫所下的定义并不是很统一,但基本内容与上述 所提到的定义是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四级10%-20%
8
神经发育学基础知识
反射发育 运动发育
9
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位时, 伸肌张力增 高;俯卧位 时屈肌张力 增高
意义:在婴儿
期短暂出现,
如果持续不
消失,运动
与姿势必然
出现异常,
是形成脑瘫
异常姿势的
重要原因。
10
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高阶段,是最后出现的 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该反应不仅需要大脑 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基底神经节、桥脑、 小脑、脊髓等综合作用才能实现。平衡反应 一旦出现,将参与人类的重要运动功能而终 身存在。
1~3月 4~6月 7~9月 10~
40~80 80~110 100~140
80~100 90~120 110~160
80~100 90~130 120~150
60~70 60~70 60~70
60~
24
运动发育的评价(PDMS-2)
PDMS-2是专门测试儿童运动发育的评 价量表,用于评测儿童的运动能力, 并有相配套的运动训练方案。
——仰卧和坐位
7~8个月
终生
——膝手位
9~12个月
终生
——站立位
12~21个月
终生
16
小儿神经反射的发育是按一定 规律进行的,若原始反射延迟消失 或不消失,而该出现的反射不出现, 如翻正反应和平衡反应,常为儿童 患有脑瘫的佐证。
17
小儿运动功能发育
头尾发育规律 近端到远端的规律 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 由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 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 连续不断地发育规律
式 混合型
6
按瘫痪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受累程度相似
7
按损伤程度分类
一级:行动几乎不受限,无需照顾 二级:行动轻度到中度受限,需要部分协助或使
用支具 三级:行动中度到重度受限,需要较多的帮助 四级:无实用性行动,需终身照顾 一级10%-20%;二级30%-40%;三级30%-
18
脑瘫的诊断
有高危因素:窒息、早产、重症新生 儿黄疸、低出生体重等。
神经发育异常:反射异常、肌张力异 常、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
有脑瘫的临床表现.
19
脑瘫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哭声微 弱或持续哭闹
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呈蛙姿位 肌张力增强,好打挺,头背伸,双
围产期:胎位异常、产钳分娩、 颅内出血、早产、窒息、核黄疸、 分娩外伤等。
出生后:头外伤、CNS感染、营 养障碍、持续抽搐等。
最常见的原因:窒息、早产、 重症新生儿黄疸.
5
脑瘫的临床分型
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 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 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它类型的过渡形
12
13
14
正常儿童原始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姿势性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出生时 6个月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生后2个月 4个月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TNR) 月
生后4个月 10个
阳性支持反射
出生时
2个月
15
正常儿童原始反射的出现与消

翻正与保护性反射
颈翻正反射
出生时1~2个月 4~6个月
26
常见的姿势异常
仰卧位:“蛙姿位”/“W”形姿势/上肢伸展、内收、 内旋、拇指内收、角弓反张姿势
多在翻正反射出现不久开始逐渐出现,6 月—1岁逐渐完善。
11
倾斜反应:俯卧位,抬高一侧检查台时, 小儿出现头直立,四肢伸展,呈支撑样 的伸展动作。
坐位平衡反应:小儿坐位,检查者向前 后左右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小儿 头部直立的同时,上肢出现保护性伸展 以维持平衡
立位平衡反应:立位,检查法与上相似, 小儿上肢伸展以维持平衡,下肢肌紧张 避免摔倒。
下肢硬性伸展 易惊、抽搐、或呈烦躁不安
20
脑瘫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拇指内收 原始反射异常 腋下扶提起小儿时,两下肢交叉,步
行时呈剪刀步态 有不随意运动,精神紧张或有意识动
作时明显,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醉汉步态
……
21
22
脑瘫的评价
适用范围0~6岁 由6个分测验组成:反射、姿势、移动、
实物操作、抓握、视觉-运动整合 结果以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和总
运动商表示。
25
PDMS-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是评价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的较理想的 测查工具,我们将它及与之配套的运 动训练方案联合使用,必将能为残疾 儿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服务, 最大程度地促进其功能的发挥,这正 是我们康复的意义所在。
小儿脑瘫的康复
1
概论
定义:脑瘫(cerebral palsy,CP)指胎儿在出
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 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中枢性视听 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脑瘫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由脑损伤而 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迷路翻正反射生后2个月Fra bibliotek终生视觉翻正反射
7~12个月
终生
躯干对躯干的翻正反射
7~12个月
终生
躯干对头部的翻正反射
7~12个月
5年
保护性伸展反射——向前方 6~9个月
终生
——向两侧 8个月
终生
——向后方 10个月
终生
Landau反射
(头、躯干、髋伸展反射) 3~6个月
1~2年
平衡反射——俯卧位
6个月
终生
2
脑瘫定义三要素
发育性: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受到损害所致。
非进行性:脑瘫的病理改变是非 进行性的。
永久性: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 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3
脑瘫运动障碍的主要特点
肌张力异常 反射异常 姿势异常 运动发育落后
4
脑瘫的原因
出生前:孕期病毒感染、染色体 异常、母亲重度贫血、妊娠中毒 症、妊娠用药、胎盘异常等。
神经反射发育的评价 运动发育的评价(PDMS-2) 肌张力的评价 姿势异常的评价(GMFM) ADL能力的评价 智力评价(Gesell)
……
23
肌张力的评价
检查项目 12月 内收肌角 130~150 腘窝角 150~170 足跟碰耳试验 140~170 背屈角 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