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问题学生的案例

合集下载

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案例(2篇)

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表现出了许多问题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打架、偷窃同学物品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身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也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多次教育无效后,班主任李老师决定对小明进行深入的教育引导。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2)同伴关系不良。

小明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学业压力过大。

小明学习成绩一般,面临升学的压力,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 问题学生教育策略(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李老师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指导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2)改善同伴关系。

李老师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引导他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调整学习压力。

李老师关注小明的学业需求,为他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

三、教育过程1. 初步接触,了解问题李老师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和人际交往情况。

通过交谈,李老师发现小明内心渴望关爱,但长期缺乏关注导致他行为偏差。

2. 家庭教育指导李老师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

同时,李老师向父母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改善同伴关系李老师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让他有机会与同学互动。

在活动中,李老师引导小明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学,逐渐改善了人际交往。

4. 调整学习压力李老师关注小明的学业需求,为他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

同时,李老师鼓励小明树立学习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潜力。

5.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认真听讲,不再打架,与同学关系融洽。

在学业上,小明也取得了进步,成绩有所提高。

四、案例反思1. 关注问题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

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通用12篇)问题学生教育故事案例篇1“问题学生”通常是班集体荣誉的破坏者,班里的同学们都讨厌害怕他,不愿亲近,他丧失了集体友谊和同情。

即使他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这类学生通常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自身没有自信,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并且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

例如:我校三年级有一男生,他无论什么课上一会儿故意踢踢周围同学,一会儿玩学习工具,一会儿用橡皮屑投同学,再没人理他,他就在那发会儿呆,整节课都无所事事。

下课后,他也从未看过跟学习相关的书籍,还时常在楼道里或班级内疯跑,打人,乐不思蜀。

班主任、科任教师批评、教育多次,这位男生每次满嘴上答应改正,并以后认真学习,但从未付诸行动,仍旧如往常。

这位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问题学生”的一个典型代表,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厌学,没有人生目标,责任心不强、日子得过且过。

这样的情况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有悖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问题学生”在美术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美术课中的这类“问题学生”通常在作业过程中喜欢恶作剧,例如:画上“屎”,课堂喜欢闹。

但是,这样调皮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好的表现;只是他们的注意力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会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不羁的表现。

例如:有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本上表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问题学生”喜欢画一些大人们看不懂的东西,甚至画得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图画本也很快消耗尽了。

三、‘课堂问题’的看待与改善首先,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个性学生,西方的教育思想是支持和积极引导的态度,只是在我国这种现象常常会被认为不正常,因为目前的教育土壤还不适合这样的学生成长。

社会土壤也不成熟,让这样孩子发展成为难题。

其次,美术教师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正确引导、正确教育;要让“问题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画画,要让“问题学生”能展现出具一种内心文明程度的绘画,引导他们通过画笔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善、美”,他们就会有改变。

问题学生惩戒教育案例(3篇)

问题学生惩戒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但行为习惯较差。

他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欺负弱小同学。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多次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不良行为,班主任决定对其进行惩戒教育。

二、案例经过1. 了解情况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小明及其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小明在学校的表现。

得知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导致小明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此外,小明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缺少父爱,导致他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存在问题。

2. 制定惩戒方案根据小明的情况,班主任制定了以下惩戒方案:(1)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2)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

(3)家长配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4)实施惩戒措施①课堂表现:小明在课堂上表现不佳,班主任给予他以下惩戒措施:a. 课后补课:要求小明在课后进行补课,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b. 课堂发言: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的自信心。

②人际交往:小明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班主任给予以下惩戒措施:a. 主动道歉:要求小明主动向受害者道歉,表示悔过。

b.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

③家庭作业:小明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班主任给予以下惩戒措施:a. 作业重做:要求小明重新完成家庭作业,确保质量。

b. 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监督小明完成家庭作业,共同关注他的学习。

3.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惩戒教育,小明取得了以下进步:(1)课堂表现:小明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作业完成质量有所提高。

(2)人际交往:小明与其他同学的关系逐渐融洽,不再欺负弱小同学。

(3)家庭作业:小明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家长对他的学习态度表示满意。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21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1用爱开启,用心沟通美国著名教师贝特西·罗杰斯曾说过:“孩子就姓花蕾一样,有不同的花期。

”对待不同的孩子,教师应该像对待花蕾一样,用爱心去呵护、用责任心去浇灌、用细心去观察、用耐心去等待。

对待问题学生这“四心”更是不可或缺。

梁培亮是我们班一位聪明的学生,他喜欢读书,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响亮。

但是好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他很懒动手写字,不交作业是家常便饭,导致他会读不会写,成绩一塌糊涂。

开学第一次安排座位的时候,我就特意安排他和我们班学习最好、最勤奋的女生坐一桌,为的就是他能向同桌学习,认真学习。

也许是刚开学还没了解我,不敢放肆吧,虽然字写得很丑,而且没写完,但是还是能按时交作业的,这一点让我很意外。

本以为他升上二年级了,懂事了,准备对他进一步要求,争取把字写好来。

没想到只坚持了一周半,他就原形毕露了,又开始不交作业了。

本想着严惩他的,他不按时交就罚他双倍补回来。

可是想想,这方法要是管用,他一年级的老师也不至于这么头疼啊。

罚他补做,只会让他的作业越堆越多,越多他就越厌烦,厌烦的情绪一旦产生,想他写字就更难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不喜欢写字的原因,于是我放弃了严惩他的想法。

为了找到培亮不喜欢写字的的原因,每次做作业我都认真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通过观察,发现他每次做作业刚开始都会很认真,可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削笔。

刚开始我以为他是故意拖延时间,不做作业的。

后来发现他抓笔的姿势不正确,而且写字很用力,所以没写几个字笔就会断。

当时我很惭愧,我不应该见他不交作业就生气,应该早点关心和帮助他的,可是如何才能让他接受我的教育和帮助呢?我开始了探索,为了不引起他的排斥心理,我借抽查背书的机会,肯定了他读书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等优点。

他听到我这么表扬他,毫无遮掩地笑了。

后来我们也谈到了写字的问题,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他不愿意写字是因为写得手很痛。

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3篇)

对问题学生教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在我国,教育问题学生一直是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

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以一位问题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李,男,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

自入学以来,小李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且经常逃课、打架、破坏公物。

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他表现出明显的逆反心理,不服从管教,甚至对老师进行辱骂。

家长对此十分担忧,但苦于无法改变小李的现状。

三、问题分析小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成绩差:小李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导致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

2. 行为习惯差:小李经常逃课、打架、破坏公物,严重影响班级纪律。

3. 人际关系差:小李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管教,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

4. 家庭教育缺失:小李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缺乏关爱和引导。

四、教育策略针对小李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老师和小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关心、鼓励和尊重,让小李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消除逆反心理。

2. 制定学习计划:针对小李的学习成绩,老师为他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他逐步提高成绩。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为小李提供了心理辅导,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树立自信。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为他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5. 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小李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学习成绩提高:小李的成绩逐步提高,从班级倒数上升到中游水平。

2. 行为习惯改善:小李不再逃课、打架、破坏公物,班级纪律得到明显改善。

3. 人际关系改善:小李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逐渐融洽,逆反心理得到缓解。

4. 家庭关爱增强:家长更加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

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1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问题学生的写作思路。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5岁,初二学生。

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压力增大,小王逐渐表现出厌学情绪,上课经常走神,作业马虎应付,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

在学校,小王被视为“问题学生”。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王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均为工人,工作繁忙,对小王的关心较少。

父母对小王的要求过于严格,导致小王心理压力大,缺乏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小王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 学校因素学校对“问题学生”的关注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同学对小王存在歧视心理,导致小王更加自卑、孤僻。

3. 学生自身因素小王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缺乏自信。

在学习上,小王存在畏难情绪,对学习缺乏兴趣。

此外,小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 学校教育(1)关注“问题学生”,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小王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4)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消除歧视心理。

3. 学生自我教育(1)培养小王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发现自己的特长,提高自信心。

(2)帮助小王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抵制外界诱惑。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1. 家庭关系改善,父母更加关心小王的学习和生活。

2.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完成。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共5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共5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共5篇)第一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学生小刚。

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他上课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甚至与老师也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

这让我非常头疼。

通过与家长联系,我了解到他父母因为在外地工作,不能平时很少回家,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依旧紧张。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

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学会与他人相处,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

在路上遇到他,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信赖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成绩纪律等方面也大大改善了。

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反思: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成绩较差,经常逃课、打架、偷窃等。

在班级中,小明常常被视为“问题学生”。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感到束手无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经常责骂小明,使小明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鼓励,使小明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

2.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对小明的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小明的问题行为。

其次,班级管理不到位,同学对小明的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

此外,学校缺乏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资源和心理辅导。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其次,小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

此外,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他在班级中难以融入。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小明的家庭教育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首先,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父母要调整教育方式,多鼓励、少责骂,培养小明的自信心。

此外,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教育改进学校要加强对小明的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小明,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他的问题行为。

其次,班级要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共同关爱小明。

此外,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

3. 学生自身调整小明要努力调整自己,克服自身问题。

首先,他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改变。

其次,他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此外,他要学会与人交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教育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问题学生的教育_案例(2篇)

问题学生的教育_案例(2篇)

第1篇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张,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在课堂上,他总是低头不语,很少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小张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如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案例处理过程:1. 了解情况:首先,班主任通过与同学、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到小张在家庭、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得知小张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的生活,导致他在学校感到孤独和压抑。

2. 建立信任:班主任主动与小张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的兴趣爱好,逐渐拉近与他的距离。

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发现小张其实很聪明,只是缺乏自信。

3. 制定计划:针对小张的情况,班主任制定了以下教育计划:(1)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张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2)在课堂上多关注小张,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3)针对小张的学科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提高成绩。

(4)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执行计划:(1)家校沟通: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小张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他的成长。

同时,鼓励家长多关心小张的生活,给予他更多的关爱。

(2)课堂关注:班主任在课堂上多关注小张,适时给予他鼓励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

同时,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增强他的社交能力。

(3)个别辅导:针对小张的学科薄弱环节,班主任安排任课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提高成绩。

(4)心理辅导:班主任邀请心理老师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的心理素质。

5.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张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他不再逃避课堂,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交流。

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逐渐树立了自信。

案例总结: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通过耐心、细心和智慧的教育方法,成功帮助问题学生小张走出了困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面对问题学生,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问题学生案例及解决办法26篇

问题学生案例及解决办法26篇

问题: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

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谢谢!回答: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吧!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

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

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

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

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会他们血性反击以暴制暴,还是提倡宽容,让孩子们以德报怨?今天,我们给所有爸爸、妈妈带来一套卓有成效的武林秘籍--教孩子们学会“打架”!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总结(3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总结(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小张(化名),男,16岁,家庭背景较为复杂。

小张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违反校规校纪。

在班级中,他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作弊等。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学校都十分关注,希望通过教育转化,帮助小张走出困境。

二、教育过程1. 了解情况,建立信任针对小张的情况,班主任首先与小张进行了深入的谈心,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通过谈话,班主任发现小张虽然成绩不好,但内心渴望被关注、被理解。

班主任表示愿意帮助他,并希望他能够改变现状。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与小张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的教育转化奠定了基础。

2. 制定计划,逐步引导针对小张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制定了以下教育转化计划:(1)改善学习习惯:要求小张按时到校,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张树立自信心,学会与人沟通,调整心态。

(3)发挥特长,激发潜能:鼓励小张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发掘其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4)家校合作,共同关爱: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张的成长。

3. 实施计划,跟踪反馈(1)改善学习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张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改善,迟到、早退现象减少,作业按时完成,考试不作弊。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张学会了与人沟通,调整了心态,自信心逐渐增强。

(3)发挥特长,激发潜能:小张在兴趣小组中表现出色,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4)家校合作,共同关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心小张的成长,家校关系和谐。

4. 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转化,小张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1)学习成绩:从原来的不及格,逐步提高到及格水平。

(2)行为习惯: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

(3)心理素质:自信心增强,心态积极向上。

(4)综合素质:在兴趣小组中发挥特长,获得同学们的喜爱。

小学问题学生教育案例(3篇)

小学问题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上课经常走神,作业经常抄袭,成绩较差。

在班级中,小明总是被同学们排斥,老师也对他感到头疼。

小明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复杂,缺乏关爱和引导。

二、案例分析1.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小明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复杂,缺乏关爱和引导,导致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2)学校原因:教师对小明缺乏关注,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他的问题,导致小明在班级中越来越孤立。

(3)自身原因:小明缺乏自律意识,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成绩较差。

2. 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1)关爱学生,树立信心首先,教师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通过与小明谈心、家访等方式,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2)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教师要从关注小明的学习成绩转向关注他的兴趣和特长,发掘他的潜能。

例如,组织班级活动,让小明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他的自信心。

(3)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定期向家长反馈小明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小明的进步,共同为小明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制定计划,逐步改善针对小明的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例如,针对他上课走神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提前备课,确保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合理布置座位,让小明坐在老师附近,便于管理。

③多与小明互动,关注他的课堂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他的错误。

三、教育过程1. 关爱学生,树立信心教师通过谈心和家访,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发现他性格内向的原因。

在课堂上,教师多关注小明,鼓励他发言,增强他的自信心。

2. 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教师发现小明喜欢画画,便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积极参与,与其他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教师定期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共同为小明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问题学生疏导教育案例(3篇)

问题学生疏导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进入初中后,由于课程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小明逐渐表现出厌学情绪,课堂上经常走神,作业完成不及时,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了逃课、打架等不良行为。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担忧。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离异,父亲忙于工作,母亲独自抚养小明。

母亲性格强势,对小明要求严格,导致小明心理压力大,缺乏安全感。

2. 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班级学习氛围较为紧张,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较高,但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

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小明感到自己无法融入集体,产生了逃避心理。

3. 学生自身原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同时,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三、疏导教育措施1. 家校沟通,建立信任关系(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向家长传达学校对小明教育的关注和期望。

同时,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小明成长的重视。

2. 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1)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老师采用分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小明逐步提高成绩。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让小明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3. 加强心理疏导,培养良好性格(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邀请心理老师为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认识自己,调整心态。

(2)鼓励小明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小明的团队精神,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4. 建立班级良好氛围,消除不良行为(1)开展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

(2)建立班级互助小组:让同学们在互助中学会关爱他人,共同进步。

四、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教育,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对学习有了兴趣。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原本是一个聪明、活泼、听话的孩子,但在进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经常逃课、打架、偷窃,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多次违反学校纪律。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行为有所改善,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在家庭中,小明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导致他在心理上产生了缺失。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对小明的关注不足,导致他感到被忽视。

此外,学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使得小明的问题逐渐恶化。

3. 社会因素小明生活在城市边缘,周边环境复杂。

他经常接触到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等,导致他价值观扭曲。

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影响了他的成长。

4.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性格孤僻,缺乏自信。

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

此外,他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多陪伴他,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调整期望:家长要合理调整对小明的期望,避免过高压力。

(3)树立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小明的良好习惯。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改革教育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社会教育(1)净化社会环境:社会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2)加强法制教育:社会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4.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明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1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11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精选11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1在学校,班主任就如同是学生的父母一样,不断的的把爱投向学生,把温暖带给学生;有时班主任也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排除他们内心的疑惑。

或许有些学生未感受到这份爱,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对待一些特殊的学生那看到一切。

我记得在上小学时,我们班有一位特殊的学生,是一位女生,由于先天的因素她的智力不同与其他的学生。

这位女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非常希望她能与正常的孩子一样接受学校的教育,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即使他们知道女儿或许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

这位女生在班上的表现其实很不错,虽然她的智力一直停留在很低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也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她依然每天坚持上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

老师并没有给予她和其他同学一样的要求,班主任也很关照她,不断的提醒其他学生这位女生的特殊情况,任何事情都顾及到她,让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各类活动。

有时班上的学生难免会取笑她,甚至是欺负她,都不愿意和她接触,与她接触也只是想利用她得到一点好处。

这位女生有好多次被其他学生惹哭,但她只能默默的忍受,因为她毕竟生活在正常的校园环境中,有些事是自己难以控制的。

班主任及其他的任课老师都了解她的特殊情况,在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都给予她很大的帮助,尽量让她学到更多对她有帮助的知识,并且鼓励其他学生与她接触,帮助她,少取笑她。

班主任还经常的和她的父母联系,让父母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由于班主任的关心与照顾,她的父母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经常与老师沟通,在家给自己的孩子最大的帮助,让孩子能够自立。

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学会照顾自己,父母才能少操心,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因此,对一些问题生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更多的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策略。

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有些措施是无法实现的。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3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王,男,15岁,初二学生。

从小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再婚,继父对其漠不关心。

小王在学校表现不佳,经常旷课、打架、吸烟、喝酒,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决定对小王进行教育转化。

二、问题学生表现1. 旷课、迟到:小王经常旷课、迟到,课堂上心不在焉,与同学关系紧张。

2. 打架、斗殴:小王喜欢结交不良少年,经常参与打架、斗殴事件,给学校和同学带来安全隐患。

3. 吸烟、喝酒:小王在课堂上吸烟、喝酒,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4. 学习成绩下降:小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多次补考。

5. 家庭教育缺失:小王父母离异,家庭环境复杂,缺乏关爱和教育。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首先与小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谈心、交流,让小王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改正错误的信心。

2. 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与小王母亲沟通,了解家庭情况,指导母亲如何关心和教育孩子。

同时,鼓励小王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情。

3. 加强法制教育班主任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小王及班级同学进行法制教育,使小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法制观念。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王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5.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了激发小王的学习兴趣,班主任组织了兴趣小组活动,让小王在活动中发挥特长,提高自我价值感。

6. 加强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小王母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形成教育合力。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教育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 旷课、迟到现象明显减少,课堂表现逐渐好转。

2. 打架、斗殴事件不再发生,与同学关系改善。

3. 吸烟、喝酒现象消失,遵守校规校纪。

4.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补考次数减少。

5.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王与父母关系更加融洽。

五、案例分析1. 问题学生教育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教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问题处理案例记录

学生问题处理案例记录

学生问题处理案例记录近期,我校出现了一些学生问题,经过及时处理和解决,特将处理过程记录如下,以供参考。

案例一,学生迟到问题。

学生小明在最近一段时间频繁迟到,影响了课堂纪律和学习秩序。

针对此问题,我首先与小明进行了一次谈话,了解到他家庭情况不稳定,导致他精神压力较大,影响了学习状态。

在此基础上,我与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份关于帮助小明缓解压力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

同时,我还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迟到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案例二,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问题。

学生小红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下降较为明显,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针对此问题,我首先与小红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了解到她最近因为家庭变故情绪低落,导致学习状态不佳。

在此基础上,我与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共同制定了一份关于帮助小红调整情绪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

同时,我还与小红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学习成绩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案例三,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小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了班级的和谐氛围。

针对此问题,我首先与小李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了解到他在家庭和学习压力下,情绪较为脆弱,导致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与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共同制定了一份关于帮助小李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

同时,我还与小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班级的和谐氛围也得到了有效维护。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的处理,我深刻认识到学生问题处理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解决,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通用3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通用3篇)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通用3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篇1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下面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小雨。

他刚刚进入初一时,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随心所欲。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

我心里想,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我和气的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

”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小雨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处理问题学生
案例1
一.基本情况:
兰某,男,某校九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点小聪明,对待老师热情有礼,但无心学习,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上却思想常开小差,基础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着较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父母对其学习和生活督促不到位。

二.存在问题: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经常与同学讲话,无法约束自己。

课后不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

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三.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常年在祖母身边,祖母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没法管理孩子。

四.采取的措施:
(1)不断关注孩子,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2)让他担任班级中的临时组长、每天收本子,培养她的责任心。

通过奖励,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

(3)定期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情况,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
身心健康的成长, 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案例2
张某,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

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自由散漫,喜好标新立异,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经过多次与他交谈,以及从其他学生处了解到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

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不太管他,因此导致他形成了种种恶习。

由于他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改进,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内因是,虽然接受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其实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问题学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

因此,老师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2.改进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3.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保护自尊心。

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激发学习爱好,调动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

6.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可以安排几个班干部谈话和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男同学和他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

7.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小张,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案例3
学生刘民(化名),男,现九年级年级学生。

该生聪明、好动、热情,脾气暴躁,易冲动、性格倔强。

入学第一天,全体学生在操场集中接受入学教育。

因为当时教学楼内有其它年级学生正在上课,学校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教学楼内。

但刘民却不顾学校要求,未经老师同意擅自进入教学楼内洗脸喝水。

我校一位老体育教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即向他了解情况,可是这学生却态度蛮横:“我愿意,你管不着”,“你算老几?”甚至说脏话辱骂老师。

最后,该生被带到教导处。

即使面对教导处老师,依然态度嚣张,显得无所畏惧。

见一时无法与其沟通,教导处老师就让他打电话给其父亲,请其父亲来学校沟通一下,了解情况。

谁知这学生说:“找我爸?没用,我三天两头不回家,在外面网吧过夜。

我爸管不了我,他来了也得听我的。

”“要不你们开除我吧?给处分也行,无所谓。


面对这样的学生,这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
1)交心——蹲下来,当学生的朋友。

过了一会儿,他情绪没那么激动了,就开始用平和的语调与他聊天,了解他的过去,他的家庭情况。

原来,他的父母早已经离婚,是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以前老是吵架,后来离异,他跟了他的父亲。

这给他的伤害很大。

他怨恨他的父母,觉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他的感受,于是开始任性胡为,不服管束。

他的父亲,一方面自己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也觉得对他也有些愧疚,因而只知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却放松了对他的管教,最终导致现在的局面。

父亲做的这些并不能打动刘民的心,他选择了在学校调皮闹事、去网吧彻夜不归这
样堕落的方式来报复他的父亲。

但是这孩子其实非常聪明,学习还算可以。

即便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依然在小学成绩不错,进入了我们学校。

了解了情况后,这位老师告诉他,虽然你父母离婚了,对你照顾少了,给你造成了伤害。

但你也这么大了,你可以对自己负责了。

你不需要报复谁,你需要用你的成绩证明给他们看,你能行,能做好。

通过多次的谈心,用多种方式慢慢地将上面这些话渗透给他,帮助他改变自己过去偏激的思想,建议他试着站到父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一下父母的难处。

2)参与、帮助——站起来,做他们的老师,从师言、信师道。

刘民所在的班就在教导处旁边,利用这个地利优势,教导处老师隔三差五的就和他聊会儿,逐渐地,他的思想开始有一些好转的迹象,也开始热心班集体的事情。

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担任班里的生活委员。

果然,他的那股热情被调动起来,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完成得相当好,而且班内班外,份内份外的事情他都抢着去做。

功夫不负苦心人。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刘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有了很大进步,而且由于他热心班级工作,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他加入了共青团,还成为同年级中最早递交入团申请书的学生入团积极分子之一。

看着他取得的这些成绩,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校园伤害事件案例
案例12003年5月,在西部某九年制学校,一名七年级男生在上数学课时偷玩玩具,任课教师发现后批评了该男生,该男生便顶撞了几句。

任课教师自觉损害了自尊,生气地朝该生左侧脸部扇了一耳光,造成该生耳膜穿孔。

后该生辗转几家医院治疗才渐渐康复,肇事老师也了出了2万元医疗费的代价。

案例22011年12月,西部某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男生因长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成绩经常影响到班主任的考核。

这次班主任发现该生又旷课后,要求该生到校上课,不料高男生严辞拒绝,班主任一气之下,将该男生殴打一顿,造成该生脑部震荡,鼻孔出血,胸背部多处软组织挫伤,在医院住院近一个月。

后经多方协商,该班主任赔偿医疗费等费用1万元了事。

【案例分析】除了上面少数老师对学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意外,还有一些校园冷暴力时有发生,如近年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事件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何“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对学生却充满仇恨,甚至大打出手呢?主要还是由于肇事教师人文素养薄弱,依法执教意识不强,还有传统封建落后教育理念的作祟,加上进入青春期孩子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等逆反心理的推波助澜,都是学生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或冷暴力行为的诱因。

我们要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非法行为,维护学生的人身权利不受侵害,使校园成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育人摇篮。

首先,要加强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加大《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力度,提高教师的法制和人权
意识,深化教师的思想道德境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其次,学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从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转变过来,从狭隘封闭的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师要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

学生是未成年人,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过失,教师要给予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错误和过失不放,耿耿于怀,甚至莫名其妙地对学生发火、体罚学生。

特别是对于逆反心理极强的学生要有宽容之心,敞开胸怀,掌握和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