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先进(节选)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特征
论语的成书和特点
《论语》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 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 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 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 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 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 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 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2.以孔子积极入世的一贯精神,何以会
如此赞赏曾点的回答?
• 孔子“与点”的原因有三: • 第一,曾点向往大自然的恬静生活与当时孔子的心境一拍 即合,他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欲居九 夷”发出了迁邦异域,隐遁出世的牢骚和回归自然的愿望。 孔子的牢骚和愿望正被曾点一语道破。 • 第二,曾点描绘的太平盛世和礼乐教化的气象体现了孔子 学说中“仁”的最高境界。 • 第三,孔子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曾点所言也与 孔子安贫乐道的文化人格相吻合。
先秦语录体
– 篇幅简短,平朴自然 – 多为只言片语,少神态、 动作、场景及性格的描写 – 片断性较强而整体感较弱。
本文文体特征
• 本文在《论语》中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特例 • 出现了虽极简略、却颇为传神的神态、动作
和场景的描写。
• 谈话的过程首尾完具,内在的节奏跌宕有致。
• 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况味。
论语 先进 (节选)
会计1211 第五组
孔子 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
鲁国陬邑人,祖上为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 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 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生平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即如今中国东 北
部的山东省。他幼年丧父,与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年青时,这位未
来的哲学家做过小官,几年后辞官不做。他在随后的十六年中教书, 招募了大批信仰其哲学的弟子。约在50岁时,他在鲁国担任要职。四 年后,被反对派逼下台,在随后的十三年中,他四处游说,晚年返回 鲁国。五年后(前479年)与世长辞。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易》、 《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他的学说成为历 代儒生们的必修之课。在其死后,他的学生们将他的言语整理编撰成 《论语》,他的理论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2500年之久。
文章分析
本文结构
孔子诱导言志:平等民主。 子路: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鲁莽直率,好胜自诩。
侍坐
四 子 言 志
冉有: 可使足民。 ----谨慎谦逊,不卑不亢。 公西华: 愿学焉,愿为小相
----委婉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暮春者“浴”“风”“咏” ----从容稳健,机敏好学。 释“哂”由“与”点 之因。
1.在写到曾点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 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 是什么?
2.将本文与《韩诗外传》“各赋所愿”相比较, 谈谈它们在写作的笔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你想在社会事务或政治领域有所作 为,而这一理想却屡遭挫折,你会有什么样 的反应?为什么?
•
文化地位
今天儒家所拥有的地位,是由于儒家在产生以后,在 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 位后而形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 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 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 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 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 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 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 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 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文化影响
对中国 • 1.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 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 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
wenku.baidu.com
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 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对欧洲 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 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 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 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 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 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 说的发展。 对现代教育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 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 “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 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各家评儒
•
• •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 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 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 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 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家对 中国发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 乱是儒家。”
思想
政治: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 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 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经济: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教育: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 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 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 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 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 必有我师”; 美学: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 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 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本文的独到之处
艺术上:
自然而完整的结构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简练而传神的笔墨 内涵上: 涉及人生志向的话题 有丰富的情感与人生况味
问题 1. 你认为全文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 么?
曾晳一段
1.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由动作、声音
构成的场景,延缓叙述节奏,预示变化。 2. 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雨临风、一路酣歌的 动人景象。
文化内涵及解析 孔子的两难之境 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
入世情怀与隐逸之思 孔子的理想与现实: 理想之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理想之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浴乎沂,风乎舞雩”
现实方式:“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 宪问》) 终其一生,奋斗不息。这是孔子精神中最可宝贵的一面。
思考与讨论
儒家文化
产生背景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
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
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
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
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
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 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