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 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同堆积杂物的 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 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 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2了0
12
❖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 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 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的高潮部分,说说 作者在这里安排了几次摇摆。
13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
摇 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
清兵卫痴 迷葫芦,教员没 收葫芦,父亲砸 碎了葫芦
批判粗暴扼杀儿童个 性,呼吁尊重个性,让 个性自由发展
22
比较《画家和他的孙女》和《清兵卫与葫 芦》在对待孩子的个性上有何异同点?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
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17
清兵卫的处境和哑女素芭相似:
两个人都无法与别人沟通,清兵卫执著与他的爱 好,而素芭只有几个动物和她做知心朋友。他们都是 沉默无言的,所区别的是一个是后天的、心理的原因 造成的,一个是先天的、生理的原因造成的。
另一点区别是:素芭的内心世界经过泰戈尔的充 分书写,已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本文的特点是将 心理活动略写,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现人物的心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调动读者自己的情感体验。
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
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
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
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
堕着,堕着。
21
弟弟喜欢风 筝,“我” 粗 暴地折毁了弟 弟精心制作的 风筝
批判那些受封建教 育思想影响、无端压 制子弟的天性的父兄, 憎恶冷酷的现实
18
四、比较阅读
阅读鲁迅的《风筝》,比较《风筝》和《清兵 卫与葫芦》在主题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
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
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
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
23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那个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26
父亲 不呵 高斥 兴、
揍 、

痴迷、喜爱、买 清兵卫
断了关系、新寄托
不舒服、不会有出息 教员
没收、训斥、家访
不不 理认 解同
27
客人
28
写出大人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毁灭 批评了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抨 击了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人的正常天性的罪恶。
11
6、小说的结尾也是文短意长。你怎 样理解这一结局?
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 迫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出口也仍然 是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的。这就蕴涵了新的矛 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 读者自己去想象,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完成—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个清兵卫。
二、内容把握
1.清兵卫热衷于葫芦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认为 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细节描写: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 动作描写: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收拾葫芦 动作、神态描写:常常上街看,呆呆地望,
一一看过
6
二、内容把握
2.清兵卫这么喜欢葫芦,有没有得到支持?
矛盾存在: 1.清兵卫喜爱葫芦与父亲的不理解 2.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眼光的矛盾
3
《暗夜行路》。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4
一、《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结构
开端 喜欢葫芦,痴迷葫芦
发展 高潮
眼光独特,发现宝物 没收葫芦,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 转卖葫芦,卖出高价
结局 放弃葫芦,改变爱好 倒 叙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5 陈子良 原创
7
3、作者很善于以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复杂 的心理活动。仔细体味当清兵卫的天性遭受扼杀 的时候,清兵卫的内心感受。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 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惊愕、害怕、欲哭无泪。
(2)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痛苦无奈。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无可奈何,不敢反抗
大家好
1
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2
志贺直哉(1883-1971年), 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 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 《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 郎等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 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 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 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 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 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白桦派” 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志贺直哉是 “白桦派”代表作家 。代表作为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
24
Leabharlann Baidu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 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 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两样儿呢25?
8
4、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对别人的葫芦 不以为然; “0.1元=50元=600元”,这些都说明 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说明清兵卫个性独特,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 实有一定的研究,他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这使的情节又达到高潮. 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
9
陈子良 原创
“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这 些内容构成对比:
16
卡盟平台 www.kadianwl.com 卡盟平台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 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 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 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 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 天才的苦闷。
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
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
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
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
儿童有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想法,不能拿成人 的看法去要求儿童。儿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现出 来,就是成功。
画家的孙女和清兵卫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个 性,一个的天性获得了肯定,她的画在国际画展中 获得一等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另一个却被迫 放弃自己对葫芦的喜好,转而喜欢绘画。
两个孩子的不同遭遇,真实地反映出清兵卫所处 的令人窒息的环境,父母、教师的做法造成了他可 悲的人性的毁灭。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对比作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的鉴赏 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保守。
10
5.清兵卫那么痴迷葫芦,而且对葫芦有着 不一般的看法,可老师、父亲为什么不准他喜欢 葫芦?
显出樵悴可怜模样。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
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19
陈子良 原创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 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 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 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 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 笑柄,可鄙的。
摆 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
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 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 个地砸碎”。
3、一毛钱买的葫芦,被卖至五十块、六百块钱。
14
三、小说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 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篇小说和《炼金术士》有一定的 相通之处。清兵卫对爱好的执著,与牧羊少年对宝藏的执 著,是一实一虚的,一个从普通生活场景来写,一个从奇 幻故事来写,都具有类似寓言的意义:人的追求总是容易 被他人所阻挠或者干扰,但是人应该保持自己最初的追求, 因为这种追求包含了个人的天命所在。
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义?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