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

合集下载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其纤细精巧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设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造型设计和历史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首先,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首先,艺人需要选择优质的铜矿石进行提炼和熔炼,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延展性和韧性的铜块。

然后,通过锻打、拉伸和弯曲等手法将铜块变成所需的零件。

接下来,艺人需要进行铸造,将熔化的铜液倒入已经制作好的模具中,等待其凝固后取出,最后进行打磨和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呈现出亮丽的表面。

其次,青铜器的造型设计非常独特,充满了艺术创造力。

青铜器常常以人物、动物或神话故事为主题,通过精细的雕刻和铸造技术,将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青铜器的造型设计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同时通过曲线的运用,使作品显示出流畅和动感。

这些造型设计不仅展示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最后,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礼器、祭器、军事器械等,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经济的状况,也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此外,青铜器的铭文和纹饰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历史价值重大。

通过对其制作工艺的考察,可以了解到古代艺人的巧妙技艺;通过对其造型设计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通过对其历史价值的探讨,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

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遗产。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青铜器工艺

青 铜 器 工 艺
夏商周时代青铜器
一、引言
考古学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应存在一 个铜石并用的时期。
夏商西周,青铜器不仅代表了最尖端的生产技术,是最重
要的人造物品,青铜礼乐器还凝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展现 着人们的精神信仰。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成公十三年》), 而当时的“祀”与“戎”都与青铜器不可分离。
2.温手炉 3.温酒炉
错金博山炉
(三)铜奁
古代放梳妆用具、食物的盒子,圆形、直壁、 有盖、器腹较深,盛行于汉代。
春秋战国:造型和纹饰都不再像西周以前那样神秘狰狞,而代之以华美和
写实的世俗气息,青铜器具更加走进日用生活和人群,造型风格由粗笨厚重转为 简朴轻便。
秦汉:青铜更多的用于人的日用生活,礼器的无用和铁器的出现促使青铜
艺术走向没落,此后漫长的岁月仅仅只有铜币和铜镜在孤独前行。
青铜器的萌芽
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迟在原始社会晚期,在 时间上距今4500—4000年。在属于原始社会的较 晚一些时候的山东龙山文化,河北、辽宁、内蒙 古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铜工具、 兵器、装饰品。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址发现了 很多铜工具和镜、指环等。
型设计由严正而变成奇巧。
二、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 它们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鼎在这一时期的实用价值逐渐凸显,典型的是战国中期开 始流行的扁圆鼎,其装饰华丽而不庄严,表明鼎的观赏价值 提升而礼仪功能的消隐。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二、材料和制作
所谓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但也常含有少量的铅。在红
铜中添加适量的锡可以降低熔点,并提高其硬度。而在其中

中国的古代工艺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古代工艺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古代工艺的作文范文中国的古代工艺古代工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有许多精湛的工艺品,以其独特的传统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工艺及其历史背景。

一、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

它的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代,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

青铜器以它们独特的造型和复杂的图案而闻名。

象征着古代贵族阶层的权力和地位。

二、瓷器中国瓷器被誉为世界陶瓷之都。

自汉代以来,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各个朝代都有瓷器作品的精品问世。

瓷器制作对于原料选择、烧制工艺和装饰技法都有严格的要求。

其中,汝窑、宋瓷、明清官窑等系列都是很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瓷器。

三、丝绸丝绸是中国古代的扬名世界的代表之一。

早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便有了丝绸的出现。

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的丝绸进入了世界舞台。

中国的丝织造诣在世界上一度无出其右者,开启了丝绸文化的辉煌时代。

四、剪纸中国的剪纸是一种典型的民间工艺品,以其精美的手工艺和独特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

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西汉时期,经过了宋代和明代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纹样,广泛应用于装饰、民俗和艺术表现等方面。

五、陶瓷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独步天下。

从仰韶文化到内外兼备的秦汉陶器,再到唐代的三彩瓷和宋代的定窑瓷,中国的陶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陶瓷工艺以器型优美,釉色绚丽和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青铜器与瓷器的神秘结合”。

在古代工艺这个广阔的话题中,我们只能浅尝辄止,简单介绍了一些古代工艺的范例。

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工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

祈愿这些珍贵的古代工艺能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用现代的方式传承下去。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是指将青铜金属按照特定的工艺加工成一定的工艺品
的工艺。

青铜是一种含有铜与锌或锡等元素的熔炼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硬度适中、可抗腐蚀性能强,因而受到古代多民族的喜爱,大量被用于古
代文物的制作。

熔炼:在熔炼青铜器之前,先将原料(如铜、锡、锌等)量定重量,
用火炼出青铜液,然后注入铸模中,可以铸成各种形状的青铜器,如长形
青铜锥、青铜碗、青铜贯、青铜环等。

锻造:锻造是在青铜液体状态时,用火烘烤,然后用重型锤子一锤锤,使其变形成青铜器。

如青铜剑、青铜轮、青铜钩子等。

铸造:铸造青铜器技术比较先进,必须要有专业的铸造技术人员来操作,首先将青铜液体注入到铸模内,再利用模具定型,压力把青铜器固定
在模具内,然后冷却,可以铸造出不同形状、各种复杂的青铜器。

雕刻:雕刻是指在制作青铜器时,利用钻头、磨刀、锉刀等金属制作
工具,在青铜器上面雕刻出各种纹样、图案、文字等,使青铜器更加精美。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论青铜器鉴赏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

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

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

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论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论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技术论文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冶炼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

青铜器是由铜和锡两种金属合金制成的,其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

本文将介绍青铜器制作的工艺技术。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材料准备、熔炼、铸造、打磨和装饰。

首先,材料的准备是制作青铜器的重要步骤。

传统上,铜器是用铜矿石熔炼而成的,而锡则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这需要将矿石细碎并加热,将其中的有用金属分离出来。

现代技术可以利用冶炼炉和高温熔炼方法更高效地进行这一步骤。

接下来是熔炼过程。

将准备好的铜和锡矿石放入冶炼炉中,加热至高温。

由于铜和锡的熔点分别为1083℃和231.9℃,所以需要较高的温度进行熔炼。

在熔炼过程中,矿石中的杂质会逐渐被去除,得到较纯净的铜和锡。

然后是铸造过程。

在铸造过程中,将熔融的铜和锡倒入事先制作好的铸型中。

铸型是由粘土、沙子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模具,可以根据铜器的形状来制作。

倒入铸型后,等待铜和锡冷却凝固,形成青铜器的形状。

接下来是打磨过程。

铸造后的青铜器表面通常不太光滑,需要进行打磨来提高其光洁度。

打磨可以使用磨石或研磨工具进行,通过擦拭和摩擦来去除表面的毛刺和杂质。

这个过程需要慢慢进行,以免损坏铜器的形状和装饰。

最后是装饰过程。

青铜器通常会进行雕刻和镶嵌等装饰,以增加其艺术价值。

雕刻通常是在青铜器的表面刻上图案和文字,可以使用刻刀或其他雕刻工具。

镶嵌是将形状各异的宝石、玉石和其他材料嵌入青铜器的表面,增加其华丽度和质感。

通过以上的工艺步骤,制作出来的青铜器即可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青铜器的制作不仅需要工匠们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现在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古代的制作工艺仍然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1. 陶也容. 《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2. 吴晓明等. 《中国青铜器研究》. 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

青铜器论文浅谈青铜器的设计发展【摘要】: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工艺和设计品类之一,对当时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成为当今社会了解当时历史文化和经济政治的重要文献和参考资料,青铜器的设计与制作,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造型和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是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青铜器、装饰纹样、造型艺术我们把使用青铜材料制作工具、武器的时代称作“青铜时代”,可见青铜器在历史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青铜时代的车辙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前进,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青铜的使用应始于原始社会的晚期,距今4000——4500年。

一、青铜器设计制作在夏代真正开始发展(夏铸九鼎),与此同时也拉开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铜时代的序幕1、使用范围:在这一时期,青铜器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礼器只限于酒器——爵。

2、装饰纹样:由于受工艺技术的限制,一般无纹样,只在少数爵等容器的颈部饰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

二、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是器物的种类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珍贵的艺术精品1、制作工艺技术:商代前期由于冶铸技术还不是十分特别的成熟,制作的青铜器外观粗糙,但风格显得很淳朴。

一直到了商王武丁统治时期,制作工艺开始表现的成熟和精美,而且在这时期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体系已经全面形成。

2、造型艺术:庄严肃穆、雄伟厚实的造型特点在这时特别的突出。

商前期的造型大都仿制陶器的造型特点,后期的造型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普遍是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方形器,并且器形特别丰富多样,比如就仅鼎的类型,就有圆形鼎、四形扁足鼎、方形扁足鼎、分档鼎、四足方鼎之分;酒器主要有壶、角、方彝、鸟兽尊等;食器主要有孟、豆、匕等;乐器有饶,以及兵器、车马器和其他工具等。

同时在这一时期,最值得一提的是极具造型艺术的立体人兽型的一些艺术品,例如在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的四羊方尊和在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是我们探究中华文明历史的关键。

本篇文章将从青铜器制作工艺和青铜器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铸造品之一,它是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需要经历多个环节。

其中,主要包括铸造、捶打、切割、磨光和雕刻等过程。

首先是铸造,这是青铜器制作的第一步。

制作青铜器的材料主要有3种,发掘的古文物原来的残骸、现代冶炼的铜锡合金(新铜)以及有特别纯度要求的古铜材料。

当然,为了让铜水更容易流进模子里,铜水是要加热的,而熔铸一旦出现漏洞,最后这个铜器就变得不完整。

捶打是为了让铜水膨胀,并且更加均匀,然后再进行顶罩、流口、冷却、拆模等操作。

待铜器冷却后,就能够将铜器取出来,进行喷挂以及打磨,让铜器更加光滑,接下来进行雕刻,最后将铜器灌上一层蜡,让青铜器更加养护。

二、青铜器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不仅具有较为独特的工艺,也富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是通过设计、雕刻等直接向后人传递着祖先的文化信息。

那么,青铜器中到底蕴含了哪些文化内涵呢?1、甲骨文的形成青铜器是中国最早的铸造品之一,由于远古时代,并没有文字在流传,因此很多历史事件,甚至连困扰远古人类的问题都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由于人类的好奇心,因此发明了“甲骨文”,在青铜器上开始书写,这样就不仅追求更加美观的青铜器,而且促成了很多新的历史事件的记载,让青铜器更加丰富多彩。

2、青铜器和姓氏文化青铜器时期是出现刻甲骨文,以显示豪门极盛的时期,姓氏文化也逐渐的显露出来。

在青铜器的文字中,姓氏渐渐被标注在上面,例如著名的“姜姓”、“嬴姓”等,这些青铜器,无论在工艺、文化还是设计上,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古代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作为古代宗教与祭祀文化的载体,青铜器具有很多的代表性意义。

在早期,青铜器中主要是祭祀用具,例如“食器、酒器、钟鼎等”,他们代表着远古先民对神灵的敬畏之心,让人们在祭祀时更加恭敬,并感到应该尊重神灵。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docx

合肥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论文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论文名称史学生姓名湛琴琴系别生物与环境工程系专业班级14 生物工程一班学生学号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史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是世界文物宝库中的瑰宝。

它历史悠久 , 绚丽璀璨 , 作为历史的载体 , 内容丰富而深刻 ,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久已为世人所重视。

对青铜器的研究 , 早在两汉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 宋代金石学之兴 , 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 历经元、明、清各朝 , 这一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 出现了不少着名学者 , 有着开创之功 , 留下了丰厚的学术着作。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 装饰;特点正文: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 2000 年,距今约 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

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

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

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

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

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

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

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 15 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

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

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2024年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范文

《2024年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范文

《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篇一一、引言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尤以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最为典型和辉煌。

这不仅是技术与工艺的集大成,更是时代文化的沉淀和表现。

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历经演变、传承与突破,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艺术与工艺的辉煌历程。

二、夏代青铜器艺术的初现夏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文明阶段,其青铜器艺术尚处于萌芽阶段。

此时的青铜器以礼器、兵器和工具为主,工艺相对简单,但已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夏代青铜器的造型朴素,线条流畅,且已有明显的装饰性特征。

同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展现出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为后续的青铜器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商代青铜器艺术的繁荣进入商代,青铜器艺术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

商代的青铜器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种类和工艺上都有了显著突破。

商代青铜器的造型趋于复杂化,既有神秘庄重的礼器,又有精美细致的生活用品。

纹饰丰富多样,既有兽面纹、云雷纹等,又有人物和鸟兽的形象,体现了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此外,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分铸法、焊接法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青铜器更加精美和坚固。

四、周代青铜器艺术的鼎盛周代是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周代的青铜器不仅在数量和种类上达到了顶峰,而且在艺术性和实用性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代青铜器的造型更加精致,纹饰更加丰富,既有继承商代的传统元素,又有创新的艺术表现。

同时,周代青铜器的铭文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代青铜器的制作更加注重细节和整体协调性,体现了周代社会的礼制文化和审美追求。

五、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在不断传承中发展。

夏代的朴素与初现为商周的繁荣与鼎盛奠定了基础;商代的繁荣则为周代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技艺基础。

三代的青铜器艺术在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传承关系。

同时,每个时期又有着独特的发展与创新,如周代对礼制的严格遵循以及对艺术性的追求等。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3篇)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熔炼、浇铸、冷却、修整等环节。

二、原材料的选择1. 金属原料:青铜器的主要原料是铜和锡,其中铜的含量一般在65%至90%之间,锡的含量一般在5%至35%之间。

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锡则可以提高青铜器的硬度和耐磨性。

2. 非金属原料:在铸造过程中,需要添加一些非金属原料,如石英、石灰石等,以调节熔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降低熔点。

三、熔炼1. 熔炼设备:古代青铜器的熔炼主要采用熔炉进行,熔炉的材质一般为耐火材料,如粘土、石英等。

2. 熔炼方法:古代青铜器的熔炼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接熔炼和间接熔炼。

(1)直接熔炼:将铜、锡等金属原料直接放入熔炉中加热熔化。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熔点较高,能耗较大。

(2)间接熔炼:先将金属原料制成合金锭,再将合金锭放入熔炉中加热熔化。

这种方法熔点较低,能耗较小,但操作较为复杂。

四、浇铸1. 浇铸模具:古代青铜器的浇铸模具多为泥质模具,其制作工艺如下:(1)制模:将粘土揉成泥团,制成模具外模和内模,然后在外模上刻画出器物的形状。

(2)粘接:将内外模粘接在一起,形成模具的整体。

(3)干燥:将模具置于通风处干燥,使其逐渐失去水分。

(4)烧制:将干燥后的模具放入窑炉中烧制,使其成为坚硬的陶瓷模具。

2. 浇铸过程:将熔炼好的青铜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成品。

五、冷却1. 自然冷却:将浇铸好的青铜器置于通风处,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2. 加热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对青铜器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以提高其机械性能。

六、修整1. 去除浇口:将浇铸过程中形成的浇口去除,以保证器物的美观和实用。

2. 打磨抛光:对青铜器进行打磨、抛光处理,提高其表面质量。

3. 磨砂处理:在器物表面磨砂,使其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作者许军展G1*******资料参考:中国工艺美术期刊中国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

工艺美术—作品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

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青铜器工艺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灿烂的一支奇葩。

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

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其造型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宗教、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在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历史、造型特点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对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背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而青铜器的繁盛阶段则是在商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工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各种青铜器的造型也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二、造型特点1. 几何图案在古代中国的青铜器中,几何图案是非常常见的造型元素。

这些几何图案不仅用来装饰器物的表面,还常常用来凸显器物的整体结构,增加其立体感和稳定感。

几何图案还常常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太极图案代表了阴阳之道,龙纹代表了神灵的力量等。

2. 动物纹饰动物纹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在古代中国的宗教理念中,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在青铜器造型中经常可以看到龙、鸟、兽等各种动物的形象。

这些动物形象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常常象征着权力、神秘和威严等意义。

3. 人物形象除了几何图案和动物纹饰,古代中国的青铜器中还常常出现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既可以是宗教神明的形象,也可以是当时统治者或者贵族的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不仅表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需求。

三、艺术价值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的造型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的造型在技术上具有很高的难度,反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青铜器的造型所包含的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意蕴,使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青铜器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启发了后世的艺术创作,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杰出代表,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风貌,更能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当代的工艺美术创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对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发展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独特的形制和精湛的工艺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青铜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经过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青铜器经历了从实用器物到礼器、祭器的转变,其造型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轨迹。

在商代,青铜器主要是用作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器物,其造型简洁而厚重,多为方形或圆形,表面装饰以几何纹样和动植物纹样为主。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逐渐成为了贵族社会的礼器和权力的象征,其造型更加精致华丽,纹饰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蛇纹、雀纹、龙纹等。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器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大型的鼎、彝等礼器,纹饰更加精美,内容也更加丰富,表现出了当时精致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则主要以铜镜和青铜器为主,造型和纹饰多变,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成就更加辉煌。

二、中国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中国青铜器在造型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肃穆庄严:青铜器多被用于宗教祭祀和贵族礼仪活动,因此其造型一般都比较肃穆庄严,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和仪式感。

鼎、彝等器型的造型稳重沉着,镶嵌纹饰丰富多彩,展现出了一种特有的礼仪之美和高贵之气。

2. 注重纹饰:青铜器在装饰上十分讲究,纹饰丰富多彩,内容主要包括几何纹、动植物纹和人物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大方,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精致的工艺水平,成为了青铜器的重要艺术特点。

3. 崇尚实用:尽管青铜器在造型和纹饰上非常讲究,但其实际用途还是以实用为主。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

中国工艺美术中青铜器造型的研究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风格和表现手法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青铜器造型的风格和历史演变。

一、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青铜器是指以铜为主要原料,钴、锡、银、金等元素掺杂而成的铜合金的制品。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铜制器具,但当时的铜制品主要还是单纯的铜制器具,直到公元前16世纪商代后期,人们才开始使用青铜合金材料制作更为精美的器物,这就是青铜器的起源。

青铜器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具生产方式,也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青铜器造型的风格特征1. 简朴古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以簋、觥、鼎、盂、罍等器型为主,简朴古朴,线条流畅,形式严谨,不矫揉造作,透露出一种质朴淳雅的美感。

这印证了当时的人们在审美观念上以朴实胜于华丽。

2. 富有装饰性周代的青铜器除了注重器形的简约外,还注重装饰,呈现出丰富细腻的流线形装饰和各种动物、花鸟的浮雕图案,并用青铜器上的装饰刻纹来表现其阶层地位和身份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3. 形式多样化秦汉时期,中外汉代青铜器所代表的豪奢,将装饰和器型的材质精致,造型优美美观,尤其是宗教活动中使用的器具,从此给人们提供了一大批青铜器样式,器型五花八门,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造型风格。

其中,汉代青铜器多采用人物、动物、花草、几何花纹作为装饰,造型飘逸,且造型精美细致,尽显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三、结语总体来讲,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在不断演变,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

青铜器造型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文化演变。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其造型风格永远不会过时,而会有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青铜器制造工艺

青铜器制造工艺

青铜器制造工艺
青铜器是人类创造的一项伟大的艺术品,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明。

在古代,青铜器被当作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青铜器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范铸法。

它是一种古老的铸造技术,它是通过将铜汁注入土中,制成铜模,然后在铜模上铸造出青铜器来。

这种方法制作出的青铜器都是平面的,没有花纹图案。

到了汉代,青铜器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和种类。

到了南北朝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更加精致和复杂了。

他们在青铜中加入了金、银、锡等金属元素,制成一种合金——青铜。

这种合金非常坚固,可以用来制造兵器、食器、乐器等。

青铜器中最著名的要数司母戊大方鼎了。

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之一,高146.5厘米,重875公斤,是一件用青铜铸造而成的巨型方鼎。

它由3000多片不同质地和规格的青铜片铸成,足有近百米长。

这件鼎铸造得非常精致,它有九条大龙盘在上面做装饰,还有很多小鸟在上面飞着。

—— 1 —1 —。

写青铜器的作文

写青铜器的作文

写青铜器的作文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各种工艺品层出不穷,其中,青铜器堪称古代工艺的瑰宝。

它们以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寻青铜器的奥秘,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青铜器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中国,当时人们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逐渐成为了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逐渐从实用器皿演变为礼器,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庄重、纹饰繁复,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便是商代晚期的杰作。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走向世俗化,出现了大量生活用品和兵器。

秦汉以后,随着铁器的普及,青铜器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在艺术品领域仍占有一席之地。

二、青铜器的种类与特点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生活用品等。

礼器是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如鼎、簋、爵等,它们往往体型硕大、制作精美,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乐器主要包括钟、铙等,它们在古代祭祀、宴飨等场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兵器如戈、矛、剑等,则是古代战争中的主要武器。

生活用品则涵盖了铜镜、灯具、带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面貌。

青铜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造型独特。

青铜器往往采用对称、均衡等构图原则,使得器物既庄重又不失动感。

其次,纹饰精美。

青铜器上的纹饰种类繁多,如兽面纹、云雷纹、蟠螭纹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再次,工艺精湛。

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制模、翻砂、浇铸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对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

三、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青铜器作为古代工艺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它们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

青铜器制作工艺范文青铜器是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青铜器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雕刻、烧制、锻造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详细介绍:1.铸造:青铜器的制作首先需要制作一个铜模,通常使用软木或泥土制作。

铜模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雕刻制作的,形状多样,有壶、盆、钟等。

然后将铜模放入燃烧的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将熔化的黄铜倒入铜模中,待凉后取出,就得到了一个铜制品。

2.雕刻:雕刻是青铜器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雕刻可以将铜制品的表面刻上各种图案和纹饰。

雕刻可以先在黄铜表面涂上一层蜡,然后用雕刀将蜡层雕刻成所需的图案,再通过蜡模法将熔化的青铜倒入蜡模中,蜡融化后溶入铜液,凝固后取出青铜铸件,最后将青铜铸件清洗,即可得到雕刻细致的青铜器。

3.烧制:除了铸造和雕刻,青铜器的制作还需要进行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青铜器需要经历高温和冷却的过程,以保证其不变形和强度的增加。

烧制的温度通常在800℃左右,时间根据铜器的大小和形状而定。

4.锻造:锻造是指将青铜器的原始形态进行加工和改变,以得到最终的成品形状。

锻造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锤子和工具进行。

在锻造过程中,需要把青铜器投入火中加热,然后使用锤子进行敲打和修整,使其形状更加精致。

总结起来,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雕刻、烧制和锻造等多个环节。

其中铸造是制作青铜器的基础,雕刻赋予其美观和纪念意义,烧制和锻造则保证了其质量和强度。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水平,更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杰作之一、青铜器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实物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作者许军展G1*******资料参考:中国工艺美术期刊中国美术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青铜器工艺工艺美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为造型艺术之一。

工艺美术—作品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的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造型、色彩、装饰)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日用工艺,即经过装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二、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

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较早,如新石器时代已有彩陶,商代以前已有刻纹白陶,商代已有玉器等,写实的造型和图案化的手法即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们的生产,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青铜器工艺可以说是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灿烂的一支奇葩。

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为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

另有十多种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

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

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铭文丰富而且铸造技术复杂,其辉煌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青铜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现代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4800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人们已能用石范和陶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

商代早期的铜爵,所用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

铸造技术已达一定水平。

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

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

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

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制造青铜器主要分为采冶与铸造两个大的工艺过程。

采冶,即首先通过铜矿石冶炼成纯铜,通过锡矿石冶炼成锡,然后把铜和锡按不同的比例冶炼成铜锭。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其作为冶铜的重要原料很早就被记录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据战国时的《管子·地数篇》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上有慈石者,下有铅锡赤铜。

"又据战国时期的《周礼·地官》记载,当时还设有管理矿山的矿人。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湖北大冶铜绿山,湖南麻阳九曲湾,内蒙古赤峰市林西,江西瑞昌铜岭,安徽南陵、铜陵等地发现了古代采冶铜矿遗址。

在铜矿开采遗址附近一般都发现有冶炼遗址,这说明当时铜矿冶炼环节是就地进行的。

青铜器工艺工艺流程:第一步为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

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第二步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第三步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

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

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

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第四步为浇注,将铜液注入陶范。

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器。

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第五步为打磨和整修。

刚铸好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器。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青铜器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

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

春秋晚期,中国人可能就已发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

失蜡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首先以易熔化的石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之硬化后形成铸形。

然后,将铸形烘烧陶化。

这一过程中,石蜡熔化流出,于铸形中形成空腔。

最后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

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那些外形非常复杂的青铜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铜禁以及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尊盘被认为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

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

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

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汉代时逐渐流行。

青铜器工艺历史发展:商代后期四羊方尊,青铜冶铸业臻于鼎盛,能熟练地使用多种分铸法(先铸器件再接铸附件,或者先铸附件再与器体铸接),以获得复杂的器形,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斝的斝柱和斝鋬就是铸接于器体上的。

卣的多次铸接更为典型。

它的提梁、盖纽采用了多种铸接方式,分两次从五个部位,将七个部件和卣体接铸成一体。

铸型工艺也已规范化。

椭圆形容器多采取三等分或六等分的分型方式,方形、长方形容器以对角线的延长线为界,采用四等分或八等分。

器物种类繁多,有各类礼器、生活用器、兵器、生产工具、车马器和乐器等。

大型铸件用直径达600~800毫米的竖炉熔铜,由槽道浇注。

重要器物的合金配比也初步形成规范。

西周时期陶范铸造进一步推广,中期以后形成独特的风格,出现许多新的器形、纹饰。

有些器内铸有专篇铭文。

技术的进步还表现在铜质芯撑的普遍使用。

铜器足部从与铜器内腔相通改为封闭式等。

商周时期制作陶范的泥料,都由含砂粘土或用粘土和砂配制而成,经挖取、破碎、筛选、混和、陈腐、揉制和存性等多道工序(有时还经淘洗和加砂),使泥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复印性,能翻铸出极细的花纹。

多数陶范的焙烧温度在700~800℃之间,实际仍为土质,属于土范。

后期的某些陶范火候较高,质硬发青,接近半陶质或陶质。

早期的陶范用单一的泥料,西周时期已有面料和背料之分。

为改善型芯的退让性和透气性,芯料中的含砂量明显增多,颗粒较粗,后期并掺入多量的植物纤维或熟料。

春秋中期以后,由于失蜡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的发明和使用,青铜器铸造工艺有显著的改进,从先前较为单一的范铸技术转变为浑铸、分铸、蜡铸、软焊、硬焊、锻造等多种金属工艺的综合运用。

陶范铸造的进展,突出表现在薄壁和超薄壁铸件的铸造,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剑首的同心圆薄壁构造厚仅0.2~0.4毫米。

随着金属工艺的进步和铁工具的使用,错金银、鎏金、线刻等装饰技术在战国时期应用甚广,使一部分器物如河北平山中山王墓虎噬鹿器座等更加富丽堂皇。

与此同时,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大部分器物趋于素朴,讲求实用。

秦汉时期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叠铸法的技术成熟以及钱币、铜镜、铜鼓、鎏金器物的铸造和制作。

由实物分析得知,汉代钱币采用铜范、陶范浇注,合金成分相当稳定,铜镜的合金配制更为严格,波动较小,已能利用铸造残余应力和铸后错磨制作透光镜。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在技术和艺术上的特色和统一性,证明青铜冶铸技术在中国具有独立的起源,它的卓越成就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据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但秦汉时期随着铸铁技术的发明和铁器的推广使用,在兵器、工具等方面,铁器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陶瓷器皿在生活用品中占据了主要地位,青铜器开始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青铜器工艺的发现与研究《汉书•郊祀志》记宣帝时美阳献鼎。

张敞根据鼎上的铭文建议:“臣愚不足以迹古文,窃以传记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扬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藏之于宗庙也。

今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

”宋代青铜器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与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和活字印刷、拓印技术等的发明推广分不开。

清代由于训诂学的发展,青铜器铭文成为古文字研究的重要对象。

青铜器的收藏和青铜器铭文释读之风大为盛行,青铜器图像和文字考订的著作也逐渐增加。

乾隆年间《西清古鉴》《西清续鉴》《宁寿鉴古》青铜器作为一门综合研究的学科,是由郭沫若、容庚奠定基础的。

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彝器形象学试探》,对两周青铜器铭文作了系统的断代研究。

郭沫若把青铜器铭文的研究与古代历史的研究更明确地结合起来,并企图解决古代社会的性质问题。

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在当时条件下把青铜器的彝器部分作了尽可能的综合考察,进行了缜密的论证,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测试手段应用于青铜器的断代、铸造,乃至乐律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青铜器科学研究与科学的考古发掘相结合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