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服刑人员心理特征及对策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
“90后”犯罪的心理解读及矫治初探摘要:当前,“90后”犯罪已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危害日益严重。
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特征各方面的缺陷及由此形成的异变心理构成了“90后”犯罪的主要心理动因。
鉴于心理缺陷和行为恶习的可塑性,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三个层面对“90后”罪犯进行系统、科学的心理矫治,将他们改造成心理健康、遵纪守法公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90后”;犯罪心理;心理矫治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来,随着“90后”逐渐成长为我国青少年的主流群体,“90后”犯罪亦日益凸显。
“90后”作为国家、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主人,其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和家庭的安宁,危害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困扰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
“90后”犯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复杂的心理动因,鉴于社会原因多有论述,且其大多因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控制自身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研究“90后”罪犯的内在动因及矫治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90后”犯罪的走势和特点“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人群。
在法律上,青少年犯罪主要指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的人群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
自2008年“80后”全部步入成年以来,“90后”队伍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主流群体。
与此同时,“90后”的犯罪率也在持续上扬,呈现出“犯罪主力”之态势。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来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70%以上,其中“90后”未成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70%以上。
罪犯刑满前的心理特征和教育
罪犯刑满前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罪犯刑满前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内容摘要:绝大多数服刑人员在漫长的改造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渴望回归自由度社会生活,然而,随着新生日期的临近,反而寝食难安,忧虑重重,这已经成了服刑人员新生前的心理特征。
他们一是忧虑就业是否顺利,而是担心自己今后的婚姻生活是否美满,三是心理自卑偶感较强,害怕受到社会歧视。
那么,如何消除刑满释放人员的自卑心理和顾虑,是当前我国监狱教育改造罪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一、罪犯刑满前的心理特征绝大多数罪犯在临近出监前,情绪波动大,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刑满释放后,如何去面对社会,面对亲朋好友,以及刑满后的生存问题等等。
一个人,犯了罪,判刑入狱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改造,服刑时间长短不一,适应能力有强弱,这就造成了罪犯心理适应个性差异,尤其是一些服刑时间过长的罪犯,越是临近出监时,心理压力越大,顾虑越重。
记得在大学时一位同学的哥哥,因伤害罪被判刑15年,因改造表现好,9年后出狱,在一次与其交谈中,同学的哥哥告诉我,在我快出监的几个月时间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脑子里老是在想如何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如何面对亲朋好友,自己不知道怎么去做,以至于出监后好长一段时间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怕受别人白眼。
同学的哥哥的这种心理特征,在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中极具代表性,而这种代表性,恰恰就表现出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自卑是人们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的很低,从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它对于认定思维活动创造活动和其它心理活动都由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他就将很难有所作为,自卑容易动摇人们对生活和事业的信念,阻碍人们追求理想而奋斗,特别是刑满释放人员,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就什么事业,似乎一切成功的道路,一切诱人的成绩,都和自己无关。
自卑严重压抑人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使自己的个性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但是,许多人往往在缺乏信心的情况下,使自己潜力流失了。
服刑人员入狱初期的特征及改造对策
服刑人员入狱初期的特征及改造对策服刑人员在监狱服刑改造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改造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投改后的一年之内和刑释前的半年之内分别为改造初期和后期阶段,其余时间可视作改造中期阶段。
本文就服刑人员投改初期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服刑人员改造初期的心理特征改造初期是服刑人员心理情绪最不稳定的一个时期。
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恐惧、迷惘、焦虑、烦躁不安、无所适从、失落甚至绝望。
这些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服刑人员的改造,引导不好就有可能自暴自弃,放弃改造,有的甚至会萌生铤而走险或自杀等想法,导致严重后果的。
产生这些心理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监狱和监狱政策的不了解。
由于监狱封闭管理,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加之一些文学、影视等作品没有正面报道,使得部分外界人士认为监狱十分黑暗,到了这个地方“不死也要脱一身皮”。
二是由于身份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
特别是一些因职务犯罪而判刑的服刑人员表现的更为明显。
扑前他们大小也是一方诸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而到了监狱却必须“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改造”,艰苦的改造生活使得一时难以适从。
三是环境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
监狱对他们来说大多是陌生的(那些多进宫人员除外),在这里看到的是高墙电网,铁门铁窗和荷枪实弹的武警,接触到的除了服刑人员就是干警,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往往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恐惧感。
四是监狱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一时难以适应。
大部分服刑人员在外面自由散漫惯了的,监狱对他们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使得他们短时间内无法适应。
五是强制劳动改造一时难以适应。
“我儿子连扫把倒在地上也不会扶起来”这是一位服刑人员的母亲说的原话。
很多服刑人员在外面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从来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只想着怎么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强制性的劳动改造用服刑人员的话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人”。
六是一些文盲加法盲根本就不知道服刑改造是怎么回事,错误地认为“判了无期就是一辈子坐牢”。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我国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并将其改造成为新人的场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罪犯与外界虽然有一墙之隔,但是他们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法律教育、形势教育、书信往来、亲属会见等渠道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且对国家政策也有一定了解。
他们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活跃的,他们在对待自己的服刑改造、监狱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上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发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在这种情况下,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造罪犯的时候只要分析掌握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就能够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改造。
一、心理、行为特征(一)心理特征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
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
经过调查分析,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无畏悲观心理。
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
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
”真正是“有备而来”。
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2、埋怨恐惧心理。
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
”到处喊冤叫屈。
部分罪犯对监狱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对判决深为不满,对今后的生活就业非常忧虑。
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与调试
加强监狱心理辅导工作
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人员
监狱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及时发现与评估
建立心理危机发现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 倾向的服刑人员,并进行评估和分类。
总结词
孤独和隔离感是服刑人员面临的另一种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为缺乏社交互动、自我封闭、不主动参与改造活动等。
详细描述
孤独和隔离感可能源于服刑人员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 应,或是与家人朋友的分离。这种心理状态可能加重服刑人 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改造和回归社会的进程。
自卑与无助感
总结词
自卑和无助感是服刑人员常见的负面 情绪,表现为自我否定、缺乏自信、 对未来失去希望等。
特点
心理压力在服刑人员中具有普遍性,不同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程度和表现形 式存在差异,且心理压力会随着监禁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心理压力对服刑人员的影响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
03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服刑人 员出现焦虑、抑郁、自卑 、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改造表现
心理压力过大的服刑人员 可能出现消极改造、抗拒 教育等行为,不利于其顺 利回归社会。
详细描述
自卑和无助感可能与服刑人员的犯罪 行为、社会地位降低等因素有关。这 种情绪可能阻碍服刑人员的自我改变 和进步,降低其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 性。
愤怒与攻击性
总结词
愤怒和攻击性是服刑人员常见的情绪问 题,表现为易怒、暴躁、对他人产生敌 意或暴力行为等。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
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刑场所中,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这不仅关系到他们在服刑期间的改造效果,更对其出狱后的重新融入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服刑人员在进入服刑环境后,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经历失落、焦虑、抑郁、自责等多种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干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改造积极性,甚至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服刑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许多服刑人员在刚入狱时,会出现适应障碍。
他们难以适应监狱的生活环境、规章制度和人际交往模式,从而产生紧张、恐惧和孤独感。
长期的服刑生活还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睡眠和食欲不佳等。
此外,焦虑情绪也较为普遍,他们担心自己的家庭、未来的出路以及社会的评价。
那么,为什么要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增强自我改造的决心和动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刑人员能够深入剖析自己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根源,从而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的服刑人员更容易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监狱的秩序和安全。
为了有效地开展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教育讲座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法律专家,为服刑人员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讲座,服刑人员能够获取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巧。
个体心理咨询则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一对一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师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问题和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将服刑人员分成小组,通过互动游戏、讨论等方式,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体系中,让服刑人员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技巧等。
“80后、90后”罪犯改造对策浅析
“80后、90后”罪犯改造对策浅析“80后、90后”罪犯改造对策浅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一代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力军。
然而,近年来,也有一些“80后、90后”涉及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和公众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如何有效地改造这些年轻罪犯,使他们回归社会并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其原因分析、改造对策等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一.原因分析1.社会环境因素(1)经济压力:随着入职就业的竞争加剧,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80后、90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一些年轻人面对经济困难动辄就选择不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渴望,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亲情关系的破裂:过度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的生活节奏使得年轻人与家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亲情关系逐渐疏远,一些年轻人未得到家庭及亲人的关心和教育,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2.教育体制问题(1)教育质量不高: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未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智能素养,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2)缺乏人文关怀:一些学校注重学术成绩和竞争,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忽略了人文关怀的培养,导致年轻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3.心理层面问题(1)自我认同困惑:由于社会变革时代艰难复杂,年轻人面临职业选择和生活目标的困惑,缺乏正确的人生规划和对未来的自我认同,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情绪管理困难:一些年轻人由于心理上的不健康或情绪管理不善,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和不理性的决策,在一时冲动之下选择犯罪。
二.改造对策1.改善社会环境(1)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降低犯罪诱因。
(2)加强社会关怀:注重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加强对年轻人的关爱和教育,在社区中建立关爱年轻人的公益项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男儿当自强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男儿当自强详解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因为曾经的错误而接受法律的制裁,身处特殊的环境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对于服刑人员来说,“男儿当自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积极面对困境、重塑自我的精神力量。
服刑人员在进入监狱后,往往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冲击。
失去自由、与家人分离、社会地位的骤降,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
有的服刑人员可能会陷入对过去的悔恨中无法自拔,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有的可能会因为与其他服刑人员的相处问题而产生人际冲突,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然而,“男儿当自强”的精神在此时就显得尤为关键。
所谓自强,首先是要正视自己的过去。
服刑人员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他人以及自己带来的伤害。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有真正从内心接受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才有可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自强还意味着在服刑期间积极地改造自己。
这包括遵守监狱的规章制度,参加各种劳动和学习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劳动,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能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出狱后的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在心理层面,服刑人员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与狱警交流、参加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学习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丰富精神生活,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自强更体现在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上。
服刑人员不能因为身处困境就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而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
出狱后,无论是重新就业、创业,还是回归家庭,都要有清晰的计划和努力的方向。
并且要相信,只要自己真心悔过,努力改造,社会会给予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监狱管理部门在促进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和培养自强精神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
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在监狱学视角下的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刑罚执行人员作为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这些人常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工作压力。
本文将从监狱学视角,探讨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1 忧虑和焦虑刑罚执行人员经常面临危险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并对罪犯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压力的积累,使他们处于焦虑和忧虑的状态。
1.2 抑郁和孤独感刑罚执行人员长时间与罪犯相处,他们目睹了许多暴力和犯罪行为,这些场景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
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和孤独感,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他们陷入抑郁情绪。
二、刑罚执行人员工作压力的来源2.1 高风险工作环境刑罚执行人员在工作中时刻处于高风险环境下,他们需要面对罪犯的抵抗、暴力行为和潜在的威胁。
这些工作风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工作的困难程度。
2.2 处理冲突和情绪刑罚执行人员需要处理与罪犯之间的冲突和情绪,同时他们还需要平衡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工作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这种情绪管理的压力会给他们带来长期的工作负担。
三、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影响3.1 工作效率下降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刑罚执行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
他们可能因为焦虑、抑郁和心理疲劳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错误和疏漏的发生。
3.2 职业倦怠和辞职率上升刑罚执行人员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困难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他们感到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最终可能选择离职或转行,加剧了人员流动问题。
四、刑罚执行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4.1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监狱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刑罚执行人员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优质详解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优质详解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服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了解和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他们的改造、重新融入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服刑人员在进入监狱后,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首先,失去自由是最直接和明显的冲击。
他们不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动,生活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束缚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其次,与家人和朋友的分离也会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创伤。
无法与亲人随时相见、交流,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容易产生孤独和无助感。
再者,社会对服刑人员的负面看法和标签,也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种下自卑和自我否定的种子。
那么,如何判断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情绪状态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如果一个服刑人员长期处于低落、烦躁或者喜怒无常的情绪中,可能就暗示着心理问题的存在。
行为表现也不容忽视,比如过度的孤僻、攻击性的行为或者自我伤害的倾向等。
思维方式同样关键,过度的消极思维、妄想或者认知偏差都可能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
影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监狱环境的封闭性和单调性,使得服刑人员的生活相对枯燥,容易产生压抑感。
监管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是必要的,但有时也可能给服刑人员带来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
此外,服刑人员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以及犯罪经历等,也会对他们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比如,性格内向、脆弱的人可能更容易在服刑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而那些犯罪情节严重、对自己的罪行缺乏深刻认识的人,可能会因为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而陷入心理困境。
为了维护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监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课程等形式,向服刑人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咨询服务也是重要的一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服刑人员提供个体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冲突。
服刑人员不良心理及矫治
有
郁倾 向
。
目前 我 国 严 重 的 就 业 压 力 生 活压 力 等
, ,
、
“
” 。
其实 这种
。
,
更 使服 刑 人 员 普 遍 存 在 前 途 忧 郁 预 期 导 致 其 神
经 性忧 郁 更 为突 出
、
心 理 多 从前 几 种 不 良心 理 中转化 而 来
,
比 如过 分
。
焦 虑 的不 当 释 放 意识就是 报 复 或 反 社 会 心 理 的 一 种 绝 望心理 的再刺 激 也 往 往会 导 致 心 理 报 复 的 发生
关
。
疗法 注重 罪 犯 的 现 在 和 将 来 强 调 行 为 而 不 是 情
二 心 理 因素原 因
。
从 实践看 部分服 刑人
。
,
绪 和 态度 此 疗 法 对 抱 有 忧 郁 焦 虑 而 缺 乏 积 极 行
为 的罪 犯 具 有较好 的 疗 效
、 。
员 对 事 物 的认 知水 平 较 低 及 性 格 先 天 性 缺 陷 是 其 产 生 不 良心 理 的 重 要 原 因
,
自觉 地 形 成 焦 虑
绝 望心理
际 交 往 困难 的 占
时 有幻 觉 的 占
川
。
绝 望 或 准 绝 望 是 一 种 完 全 消极
,
一 服 刑 人 员 的 主 要 不 良心 理
的 自我 否 定 心 理 也是 一 种严 重 的 神 经 性疾 病 在
,
当前 我 国 服 刑人 员 比较 突 出 的 不 良心 理 有
”
,
“
”
。
在这 个 大 突
“
有 抑 郁感 的 占
当前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改造对策5000
当前服刑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改造对策摘要:当前,服刑人员己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之一。
根据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问题调查所得出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监狱内的60%以上的服刑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
在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中,对服刑人员开展心抗、消极、冲突、易冲动、思想混杂、精神空虚、团体意识和依附性强、再塑性强的多种心理,为此,在实际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差异点〞、“矛盾点〞、“敏感点〞、“空自点〞并对症下药真正发挥管教工作的作用,将服刑人员改造为守法公民。
在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的根底上,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治疗不仅关系到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能让服刑人员的自尊和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能有利于对服刑人员进行细化且有效的管理,减少服刑人员的心理阴影,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本文从比拟全面的角度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逐一提出改造对策。
关键词: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对策一、引言我国有关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司法体制的不断改革,监狱的职能逐渐纯化,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监狱工作的视野也开始聚焦于教育改造质量。
二、服刑人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征〔1〕脱逃心理根据对近年来服刑人员脱逃案例分析,服刑人员脱逃一般有三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是脱逃心理动机的产生。
罪犯脱逃的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分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罪犯旧习惯的延续,对严格监管的抵触,与教育改造相排斥的抗改心理;对前途悲观失望,刑期长改造信心缺乏对监所产生恐惧心理;有余罪怕被揭发,服刑期间又犯罪产生畏罪心理;不服判决,与干警关系紧张,借脱逃对原告人、检举人、公诉人、办案人员、监狱干警进行报复的心理。
客观方面:受教唆、引诱;受同在一起服刑人员的排斥、打击;家庭发生意外变故、长期无亲友探监、遭亲友的冷遇;同案未抓获,通过非正当途径偶然取得外界的协助许诺;或因干警麻痹失职,监管出现漏洞而造成罪犯脱逃的客观环境,更有甚者,有的罪犯利用少数意志不坚决的干警,施以小利谋取信任而借机脱逃。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
•引言•服刑人员心理问题及成因•心理健康评估与诊断方法•心理干预与治疗策略目•康复与回归社会支持体系建立•总结与展望录01心理问题普遍自杀风险高犯罪心理未消除030201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促进改造效果降低再犯风险增强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对服刑人员重要性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挑战服务需求大随着监狱人口增加和罪犯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专业人才缺乏目前从事监狱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专业水平和经验差异,监狱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实际效果。
02常见心理问题类型01020304焦虑与抑郁自尊心受损社交障碍敌对与攻击性环境因素犯罪经历、童年阴影、家庭关系等个人经历对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个人经历社会支持不足问题成因分析监管难度增加心理问题可能导致服刑人员不遵守监规、抗拒改造,增加监管难度。
自我伤害与自杀心理问题严重时,服刑人员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
再犯罪风险心理问题未得到有效干预的服刑人员,出狱后更容易重新犯罪。
问题影响与后果03心理测验风险评估量表评估评估工具选择与应用1 2 3诊断标准诊断流程诊断依据诊断标准与流程评估结果解读与反馈结果解读反馈方式干预建议0403人本主义疗法01认知行为疗法02心理动力疗法团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针对服刑人员面临的突发事件或应激情境,如亲人离世、家庭变故等,提供紧急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帮助其度过难关。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危机事件处理自杀预防05家庭关系修复家庭教育培训定期家庭探访家庭支持体系建立与完善合作模式建立志愿者服务与社区参与社区资源调查社区资源链接与合作模式探索职业技能评估对服刑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评估,确定适合的职业培训方向。
职业培训课程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服刑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与推荐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就业市场,制定就业计划,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
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罪犯人数的增加,监狱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环境的限制性质和长时间的禁锢对罪犯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监狱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罪犯的心理健康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
一、监狱中的心理健康问题1. 社会隔离感在监狱里,罪犯与外界社会被隔离,缺乏与家人和朋友的正常交流和支持系统。
这种社会隔离感常常导致罪犯感到孤独、失落和绝望,从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焦虑和抑郁监狱的高度限制性质给罪犯带来了很大的焦虑和抑郁。
长时间的禁锢、单调的环境和缺乏个人自主权使罪犯在身心上产生负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3. 自杀风险由于社会隔离感、焦虑和抑郁等因素的影响,监狱中的罪犯往往面临着较高的自杀风险。
长期压抑的情绪和生活的绝望感可能导致他们考虑自我伤害甚至自杀。
二、监狱中的心理健康应对措施1.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监狱系统应当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确保罪犯在监狱期间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帮助。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与罪犯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
2. 心理健康教育监狱系统应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罪犯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教育,罪犯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习一些应对策略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问题。
3. 提供康复活动和娱乐设施为了缓解罪犯在监狱中的心理压力,监狱系统应当提供丰富的康复活动和娱乐设施。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和手工活动等,以帮助罪犯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4. 加强人际互动和支持系统建设监狱系统可以通过加强罪犯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建立支持系统来减缓社会隔离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供罪犯之间交流和互动。
5. 重视复员后的心理健康监狱系统应该注重罪犯在复员后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跟踪和支持。
复员后,罪犯可能面临重新融入社会的问题,心理上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及矫治对策
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及矫治对策摘要:罪犯服刑期间,心理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的研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矫治对策,以期帮助罪犯顺利重回社会。
关键词: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矫治对策;社会重建正文:一、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在服刑中期,罪犯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失去自由感罪犯被关押在监狱中,失去了自由的感觉,容易产生无助、绝望、沮丧等情绪。
同时,监狱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刺激,缺乏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更加容易导致情绪低落。
2.家庭因素罪犯在服刑期间与家人的交流受到限制,很难获得亲情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孤独感会加重罪犯的消极情绪。
3.自我认知罪犯通常会出现行为负罪感和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败类,自我价值感受减少,自卑心理加重。
4.外部环境监狱中的环境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和压力,比如监狱秩序、惩罚措施等。
这些因素会给罪犯带来更多的压力,引发出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恐惧等。
二、矫治对策针对罪犯服刑中期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矫治对策,帮助罪犯顺利融入社会。
1.建立合理目标矫治机构应当根据罪犯的特点,为其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动力。
2.加强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师应当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并实施。
通过多种手段,如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治疗,帮助罪犯调整心态,逐步消除消极情绪。
3.增加关爱和支持矫治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人身关怀,增加外部的关爱和支持。
加强与家属的联系,让罪犯感受到亲情和温暖,在处理监狱中的事务时应该充分尊重罪犯的人格,营造人性化社会关怀环境。
案例:某罪犯在服刑期间,出现了情绪低落、消极抵触等不良心理特点。
矫治机构为其开展了心理辅导,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体育锻炼、游戏活动等,增强了罪犯的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同时,机构加强与其家人的联系,让罪犯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随着刑罚执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已经成为刑罚执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社区矫正中,为了进行心理矫治,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本文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特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心理较为明显。
由于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降低,服刑人员缺少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产生了自卑心理。
2. 忧虑感较强。
由于受到刑罚的制约,服刑人员对未来有较多的担忧和忧虑。
很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缺乏希望和信心。
3. 内心孤独。
作为站在社会法律制度最低端的人,社区服刑人员往往被社会边缘化,孤独感较强。
4. 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
社区服刑人员的过错使得他们失去了主流社会的认同度,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已经被社会遗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
二、心理矫治的方法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心理矫治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呢?以下是几种科学有效的方法:1. 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由于自卑感较强,服刑人员常常产生消极自我评价,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没救了。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矫治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服刑人员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2. 在交往中感受生活由于孤独感较强,社区服刑人员往往需要通过交往来感受生活。
在心理矫治过程中,可以引导服刑人员主动与亲友、同事等人建立联系,让他们好好感受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从中汲取力量。
3. 缓解忧虑情绪由于忧虑感较强,社区服刑人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忧虑情绪。
在心理矫治过程中,可以引导服刑人员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法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4. 接受其他人的肯定由于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社区服刑人员更需要接受其他人的肯定。
在这方面,心理矫治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肯定手段,如鼓励、夸奖等,帮助服刑人员扭转消极情绪。
“80后”罪犯特点及改造对策浅探
“80后”罪犯特点及改造对策浅探监狱信息网丁忠民监狱是社会犯罪现象的风向标和显示器。
据对某监狱近年来收押新投犯情况统计,犯罪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就是新收押犯人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罪犯(以下简称“80后”罪犯)呈逐年上升态势。
“80后”罪犯生长在社会变革频繁的背景下,其思想观念和犯罪特点深深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具有不同于以往罪犯的一些特征,可将其称之为“新一代罪犯”。
这类罪犯的逐步增加,改变了监狱押犯的构成,增加了管理教育难度,这是当前监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罪犯的构成及思想行为特点,是稳定监管秩序、提高改造质量亟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80后”罪犯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所称“80后”罪犯仅指监狱收押的1980年以后出生的成年罪犯这一特定对象。
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统计数据中不包括执行死刑的罪犯、在看守所服刑的罪犯以及未成年犯。
如果算上这几类,“80后”罪犯比例可能还要高。
据对某监狱近5年来收押新投犯情况调查统计,罪犯的年龄构成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犯罪低龄化使得“80后”罪犯呈逐年上升趋势新收押犯中,1980年后出生的罪犯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看,都呈逐年上升态势。
该监狱从2003年至2007年5年间,共收押罪犯4691人,其中“80后”罪犯有1602人,占总数的34.15%,超过三分之一。
2003年以来每年收押“80后”罪犯占当年收押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7.25%、29.22%、41.14%、38.53%和41.75%,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如果仅从2005年以来统计,收押“80后”罪犯比例达到40.51%。
从绝对数看,2005年收押“80后”罪犯是2003年的2.45倍。
表1:某监狱收押罪犯年龄统计2、“80后”罪犯的增加使监狱押犯年龄构成趋于年轻化“80后”罪犯的大量增加,改变了监狱在押罪犯的年龄构成,使得在押罪犯的年龄构成也趋于年轻化。
据对上述监狱在押罪犯年龄统计,“80后”罪犯占有相当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80后”、“90后”服刑人员心理特点与改造对策【内容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因此,在目前的监狱中,“80后”、“90后”服刑人员所占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而由于这一代服刑人员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的特殊性,如何有针对性的改造好“80后”、“90后”服刑人员,成了当下的监狱改造的一大难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从这一代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入手,对症下药刻不容缓。
关键词:“80后”“90后”服刑人员心理特点改造对策“80后”、“90后”是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腾飞、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一代人,而社会转型期导致的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精神财富的贫乏等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使得他们有着让其它年代人群无法理解的鲜明个性。
在监狱中其实也不例外,很多监狱警察在管理服刑人员时,也常常感到对“80后”、“90后”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管理力不从心,常常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其实不是他们难管,是我们不了解他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改造好“80后”、“90后”服刑人员,就得先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一、“80后”、“90后”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1、追求人格的独立,喜欢挑战权威。
“80后”、“90后”服刑人员大部分从心里蔑视权利和权威,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心里充满叛逆感。
他们从小就在父母和老师的说教中长大,因此不愿意接受任何灌输式的教育,讨厌条条框框的各种制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在服刑改造中,常常不屑于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喜欢质疑监狱管理的权威性。
2、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
“80后”、“90后”服刑人员大部分都一切围绕着自我,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乐于强调自己的个性,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情绪变化;较缺乏感恩的意识。
在监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有能力,有激情的“80后”、“90后”服刑人员。
但他们过于自我,服刑心态不稳定,在劳动改造过程中,稍有不满意就要求换工位、换监区,甚至抗拒改造;在接见、打亲情电话时,家属不满足要求就大发脾气。
3、喜爱平等自由的沟通方式,维权意识浓厚。
“80后”、“90后”服刑人员进入的是一个注重交流的时代、一个追求相对民主与开放的监狱管理文化的时代,他们追求平等。
但这与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关这一现状是相矛盾的,这也和现当代监狱管理文化的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
因此,这一代服刑人员常常身份意识不强,不服从管教,与监狱管教干警冲突不断。
4、敏感、空虚,情绪稳定性差。
大部分“80后”、“90后”服刑人员敏感;情绪反应强度大,情绪易波动;孤独、感觉心灵和精神无人能理解。
这种心态主要是由于缺乏自身心灵成长所需要的关爱、友谊和情感而产生的。
终日孤独而变得空虚,只好去寻求其他刺激来满足心灵需要。
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诱而犯错误,从而经常在服刑改造的过程中发生违规违纪的行为。
5、价值取向多元化。
“80后”、“90后”服刑人员服刑不再以积极改造、早日减刑回家为第一目的和唯一目的。
他们认为快乐是人生观的重要部分;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往往抱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因此,他们在服刑改造过程中常常缺乏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敢想敢说敢做,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6、自尊心强、不愿落后。
“80后”、“90后”服刑人员普遍自尊心强,对批评有着强烈的抵触感;他们大多数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称赞与表扬中长大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
因此,即使是在监狱服刑,也同样希望能够得到管组干警的刮目相看。
他们可能会因为管组干警的几句严厉的批评而抗拒改造,也可能因为管教干警的一句表扬而付出额外的努力去超额完成劳动任务。
7、抗压能力较差。
大部分“80后”、“90后”服刑人员面对压力和挫折,心理承受韧性较弱。
这一代服刑人员在成长期间基本没遇过什么挫折,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细心呵护,所有的困难都被父母挡住,这导致他们的抗压能力较差。
他们对生活的期望比现实要美好很多,他们希望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又不希望有任何的压力。
因此,在服刑改造中,当他们面临压力和遭遇挫折时,很容易选择退缩和放弃,甚至选择走极端。
二、“80后”、“90后”服刑人员的改造对策1、健全改造考评、奖励机制,积极培养服刑人员辩证思维。
在改造考评、奖励上多下工夫,花心思,优化配置警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相对公平的改造环境。
年青一代法制观念较强,所以要做到制度和落实同步推进,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拿这些来对抗监管。
在遇到个案在改造的路上不顺时,应善于及时发现并引导他们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遇到的问题,多鼓励,少打击,让其找到一个合理的心理平衡点。
2、要善于用新模式来灌输监狱监管理念。
求“变”不是一味的去掉老的监管手段,而是根据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将社会新的东西融入到我们改造中来,年轻一代知识文化程度较高,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干警必须加强学习,运用新的模式将传统的一些改造手段通过新模式体现出来,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我们的改造思路才会越走越顺。
3、80、90是个性释放的一代,要善于抓好这一“优点”。
有个性和服从如何统一,这是我们在改造中经常碰到的难题,有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碰到问题敢讲,不迂回,其实也给我们基层一线提供了改造工作思路,当遇到问题上,我们尽量侧重于服刑人员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不失身份的情况下做好沟通,立好规矩。
4、培养吃苦意识,增强抗压能力。
年青一代是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下成长的,应加强亲情帮教,正面宣传父辈勤劳的一面,让其多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曲折前进的历程,忆苦思甜,同时在改造中要树立典型,对于劳动改造中能吃苦肯干的,加大奖励力度,让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80、90心理弹性较差,遇到困难容易退却,我们要善于及时发现掌握好其心理动态,通过在改造路上的陪伴,增强其抗压能力。
5、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平时的管教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80后”、“90后”服刑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改造的必要支持性条件。
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开展心理咨询外,在平时的教育改造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监狱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也是监管改造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种矫正教育过程中都包括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监狱干警在改造他们的过程中,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改造、学习兴趣,把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的心态去影响他们,用爱去关心去教育他们。
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他们的影响。
6、用宽容的心态接受逆反心理。
“80后”、“90后”服刑人员不愿意接受任何灌输式的教育,讨厌条条框框,喜欢挑战权威,有严重的逆反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与管教干警学识和阅历的不同,在认识观、人生观方面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也就要求我们的监狱干警不要一味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尤其不能在教育改造方法上太简单,并且缺乏耐心;在管教和改造他们的过程中,切忌批评多鼓励少,甚至于动不动就实施惩罚,不然只会更加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我们应该在教育改造他们的过程中多给予有价值的帮助和指导,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他们的逆反情绪。
7、积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我们的监狱干警在教育改造“80后”、“90后”服刑人员的时候,需要积极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估,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导他们学会合理期望,理解知足常乐与追求和理想的关系。
教育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立的价值理想,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享受与奉献、消耗与创造、利益与责任、贡献与索取等关系;正确对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与他人价值的关系;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锁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采取良好的沟通方式,学会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
怎样从根本上去教育和改造好“80后”、“90后”这一代的服刑人员?关键在于如何真正的去理解他们的想法。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心理学上有这样一条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先对别人。
这是我们干警首先要做到的,只有干警先做到了,才能言传身教的影响他们来做出改变。
你希望他们服从管教,那么你就要把心静下来,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不是仅限于单向的沟通;你希望他们真正打心底的认同你,那么你就要常常在对他们的管理中表达认可与鼓励(注重用身体语言表达认可和鼓励)。
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警囚关系的基础,这也就要求我们监狱干警在教育改造他们时,首先要准确、明白的表达意图,不要进行形容和描绘,“80后”、“90后”服刑人员往往喜欢直接的沟通方式;其次,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应多以鼓励为主,在批评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同时要注意修饰你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一代人普遍抗压能力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自尊心强。
因此,很可能因为一句表扬而超额完成任务,也很可能因为一句批评而选择走极端。
“80后”、“90后”服刑人员大多具有在思想上的愚昧性、改造上的敢为性、心理上的脆弱性、劳动上的消极性、考核上的功利性、生活上的享受性等心理特征和暴力型罪犯居多的特点。
如何改造好这一代服刑人员?是当今监狱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还任重道远。
积极开展个别教育、分类教育,更好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为服刑人员改造服务、为监管安全服务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