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日期:
关注高中地理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安乡县三中吴媛
关键词:自主学习
中学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地理教材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将更加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增强国情认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服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课的认识,以及对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的观察,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1.妙用图像,创设情境。
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读图、析图、填图、绘图、用图能力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培养更高层次能力的基础之一。以图设境可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如能运用得当,会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综合发展,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天地,使学生感到地理越学越易学,越学越爱学。
地理教学中,可供创设问题情境的图示种类特别多,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图图转换、一图多问、图图比较等等。但只要运用得适时得当,就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殊途同归之功效。例如,在学习“锋面
气旋形成原理及天气特征”时,可出示北半球温带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图,先给出有代表性的四个地点(见图一),然后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下:
(1)判断四地(F、E、H、G)正确的风向。
(2)比较四地气流性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会形
成什么天气系统?在气旋图中能形成几
个天气系统?大致位置?为什么?
(4)两个锋面的类型是否相同?
为什么?
(5)如何判断雨区位置?
(6)温带气旋通常与锋面结合成锋面气旋,为什么热带气旋和反气旋中通常不能形成锋面?
这样递进式发问,是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一提出并层层剖析,步步深入,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巧妙地点拨、引导,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使思维进入有序状态,促进认知向高级发展。在学生主动地将问题逐一解决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运用旧知来获取新知,而知识又在运用的过程中被透彻地理解和掌握,并非停留于记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深发展。
2.巧引资料,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不乏刻苦努力的精神,但学习效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死记硬背,思维僵化,学得被动。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训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发展“铺路搭桥”。例如,在选修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学习中,我首先从感性材料入手,设疑激思。出示资料:几年前,几位记者在西南某山区采访近年来的生活变化,途经山中一户人家。记者在与家中的老大娘交谈中得知,大娘的儿子是伐木工人。近几年家中的生活宽裕了,并盖了新房。大娘说,只是儿子每天走得越来越早了,回来得越来越晚了,心里时常惦记。后来,记者们继续上山,当晚下起了暴雨,他们留宿在山上。第二天,当记者们原路返回的时候,再也
没有看到昨日经过的小屋。读完资料,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没等发问,就开始议论小屋为什么不见了?(暴雨引发了泥石流)我就因势利导,问:大娘的儿子每天走得越来越早了,回来的越来越晚了,说明了什么?这与泥石流的发生有关联吗?为什么?接着,让学生结合资料讨论植被破坏对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再结合课文分析其他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也会对自然灾害形成和加剧产生影响。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完成知识和德育目标。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或材料,将学生带入思维意境,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思维得到激发和活化。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他们对各种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规律以及抽象的理论就不能真正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表象。离开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了“空中楼阁”。此外,教师在引用资料、案例、故事、俗语、趣闻、典故等感性材料时,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说明性强,恰如其分,做到“巧用”。
3.联系乡土,创设情境。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域性是其突出特点之一。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地域,日常的生活及自身的发展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如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和乡土地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而亲切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畅所欲言,从熟知探求未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学习必修Ⅱ1.3节“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一内容时,结合学生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采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上大学,若将来学有所成,是否回家乡(是否发生迁移),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呢?”学生们踊跃而大胆地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在生生、师生的思想交流中,就涉及了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观念、家庭、交通和通讯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之归纳、总结出来,有水到渠成、润物无声之效,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