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定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销售额的增加、资产的增长、人员的增加是企业的成长;资源结构的改善、事业领域的变化、竞争地位的强化、组织的变革等等与量的扩张无关的结构性变化,同样也是企业的成长。

企业的成长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次是指企业量的增长,即企业持续获得生存和拓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从而使得企业持续成长成为可能。这种量上的成长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资源单纯量的增加,如销售增长率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利润增长率和规模扩张等外在表现形式。

第二层次是指企业将有限要素整合起来,合理配置,并且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质的飞跃。企业质上的成长主要有经营资源的性质变化、企业内部经营结构、技术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更新和完善、组织结构等的发展和创新。

第三层次是指企业组织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如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协调性和管理的高效性的增强、企业制度的完善化和成熟化、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环境的迅速及时反映。

国外学者对企业成长的定义

对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由于学者们对企业成长问题关注的视角不同,企业成长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含义。

从亚当·斯密研究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开始,企业成长问题就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他给人们描述了这样一种逻辑,即市场范围会限制劳动分工,如果市场范围允许,手工工场内部的劳动分工水平不断提高,手工工场规模的不断增大,相应的从事手工劳动的工人人数和创造出的产品数量就会增加。而企业规模扩张过程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自此,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就被确定下来。规模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的联系在古典经济学范畴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规模经济强调只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才能获利,所以企业会不遗余力的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正是由于企业规模对企业获利的作用,才出现了大企业代替小企业的企业成长趋势。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将企业成长这个概念用来描述企业规模的扩大

和竞争力的增强。他是企业成长规模经济决定论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企业能否获得规模经济有赖于企业所处的产业状况,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状况,当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同时具备时,企业规模就会扩大。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出现使企业这个黑箱被重新开启。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使用交易成本概念对企业的本质做出了解释,在科斯看来,企业在本质上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而企业规模的界限存在于:“在企业内部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的交换方式进行同一交易的成本或在企业内组织它的成本”。这就是说,在科斯那里,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分析企业成长因素也就是探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威廉姆森以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通过比较不同经济组织模式的交易成本来评价它们配置资源的相对效率。在威廉姆森的研究中,“资产专用性”是最为核心的概念,虽然他将划分交易的标准确定为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事实上,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取代市场而出现就是由于“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的规模扩张只能存在于某一特定资产专用性范围内,超出这一范围企业的规模不但不会扩张甚至还会出现缩减。可以看出,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企业成长的含义被限定到了一定的交易范围内。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所谓组织的成长,就是规模扩大或者是向预定目标移动。”

尼尔森和温特将企业成长描述为“企业的生产性知识和能力在不断积累和发展过程中,通过惯例化把新的知识存储在组织的记忆中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的过程”。

英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罗斯教授于1959年提出了企业成长的概念。她认为,“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企业的规模只是一种状态。成长过程的结果是大规模化。”彭罗斯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集合体,企业成长体现为单个企业的内生成长,是由企业能力特别是企业管理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所决定的用于拓展生产机会能量的增强,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的基础,而组织学习和知识积累会提高企业的资源积累率。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对企业成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她强调企业内部管理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她认为企业吸纳新管理

能力的数量和速度限制着企业的成长。她将企业成长理念的内核表述为:企业是建立在一个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彭罗斯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将企业成长解释为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大企业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而自然成长的结果。

与彭罗斯不同,钱德勒在对美国企业的发展史进行研究后,发现引起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他认为现有的需求和技术将创造出管理协调的需要和机会,现代企业替代古典企业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发现在现有的技术和需求条件下,大规模一体化企业比古典式企业模式更有效率。因此,在钱德勒看来企业成长就是根据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组织模式的过程。

熊彼特没有像彭罗斯那样从企业资源的角度解释企业成长,也没有像钱德勒那样从分析技术与市场等外部环境变更对企业的影响入手,而是从创新的角度重新思考了企业成长的内涵。他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非连续的、突发的、迅猛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而推动这个过程的主体就是从事创造性毁灭活动的企业家。按照他的理论,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就会在停滞中自生自灭,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爱迪思则从生物学角度研究企业成长,他认为对生物体而言,成长是指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的逐渐增加。企业是以人为主导因素的开放系统,是由人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因而可认为是有生命的机体。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实践的变化促使企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管理者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处理不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资源局限。该理论还指出,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停滞后,可通过变革、创新来实现组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超越,恢复生机求得可持续成长。

附:(与上观点相同,表述不同)

西方经济理论界把企业与企业成长规模区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横向方面是指单一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或多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纵向方面则反映了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自己生产那些可以从外部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美国经济学家彭罗斯发表于1955年的《企业成长理论》是一部从横向一体化角度,通过研究企业内部动态活动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开山之作,直至今天仍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