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探月工程讲解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的主要内容

我国“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仍处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绕”为第一期。
首先实现卫星绕月飞行探测。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和发射能够探测月球的卫星,为后续工作铺路。
绕月时可利用很多仪器对月球拍照、观测。
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便圆满完成了第一期“绕月”使命。
“落”为第二期。
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及周围环境,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和物理参数。
“回”为第三期。
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一、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引言概述1.1 近年来,随着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技术的不断发展,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的制备、运输设备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逐渐被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板所取代。
使用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使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均有了很大提高。
1.2 在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住宅迅猛发展的今天,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的楼面大多采用了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但在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不同因素引起的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问题。
而且随着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结构的大面积推广,楼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出现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的机率也逐渐增大。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也成了目前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当住宅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出现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后,更成了住户的投诉、索赔,甚至引起纠纷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的成因,在设计、施工阶段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予以防治,避免在房屋交付后引起不必要的投诉。
二、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案例正文2.1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为六层框架结构(异型框架柱,局部设置短肢剪力墙)、筏板基础、地上式车库一层,总建筑面积为6321.41㎡,是一较为典型的住宅建筑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主要内容。
《中国探月工程》课件

科研人员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参与了 中国探月工程的研发、设计和实 施,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骨干 力量。
03
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和成果
中国探月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无人月球探测技术
中国成功研发了无人月球 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的 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和技术的进步。
05
结论
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
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在航天 技术、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 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高 水平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推动了科技 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月球磁场研究
通过对月球磁场的观测和研究,深入 了解了月球内部结构和地球磁场与月 球的相互作用。
中国探月工程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提升国家形象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 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
位。
促进科技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推动了 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科技实力。
带动经济发展
建立月球科研基地
长远规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为深空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奠 定基础。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探月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探月工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技术难题
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月面采样 技术、月面起飞技术、月面着陆 技术等,需要不断攻克和突破。
资金压力
探月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 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是面临的挑 战之一。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基本概念:
空 间 站
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是一种在近地轨 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 活的载人航天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射了9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共 发射 8 座,美国发射1座。
中国的 “ 空间站 ” ——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是空间 站的雏形。 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运行时间约为90分钟。 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该卫星直 径约1米,重173公斤,沿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min。
基本概念:
宇 宙 飞 船
宇宙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 安全返回的航天器。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2013年6月,在与神舟十号分离后,天宫一号再次转至长期运行轨道。天 宫一号已处于设计寿命末期,由于其各方面状态良好,或将超期服役,继 续在轨进行各项试验,但不再迎接航天员入住。
月球简介: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 。 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地球直径是12756千米。 月球绕地球转一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转也是28天。 这意味着,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为此, 科研人员为“玉兔号”精心设计了工作模式——14天工作, 14天“睡觉”。 白天最高温达到 150 摄氏度,夜晚最低则达到 –180 摄氏度。
嫦娥三号图示
“玉兔” 图示
2013年12月2日 1时30分,搭载 着嫦娥三号的长 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嫦 娥 3 号 发 射 升 空 全 过 程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

介绍我国探月工程的短文1. 前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我国的探月工程,真的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主题。
说到探月,很多人可能会想,哎,这不是个高大上的事情吗?其实,探月工程就像我们追梦一样,充满了探索、冒险和一腔热血。
谁能想到,我们的月球探索之路,竟然也可以这么有趣呢!2. 探月工程的起源2.1 一切从何而来在2004年的时候,我国开始了这项伟大的探月工程。
那时候大家或许还在忙着玩游戏、追剧呢,没想到我们的科学家们已经在准备大动作了!其实,探月不仅仅是为了登月,更是想通过月球这个“天然实验室”了解宇宙的奥秘。
嘿,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2.2 目标明确,步步为营我们的探月计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绕月,第二阶段是落月,最后才是采样返回。
这些步骤就像是爬楼梯,得一层一层地来,不然摔得可就惨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甚至嫦娥五号,这可是咱们的骄傲啊!3. 嫦娥系列的辉煌历程3.1 嫦娥一号:开启探月之旅嫦娥一号是我们探月工程的开端,它在2007年成功发射。
这可是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大家欢呼雀跃,简直像过年一样!嫦娥一号绕着月球转了很长一段时间,拍了不少漂亮的月球照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珍贵的数据。
可以说,它是月球探索的“先行者”,真是立下赫赫战功!3.2 嫦娥四号:走向月球背面说到嫦娥四号,那可真是“牛”到不行!2019年,它成功登陆了月球背面,这是全球首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真的是让人激动得像打了鸡血!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能去的,科学家们还专门做了好多准备,确保它能安全着陆。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甚至还进行了月球土壤的分析,给我们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4. 嫦娥五号:梦想成真,取土归来4.1 取土归来,成就辉煌嫦娥五号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于2020年成功发射,它的任务是从月球表面取样,带回地球。
这可不是小事,想想看,能从月球带回来的东西,简直就像是宇宙的“宝藏”!在短短几天内,嫦娥五号就完成了任务,带回了约1731克的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一号: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主要探测目标: 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 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 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 点;
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 亮的空间环境。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二号: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
主要探测目标: 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 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 球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实现月 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 技术试验。 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 高精度成像,进一步探 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 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 境等六大任务。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升空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程的总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 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计划
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 航天工程系统;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 程积累经验。
中国探月工程的步骤
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 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 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 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 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 探测。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 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 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中国探月工程之嫦娥卫星
嫦娥三号:第二阶段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主要探测目标: 工程目标: 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 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 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 技术; 建立地面深空站; 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 三类科学探测任务 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 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 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 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0日成功降轨。 文观测。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神秘而诗意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探索月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探月工程进行知识总结,带领大家了解这项壮丽的科技事业。
一、中国探月工程概述中国探月工程,全称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实施的月球探测项目。
该工程旨在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奠定基础。
二、探月工程发展阶段1.“嫦娥一号”: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绕月飞行、月球软着陆、月球车巡视等任务。
2.“嫦娥二号”:2010年,发射“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测,获得了大量高精度数据。
3.“嫦娥三号”:2013年,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号”,开展月球表面巡视探测。
4.“嫦娥五号”:预计2020年左右,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
三、探月工程成果1.首次获得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为月球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2.发现月球表面多种矿物和岩石类型,为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揭示月球表面形貌、物质成分、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奥秘,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4.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
四、探月工程未来展望我国探月工程将继续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
未来任务将包括月球极区探测、月球背面探测、月球样品返回等,为人类了解月球、利用月球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中国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中国探月工程史

中国探月工程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探月之旅。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探月工程在不断发展壮大,迈向了国际舞台。
下面将为大家概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一、嫦娥一号:成功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将人造卫星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月球绕飞和拍摄月面影像,为后续的探测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嫦娥二号:实现着陆探测2010年10月1日,中国的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这次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实现着陆探测。
嫦娥二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成功展开探测设备。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着陆和月面巡视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三、嫦娥三号:成功落地2013年12月2日,中国发射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的软着陆。
嫦娥三号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和探测工作。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成功行驶并展开了各种科学探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四、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壮举。
嫦娥四号携带的探测器和巡视车成功落地,展开了一系列科学探测和实验。
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
五、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舱,在月球上进行了采样工作,并成功返回地球。
这是世界上自1976年以来,第一次有国家成功地从月球上获取到样品并带回地球。
六、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展望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工程,计划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进一步深入探索月球,开展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探月工程事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项目。
自2007年启动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吸引了全球的瞩目。
该工程的概述部分将介绍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意义。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更深入地探索。
这一工程的推出背后有着多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支持。
中国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家航天计划的扩大,为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月球表面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次是通过对月球表面的采样和分析,探寻月球上的水资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最后是为未来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先期准备。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里程碑事件令人瞩目。
2013年,中国成功实现了无人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成功展开科学探测任务。
随后的201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并在同年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活动,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以及全球的探索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声誉,也为人类对宇宙深度探索的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未来的探索任务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背景、目标以及取得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提升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声誉,也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中国探月工程的成果,为人类对月球及宇宙的认知做出新的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说明。
中国探月工程讲解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
• 其主要任务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即观 测月球的地形地貌。该激光高度计的测高分辨率 为1米,测量最大误差是5米。激光高度计中的主 要核心元部件——激光管、储能电容器、半导体 泵浦固体激光器、雪崩二极管等均采用了我国自 行生产的元器件。该激光高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与同期发射的日本月亮女神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相 比,测量精度都是5米,在重量(嫦娥15.7千克/ 日本20千克)、作用距离(嫦娥200公里轨道/日 本100公里轨道)等方面比日本先进。
標誌
• 爲以後解決地球能源來源做準備
(如果把月球上的氦–3開發出來,最保守估計 都可以給地球提供500年的電力供應)
• 月球上已知有5種礦物是地球上沒有的
• 對於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增強 民族的凝聚力都是很有意義的
謝謝
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 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 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2009年3月1日,卫星成功受控撞月。经 过为期一年零四个月的在轨运行,嫦娥一 号卫星搭载的8台有效载荷共获得原始数据 约1.37TB,截止2010年2月,获得经过各 种校正后生成的0、1、2、3级数据产品约 2.76TB。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 射中心
中國几个航太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員公寓
我 國 计 划 在 海 南 省 筹 建 航 天 发 射 基 地
中國的“嫦娥工程”
什麽是 “嫦娥工
程”
探月工程

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 论证,认为中国已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 但由于探月计划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 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同时 当时国家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 还不像今天这样扎实,只能做到简单的环 月飞行,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有限,所以 未能启动。
历史背景三
• 第二轮探月热潮
1990年日本发射“飞天”月球探测器。1994 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后, 不仅开始对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探 测,还意外发现月球南极区有水冰存在的信 息,国际上掀起了第二轮探月热潮。 正是在全球第二轮探月热潮中,中国探月工 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
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在“嫦娥奔月” 的中国探月工程的工作历程
• •
12月20日,嫦娥一号卫星再次成功实施轨道机动, 抬高近月点至100Km,重新回到距月面100Km的极 轨圆轨道,完成第二阶段变轨试验。
摄影师拍摄银河景象 横贯夜空壮观美丽
• 2005年12月,绕月探测工
•
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 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 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 转入正样阶段,嫦娥一号卫 星和运载火箭进入飞行产品 的生产阶段,测控、发射场 和地面应用系统进入系统集 成和联试阶段。
历史背景二
• 第一轮探月热潮 :
从1959年1月到1976年8月,苏联和美国 共向月球发射了83个无人航天器,其中 有49个获得成功,掀起了对月球探测的 第一轮热潮 。
第一轮探月热潮与第 二轮探月热潮期间
•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又成功
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飞船,共有12名宇 航员登上月球,他们带回了403.54公斤的 样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把人类对 月球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72年 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月球探测一 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简述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

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1. 背景介绍探月工程是一个国家级的科学与技术项目,旨在实现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2. 目标与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巡视与勘探,为进一步的月球研究和载人登月打下基础。
具体任务包括:•月球探测器的着陆与巡视:通过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的软着陆和巡视,收集月球表面的数据和样本,进行月球地质、地球演化、月球环境等科学研究;•月球背面的探测:实现对月球背面的巡视与勘探,为了解月球背面的地质特征和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数据;•月球样本返回:计划在未来实现月球样本的返回,为地质研究和潜在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月球基地的构建:长期目标是建立月球基地,为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提供支撑。
3. 探测器和任务3.1 嫦娥系列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中,嫦娥系列任务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她在月宫中奋斗,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探索月球的梦想。
•嫦娥一号(2007年):实现了我国的第一次月球探测,完成了绕月飞行和探月图像返回任务;•嫦娥二号(2010年):实现了月球环绕和撞击探测,并成功返回了图像数据;•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巡视和月球车运行任务,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进行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四号(2019年):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实现着陆器与月球车之间的数据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
3.2 未来任务中国的探月工程项目还有很多令人期待的任务,包括:•嫦娥五号(2020年):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样本的采集,并将采集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带回地球;•嫦娥六号:计划再次前往月球南极进行月球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嫦娥七号:将探测月球南极地区的极地资源潜力;•嫦娥八号:将实现对月球南极峰区的探测。
简述中国探月工程(学生演讲版)

•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 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 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 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 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 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 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 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月球与 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 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 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 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 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是在1994年提 出的。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 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进行评审,通过 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 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 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
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工程”是中国 在月球探索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 这个航空大国开始深空探索的宣言书,它 将成为中国航天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 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 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 回1.37TB的有效探测数据,获取了全 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 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圆满实现工程 目标和科学目标。
嫦娥二号
•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 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 携带了伽玛谱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等7 种科学载荷,获取 了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虹湾地区局 部影像以及地月空间等约6 TB 原始数 据,突破了10余项技术难关,使我国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 型的中国探月工程分布特点,主要是 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 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 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 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 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 开发利用前景等。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第一阶段(2002~2005年或稍后) 绕月探测 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主要用于 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进行全 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对月球表面的环境、地 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实施第一阶段发展计划,即我国绕月探测工程。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或稍后) 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 面巡视勘察 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及月面巡视车、自动机器人。试 验月球软着陆技术,探测着陆区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份, 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岩石剩磁,月表的环境,进行高分辨 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月球基地的选址 提供月面环境、地形、月岩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数据。 实施第二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
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 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十一颗北斗导航 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 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 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发射时间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A。 2000年12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C。 2007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D。 北斗二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7年4月14日04时11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 空。
第三阶段(2010~2020年或稍后) 月面巡视勘察与取样 返回 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2015年或稍后,发展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臂等。在月面巡视 分析取样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面。同时,对 着陆地区进行考察,深化对地-月系统(尤其对月球) 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实施第三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
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简单介绍

我国的探月工程的简单介绍
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已经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探测器。
其中,“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经成功绕月飞行,获取了大量关于月球的数据。
“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已经成功落月,开展了巡视探测和科学实验。
“嫦娥五号”已经成功从月球采样返回,带回了约2千克的月壤样品。
通过这些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我国已经取得了许多关于月球的成果,包括绘制了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发现月球表面存在水冰、探测到月球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等。
这些成果为我国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的探月工程还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了航天产业的进步和壮大。
同时,探月工程的实施也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素养。
关于探月工程伟大成就的简介

关于探月工程伟大成就的简介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那超酷的探月工程的伟大成就哈!一、探月工程是啥呀。
探月工程呢,简单说就是咱们国家对月球进行探测的一项超级大工程。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可是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呢!想象一下,月球那么远,要去探索它,得克服多少困难呀!但咱中国人就是有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非要把这事儿干成不可。
二、那些了不起的阶段和成果。
1. 绕月阶段。
这就像是给月球拍“全身照”。
咱们发射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器,就像两个超级摄影师,绕着月球转圈圈,把月球的各个角落都拍了个遍。
通过它们,咱们得到了大量关于月球表面的高清图像,对月球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啥的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就好比你之前只知道一个人的名字,现在终于看清了他长啥样,啥性格啦!2. 落月阶段。
这个阶段可就更厉害啦!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这就好比是在一个超级远的地方,要精准地把一个东西放在指定的位置上,而且这个地方的环境还特别复杂。
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就这么稳稳地落在了月球上,然后玉兔号就开始在月球上到处溜达,探测月球的土壤、岩石啥的。
它就像一个好奇宝宝,对月球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给咱们带回了好多宝贵的数据。
3. 采样返回阶段。
这可是探月工程的一个大高潮!嫦娥五号探测器就像是一个超级快递员,它不仅要在月球上顺利着陆,还要采集月球的土壤和岩石样本,然后再安全地把这些样本带回地球。
这可太难了,就好比你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拿个东西,再完好无损地带回来,一路上还得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但嫦娥五号就是这么牛,成功完成了任务,让咱们在地球上就能研究月球的样本,这对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探月工程的意义可大着呢。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探月工程让咱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以后探索宇宙的其他奥秘打下了基础。
就像是你要盖一栋大楼,得先把地基打好一样。
而且,通过探月工程,咱们还发展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像航天技术、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首播放曲目 (之二) • 《難忘今宵》 • 《歌聲與微笑》 • 《春節序曲》 • 《半個月亮爬上来》 • 《游園驚夢》選段 • 《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 《良宵》 • 《十二木卡姆選曲》
• 《東方之珠》 • 《在那遥遠的地方》 • 《我是中國人》 • 《但願人長久》 特別播放曲目 • 《國歌》 • 《東方紅》
時間
事件
1990
日本發射了“飛天”月球探測器,正在研製“月神”月球探測器。
1998
美發射“月球勘探者”探測器。準備在今年發射“破冰者”探測 器。
2003年9月27日 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在格林尼治時間順利升空。
2004年2月 2005年 2007年9月 2007年10月
我國公佈了首次探月計劃。 印度計劃獨立發射小型無人月球衛星。 日本 “月亮女神”升空,以月球探測器繞月運行。 中國 “嫦娥1號” 升空,以月球探測器繞月運行。
登月的幾個問題
• 1. 探月和航天的異同,航太和航天的差異
登月的幾個問題
• 2. 月球 探測器 跟一般 航天器 相比有 什麽特 點?
登月的幾個問題
• 3 .人類到底上過月球沒有?
登月的幾個問題
人類登上月球的腳印
國旗無風也會動?
人類到底上過月球沒有?
登月的幾個問題
4. 月球上 儘是被 小行星 砸成的 環形山
這是加加林完成第一 次宇宙飛行任務後勝利 歸來
各國登月情況
• 1963年6月 16日,蘇聯 宇航員瓦連 金娜·捷列 什科娃駕駛 “東方”6 號升空,成 爲進入太空 的第一位女 性。
各國登月情況
• 1969年7月20日, 美國宇航員奧爾德林 (如圖)和阿姆斯壯 (頭盔中影像)乘 “阿波羅”11號飛船 首次登上月球。
中國的探月工程
資料整理及投影片製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何景安 何志强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發射日
探月基本資料
對月球和太陽系的基本認識 之一
從左到右分別是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對月球和太陽系的基本認識 之二
人 類 探 測 月 球 大 事 記
繞月工程就是 第三個里程碑
中國幾個航太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幾個航太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 發射中心
中國幾個航太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航天員公寓
我 國 計 劃 在 海 南 省 籌 建 航 天 發 射 基 地
中國的“嫦娥工程”
什麽是 “嫦娥工
程”
中國的探月工程計劃分爲哪幾個階段?
探月分三步走: “繞、落、回”
介紹中國在2007年10月24日發射 “嫦娥一號”的情況
這個“嫦娥工程” 研製速度及支出費用
與其他國家相比是怎樣的?
“嫦娥一號”奔月將要完成的科學任 務
A. 繪製立體的月球地圖, B. 探測月球上元素的分佈, C. 評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資源量,
D. 監測遠至40萬公里 範圍的空間環境,記錄 原始太陽風資料,研究 太陽活動對地月空間環 境的影響
各國登月 情況
探月競賽後來冷靜下來
各國登月新熱潮
• 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輪月球探測 的熱潮--美、俄要重返月球。而歐洲、日 本、印度、英國、德國,還有中國,都公佈 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測計劃
各探月的國家有不同的打算
(1)■ 探月是不能不做的工作 (2)■ 帶動高新技術整體發展 (3)■ 月球可作爲資源儲備庫 (4)■ 關乎人類未來能源戰略 (5)■ 是環境監測制高點 (6)■ 為人類建立月球基地計劃作準備
各國登月情況
各國登月情況
• 這是蘇聯爲紀念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而頒發的紀 念章。紀念章的一面(圖左)有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運行軌道示意圖。上端注明發射的日期――1957年 10月4日。
• 在紀念章的另一面(圖右)寫著“光榮歸於蘇聯科學”
各國登月情況
• 1961年4月12日,蘇聯 27歲的宇航員尤里·加 加林乘坐“東方”號太 空船環繞地球一周,成 爲飛出地球大氣層進入 外太空的第一人。
• 美國自1958-1976共發射了54枚探測器,前4次任務 因火箭推力不足均失敗。1969年7月阿波羅-11載人飛船 首次載人成功登月,之後7次載人登月飛行中6次成功, 1次失敗,成功率高達86%。
• 日本於1990年發射了首枚月球探測器“飛天”,因未 能釋放子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任務失敗。
近年各國的探月計劃
• 《歌唱祖國》
• 《春天的故事》
• 《梁山伯與祝英台》 • 《七子之歌》
• 《我的祖國》
• 《我的中國心》
• 《走進新時代》 • 《高山流水》
• 《二泉映月》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 《黄河颂》
• 《阿里山姑娘》
• 《青藏高原》
• 《貴妃醉酒》選段
電視廣播能接收到“嫦娥一號” 傳來的歌曲嗎?
“嫦娥一號”到達月球 需要多長時間?
約八天
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的創新
激光高度計 射線譜儀 干涉成像光譜儀
CCD立體相機 射線譜儀
在地球上能否看到嫦娥一號?
電視廣播能接收到“嫦娥一號” 傳來的歌曲嗎?
• 30首播放曲目 (之一)
• 《誰不說俺家鄉好》 • 《長江之歌》
• 《愛我中華》
• 《在希望的田野上》
“嫦娥工程”繞月探測的發射將掀起 新一輪的“航天旅遊熱”
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 成功着陸
第一位太空游客、 美國人蒂托(中)
登月的困難和風險
探月的困難
三道“關”需 連闖
四大難點
我國探月的主要風險
• 繞月前變軌
針對這些風險問題,我們採取的措施, 選擇的探月路線圖成本和風險及優缺點
各國探月研究的側重點
人類探月先後經歷的幾種方式
國際上探月任務和 深空探測任務的次數和成功率
• 前蘇聯從1958年至1976年,共發射了43顆探測器,前 5次均失敗。總成功率爲35%。 “宇宙號”(Cosmos) 系列:共發射了4顆探測器,全部失敗;1972年發射的 聯盟號-L3因火箭故障而失敗。
太空人 登月時 挨過砸 嗎?
中國的航天事業
中國古代的 “萬戶飛天”
長 征 系 列 火 箭 的 發 展
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展和新成果
「兩彈一星」的成功 是中國航天史上
第一個里程碑
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展和新成為世界繼 美國和前蘇聯後第三個實 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中國的航天計劃進展和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