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配置资源》说课稿
各位领导 、评委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前两个目。

一、 说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前三个单元分别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角度,阐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在我国,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的基本背景,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作为这一单元的起点课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利与弊,既说明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又分析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下框题知识。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生正确认识现在的体制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知识点,在教改前后都是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使学生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和方式;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看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

过程和学法目标:通过直观演示与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更明确的认识,让他们响应国家“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自觉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学生明确,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要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前提,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良好个人习惯,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只有让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他们才能理解我国为什么要选择走市场经济之路。

四、 说教法

许多学生眼中的政治是面目可憎的,其实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一切符合课堂需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知其然”,并在真正的兴趣中“知其所以然”。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活动能力有限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参与的方式不唯一,教师作为引导者,由提问到讨论到设置情境,逐渐地让学生习惯参与并真正地参与,而且从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利用播放小品资料、比赛录像,展示实物、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分析比较法

引导学生对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有无市场规则两种情况进行自主探究,比较得出部分结论,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 分组研究讨论法

对理解性知识的教学,教师提供背景材料设疑、质疑,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协调督促、启发诱导并补充完善。

五、 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阅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还比较感兴趣,而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体验,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跟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不断提高,也更关心社会现状,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例举社会上现存的正反两面的经济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趣设疑(2—3分钟)

由教材P92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讨论后就如何解决图中问题提出方案。教师总结。
导语设计的依据: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讲授新课:突出重点,分析难点(35分钟)

(一)市场调节
(学生阅读课本)
1、 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人们的需求(多种多样,无限)

资源(有限)

(播放春节晚会上小品“粮票的故事”片段)
(设疑)小品中的老人家为什么念念不忘这段故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粮票、布票、肉票等,继续设疑)“凭票供应”与“用钱买物”有什么区别?
学生甲:(答略)
学生乙:(答略)
计划
学生丙:(答略)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




3、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设疑)在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学生讨论: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获利增多,就会吸引人们增加对这个领域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结论:市场调节有三个杠杆:价格、供求与竞争。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能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说明为之后知识作铺垫)虽有许多优点,但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也要有计划,即宏观调控。

(二)市场秩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正方形和圆形,一个借助三角板和圆规,另一个徒手作图)

结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播放足球比赛场景,思考课本P93设置的问题)
回答问题一:市场竞争中,谁是运动员,谁是裁判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怎样?

1、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政府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裁判员)
企业和公民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运动员)

2、 市场规

则包括:
⑴市场准入规则:规定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
(展示某一种食品举例)QS认证情况

⑵市场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和其他非法竞争行为。
(课本P93漫画)市场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⑶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回答问题二、三: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及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过渡)
3、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说明: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分析教材的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以及现有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适当地选择了多媒体播放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重视教材中的材料,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分组讨论,体验探究)
在建设诚信社会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诚信表率等)
企业:(提高经营者素质;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公民:(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板书设计
计划
人的需求(无限) 资源(有限)
方式

市场配置资源方式
合理地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
市场

市场配置资源优点

市场规则来维护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良好的市场秩序






课后活动与探究

供选择课题:
(一) 关于娄庄某超市食品准入规则执行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二) 关于学校北门盗版音像制品的调查。

思路提示:
1、 消费者、销售者及有关部门对此持何态度?为什么?
2、 你作为一个消费者,怎样看待你调查的结果?
3、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

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加。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没有对这种体验深入思考过。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评委们,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