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2020, 35(4) 271眼科学报Yan Ke Xue Bao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的研究进展林壮玲 综述 张平 审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摘 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及视功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是相关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文就目前RB 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助于RB 的早期和精准诊断,同时RB 的治疗方式也一直朝着提高保眼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治疗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retinoblastomaLIN Zhuangling, ZHANG P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 Zhongshan Ophthalmic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0, China)Abstract Retinoblastoma (RB) is the most common intraocular malignant tumor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ir life and visual fun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precise treatment are the common goals pursued by related schol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RB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progress of genetic testing technologies is conducive to the ear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RB, and its treatment has been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higher eye-protective rat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Keywords retinoblastoma; diagnosis; treatment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20–07–23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张平,Email:**************doi: 10.3978/j.issn.1000-4432.2020.10.08View this article at: /10.3978/j.issn.1000-4432.2020.10.08视网膜母细胞瘤(r e t i n o b l a s t o m a ,R 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4%,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 1/20 000~1/15 000[1-2],相当于全球每年新增患者约9 000例,其中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1 100例[3-4]。
miR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吴沙,邹梦怡,廖洪斐.miR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2,42(1):71 74.doi:10.13389/j.cnki.rao.2022.0016【文献综述】miR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吴 沙 邹梦怡 廖洪斐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吴沙(ORCID:0000 00019101 7593),女,1995年1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眼眶肿瘤及眼外伤。
Email:wushawss@163.com通信作者:廖洪斐(ORCID:0000 0002 3592 8605),男,1967年8月出生,江西南昌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眼眶肿瘤、眼外伤及眼整形。
E mail:lh fzf@126.com收稿日期:2021 03 29修回日期:2021 06 23本文编辑:方红玲△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82060181);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编号:20181BBG70007)作者单位: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眼科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基因突变相关。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能调控基因的表达,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miRNA在RB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而为RB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microRNA;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进展;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 R774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眶内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儿童癌症的3%。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对于许多人来说,眼睛是一项重要的视觉工具,然而,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能会对视力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推进,诊断和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进展正在改变病人的命运。
视网膜母细胞瘤在儿童中比较普遍,但也可在成人中发现。
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通常发生在眼睛视网膜上的细胞。
与许多其他类型的癌症不同,它不会扩散到其他器官,但如果未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危及眼睛的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得益于最新技术,许多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比如化疗和放疗。
由于创伤性手术可能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过大,因此针对年轻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化疗和放疗可以显著缩小肿瘤的大小,从而减轻其对视力的影响。
另外,近年来,新型的放疗技术已经可以降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些技术采用更加精准的控制,从而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最佳治疗选择方面,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和类型也必须被考虑在内。
手术可能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用来治疗肿瘤较大或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的病例。
手术通常是通过摘除视网膜上的肿瘤来完成的。
此外,在手术安排上,医生也会考虑到是否可以保留部分受影响的视网膜,以减少治疗后的视功能损害。
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有一些新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涌现,这一增长趋势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以分子水平能够识别癌细胞并攻击其弱点的新型治疗方式。
该技术更加精准,能够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而不对健康细胞造成影响。
不需要常规的化疗,靶向治疗可以更快速地实现肿瘤的缩小,从而减轻症状和恢复视力。
尽管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和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相比其他癌症,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仍在不断进展中。
目前还没有单个治疗方法是完全有效的,因此,整合多种治疗方法似乎是最新的治疗方案之一。
是否在治疗中使用多种技术,必须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过程进行把握。
视网膜母细胞瘤疾病模型研究综述
2018.No19摘 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动物模型的建立促进了对肿瘤发生机制、生物特性、治疗方案的研究,主要包括异种移植模型、转基因模型及基因敲除模型,几种模型建立的难度不一、用途多样,对临床前实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RB的动物模型建立进行综述。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动物模型 研究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最常见的儿童眼内恶性肿瘤,由于Rb等位基因突变或失活导致,发病率约为1:15 000~1:28 000,严重危及患儿的视力及生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拯救患儿生命,更重视眼球保留及生存质量,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该病主要的防治原则[1-2]。
动物模型的建立加速了疾病的研究,特别是对疾病发生机制、治疗评价、前沿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RB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异种移植模型、转基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各个模型有各自的优缺点,三者在研究中的相互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机制及评价治疗[3]。
1 异种移植模型1974年,Reid TW [4]等人使用单细胞悬浮法成功建立了RB细胞株Y79系,是首株培养人工的人源性RB细胞,该细胞系来自于一位有母系家族史的两岁半白种女性患儿。
其后20年间国内外相继报道建立了WERI-RB1、SO-RB50,HXO-RB44等RB细胞株[3,5],为RB的异种移植模型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不同细胞系建立的异种移植瘤在生物特性上有一定差异,Chevez-Barrios等人[6]证实Y79细胞系建立的移植瘤,常容易侵入视网膜、视网膜下腔、脉络膜、视神经头和前房,甚至侵入蛛网膜下腔并局部浸润大脑。
相反,WERI细胞系移植瘤主要为眼内局限生长的肿瘤,即使在晚期也只有脉络膜前入侵。
这种差异已被用于不同类型的RB相关研究。
王丽萍等人[7]利用HXO-44 RB细胞通过眼内注射方法建立了RB裸鼠动物模型,得到的眼球内RB肿瘤细胞与体外培养的RB肿瘤细胞形态相似,异形性明显, 呈团块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其细胞质NSE表达较强,S100表达较弱,GFAP表达最弱。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研究进展
1683 V ol.40 No.12 Dec. 202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仅18个月[1]。
视网膜母细胞瘤年发病率为1:14 000~1:20 000,每年新发患者约9 000例,占儿童恶性肿瘤的3%~4%;以我国和印度发病率最高,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地区也较为常见[2-3]。
鉴于不同地区肿瘤患者的异质性,我国研究人员建立了一株汉族人视网膜细胞瘤细胞系[4],以更好地研究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
此外,各地患者的死亡率因医疗条件差异也有所不同:欧美等发达地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死亡率仅为5%~11%,发病率较高的亚太地区患者死亡率约为30%,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患者死亡率则高达73%[5-7]。
我国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总摘眼率为50.65%,死亡率为18.64%[8]。
40%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为遗传型发病,大部分表现为双眼病变,少数为单眼病变,极少数表现为包括颅内肿瘤在内的3侧肿瘤;余下60%非遗传型患者均表现为单眼病变[7, 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为白瞳症、斜视、眼睑红肿、疼痛、青光眼等,眼底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灰白色隆起病灶,表面视网膜血管扩张、出血等[10]。
全身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如静脉化疗等)、局部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玻璃体腔化疗、动脉介入化疗等)、手术治疗(如玻璃体腔切除、眼球摘除、眶内容物剜除等)和放射治疗等均可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11]。
随着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的逐渐深入,细胞起源,即肿瘤细胞由何种细胞演化而来,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的重要问题。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提出了视网膜前体细胞起源、视锥感光细胞起源和水平细胞或Müller胶质细胞起源3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起源学说,但学界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尚无明确定论,因此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尤为重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研究进展
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1, RB1)是人类第一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 RB1 基因是细胞周期
的负调控因子 , 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所需基因的表达 , 从而维持细胞生长发育的平衡。因 此 , 该基因的功能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和生长抑制等有关。文章对 RB1 基因的结构、 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Keywords: RB1 gene; structure; expression; cell cycle; differentiation; growth arrest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1, RB1) 是人类第一个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 , 因为该基因与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 因此被命名为视 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哺乳动物中 RB1 基因家族包括 3 个成员 : RB1/p105、 RBL1/p107、 RB2/p130
关键词: RB1 基因 ; 结构 ; 表达 ; 细胞earch advances on RB1 gene
LIU Shuang-Hu, WANG Shou-Zhi, ZHANG Hui, LI Hu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的结合。
2
RB1 的表达
RB1 在多种正常细胞中都能表达 , 而且随着细
胞周期的进行没有明显的变化 , 这种表达可能与调 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 RB1 的表达量在不 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有一定差异。 Bernards等 [9]在小鼠的研究中发现 , RB1 在各种 组织中都有表达 , RB1 的 mRNA在小鼠胚胎的 9.5 d 开始表达 , 13.5 d表达量最高。在胚胎的各种组织中 以 肝 脏 和 脑 表 达 量 最 高 ; 相 反 , 成 年 鼠 RB1 的 mRNA在肝脏表达量很低 , 而在脑、肺、肾、胸腺和 脾等组织中表达量很高。Jiang等 [16]在小鼠胚胎形成 的 研 究 中 发 现 , RB1 的 mRNA 在 小 鼠 胚 胎 期 的 8.5~17.5 d 都 有 表 达 , 最 高 表 达 量 出 现 在 胚 胎 期 的 12.5~14.5 d, 最 低 表 达 量 出 现 在 胚 胎 发 育 后 期 的 17.5 d。 具体研究结果是 : (1) 神经系统 : 小鼠胚胎期 的 8.5~17.5 d RB1 的 mRNA都有表达。在 8.5~9.5 d 胚胎的头、躯干和尾神经管的神经上皮中都有表达 , 在 10.5~11.5 d胚胎的各种脑褶皱、端脑、中脑和末 脑神经管的神经上皮中都有表达 , 在 12~15.5 d胚胎 的三叉神经节和背神经节中也有表达 ; (2) 造血系统 : 在胚胎发育 过程中 , 血 细胞首先在 卵黄囊中发 生 , 然后通过胚体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胚胎期的 10.5~17.5 d, RB1 的 mRNA 在 肝 脏 中 持 续 表 达 , 12.5~15.5 d 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 , 而在血细胞从卵 黄囊转移到肝脏前 (10.5~11.5 d)表达量很低 ; (3) 肌 肉系统 : 骨骼肌起源于形成体节的轴旁中胚层 [17] 。 在胚胎期 10~11 d 体节生成含有成肌细胞前体的两 侧肌节 , 大约在胚胎期的 14 d 左右成肌细胞融合成 拉长的肌管并具有肌肉功能。在整个肌肉发生过程 中 RB1 的 mRNA都有表达。在 8.5~11.5 d的体节和两 侧 肌 节 、 12.5~13.5 d 进 行 融 合 的 成 肌 细 胞 和 14.5~16.5 d进行分化的肌细胞中都有表达。 黄 倩 等 [18] 利 用 Western blotting 检 测 正 常 成 人 pRb 的表达量 , 结果表明 : 不同的组织或器官 pRb 的 表达量各不相同 , 视网膜、肾、心、肌肉和皮肤等 pRb的表达量相对较高 , 而肝、脑、胸腺等 pRb 的表 达量相对较低 ; 中年以后各组织 pRb 的表达量都明 显降低。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作者单位:400042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杨玉琼,杨均)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野战护理学教研室(宋碧英)杨玉琼: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通讯作者:宋碧英·综述与讲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与护理进展杨玉琼 宋碧英 杨 均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15.070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以视网膜内颗粒层、细胞层和外颗粒层为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1],占儿童致盲原因的5%[2]。
其发病机制有Knudson 提出的“二次突变学说”[3],分型标准由Linn MurphreeA [4]提出的ABC 分级,分为A,B,C,D,E 五级,主要观察目标是玻璃体和视网膜下腔RB 细胞的播散种植。
RB 治疗难度大,若不及时治疗对患儿的视力和生命都有严重危害。
患者绝大多数为儿童,治疗及护理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配合。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RB 的治疗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减容法、外照射放疗、激光光凝、巩膜敷贴放疗、温热疗法、冷冻疗法。
面对近年来不断问世的RB 新治疗方法和手段,如何提高RB 的治疗与护理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RB 的治疗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RB 治疗方法 RB 未经治疗死亡率为100%,若RB 患儿在肿瘤尚未扩展到眼外给予及时治疗,国外报道[5]患儿存活率可以达到95%,国内刘万丽等[6]报道RB 患儿在42个月后生存率稳定在78.72%。
晚期RB 患儿一旦出现远处器官及组织侵犯,病死率较高,故应重视RB 的及时就诊、早期诊断、综合诊疗。
治疗RB 首要目的是控制肿瘤、防止肿瘤转移和保全患儿生命,其次考虑保存眼球和部分有用视力[7],具体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累计单眼或双眼、视力预后等因素选择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主要包括化学减容疗法、激光光凝、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巩膜敷贴放疗、外照射放疗及眼球摘除等[3]。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的视力 和生命都有严 重危害 。患者 绝大 多数为儿 童 , 治 疗及 护理上往往 得不 到有 效的 配合 。随着 现代诊疗 技术 的提高 , R B的治疗 目标和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 目前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治疗 、 化学减 容法 、 外 照射 放疗 、 激 光 光凝 、 巩 膜敷 贴放
・
1 l 2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1 5期 ( 上半月版
・
综 述 与讲 座 ・
视Hale Waihona Puke 网膜 母细 胞瘤 的治疗与护理进展
杨 玉琼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9 6 7 6 . 2 0 1 3 ・ 1 5 . 0 7 0
R B基 因经两 次突变而 失活被公认 为是 R B发 生 的重 要分 子 机 制。基 因治疗 的 目的为从基 因水平上对人体 内基 因的变 异
开创手术治疗 R B的先河 以来 , 到 目前 为止 , 眼球 摘除术是早 期治疗 R B最主要 的方式 , 也是发展 中国家治疗 R B最广泛使 用的方法 。国内大部分 医院 目前普 遍的做 法是 , 只有 当肿 瘤 体积超过眼的一半时才考虑眼球摘 除 。国 内 R B患儿就诊 时 往往大多数 已进入 中晚期 , 不得 不通过 眼球摘 除甚至 眶内容
是 1岁 以内的/ ] , J L 发病危险性较高。 1 . 4 R B的局部治疗 R B的局部治疗包括激光 、 经瞳孔 温热
命, 其次考虑保存 眼球 和部分 有 用视 力” J , 具 体应 根据 肿瘤
大小 、 部位 、 累计单 眼或双 眼、 视力预后等 因素选择治疗方式。 目前治疗主要包 括化 学减容 疗法 、 激光光 凝 、 温热疗法 、 冷冻 疗法、 巩膜敷贴放疗 、 外照射放疗及 眼球摘 除等 J 。 1 . 1 眼球摘 除术 自从 1 8 0 9年苏 格 兰医师 J a m e s Wa r d r o p
质子束照射法医治抗化疗法及局部治疗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结果研究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roton beam radiation therapy for retinoblastomas that were resistant to chemotherapy and focal treatment. 质子束照射法医治抗化疗法及局部治疗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结果研究本文章为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RPTC的专项质子束照射法临床效果研究, 旨在检验采用这种方式治疗耐抗化疗法及局部治疗法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时出现的临床效果, 以便验证质子束照射法治疗的有效及可行性Abstract摘要Purpose:目的本研究是为了评估质子照射法(PBRT)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Methods:方法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小儿患者先前曾接受了化学药物治疗法及局部焦点式治疗法如: 近距离放射性疗法/热疗法后并未收到效果, 且又出现复发情况, 因此在之后接受了PBRT法进行处理. PBRT法的目的是为了集中辐射能量并避免伤及病灶周边的正常健康组织结构及器官.Results:结果3名这样的患者接受了PBRT法. 第一名接受PBRT法的患者是由于化疗和近距离放射法未能造成肿瘤衰减. 在质子法之后, 患者汇报了肿瘤的衰退现象.第2名患者出现了呈弥漫浸润性视网膜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 因此接受了PBRT法. 在完全恶化后, 肿瘤出现复发症状, 患者的眼球被摘除.第3名患者患有极度晚期性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 初始化疗失败并导致肿瘤复发. 在患者接受了PBRT法之后, 肿瘤出现显著性的衰退现象. 然而, 由于接受PBRT法的时间较晚, 患者的眼部还是发生了突然性的多次肿瘤复发, 并最终导致了眼球被摘除的结果.Conclusions:结论通过本次的研究, 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RPTC发现, PBRT法对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有效的, 尤其是那些对其它疗法有抵抗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案例.然而,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弥漫浸润性视网膜或是极度晚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时, 再接受PBRT法来治疗一定要慎重的处理, 避免发生患者最终仍要摘除眼球的无奈现象.。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dl:10.16252/kb R w1004-501非021.04.02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徐兵,张委△(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眼科,重庆涪陵408000)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分子及基因治疗;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非501(2021)04非418-5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源于视网膜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常表现眼红、眼痛、斜视、失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等成人发病罕见,未见明显种族、地域、性别和眼别的差异,约25%-30%患儿为双眼受累,双眼患儿比单眼患儿发病稍早⑷。
目前全球年均发病率约1/15000-1/20000,年新增病例约9000例,中国年发病约1100例[5]。
有资料显示,亚非等不发达国家的RB死亡率约为40%-70%,欧美发达国家为3%-5%*6—中国RB患儿死亡率约37%,略低于亚非其他不发达国家,但高于发达国家*8非0+。
因此,在RB的诊疗及预后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的差距。
1发病机制RB1基因是最先发现的抑癌基因,位于染色体13q上,其编码的pRB是一种位于细胞核内的磷蛋白,对细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RB1基因发生缺失、突变、灭活等改变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11]。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染色体1q、2p、6p及16q是RB中最常见的基因畸变[12],提示这些位点的改变可能与RB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此外,表观遗传学改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微力、RNA(mRmRNA、miRNAs)的调控异常以及DNA的异常甲基化也与RB发生有关[13-14]。
2治疗进展目前,综合治疗是国内外临床治疗RB的主流方法,单一治疗方案已经很少采用,即化疗联合局部放疗、光疗、热疗等,均较单一治疗取得了更佳的疗效)对病情难以控制或复发性RB,多采用摘除眼球方式。
目前,比较前沿的方法有眼动脉灌注化疗及局部放化疗,一些分子、基因疗法也显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其临床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崔雪皓,李筱荣.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22,42(8):634 638.doi:10.13389/j.cnki.rao.2022.0130【文献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崔雪皓 李筱荣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崔雪皓(ORCID:00000002 7371 4000X),男,1991年2月出生,山东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小儿眼底病及肿瘤的诊疗。
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E mail:18616389424@163.com通信作者:李筱荣(ORCID:0000 0001 6855 7671),男,1964年8月出生,天津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天津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眼底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擅长白内障及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复杂性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SCI期刊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国家级专利8项,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
E mail:xiaorongli@163.com收稿日期:2021 07 16修回日期:2021 10 11本文编辑:盛丽娜,王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2171085)作者单位:300383 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功能、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指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及视功能。
一、流行病学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4%,其患病率为1/20000-1/15000,其中约95%发生在5岁以前。
单侧性RB(单眼RB)约占75%,发病年龄在2~3岁;双侧性RB(双眼RB)发病更早;三侧性RB是指在双眼发病的基础上,蝶鞍或松果体出现原发肿瘤,属于双眼RB的一种特殊类型。
每年全球范围新发患者约9000例,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IlOo例。
美国和丹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RB发病率一直保持稳定。
RB的发病没有种族和性别倾向。
低收入国家的RB患者生存率<30%,高收入国家RB患者生存率>95%。
环境因素可能是RB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尤其单眼RB。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放射暴露、高龄双亲、父母职业、试管受精、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等。
二、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影响因素,常因内外环境改变导致调节细胞增殖、黏附、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进程的基因失常而启动。
RB 的发生和发展也受环境、基因、表观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三、诊断(一)症状和体征RB患者多因眼外观异常就诊,瞳孔区发白(白瞳症)和斜视是最主要的就诊原因,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红和眼部不适(揉眼)。
较大年龄患儿会主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等症状。
三侧性RB可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癫痫发作。
早期病变扁平或隆起于视网膜表面,呈白色或半透明状,表面光滑边界清;随着病情发展,内生型肿瘤向玻璃体腔内突起,肿瘤细胞在玻璃体内播散种植,引起玻璃体混浊。
外生型肿瘤则在视网膜下形成肿块,常常引起明显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眼内较大的肿瘤会引起虹膜红变、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等;有些坏死性RB会引起明显的眼周围炎性反应,呈眼眶蜂窝织炎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徐冲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年(卷),期】2010(028)011
【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包括化学
治疗、眼球摘除、外放射治疗、冷冻治疗及经瞳孔温热疗法.近年来,化学治疗作为
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的研究包括化学治疗药物的机制、化学治疗方案的研究、化学治疗后耐药性的研究等,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化学
疗法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与多种机制有关,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拓扑异构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及多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等都与化学治疗耐药性有关,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097-1100)
【作者】徐冲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4.05
【相关文献】
1.新生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筛查手段及化学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J], 渠继芳;李谐;赵培泉;崔元玥;季迅达
2.微波热疗增强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效应的体外研究 [J], 陈华艳;尹延彦;叶凡;
常俊标;王蕾
3.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的进展 [J], 薛康;钱江
4.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的新进展 [J], 彭娟;许学亮;熊艾君
5.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化学治疗:分析457例肿瘤的控制及复发危险因素 [J], Shields C.L.;Mashayekhi A.;Cater J.;秦雪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展望
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展望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发达国家,RB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开展较好,相当大一部分病例选择保守治疗,患儿眼球摘除率为65%~75%,患儿的生存率也超过95%[1]。
而在我国的RB患儿一经确诊,因早期诊断筛查和医疗条件所限,几乎大部分病例行眼球摘除术或眼眶内容物剜除术,即使如此,亦未能很好改善RB患儿预后。
和发达国家的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肿瘤治疗理念的差异和能否真正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缺乏规范及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已将对RB的治疗目标定为:挽救患儿生命,保留眼球并保存有用视力。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RB的治疗策略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累计单眼或双眼、视力预后等多种因素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包括化学减容疗法、激光光凝、温热疗法、冷冻疗法、巩膜敷贴放疗、外照射放疗及眼球摘除术等[1-3]。
根据我国RB发病情况,探索符合国情的规范化RB综合治疗模式,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RB患儿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眼球摘除术和眼眶内容剜出术;保守治疗包括激光光凝治疗、冷冻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巩膜表面放射性敷贴治疗、巩膜外微波热疗法治疗、光动力疗法和外部放射治疗等方法[4]。
其中,眼球摘除手术适用于肿瘤体积超过眼内容积50%的较大肿瘤,及伴有眼前节受累、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存在视网膜脱离、肿瘤在玻璃体腔内广泛种植、可疑肿瘤发生眼外蔓延并失去有用视功能者,以及之前采用保守疗法失败的病例[4]。
而放射治疗则主要适用于肿瘤在玻璃体腔内种植、双眼发病且肿瘤较大以及化疗失败的病例;对于就诊时肿瘤已达眼外期患者需先行放疗,待肿瘤体积缩小之后,再接受眶内容剜除手术治疗,手术后还可继续进行放射治疗。
但对于发病年龄小于12个月、肿瘤的体积已大于50%眼内容积的患儿,应避免使用外部放射治疗。
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目前,关于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网膜疾病治疗:视网膜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感光细胞、玻璃体细胞等。
通过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患者的受损视网膜中,可以治疗各种视网膜疾病,如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
2.视网膜重构:视网膜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中通过特定的生长因子和培养条件引导其成熟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从而重建完整的视网膜结构。
这种方法有望治疗一些由视网膜结构缺陷引起的视觉问题。
3.疾病机制研究:通过研究视网膜干细胞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些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
这有助于开发更精确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4.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估:使用视网膜干细胞进行药物测试和毒性评估可以有效减少动物实验的需求,为新药开发提供更快速和精确的方法。
虽然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2024年,日本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人体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分化成视网膜细胞,并将其移植到患者的视网膜中,取得了显著的视力改善。
然而,视网膜干细胞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体外培养和分化过程中,视网膜干细胞的稳定性和分化效率仍然需要提高。
其次,移植后的细胞存活和功能整合问题也需要解决。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视网膜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以避免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综合上述,视网膜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再生医学应用前景的细胞,对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视觉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视网膜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将得到更大的拓展,并为解决许多与视觉相关的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及研究进展_栗静
( Ru) 和 192 铱 ( Ir) 等。照 射 时 间 2 ~ 4 d,总 剂 量 4000 ~ 4500 cGy。EPRT 可用作 RB 的初始治疗,也可用于局部治疗 或化学治疗失败后的后续治疗[14,15]。Shields 等[14]将 EPRT 用作初始治疗,发现 5 年的控制率达 79% 。Merchant 等[15] 发现 在 化 疗 和 EBRT 治 疗 失 败 后,行 EPRT 其 控 制 率 达 60% 。近距离放射治疗有可能引起眼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 病变、瞳孔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16]。
一、局部治疗 RB 的局部治疗包括冷凝术、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学 治疗等,其中大部分适用于小肿瘤的治疗,或经化学减容法 治疗后体积缩小的肿瘤。 1. 冷凝术( cryotherapy) : Lincoff 等于 1967 年首先报道应 用冷凝术治疗眼内肿瘤。研究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对冷凝 比较敏感[1],早期赤道部及周边部小肿瘤可经巩膜冷凝,一 般治疗 3 个疗程,间期为 1 个月。但对于直径大于 3. 5 mm 或厚度大于 2. 0 mm 的肿瘤,以及位于赤道部之后,或伴有 玻璃体扩散的肿瘤,冷凝术效果不佳。然而对于大于 3. 5 mm 的肿瘤,在化疗前进行冷冻,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可增加 化疗药物在玻璃体内的浓度。此外,冷凝术使肿瘤缩小或消 退的同时,会破坏肿瘤和其下的脉络膜,同时也会破坏局部 血管和细胞内蛋白,形成脉络膜萎缩病灶。副作用: 暂时性 结膜水肿、葡萄 膜 炎、玻 璃 体 出 血、局 限 性 浆 液 性 视 网 膜 脱 离、脉络膜脱离等。
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stereotactic conformal radiotherapy,SCR) : 利用直线加速器,配合角度旋转,对肿瘤释放较高 剂量射线。Sahgal 等[17]对 5 例( 6 只眼) RB 行 SCR,总剂量 40 Gy,发现该疗法可用来保留有用视力,对后极部 RB 有较 好疗效,用来治疗邻近视乳头或黄斑的 RB,能较好的控制肿 瘤的发展。有研究认为对于化疗后 B 期、C 期及黄斑区活动 性肿瘤,可行 SCR 治疗[18]。Higgins 等[19] 发现 SCR 后小儿 骨生长抑制等并发症相对较少。
经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经眼动脉介入化学疗法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崔雪皓;季迅达;赵培泉【摘要】经眼动脉介入化学药物治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是通过介入的方法从眼动脉向患眼注射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进行局部化疗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IAC治疗RB的常用药物有美法仑、拓扑替康和卡铂.经眼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药物作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可显著降低静脉化疗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IAC治疗RB国际分期中B、C、D期及部分E期患者,可有效提高保眼率.IAC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眼睑、结膜水肿,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脉络膜缺血和一过性骨髓抑制等.目前,IAC技术已在国际上广泛开展,本文主要对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AC) refers to the injection of chemotherapeutics into patients' eyes through arteria ophthalmica in order to local chemotherapy for retinoblastoma (RB).The common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RB include melphalan,topotecan and carboplatin.IAC can form the high-concentration drug effects on local areas.It can effectively kill tumor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Application of IAC can cure patients with RB in B,C,D and E stage in international criteria,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eye protection plications of IAC include eyelids edema,chemosis,blepharoptosis,ocular motility disorders,vitreous hemorrhage,ischemia of choroid or retina,transient myelosuppression,etc.It should be further conduction of long-term and large-sample cases studies on how to improve curative effects and reduce serious eye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4页(P385-388)【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化学疗法;介入【作者】崔雪皓;季迅达;赵培泉【作者单位】20009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20009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200091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72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0 000~1/15 00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9, 9(3), 75-81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wjcrhttps:///10.12677/wjcr.2019.93011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RetinoblastomaFan Yang1,2,3,4, Chang Chai2,3,4*1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enan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2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3Henan Eye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4Henan Eye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Jun. 26th, 2019; accepted: Jul. 18th, 2019; published: Jul. 25th, 2019AbstractRetinoblastoma (RB) is the most common intraocular malignant tumor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complex, 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conjunctival congestion and edema, corneal edema, iris neovascularization, vitreous opacity, 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strabismus. The disease is prone to intracranial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ften endangering the life of the child, so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the keys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has also been continuously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surgical treatment to the recent research on hot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hemotherapy drugs,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gene target therap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the improvement of ge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sequencing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and gene target treatment will be-come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future treat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retinoblastoma, focusing on the progress of gene therapy and future treatment directions.KeywordsRetinoblastoma (RB),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AC), Gene Therapy, Targeted Therapy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进展杨凡1,2,3,4,柴昌2,3,4*1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3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郑州4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郑州*通讯作者。
杨凡,柴昌收稿日期:2019年6月26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5日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可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虹膜新生血管、玻璃体混浊、眼压升高及斜视等。
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近年来,该病的治疗方式也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手术治疗,到近年研究较热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眼动脉介入治疗、基因靶点治疗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技术的发展、基因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及分子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对该病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基因靶向治疗将成为未来治疗的潜在策略。
本文阐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未来的治疗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动脉介入治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原发于视网膜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常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成人罕见,发病率占小儿各类恶性肿瘤的4% [1],位于小儿恶性肿瘤第二位,可单眼、双眼或者同时发病,严重威胁患儿视力,甚至生命。
随着医学的发展,RB 的治疗方式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的全身化疗到眼球摘除,再到保留视功能的治疗,但仍以全身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
根据Murphree [3]等对RB 提出的RB 国际分类法(International Intraocular Retinoblastoma Classification, IIRC)中,不仅涉及到了肿瘤的大小、部位,还提到了肿瘤与黄斑、视盘等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在视网膜下、玻璃体腔播散情况的评估,由此来评估肿瘤的分类、治疗方式和化学治疗药物的剂量。
在此分类法中,虽然玻璃体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眼动脉介入治疗对于D 、E 期复发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对其的复发我国的治疗手段仍以眼球摘除为主,对患儿的外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鉴于患儿自身的情况及视网膜母细胞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所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所以接下来将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B 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改进,不仅是挽救患者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RB 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儿眼部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全身受肿瘤侵犯的情况而定。
由于D 期、E 期的风险很高,肿瘤广泛播散,在玻璃体播散范围大,且D 、E 期的顽固性肿瘤复发的治疗成为保留眼球治疗的难点。
杨凡,柴昌2.1. 手术治疗2.1.1. 眼球摘除手术现发达国家很少使用眼球摘除手术,但对于肿瘤体积大或化疗失败,患眼已无希望恢复有用视力的患儿,仍可作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1.2. 眶内容摘除术当眼球摘除术不能使治疗满意时,可考虑眶内容物摘除术,对于高转移风险的肿瘤、肿瘤组织已穿破眼球向眶内生长、视神经管扩大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眶内容摘除在很多晚期患儿仍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法。
2.2. 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多个肿瘤、玻璃体种植的肿瘤、双侧进展期肿瘤,也可用于局部治疗或化疗无效的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尤其是未分化型)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外放射治疗可造成患儿颜面部发育畸形,而且还可能引起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故临床上很少应用。
2.3. 局部治疗2.3.1. 激光光凝激光光凝是最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光热凝结作用阻断进入肿瘤的血管,或直接凝结肿瘤组织表面,以促使肿瘤细胞坏死萎缩来杀伤肿瘤细胞,但容易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前纤维增生、视网膜牵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3.2. 冷冻疗法冷冻疗法也是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常用方法,在化学治疗开始前进行冷冻治疗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可以显著提高玻璃体内化疗药物的浓度。
冷冻治疗适用于较小的肿瘤,特别是放射和光凝治疗较困难的赤道部以前的周边部肿瘤,可以使肿瘤组织迅速冻结,引起肿瘤血管内皮组织的损伤,导致肿瘤组织坏死。
但是容易发生结膜水肿、玻璃体出血、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3.3.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将激光经瞳孔将热能输送到肿瘤组织引起肿瘤组织变性、坏死。
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化疗时有利于化疗药物更有效地渗透到肿瘤组织中,增强药物作用。
其并发症主要有虹膜萎缩、局部视乳头萎缩、视网膜裂孔、视乳头水肿等。
2.4. 化学治疗2.4.1. 全身静脉化疗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全身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仍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由于全身静脉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较大,在此的基础上,运用化疗药物使肿瘤的体积缩小的同时,再联合使用局部治疗的方法,称为化学减容法。
目前国内常采用的化学治疗方案有CEV(卡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等,研究发现全身静脉化疗对国际分期为A、B、C期的眼内早期瘤体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D、E期等眼内晚期RB的保眼率较低[4]。
卡铂是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化学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但是由于长期使用使其耐药性的产生,导致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限制,Zhu [5]等人通过研究叉头盒蛋白M1 (FoxM1)对人RB Y-79细胞和卡铂耐药Y-79 (Y-79CR)细胞中卡铂耐药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FoxM1通过直接上调ATP结合盒转运蛋白C4 (ABCC4)的转录来增强Y-79CR细胞中的卡铂抗药性,证明了FoxM1-ABCC4轴在人类杨凡,柴昌RB中的新作用,可为预防卡铂的耐药性提供新的靶点。
依托泊苷也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Busch [6]等人研究耐依托泊苷和顺铂的RB细胞系的表征发现,对依托泊苷耐药的RB细胞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并可能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对顺铂耐药的细胞则表现出明显的使肿瘤降低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