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与1860南北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与1860南北战争
A太平天国运动是什么?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采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B太平天国的起源与起因
兴起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军民叛乱。
洪秀全何许人也?
洪秀全本来是一个读书人,从小读着四书五经长大。受着儒家传统的教育,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第,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看到了一本由梁发译的“中国版圣经”——《劝世良言》吸取了基督教教义,觉得受了洗礼。于是和冯云山一起在广西一带传教。其实据史料记载,主要吸纳的是两广的客家人居多,太平天国的政权也是一个客家人发展而来的政权,他是一个完全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侵略的运动。而这样一个领导人确实一个没考上秀才的带着满腔愤怒的人领导的,注定了失败。(后来发现,劝世良言的作者梁发不过是一个半吊子读书人,所译之书也是错误百出,但也就是这样一本书,差点颠覆了清朝两百多年的专制统治,可见清之腐朽)。
C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
2日凌晨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抵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后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韦昌辉沙金益王府中家属。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1857年春天,李秀成与陈玉成击败清军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与捻军会合,兵锋直指湖北。[28]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合朝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30] 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天京事变使三王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翼王西征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
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后,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1858年(清咸丰八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清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率湘军连陷潜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镇,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14日,陈玉成部攻克三河清营,次日两军决战。太平军歼清军六千人,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
1859年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36] 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39] 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陷入重围,多次突围不成。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遣使入太平军中谈判。经协议,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太平军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余部坚持战斗。
D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起义时的环境对比(相同点与不同点)
我把太平天国与南白战争是让我们更生克深刻认识斗争的本质,也更容易对比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1美国1860年南北战争的环境
①人口:美国南方人口稀少,与中国完全不同。据记载,南方大概只有
三百万人口,人口稀少。当然我们主要计算白人,因为黑人不能参与
斗争也不能上战场。而北方人口远远大于南方。
②经济:打仗,工业是第一位。南方毫无重工业可言,枪炮,军服几乎
不能自己生产。唯一的轻工业是棉花,而这与北方的经济相比,不到
北方的二十分之一。
③宣传:宣传站上南方不占上风,“为自由而战“这样的口号不具备力量,
没有指出北方到底错在哪里。所以也注定了它的失败。
2 对比太平天国的环境
①人口充足:据统计太平天国之初便有几十万大军,整个太平天国时期
中国共死了一亿人,从此可推测太平天国实力。
②经济发达:太平天国占领了上海,江浙,两广两湖以及整个长江中下
游。可以说中国最发达的地方都收入囊中。
③国际环境:英法联军仅北京,皇帝逃出北京,国际大环境完全支持太
平天国。可以说,具备一切起义成功的所有要素,可它最终还是失败
了。
D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的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吸收精英阶层。没有利用当时的大好形势,吸收本民族汉人的优秀人才。把原本最有力的国际形势变得对自己最不利的形式,把原本最繁荣发达的领地打得满目疮痍。而这些和农民阶级的无纲领的领导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致命原因。所以要吸收精英分子,对比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吸收留日留欧的人才,联合起来一起反清,最终成功。朱元璋,收纳刘伯温。刘邦,吸纳张良。而太平天国的所有的王几乎是草莽出生。(干王洪仁玕除外)。
第二个原因是起义者的封建思想根本没有消除,洪秀全依然像个帝王一样活着,在斗争取得成绩后就不思进取。
第三个原因没有切实可行的纲领。天朝天亩制度在本质上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纲领,唯一可行的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却没有得到实行,是很可惜的事情,否则中国的近代化至少提前50年。
E太平天国给我们的启示(意义)
1.沉迷腐化享乐,丧失进取精神,是进步发展的大敌,失败的开始。
2.内部的团结至关重要。政权未稳,内讧即起,猜忌不断。历往朝代的灭亡都是在于内部腐朽,离心离德而力量分化所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较之中共根据地不是异常强大么?然则中共何以夹缝求生有发展强大最终大败蒋氏政权,不就是注意内部团结稳定而齐心合力,善于利用蒋氏政权内部矛盾龌龊么?
3.统战政策很重要。太平天国打着人有其田的口号,起初争取了大量民心,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