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理解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初中化学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应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实验中得出,因此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物理变化。

同时该定律揭示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的例证上述两个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3)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例证上述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4)总结化学反应前后涉及的“变”与“不变”及“可能变”“6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不变;“2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2个可能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一:密闭体系下,红磷燃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定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要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下完成实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典型例题:(2018年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若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是要求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A: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物气体参加及生成,又在密闭体系,因此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

综上,选择C。

此类题是常考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其验证时化学原理的选择。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知识梳理】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求某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温馨提示]:质量守恒的理解要注意“化学反应”和“参加”这两个词。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其次,之所以强调“参加”,是因为某物质未必全部参加反应。

如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因为只有1g氢气参加了反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n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n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n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 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不涉及物 理变化。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 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5.“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 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思考: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木炭燃 烧后质量减小了,而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请你分 析下这些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木炭燃烧 C + O2 CO2 生成物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所 以质量减少了。
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种类不变 【解析】选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 质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不改变; 物质种类和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 g氢气在16 g氧气中燃烧,生成18 g水
量轻,故D正确。
3.如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 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 物质的化学式是( )
A.A2
B.AB2
C.A2B
D.A4B2
【解析】选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则2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A原子,2个B原子,则丙的化学
式为A2B,故选C。
4.m g汽油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 量总和是( )
A.等于 m g
C.大于 m g
B.小于 m g
D.无法判断
【解析】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汽 油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因此,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一定大于汽油的质
量。
Hale Waihona Puke 5.(2009·达州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到环境污染,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被创造或者毁灭,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理解。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法则,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物质不会在化学反应中被创造或者被毁灭,只会改变其形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和确立,使得化学反应的研究有了基本的定量依据。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质量守恒定律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奠定了之后化学研究的基础。

它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认识。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这正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而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四、个人观点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我个人深信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了基本法则,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过程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以促进自身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五、总结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个人观点。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世界中隐藏的法则和规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好了,以上是根据你的要求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2H2O
通电
O2 + 2 H2
+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三个不变:
(1 ) 原子的种类不变; ( 2)原子的数目不变; ( 3)原子的质量不变。
3、宏观解释:
(1 )元素种类不变; (2 ) 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
物质的种类
有两个方面一定发生改变
分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有五个方面一定不改变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充分反应后,剩余1克B,求生成的C的 质量。 8克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能恰好完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 9克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 + O2 12 2.4g
点燃
CO2
44
X
2.4g 12 = X 44 X=8.8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电解 7.2g的水可生成氧气多少克 ?若氧气的密度 为1.43g/L,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3.某同学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在一密闭容 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A 反应前的质(克) 35 B 12 C 40 D 14
反应后的质量(克)
待测
25
12
40
从上述数据可知:反应后A 物质的总质量 是 24克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A和C , 它们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是 11:28 。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0·葫芦岛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1 L氢气和8 L氧气反应,能生成9 L水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所解释的范围,故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气和氧气密度不同,故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9 L水,故不正确;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 ①概念中“参加化学反应的”; ②概念中的“质量总和”;③适用范围: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的原因: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各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数目必须相等;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1) 写:反应物写在“===”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的右边,用“+”连接(2) 配:在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前加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3) 注:在“===”的上方注明反应条件,“加热”常用“Δ”表示。

(4) 标:生成物是沉淀后面标“ ” ,是气体的标 “ ”,若反应物生成均有气体,或者都有固体,生成物就不需要标注。

(5) 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条件状态是否标注。

3、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例: P + O 2 —— P 2O 51.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的元素,如果这样的元素不止一个,选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

2.找出最小公倍数3.通过计算得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并标明化学计量数。

4.检查 意义实例: 点燃2H 2 + O 2 ====2H 2O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 氢气 氧气 生成物: 水 反应条件: 点燃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点燃 2H 2 + O 2 ===2H 2O 4 :32 : 36 2 1 2+反应前反应后基础练习:1、(2013福建福州)二甲醚(CH 3OCH 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 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也是各地中考必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是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去理解。

1 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说明质量守恒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

2 强调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物理量(如体积)。

实际上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的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总和相等,但体积总和不一定相等。

3 理解“参加反应”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4 记住“质量总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否则,就会出现“表面不守恒”现象。

5 抓住守恒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 建立知识网络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并形成如下知识网络:二、具体运用1 判断某些说法是否正确例1(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对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计量数与的和一定等于m和n的和B 若反应物A、B各为a克,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不一定是2a克C 反应物A与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与D的质量比D 若生成物C是单质,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解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但由于反应前后不同分子中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所以由原子构成分子的数目则不一定相等,所以表示分子数目的系数不一定等于;质量守恒定律明确指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而不是给定的反应物质量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固定的质量比,不可理解为反应物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比;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就不是置换反应。

初三化学 第三讲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 第三讲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讲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点燃点燃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附:前面一至五单元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 C + O 2CO 2 S + O 2SO 24P + 5O 22P 2O 5 4Al + 3O 2 2Al 2O 3 3Fe + 2O 2 Fe 3O 4 2Mg + O 22MgO2H 2O 22H 2O + O 2↑ 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2KClO 32KCl+3O 2↑ 2H 2O2H 2↑+ O 2↑2H 2 + O 2 2H 2O基础巩固练习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B .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C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22Fe 2HCl FeCl H +=+↑42242NaOH CuSO Cu(OH)Na SO +=↓+↑+=2232CO O H CO H22S O SO +点燃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少了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C .通电分解水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D .水结冰后质量没有改变,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MnO 2 △通电MnO 2点燃△A .B .C .D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 B.3∶1∶2C.4∶1∶2 D.3∶1∶35.在化学反应 A + B == C 中,3gA和足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10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13g B.7g C.3g D.10g6.现将A、B两种物质各10g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 与B的质量比是()A.1:l B.2:1 C.4:l D.5:17.Cu可以和浓H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3 = Cu(NO3)2 + 2H2O + 2X,其中X 的化学式为()A.N2O3 B.N2C.NO D.NO2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氧化反应9.某纯净物A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B.A是化合物C.A中有水D.A不稳定10.化学反应A +B=C+D中,7gA和9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D质量的3倍,则生成C的质量为。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讲义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讲义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讲义在化学的世界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基石,为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简单来说,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

比如说,咱们拿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来举例。

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前红磷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是完全相等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呢?这就要从化学反应的本质说起。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在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它们的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物质。

比如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在一定条件下破裂成氢原子(H)和氧原子(O),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 2:1 的比例重新组合成水分子(H₂O)。

在这个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水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比如,知道了某种化学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就可以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算出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质量守恒定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制药行业,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控制反应条件和原料的用量。

不过,要注意的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有一定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反应。

如果反应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那么物质可能会与外界发生交换,这时候就不能简单地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衡量了。

比如说,铁在空气中生锈,这个反应如果只考虑铁和铁锈的质量,就会发现质量增加了。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推荐文章初中化学的必背知识点热度: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热度:高中化学必背的知识点热度: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度: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热度: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书写及计算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解释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⑴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4 32 36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②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③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⑶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③标:标出反应条件已经生成物中的气体(↑)和沉淀(↓)。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⑴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方面:① 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注意的问题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⑴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⑵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⑶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⑷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⑴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目标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理解(注意事项) 3.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4.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5.相关知识点应用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Δm反应物减少= Δm生成物增加
注意事项:“质量守恒定律”与“质量不变”是两个不同的 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减少 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
【反思拓展】 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 碳化学性质的是 。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
5.“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 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单质。化学方程式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则X的化学式为 。
6.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同时生成丁。 根据下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的化学式为NH3 B.乙和丁属于氧化物 C.丙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约为23.3% D.反应中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不能推广 到其他物理量,如体积。
3.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 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宏观上:元素种类不变,每种元素的质量不变。
5.相关知识点应用
对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命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理解细节问题上进行命题。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讲解

质量守恒定律(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3.两个可能变:宏观上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上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要点三、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含义实例(S+O2SO2)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S + O2SO232 :16×2 :(32+16×2) 32 : 32 : 64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S + O2SO2 1 : 1 : 1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S+O2SO2为例):(1)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1、质量守恒定律适是解释于化学变化的,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物的总质量中还应包括这些气体或沉淀。

(不要误认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不变。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2H2+O22H2O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的方面)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数量关系(粒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量的方面)二、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如:2H2+O22H2O;H2+Cl22HCl例1、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

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A.H2O B.SO2C.CO2D.CO1、下列装置不能用做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2、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3、将mg硫放在n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A.=(m+n)g B.>(m+n)g C.<(m+n)g D.≤(m+n)g5、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 + 9O24CO2+ 2X + 6H20,则X 的化学式为()A.SO3 B.SO2 C.CO D.H2SO46、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7、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A. MnOB. Mn2O3C. Mn3O4D. HMnO48、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本文将就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原子的概念建立的。

根据原子理论,化学反应是由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和重排所引起的。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进行计数来进行验证。

无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状态如何改变,其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成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实验案例:实验一:铁与硫的反应将30g的铁与10g的硫放入真空封闭的容器中,经加热反应后得到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经过质量测定,发现反应后的总质量为40g,与反应前的总质量相等,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取一定质量的盐酸和钠氢氧化物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

通过质量测定,发现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再次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三:燃烧反应以乙醇为例,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加热点燃,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质量测定可得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进一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四:金属与酸反应以锌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将一定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通过质量测定可发现,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保持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实验设计与控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需要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这有助于准确预测和计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也可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发生。

2. 物质分析与测定质量守恒定律为物质分析和测定提供了基础。

通过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可以推断出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例以及反应物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

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

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

“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

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 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

“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

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
一、考查对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解析】D。

质量守恒定律指①化学反应②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目
C。

原子数目 D。

物质种类
【解析】C。

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其中,一定不变的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改变的有: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物质的种数,元素的化合价,反应物的体积与生成物的体积。

【练一练】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a+b-c)克 B。

(a-b-c)克
C。

(a-b)克 D。

(a-b+c)克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1.C 2.A 3.D
二、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
【例1】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Y
B.X2Y3
C.X4Y6
D.X3Y2
【解析】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例2】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有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有O④一定有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解析】A。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⑴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一定有C、H,即①。

⑵判断是否有O:由二氧化碳质量求出碳元素的质量为1.2g;由水的质量求出氢元素质量为0.4g,m(C)+m(H)=1.2+0.4=1.6g,所以一定不含O,即②。

⑶求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原子个数=元素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⑥。

【练一练】
1.SO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
2
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2SO2+O2=2CaSO4+2CO2,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S
2.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答案】1.B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