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BHV-1)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症状:(1) 呼吸道症状:患牛常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喉结咯脓痰,进食和产奶量减少,呼吸急促,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 消化系统症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牛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食欲完全消失,腹泻,粪便变稀,以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3) 体温升高:患牛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0℃以上。
(4) 眼部症状:患牛可能出现结膜充血、流泪等眼部症状。
(5) 体重下降:患牛由于进食减少,产奶量下降,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6) 精神状态改变:患牛常伴有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精神不振、抑郁、活动性减退等。
(1) 加强免疫:定期给牛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提高牛对该病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牛患病的风险。
(2) 确保牛舍卫生: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牛舍干燥和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清理牛粪、消毒牛舍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
(3) 牛群管理:合理管理牛群,做好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牛。
对患病牛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健康饲养牛只,提高牛的抵抗力。
提供优质的饲料,合理配比饲料,保证牛的充分营养供应。
(5) 监测疫情:定期监测牛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6) 消毒措施:对牛舍、饮水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阻止疾病的传播。
(7) 注重环境改善:改善牛舍的通风条件,保证牛舍的空气流通,并避免环境过于潮湿,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8) 合理用药:根据兽医的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治疗患牛,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9) 做好人员防护:饲养牛只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感染。
(10) 加强动物检疫:定期对进出牛群的动物进行检疫,确保牛群的健康。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NCCP)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牛类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丧失食欲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疫苗预防、隔离治疗、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等方面。
1. 呼吸困难:患病的牛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气困难等症状。
病牛常常呈现大口呼吸,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浅不一,呼吸时常伴随咳嗽。
2. 咳嗽:患病的牛常常有频繁的咳嗽表现。
咳嗽的声音通常较大,带有粗糙的音质,有时会伴有痰液的咳出。
3. 食欲减退:患病的牛食欲会明显减退,不愿意摄入食物。
食欲减退常常引起牛的体重下降,导致营养不良。
4. 四肢无力: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初期,牛会表现出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的症状,甚至无法站立。
这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5. 发烧:患病的牛常常会有发烧的症状。
体温可达40℃以上。
发热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精神不佳和躯体不适。
针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接种疫苗: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
定期给牛接种疫苗可以有效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2.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牛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需要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牛。
隔离治疗期间要对病牛进行全面的护理和治疗,确保病情的控制和痊愈。
3.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维持牛舍的干燥和清洁,确保牛的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废料等,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和疾病的传播。
4. 加强疫情监测:对周围牛场的疫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提高牛的免疫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牛的免疫力,增强牛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
包括合理的饲料搭配、合理的运动、适当的饮水等。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四肢无力和发烧等。
课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 亚急性型:其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 症状不如 急性型明显而典型。
• 慢性型:病牛消瘦,常伴发持续性咳嗽,叩诊 胸部有实音且敏感。在老疫区多见牛使疫力下 降,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有的无临 床症状但长期带毒,故易与结核相混,应注意 鉴别。病程2—4周,也有延续至半年以上者。
剖检变化
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病牛康复后15个月甚至2-3年还能感染健康牛。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 或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主要由呼吸道排出,也可 由尿及乳汁排出,还可由子宫渗出物排出。
• 易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牛类,包括黄 牛、牦牛、犏牛、奶牛等,其中3--7岁多发,犊 牛少见。
临床症状
• 潜伏期2-4周,短者8天,长者可达4个月之久。 • 按其经过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型和慢性两型。 •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鼻孔扩
张,鼻翼扇动,有浆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 高度困难,呈腹式呼吸,有吭声或痛性短咳。 前肢张开,喜站。反刍迟缓或消失,可视粘膜 发绀,臀部或肩胛部肌肉震颤。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
母连志
牛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也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 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 性肺炎,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其病理特征为肺 间质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肺泡组织的渗出性炎 症以及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
•
②肺间质明显增宽、水肿,肺组织坏死;
•
③浆液纤维素牲胸膜肺炎。
• 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 可取活牛鼻腔拭子;支气管肺泡冲洗物或胸腔 穿刺以及肺脏病理变化组织等病料,接种于支 原体培养基(马丁肉汤),37℃培养2-7天, 观察有无该菌生长。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为牛传染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引起的牛类传染病。
该病可在全年发生,多在春、夏季节流行。
患病牛症状严重,多表现为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患牛的牛群一旦被感染,将导致牛只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将出现肺水肿、死亡等后果。
及时发现和控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至关重要。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农场中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畜牧兽医监管,合理使用疫苗,保持牛群的卫生环境等措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临床症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多样,下面介绍其主要表现:1. 呼吸道症状: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咳嗽一般为干咳或带血丝的咳嗽,痰量较少且粘稠。
2. 发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患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
3. 全身症状:患牛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4. 胸部疼痛:有些患牛在患病的同时会出现胸部疼痛的症状,疼痛一般为胸廓压痛或胸闷不适感。
5. 呼吸音异常:通过听诊可以发现患牛的呼吸音异常,如干罗音、湿罗音等。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牛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浆液性鼻涕、乳牛可能出现低产乳,甚至停产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牧场主要注意观察牛只的健康状况,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预防此病的传播。
2.2 防控措施1.加强牛群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2.严格控制牛群之间的交叉感染,避免混养;3.在发现感染牛只时,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4.定期清洁牛舍和饲料存储场所,减少环境污染;5.饲养员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感染;6.加强对患病牛只的处理,尽快进行合理处理,避免传播给其他牛只。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BPP)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肉牛。
CBPP 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肉牛养殖业的重要问题,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就CBPP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CBPP主要影响肉牛,尤其是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
疾病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播,较高的湿度和高温有利于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CBPP在充满压力的牧场和养殖场易于流行,并且对牛群构成严重威胁。
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Mmm),它感染肉牛的上呼吸道粘膜,引起急性呼吸道炎症,继发细菌感染和支气管炎症。
病原体的传播主要通过分泌物、飞沫和接触传播,且易于在湿润环境中生存。
二、鉴别诊断1. 临床症状:CBPP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和体温升高。
易感染牛出现呼吸急促,用力呼吸时呼出鼻孔的呼吸音较大,严重感染牛还可能出现咳嗽和(或)喘鸣。
牛出现拉稀、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
2. 实验室检测:通过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确认病原体Mmm的存在。
典型的病理学变化是:双侧或单侧胸膜的纤维增生和液体积聚;肺脏发生病变,主要是肺炎和肉芽肿的弥漫分布。
3. 血清学鉴别:利用ELISA或血凝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三、防治措施1. 防疫接种:肉牛的CBPP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接种适当的疫苗能够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接种前应做好保护性抗体检测,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排泄物,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 隔离患病牛:如果发现有牛患有CBPP,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牛接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CBPP耐病种公牛进行繁殖,提高牛群的抵抗力。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CPP)是一种由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发病于牛群,对牛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流行在气候温暖、湿度大且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源的地区。
该病主要在传染源和宿主之间传播,传染源包括患病牛只和带菌牛只,宿主主要是肉牛。
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的饮水、饲料传播等。
二、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厌食、咳嗽、呼吸困难等。
患牛的体温一般会升高到40℃以上,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表面呼吸和气促。
严重感染时,还可出现咳嗽、咳痰、甚至出现血痰。
临床上常见出现足不前行为,以及呼吸急促,当疾病加重时,患牛可见体温持续升高,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抽搐等。
严重时可有牛签、角膜感染,粘膜充血、水肿等。
三、剖检变化在剖检时,患病牛的胸腔内可见大量红色黏液性积液,肺组织呈现出红色或灰红色,质地脆弱,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表面丝絮状物质覆盖,组织结构模糊,胸腔粘膜呈现出弥散性红斑,肺缩小。
气管内有黏稠脓液,有时可见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细菌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等。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分离和鉴定出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而PCR检测则可以检测出病原菌的DNA,辅助诊断。
五、治疗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止咳药等。
同时还需进行对症处理,保持患牛的营养和抵抗力,合理饲养,加强卫生管理。
六、预防措施为了防止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要加强对患牛和带菌牛只的隔离和治疗,做好检疫工作;其次要加强对牛群的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加强饲料和水的卫生管理;还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健全的免疫制度。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牛白喉,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侵袭牛的呼吸道黏膜,引起肺炎和胸膜炎,并可导致牛死亡。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养牛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病原体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致病力。
感染牛后,布氏杆菌会迅速在呼吸道内繁殖并侵入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部疼痛等。
严重感染还可能导致粘膜和皮肤发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对牛群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
加强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1.2 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指的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特别是牧民和养殖户群体。
这与这些人群长期接触牛群和接触患病牛只的机会增多有关。
疫情易受季节和气候影响,通常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更容易发生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也显示,家庭聚集性疾病事件较为常见,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密切接触,易造成人传人传播。
在流行季节和家庭聚集期间,应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是加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1.3 发病机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支原体的侵入和繁殖过程。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其具有细胞壁和膜结构,能够在寄主细胞内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
当牛暴露在感染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的环境中时,支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牛的体内。
一旦支原体侵入牛的呼吸道黏膜,便能够通过吸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利用细胞内器官进行繁殖。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败血症、呼吸困难、慢性麻痹和慢性支气管炎。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山东也有零星发病。
该病多发生于6-10月,主要侵害犊牛和青年牛,发病牛呈急性经过,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左右,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潮红或发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在2-3天内出现死亡。
病程较长的病牛,体温可达40℃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张口伸舌、口流泡沫液、消瘦脱水、耳尖发绀。
后期卧地不起、四肢无力并向后伸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一、病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属于放线菌门,该细菌不能形成芽孢。
该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5~35℃均能生存,在 pH值为7.0~9.0时生长迅速,最适生长pH值为6~7,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温度超过45℃或低于4℃时不能生存。
在土壤中和牛粪中均可大量存在。
该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5年以上;在37℃、PH值为6的条件下可存活9个月;在50℃的水中可存活4天。
该细菌对干燥敏感,干燥后仍能存活。
该细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1%-2%的氢氧化钠、3%的双氧水、4%的过氧化氢等均可将其杀死。
牛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但不耐干燥和高热(60℃)和高浓度的酸。
该细菌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
对紫外线、射线及某些药物如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二、流行病学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是通过飞沫、鼻分泌物及皮肤损伤处传播。
本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和青年牛,病死率高,2-3天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一般是在抵抗力低下时发病,特别是在断奶后和配种前后抵抗力较弱的时候容易发病,犊牛和青年牛比较敏感,且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抵抗力弱,如饲料突然变化、转群、运输和拥挤等均可引起发病。
妊娠母牛也可感染,但发病率较低。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6-10月的犊牛和青年牛易感性较高。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CBPP)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 mycoides小殖变种)引起。
该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鉴别诊断1. 病原学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菌进行诊断。
一般使用细菌培养和PCR等技术,从病牛体内分离出病原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是否为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菌。
2.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病牛的血清中是否含有胸膜肺炎抗体。
阳性结果表明病牛曾经感染过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菌。
3. 病理学检测:通过解剖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牛的肺部组织是否存在特征性的病变,如充血、水肿、红白斑点、脓痈等。
二、防治措施1. 引进预防免疫: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疫苗可控的疾病,通过给牛只进行预防免疫,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传染率。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可供选择,具体使用方式和剂量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2. 隔离病牛:一旦发现有肉牛出现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应立即将患病牛隔离,避免与健康牛接触,以防止疾病传播。
隔离期一般为30天,确保病牛康复后,再与健康牛接触。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舍的卫生状况,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粪便和尿液滞留,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定期对牛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隔离。
4. 合理饲料营养:给予肉牛合理的饲料和补充营养,增强牛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应根据肉牛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牛只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5. 定期清洗和消毒:定期对牛舍和饮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卵,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嗜肺军团菌 (Mannheimia haemolytica)、鼻疽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衣原体 (Chlamydia spp.) 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一、临床症状1. 牛出现高烧:体温可达40℃以上。
2. 呼吸急促:牛感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后,由于肺部受到严重感染,导致呼吸急促、喘鸣及呼吸困难等。
3. 咳嗽:有的牛会出现剧烈咳嗽,咳嗽声音沉重。
4. 精神抑郁:病牛情绪低落,不愿行动。
5. 食欲不振:严重时,甚至拒绝进食。
二、防控措施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确保环境干净卫生: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传染风险,存储的草料及青贮料中需保持合理湿度及温度,以免滋生微生物。
2. 推行合理饲养管理:保持奶牛的营养充足、饮水充足、呼吸畅通等,避免奶牛压力大过、疲劳劳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3. 优化生产管理:实施灵活科学的药品使用,避免大规模反复药物的使用。
合理规划奶牛生产节奏、数量和营养,定期实施奶牛健康检查和疾病预防工作。
4.使用专业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专业药物防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牛的死亡率。
综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具有极高危害的疾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养殖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防疫工作,采取合理的防控技术与措施,保护奶牛的健康和安全,才能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源细菌传播至人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1. 发热:患者体温升高,常伴有寒颤和全身不适感。
2. 咳嗽:患者常有咳嗽症状,咳嗽声音低沉而有力。
3. 呼吸困难:患者的呼吸会变得困难,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
4. 胸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疼痛通常出现在胸膜部位,疼痛感强烈。
5. 痰液:患者的痰液常为黏稠、脓性,有时带有血丝。
6. 其他症状: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卫生、及时诊断和治疗。
1. 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做好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确保牛的健康。
采用规范的检疫和疫苗接种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牛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加强个人防护:在接触牛时,应穿戴好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人体。
3.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与空气流通,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牛舍内的污物和粪便。
4. 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行病原学和临床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和症状支持治疗,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防控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控制牛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卫生以及及时诊断和治疗。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肺病,是一种由Mycoplasma bovi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只和其他反刍动物。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且与经济损失密切相关。
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包括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1. 呼吸道症状:- 牛呼吸急促、表现气急。
- 咳嗽,可能是干咳或带有黏液。
- 喉咙发痒和呼吸道疼痛。
- 呼吸音变得不规则,并且可能出现喘鸣音。
2. 全身症状:- 牛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 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 疲劳和虚弱感。
- 出现痛苦和不适。
3. 特定症状:- 胸腔积液:胸膜肺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 脓胸和纵隔炎:病情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到胸膜和纵隔,导致脓胸和纵隔炎。
防控措施1. 强调生物安全: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限制人员进入施肥区域、加强卫生措施以及控制动物的接触。
2. 疫苗接种:采取正确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牛只免疫力强化,并防止疾病传播。
3. 隔离患病牛只:将患病的牛只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
4. 定期患牛监测:定期对牛只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加强卫生措施:保持饲养环境和设施的良好卫生状况,包括清洁和消毒饲养场、喂食器和饮水设施等。
6. 提供适宜的饲养条件:提供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确保牛只拥有适当的水和饲料,以增强其免疫力。
7. 加强兽医监测:与兽医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发生的病例,并接受专业的指导。
8. 牛只运输前的检疫:在运输前对牛只进行全面检疫,确保健康的牛只被运送到目的地。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牛只的生产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通过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牛只、定期监测、加强卫生措施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证牛只的健康和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IBP)是由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HV-1)引起的,这种疾病对肉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IBP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经由飞沫、分泌物和接触传播,病原体在牛群中易于传播,因此对于IBP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为了了解IBP的流行情况,需要对牛群的饲养环境、饲养管理、传染源、传播途径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通过对牛群的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IBP的流行程度及传播方式。
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认疫情的严重性和感染程度,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鉴别诊断IBP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流涎、气喘、食欲不振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在进行临床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肺炎病、病毒性腹泻病等。
通过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可以对IBP进行准确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IBP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来确认IBP的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则是通过血清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来检测牛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确认牛群的感染情况。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PCR等技术来检测病毒RNA或DNA的存在,从而确认IBP的感染情况。
防治措施IBP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做好疫苗接种等措施。
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牛舍通风、排污,保持牛群健康。
在疫苗接种方面,可以使用IBP疫苗对牛群进行免疫,减少疫情发生。
还需要做好与其他牛群的隔离工作,预防病原体传播。
治疗工作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措施,帮助患病牛群尽快康复。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肉牛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IBP的流行病学,针对IBP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保障牛群的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一、流行病学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IPP)是由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大群(简称Mmm)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这种疾病以其传染性强和致死率高而闻名,对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IPP主要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南美洲。
由于我国肉牛饲养规模的逐渐扩大,IPP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IPP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患牛呼吸道排出的分泌物和食草中的风湿站地聚集飞虱扮动物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PP主要发生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季节,并严重侵袭青年牛群。
一旦染病牛隻出现,疾病容易在牛群中迅速蔓延。
二、诊断鉴别1. 临床症状IPP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眼结膜充血、呼吸急促、鼻鼾声和肺音减弱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牛呼吸困难、腹腔外蠢动和呼吸音减弱。
老牛在发病初期症状较轻,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粉粪、严重腹腔外蠢动等特征性临床表现。
2. 实验室检测病理解剖检查是诊断IPP的可靠方式。
病理学检查通常显示双侧肺部增重,肺组织质地变硬,表面覆盖3-4mm厚褐色胸膜,肺部有灰白色肉眼可见的斑点病变、粘液膜下增厚(便于细菌培养)及淋巴结肿大。
还可以通过PCR技术从呼吸道分泌物及肉眼患部组织中检测到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大群的DNA,确诊IPP。
3. 与其他肺炎的鉴别IPP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球菌感染等疾病有时难以鉴别。
但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三、防治措施目前对IPP的控制主要采用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
对于意外发生的疫情,应该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1. 疫苗预防目前,我国国内外都有IPP疫苗生产厂家,饲养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购买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是由牛呼肠孤病毒引起的。
该病的病原体易在牛兽群中传播,导致牛的批量感染,严重危害牛养殖业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的介绍。
一、临床症状1. 呼吸道症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促等。
当牛感染病毒后,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症状的出现。
2. 动作不协调牛感染病毒后,常常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症状。
牛感染后,体内病毒会通过循环系统迅速传播,导致神经系统颤动和动作异常,使得牛在走路时出现明显的不协调症状。
3. 全身症状除了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外,牛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不振、发热、体重下降等。
当牛感染病毒后,病毒会影响牛的免疫系统,使得牛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因此牛的全身症状非常明显。
二、防控措施1. 农民在进行养殖牛时应加强管理,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保持牛圈的清洁干燥,每周至少脱粪一次,牛舍必须透气性好,并定期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杀。
2.加强对牛的防治,做好预防措施。
如注射疫苗、加强营养和免疫力、加强对牛的监测和诊断。
3.在发现牛感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后,应马上隔离并进行定期观察治疗,以减轻病情的发展,减少其对其他牛的传染性。
4. 打造良好的牛养殖环境,既能保证牛的生长发育,又能减少牛感染病毒的风险。
在养殖牛的过程中,注意维护牛舍的通风性、防潮性、温度和湿度等,以确保牛的生命安全。
5.提高畜牧业的技术水平,树立讲卫生、重预防的意识,对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相关疾病要有充分的了解,并随时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控技术
摘要: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为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
因为患病部位主要集中在牛的胸膜和肺部,所以被称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病牛会出现毒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对我国牛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本文主要阐述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重点论述了如何防治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患病部位集中在胸膜和肺部,该病又被称为牛肺疫。
调查研究显示,该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发生,在非洲国家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疾病列为国际公认的疫病之一。
为了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
病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该类菌的主要特点为菌落非常小,培养基上通过肉眼观察不到菌落,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进行菌落的观察。
该种菌主要威胁牛的肺部,导致肺部发生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使用青霉素等药物的话会使该种菌产生耐药性,使用氢氧化钠可以实现对该菌的灭杀。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动物都对该类疾病易感,牛感染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动物。
患病牛感染病毒之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但是时间比较短。
健康牛在感染之后,成为主要的病菌传染源,之后通过飞沫呼吸道接触和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甚至会导致整个牛群感染。
该病的主要特点是每年都可能发生,尤其每年的春季和冬季比较高发。
临床症状患病牛感染该疾病之后,前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但是随着病情的加剧,患病牛的症状逐渐明显,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和流鼻涕,并且伴有明显的反刍消失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病牛可能死亡。
病理变化因为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胸膜和肺部,因此会引发纤维素胸膜肺炎。
在患病的初期阶段,患病牛会出现小叶性肺炎,中期阶段会出现纤维素性肺炎。
最后,患病牛的肺部会出现大量的坏死灶,严重影响牛的正常呼吸。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Bov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简称CBPP)是一种由链球菌属(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mycoides)引起的牛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影响牛群,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高发。
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道症状:患病牛的呼吸困难明显增加,喘气声明显增强。
牛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气促等症状。
2. 体温升高:患病牛的体温往往升高到40℃以上。
3. 胸腔积液:患病的牛胸膜腔在病初可能有渗液,后期则有胸膜腔积液的表现。
积液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加重。
4. 食欲不振:患病牛由于身体不适,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的现象。
5. 精神状况下降:患病牛由于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精神状况下降,活动减少的现象。
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养殖管理:加强牛群的管理工作,确保牛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繁殖的环境。
2. 强化疫苗接种:使用相关疫苗对牛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牛的抗体水平,增强牛的免疫力。
3. 隔离感染牛:一旦发现有牛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将其隔离,阻断疾病的传播。
4.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饲料供给,提高牛的体质抵抗力。
5. 定期检测牛群健康状况: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患病牛,加强对患病牛的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对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包括规范养殖管理、疫苗接种、隔离感染牛、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检测牛群健康状况等措施。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率,保障牛群的健康。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被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由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引起的疾病。
此病主要影响牛群的呼吸道系统,呈现出临床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牛的死亡。
以下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1. 呼吸系统症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特征是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和气喘等。
2. 鼻腔分泌物增多:感染的牛鼻腔会分泌黏稠的粘液,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
3. 眼部问题:病牛的眼睛可能出现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或水肿。
4. 食欲下降:患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和消瘦。
5. 发热:病牛可能会出现发热迹象,体温升高。
防控措施:1. 合理采购牛只:在购买牛只时,要确保牛只的健康状况良好,并且没有传染病的潜在风险。
最好选择健康牛场的牛只,并确保其有正规的兽医检查报告。
2.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场的卫生和清洁,并定期清理牛舍的粪便和污秽物。
确保牛只有良好的饲养环境,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以增强其免疫力。
3. 隔离感染牛只:一旦发现牛只患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
感染牛只的隔离措施应持续至少7天。
4.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以增强牛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早期发现和治疗:及早发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并立即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
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可提高患病牛的生存率。
总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鼻腔分泌物增多、眼部问题、食欲下降和发热。
为了控制和预防该病的传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隔离感染牛只、定期接种疫苗和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例。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牛只传染病,常见于牛只群体中,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1.呼吸道症状: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常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鼻孔呼吸增快等症状,发病牛只会有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的表现。
2.发热: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会有发热的症状,体温可达40℃以上。
3.食欲减退:患病的牛只因为呼吸困难等症状,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影响食量和消化吸收功能。
4.咳嗽: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会出现持续性的干咳或有少量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的加重,咳嗽的次数和程度也会加重。
5.心率增快:患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只会出现心率增快的情况,心跳加快,出现心率过快的症状。
以上就是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现牛只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应保持牛舍的通风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施和饲料槽,保持牛舍的清洁干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2.疫苗预防: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定期对牛只进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接种,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隔离患病牛只:一旦发现有牛只出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应将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牛只。
4.质量控制:在购买饲料和牛只时,应选择正规品牌和有资质的经销商采购,减少疾病的输入。
5.加强兽医监管:定期请兽医对牛只进行体检和疫病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疫病监测。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是牛只养殖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养殖户和兽医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以肺小叶间淋巴管浆液性炎症,小叶间组织浆液性纤维素性浸润,肺实质纤维蛋白性坏死性炎症,继以患病肺部出现贫血性坏死,常伴有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一、病原
病原为丝状霉形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干燥和高温可迅速将其杀死,冻干保存,毒力可保持数年,对化学消毒药抵抗力不强。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病牛及带菌牛,病牛康复后15个月、甚至2-3年,还具有感染性。
2、传播途径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传播,也可由尿及乳汁排出,在产犊时也可由子宫渗出物中排出。
3、易感动物
主要是牦牛、乳牛、黄牛、水牛、犏牛、驯及羚羊。
山羊、绵羊及骆驼在自然情况下不易感染,其他动物及人无易感染性。
4、流行特点
(1)地区分布。
本病曾经在我国广泛流行甚广。
1989年在新疆扑杀最后一头病牛后,到目前为止,除引起牛外,本地牛没有新病
例报道。
国际上,在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马里、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家,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在亚洲的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中东地区的也门、阿联酋、沙特、科威特、黎巴嫩等国家,出现零星暴发。
5、流行形式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多见。
带菌牛进入易感牛群,常引起本病的急性暴发,以后转为地方流行性。
饲养条件差或畜舍拥挤等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临床症状
1、潜伏期
潜伏期为2-4周,短的8天,长的可达4个月。
2、急性期
病初动物体温升高达40-42℃。
动物表现为呆滞,厌食,不规则反刍。
长时间发生轻咳或干咳。
动物衰竭或呈弓形站立,头前伸和肘外展。
犊牛可见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和关节炎,也可观察到心内膜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在非洲,牛出现典型症状时,死亡率达到10%-70%.
3、亚急性或慢性期
慢性病牛可能局限于轻微的咳嗽,或仅在受冷空气、冷饮刺激或运动时,发生短干咳嗽,以后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泌乳减少。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多出现在呼吸道和关节,胸腔和肺脏的病变通常是单
侧性,不同阶段炎性病变的肺脏可呈现出红色、灰白色和黄色,出现特有的大理石样外观。
有时可见肺脏和胸壁粘连,胸腔和肺脏表面可见干酪样沉积物。
慢性和长期病例中,肺脏发生坏死,直径达1-10厘米。
另外,犊牛可发生渗出性腹膜炎、关节黏液囊炎、腕骨的蛋白性关节炎。
有时可观察到颈下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
可依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如典型的胸腔病变)等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可有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查。
1、病原学诊断
包括支原体培养和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时,应在密封的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基中应含多种营养基质,包括葡萄糖、甘油、维生素、核苷酸、类脂化合物和脂肪酸等。
盲传2代后再接种固体培养基,置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2-96小时,至少进行3次克隆纯化。
为了防止其他杂菌生长,培养基中需加抑制剂,如青霉素、醋酸铊等。
纯培养的菌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应呈圆形煎蛋状形态,边缘整齐,中间突起。
2、血清学诊断
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国际贸易使用。
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比较实用,在筛选检查时敏感性高于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试验敏感性高且操作方便。
此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诊断
主要为聚合酶链式反应。
可用胸腔积液作为检测样品,可利用巢式PCR扩增CAP-21基因0.5KB的DNA片段;如果以核糖体(R)RNA为扩增靶基因,结果更加敏感,因为在每个菌体细胞中含有大约104个拷贝的核糖体基因。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牛虽然血清学阴性,也没有明显临诊症状,但是PCR结果为阳性;相反,少数血清阳性的牛,PCR却为阴性。
4、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牛支原体肺炎、牛巴氏杆菌病和牛结核相区分。
牛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轻者可见局部肉样变,严重病例的肺广泛分布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
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表现为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心脏、肺脏及可视黏膜、浆膜出血;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病牛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
牛结核是由分支杆菌引起,表现为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和衰竭,在多种器官形成结节和肉芽肿(结核结节)。
其他,如化脓棒状杆菌肺炎、肺霉菌病、肺丝虫病及严重创伤性心包炎引起的肺脓肿、肺炎,可通过剖检和病原检查加以鉴别。
六、治疗方法
有些广谱抗生素对支原体类病原具有抗菌作用,可选用治疗。
土霉素5-10毫克/公斤体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
七、防控措施
在我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检疫、隔离、扑杀病牛和对血清学阴性牛进行免疫接种。
由于我国已经消灭了本病。
因此,预防重点是防止病原从国外疫区传入。
从国外引种时,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行检疫并使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兔化弱毒或兔化绵羊化弱毒)接种。
出现病牛时将病牛隔离扑杀,病死牛尸体深埋,并用2%来苏儿溶液或10%石灰乳对污染场地进行消毒。
当暴发此病时,国际上通常采取的策略有两种,即屠宰所有病牛及与病牛相接触的牛,是最有效和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成本较高。
第二种策略是屠宰病牛并给受威胁的牛或假定健康的牛接种疫苗。
目前,OIE推荐使用的疫苗是T1-44,其疫苗毒株是利用分离自坦桑尼亚的中等毒力菌株经鸡胚传44代后而获得。
牛场应以防为主,实行自繁自养。
必须引起的牛须进行检疫,做补体结合试验两次,均为阴性者接种疫苗4周后才可起运,到达目的地后应隔离3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原牛群也应事先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