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人教版高考生物学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2)
课时规范练33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必备知识基础练考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湖北黄冈期末)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其分级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婴幼儿时期经常发生遗尿现象,但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婴幼儿的遗尿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B.成人尿意形成于大脑皮层但不属于反射C.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排尿可以进行但不完全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均能使膀胱收缩2.(湖南长郡中学摸底)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是由轴突的特点来决定的B.如果②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C.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D.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没有受到脑的调控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等进行有效的调控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形成各种感觉,不能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考点二人脑的高级功能4.(山东菏泽三模)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规定,如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 km/h,同时要与前车保持200 m的距离。
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
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这种规定依据的是( )A.由于不同人的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行车安全作出了以上规定B.兴奋在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太小不能及时反应C.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使机体出现不协调,引起驾车不稳D.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5.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动物皮肤会使血液里的物质UCA含量大幅度增加,且UCA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2021年整理)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篇失分警示100练专题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的全部内容。
警示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失分要记(1)转录的产物有三种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并且三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分工不同。
(2)密码子的专一性和简并性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蛋白质结构及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翻译进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但mRNA不移动。
(4)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5)解答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DNA上(或基因中)的碱基对数还是个数;是mRNA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
3·2微练45.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B。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构成的碱基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构成碱基相同D。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TC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组成为AGU46。
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B.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C.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D.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二十三有关“基因的转录、翻译”45.D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DNA和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构成DNA的碱基是A、T、C、G,构成RNA的碱基是A、U、C、G,A、B、C错误;转录过程中DNA 模板链和RNA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C—G,G-C,故若含有遗传信息的模板链碱基组成为TCA,则遗传密码的碱基组成为AGU,D正确。
【配套K12】[学习](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九
警示三十九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失分要记(1)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2)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部分体液免疫。
(3)T细胞和B细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4)由淋巴细胞到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分化只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来说,初次免疫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不仅来自B细胞或T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记忆细胞可以更快地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6)在再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仍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7)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8)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3·2微练77.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情况;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78.CAV-16是一种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有关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刺激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抗体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的CAV-16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C.成熟的B淋巴细胞经CAV-16刺激后即可进行分裂和分化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直接产生抗体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九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77.C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抑制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基础巩固1.(2019·某某某某二十四中模拟)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体液调节为主解析:激素只对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激素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D错误。
答案:D2.(2019·某某某某联考)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解析: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若小白鼠下丘脑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小白鼠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其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在最适温度时耗氧量最高,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A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正确,D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
答案:D4.(2019·某某省揭阳市第一次模拟)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效应。
下列对大豆异黄酮的推测,错误的是( ) A.可缓解雌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B.能与人雌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C.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激素受体D.会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解析:由于大豆异黄酮,其分子结构与人雌性激素相似,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可缓解雌性激素水平降低者的症状,A正确;由于大豆异黄酮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因此能与人雌性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由于雌性激素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故可能作用于下丘脑的雌性激素受体,C正确;大豆异黄酮进入人体后能发挥微弱的雌性激素效应,故能够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五 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
警示三十五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失分要记(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被重新吸收。
(2)异常情况:①若某种有毒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可能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3·2微练69.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70.多巴胺是某些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一种递质,它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多巴胺起作用后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
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的释放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不消耗能量B.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C.可卡因可阻止多巴胺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D.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干扰信息传递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五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69.A 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A错误;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产生兴奋,即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B正确;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由于高温也能激活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D正确。
70.C 多巴胺的释放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完成,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正确;依图分析,可卡因可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D错误。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19高考生物一轮训练(2)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湖南十校联考]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44B.如果得到的某条多肽链有2个氨基,则有一个氨基在R基上C.如果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合成一条肽链,则有2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D.如果将得到的4条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多肽链,则会脱去3个水分子答案:C 解析:每脱掉1个丙氨酸需打开2个肽键,每打开1个肽键需1个水分子,因此脱掉4个丙氨酸,需要8分子水,得到的全部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50肽多了18×8=144,A正确;每条肽链的一端都含有1个氨基,如果得到的某条多肽链有2个氨基,则有1个氨基在R基上,B正确;得到的5个氨基酸中有4个是丙氨酸,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应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错误;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D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依据图像中特定的结构判断细胞的类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观察不到核膜,则一定为原核细胞B.若观察不到叶绿体,则一定不是植物细胞C.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D.若观察到中心体,则一定为动物细胞答案:C 解析:有些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有些植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尖细胞,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若观察到染色体,则一定为真核细胞,C正确;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若观察到中心体,则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
广西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含答案)113
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基础达标1、反射是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
以下对于反射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画饼充饥、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加才能达成B、一些反射能够形成也能够消逝, 比方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必定需要神经中枢参加, 非条件反射则不必定D、非条件反射成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答案 B分析画饼充饥是条件反射 ,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加才能达成 , 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 大脑皮层不参加也能达成 ,A 项错误 ; 不论是条件反射仍是非条件反射 , 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加下才能达成 ,C 项错误 ; 条件反射成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D 项错误。
2、以下图表示突触后膜接受喜悦性递质后发生的过程。
以下对于该过程的说法 , 正确的选项是 ()A、需要耗费 ATPB、蛋白质 P 是一种通道蛋白C、该膜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钾离子也能经过蛋白质P进入突触空隙答案 B分析突触后膜接受喜悦性递质后,Na+经过辅助扩散进入细胞内, 不需要消耗能量 ; 蛋白质 P 是特意用于 Na+经过的通道蛋白 ; 该膜发生的是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通道蛋白拥有专一性 , 钾离子不可以经过蛋白质P。
3、以下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互相联系的构造图 ,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③的内容物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需要耗费能量B、喜悦的单向传达与构造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 X 处赐予一个适合刺激 , 在构造①和②处实现同样的信号变换D、构造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 说明神经细胞间喜悦的传达离不开内环境答案 C分析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 需要耗费能量 ,A 项正确 ; 只有突触后膜上有有关神经递质的受体 , 所以喜悦的单向传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 ,B 项正确 ; 若在 X处赐予一个适合刺激 , 在构造①突触前膜处的信号变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在构造②突触后膜处的信号变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 项错误 ; 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充满着组织液 , 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开释, 经组织液运送到突触后膜, 说明神经细胞间喜悦的传达离不开内环境,D 项正确。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3..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时作业 图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40分钟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5·泰安模拟)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纤维,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为反射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解析】选A。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2.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解析】选B。
针刺双脚的反应和膝跳反射的完成途径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是否受损有关;血细胞的数量多少与神经中枢无关。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解题指南】关键知识:神经元上静息电位的形成原因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兴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递。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则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那么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神经冲动)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故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2章 第1节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 第二章第1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基础题]反射弧是反射活动需要的结构基础,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A解析: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会引起电位变化,可支配效应器产生相同反应;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有的分布在相同的组织或器官中,有的分布在不同的组织或器官中;神经中枢的兴奋不会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也可以位于脑干或大脑皮层等。
2. [2013·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比利时、法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中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成功移植到了实验鼠大脑中,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对神经性疾病的研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B.当人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大脑皮层内侧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C.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蛋白质D.一切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都是反射弧答案:C解析: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来自于同一受精卵,所以两细胞内基因相同,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不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基础题]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答案:D解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真题精练(含答案解析)必修3 第1单元 第2讲 课后
必修3第一单元第2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只能进行单向传递,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任何一部分被破坏,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2018年陕西西安五校模拟)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答案】B【解析】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通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
4、(2017年湖南长沙测试)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反射弧中神经细胞之间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图中d为传入神经,切断d后刺激b,仍能引起效应器收缩;结构b为神经纤维,结构c为突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处的要快;Ⅱ为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
备考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备考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27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纤维的末梢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2018?天津卷)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3.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4.完成呼吸、膝跳、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皮层B、脑干、脊髓、大脑皮层C、大脑、脊髓、大脑皮层D、脊髓、脊髓、脑干+5.世界顶尖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D、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6.在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下图表示兴奋传来后这两类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乙酰胆碱和Gly为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和Gly都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受到刺激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B、Gly作用于突触2的突触后膜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C、a→b段电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Na+的迅速内流D、突触1与突触2的突触后膜也可能是神经元细胞体的一部分+7.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外伤导致意识丧失时,则可能造成尿失禁+9.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五 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
警示五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失分要记(1)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组成成分不同。
(2)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定动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作为鉴定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3)真核生物: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4)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光合色素时,可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时,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
3·2微练9.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10.以下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③核糖体的形成一定离不开核仁④纺锤体的形成都与中心体有关⑤有液泡的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⑥有染色质的细胞都能形成染色体A.0项B.1项C.2项D.3项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五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9.C 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A正确;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B正确;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该过程不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C错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胆固醇等,D正确。
10.A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②错误;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③错误;高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无关,④错误;发生质壁分离时,除需要大液泡外,还需要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⑤错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不能形成染色体,⑥错误。
故选择A。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反射及反射弧2,82.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与传递1,3,4,5(中),6,9(中)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7一、选择题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解析:由图可知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①传递至③。
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甲图由于③在神经中枢外有神经节,所以为传入神经,①为感受器,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⑥为突触,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兴奋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所以b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
3.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C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解析:刺激C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到达B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A 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当兴奋到达A处时,此点处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B处电位是外正内负,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偏转方向相反。
4.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三 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失分要记反射弧受损的分析方法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2微练65.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6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②或④或⑤B.②或③或④C.②或③或⑤D.①或②或⑤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65.C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都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
66.A 根据表格内容,在破坏前刺激此脊蛙的左或右后肢,左、右后肢都收缩,说明左、右后肢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且左、右后肢的反射弧间能交叉连接。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2。
新高考生物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4.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电信号
快 双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慢 单向
(续表)
[易错诊断] 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 ) 答案:√ 2.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 ) 答案:× 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传导。( ) 答案:√
[基础测评] 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 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施加一定的电刺激时,则甲、乙 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 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 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分类依据:神经中枢是否位于__大__脑__皮__层__。 (2)比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遗传
[易错诊断] 1.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 也属于反射。( ) 答案:× 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答案:× 3.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 发生。( ) 答案:√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 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
层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 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 W 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四 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警示四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失分要记
(1)只有细胞膜的外侧存在糖蛋白,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内侧不存在糖蛋白。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同,这与细胞的功能有关,如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2微练
7.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部分
B.参与物质跨膜运输时膜蛋白形状发生变化
C.膜蛋白比磷脂在细胞膜中的移动困难
D.经核糖体合成到达细胞膜的膜蛋白必须经过高尔基体的分拣
8.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与数量有关
C.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蛋白质的运输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下降
答案精解精析
警示四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7.D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因此蛋白质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A正确;参与物质跨膜运输时,膜蛋白的结构改变,B正确;膜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的移动较困难,C正确;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则到达细胞膜的蛋白质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D错误。
8.C 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A正确;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与数量有
关,B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物质的跨膜运输能力下降,D正确。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大全1(答案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基础易错知识点正误判断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
(x)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有关,与无机盐无关。
(x)4.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 和Cl—。
(x)5.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 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6.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7.血糖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适当摄入果糖对血糖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8.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x)9.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10..K+主要维持细胞外渗透压的稳定。
(x)二、内环境的稳态1.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是由于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2.美国生物学家坎农提出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而糖原不会出现在其中。
(√)4.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x)5.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x)6.肺泡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呼吸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关系。
(x)7.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1.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x)2..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的蠕动会加强。
(x)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脑部结构是下丘脑。
(x)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篇 失分警示100练 专题三十七 有关“体温调节过程、机理”
警示三十七有关“体温调节过程、机理”失分要记(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
(4)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当产热多于散热时,则体温升高;当产热少于散热时,则体温降低。
如果人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3·2微练73.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37 ℃,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为37 ℃,若“调定点”改变,体温将随之改变。
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机体后,机体发热至39 ℃,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由37 ℃上升至39 ℃的过程中,机体汗腺分泌减少B.体温由37 ℃上升至39 ℃以后,体温调定点开始上升C.体温由39 ℃降至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D.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74.如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C、D的分泌B.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可以反过来对垂体和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C.寒冷环境下,激素B、C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D.激素B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的细胞答案精解精析警示三十七有关“体温调节过程、机理”73.B 体温由37 ℃升至39 ℃的过程中,说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所以机体汗腺分泌减少,A正确;体温由37 ℃上升至39 ℃以后,体温持续一段时间,说明体温调定点变为39 ℃,B错误;体温下降过程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C正确;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失分要记
反射弧受损的分析方法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此类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损:由于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和大脑皮层,无感觉,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神经冲动能传到脊髓并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有感觉,但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神经递质被阻断不能释放: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不能作出反应。
3·2微练
65.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6.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B.②或③或④
C.②或③或⑤
D.①或②或⑤
答案精解精析
警示三十三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
65.C 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都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
66.A 根据表格内容,在破坏前刺激此脊蛙的左或右后肢,左、右后肢都收缩,说明左、右后肢都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且左、右后肢的反射弧间能交叉连接。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破坏部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或感受器和效应器或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或传入神经和效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