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表 平行断面法适用

平均值s
h
15025.5
10
6724
25
块段体积(m3)
v
150255.00 168100.00
662664.46
溶洞率(%) f
0 0
原始数据
318355.00 计算结果
原始数据
实际矿体体积(万立 方米) V 15.29 1.31 46.10 134.10
矿石体重(吨/ 立方米) d 2.6 2.6 2.6 2.6
16.6727
原始数据
42.4056 计算结果
溶洞裂隙率(%)
f
8 8 0
矿体体积(万 m3)
V1
60.71 0.15 0.12
矿石体重 (t/m3)
d
2.6 2.6 1.97
资源储量(万t)
Q
157.84 0.38 0.24
60.97
158.46
块段矿体体积(m3) 矿石体重(t/m3)
V-1
d
150255.00
溶洞裂隙率 (%) f 0.00 0.00 0.00 0.00
始数据
1968024 计算结果
断面相对面积误差<40%时的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断面积(2)(平方 米)
面积之和
S2
S1+S2
32348.00
58405.00
1246.32
2301.60
611.40
1537.56
10954.00
22443.00
原始数据
剖面法-斜楔形尖灭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尖灭端边长(米) 有矿端边长(米)
h1 197.40 315.80
h2 150.17 296.63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实例二:某煤矿储量计算
煤层厚度与面积测量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测量煤层的厚度和面积。
煤质分析与发热量测定
采集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测定煤的发热量等指标。
储量计算与评估
根据煤层厚度、面积和煤质数据,计算煤矿的储量,并进行分类和 评估。
实例三:某铜矿储量计算
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收集铜矿床的地质资料,研究其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石 类型等特征。
矿产资源储量计 算
目录
•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01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富 集的、具有经济意义的、能够被开采 利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矿产的数量 。
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数学模型和算法 被引入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等,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合利用多源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可 以更加准确地刻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分布,进而提 高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精度。
可行性原则
储量计算应考虑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 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储量的可开采性和 可持续性。
02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勘查方法与程序
地质填图法
通过地质填图了解矿区的地层、 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为进 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物探法
利用物理方法探测矿体或矿化带的 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常用的 物探方法有重力、磁法、电法等。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断面法、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三角形法及最近地区法等。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和所用勘探方法,选择合理的储量计算方法。
然后在各种综合图上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边界,划分矿体块段,计算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矿石密度、矿体面积以及含矿系数等参数。
最后按公式计算块段金属储量,累计块段金属储量为矿体(或矿床)金属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质专家。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的方法共164页

(五)其它方法
1、最近地区法
又称多角形法。其实质是将形状不规则的矿体,人为 地简化为便于计算体积的多角形柱体。即在矿产资源储 量计算平面图所圈定的矿体范围内以每个勘探工程为中 心,按其与各相邻工程的二分之一距离为顶点,将矿体划 分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的多边形地区。再依据每个多角形 地区中心的工程资料分别计算其矿产资源储量。这种矿 产资源储量计算法不仅不能反映矿体的真实特点,而且 计算过程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只有在工程分 布不均、工程揭露的矿体其厚度、品位相差悬殊、矿体 形状极不规则的情况下,为了考虑各工程所影响的权数 才采用此方法。多角形顶点的选择,有时也采用内插法 以便使计算结果更准确一些。但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应 用并不广泛。
(一)算术平均法
是一种最简单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其 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 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 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 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算术平均 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 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资源储量。
断面法的特点是借助勘探剖面表现矿体不同 部分的产状、形态、构造以及不同质量,不同研 究程度和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情况。按勘探剖面 的空间方位和相互关系,断面法又分为水平断面 法、垂直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而在垂直 断面法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勘探线为划分 块段边界的,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而另一种则是 以勘探线间的平分线为划分块段边界的,又称之 为“线矿产资源储量法”。即每一勘探剖面至相 邻两剖面之间二分之一距离的地段,即为该剖面 控制的地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然 后累加即为矿体或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线矿产 资源储量法主要用于砂矿床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教案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与分类2.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方法3.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步骤4.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分类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步骤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2. 准备实际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准备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讨论。
【导学】1. 引入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讲解】1. 讲解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与分类。
2. 讲解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方法。
3. 讲解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步骤。
【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案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思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知识巩固】1. 提问学生,检查对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理解。
3. 思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参数和公式2.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分析3.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软件与应用4.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5.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注意事项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参数和公式,以及软件与应用。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表(平行断面法适用)

16.6727
原始数据
42.4056 计算结果
溶洞裂隙率(%)
f
8 8 0
矿体体积(万 m3)
V1
60.71 0.15 0.12
矿石体重 (t/m3)
d
2.6 2.6 1.97
资源储量(万t)
Q
157.84 0.38 0.24
60.97
158.46
块段矿体体积(m3) 矿石体重(t/m3)
V-1
d
150255.00
溶洞裂隙率 (%) f 0.00 0.00 0.00 0.00
始数据
1968024 计算结果
断面相对面积误差<40%时的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断面积(2)(平方 米)
面积之和
S2
S1+S2
32348.00
58405.00
1246.32
2301.60
611.40
1537.56
10954.00
22443.00
块段体积(立方米)
V 292025.0000 192759.0000 128770.6500 1879601.2500
溶洞裂隙率 (%) f 0.0000 5.0000 5.0000 5.0000
始数据
2493155.9000 计算结果
法-锥体(点状尖灭)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块段体积(立方 米)
溶洞裂隙率(%)
合 计
原始数据
断面相对面积误差≥40%时的块段体积、矿石量计算式
断面积(2)(平方 米)
面积乘积平方根值
S2
√S1×S2
11192.00
14883.6573
1981.00
1214.8436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介绍(PPT59张)

8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 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 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 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所依据的数据 较多,可信度较高。
该阶段提交的332资源量必须在30%以上。
6
(4)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 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 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 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 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 件,对矿产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 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办工业试 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5
(3)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通过大比例尺 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 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地质、构造、主要矿 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量质量,基本确定 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 试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必 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并可供预可行性研究、 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对直接 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区,其加工选冶性能实验程 度,应达到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要求。
10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 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 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细或 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 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 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 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当投资 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 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各项参数,且论证会项目尽 可能齐全。
浅谈露天矿山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浅谈露天矿山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近年来随着测绘技术及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在露天矿山开采中,矿山资源储量的计算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露天矿的资源储量各种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和优缺点分析。
标签:露天矿;资源储量;计算方法露天矿和洞采矿在矿山资源量计算方法中有很大区别,相对来说露天矿的计算方法比较多,其中总结下来说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本文就露天矿中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来做阐述及个人分析优缺点。
1、几何法1.1算数平均法算术平均法的原理就是通过高数原理将整个需要计算的区域中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或者分成几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区域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进行有效的平均,计算出其算术平均厚度平均哦、品位和平均体重,如果分成一个区域直接算出整个矿体体积和矿产的储量,如果分成几个区域,几个区域再取平均数,计算出整个矿体体积和矿产的储量。
优点:算术平均法计算储量,过程简单,计算简单,图纸简单缺点:由于是取平均数,它只能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较小、品味变化不大,勘探工程在矿体上的分布较为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如果勘探工程分布得不均匀,品位变化很大,矿化又很不均匀时,计算误差很大程度可能变大。
对于勘探程度较低的矿床,常常应用此方法。
1.2地质块段法地质块段法的原理和算數平均法分段求平均再相加原理相近,不过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块面积,平均厚度,地块体积,矿石体重,矿石储量,平均品位,成品储量等。
优点:通过分段来计算,适用性强。
因为矿山形状,走向都不会相同,用分块法很好的解决这问题,而且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储量计算矿产储量计算是指确定工业上有用的地下矿产的数量。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矿产储量计算步骤是:①在地质勘探或矿山生产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探槽、浅井、坑道中和钻孔编录取样,以及地球物理测井结果,求得储量计算中需要的各种地质图件及各种数据资料;②将勘探工程中各项数据资料,按3维空间坐标位置,投放到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件上,并按地质构造规律和工业指标的要求,圈定矿体;③根据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分布的特征,考虑勘探工程分布的格局,或采矿场的布局,将矿体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几何形矿块,用体积公式计算每一矿块的储量,然后汇总而成全矿体和全矿床的储量。
固体矿产固体矿产与液体、气体矿产储量计算的方法和参数不完全相同。
固体矿产储量计算传统的方法是以每一几何形矿块中见矿工程的平均厚度,乘以矿块面积(垂直于矿体厚度),得出矿块的体积;用矿块体积乘以平均体重,得出矿块矿石量;用矿石量乘以平均品位,得出矿块有用组分或金属的储量。
大部分黑色金属矿产(如铁、锰、铬),一部分非金属矿产(如磷、硫铁矿、水泥灰岩)以及煤、油页岩等,只计算原料的矿石储量;绝大多数有色金属(如铜、铅、锌),贵金属(如金、银、铂族元素),稀有金属(如铌、钽),分散元素(如镓、铟、镉、锗)以及放射性铀等矿产计算有用组分(多为氧化物)或金属的储量。
计算方法:按照矿块体积几何形状的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可分为:①多角形法,又称最近地区法,以每一勘探工程见矿厚度为中心,推向各相邻工程距离的二分之一处,形成一多棱柱形体矿块;②三角形法,以每3个相邻勘探工程见矿的平均厚度为三角棱柱体矿块的高;③开采块段法,以坑道工程为界,把矿体切割成若干板形矿块;④地质块段法,按地质构造和开采条件相同的原则划分矿块;⑤断面法,又称剖面法,是将每两条相邻勘探线剖面间的矿体作为一个矿块;⑥等高线法,对产状和厚度稳定的沉积矿床,以矿层顶板或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将矿层倾角相近的地段划分为一个矿块;⑦等值线法,利用矿体等厚线图或矿体厚度与品位乘积等值线图,将两等值线间的矿体划为一个矿块。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2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为了更好地管理矿产资源,确保其有效地使用,进一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法》(2010年修订),现就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作出如下规定:一、储量规模划分标准1.储量大于2亿吨,划定为大型储量。
2.储量介于100万吨至2亿吨,划定为中型储量。
3.储量小于100万吨,划定为小型储量。
二、储量规模计算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法》,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应按以下方法计算:1.产资源的储量规模,应以其资源量、平均分布状况、储量结存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结合实际情况,以资源量及其含量大小划分为储量规模。
2.量按资源量及含量计算,以资源量和含量之积为准。
其计算公式为:资源量(吨)×量(%)/100 =量规模(万吨)三、储量评价标准1.源量:指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可能性指数(GPI),根据GPI设定矿产资源量评价标准:A. GPI大于1.5的为高等级资源;B. GPI介于1.0至1.5的为中等级资源;C. GPI介于0.8至1.0的为低等级资源;2.量:指矿产资源中有效元素的含量,不同有效元素的含量标准有所不同,在若干元素具有有效含量时,取含量最高者作为评价标准。
四、储量类型划分标准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结存形式和资源开采技术类型,将储量划分为矿产资源型、工业矿石型、金属矿型、电石炉煤型及其他矿产资源型: 1.产资源型:指普通型碱性、半碱性、酸性矿床及其他矿产资源,分为金属类、非金属类和稀土类。
2.业矿石型:指工业原料、矿渣及其他非金属矿石,可分为非金属类和找矿原料类。
3.属矿型:指含金属的软化矿、金属矿、超硬及硬质矿物等,分为稀有金属类和非稀有金属类。
4.石炉煤型:指炉煤、焦炭、煤泥等,可分为炉煤类和焦炭类。
5.其他矿产资源型:指土砂石、滑石、粗面磨石等。
五、储量划分标准的其他规定1.储量的分布规模、储量类型、储量质量、储量运输成本、储量综合经济价值等因素考虑在内,进一步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储量是指探明和已经被证实的固体矿产资源中能够经济开采的部分。
储量的计算是对已知矿产资源中可供开采的数量进行估算,通常包括证实储量和潜在储量。
证实储量是指在有关地质、矿产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勘探和采样等工作已经被证明存在的矿石数量。
证实储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1)地质勘探法:通过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钻探、采样等,确定矿床的规模、品位以及矿石的分布等信息,进而推算矿床的储量。
(2)矿石评估法:通过对矿石进行取样测试,分析其成分、品位等信息,结合已有的地质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矿石的储量。
(3)神经网络模型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已有的矿石样本数据进行训练,通过预测和模拟,推算出未知区域的矿石储量。
潜在储量是指尚未被证明的、但根据地质和勘探证据可以推测存在的矿石数量。
潜在储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1)地质潜力评价法: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矿石赋存条件以及已有勘探数据,对未知区域的地质潜力进行评价,进而推测出潜在储量的数量。
(2)地质统计法:通过统计已有矿床的规模、品位等信息,结合地质条件和勘探数据,利用概率分析方法,预测出未知区域的潜在储量。
(3)综合指标法: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矿床周围的地质条件、地质勘探信息等多种因素,对潜在储量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其数量。
资源量是指地壳中存在的固体矿产总量,包括已探明的储量和未探明的潜在储量。
资源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完全勘探法和传递因子法。
1.完全勘探法完全勘探法是指针对其中一特定地区,通过全面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钻探、采样等,对所有地质构造和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勘探。
通过对全面勘探区域内已探明储量的估算,再结合周边同类地质构造的勘探数据,推算出该特定地区的资源量。
2.传递因子法传递因子法是指将已探明的储量数据应用到类似的未勘探区域,通过确定相似地质条件和控制因素,按比例将已知资源量扩展到未知区域,得出资源量的估算值。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一、矿体厚度计算1、单工程矿体厚度a 、真厚度m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式中:m ——矿体真厚度;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2、平均厚度a 、算术平均法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nmnm m m n∑=++=21cp M式中:M cp ——平均厚度;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nm l l l l m l m l m nnn ∑=++++=212211cpM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a 、算术平均法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nn∑=+++=C C C C C n21cp式中:C cp ——平均品位;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L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nn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及类型条件几何图形法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

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 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 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 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 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 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 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3) 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 体的最小厚度。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 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度的夹石则合并于 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学
10
5.6.4
矿体圈定
(一)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联线。 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 界(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 围。 可采边界线:是指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矿块或块段)边界线 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由勘探工程 外边界线:用外推法确定的矿体边界线,表示矿体的可能分布范 围;它与内边界线间的储量的可靠程度要低于内边界线范围内的储量。 资源储量类别边界线:以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圈定,表示不同类别资 源储量分布范围的边界线。 自然(工业)类型边界线—以矿石自然(工业)类型划分标准确 定的边界线。 工业品级边界线—在能分采矿石工业类型边界线内,以工业品级 划分标准确定的边界线。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中考虑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资源开发与
环境保护的平衡。
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实现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智能化和数 字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矿产资源 储量估算领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06
案例分析
金矿储量估算案例
矿区概况
某金矿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面 积约10平方公里,地质条件复
杂,成矿潜力大。
地质勘查
通过钻探、坑探和样品测试等 手段,对矿体形态、产状、品 位等进行详细勘查。
储量估算方法
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矿 床模型和资源量估算标准,计 算出金矿的资源量。
估算结果
该金矿总资源量为100吨,平均 品位为3克/吨,具有较高的开 采价值。
石灰石
根据矿床分布、矿石质量、矿体规模等信息,对石灰石资源储量 进行估算。
石膏
依据石膏矿床的分布、矿石品位、埋藏深度等数据,通过地质勘查 和工程验证,评估石膏矿资源储量。
石英砂
根据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矿物组成等信息,对石英砂资源储量进 行估算。
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煤炭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资料、煤层厚 度、埋藏深度等数据,对煤炭资 源储量进行估算。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对国内主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准确评估,有助于保 障国家资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 的需求。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流程
建立矿床模型
根据收集的地质资料,建立矿 床的三维模型,描述矿体的形 态、规模、品位等特征。
估算资源量
利用选定的方法估算各矿体的 资源量和总资源量,并给出相 应的误差估计。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