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

合集下载

从中部六省科技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看河南的科技发展

从中部六省科技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看河南的科技发展

从中部六省科技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看河南的科技发展中部六省指的是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和山西六个省份,这六个省份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这六个省份中,河南是其中之一,其科技投入与产出对比能够反映出河南的科技发展水平。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科技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估河南省的科技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河南省的科技投入情况。

科技投入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单位在科技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的科技投入一直在逐年增加。

例如,2024年,河南省的科技投入总额达到了300亿元,同比增长10%。

这说明河南省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为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来看河南省的科技产出情况。

科技产出是指科技投入所带来的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是科技投入的有效体现。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科技产出不断提升。

以专利申请量为例,2024年,河南省共申请专利近3万件,同比增长15%。

这说明河南省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科技产出逐渐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省的科技发展表现较为突出。

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的科技投入和产出均处于中部地区的前列,表明河南省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整体实力比较强。

与其他中部六省相比,河南省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产出都有一定的优势,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此同时,河南省的科技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河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

虽然科技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科技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部分地区科技资源不足,科技发展的空间有限,这也给河南省的科技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

综上所述,河南省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壮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显示河南省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与此同时,河南省的科技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科技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

河南主导产业的关联度比较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

河南主导产业的关联度比较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

个主导 产业 的关联 作用 和对 其他 产业 的推 动和 带动
作用 。
二 、投入 产 出法
越 高 。它反 映 了各产业 部 门的总 产 品中有 多少作 为 中间产 品 ,即作 为原材 料 为各产 业所需 求 。 中间需
求 率越 高 ,表 明该 产业 部 门就越 带有原 材料 产业 的
性质 。 某 一产业 的中间投 人率 是指该 产业 部 门在一定 时期 内 ,生产 过程 中的 中间投 入 与总投 入之 比。其 计算 公式 为 :
往研 究 基 础 上 ,将 河 南 省 重 点 发 展 产 业 分 为 资 源 型 产 业 、 劳动 力 密 集 型 产 业 、 资本 密 集 型 产 业 、技 术 资本
型产业和高技 术产业。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 ,分析 现有主导 产业的发展 情况。通过 对重点发展 产业的关联度
和 中间 投 入 率 和 中间 产 出率 的 研 究 ,得 出产 业 间 的 关 联 情 况 。根 据 河 南省 经 济发 展 条 件 和 现 状 以 及 产 业 结
数。首先是 中间需求率和 中间投入率 。某一产业的 中间需求率 ,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
之 和 ,与整 个 国 民经 济 对 该 部 门 产 品 的总 需 求 之 比 。其 计算公 式 为 :
G ∑x ∑xY 。 I i3 = / j ( +
j= l j= l
其 中 :G代 表 各产 业 部 门对 第 i 业 部 门产 品 i 产
理 ,工业 长期粗 放式 发展 ,社会 和 环境付 出 了极 大
代 价 。 现 阶段 河 南 省 的三 次 产 业 结 构 属 于二 j 一 型 ,工 业是 河南 经 济发展 的 中坚力 量 。 但 河南 现有 主导产 业 的发展 仍然 不够 突 出 ,主

区域科技投入强度与专利产出消耗指数实证研究——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

区域科技投入强度与专利产出消耗指数实证研究——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

区域科技投入强度与专利产出消耗指数实证研究——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例作者:邵庆国单位:开封市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摘要:本文根据区域科技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区域科技投入强度和区域R&D投入强度以及区域专利产出消耗和区域发明专利产出消耗的指数的适用量化计算方法,并通过河南省18个城市的相关科技统计数据开展了量化分析和状态分类,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城市相应指数的排序结果和相对区域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关键词:区域科技;科技投入;R&D投入强度;专利产出;消耗指数国内有学者对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研发费用投入和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产出等方面开展了计量学分析[1]。

本文将根据河南省区域科技发展相关统计数据的实际,对河南省18个城市的区域科技投入强度和区域R&D投入强度以及区域专利产出消耗和区域发明专利产出消耗的指数情况进行量化计算和分类状态分析,并对其开展排序和实证研究。

1.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和区域R&D投入强度指数1.1定义及计算方法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The regional technology input intensity index),简称,RTIII。

定义为采用某区域科技经费投入占该区域GDP比重与该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占GDP比重的商值来计算,即:某区域科技经费投入/该区域GDP值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该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该省GDP值(1)计算出的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大于1,说明该区域的科技投入强度高于该省的平均水平。

根据表1中的数据[2],利用公式1,首先计算出该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该省(区)GDP=0.0144,然后计算出河南省18个城市的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RTIII),并将计算出的各城市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值其列入表1中。

表1:河南省科技经费筹集、GDP等相关数据及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单位:(千元)科技经费筹集总额GDP 区域科技投入强度指数河南省1799790.8 124960000.0郑州市501763.3 20134800.0 1.7306开封市37286.0 4752900.0 0.5448洛阳市251553.6 13336500.0 1.3099平顶山119150.6 6754100.0 1.2251安阳市163977.6 6460000.0 1.7627鹤壁市22578.2 2216700.0 0.7073新乡市146259.9 6399900.0 1.5870焦作市134142.0 6991000.0 1.3325濮阳市24139.1 4562400.0 0.3674许昌市82624.1 7185400.0 0.7985漯河市50609.0 3802800.0 0.9242三门峡22091.7 4121500.0 0.3722南阳市89879.2 12030500.0 0.5188商丘市31398.0 6509800.0 0.3349信阳市14721.6 5883500.0 0.1738周口市27676.7 6777400.0 0.2836驻马店20214.7 5719200.0 0.2455济源市59723.5 ------------ --------同样,比照公式1,区域R&D投入强度指数(Regional R&D input intensity index),简称RRDIII。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

下面将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研发投入情况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在过去几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0%。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投入相对较大,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也有所增加。

河南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二、研发人员情况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河南省制造业研发人员总数达到了10万人以上,其中高级研发人员占比较高。

河南省也在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研究人才,通过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和活动,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加入到制造业领域。

三、研发成果情况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

一方面,河南省在制造业领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研发成果,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展。

河南省的一些企业也在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如开发出一些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研发人员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研发人才相对较少。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资金不足、技术壁垒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水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大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人员结构,加强研发成果转化,才能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水平,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沈琼【摘要】以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的数据为例,利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从时间层面、地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分别对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从时间层面上看是相对有效的;从地域层面看,不同地市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差别较大;从高新技术行业看,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相对有效,医药制造业科技投入产出中规模有效,但技术无效.最后提出了无绩效的区域和行业绩效的改善途径.【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4)006【总页数】7页(P736-742)【关键词】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数据包络方法【作者】沈琼【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提出,全社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如何科学地评价科技投入的绩效一直是科技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国际统一的计算科技投入和产出的方法,但对如何评价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和产出绩效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断改进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创新、财政支出绩效方面的研究.像美国1993年就通过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1],如徐春杰等考虑到经济增长理论中索罗余值法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模型框架和指标体系[2].朱平芳等通过构造财务与经济评价指标对上海工业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内各个行业进行效益分析[3].陈红亚通过对陕西省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的分析,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4].官建成等在 OECD的国家创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DEA)两阶段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活动在各阶段的转换效率及其演化规律,显示我国产业整体技术转换效率较高,经济转换效率偏低,单纯增加科研投入并不一定能增加科研产出和提高经济效益,创新能力高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带来经济的竞争优势[5].杨静等通过构建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多个关联模型,分析了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关系[6].王艺明从生产绩效的角度,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各高新区的技术绩效、规模绩效和规模报酬状况,并进一步揭示了环境因素对高新区生产绩效的影响[7].上述文献侧重理论模型分析,对数据的技术分析较少,为了解河南省的科技投入产出状况,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方法,从科技投入中的人力、物力入手,对河南省的科技投入绩效展开评价,为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1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科技投入产出是 1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开放系统,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重点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衡量指标的选择、指标的量化和评估的方法 4个方面.根据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目前科技统计指标,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初选河南省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人力资源指标、财力资源指标、直接产出指标 3部分组成.本研究从时间尺度、地域划分、行业类别 3个层面上分别构建河南省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1).表1 河南省科技投入分层级评价指标体系Table1 Sci-tech input level layer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enan Province?续表1 Continuing table?表2 河南省历年科技投入产出评价指标数据Table2 Sci-tech input/output evaluation index data of Henan province by year资料来源: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2007).下同.Data Source:Henan Sci-tech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7.The same as below.?表3 河南省各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2007)Table3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data of the regions of Henan province(2007)?续表3 Continuing table?表4 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主要行业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数据(2007)Table4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data of main industries in high-tech industry of Henan Province(2007)?2 评价方法选择绩效评价主要有 3类方法:第 1类是详细拆分生产过程,构建评判指标,针对各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第 2类是利用回归方法计算的生产函数法;第 3类是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上述 3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第 1类方法操作简单,分析详细,缺点是不适用于大数据量的分析和总体评价;第 2类方法对于能详细描述生产过程的评价对象最有效,但由于对生产过程的假设过于严格,且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仅适合处理单产出条件下的绩效问题,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情况则很困难.因此目前多利用第 3类方法进行评价.科技投入和产出绩效评价属于多投入多产出的绩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能同时对决策单元的规模有效性和技术有效性进行评价.假设有 n个部门或单位,它们都是具有可比性的,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和s种类型的输出,引进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 C2 R模型,式中,(1,1,…,1)T∈ Em;eT=(1,1,…,1)T∈ES;Xj和 Yj分别为 DMUj的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ε表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设λ0,S+0,θ0为的最优解.根据相关文献 ,有以下研究结论.①DEA的有效性.若θ0=1,则决策单元 DMUj0是弱 DEA有效.如果某个>0,则表示第s种输入指标有没被充分利用;如果某个>0,则表示第 t种输指标与最大输出值还有的不足.若θ0=1,并且 S-0=0,S+0=0,则决策单元DMUj0是 DEA有效的,表示决策单元DMUj0同时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各种资源到了充分的利用,获得了最大的输出结果.若θ0<1,则决策单元 DMUj0不是 DEA有效.②技术有效性与规模有效性.若=1,则称技术有效,否则为技术无效.若<1,则决策单元 DMUj0的规模收益不变,此时规模最佳;若<1,则决策单元DMUj0的规模收益递增,表示增加输入量可以使输出水平以递增的速度增加;若>1,则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递减,表示增加输入量可以使输出水平以递增的速度减少.3 结果与分析根据上述模型,利用 Frontier3.0软件分别输出不同层面的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结果(见表 5,6和 7).并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对科技投入无效率的地区和行业进行了绩效改进.表5 河南省历年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结果Table.5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 over the years of Henan Province注:技术效率反映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技术绩效的相对有效性;规模效率反映规模可变条件下的技术绩效的相对有效性.两者结合起来看,反映综合效率,即技术效率乘以规模效率;IRS/DRS反映是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不变阶段或是规模收益递减的阶段,下同.Note:Technical efficiency reflects the relative validity of technical?表6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结果表Table6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 of every area of Henan Province?从表 5中数据可以看出,从时间层面上看,2000年到 2007年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的技术绩效和规模绩效都等于 1,表明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科技产出效果相对有效.从地区层面上看(表6),2007年,河南省各个区域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差别较大,18个地市中,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有绩效的区域为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濮阳市、许昌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等 9个地区,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等于 1.科技投入产出相对无效率的区域分别是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漯河市、周口市、三门峡市、安阳市、济源市和平顶山市 9个地区,科技投入的综合效率分别为 0.97,0.93,0.75,0.73,0.70,0.53,0.53,0.41和 0.19.其中,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在技术上无效率,但在科技投入规模上有效率.表明这 3个地市科技投入规模可以,但科技产出效果差,尤其是济源市,科技投入产出的纯技术效率仅为 0.41.这些地市通过改进科技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能够提升地区的科技投入绩效.洛阳市、周口市、焦作市、三门峡市、安阳市、平顶山市 6地市在科技投入产出评价中既缺乏技术效率又缺乏规模效率.在缺乏规模效率的 6地市中,焦作市的科技投入产出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该地市增加科技投入将获得更多的产出.表7 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中主导行业科技投入产出绩效Table7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of dominant industries in high-tech industry? 表8 无效率地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的具体改进Table8 Specific improvement of Sci-tech input/output performance in inefficiency area注:绩效提升目标中数据含义:保持科技投入既定,各产出指标数量增加额.Note:The data meaning ofthe promotion in performance target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s of the output indicato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unvaried sci-tech input.?2007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前 4位的分别是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相对有效,医药制造业科技投入产出中规模有效,但技术无效.从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改进来看(图 1和图2),无效率的地区要想提高整体科技投入产出绩效,需在保持科技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使得科技产出中专利申请数、发表科技论文数、科技项目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在原数值的基础上,分别增长8.14%,48.48%,13.89%和9.27%.从具体地区来看,2007年,洛阳、鹤壁、焦作、周口、漯河、三门峡、安阳、济源和平顶山在科技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专利申请数需分别增长19,3,43,16,40,11,81,47和 330件;发表科技论文数需分别增长 4450,749,721,940,730,1 209,598,2 566和 3 335;科技项目数需分别上升 1 048,55,365,356,279,169,323,587和 1 521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需分别增长 3 290,4 090,120 462,21 071,13 548,12 371,51 848,31 056和138 071万元.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要想提升科技投入产出绩效,需在原科技投入的水平上,使科技产出中的专利数和新产品产值在原值基础上分别上升 22.03%和27.18%.参考文献:[1] YASSER A,FREDERICK L J.Relat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An endogenous growth puzzle[R].IMF WorkingPaper,2005.[2] 徐春杰,李强.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8):65-72.[3] 朱平芳,徐伟民.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136-142.[4] 陈红亚.陕西省企业科技投入产出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5):76-78.[5] 官建成,钟蜀明.技术创新绩效的产业分布与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07(9):26-32.[6] 杨静,吕永波,刘子玲,等.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关联模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3):13-16.[7] 王艺明.我国高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J].上海经济研究,2003(8):46-53.。

产业关联与农业现代化:基于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产业关联与农业现代化:基于河南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现代 化的 内涵 ,通 过对河 南省 19 、2) 和 20 年 投入产 化进程 ,则农业对上述 四类行 业的直接消耗和 间接消耗都会 97 ( 2 (7 5 0 3
出表的分析 ,给出了河南省农业对各个 部门的直接消耗和 间 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接消耗 的变动趋势 ,并给出了相应的农业现代化建议 。 二、河 南省 农 业部 门直接 消耗 和 完全 消耗分 析
成了农业现代化 的理论基础 。从产业结构 演进理论来看 ,产 理念指 导农 业 。具体来说 ,就是从劳 动密 集型 向科学技 术密
业 结 构 从 低 级 向高 级 的 演 进 过 程 就 是 生产 要 素 在 不 同 产 业 间 集 转 变 ,采 用 信 息化 和 经 营 产 业 化 的 经 营模 式 。
一 、

化侧 重于农业在生 产过程 中技术装备 、经营管理手段 以及 经 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 业 、非金属矿采选 业 、食品制造及烟 营模式的现代化 ;农业环境现代化 主要是指农业外部经济 环 草加 工业 、纺织业 、服 装皮革羽绒及其制 品业 、木材加工 及
境 、政治环境 以及 文化环境等 的现 代化 ;农业主体的现代 化 家具制造业 、造纸 印刷 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 、炼 焦 主要 是指 农业 劳动 者的现 代 化 ,包括 了劳 动者 的素 质 、技 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 、金属冶炼
是以工业反哺农 业为基本特征的农业与 工业 的互动 ,以及农 耗 ;第 四类是与农业现代化金 融支持相关的行业 ,即测度农 业现代化进程 中的科技创新 ,都可 以在 一定程度上通过产业 业 对 金 融 业 的 消 耗 。
之间的关联 关系反 映出来 。本文结合农 业现 代化和新型农业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研发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制造业的概况、研发投入情况、研发人才情况、技术创新情况和研发政策支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河南省制造业研发现状。

在研究中发现,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研发人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研发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包括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技术创新滞后等。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技术创新和改革研发政策支持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投入,人才,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挑战,问题,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河南省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本文对河南省制造业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省制造业亟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深入了解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对于指导企业科学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制造业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全面分析该领域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投入情况,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的方向和发展重点,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河南省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

河南省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

观。以 20 年为例 , 07 虽然河南省 R D经费投入总量居全国第 1 & 2
位 , &D投 入 强 度 却 排 在 全 国第 2 位 , & R 2 R D科 学 家 和工 程 师 总
量位居全 国第 1 位 , l 而万人科技人员数仅列第 1 位。 9
笔 者 对 选 取 数 据 进 行 了纵 向 比较 ( 1 , 图 1 以看 出 : 图 )从 可
● 一 ■ 一 ■ 一 ● ■ 一 ■ ● ■ 一 一 ■ ■ ● ● ■ 一 ■ 一 一 一 一
科 技Ⅻ 统
,r, S
糯 撰
河 南省科 学 技术信 息研究 院
戡 辑
李 玉楠
■ 一 - 一 黪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 和技术创新 的总称 。原创性科
学 研 究 是 提 出新 观 点 ( 括 新 概 念 、 思 想 、 理 论 、 方 法 、 包 新 新 新 新
技 产 出的 多少 。专 利 是 研 究 与 开 发 ( &D 活 动 和 自主创 新 的重 R ) 要 产 出形 式 , &D资 源 是 技 术 发 明 赖 以 进行 的 前 提 条 件 和 重 要 R 保 证 。本 文 对 河 南 省创 新 投 入 产 m 的数 量 进 行 了 分 析 , 望 能 希
科 学家和工程师 这 2 项指标进行创 新投入分 析 , 据主要来源 数 于《 中国统计年鉴》 河南统计年鉴》 和《 。
发现和新假设 ) 的科学研究活动 , 并涵盖开辟新的研 究领域 和以 新 的视角来重新认识 已知事物等 。原创性科学研究 与技术创新
结 合 在 一 起 , 人 类 的 知 识 系 统不 断丰 富和 完 善 , 识 能 力 不 断 使 认 提 高 , 品 不 断 更 新 。随 着 人 们 对 科 技 创 新 在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中 产 作 用 认识 的提 高 , 界 各 国对 科 技 创 新 的 投 入 越来 越大 , 技 成 世 科 果也 越 来 越 多 。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高科技效率, 提 以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托 ,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要制定适合 河南实际情况的科技发展 目 。 标 二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 三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 拓宽科技 资金 来源渠道。四要优化科技 资源配置, 不断提高科技效率。 关 键词 : 科技投 入 ; 科技 产 出 ;er n相 关 系数 P as o 中图分类号: 3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79 5 ( 0 ) — 17 0 10 —0 X2 60 04 —4 0 2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河南社会科学
HEN AN S 0CI CI AL S ENC S E
Ma . 2 0 r,0 6 Vo .4 No2 11 .
第l 4卷
第 2期
河南 省科技投 入产 出相 关性 分析
严全 治 苗文燕 ,
6 %。 5 最好年份 19 98年与全 国平均水平相差 68 人 / .8 万人 , 占
全 国平均 水平 的 6 、%;0 2年与 全 国平 均水平 相差 1. 4l 20 17 5 人/ 万人 ,达到 了几年来的最低水平 ,只 占全国平 均水平 的 5 . %。 62 9 从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看 , 最

好的年份 19 9 8年仅排在第 2 , O位 其余 5年则分别处在第 2 、 l
2位。 2

科技投入现状
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担 负着科技发现 、知识进 步和科技创新 的重任 , 是科技活动的主要人力 因素 , 是科技人
力投入质量的反映 ,其人数的总量和相对量是表征科技人力 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观察 , 该指标总量上的波动与科技活动人 员总量上的波动方向一致 。 最多的年份 20 年河南科技活动 03

技投入与产出对比看河南的科技发展

技投入与产出对比看河南的科技发展

科技统计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如何在河南省发展丁业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的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呢?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的实际情况.并与中部其他5省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制订科技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一、河南省科技投入现状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本文选择了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作为科技财力投入指标,以绝对数和相对数作为科技投入研究的基础。

经费支出是指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等)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支m,是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也是各国评价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

就河南省的情况来看,2002~2005年经费支出逐年增长;2004、2005年的经费支出在中部六省中是最多的,且优势明显;2002、2003年低于湖南省位居中部六省第二位。

在中部六省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变化方面.河南省在2004、2005年反而低于2002、2003年;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河南省低于湖南、湖北两省以及伞国平均水平。

省财政科技拨款代表了地方政府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它不仅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持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还与地方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2002年以来.河南省的财政科技拨款总额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83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84亿元.增长了1.7倍。

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在2004、2005年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

2004、2005年河南省的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23%、1.24%,2002年是比重最高的一年,占财政支m的1.41%,低于当年湖南省(2.13%)的水平,也低于全国1.98%的平均水平。

人均财政科技拨款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处于倒数的位置。

24河南科技2009.81"-二、河南省科技产出现状本文选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科技产出研究的指标。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关联效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关联效应分析

e 6音 善 ( 1 ,, 荟 6 ,…n / =2 )
1 n n 一
( 6 )

式中:

完全消耗系数是某产业生产单位产 品对其他产业 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之和, 比直接消耗 系数更 它
能够深入全面地反映产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其计算公
式为 b : {i i 0 +c ( √:12 … , f f , , ) () 2
18 3 影响。

西




2 2卷
元的服务产品 , 需要完全消耗农业 、 农产品加工业本身、 第二产业其他部 门以及 第三产业 的数量分别为 44 、 55 70 , 1 24 元 , 144 8和 2 1 分别 占农产品加工业的完全消耗 0
总量 的 2 .8 、 .7 、24 %和 1.1 。农产 品加 5 3% 3 6% 2 .4 9 2 5%
摘 要: 依据 2 O O7年河南省投入产 出表的数据 , 应用投入产 出模型 , 通过计算直接 消耗 系数 、 完全 消耗 系数 、 影响 力 系数 和感应度 系数 , 定量分析 了河南省农产 品加工业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 的发展对 河南省其他产 业部 门有较 大
的带动作用 , 应该优先发展 。
式中: 为直接消耗 系数;q 间接消耗系数;i n C为 b为 完全消耗系数 , 其含义是生产单位. 门最终产品所完 『 部 全消耗 i 种中间产品的数量。 产业影响力反映了某一产业的最终产 品变动对整
性概念的延伸。反映在投入产出表中, 就是通过对直接
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等进行计算、 比较和分析 , 从而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主要数据均来 自20 . 07年河 南省投入产出表 , 部门分类与投入产出表中分类相同。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 . 对直 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情况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制造业一直是该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河南省一直致力于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

本文将对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进行分析。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年中,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研发经费的增加使得企业能够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而且,政府也在加大对企业的研发资金支持,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河南省的制造业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高级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推动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创新型省份的转变。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方向逐渐向高技术领域转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方向逐渐向高技术领域转移。

在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一些企业加大了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的产品。

这些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还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河南省制造业研发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工作不仅关注技术创新,还着力于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通过研发与生产相结合,企业能够更好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发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制造业的研发情况呈现出持续增长和不断提升的趋势。

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研发与实际生产相结合,都为河南省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河南省继续加大对制造业研发的支持力度,相信河南省的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河南省研发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河南省研发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云章吴昱李聪聪鲁月吴玉超(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河南省研发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发展目标部分,明确提出要“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部分,提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位列“创新驱动”各指标之首。

为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的指标要求,在《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将这一指标提高到2.5%。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于2020年8月27日公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2019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水平为793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经费投入强度为1.46%。

因此,2020年要完成R&D 经费投入强度为2%的“十三五”既定目标几无可能,R&D 经费投入强度为2.5%的创新型省份的考核目标,更是难以企及。

因此,对河南省研发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应在认清河南研发投入实际水平与河南“十三五”规划研发投入目标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客观认识提升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水平的压力与紧迫性。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研发投入水平、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设定河南“十四五”研发投入目标的合理化建议。

一、“十三五”以来河南研发投入现状分析(一)研发投入增长状况与规模强度变化态势1.研发投入。

从全国范围看,研发经费投入已经由2015年的14169.8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143.60亿元,整体增幅较高,“十三五”期间年度同比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2019年的研发经费投入水平较2015年增长了56.3%(见表1)。

摘要:河南省“十三五”期间的研发投入水平,特别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预期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地域不均衡、俱乐部收敛及与主要产业紧密耦合等特征,研发投入效率的DEA 实证分析印证了这一特征。

基于相似关联度的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基于相似关联度的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基于相似关联度的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李梦婷;董奋义【摘要】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更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进步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定量测度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探索的理论热点之一.将索洛余值法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以河南省经济为研究对象,从产出和投入要素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角度出发,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测算出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趋于稳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81%,次于资本投入贡献率54.77%,年均科技进步速度为4.76%.其中,201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90%,基本符合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越发重要的趋势.【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7页(P939-945)【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灰色关联度;河南【作者】李梦婷;董奋义【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郑州 450046;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由综合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导致的经济产出增长中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占全部经济产出增长的比重[1].正确认识和了解河南省科技进步现状和发展水平,科学准确地测算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以及贡献率,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战略,寻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进步贡献率一直是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近几年国内研究呈现出将区域和行业进一步细化的趋势,研究对象涵盖了区域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多个方面,且众学者的研究致力于使得指标数据更准确,参数估计更客观.例如刘思峰为了消除“余值”中的非技术进步因素提出了G-C-D模型,并测算了河南省4个时期的技术进步贡献率[2];祖立义等[3]、向文琦[4]和陈俊科等[5]分别测算了我国种植业、渔业和新疆畜牧业的要素贡献率;李晓宁利用回归法估算参数α与β的值,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1978—2010年间我国全要素生长率的增长率[6];杨雪姣等建立了DEA模型,测算出黑龙江省2008—2012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郭丽等利用随机前沿法测算了甘肃省1990—2014年14个地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并对广义农业技术进步进行了分解[8].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有效挖掘,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9].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灰色系统理论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10],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罗余才[11]将灰色关联度和回归分析相结合,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分别测算比较面积关联度和变率关联度,得到更贴合实际的参数估计值.但只是求出了资金和劳力的产出弹性系数,没有给出贡献率.董奋义[12]基于拓展型灰色绝对关联度利用算术平均法测算了河南省小麦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刘思峰等[13]基于相似性视角构造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河南省经济为研究对象,测算2002—2017年间各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以及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河南今后的经济、科技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1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1.1 技术进步追根溯源,“技术”一词源于希腊语中“tochne”,表示生产的技术水平,故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技术定义为人类活动的技能.按照197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定义,技术是指生产制造出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而以技术的渗透、繁衍、扩散为基本特征的技术进步,可以分为狭义的技术进步和广义的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工艺、期间投入的材料和产品以及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采用新设备对老旧技术的改进、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的原料和能源对原有产物进行研究开发、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水平等[14],也就是“硬技术”应用水平方面的提高.广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贡献之后,剩余要素影响的总和,除了“硬技术”上的进步以外,它还包括制定并采纳新的决策办法、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改善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软技术”方面的进步.在经济理论界,通常把广义上的技术进步称为技术进步,我国也称之为科技进步[15].1.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满足人民需求而加大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潜在能力,或者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由于生产能力或者实际产量的增减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资本、劳动力的多少以及它们的质量水平,因此,经济增长也就意味着这些要素投入的增大和改善.经济增长的衡量标准取自真实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真实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其增长率[16].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根据生产总量函数分析和对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进行计算,可以把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分解成两部分,即由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提高要素生产率导致的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学据此将经济增长模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加大投入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来提高产出品的数量,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水平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达到产品数量的增加和其质量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17].1.3 两者关系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由这些投入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前者是表面的加大再生产,后者是内在的扩大再生产.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面对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对生产要素如何投入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家共同努力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2 基本模型和方法2.1 索洛余值法1928年Cobb和Dauglas提出了描述在生产过程中以某种组合投入的生产要素同它可能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C-D生产函数.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创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索洛模型,将科技进步描述为时间的函数.假定技术进步为Hicks中性,并以一个固定的指数比率增长.那么在两种投入要素下,C-D生产函数模型为:式中:Y为t时期的综合总产出;A0代表初始科技进步水平;m代表科技进步系数;A0emt则表示了综合的科技进步水平,是与时间t有关的函数;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参数参数分别α,β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根据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定义,很容易推出:那么由产出弹性的经济意义,应有A>0,0≤α≤1,0≤β≤1.其中,待估参数A代表效率系数,反映广义上的科技进步水平.由此可见,C-D生产函数模型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参数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这是它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该生产函数可以通过简单的对数变换,化为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即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即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该式的基本含义为:产出的增长率=科技进步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索洛速度增长方程是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扩展与延伸,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科技进步这个因素,反映了科技、资本、劳动这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采用几何平均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进行计算,即以间隔期最后一年的水平同基期水平对比来计算平均年增长速度,具体公式如下:其中:Yt,Kt,Lt分别是产出、资金和劳动的期末值;Y0,K0,L0分别是产出、资金和劳动的基期值.计算出各年各指标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后,再对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即式(4)进行处理,两边同除以y得:2.2 灰色关联度相似性灰色关联度满足灰色关联公理.3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3.1 数据来源于说明本文通过查阅《河南省统计年鉴》,选取河南省2002—2017年的样本数据.在对模型进行实际测算和分析时,必须对参数作统一规定.取GDP为产出量Y;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资本投入K;劳动投入L一般选用当年的全社会就业人数来表示. 根据C-D生产函数的经济意义,综合考虑价格因素对GDP的影响,如果GDP采用当年价格用以模型分析,很可能会引起模型的失真.所以为了排除价格变动这一因素的影响,使时间序列可纵向比较,本文采用GDP指数将当年价格全部换算为以2001年为基准的实际GDP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其中:GDPi代表以2001年为基准的不变价格换算的第i年的实际GDP;GIi代表第i年的GDP指数.关于资本投入K的选取,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建议采用资本存量,有的建议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本文采用的是以2001年为基期,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公式如下:劳动投入量理论上应该是采用工作时间中的有效利用时间,但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且由于索洛模型假设经济社会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与现实不符,所以这里采用较客观的年末就业人数来代表劳动投入量.2002—2017年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河南省经济数据Tab.1 Henan province economic data注:数据已进行处理,化为以2002年为基期的不变价.年份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2008 2009就业人数L/万人6042 6198 6288 6387 6520 6636 6726 6870国民生产总值GDPY/亿元6 035.48 6 681.28 7 596.61 8 675.33 9 898.55 11 343.74 12 716.33 14 102.41固定资产投资额K/亿元1 820.45 2 225.95 2 712.00 3 778.52 5 017.70 6 504.15 7 814.98 10 590.50就业人数L/万人5522 5536 5587 5665 5719 5773 5835 594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国民生产总值GDPY/亿元15 865.21 17 753.18 19 546.25 21 305.41 23 201.59 25 127.32 27 162.63 29 281.32固定资产投资额K/亿元12 383.57 12 353.89 14 764.19 17 974.16 21 208.80 25 174.02 28 760.67 28 291.473.2 灰色关联度计算和模型构建基于式(11)~(13)计算可得河南省经济各投入要素与GDP之间的相似性关联度,经标准化处理后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相似性灰色关联度Tab.2 Similarity gray incidence degree注:Y代表产出量,取河南省GDP;K代表资本投入,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L代表劳动投入,取年末就业人数.K L 0.041 6关联度Y 0.015 7根据关联度值可以看出,资本与劳动力对GDP的关联度排序为:,且规模报酬不变,即,得到:将参数值代入下式(14),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验证参数是否可以通过检验:得到模型估计结果后,需对模型进行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说明该方程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2)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下,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的相应临界值,得到.因t=32.78>2.160,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16年来河南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显著地.3)F检验:假设在1%的显著水平下,查第一自由度为2,第二自由度为14的F 分布表得到6.51,很明显F=1 074.74>6.51,说明该回归模型显著成立.4)D.W.检验:查D.W.统计临界值表可知,假设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D.W.=0.857 1<dL=0.98,所以不存在自相关性.在索洛余值的基础上,利用式(5)~(10)求出各投入要素的增长速度及产出贡献率如表3所示.表3 河南省各指标测算结果Tab.3 Henan province index calculation results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平均产出增长率10.70 12.19 12.86 13.17 13.45 13.22 12.89 12.84 12.74 12.47 12.15 11.88 11.60 11.34 11.10 12.31资本增长率22.27 22.06 27.56 28.85 29.00 27.48 28.60 27.08 23.71 23.28 23.14 22.70 22.39 21.79 20.07 24.67劳动增长率0.25 0.59 0.86 0.88 0.89 0.92 1.07 1.13 1.29 1.31 1.33 1.39 1.42 1.42 1.47 1.08科技进步速度4.41 5.72 4.69 4.62 4.86 5.03 4.28 4.60 5.30 5.14 4.84 4.64 4.43 4.34 4.54 4.76资本贡献率57.02 49.56 58.72 60.02 59.06 56.92 60.78 57.77 50.99 51.14 52.17 52.37 52.89 52.62 49.51 54.77劳动贡献率1.72 3.50 4.83 4.85 4.82 5.07 6.03 6.40 7.36 7.61 7.96 8.52 8.91 9.08 9.59 6.42科技进步贡献率41.26 46.95 36.45 35.13 36.12 38.01 33.20 35.84 41.65 41.24 39.87 39.11 38.20 38.30 40.90 38.81因为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假若采取的计算区间跨度太小,投入的要素所产生的收益还未充分体现,此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就不能反映该时期内经济的真实情况,以此计算出的科技进步贡献度也不符合实际,所以一般采用以5年为一个计算区间,分析比较河南省这十几年来的经济增长情况.将上述表5的测算结果按照5年一个区间分为三个时间段,即2003—2007年、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 河南省分阶段的科技进步、资本、劳动的贡献测算结果Tab.4 Measurement phased resul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capital and labor contributions in Henan province %从整体上看,在2003—2017年期间,河南GDP的增长率为12.31%,同期资本投入增长率为24.67%,劳动投入增长率为1.08%.从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自2003年以来,河南年平均科技进步速度为4.76%,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8.81%,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4.77%,而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仅有6.42%.从科技进步的分阶段看,在近十几年间,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仍是资本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远超过劳动要素,居于第二位.上述数据测算结果反映出,我省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趋于稳定,并且维持在40%左右.随着资本投入的加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会相对下降,表明我省在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的道路上还需开创新的办法和途径.4 结语本文从灰色关联度的角度出发,以河南省经济为研究对象,首先估算出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再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出各指标的年增长速度,最后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出河南省2002—201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采用基于相似性视角的灰色关联度,不仅规避了因模型和数据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普通回归参数不合理的现象,也克服了原灰色绝对关联度模型的不足,更贴合实际,易于应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析表明,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它已然成为发达经济中促进增长的最主要因素[18].影响科技进步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开发研究新兴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管理等.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力利用政府投入这一杠杆,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调整投资结构,建立并完善投资体系,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从微观方面来说,企业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开发研究能力,将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相结合,形成自主开发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相关文献】[1]何锦义.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几点认识[J].统计研究,2012,29(8):91-98.[2]刘思峰,党耀国,李炳军,等.G-C-D模型与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J].中国管理科学,1999(2):76-80.[3]祖立义,傅新红,李冬梅.我国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2008(5):51-53.[4]向文琦.中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C]//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青岛:中国海洋学会,2013.[5]陈俊科,李红,马永仁,等.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新疆水资源环境要素对畜牧业产值的贡献分析[J].节水灌溉,2017(3):53-56.[6]李晓宁.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效率研究:1978—2010[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7):5-10.[7]杨雪姣,王春瑞,孙福田.基于DEA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分析[J].开发研究,2014(2):109-112.[8]郭丽,陈耀,高芸.甘肃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解[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50(5):702-708.[9]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0]刘思峰,蔡华,杨英杰,等.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8):2041-2046.[11]罗余才.C-D生产函数参数估计的灰色关联度法[J].系统工程,1993(1):51-56. [12]董奋义,韩咏梅.基于拓展型灰色绝对关联度的河南省小麦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667-671.[13]刘思峰,谢乃明,FORREST.基于相似性和接近性视角的新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5):881-887.[14]秦腾.经济门槛视角下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D].江苏:常州大学,2015. [15]王珏.技术进步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的测量及实证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06.[16]陈忠平.又好又快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市场,2008(48):120-121. [17]王蒙燕.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中国外资,2008(7):177.[18] COBB C,DOUGLAS P H.A theory of produc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28(3):139-165.[19] SOLOW 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20]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河南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22]高薇.浅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70-73.。

新乡市投入产出比之分析

新乡市投入产出比之分析

二○○六年新乡市投入产出比之分析一、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情况(一)科技活动人员现状2006年我省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10.11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6.48万人,占64.1%。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下称R&D活动人员)4.02万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01万人年,占74.9%。

1、从部门分布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所占比重接近七成。

2006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6.78万人,占全省的67.1%,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执行部门的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0.51万人、0.93万人和1.89万人,占5.0%、9.2%和18.7%;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为2.86万人年,占总数的71.1%,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执行部门的R&D活动人员分别为0.19万人年、0.43万人年和0.54万人年,占4.7%、10.7%和13.5%。

从R&D活动类型看,人员配备的顺序是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分别为3.12万人年、0.72万人年和0.18万人年,占77.6%、17.9%和4.5%,三项比值为17.3:4.0:1(见图1)。

图1:2006年科技活动人员构成图2、从地区分布看,福州和厦门两市科技活动人员约占全省六成。

福州和厦门两市是省会城市和单列市,是福建省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由于中央属、省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于此,两市科技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6年,福州、厦门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3.13万人和2.85万人,两市之和占全省的59.1%;福州、厦门R&D活动人员分别为1.58万人年和1.14万人年,两市之和占全省67.7%。

3、从隶属关系看,地方单位是科技活动的主体。

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中,中央、地方科技活动人员分别是0.66万人和9.45万人,各占6.5%和93.5%,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分别为0.52万人和5.96万人,各占8.0%和92.0%;中央和地方R&D活动人员分别为0.25万人年和3.77万人年,各占6.2%和93.8%,其中科学家工程师分别为0.23万人年和2.78万人年,各占7.6%和92.4%。

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分析

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分析

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分析刘尧;曹华东【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省2009-2013年的科技经费投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河南省今后科技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创新科技》【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科技投入;科技经费;研究开发【作者】刘尧;曹华东【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通过对河南省2009-2013年科技经费投入的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加大、优化河南省的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 对近五年来河南省科技投入的分析1.1 研发经费增长较快,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研发经费由2009年的174.7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355.3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75%,增幅最大的是2009年的40.83%,而增幅最小的是2013年的14.37%,研发经费5年增加了1倍多一点。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值由2009年的0.9%逐步提高到2013年的1.11%。

见表1、图1。

表1 2009-2013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支出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据《河南科技统计年鉴》(2013)整理图1 2009-2013年河南省研发经费增长趋势图然而,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河南省研发经费的增长率从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增长的幅度在收窄,这应引起河南省有关部门的注意。

1.2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政府资金占研发经费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R&D经费的来源方面,河南省企业资金占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且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即河南省企业资金占研发经费的比重由2009年的82.34%提高到2013年的84.40%;政府财政资金在研发经费中的比重偏低,且占比还呈下降趋势,即政府资金在研发经费中的占比由2009年的15.88%下降到2013年的12.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分析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科技效率,以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要制定适合河南实际情况的科技发展目标,二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三要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科技资金来源渠道。

四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高科技效率。

标签:科技投入;科技产出;Pearson相关系数科学技术是增强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以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分析了1998~2003年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情况,目的是了解我省科技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现实水平,为制订科技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一、科技投入现状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科技人力投入和科技财力投入。

本文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数、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作为科技人力投入指标,R&D经费内部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作为科技财力投入指标,以绝对数和相对数为科技投入研究的基础。

(一)科技人力投入状况科技活动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其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从全国的排名情况来看,河南科技人员总数排名基本在9~10位,6年中有5年位居第10位。

河南科技活动人员数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数的比重6年间徘徊在4.24%~4.84%。

1998年的比重最高,达到4.84%;2002年的比重最低,达到4.24%。

在研究期前5年比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03年有所回升。

若剔除省区人口数量的影响,用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作为比较和衡量的指标,河南每万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数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只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6%-65%。

最好年份199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6.88人/万人,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4.1%;2002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1.57人/万人,达到了几年来的最低水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6.29%。

从每万人中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国的排名情况看,最好的年份1998年仅排在第20位,其余5年则分别处在第21、22位。

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担负着科技发现、知识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任,是科技活动的主要人力因素,是科技人力投入质量的反映,其人数的总量和相对量是表征科技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观察,该指标总量上的波动与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上的波动方向一致。

最多的年份2003年河南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93600人,最少的年份1999年达到54726人,与6年来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多的北京相比均未达到北京的一半。

全国排名河南基本在9~10位,6年中只有2000年一年位居第9位。

1998~2003年,河南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在3.96%~4.46%,前5年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稍有回升。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该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27、29、22、22、25、26位,与全国比重最高的省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说明河南省的科技活动人员质量虽然不断提高,但与全国的最好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不足10人,最好年份2003年为9.68人万人,1999年仅为5.83人/万人,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名为第22~25名,处于较落后的位置,但近3年来位置在逐渐提升,2003年进入到6年来的最好水平,排第22位。

(二)科技财力状况R&D经费支出是指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大中型工业企业、高等学校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方面的经费支出,是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是各国评价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

就河南省的情况来看,1998~2003年6年间,R&D经费支出逐年增长,由1998年的118124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34191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7%,比全国的年均增长率26.3%低2.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6年来GDP年均10.1%的增长速度。

与6年来R&D经费支出最多的北京相比,尚不及北京的1/5。

R&D经费总支出在全国的排名也由第12位下降到第14位。

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最好年份2000年为2.77%,2003年所占比重最低为2.19%。

人均R&D经费支出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3左右,在全国的排名顺序为第22-24位,2003年为第24位。

R&D经费的投资强度(R&D/GDP)6年来与全国平均投资强度的差距逐年扩大,两者的’比值2000年最高达到52.40%,2003年最低为42.08%。

6年中只有2000年的投资强度达到全国平均值的1/2,其他5年均未达到。

投资强度在全国的排名也由第22位降至第25位。

省区财政科技拨款代表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它不仅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支持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与地方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从1998年以来,河南省财政拨款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468.8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904万元,增长了92.83%,年均增长14%,但低于全国年均17.7%的增长水平。

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在全国的最好名次为2000年,排在第10位,该年拨款占全国的比重为3.97%,也是6年中比重最高的一年;2001年总额排在全国的第15位,其他年份排在第12、14的地位。

与全国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财政科技资金增加力度明显低于广东省,且差距逐渐拉大。

人均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由1998年的人均5.03元增加到2003年的9.35元,增幅为85.88%,但低于全国人均116.39%的增幅。

人均财政科技拨款与全国平均数相比,在全国处于倒数的位置。

6年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的比重好于人均财政科技拨款的全国排名。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是用于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

1998~2003年的6年间,河南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率为21.1%,但仍低于全国22.6%的年均增长率,与全国的总支出相比,不到全国的3%。

在全国的排名近3年来有所下降,已由原来的第11位降至第13位。

人均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3,2000~2003年期间一直保持第24位,仅排在云南、广西、江西、内蒙古、西藏、海南、贵州几个省区的前面。

二、科技产出现状本文选择国际论文篇数、专利批准量、技术成交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科技产出研究的指标。

由于科技人员是科技产出的主力军,所以以每万名科技人员的国际论文篇数等作为相对指标。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产出形式,是反映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全球范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

本文中的国际论文是指发表在美国的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即《科学引文索引》(SCl)、《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上的论文,其质量较高,2000年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年,共计578篇,占全国总发文量的1.38%。

1998~2002年与全国排名第l的北京相比,除2000年外,发文量不到北京的3%,存在过大的差距。

河南省在三种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9、21、18、21、22位,总体较落后。

发文量占全国总发文量的比重很低。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2002年最多,为39.36篇。

该指标与全国的平均对应指标有较大差距。

除2000年外,其他年份只占全国平均值的1/5左右。

2000年在全国的排名最好,为第22位。

专利批准量是指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批准项数,是代表科技创新水平的科技产出指标。

6年来河南的专利批准量逐年增长,由1998年的1803件增加到2003年的2961件,6年间增加了1158件,年均增长速度为10.4%,但尚不及全国21.1%的年均增长速度的一半。

与全国专利批准量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差距悬殊,但在总量排名上处于全国比较靠前的位置,占全国总专利批准量的比重为2.57%~3.50%。

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的专利批准量超过了全国平均值的一半;与全国排名第1位的省(除1999年为浙江省外,其他年份为广东省)的对应指标的比值分别为16.30%、20.04%、25.62%、23.43%、21.96%、19.21%,差距较大,排名落后。

技术成交额是表示科技成果物化水平的一项科技产出指标。

河南技术成交额1998-2001年逐年增加,2002年比2001年减少了34083件,2003年比2002年增加了14184件。

技术成交额总量与全国第一的北京市相比距离逐年拉大,由1/5扩大到1/14。

总量排名逐年下降,由1998年的第10位降至2003年的第13位。

技术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由1998年的4.05%下降到2003年的1.78%。

每万名科技人员的技术成交额与全国平均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与全国对应指标排名第l位的省市差距悬殊。

但在全国的排名好于每万名科技人员的国际论文数和专利批准量,居第15~19位。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一个地区高科技发展状况的反映。

就河南省的情况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是河南省科技产出指标中最差的一种。

虽然近年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在全国的排名及占全国的份额情况令人担忧。

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第17、21、19、19、19、21位,占全国的比重6年来分别为0.23%、0.065%、0.054%、0.054%、0.060%、0.043%。

每万名科技人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该指标全国均值的比重分别为4.79%、1.36%、1.15%、1.21%、1.42%、0.1Wo;与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相比,比值分别为0.45%、0.14%、0.17%、0.18%、0.25%、0.18%,在全国的排名更是处于落后的地位,2003年为第28位,仅排在内蒙古、山西和青海的前面,仅为人均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的1/542。

三、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用SPSS软件对1998~2003年河南省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9~2004年版和中国科技统计网,经计算得到。

未包括港、澳、台的相关数据。

*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示相关系数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其中1代表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代表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人),3代表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4代表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百万元),5代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万元),6代表国际论文篇数(篇),7代表专利批准量(件),8代表技术成交额(万元),9代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10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