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高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抒情散文是高中文学类作品阅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核心问题则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欢迎大家参阅。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一南游杂感
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着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老张哲学》、《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正因为这些反映人民生活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但文革中不幸自沉于北京昆明湖。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没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出游。
二月里,我到广州去参加戏剧创作会议。
在北方,天气还很冷,上火车时,我还穿着皮大衣。
一进广东界,百花盛开,我的皮大衣没了用处。
于是就动了春游之念。
在会议进行中,我利用周末,游览了从化、佛山、新会、高要等名城。
广东的公路真好,我们的车子又新又快,幸福非浅。
会议闭幕后,游兴犹浓,乃同阳翰笙、曹禺诸友,经惠阳、海丰、普宁、海门等处,到汕头小住,并到澄海、潮安参观。
再由潮汕去福建,游览了漳州、厦门、泉州与福州,然后从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刚要拿笔,却又被约去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于是,就又离家十来天。
这已是五月中了。
从北而南,从南而北,这次跑了不少路,到了不少地方。
若是一一述说,很够说三天三夜的,也许难免罗唆。
在路上,无暇为文,只零碎地写了一些短诗。
现在,我想写点南游的感想,或不至过于琐碎。
公园
在各地游览中,总是先逛公园,即由此说起吧。
看了南北十几座名城,得到这个印象凡是原来有的公园,都整整齐齐,采饰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设备。
几乎所有的公园里,都特为儿童们开辟了游戏场。
我最爱立在这些小乐园外,看胖娃娃们打秋千,溜滑板,骑五彩的木马。
真好看!我在幼年时,没有享过此福。
看到这些幸福的娃娃,我不由地就想到中国的明天。
谁知道他们将来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
从前没有公园的城市,不管规模大小,现在都添辟了公园。
这是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解放前,有些公园破破烂烂,有名无实。
今天,不管是原有的,还是新辟的,都的确象公园了。
同时,公园里的饭馆,茶馆也变了样子。
从前,这些是有闲阶级消磨时光的地方。
他们吃饱喝足,就该评论来来往往的妇女们的头脚了。
今天,顾客主要是劳动人民。
这是个极大的变化。
从前,我不敢多到公园去,讨厌那些饱食终日,言不及义的闲人们。
现在,一进公园,看到花木的繁茂,亭池的美丽,精神已为之一振。
及至看到游人,心里便更加高兴。
看,劳动人民扶老携幼,来过星期日或别的假日,说着笑着,或三五友人聚餐,或全家品茗休息,多么美丽呀!公园美,人健康,生活有所改善,不是最足令人高兴的事么?这真是“劳动人民干净土,百花今始识风流”啊!——这就是我那些不象诗的诗中的两句。
招待所
在广东、福建各处,有个北方不大见到的光景。
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体面的招待所,招待归国观光的侨胞。
人民热爱侨胞,这是一个证明。
在我路过流沙的时候,我就是在还未完工的一座这种招待所,休息了半天的。
流沙是个不大的地方,招待所却相当体面。
这使我非常高兴想当初,我在国外的时候,我虽是北方人,可是每逢遇见闽、粤的侨胞,便彼此象看见了亲人。
他们问长问短,迫切地打听祖国的情况。
那时候,国内正值国民党当权,内政外交无一是处。
我对他们说什么呢?没的可说,只好相对惨笑。
今天,侨胞们可以回来看看了,祖国真是百废俱兴,气象一新!就拿流沙这个不大的地方来说吧,就有很体面的电影院、戏院、革命纪念馆,水库等等。
在戏院里,我们看到最好的潮剧。
在那条不长的街道上,卖热炸豆腐的、凉粉的、豆浆的、炒面的、水果的……色香俱美,品种繁多。
不错,祖国在建设中不能不遇上一些困难;可是,翻了身的中华儿女还会叫困难吓倒吗?不会!绝对不会!遇见困难便去克服!克服了困难,便长了经验,长了本领,从而干得更好,更快,不是吗?
文物
在解放前,去看名胜古迹几乎是一种痛苦。
举例说三十年前,我到过河南的龙门。
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驰誉全世。
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头,已被帝国主义者勾结我国奸商砍下来偷运到他们国家去了!这多么令人伤心啊!龙门如是,别处也如是,就是北京的文物也难逃此劫古寺名园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有的被帝国主义者偷走,有的被国民党的军队肆意破坏了。
今天,凡是值得保存的文物都加以保护,并进行研究,使我们感到自豪。
不但广州、福州的古寺名园或修葺一新,或加意保护,就是佛山的祖祠,高要的七星岩,也都是古迹重光,辉煌灿烂。
这使我们多么高兴啊!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文化,文物的保护不但增加我们的历史与艺术知识,而且也使我们更热爱祖国啊。
昔日观光,感到痛苦;今日游览,令人兴奋!
戏剧
在广东、福建各地游览,几乎每晚都有好戏看。
粤剧、潮剧、话剧、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没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剧种都有了传人,老师傅们把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男女学徒。
那些小学生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
师傅教的得法,学生学的勤恳,所以学得快,也学的好。
看到这么多剧种争奇斗妍,才真明白了什么叫百花齐放,而且是多么鲜美的花呀!我爱好文艺,见此光景,自然高兴;我想,别人也会高兴,谁不爱看好戏呢?
关于我的南游,说到此为止。
设若有人问内蒙古的风光如何呢?回答是气候、山水不同,而人民的干劲也同样冲天,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成绩,即不多赘。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二石湖
作者郑振铎
前年从太湖里的洞庭东山回到苏州时,曾经过石湖。
坐的是一只小火轮,一眨眼间,船由窄窄的小水口进入了另一个湖。
那湖要比太湖小得多了,湖上到处插着蟹簖和围着菱田。
他们告诉我“这里就是石湖。
”我矍然的站起来,在船头东张西户的,尽量地吸取石湖的胜景。
见到湖心有一个小岛,岛上还残留着东倒西歪的许多太湖石。
我想“这不是一座古老的园林的遗迹么?”
是的,整个石湖原来就是一座大的园林。
在离今八百多年前,这里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诗人范成大(1126-1193年)的园林。
他和陆游、杨万里同被称为南宋三大诗人。
成大因为住在这里,就自号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大为着名于世。
杨万里说“公之别墅曰石湖,山水之胜,东南绝境也”。
我们很向往于石湖,就是为了读过范成大的关于石湖的诗。
“石湖”和范成大结成了这样的不可分的关系,正像陶渊明的“栗里”,王维的“辋川”一样,人以地名,同时,地也以人显了。
成大的“石湖居士诗集”,吴郡顾氏刻的本子(1688年刻),凡三十四卷,其中歌咏石湖的风土人情的诗篇很不少。
他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王维的优良传统,描写着八百多年前的家民的辛勤的生活。
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就是淳熙丙午(1186年)在石湖写出的,在那里,充溢着江南的田园情趣,像读米芾和他的儿子米友仁所作的山水,满纸上是云气水意,是江南的润湿之感,是平易近人的熟悉的湖田农作和养蚕、织丝的活计,他写道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农村里是不会有一个“闲人”存在的,包括孩子们在内。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他是同情于农民的被肃削的痛苦的。
更有连田也没有得种的人,那就格外的困苦了。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为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他住在石湖上,就爱上那里的风土,也爱上那里的农民,而对于他们的痛苦,表示同情。
后来,在明朝弘治间(1488——1505年),有莫旦的,曾写下了一部《石湖志》,却只是夸耀
着莫家的地主们的豪华的生活,全无意义。
至今,在石湖上莫氏的遗迹已经一无所存,问人,也都不知道,是“身与名俱朽”的了。
但范成大的名字却人人都晓得。
去年春天,我又到了洞庭东山。
这次是走陆路的,在一年时间里,当地的农民已经把通往苏州的公路修好了。
东山的一个农业合作社里的人,曾经在前年告诉过我
“我们要修汽车路,通到苏州,要迎接拖拉机。
”
果然,这条公路修汽车路,如今到东山去,不需要走水路,更不需要花上一天两天的时间了,只要两小时不到,就可以从苏州直达洞庭东山。
我们就走这条公路,到了石湖。
我们远远地望见了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似乎水波不兴,万籁皆寂。
渐渐地走近了,湖山的胜处也就渐渐地豁露出来。
有一座破旧的老屋,总有三进深,首先唤起我们注意。
前厅还相当完整,但后边却很破旧,屋顶已经可看见青天了,碎瓦破砖抛得满地。
墙垣也塌颓了一半。
这就是范成大的祠堂。
墙壁上还嵌着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的石刻,但已经不是全部了。
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
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
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
水里的碎磁片清晰可见。
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
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
太湖里点点风帆,历历可数。
太阳光照在潾潾的湖水上面,闪耀着金光,就像无数的鱼儿在一刹那之间,齐翻着身。
绿色的田野里,夹杂着黄色的菜花田和紫色的苜蓿田,锦绣般地展开在脚下。
这里的湖水,滋育着附近地区的桑麻和水稻,还大有鱼虾之利。
劳动人民是喜爱它的,看重它的。
“正在准备把这一带全都绿化了,已经栽下不少树苗了。
”陪伴着我们的一位苏州市园林处的负责人说道。
果然有不少各式各样的矮树,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地栽种着。
不出十年,这里将是一个很幽深新洁的山林了。
他说道“园林处有一个计划,要把整个石湖区修整一番,成为一座公园”。
当然,这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东山一带也将成为上海一带的工人疗养区,这座石湖公园是有必要建设起来的。
他又说道“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这一带的名胜古迹,范石湖的祠堂也要修整一下。
有了那个有名的诗人的遗迹,石湖不是更加显得美丽了么?”
事隔一年多,不知石湖公园的建设已经开始了没有?我相信,正像苏州——洞庭东山之间的公路一般,勤劳勇敢的苏州市的人民一定会把石湖公园建筑得异常漂亮,引人入胜,来迎接工农阶级的劳动模范和游览和休养的。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三总有那一片蛙声
作者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
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
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看过“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的人还看了
名家散文。